高中体艺班级文化论文

2022-04-16

太原市第二十九中学成立于1958年。学校位于美丽的汾河西畔,毗邻太原理工大学,人文环境优越,是一所市属公立全日制完全中学,山西省省级文明学校。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养成教育,在课堂、校园、课间、课外共同构建文化涵养的“能量场”。校长林玮说,“能量场”是一种教育合力,也就是通过集体的力量带动每一位学生,使现代教育文化涵养于学生心中。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高中体艺班级文化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高中体艺班级文化论文 篇1:

政治核心素养视域下的班级文化建设

【摘 要】“核心素养”是新时期学生培育的方向,“立德树人”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最根本的育人宗旨。承担思想政治教学任务的班主任可以结合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立足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和政治认同四个维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给班级文化打上政治核心素养的底色。

【关键词】政治核心素养;班级文化建设;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作者简介】白晓龙,陕西省宝鸡高新第一中学(陕西宝鸡,721013)教师,二级教师。

2016年9月,我国正式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陈宝生部长也指出,“核心素养教育新时代呼唤课堂教学再转型”。它直指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的问题。让核心素养落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成为当前教育探索的核心任务。

政治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是指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和政治认同。任教政治学科的班主任可以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以政治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为依据,结合学科核心素养内容,组织相关活动,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营造具有学科特色的班级文化氛围。

一、科学精神——渗透在班级的常规管理中

科学精神的内容具有丰富性,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探索精神,即需要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善于探索的精神。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引导学生成为一个理性的参与者,可以使班级管理逐渐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学生的务实、探索的意识才能最终形成。

学生的座位编排是班级常规管理中的一个难题。座位编排合理,学生之间的矛盾就相对减少,班级积极向上的氛围才可能形成。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以班主任为权威的座位编排方式和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座位编排方式都不可能面面俱到。

为了实现座位的科学编排,不引起学生和家长的误会,我组织学生并邀请部分家长开展了“座位调整”讨论会。我设置以下几个问题:(1)你认为几个人一个小组比较合适?(2)你最愿意和谁一个小组?(3)小组座位是固定不变好还是定期轮换好?(4)如果轮换,多久换一次?按照什么标准轮换?根据学生和家长讨论的结果,我们最后决定将班级内48人分成6个小组,分为学习监督小组、纪律督查小组、劳动安全小组、生活财务小组、体艺活动小组和板报宣传小组,采取组员招募制,确定小组发起人,根据小组职能和学生兴趣共同组成小组。同时,采取N字型每周进行轮换。

刚开始,这个办法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普遍认同,班级内部的矛盾也相对减少了许多。然而过了一个多月,有学生向我提议,这样的编排不是很科学,虽然個体间的关系融洽了,但是小组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而且小组内8个人讨论时,意见经常不统一,讨论的效率低下。为此,我又带领学生们召开了“座位调整”讨论会。经过三次讨论,班级内的座位最终调整为6人一个小组,先选定8位有担当和责任心的组长,然后由组长招募组员,并根据小组的整体考核成绩进行座位安排。

除了座位选择,我还根据班级的卫生打扫、限时作业等问题引导学生用事实说话,用数据分析,让学生在自我选择中不断感受,不断体验,不断探索,努力促进自身科学精神的养成,从而营造具有科学精神的班级文化。

二、法治意识——渗透在班级发展的考核中

培育和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就是要让学生树立法治信仰,将法治意识融入学习和生活中。法治意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规则意识,因此班主任可以借鉴法治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班级规则的制订和遵守中形成规则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关法治教育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提升政治核心素养。

在班规的制订过程中,我先将以前所带班级学生制订的班规和其他班级施行的班规打印出来,分发到各个小组,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特别要求小组内要对讨论的结果给出合理的理由。就这样,我们形成了学习、生活、纪律、卫生四大类班级规则。如学习上,课前要准备好课本、笔、笔记本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因为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取得良好听课效果的必要保证;生活上,不带零食进教室,因为零食对身体并无多大好处……最后,我将这些经过学生充分论证后的班规打印出来,由学生签字后张贴在教室前面的醒目位置。学生们互相督促,从而促进集体规则意识的形成。

