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文化建设与班级文化论文

2022-04-22

摘要:在素质教育大变革的背景下,班级文化建设逐步被社会各阶层广泛关注,班级文化建设工作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以及学生的学习工作密不可分,而且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够协助学生建立相对正确的学习观和健康的人生价值观,促使学生可以健康茁壮成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组文化建设与班级文化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小组文化建设与班级文化论文 篇1:

新课堂背景下班级小组文化建设的思考

摘要:班级文化是通过班级这个载体反映出来的文化现象,而新课堂背景下的班级文建设的核心是班级小组文化建设。班主任应探索小组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建设策略,并以小组为单位构建班级文化建设新体系。

关键词:新课堂      班级文化    小组文化      建设思考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5.011

班级文化是通过班级这个载体反映出来的文化现象,它分为班级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显性文化指物质文化(如教室环境),隐性文化指行为文化(如班级活动)、制度文化(如班规)和精神文化(如班风)。班级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状态、价值观念、学习行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自从实施师生互动自主合作的五环节(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展示拓展、反馈检测、归纳总结)课堂教学模式以来,我校提出了“以人为本,以德立校”的办学宗旨,确立了“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服务”的办学理念。我们的新课堂改革是以小组为基本的学习、管理单位开展班级活动的。班级文化的核心就是小组文化建设,我们要通过小组文化建设,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班级活动中,真正把班级管理权、课堂发言权还给学生,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得到充分的发展。如何做好班级小组文化建设呢?

一、班级小组显性文化建设

(一)先摸底,后分组

参照上学期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接受能力、个性特征及性别、学习兴趣等因素将全班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4人,原则上每个小组都应包括按以上指标综合评分为优、良、中、差四个层次的学生各一名。将学生根据学习能力、学习动机,学习习惯等综合因素平均分为A、B两类,每一类的1号和最后一号结合,能力较强的分别为A1、B1,较弱的为A2、B2,A、B二类搭配组合为A1A2和B1B2两个互助组,A1、B1分别负责A2、B2的学习。

(二)对号入座、分工明确

将每组学生从组长到组员按序分为二层编号,即A1、A2、B1、B2,全班学生都有一个代码,每组学业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代码相同。A1号为小组长,B1号为副组长、A2号为记录检察员、B2号为中心发言人。组长为常任制(任期1学期,根据评价优劣委任),主要负责本组同学学习方面的问题,副组长为轮换制(半学期轮换一次),副组长负责管理本组的纪律、卫生等工作,以便更好地培养组员良好的养成习惯,内化相关规则。记录检查员负责观察、记录组员表现,统计分数等。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在全班自觉发言,可以定期更换,以便全组成员都能得到锻炼。

(三)座次的编排方式

分组后的座位设置采用前后桌式,A2、B2坐前排,A1、B1坐后排,4人一小组,2人一对组(对面而座),这样教师就能清楚地知道某个同学是几号,代表怎样的水平,方便管理与检查。同时也便于A2、B2号向A1、B1号请教问题,为实现组内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做好准备。小组成员坐得足够靠近,有利于他们交流信息和讨论问题,也方便全班学生的互动。

(四)起组名,拟组训

每组根据组员个性、奋斗目标,集思广益,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响亮的名字,拟定一条勤奋进取、互助合作、展示风采的组训。如组名“我心翱翔”“东风化雨”“雄鹰展翅”等;组训“不求最好,只求进步”“超越自己,让自己满意”,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团队精神。

二、班级小组隐性文化建设

(一)小组制度建设

小组制度是组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班主任主持下,通过分组讨论,制定小组合作学习规范、管理规范等,细化小组学习、管理评价指标及考核要求,采用捆绑式评价,既突出组员的个体作用,又评价小组的集体表现,坚持量化的原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组动态管理

小组成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隔一学期,经过各学科诊断、小组综合评价分析后,教师可以对组长、组员进行个别调整。由于调整是在表扬鼓励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既增强了差生进步的信心,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开展小组活动

小组文化需要在小组活动中得到体现、发展。我们要把小组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班级管理的基本单位,开展班级活动,建设班级文化。

