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理论论文

2022-04-17

摘要: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育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中职计算机教学要以就业要求为导向,构建理论与实操相联系的计算机新型教学模式,从而有效提高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职计算机理论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职计算机理论论文 篇1:

基于翻转课堂的中职计算机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现代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并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广泛使用,从而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质量。教学方法和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得到发展,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在新时期的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职院校要和时代共同发展不断进行课程改革,科学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从而促使中职计算机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提高。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科学的教学方式,并且能够促进中职生计算机理论课学习。本文基于此对翻转课堂在中职计算机理论课教学实践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翻转课堂;中职计算机理论;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对计算机专业的技术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多,对中职院校教育的发展有着高度的关注。中职计算机理论教学是中职计算机教学课程的基础组成部分,对中职生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理论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科学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中职计算机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中职生缺乏扎实的基础知识,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必然会影响中职计算机理论课的学习效果。另外,中职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也是不尽相同的,有些中职生是因为对计算机的喜欢和热爱,而选择了这个专业;还有些中职生从就业方面才选择了计算机专业。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模式化的教学方式,无法让中职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在课堂学习中缺乏学习的积极性,用敷衍的态度进行学习,导致计算机理论知识薄弱,连带着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低下。此外,如若教师不重视自己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计算机专业飞速发展的今天,无法为中职生教授最新的计算机理论,进而严重影响计算机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二、翻转课堂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理论课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了解翻转课堂教学,更新自己教学观念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性发展,使得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更新与之相匹配的教学观念。首先,教师要明确中职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中职生的差异性,在教学视频制作时,要先了解中职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和认知能力的高低,在这些基础上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视频,更加贴近中职生,从而提高中职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还要重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在实际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法”开展中职计算机理论课时,教师一方面要制作科学的教学视频,另一方面要关注中职生在自主學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与中职生展开互动,以提高中职生计算机理论的实际学习效果。因此,教师想要最大化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就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顺应时代发展的高要求,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应用翻转课堂教学,科学设计导学方案

教师结合计算机理论纲要和教学目标,根据中职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科学、有趣的课堂导学方案,并将导学内容、相关的学习材料以及相关的教学视频一起发给中职生,这样中职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自主学习,为之后的课堂教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学习“Flash动画”时,教师可以先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Flash动画”的掌握程度和实际的学习情况。教师在制作导学视频时,可以利用动画人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了解Flash到底是指什么,是一种标准还是一种技术?与Flash相关的形式还包括什么?学生在简单了解之后,教师根据中职生自主学习的反馈结果,对中职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还可以组织多样的教学互动环节,从而提高中职计算机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三)应用翻转课堂教学,科学设计教学任务

在中职计算机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法,教师通过制定目标明确的教学任务,并指导中职生在目标的驱动下进行自主学习。以中职计算机专业“C++”为例,对很多学生而言就如同一座大山,相关的理论知识更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够消化吸收。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教学小视频明确今日课堂学习目标,鼓励中职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积极与其他人进行相互学习。一方面,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可以及时发现错误的符号和语言,能够强化C++的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可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对计算机的理论知识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进而提高了中职计算机理论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中职计算机理论教学课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法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调动中职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中职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中职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得到全面提高。另外,在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法”时,还要积极地进行创新,与实际的教学更加贴切,充分发挥这种教学法对中职计算机理论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明霞.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码世界,2019(04).

[2]林国东.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9(28).

作者:安江维 冯玉晶

中职计算机理论论文 篇2:

就业导向下中职计算机理论联系实操的教学模式探析

摘 要: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育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中职计算机教学要以就业要求为导向,构建理论与实操相联系的计算机新型教学模式,从而有效提高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关键词:中职学校 计算机教学 就业导向 理论 实操

计算机是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计算机知识也是中职学生必须掌握的。因此,计算机教学是中职学校培养实用型、技能型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使中职学生走出学校后能够适应社会需要和职业岗位要求,中职计算机教学必须加快教学改革,以就业要求为导向,构建理论与实操相联系的计算机新型教学模式,从而有效提高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一、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实操教学为依托

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各类行业和岗位。中职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其课程教学既要求有坚实的理论功底,又要求具有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因此,中职计算机教学应该以理论为基础,以实操教学为依托,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教学紧密联系起来。

