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室多发伤患者急救护理论文

2022-05-01

[摘要]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多发伤患急救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影响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72例多发伤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措施;研究组:实施急救护理路径。结果:研究组在急诊室停留时间、科室人员到达时间、抽血与其他检查时间、抢救时间、术前准备时间、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急诊室多发伤患者急救护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急诊室多发伤患者急救护理论文 篇1:

一站式急救护理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摘要】  目的 观察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急诊护理中一站式急救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近期接收的4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行一站式急救护理,对比其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抢救过程中,积极应用一站式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并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 重症颅脑外伤;抢救;一站式急救护理;成功率

颅脑外伤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外伤,其发病主要与交通事故、高空作业等因素有关。一旦发生颅脑外伤,患者的生命将受到极大的危险。有报道指出,重症颅脑外伤的死亡率可达到40%以上。鉴于本病的高死亡率以及致残率,近年来,不少学者对其抢救思路、护理方案等进行了多角度分析,如薛芹[1]分析了此类患者的呼吸道护理,陈涛[2]论述了肺部感染的防治方法。从病情抢救的角度考虑,在接诊颅脑外伤患者时,应当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患者病情的综合评估、常规抢救护理以及抢救,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预后提供一定的保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18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为对照组,另选取2018年8月~2019年6月收治的22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为观察组。性别组成:观察组中,男10例,女9例;对照组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观察组为23~51岁,平均(36.8±3.5)岁;对照组为22-50岁,平均(63.1±4.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抢救护理程序,在入院后立即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患者的伤口清创、静脉通道开放以及抢救常规准备等工作,并积极配合医师进行抢救。观察组患者则实施一站式急救护理模式,主要内容为:(1)以医院现有的条件为基础,开放针对重症颅脑外伤等类型危重患者的绿色抢救通道,充分利用手术室、CT、X线以及病房的相关医疗设施,结合既往的实践经验,制定一站式救治模式的实施计划;(2)发现伤情后,院前急救的相关护理人员立即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尤其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信息,并及时将其反馈至急救科,以便相关的医护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制定初步急救方案,并做好急诊救治的相关准备工作;(3)患者入院后,科室护理人员应当立即安排患者进入急诊室进行抢救,对患者进行常规CT检查以及X线检查,明确患者的创伤部位以及创伤类型,并参考此前获取的患者病情信息以及病情监测结果,进一步明确急救方案;(4)术前准备阶段,护士对急救过程涉及的相关检查仪器、治疗设备等进行提前调试,以缩短检查、治疗的时间,为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提升奠定重要基础;(5)抢救期间,与医师进行有效配合,并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尤其是对重症颅脑外伤相关并发症、常见风险的征象,一旦发现,应当立即给予针对性护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6)治疗结束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抢救结果,做好相应的护理安排,保证其营养摄入以及心理健康,为其病情的快速恢复奠定基础,并注意术后感染等问题的预防。

1.3  观察指标

急救护理期间,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情况进行详细记录,计算其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标准:24h内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治疗1个月后,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疗效评价标准:(1)治愈,症状完全消失,基本具备生活自理能力,神志清醒;(2)有效,症状明显改善,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3)无效,生活无法自理,或者出现重度残疾、死亡等后果。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处理与分析。当P<0.05时,即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抢救成功率

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21例,成功率为95.5%;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12例,成功率为66.7%。(P<0.05)。

2.2  治疗效果

3  讨论

从既往的诊治实践来看,为此类患者提供及时、专业的抢救,不仅能够显著降低其死亡、残疾等风险,还可明显改善其预后,保障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基于这一事实,“一站式救治护理模式”的设计与应用备受关注,相关研究[3]也对其实践方法进行了探讨与分析。从理念与目标来看,该模式的核心是为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赢得时间,其主要的策略是对抢救各个环节的有效整合,确保各个诊治环节紧密相连,继而规避抢救脱节问题,缩短整个救治活动所需时间。而从一站式救治护理的应用效果来看,其在多种危重症疾病的抢救实践中均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尤其是其在减低患者的死亡风险上展示出的优势,给此类患者的诊治提供了新的治疗、护理思路。

在既往的护理实践中,我科充分意识到了急救护理的重要性以及建立一站式急救护理模式的必要性、重要意义。基于此,我科以现有的医疗资源以及实践经验为基础,以充分发挥急救绿色通道、急救护理相关医疗设备的作用为方向,制定了一站式急救护理的初步实施方案。在患者的病情监测以及救治方案方面,为了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可靠的治疗、护理,本方案对病情监测的方法以及相关信息的获取途径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以便一线护士能够据此开展护理工作。此外,针对常见不良事件或并发症的预防,我科护士对既往的急救护理数据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明确了其中发生概率较高的风险因素,并在急救护理期间,加强了此类征象的观察。从本研究获得的数据来看,该方案较好地提升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在预后方面,接收一站式急救护理的观察组患者也展现了一定的优势。因此,相关医疗机构在开展急救护理时,可考虑对重症颅脑外伤等患者应用一站式急救护理,为患者的抢救提供一定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薛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呼吸道护理的实施价值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 (43):143,147.