1.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第一,保持教室、区域卫生。按照小组分配卫生任务,保证教室地面干净,窗明几净,区域卫生整洁,营造优美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

第二,创新墙壁文化。开发墙壁文化,精心设计、布置教室墙面,让教室的每面墙壁都体现出浓厚的文化氛围。教室的正面黑板上方是班风,黑板左侧是班级荣誉奖状、班级八荣八耻、眼保健操图,黑板右侧是课表、值日表、作息表、报警电话。教室左面的墙壁张贴名人名言,右面的墙壁是班级小组专栏,有组规、组训、组号,小组评价表等。教室后面是学习园地,展示学生习作、手抄报等。我们将教室墙壁的每一部分都划分给不同的小组,由各小组负责装饰、美化、更新。

第三,设立班级图书角。在班级中建立图书角,由学生捐书和校图书管理员定期更换。各班图书管理都分配给小组,由各小组轮流管理,负责图书借阅、登记、整理。

2.班级行为文化建设

班级行为文化就是在班主任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活动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

第一,开展主题班会。根据学校政教处安排和班级实际情况,每周一下午第三节是班会课。每次班会都要确立一个主题,会前班主任将任务分配给各小组,会上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活动形式可以是讲解、讨论、表演等,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二,开展文体活动。根据学校安排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艺术月”“读书周”“运动会”“演讲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增长他们的才干。

第三,开展实践活动。结合节日和学科教学安排,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参加给类社会公益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3.创建制度文化

制定班名、班规,班级公约、考核等制度,创建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应该由学生分组讨论、班委会合议、全班学生民主表决产生,由学生自己制定、执行,奖励、处罚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4.形成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其主体就是班风。我们要把小组当做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主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形成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班级风气,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和成长。

作者:吴贵玺

小组文化建设与班级文化论文 篇2: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 要:在素质教育大变革的背景下,班级文化建设逐步被社会各阶层广泛关注,班级文化建设工作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以及学生的学习工作密不可分,而且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够协助学生建立相对正确的学习观和健康的人生价值观,促使学生可以健康茁壮成长。所以,简要阐述了班级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并以此积极探索了优化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的有效策略,争取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对优质的学习环境,推动教育教学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问题;探索;策略

班级文化建设工作是需要班主任积极引导的一项班级工作,需要借助各种教学活动、实践活动和班主任的管理活动来完成,而且需要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与高度协助,从而创造出属于班级的精神文化内容。良好的班级文化不仅仅可以高效调节学生的课堂主动积极性,还可以协助学生建立相对优质的文学素养和思想品质,组建优质的班级风貌,给学生创造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课堂,逐步培育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向心力,转变学生的不良行为和思想。

一、班级文化建设工作面对的困境

在以前的教学思维作用下,班主任和学生对班级文化的建设都不够重视,即使有些班级的文化基本形成,但是其中的文化组成过于程序化,而且内容较为死板单一,没有个性化文化的添加,这就制约了班级文化建设的发展进程,需要班主任在平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加以重视。

(一)班级文化思维较为薄弱

班主任对班级文化建设中的文化含义认知不清,而且在实际的文化建设进程中,把较多的精力投入到了班级学习风气的重造方面,主张学习在课堂上的重要性,不够重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培育以及学习行为方面的约束,从而阻碍班级文化建设方案的实施。当班主任在文化建设中贯穿学习为主的思维时,对于班级中学习成绩相对不理想的学生来说较为不公平,促使其再也不愿意自主参与到课堂实践活动中,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产生了较多的不利因素。而且一些班级文化建设过于程序化,让学生对其产生了厌烦的心理,不愿意主动配合老师的各种活动。

(二)班级文化建设缺少个性化特征

在具体的班级文化建设工作中,个性化特征不显著,主要是因为老师和班级学生的创新思维较少,班级实践活动死板老旧等等,另外,老师也不够重视对学生的个性才华培育,大都是集体的班级文化活动,比如说歌唱大赛、朗读比赛等。实际上教育教学是为了发掘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潜力,而班级文化的高效发展也是为了协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以及健康的个性,促使学生能够朝着可持续、健康的方向努力奋斗。