在此基础上,我们定期开展“趣味法学家故事会”“法治知识竞猜”“12·4宪法宣传活动”,以此拓展法治教育的内容。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我们每周还在班级内组织开展班级模拟法庭活动,对于学生之间的冲突、违反班级规定的行为进行“班级案件审理”,以此渗透法治意识,让学生崇尚法治。

三、公共参与——渗透在班级事务的承担中

杜威曾说,教学绝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同理,公共参与可以融合在课堂实践活动中。班级文化建设同样离不开有每个学生参与的班级活动,也离不开明确的责任分工。为此,我组织召开“班级事务认定会”,引导学生发现管理建设中需要承担的事务,并进行个人认定,小到粉笔头整理,大到校服穿脱、校牌检查等,以此让每个学生体验到班级管理的乐趣。

在此基础上,我利用每天下午的新闻时间,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微型班会,让每天的新闻时间成为学生思想碰撞的重要平台:周一为名人故事分享,周二为课外读书感悟,周三为知识竞猜活动,周四为集体才艺展示,周五为新闻大事评析。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在成长中凝聚担当意识,这是微型班会的主要目标。除此之外,我还引导学生关注诸如学校食堂饭菜质量不高、学校周边摊点过多、周边建筑施工影响晚上休息等问题,组织开展班级讨论会,从而让学生提高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增强社会责任感,渗透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

四、政治认同——渗透在班级荣誉的维护中

“政治认同”是指人们对我国的政治系统、政治体系和政治制度所具有的共同的赞同和认可的态度,是心理上的一种情感倾向。“政治认同”的内容包括制度、理论、道路和价值认同四个方面。要让学生直接从心理上形成对制度、理论、道路和价值认同难度较大,班主任需要将其分解,从细节上渗透,而班级荣誉的维护就可以作为一个切入点。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形成对班级的认同,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类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体验和感受中进一步提升政治认同。

我结合学校团(队)会要求,要求班内少先队员佩戴红领巾,组织观看《致敬红领巾》视频并解读。在班级团(队)会上组织学生学唱“三支歌”(校歌、团歌、国歌),提升班级团(队)会的仪式感。同时,我还建议年级部将这些要求纳入班级的常规检查中,作为班级量化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将维护班级荣誉作为学生认同意识养成的一个途径。

在此基础上,我定期组织爱国主义主题的教育演讲比赛、时政分析会等。特别值得欣慰的一点是,我抓住了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契机,组织学生在全校内开展“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漫画比赛和“我和我的祖国”朗诵活动。以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大事记为基础创作漫画在全校展出,在校园广播上播放朗诵内容,这些都提升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综上所述,作为思政学科教师的班主任可以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为设计依据,合理组织、开展适合学生发展的各类班级活动,以此丰富班级文化的内涵。当然,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政治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互相联系的。班主任要不断挖掘,不断深入,不断提炼,才能让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素养培育方向更加明确。

【参考文献】

[1]孟庆男.基于核心素养的科学精神教育[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6):11-15.

[2]林钿.让法治意识融入高中政治课堂[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1):14-16.

[3]冯俊苗.浅析思政教学中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9(7):74,76.