具体而言,在计算机课程教学时,前期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和了解基本的知识点,对此有了初步把握再逐步进入实践操作教学环节。比如教学“网页设计和制作”这课,其中涉及到Photoshop与Flash两个图像软件的运用和操作。教学时,教师先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包括基本软件的基本功能、作图原理、制作方法等。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和信息后,就可以逐渐开展实践教学。如引导学生尝试运用Photoshop操作“添加文字、调整格式、制作绘画”;运用Flash编辑文本、绘制图像、设计动画、添加控制音效以及剪辑视频。这样,由浅至深、逐步从理论过渡到实践教学,既夯实了理论基础,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

二、结合就业岗位需求,调整教学内容

中职计算机教学要与学生的就业方向相结合,结合未来就业的岗位特点和需求,调整课堂教学的内容,使二者对应,从而保证学生毕业踏上工作岗位能够学以致用。所以,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专业要求和未来职业方向,了解未来就业岗位的计算机知识要求、技能应用要求,将计算机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调整,使之与未来职业和岗位紧密结合起来,确定教学重点。

例如针对文秘专业的学生,日后在工作中会经常接触到Excel、Word、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那么计算机课程教学时就应该以这部分为重点。学生要学会运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算处理,制作报表等;更要学会运用Word软件进行文字编辑、段落的排版、格式调整等;还要学会运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工作报告、会议报告等。又比如针对机械工艺设计专业的学生,未来的职业方向是机械类企业,涉及的岗位是机械设计、工艺设计。在计算机教学时,教师就要充分结合专业特点和岗位需求,加强对相关知识的讲解与练习。如要求学生重点掌握CAD制图,熟悉CAM系统的操作方法,掌握利用计算机系统辅助进行工艺过程的设计,包括工序设计、工艺路线制定、制作工序图的方法等等。中职计算机教学要充分结合未来就业岗位的需求,加入实践工作的操作案例,让学生提前接触到岗位要求、训练岗位技能,实现学校学习与社会发展的同步,也为学生毕业后踏上工作岗位打下牢固基础。

三、结合岗位应用实际,实施校企联合

就业导向下的中职计算机教学,要求教师做到理论与实操相结合,做到将就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与工作实例相结合。可以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教学的模式,企业为学生提供工作岗位,让学生提前接触社会,了解未来职业的岗位需求,鼓励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而非被动接受。

众所周知,计算机课程涉及的知识量和信息比较丰富,单靠学校的理论教学和上机练习远远不够。为此,中职学校应该努力建立与专业对口企业的联系,联合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和专业技能。比如让机械专业与整车生产工厂建立联合教育机制,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平台。学生们在工厂实习时,就可以充分运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和专业知识,比如运用计算机连接车间生产设备,检验汽车装配的合格度,运用计算机系统去检测、监督和维护车间的生成线等等。又比如服装专业可以与服装生产厂家联合,学生实习时就能够接触到服装CAD技术,进行实践操作练习,既能练习计算机操作能力,又巩固运用了知识。通过校企联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的机会,丰富了中职计算机的实操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未来获取更好的工作机会。

总之,计算机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与工作的各个领域,操作计算机是每一位中职学生都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在当前人才竞争激烈、就业形势严峻的状况下,中职计算机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未来的就业需求为导向,坚持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计算机的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鲁皓文.面向市场需求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实践与探索.都市家教,2013(6)

[2]夏从俊.增强中职计算机学习效能感的实践与思考.职业,2012

作者:朱娟

中职计算机理论论文 篇3:

试论中职计算机理论与实践的优化与整合

中等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几乎每个学校都在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因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已由20世纪90年代的热门专业变成各校均在开设的普通专业。但传统的课堂体系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没有对学生进行能力、技巧和操作方法上的训练,教学效果不理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应进行一定的优化与整合,笔者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传统的中职计算机课程设计

