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道德观网络文化论文

2022-05-01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普及,大学生思想素质等出现多元化,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度及重要性明显加大,如何有效利用网络这一平台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引导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认识观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网络制度的建立、教育理念的转变等方面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思想道德观网络文化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大学生思想道德观网络文化论文 篇1:

论“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

[摘 要]针对在“微时代”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微媒介”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包括学习、生活和心理等造成的影响,本文内容包括对适应“微时代”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进行分析,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微时代”下造成的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探寻疏导途径,大学生舆论环境快速干预机制的探索和建立等。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微时代”是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信息内容短小精炼、分散度高,文化内涵简明浅显、通俗易懂,语言丰富、更新传播速度快,受众群体庞大、参与度高、消化信息时间短,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整体内容仅仅百余字,便能够在极短的时间里吸引受众并提高受众的阅读兴趣。这些使得“微时代”的空间范围迅速扩张,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不但成为信息的接收者、传播者,也成为观念的塑造者和被塑造者。因此,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时把握新时代的新变化,在“微时代”中,积极探索和发现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新新思想、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代教育工作者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 “微时代”社会环境对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造成的影响

(一)“微时代”社会环境对大学生信息接收和处理能力的影响

在“微时代”特定背景下,人们交流的媒介称为“微媒介”,包括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等等,这些媒介的共有特点就是短小,如微博、微信、微小说要求一次表述不超过 140 字,微电影播放时长不超过 300 秒等。这些特点是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下的必然要求,在简短的要求下,不可避免的使信息的内容呈现出琐碎、不完整、无逻辑、断片、不深入、不系统、不连贯,快速、大量地发布、传播信息等特点。因此,一方面,形成了一种浅尝辄止的文化舆论氛围,这种氛围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求甚解,缺乏深入研究精神;对当今社会热点问题的理解肤浅、片面,缺乏持续关注和深入思考,呈现出一种不求甚解、心浮气躁的言行举止和人生态度。另一方面,在便捷高效地接收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信息的同时,也会将自己的生活现状,即时心情,价值取向,社会评析传递出去。这就容易产生为了吸引大众眼球而夸大歪曲事实,做出偏激的评论,甚至对“微环境”发生的现象不加思索、不辨真假、不分片段的进行不负责任的舆论评说等。漠视基本的社会道德观和价值观,采用极端态度和言语表达对事物的看法。由于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的接收能力较强,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海量信息辨别和读取,同时筛选真实、有效、有用信息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抵御社会不良影响的能力不强等这些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二)“微时代”社会环境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我们的周围的大学生中随时随处可见刷微博、刷微信、增加关注等指尖上的行为,这种行为方便、快捷,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的影响,在网络通讯环境下,尤其是现代便利网络随处可见如WiFi、3G、4G网络可以随时、随地、随意的认识任何人,说任何话,并不受任何的处罚,通过一些激进的、耍怪的、无厘头的言行,反而会赢得不少的粉丝,能够通过关注度实现自我价值、肯定自我价值,削弱了现实生活中的自卑感、挫败感、疏离感和恐惧感,无论本人现实中何种状况,因而会使大学生更加依赖这种虚拟空间带来的满足感,而漠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即与同学、朋友、老师和家长接触和交流越来越少,感情越来越淡,往往会因为一些琐碎之事闹得不可开交、敌视,甚至仇视,然而从网络中获得的小小满足感并不能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网络环境中的“得意”与现实生活中的“失意”这一矛盾也成为了一个新的负担,进而可能会引发新的心理问题。

(三)“微环境”对大学生情绪宣泄的影响

“微媒介”有着对象的隐匿性,使用的便利性,信息的公开性,受众的广泛性,表达的不限性,方式的不拘性等特点。因此,大学生经常通过“微媒介”来进行信息接收、传递、交流、发泄和对话,在遇到学习、恋爱、生活、工作等困惑或困难时,便会通过“微媒介”随时随地地进行自我倾诉、宣泄,一方面使得心里的困惑和压力得以释放出来,将心中的淤积不吐不快,有效的排遣消极情绪,及时舒缓情绪,与此同时还可以得到关注者之间的劝慰、鼓励、出谋划策,使宣泄着信心增强,使心理不良情绪及时得以调整,可以说是一种“自我疗愈”的好途径。教育工作者关注,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学生的行为打算,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必要的信息,有利于教育工作者选择最适宜的思想教育方法。