作者:白晓龙

高中体艺班级文化论文 篇2:

构建文化涵养的“能量场”

太原市第二十九中学成立于1958年。学校位于美丽的汾河西畔,毗邻太原理工大学,人文环境优越,是一所市属公立全日制完全中学,山西省省级文明学校。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养成教育,在课堂、校园、课间、课外共同构建文化涵养的“能量场”。校长林玮说,“能量场”是一种教育合力,也就是通过集体的力量带动每一位学生,使现代教育文化涵养于学生心中。1月26日,《教育》记者采访了该校。

在活动中生根开花

太原市第二十九中学坚持“以德为先、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创建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学校充分利用共建校——太原理工大学的信息资源及专家智力资源,在高中阶段开足国家规定的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程,初中阶段开足开全义务教育基础课,突出信息技术、英语口语、科普教育等发展性课程,引领学生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林玮说,作为校长我经常在想:真正的学校教育究竟是什么?教育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学校教育除了分数之外,还能给学生留些什么?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通过教育去形成一个人”,这个人应该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近年来,学校充分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培养学生健康成长。所谓培养,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养成教育,就是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从而达到形成良好习惯的目的。目前,学校正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文化育人、制度建设、研究传播等方面,推动建立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所以,我们认为,在学校教育中,德育,特别是价值观的引领,尤为重要。学校德育应将其作为指导性教育,并在学校具体活动中生根,开花。

在课程体系中渗透核心价值观。学校认为,“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为此,学校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各学科在挖掘教材中解决学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如语文课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挖掘;政治课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思想引领等。在不断开发德育渗透学科课程的同时,重视推进班会课程化,班主任真正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班会课程内容有爱国教育、感恩主题、自信主题、安全教育、责任教育等。在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月中,学校统一下发学习资料,学生在班会时间集中学习,通过研讨、辩论会,在全校组织知识竞答,从身边的行为习惯案例分析,明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确保学生了解、掌握核心价值观内涵的同时,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现自身价值相结合,提升自身素质。

学校通过硬件软件将德育工作融入各个方面:以校园建设构建文化涵养的 “能量场”,灰色教学楼寓意睿智、理性,象征优雅大方、知识育人的潜能;红色廊柱寓意热情、积极,象征学校昂扬向上、朝气蓬勃的力量;楼梯间悬挂学生艺术作品,楼道随处可见温馨提示;教学楼“走廊文化”体现学生发展观,突显“感恩”“自信”的德育特色,促进学生品德养成;办公楼 “走廊文化”体现学校管理理念。学校开发智能广播资源,把以往单调枯燥的铃声改为悦耳的经典名曲音乐。早晨学生到校,播放《每周班级文化特点介绍》;下课,播放《每日世界名曲赏析》《各班班歌展示》等曲目,以此来提升学生艺术品位,增加班级凝聚力和缓解学生学习压力。

创建特色班级文化

太原市第二十九中学在创建特色班级文化中,让学生以自己的感悟诠释班级文化,细微之处渗透师生共同的智慧与审美情趣,学校举行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已成常态。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展现各班班级文化展示牌、自信感恩条幅、板报、班级布置效果展版以及班歌大赛等。通过评比,涌现出大量优秀班集体,由此培养了一大批自创自编歌曲的学生。通过开展韵律操比赛,激发了学生的青春活力,展现出集体风采;利用智能广播,开辟“每日一班”介绍班级文化,播放学生录制的班歌,不断加深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领悟。校报是展示“校园之星”的载体,让有才华学生一展风采。学校经常会收到社会各界寄来的表扬信。如2014年国庆前夕九年级(6)班学生刘原浩在大雨中指挥交通,避免行人掉入水坑,该生两个多小时的坚持,让施工单位深受感动,并给学校寄来了表扬信。

学校已注册组建了23个学生社团,涉及包括体育健身类、文学语言类、艺术表演类、科技环保类和志愿服务类。这些社团制度完善,活动丰富,卓有成效。学生通过社区服务、三晋文化进校园及志愿者义务讲解员活动,锻炼了社会实践能力。学生先后在山西省、太原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多项作品获国家专利。学校还多次邀请科技专家进校园,走近学生,广泛开展科普宣传。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学生开阔了眼界,提升了自信,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人才。学校青柠动漫社是由一群热爱动漫的学生组成的团队。在这里,同学们学习讨论并创作漫画,一起探究动漫发展历程。现在已是山西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二学生的张泽华说,当时成立这个社团只是因为喜欢,没想到自己今天会真正走上这条动漫道路。她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社团活动就是培养学生兴趣、促使学生成功的最好载体。为了动漫,她利用假期去日本向动漫大师宫崎骏取经。近几年,她频频出现在国内大型动漫节,如在杭州举办的中国国际动漫节、保定举办的OTAKU动漫嘉年华等,多次在活动中担任漫展嘉宾。她的“青铜门”动漫艺名,在圈内已小有名气。