计算机课程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操作实践当中去,更要在操作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上具有很好的作用。然而,在传统的教育教学理论中,教育实践的主要目标是传授知识。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花费大量的时间讲授理论知识,只有很少的时间用来上机实践,致使许多学生面对计算机手足无措。且大部分学校老师只管上课,而学生上机却由实验员负责或教师只备上课,不备上机,使原本很重要的实践活动变成“搭配”。这种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相脱离,或只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的做法,势必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死板,难以面对和解决新的问题。“是给学生一头猎物,还是给学生一杆枪·”每位有远见的教师都会选择后者。猎物总有吃完的时候,而学生一旦有了“一杆枪”,就可以靠自己不断去捕猎,继续生存下去。由此可见,计算机这一现代学科在21世纪巨大的挑战面前,必须有所创新与行动。

二、怎样进行计算机课程理论与实践的优化整合

1.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和自学能力为目标

计算机能力和自学能力是学生未来学习能力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学生的信息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计算机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未来生存能力。“从90年代开始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成为工业化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的两个重要杠杆,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思维、交往乃至生活”。放弃计算机将不能很好地衣、食、住、行,而尽早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将会极大地提高他们步入社会后的生活素质、生存能力。这就要求学生们在充分消化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自觉将实践操作动手能力与之结合起来,秉着拓宽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视眼、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品质的原则,帮助学生养成自学的良好习惯。计算机学科具有更新更快的特点,我们现在讲授的是某一种软件的最新版本硬件的最近资讯,可当学生们真正步入工作岗位之后,原来的最新软件已经被更高级的版本所替代,原来的最新资讯已经变成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这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永远无法停止它发展的脚步,只能在不断学习中更新知识,与时代发展保持同步。计算机教师在教会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拥有了自学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事实证明:“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于计算机学科同样适用也同样重要。

2.课程设置应向宽基础、活模块方向转变

实践证明,中职学生的知识面不宽,毕业后就业门路就会受到限制,这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随着科技进步的思想及企业生产组织形成的现代化,职业综合化已是大势所趋,故产生了与专业覆盖面扩宽相适应的课程设置,专业基础知识面加宽产生了所谓群集课程设置方案。其次,来源于现代社会意识的强化,认识到作为现代就职人员,除传统的政治、语文、数学、体育等基础知识之外,还应具有各行各业通用的基础知识,如能源、安全、法律、质量、信息、职业道德、外语、微机等。另外,实践显示人的品格与教养相关,缺乏教养,职业道德教育就会流于形式。因而,学校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开设多种潜能性的、提高人的基础素质的课程,如礼仪、书法、美术、文艺、演讲等。总之,要让学生获得较扎实的基础素质,以有利于培养综合能力,而在课程编排上,则划分成若干中心,形成多个知识模块,模块之间能相对和互相组合。

3.课程设置应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现实就业状况紧密联系

统计数据表明,职业教育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80%以上)从事计算机销售与技术支持、数据录入、办公文秘等工作。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与软件人才链中处于最低端位置,在局域网维护与管理、多媒体制作、网站管理与维护、软件编程等岗位上工作的职业学校毕业生相对较少,而实际上这些岗位非常需要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这些岗位上职业学校毕业生具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因此,在进行课程的设置时,应首先抓住大的,然后兼顾小的,课程的设置上尽量多地向就业面大的方面靠拢;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注重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教育学生不要眼高手低,觉得是基本的能力,就不在乎。要切记事情都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虽然是大众的工作,但如果在能力上更胜一筹,就业机会就会增加一分。要让学生平时多练,做到所谓的“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4.以学生将来从事工作中出现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课程设置

典型工作任务来源于企业实践,它对人的职业成长起到关键作用。在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课程的设置时,应紧跟市场的变化。目前职业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尽管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的,但有些课程的内容只是大学课程的简化,对于理论知识的培养、实用技能的训练相对不足。尤其是课程内容滞后于专业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内容极少,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另外,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职业性法律法规、国际化标准、文档规范、安全性措施、维护管理经验等重要内容基本上没有进入教学;职业素质教育(如开拓精神、市场观念、管理技巧、团精神、应变能力等)尚没有得到全面的实施。现有的课程体系存在以上问题,导致学校毕业生与社会需求及行业发展相脱节,从而使该专业毕业的学生很少能胜任IT行业的工作。

总之,为把中职学生培养成21世纪的合格人才,计算机教师们必须推行理论基础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含量,以此优化教学过程,达到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操作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李远峰

上一篇:电视广告研究论文下一篇:红色文化旅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