(三)班级文化建设实践过于程序化

班级文化建设需要在实践活动中贯穿和落实,可是在当下的文化建设进程中文化实践活动过于程序化是班主任亟须管理的班级建设问题,影响这一问题的因素有很多。其一是班主任在日常监管工作中,为了减轻老师和学生的学生压力,不愿意占用其课余时间;其二是一些班主任对综合性的文化建设活动不够注重,而且为了应对学校的检查;其三是许多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监管力度不大,而且一些实践活动缺少能够吸引学生专注力的因素,导致学生的参与意识不足;其四是好的文化建设计划只是班主任的一个构想,因为外界的一些因素导致这些实践无法在班级内部实施,也就是说班级文化建设中缺少实践活动。

(四)文化建设中老师不够重视民主性

民主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对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以及创新性思维的培育非常有利,可以使学生积极配合老师共同建设班级文化,但是就当下的班级文化建设现状来看,班级内部的民主性是缺失的。一方面是由班主任的监管工作能力以及工作态度决定的,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较为重视,以各种奖励的形式激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这就打击了学习成绩不理想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其形成严重的逆反心理;另一方面是学校管理体制的影响,整个学校的大环境中文化建设氛围不够充分,学生无法对学习和一些实践活动提起兴趣,对于班级集体活动不愿意自主融入。除此之外,班主任过分宠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有些事情即使是这些学生做得不对,但是班主任的包庇等等有失公允,非常不利于班级文化民主化的发展进程。

二、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改进策略

(一)创造文化氛围浓厚的融洽的班级环境

著名的教育实践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要组建一个能够教育人的环境,实际教育就可以得到理想的成果。”文化氛围浓厚的教室可以为学生添加较多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另外优质的班级环境带有较大的教学潜力,可以协助学生建立符合实际的审美意识,给予学生更多乐观、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因此,班级环境要干净、大方让学生融洽的学习生活,促使班级环境发挥出教育的能量。而且在班级环境创设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自主融入,以此来培育学生的集团荣誉感和班级向心力。因此,班级环境的组建要注意以下几点因素:

1.需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认知水平

因为学生对外界新鲜知识充满了好奇与渴望,所以说班级环境需要带有有趣的因素和特征,缺少班级环境可以博取学生的眼球,促使其自主参与到班级文化的建设中,从综合性出发,优化班级整个环境,结构优美细节相互辅助,而且班级中的色彩要自然,符合学生的审美特征。

2.需要与教育目的相呼应

班级环境的创设需要带有指定的主题,像生态环境保护、学生友谊、感恩父母老师等等,用浓厚的文化环境感染学生;而且班级墙上的标语和图画需要带有引导性特征,更要符合学生的审美意识。

3.需要凸显学生的主动性

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班级环境的设置需要在班主任的耐心引导下、学生的主动配合下完成,让班级环境的设置变成学生参与文化建设的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班级凝聚力。

(二)用富含文化的实践活动来吸引学生的目光

班级文化建设是老师带有教育任务开展的一项工作,需要用健康的内容和多元化的形式吸引学生的目光,促使学生可以自主融入其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文化内涵。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老师要突显学生的主体位置,把更多实践机会提供给学生,利用专题活动或者是激励性的游戏挖掘学生的无限潜力,丰富班级建设内容。但是需要在实际班级文化建设的进程中,文化实践活动需要顺应当下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要求,用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视野,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班主任可以就當下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设计主题班会,让学生论述优化班级内部环境的具体措施以及文化建设的计划,从而筛选学生的意见,并且最后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落实。除此之外,班级文化建设内容需要具有极强的趣味性特征,班主任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和好奇心并且利用班级现有的资源创设文化建设方案,让学生在生动的文化活动中愉悦身心,强化思维,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体现其个性才华。