在创建特色班级文化中,高二(6)班学生宋晓杰、焦云飞等同学获山西省、太原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奖,并有多项作品获国家专利;高一(16)班乔学等12名同学获全国创新大赛山西赛区一等奖;高二(8)班学生肖彦龙通晓英语、德语、俄语等多种语言,任中国少年作家学会山西分会副主席,先后获第五届冰心文学大赛银奖,第四届全国青少年英语读写大赛铜奖,被评为“中国百名少年作家”暨“90后散文十家”之一。社团推动科技教学,学校因此被授予太原市“科普双百工程”首批基地校;2013年学校分别荣获全国及山西省创新大赛团体金奖。

“大课间”培养好习惯

林玮说:“目前,学校教育一直存在两个极端:要么拼命抓文化课学习,不重视体育和艺术;要么只抓所谓体艺特长,不重视学生文化课学习和做人教育。教育不应该偏废,学校教育给学生身上储备什么,将来对社会就会输出什么。只有使学生具备更全面的素养和能力,他们将来才会更好地适应和服务社会。作为校长,要把握时代脉搏,审时度势。真正好学校,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实际能力、协作意识、文明素养及健康的身心和创新精神。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习惯能决定人的命运。”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还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好习惯是学习进步加速器,是助人腾飞的双翼。

为养成教育注入活力 大课间活动时,师生身着整洁校服,迈着整齐步伐,在优美音乐声中进行单列、双列、方阵队形及走步、跑步训练。音乐与体育的完美结合,让学生在运动中得到美的熏陶。尤其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让学校教育多了一份惬意与美好。大课间活动全程由节奏明快的音乐贯穿,融入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时尚元素:动感十足的中国风韵律操极大提升了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踏步、军姿、行进等项目让学生在遵规守纪、着装仪表、精神风貌方面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培养了学生服从大局的团队意识及爱班级、爱学校的集体主义观念;韵律操展示提高了学生的协调性和审美感;跑步则锻炼身心,增强体能。因此,大课间实现了德育与体育、美育的完美结合。

为多元发展奠定基础 学校基于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理念的大课间活动,调动了学生情感、兴趣、意志与毅力等非智力因素,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学校以大课间活动作为提升学校品牌的突破口,取得了寓德于体、强体促智、健身悦心的良好成效。学校曾对参加传统课间操和大课间活动的兴趣进行调查问卷,调查显示:有兴趣的占98.1%,非常喜欢的人数增加了29.5%,不喜欢的人数减少了23%。为了验证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效果,2010年学校对入校新生抽样跟踪记录,体能变化显著。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数据对比来看:经过3年的大课间活动,学生肺活量、耐力、精神食欲和体质得到明显改善。近两年,学校中考体育满分率和均分都高出市均分值。在2014年全市运会上,太原市第二十九中学生打破尘封多年的市记录,获得多项冠军;有大量学生通过体育特长获得深造的机会。

通过习惯养成及大课间活动,太原市第二十九中学学生学会了自我控制、自我约束,挑战自我和坚持不懈的能力得到增强;学生气质、节奏感、合作意识明显改善,学生学习意识得到磨砺,提高了综合素质。学生能以充沛的体力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能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有效缓解了学习压力。特色鲜明的大课间活动,已经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成为展示校园文化的窗口。在一年一度的家长开放日,学生家长深感震撼。九年级(6)班学生张晶旋家长张永波说:“大课间活动融音乐与体育锻炼为一体,让我耳目一新。”学校先后迎来省内外包括香港地区共计上百批次、数千人次的参观学习。