二、利用“微媒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拓宽教育的主渠道

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是“面对面”教育、提问、回答的模式,现通过“微媒介”的使用,开辟了思政教育工作的新渠道,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教育工作者可以将有关的教育内容通过“为媒介”传到网络上,通过关注和粉丝将内容影响扩展到所有人,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接受在线教育和思想引导,既可以同步即时教育,也可以异步延时教育,这种形式的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弥补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在“微媒介”上针对热点话题发起讨论,对热点问题进行剖析,通过提问或辩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表真实想法,互动交流,有效结合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课堂教育与网络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二)及时了解疏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和日常生活需求

面对通讯终端手机已进入3G、4G网络时代,大学生智能手机使用率大幅增加,大学生对利用“微环境”来发表看法,舒缓情绪,提出要求更加方便、快捷。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从大学生心理角度,对通过“微环境”所发出的不同声音,进行从主体动因、客体环境因素的角度进行剖析,推论大学生“微媒介”用户主体意识、态度、观点、言论和情绪的正负倾向性,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评估,并针对个别表现呈负面倾向性的学生进行关注,并及时了解情况,进行有效沟通,隐含式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另外对有诉求的学生言论,学校相关部门加以关注、讨论、研究、作出决策,借以切实解决学生关心关注的生活诉求问题,做好服务学生的工作。

(三)有效的整合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的多股教育力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单纯靠学校教育是无法实现的,当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环境有矛盾时,就会削弱学校的教育,因此,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整合教育力量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是根本。将学生、教师、家长、社会相关部门和企业通过“微媒介”的互相关注、“微圈”等方式建立信息链接、互动平台,使学生和家长及时了解社会环境的新动态,社会就业情况,同时也使家长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变化,加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教师可以将学生在校情况及时向家长说明,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配合教师对学生进行督促管理,齐心协力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达到正向引导教育的效果。

(四)加速建立高校“微环境”舆论快速干预机制

1.高校“微环境”舆论快速反应机制的建立

“微环境”中“微媒介”舆论影响状态的发展分为开始阶段、发展阶段、高峰阶段和衰没阶段(图1)。对于校园“微环境”的消极、片面、虚假、偏激等负面舆论干预要注意注意“三个要”,即要快速做出反应,发现问题关注度高,便已不是个别问题,控制发展节点,在发展阶段以前介入;要及时出手解决,快速反应机制启动后,迅速着手研究、讨论、解决问题;要做好事后教育工作,对当事者教育好,安抚好,并进行跟踪教育,并及时做好对大学生思想的正面引导。

2.“意见领袖”引导机制的建立

在热议问题出现后,网络上的海量信息的灌入,往往会让一般学生无所适从,这时活跃的“意见领袖”的观点就会成为学生们的追逐目标。因此,高校尤其要培养一批活跃的“舆论领袖”,通过他们影响舆论走向,正向引导学生的思想,从正向分析观点,让同学们学会包容、宽容、理解,对网络上的信息要学会筛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关注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信息,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传播正能量,间接地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工作。

(五)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微”素质,培养“见微知著”的新理念

传统教育中的教师,在知识的传播上和道德教育上都充当着权威的角色,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来自教师的教育。在“微时代”的社会环境下,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对当今大学生的教育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更贴近了解大学生,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微语言”,才能交流通常,融入到大学生当中去,减少隔阂,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因此,学校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对思想教育工作者进行专题培训,提高教师掌握信息传播技术的能力,提升教师利用“微媒介”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增强警觉性、预见性、前瞻性,善于通过微小信息体察学生内心世界的细微变化,及时发现暴露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向正方向努力;善于利用“微动力”,建立有吸引力、引导力的教育网站,使思想政治教育生动形象,有助于引导学生用心去体会、自己去感悟。

在“微时代”的社会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学会利用“微媒介”,才会有效的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只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被爱、被关心、被尊重,才能获取学生们的信任,这样可以更好地在“微环境”中聚拢人气,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有效性。

〔责任编辑:侯庆海〕

作者:车晓彦 于莉莉

大学生思想道德观网络文化论文 篇2:

探讨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创新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普及,大学生思想素质等出现多元化,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度及重要性明显加大,如何有效利用网络这一平台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引导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认识观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网络制度的建立、教育理念的转变等方面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对人们生活新时代方式等产生全面而巨大的影响,社会生产、人们生活各个方面均受到较大影响,大学生作为新时代人才,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然而其辨别是非能力尚未成熟,这就导致其极易受到网络上敌对、腐朽、方面思想的影响,因此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如何有效的利用网络这一工具不断创新,引导学生思想朝正确、健康的道路上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1.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现状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利用计算机网络,结合大学生认知特点设计的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近年来高校对网络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逐渐重视,并进行了系列的改革及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当前高校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亦存在一些问题。