(三)建立健全班级民主制度,用以规范学生的行为

优质的班级文化建设需要民主制度的支持,在此基础上能够保证班主任监管工作的正常顺利开展,促使班级环境的融洽和自由发展,班级民主文化制度的建立能够协助学生形成自我监管的好习惯。在实际班级文化建设进程中,正确的民主制度需要紧密结合多样性的点评活动,借助学生现实生活或者是社会热点事例让学生积极探讨,自主参加。在民主文化制度的积极影响下,规范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促使其在具体的文化活动中感受学习自我监管和自我调节。比方说,班主任可以设置班级文化建设大赛,把学生科学分成建设小组,让其立足于当下班级发展现状设置符合自身需求和文化建设的方案,最终由班主任和其他学生共同点评,选取最优的建设计划优化班级氛围。

(四)用高尚的文化内涵感染学生

对于学生来说,高尚的班级文化内涵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其学习方式和行为举止,强化学生的道德素养。班级文化的建设需要有文化内涵和文化精神的领导,优质的文化可以协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道德行为意识以及人际交往方式,文化内涵和文化精神是班级文化建设进程中的中心内容,需要班主任格外重视。

1.建立良好的班级生活观

班级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地,一天中最主要的时间都是在班级里度过,所以说老师务必要重视对班级文化的建设,用正确的文化价值引导学生的班级生活学习观点,让学生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充分发挥其潜力,与老师共同建设班级文化。

2.树立乐观向上的班风

任何一个班级文化建设都有其独特性,而且班级文化建设也是良好的班风形成的重要前提,经过班级中的班歌、班级活动以及班训实施,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进程,也是一个班级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行为处事能力的重要显现。所以说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需要树立乐观向上的班风。

3.组建团结友爱的班级形象

班级形象的塑造也是班级文化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其是其他人对这个班级的综合印象。当一个班级想要在学校和家长的心目中占据首位,就需要组建团结友爱的班级形象,让其对班级产生好感。班级形象的塑造能够强化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和向心力,增加其文化活动建设的热情和积极主动性。

综上所述,在班主任的平常班级管理工作中班级文化建设是重中之重,一个班级形象、班级风貌较好的集体不能脱离浓厚文化氛围的烘托,班级文化属于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活动。优质的班级文化不仅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文化内涵,还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规范学生的言行和举止,促使学生能够朝着健康、活跃的方向茁壮成长。班级文化建设需要多元化的实践活动衬托,是老师和学生相互沟通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监管意识形成的过程,所以说在当下的班级文化建设进程中班主任要及时反省建设方案和管理模式,借助新颖的理念和思维逐步优化班级环境,把班级管理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麦志强,潘海燕.班主任工作培训读本[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

[2]吴水清.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建设[J].南方论刊,2017(3):109-110.

[3]陈易.浅谈班级文化建设[J].校长阅刊,2017(3):79-80.

[4]杨琼.班主任应重视班级文化建设[J].卫生职业教育,2017(10):59-60.

编辑 高 琼

作者:王丽蓉

小组文化建设与班级文化论文 篇3:

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借力”艺术

【摘要】对于小学教育而言,除了要教授学生理论文化知识,班级文化建设与班级管理也是极为重要的。但是小学班主任通常由任课教师担任,为了平衡学科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的关系,也为了优化班级文化建设的效果,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学会“借力”。文章从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实行“借力”的意义出发,阐述了“借力”艺术的具体实行策略。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文化建设;借力

引言

结合实际情况,可以将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制定班规,形成班级秩序和氛围;创建良好班级环境;树立班级精神,提升学生道德修养;开展班级文化活动。由于班主任不仅要进行班级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开展学科教学,为了平衡二者的关系,班主任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践行“借力”艺术,优化班级文化建设成效。

一、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进行“借力”的意义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动力

班主任只有将班级文化建设的部分环节交给学生,才能真正提升班级文化建设的效率。小学生思维活跃,他们热衷于参加各类活动和事务,但是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利用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如果班主任“放手”,允许学生担任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人,便能激发学生参与班级文化的动力。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班级文化管理的效率也能随之提升。同时,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也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有助于减轻班主任的工作任务,平衡班级管理与科目教学的关系

班主任处在班级管理建设的核心地位,但是班主任还需要兼顾学科教学,小学班主任通常由语文等重要学科教师担任,这些学科的教学任务本来就比较繁重,因此,班主任常常会因为学科任务而不得不忽略班级文化建设。因此,班主任学会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进行“借力”,能减轻了自己的工作任务,平衡了管理班级与学科教学的关系。