为学校特色发展找到抓手 2013年11月,学校被评为全国阳光体育冬季长跑优秀学校,应邀赴天津南开参加第七届阳光体育冬季长跑启动仪式。作为山西省唯一一所参会学校,学校代表在经验交流会上做了发言,受到教育部相关领导的赞誉;新华社、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太原电视台还就学校大课间活动制作专题节目;《太原日报》以“一所普通中学的崛起”为题,对学校以养成教育提升软实力进行了专题报道。当年,学校被评为“山西省首批素质教育示范学校”。七年级(8)班学生赵茗威说:“大课间活动让我们养成了良好习惯,全校同学从踏步走开始练起,大家跟节拍一起踏步,开始很不整齐,可大家没有放弃,每天坚持练习。踏步整齐后,我们加入铿锵有力的音乐作为伴奏,当‘集结号’吹响,先是3分钟的踏步作为热身,紧接着进行‘军姿训练’,除了形体的锻炼,还包涵毅力、纪律等素质的考验。每天的大课间有序进行。每一个环节,我们都努力做好。我也在大课间活动中展现出自己的才能,多次为全校师生做示范,受到校领导和老师的表扬,并接受了太原市新闻媒体的采访。大课间活动让我获得了人生价值。”

学校开设语文周、英语周、艺术周、篮球赛、校运会、趣味运动会及传统文化“汉服进校园”讲座、烈士纪念日公祭等活动,为学生养成教育提供了拓展与延伸,学校将活动周与德育主题相结合,学生才艺得到充分展现。八年级(3)班学生焦洋的书法作品通过语文周得到极大提升,受到全校师生好评;英语周活动中学生制作出内容丰富、设计新颖的祝福贺卡,被同学们视为“珍品”收藏。九年级(5)班学生张邵昌说:“在心理周表演活动中,我被同学自编的一个心理剧触动了。这是一个父亲在责备自己的女儿,可能因为青春期的缘故,女儿倔强地说:‘你总是想让我学习一流,什么都要达到最好,你自己能做到吗?’父亲沉默了。他望着女儿匆匆离去的背影,心里泛起层层波澜,他是不是在想,自己太过分了,可我是为她好啊!就这样,父亲开始重新认识和了解女儿,最后与女儿言归于好。通过这个心理剧,我看到父母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已经很疲惫,真心希望女儿早日成材;站在孩子的角度,我们应正确看待父母对我们的责备,因为那背后是他们深深的爱!”

高一(16)班学生齐姗姗说:“我已在学校参加了五届语文周活动。语文周不仅有作文、书法比赛,还有辩论演讲、影视小品及表演赛等。一路下来,我也由一名一般的学生成长为学校学生会主席。在大课间活动的带动下,学校各项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成为学生的最爱。因为这里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学生体验到了快乐,感受到了校园文化的魅力和自已成长的喜悦。”

养成教育:永恒的主题

实践证明,对学生仅靠简单的说服和强制,往往起不到应有作用,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要从养心做起。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学校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而良好习惯的养成是育人的根本。太原市第二十九中学基于对教育本质的思考,树立了“追求每一位师生更好发展”办学理念,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及养成教育过程化、阶段化的特点,确立“引领、体验、内化、生成”的养成教育模式。学校不断开发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的素养课程的同时,更重视开发养成教育课程,其中,辩论课就是针对当代学生个性明显的特点增设,如就“该不该穿校服”“怎么正确使用手机”展开辩论,让学生在充分表达个人意愿的基础上,达到对规则、公德、道理的心理认同,从而落实到行动中。通过正面引领、树立典型,向道德模范学习,向身边的好人好事学习,向养成教育先进班级或个人学习,将养成教育确立为学校进步的永恒主题。