1.1高校大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较为丰富,同时接受过高等教育,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及推广,大学生上网人数明显增多,同时网络信息具有开放性,各类思想碰撞融合,良莠不齐,导致学生在接受大量信息的同时可能导致中华民族文化、优良精神被消解;而西方发达国家通过网络颠覆社会主义观念的做法并未停止,这些均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产生较大的恶劣影响。

1.2大部分大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掌握先进知识、思想等,了解国家的政策、时事等,然而部分大学生上网却是利用网络打游戏、聊天等,部分学生甚至特意查阅色情网站等,大学生极易误入歧途,沉迷网络,甚至染上网瘾,出现忧郁、焦虑、情绪波动、人际关系冷淡、烦躁不安等情绪,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均受到影响,同时其身心健康被严重危害。

2.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的原因

2.1网络的便捷性、开放性使得学生道德感、责任感被削弱

互联网为虚拟不可存在的,学生在网络中能够体验到现实环境中无法体验的现象,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真实感情丧失;大学生在网络中能够轻易交友,得到友谊,这就导致学生丧失网友后,不会觉得难过;而互联网上学生无需负责任等,导致学生的道德缺失,责任感丧失。

2.2网络开放性影响

学生在大学期间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等均处于成长阶段,学生能够通过网络了解中西方文化,同时社会上不同信息互相交流,个人隐私性削弱,虽然为学生接受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然而受到网络上不良因素的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均被破坏。大学生在网络上接触的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其出现的优势感可对学生思想产生侵蚀,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解受到影响,而网络的开放性及自由性等导致现实世界的约束力量被忽视。

2.3网络多元化使得学生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网络为学生提供众多的信息,其中既包含学生需要的有用的知识信息,同时又包含危害学生的网络诈骗、消极游戏等有害事物,大学生沉迷于虚拟世界,大学生无需担心泄密什么,认为自身利益不会受到影响,这就导致学生充分信任网络,不能自拔,身心健康发展受到影响。

3.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近年来高校逐渐重视到网络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设立网上团校、网上党校、理论学习、学生生活服务、心理咨询等,总体得到较大的成就,具体措施如下。

3.1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建设

高校在人才、硬件设备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因此高校可充分利用此优势建立组织、中心等对网络伦理道德、网络文化行为、网络规则及法制教育等进行研究,从而解决理论上问题,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进行指导。同时,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等进行努力研究,从而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形式、内容等进行全方位、全面思考进行研究。

3.2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高校可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内容正面引导、积极向上,对消极信息进行消除及抵抗;高校可建立网上论坛、有层次、有质量、有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网站等,同时各院系等建立自己的论坛;建立学校公用电子邮件等,就学生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等提出意见、解决方案,为学生提供平等对话、自由讨论等。学校及时主动发布国家最新政策,对学生进行引导,组织学生、组群之间讨论,使学生自觉抵制不文明、不健康的行为。

3.3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水平

网络思想教育者既要具有实践经验,又要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熟悉网络具体操作,对先进资料及思想进行及时检索,学生充分把握相关资料、信息等,注意对学生动态的观察,一旦发现不良苗头,则及时解决。

结束语

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及给机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结合网络思想教育及实践教育,互补优势,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路线,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及路线

作者:肖云涛

大学生思想道德观网络文化论文 篇3:

“90后”高职高专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报告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江西医学院上饶分院“90后”高职高专大学生思想现状和原因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90后”高职高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90后” 高职高专 思想政治 调查报告

当前,高职高专在读学生中,“90后”学生已经逐渐成为主体人群。研究和探索“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的课题。“90后”的学生相比“70后”“80后”而言,通常是指1990年至1999年出生的一代中国公民,他们有着属于这一特定人群的关于个性、学习、工作、对政治社会认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特征与看法。

一、“90后”高职高专大学生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及调查方法

1、 基本情况

为了深入了解“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进一步加强和改进“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课题组采取随机抽样调查形式对江西医学院上饶分院“90后”大学生进行了调查,随机抽样问卷共发出100份问卷,实际回收95份,回收率95%。

本次调查的样本数量的基本情况如下:男生37人,占38.95%;女生58人,占61.05%。江西的学生84人,占88.42%,外省的学生11人,占11.58%。 来自大中城市的学生14人,占14.74%;来自乡镇的学生27人,占28.42%;来自农村的学生54人,占56.84%。 团员学生77 人占81.05%, 群众和入党积极分子分别是9 人,占9.47%。采用只填写专业、班级不署名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真实、可靠。