[2]   陳涛.重症颅脑外伤ICU肺部感染病例的  临床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3):75-77.

[3]  俸秀兰,彭艳琴,王哲人,等.一站式急救护理模式在多发伤急诊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4(2):185-186.

作者:叶玲

急诊室多发伤患者急救护理论文 篇2:

急救护理路径在多发伤患者急救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影响的疗效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多发伤患急救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影响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72例多发伤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措施;研究组:实施急救护理路径。结果:研究组在急诊室停留时间、科室人员到达时间、抽血与其他检查时间、抢救时间、术前准备时间、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相比较,研究组患者出现感染、消化道出血、器官衰竭、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多发伤患者开展急救护理路径临床价值高,可缩短患者绿色通道停留时间,让患者在短时间内实施救治,进一步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多发伤患者;急救护理路经;急救绿色通道;停留时间

多发伤就是机体器官或者解剖部位出现创伤,各个部位最少有一处,若不及时进行诊治,会诱发其他并发症,使患者的生命安全随时受到威胁。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就是患者入院一手术治疗所耗费的时间,最理想的时间是在60min内,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在60min内可保证治疗有效率,减少患者死亡率,为满足这一需求,我院开展急救护理路径,尽可能缩短患者在绿色通道停留时间,挽救患者生命,提高预后效果。因此,本文针对急救护理路径在多发伤患者急救绿色通道停留时间的影响开展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1至2019-1共72例多发伤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各组36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42.68±1.45)岁;研究组:男性21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42.74±1.46)岁;在性别、年龄方面相比较,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

1.2筛查标准纳入标准:①均为多发伤患者;②家属签订此次研究同意书;③创伤原因为火伤、交通伤、机械伤、坠落伤等;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者;②传染性疾病;③并发恶性疾病;④不接受护理服务。

1.3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措施;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生命指标的监测,保证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做好止血工作。同时,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输液等治疗。当患者各项指标稳定后进行手术治疗;研究组:实施急救护理路径;首先,成立急救路径小组,主任医师1名,主管护师4明,护师3名,小组成员都是从事急诊工作,急救经验丰富,急救知识扎实。当医院接到急救电话后,立刻开展行动,保证救护车在5min内可以出发,并在途中与患者或者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机体状况、病史、神志、发病时间以及神志等情况,指导家属进行基础的急救措施。當医护人员达到现场后,立刻开展止血、心肺复苏以及固定骨折端等相关急救措施,在转运使开通急救绿色通道,并将患者具体情况告知医院工作人员,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保证急救药物充足,患者到院后立刻实施抢救。在转运过程中,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观察,以免发生窒息、无效等情况,定时对口腔进行清理,以免呼吸道不畅,对患者颈椎进行保护,记录好血压、心率、脉搏等指标情况。当患者达到医院后,相关医护人员安置好患者,转送到急诊室,并实施X线、CT检测、抽血等一系列检查。手术操作医师根据检查结果制定方案,并开展术前准备工作。患者与家属入院对周边环境陌生,极易出现恐慌,紧张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并介绍医院的环境与主治医师资料,提高其治疗信心。并在实施抢救过程中,操作医师保持动作准确性,医护人员不可在患者面前谈论病情。同时,针对患者与家属的诉说,护理人员要认真倾听,并耐心进行解答。对患者的合理要求尽可能满足,让其在院期间保持舒适性。优先为患者办理入院手续,遵守先治疗后缴费的政策。

1.4观察指标记录两组在绿色通道停留时间以及相关检查应用时间;观察护理过程中,患者机体是否有不良反应发生。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X’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P

2. 结果

2.1对比两组绿色通道停留时间与相关检查应用时间研究组在急诊室停留时间、科室人员到达时间、抽血与其他检查时间、抢救时间、术前准备时间、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相比较,研究组患者出现感染、消化道出血、器官衰竭、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由于交通车辆的增多、建筑业与重工业持续性发展,导致坠落伤、车祸、机械伤、塌伤患者明显增多,尤其是多发伤患者。多发伤患者器官出现功能障碍情况,若不及时进行治疗会导致气管衰竭,增加抢救难度,从而提升患者死亡率。根据相关研究得知:中青年是多发伤主要发病人群,此疾病也是导致中青年死亡率升高的原因之一。