学校坚持从入校就开始帮助每一位学生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档案中列出学生的基本情况,短期、中期和远景奋斗目标,学习成长轨迹,特长发展,社会实践等,以此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学校正是根据学生成长档案的规划,打造并开设了“科学”“艺术”“体育”等特色校本课程,挖掘学生各方面潜力,助推成功。并把《学生成长档案》作为学生毕业时学校送给学生的一份珍贵礼物,让学生一生难忘并懂得感恩学校、珍惜教育、回报社会。林玮说:提高养成教育实效,以意蕴深厚的校园文化格局彰显环境育人功能这张牌,要永远打下去。把《学生成长档案》作为航标点,把大课间活动作为德育基点,为学生的发展指明方向。

养成教育既是德育的根基,又是教学质量提高的保证。在太原二十九中学,民主、平等的教学,形成了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品质。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升,获得当地老百姓良好口碑。学校育人环境的改善,极大地提高了学校“优雅度”。校园幽静雅致,几乎找不到一片纸屑,看不到一个塑料袋;楼道里干净整洁,过去的口香糖污迹等再也见不到了。养成教育润物于无声。伴随着环境的改善,学生们变得有涵养,有礼貌,懂谦让,知感恩。仪容仪表大方得体,站坐走姿稳重文雅,与人打招呼礼貌大方,同学相处真诚友善,互帮互学、爱护集体、爱护公物的多了,迟到违纪的少了。各项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锻炼了身心,磨练了意志,升华了思想,促进了学生体能的发展,道德素质、自信心得到了提高与张扬。学校养成教育成果显著,构建文化涵养的 “能量场”在全校已蔚然成风。

高中体艺班级文化论文 篇3:

“体艺立校”促发展素质教育结硕果

我校是一间县城的普通高中学校,每年高一年级招收的学生多数是文化底子薄弱,高中三年学习困难重重,而高考要与省、市、县重点高中学生同台竞争,效果甚微,不利于学生成才。为改变此种局面,针对现行高考制度的设计,近年来我校大胆探索,着力抓好体艺特色学校的建设,实现了“以美术为龙头,体育、传媒、音乐、舞蹈比翼齐飞”的多元化办学模式,全力推进高中教育快速发展。

下面就我校如何培养体艺特长生、创建体艺特色学校的做法,谈谈我们的认识和体会。

一、转变办学思维,拓宽成才途径

根据大埔县委、县政府提出的 “办特实验,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工作目标精神,县教育主管部门多次到校实地调研,分层落实;我校师生与时俱进、转变思维,根据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以新的视野和新的角度进行新的谋划,确立“体艺立校”的理念。采取错位发展、田忌赛马的策略,走多元化、百花齐放的办学之路,着力打造体艺教育品牌。为此,我校采取了如下举措:一是调研思想基础。我们印制了问卷调查表,了解有多少学生有升学欲望,有多少学生想走体艺之路,他们的主要顾虑有哪些,逐条梳理,寻求对策。二是召开家长会。向学生和家长们分析学生成绩现状,讲明学习走体艺之路的好处,消除学生和家长对体艺特色教育的各种顾虑。三是請名师名生作报告。成功经历重于说教,我们每届体艺特长班宣传大会上都会邀请专家现身说法,用他们成功的经历,感染学生。

二、大力投入基础设施,打造体艺教育基地

我校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优化环境文化入手,做到校园区域文化布局合理、结构有序、功能分明,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效能,极力让每一处建筑都成为艺术教育的阵地,释放出艺术文化的魅力,折射出浓郁的艺术氛围。几年来,我校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县委、县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等各级领导对办特工作的支持,增加艺教投入,改善艺术教育环境。完善的实施设施是实现我校办特目标的物质基础。除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外,还应争取县委、县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等各级领导对办特工作的支持,加大并倾斜学校功能场室等硬件设施设备完善的投入。一是投入1000多万元,对我校运动场、篮球场进行全面地整改、升级,并兴建了一座风雨篮球场。二是拔出近2000万元,兴建艺术大楼,对所有艺术教室进行精心设计和装修,并高标准现代化装备美术教室,舞蹈、琴房等音乐教室,严格按标准要求,每个画室都配备数码相机、电脑、液晶显示屏、空调等设备,琴房标配30多架钢琴。同时,艺术楼礼堂还配备了高档的音响、灯光和LED显示屏。三是投入了1000多万元添置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学楼区域张贴展示艺术家的画像、作品以及艺术类高校介绍,教师办公室张贴展示学生的艺术作品。再次,在校园网的学生频道中开辟“艺术之窗”栏目,展示日常教学、兴趣活动以及各类比赛中比较好的艺术作品,让学生交流、学习、欣赏。