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座谈两种形式。以班会形式召集学生,统一讲解填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不记名方式现场填表、收集问卷。

3、统计分析

每份调查表均录入Excel2007,采用百分率进行统计。

二、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1、政治思想状况

“90后”高职高专的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状况总体上是积极向上、健康良好的,他们对国家,民族和社会有很强烈的责任感,关心国家的改革和发展,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调查显示,93.68%的大学生觉得作为一名中国人很自豪。他们对祖国和民族充满信心,有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但对社会主义前途方面,36.8%的学生选择的是“坚信”。“总体相信,但对目前社会主义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尚有疑惑”占有54.7%,这个比例很大,“不清楚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的有2.1%和“说不清”的有6.32 %。说明高职高专学生对目前的中国社会存在一些问题和社会转型期的矛盾还存在一些疑惑和担心。

多数人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且入党动机是好的。当调查“加入共产党对你意味着什么的时候”,61.0%的学生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应积极加入,为国家做贡献”;29.5%的学生选择“对以后工作有好处”;9.8%的学生选择“是件荣耀的事”;这说明,大多数的“90后”新生有着清晰正确的理想信念,渴望贡献社会,拥有社会责任感,站在国家、社会的角度看待执政党和党员的责任与义务,但不排除少数学生对入党动机存在功利主义思想,相比本科院的学生而言,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这部分所占比例更高。

2、道德观

“90后”高职高专的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主流是健康向上的,并有强烈的公德意识和奉献精神。 “你如何看待诚信?”这个题目时,认为“诚信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 ”的同学占到了 77.89 %,“视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 占到21.05 %,个别同学选了“诚信吃亏”。这说明绝大部分学生还是有公德意识。

3、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问及“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什么?”时,认为取决于社会贡献的学生有83.1 %,“你希望通过什么途径获得成功?”认为通过自我奋斗,艰苦创业的学生占到88.3%,但选父母的支持或遇到好老师有5.3 %,做官从政,拥有权力有3.2% ,选秀或中彩票有3.2%。这说明“90后”高职高专大学生大部分的人生观、价值观是积极进取、务实的,还有少部分同学表现出急功近利的思想。

他们对目前的生活学习状况因就业形势的变化而感到焦虑,但对自己的长远发展仍充满信心。认为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有目标的学生有53.68 %;有目标,但没有信心的学生有34.74 %和对未来充满担忧和顾虑的学生有11.58 %。与普通高校的同龄人相比,“90后”高职高专大学生由于入学成绩低、学习的自觉性差以及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欠缺,也就造成了他们认识水平和能力有限。所以部分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也就在情理之中。

4、参与社团及志愿活动

“你觉得在学校里参加社团开展的活动对提高自身素质有帮助吗?”认为“非常有益”和“能得到锻炼”占到80% ,但也有20%的学生因为性格因素或学业原因而不参加社团等活动的。94%的学生积极或愿意参加班级党团活动和志愿者活动,并主动为需要帮助的同学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只有6%学生认为不会或不愿参加。这说明“90后”高职高专的大学生大部分是健康积极向上,乐于助人,具有奉献精神。

5、心理问题

针对现在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情况调查,有58.95%的学生认为现在的大学生有心理问题,认为个别现象有40% ,认为没有心理问题的只占1.05 %。高职高专学生大部分是来自农村,家庭条件相对穷困,所以自卑心较重。出现心理问题时会寻求解决办法分别是找老师倾诉 5.26 % ,找同学聊天80% ,自我压抑忍受14.74 %。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是找同学帮助,这是因为学生们更喜欢和自己的同龄人进行沟通,他们有相同的认知观,而和老师之间会有距离感。

6、消费观

调查显示,经调查,“90后”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并非如传闻中的那样前卫和奢侈,他们的消费有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子,并且更加倾向于理性消费。45.26 %的同学会“我需要什么才买什么,从不乱花钱”;36.84 %的同学会“关心质量,无所谓牌子和流行”;选择“偶尔会奢侈一把”的同学占13.68 %,说明大多数时候他们对自己的消费行为是清醒的,有控制力的,但偶尔也会冲动消费。

7、宿舍管理

对我校学生宿舍管理人员提供的服务,很满意和满意57%,比较满意和不满意的43%,这说明我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存在较大的问题,对于学生宿舍的管理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当问及“你认为班主任、辅导员进住学生宿舍的态度是?”,认为非常必要 29.47% ,无所谓 33.68%,没有必要36.84% ,这正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年纪相对本科院校学生年纪小,自控力差,希望辅导员能进住宿舍及时监督和管理。