(三)有利于争取家长与其他教师的配合,优化班级文化建设的效果

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虽然是学生和班主任,但是班级要面对的对象除了主体之外,还有其他科任教师和家长。班主任如果能有效践行“借力”艺术,在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集思广益,能推动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进行。此外,如果能得到其他科任教师配合和支持,班级文化建设的成果能够更好地渗透到日常学习生活中。

二、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践行“借力”艺术的策略

(一)向学生“借力”,共同制定班规

班规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一个班级只有制定了科学可行的班规,并且班规能被所学cx学生自觉执行,才能起到促进班级建设、维护正常秩序的效果,否则班规形同虚设。要想制定可行且有效的班规,班主任可以向全体学生“借力”,而不是班主任独自制定班规。具体方法如下:首先,班主任先在班级通过民主选举,让学生自行选出他们心目中的班干部,杜绝教师选定。其次,班主任通过不记名提意见的方式,让学生在纸条上根据自己的想法,任意写上关于班规制定的意见。再次,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要让学生完全自行制定班规是不现实的,教师只能“借力”,尽量收集意见,最终制定流程还是由班主任主导,班干部辅助。最后,教师在班上公开班规,并制定试行期,在试行期内随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有效意见进行调整。

(二)学生轮流开展自主管理,创建良好班级文化环境

班级文化建设离不开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班级文化环境有几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卫生环境,包括基本的整洁干净;二是氛围环境,如良好的学习氛围、团结友善的集体氛围等。建立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班主任应该将学生放在文化环境建设的主体地位,“借力”学生,让学生轮流进行自主管理。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分组管理制度,即每个小组选一名值日员,轮流管理自己小组的环境卫生,保持地板、书桌的整洁。其次,教师鼓励学生自行讨论,选出与班级精神符合的口号,制定班服、班徽等,在这些物体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只担任引导和管理的任务,并不进行直接干预。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文化墙建设,让小组之间轮流建设文化墙,文化墙的主题由班干部带领同学选定,由班级学生自己对文化墙打分,小组之间形成竞争关系。小学生好胜心强,竞争的关系会让他们更加投入和认真,班主任在这些过程中始终充当引导、鼓励和协调的作用,但不要直接干预。

(三)向其他教师“借力”,将班级文化建设渗透到学习生活中

班主任虽然是跟班级学生相处时间最长的一名教师,但是小学科目众多,班主任不可能时时起到监督和管理的作用。因此,班主任针对班级文化建设,应该向其他教师“借力”。一方面,班主任在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前,应该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沟通,既能集思广益,拓展文化建设的思路,也能得到其他教师的支持,避免因文化建设而影响其他学科教学。另一方面,其他教师也可以在其他科目上课的时间继续渗透班级文化建设的成果,优化班级文化建设成效。例如,班级文化建设强调要友善同学,建设一个温暖的大集体。但是,在某课堂游戏教学中,学生为了争夺第一,将班级文化精神抛之脑后,这时,科任教师可以及时提醒学生,以巩固班级文化建设成果。

(四)向家长“借力”,协助孩子参与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也离不开家长的帮助。班主任要通过微信群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如班级文化建设要在班级打造一个图书角,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班主任跟他们说让他们从家中带图书来学校,捐赠到图書角,很多小学生无法理解这一做法,更在捐书时存在盲目性,完全凭借自己的喜好完成教师的任务。班主任此时和家长沟通,在家长的协助下,往往能尽快促成图书角的建立,促进班级文化建设效率的提升。

三、结语

班级文化建设对于小学教育而言非常重要,一方面,班级文化建设关系到班级秩序管理,教师如果能抓好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往往能为学生创建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另一方面,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的良好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班主任要想更好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必须践行“借力”艺术,让学生更好参与班级文化建设,并且争取得到其他教师的协助,以及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最终提升班级文化建设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周海芳.小学班主任班级文化建设之我见[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3)141.

[2]韦柳玲.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借力”艺术[J].广西教育,2018(05)18+21.

作者:刘瑞清

上一篇:特殊性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论文下一篇:数学文化视野下概率统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