三、开展体艺活动,创设体艺教育氛围

学校积极举办各类特色节活动,使活动成为锻炼学生、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舞台。在活动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潜移默化地让学生领会什么是真、善、美,实现学校体艺特色育人的关键所在。推动体艺特色教育工作蓬勃发展。我校每年举办“十佳歌手”“体艺周”等的活动。不仅仅停留于一场演出、一台戏,而是将学校的体艺教育与团队、班级文化创建有机结合,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每年的体艺周活动形式多样、参与面广,有大合唱比赛,学生现场书画创作比赛,校园十佳歌手、班级综艺节目的表演等。一张张色彩斑斓、想象奇异的美术作品;一幅幅格调清雅的书画作品,一个个才华横溢的表演节目,抒发了学生对源源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之爱,通过艺术节我们还惊喜地发现,一批批艺术新苗正在成长,播下的艺术种子正在萌芽。旨在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营造充满艺术氛围的校园生活。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很多高中生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了学习艺术的行列当中。

四、精准实施特色教学,努力提高体艺教学质量

由于生源基础参差不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校注重因材施教,开展分层教育教学活动,着眼于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发展。一是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足课时,配齐体艺教师,扎扎实实搞好课程教学,使所有学生都能掌握一定的艺术基础知识。二是开设了体艺特长班。高一分班时鼓励有体艺专长或爱好的学生报名参加体艺特长班,并组建美术、传媒等文化和专业平行班,同时,选聘优秀教师担任美术、传媒、舞蹈等特长班班主任,优先挑选特长班科任教师。这样既有利于相互学习交流,又便于竞争,提高艺体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另外,学校还开放所有的场地和设备,充分利用课余、节假日和寒暑假时间,由教师精心指导,对学生进行系统正规的专业训练,提高艺术素养。三是充分利用现有师资,较为充实的校本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专业化培训。同时,还采取了“请进来、送出去”的教学模式。高一、高二年级时,学校定期和不定期地聘请本地或外地培训机构且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教师对我校的体艺教师和学生进行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而每年下半年组织高三年级的美术、音乐、舞蹈等体艺特长生到广州等有文化底蕴地区的培训机构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学习培训,提高学生的专业化水平。

通过努力取得明显效果,近年来,师生在省、市、县教育部门或各种教育协会组织的各类比赛中有200多人次获奖。体艺考生高考办学质量不断提高,上本线人数连年攀升,逐年提高。2019年高考我校198位同学参加艺考,95位同学考入了二本以上;2020年高考我校237位同学参加艺考,126位同学考入了二本以上。同时,学生升入院校的层次逐年提高,连年有学生考取985、211院校,唐海霞同学考入江南大学,杨冠霖同学考进星海学院,陈嘉怡考入浙江传媒大学,郭伟铭进入广州体育学院……筑牢了我校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社会声誉不断提升,学校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广泛信任和高度认可。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特色学校的创建任重道远,是一项长期的发展过程,但我们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在机遇与挑战面前,我们全体师生将同舟共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必将会走出一条切合我校实际的特色创建的新路子。体艺教育,技能养成;心灵手巧,素质提高。体艺梦想,在这里起飞。

(作者单位:梅州市大埔县田家炳实验中学,广东   梅州   514000)

作者:谢海波

上一篇:法律职业道德教育论文下一篇:幼儿学习钢琴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