绿色通道停留时间也可称作黄金时间,创伤到手术室内进行正确处理的理想时间,一般创伤后60min内是最理想的。我国对多发伤患者的治疗没有具体表现,多根据医院的医疗设备与医疗人员的工作能力有关。有相关研究表明:针对多发伤患者在黄金时间实施诊治,可降低患者死亡率,这表明缩短术前时间对挽救生命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为保证对多发伤患者治疗效果,我院成立急救护理小组,在院前急救到急救救治中均有护理人员陪同,并根据急救护理路径相关标准辅助患者进行检查、手术等操作,让各个环节更加紧密,提高小组成员之间的默契度,从而缩短急救时间。通过此次研究中得知:实施急救护理路径在急诊室停留时间、科室人员到达时间、抽血与其他检查时间、抢救时间、术前准备时间、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均低于实施常规护理路径,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相比较,施急救护理路径患者出现感染、消化道出血、器官衰竭、死亡率均低于实施常规护理路径。这充分证明了急救护理路径的优势性,可缩短绿色通道停留时间,为患者争取更多治疗时间。此次操作根据绿色通道相关管理内容开展操作,应用绿色通道专用的记录单,并根据相关要求实施诊治,对每个操作时间进行量化,严格控制好各个环节,达到多发伤急救一体化的管理效果,尽可能缩短患者在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尽快进行救治,从而提高抢救效果与价值。有相关研究也表明:急救护理路径可缩短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减少病死率。这与此次研究结果相似,充分证明此次研究的真实性与有效性。此外,为保证小组成员护理质量与效率,定期对其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个入能力,从而更好的救治患者,为后续治疗争取更多有利条件,提高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多发伤患者开展急救护理路径临床价值高,可缩短患者绿色通道停留时间,让患者在短时间内实施救治,进一步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作者:柴晶晶

急诊室多发伤患者急救护理论文 篇3:

程序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诊多发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摘 要】目的:探讨程序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诊多发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12月100例急诊多发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0例给予护理常规,观察组50例采取程序化急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满意度、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程序化急救护理流程用于急诊多发伤患者可获得较好的成效,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程序化急救护理流程;急诊多发伤患者;抢救成功率;影响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行为也随之发生变化。车辆和电器等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普遍,交通事故、电击事故也随之增多。这可能导致严重的创伤,给人体带来极大的危害,尤其是多发性损伤和致命的器官、系统损伤。常见的并发症有创伤性休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肾衰竭、多系统多器官衰竭、脂肪栓塞综合征等。急诊多发伤是我院急诊常见疾病之一。外伤病人的病情发展一般较快,对病人的危害很大,死亡率很高。对严重创伤病人,应加强急救工作[1]。本研究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100例急诊多发伤患者,探讨了程序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诊多发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100例急诊多发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年龄21岁~73岁,平均年龄(45.78±2.27)岁,男性28例,女性22例。对照组,年龄21岁~75岁,平均年龄(45.46±2.56)岁,男性29例,女性21例。两组一般资料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护理常规;观察组采取程序化急救护理流程:(1)根据病人的病情发展,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以保证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缩短抢救和治疗时间。(2)建立完善的急救队伍;病人进入急诊室后,应根据呼吸频率、呼吸状态、呼吸运动方式、意识状态、肢体活动等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及时全面地评估伤势,明确护理诊断,明确治疗要点并告知主治医生。(3)尽快解除病人的呼吸道阻塞,使病人从休克中苏醒过来,及时吸出病人的口鼻分泌物,以充分供氧。(4)在医生开出医嘱之前,迅速建立2个以上的静脉通道,并进行采血检测,配血,留置导管等各项指标的检测,为病人补充血液。(5)纠正病人的酸中毒状态,按医嘱用碱性溶液,并根据病情给药,以提高抗休克能力。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及用药情况。(6)在急救服务过程中,运用非语言交流手段,运用熟练的沟通技巧,保持镇定的态度,使病人对自己的信任和安全感大大提高,以语言鼓励安慰病人,积极配合抢救工作。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满意度、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

1.4 统计学处理

2 結果

2.1 满意度

观察组的满意度47(94.00)比对照组40(80.00)高(P<0.05)。

2.2 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

观察组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急诊科的病人病情危重,其中创伤性休克病人比例较大,且创伤性休克病例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急诊多发创伤可对病人的全身系统和功能造成严重损害,使病人在到达急诊室时处于生理功能衰竭[2]。病人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重度多发创伤病人在抢救过程中,体温过低,凝血障碍,酸中毒三者相互作用,是严重创伤病人“致命三合一”,会危及病人的生命。所以在抢救过程中,及时、准确地观察病人的情况,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在学科细分的背景下,随着急诊科建设的不断完善,创伤急诊科的医护人员有了明确的职业定位[3,4]。程序化急救护理流程的实施要求急诊科护士应迅速、准确地评估病人,实施心肺复苏,稳定病人生命体征,运用规范、程序化的护理措施开展急救护理工作,为临床抢救病人赢得更多的时间,具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应以强烈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关心、关怀病人,缓解病人紧张情绪,提高抢救治疗的依从性。医护人员的鼓励和关心对急诊护理过程也能有效提高病人的抢救信心。在此基础上,采用创伤急救护理方法,可以有效地缩短严重创伤病人的有效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总之,急诊对严重创伤病人实施创伤急诊护理,能为病人赢得更多的抢救治疗时间,提高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程序化急救护理流程用于急诊多发伤患者可获得较好的成效,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王瑞涛.程序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诊多发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0,31(11):1374-1375.

[2] 张霞.无缝隙急救护理在急诊多发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系统医学,2020,5(18):193-195.

[3] 梁雅玲,周兰芳,赖碧莹,等.预见性护理程序指导急诊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急救的护理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22):229-231.

[4] 宗淑华.多发伤急诊患者抢救中一站式急救护理模式+中医急救方法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5):239-250.

作者:张熠豪 朱周雪

上一篇:港口与腹地经济一体化研究论文下一篇:机械通气撤机困难原因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