三、结论和思考

1、“90后”高职高专大学生思想状况的特点

综合问卷调查情况,我们认为当前“90后”高职高专大学生思想面貌主流是健康的、积极的、昂扬的。他们热爱祖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民族意识、热于助人、参与意识强、有公德心。但也要深刻认识到“90后”高职高专大学生的思想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价值取向有功利主义倾向;责任意识弱;心理空虚脆弱、耐挫能力不足;逆反心理严重;网络依赖感强;对自已的未来和就业感到不够自信和茫然等。

2、“90后”高职高专大学生思想状况特点的成因

笔者认为高职高专“90后”产生心理和思想上问题背景有几个方面,第一是社会和历史背景,“90后”现象产生的背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发生了两件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一是改革开放;二是人口控制。[1]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巨大影响构成了“90后”现象产生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中国的经济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成功的背后,功利主义思想泛滥,市场经济社会时代,“一切向钱看”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人,这也造成了“90”后学生对金钱的依赖和追逐;而计划生育人口控制,造成了“90后”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加倍的宠爱,使得他们大都娇生惯养,独立能力差,心理素质不高,一有小挫折就会有“天要塌下来”的感觉。第二、家庭的因素和网络文化也深深影响着他们,调查中8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和城镇,家长本身素质低或外出务工而无暇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不能很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造成孩子的心理空虚脆弱。“90后”孩子也是伴随网络成长的一代,孩子们迷恋网络,沉迷电子游戏,因为他们的心灵能在网络中得到满足和认可,所以他们一有烦恼,宁愿与网上的陌生人说,也不愿和家长老师进行沟通,同样造成了网恋的泛滥,而一旦受伤,便会对社会的诚信和道义失去信心。

3、加强和改进“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调查高职高专“90后”大学生思想状况,其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加强和改进高职高专“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归根到底就是要不断适应变化发展的社会环境,着力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首先,采取因材施教,进行赏识教育。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家庭、受教育水平不同的多层次、多类型的特点,选择相适应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如果教育不当,高职高专大学生极易出现逆反心理,不思进取、自暴自弃,对于“90后”高职高專大学生,可以采取赏识教育为主的教育方式。[2] 在面对高职学生时,教师不宜给予学生过多的赞美言语。高职学生不同于普通学生,过多的使用赏识规范语言,他们会觉得尴尬、虚伪,甚至会产生反感情绪。对他们的赞美要实在,要不露痕迹,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丝赞许的微笑,都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次,注重社会实践,加强职业教育。高职高专院校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而社会实践正是他们增长见识、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通过学校常规的、大规模的寒暑假社会实践和日常的小型社会实践加强学生的思想修养。如学院团委、系学生会组织的第二课堂活动等纳入主题教育中,强化学生对国家、对社会、对专业的爱心和责任。教师应不断强化学生职业教育,认清自己所学专业的优势,从而激发出其内在的热爱专业的兴趣点和动力。

再次,重视心理教育,重塑学生信心。多数高职高专学生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失败的阴影。这种失败的情结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他们自身潜力的发挥,影响了其内在的自尊与自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帮助学生重塑信心,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对新生入学的学生开展心理调查分析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建立心理咨询室,对心理不健康的学生要及时加以疏导。学校可定期举办心理知识讲座,疏通他们的心理障碍,激起他们生活的热情和对成功的渴望,进而转化为追求上进的实际行动。

最后,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沟通疏导。鼓励学生把心理和思想上的困惑通过微博或QQ等形式及时发表出来,德育工作者应时加以引导和疏导。微博是基于网络的一种新媒介,“织围脖”(写微博)已经在高校成为一种时尚。高校可以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将学习思想上遇到的困惑等发表在微博上。QQ等聊天工具也是大学生日常交流的手段之一。很多班级都建立QQ 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时刻关注每个学生的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进行沟通疏导,帮助“90后”高职高专学生树立健全积极的人格。

注释:

[1] 风笑天.中国独生子女研究:回顾与前瞻[J].江海学刊,2002(05).

[2] 杨一仁.走进周弘,感受赏识教育[I].内蒙古教育,2007(01).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度规划项目《高职高专“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成果。批准号:MKS1118

作者简介:姜丽:(1977年1月-)江西玉山人,同济大学在读博士生,江西医学院上饶分院思政部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姜丽 黄莹

上一篇:宿舍文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下一篇:思想政治工作融合企业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