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论文

2022-04-30

[摘要]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当中,高等教育在促进国家科技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高等教育的发展当中,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其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阻碍,特别是对于一些新型学科当中,由于资金的短缺造成基础教学设施的不完善,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影响。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论文 篇1:

浅谈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摘要:用公共财政的理论分析,教育被认为是一种“准公共品”,教育投资一方面能够给受教育者带来额外的收益;另一方面又能够提高国民的素质,促进社会进步,带来“外溢”的社会效益。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核心,就是要求高等教育财政支出逐步融入市场经济国家惯例的间接监督管理方式和手段,对高校的财政资金支出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控制,强化支出效益观念和责任意识,提高支出效率,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财政资源,从而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高等教育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1 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的背景与目的

教育能使受教育的人,无论是从思想,学识还是技能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改善,从而为受教育者提升了人力资本。作为一名财经类院校在校大学生,在享受学校的种种优惠政策的时候,我也常常会思考国家在高等教育上投入的资金以及这些资金是否发挥到了最大的作用。这也就是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

任何组织的运作目标都是要提高绩效,因此“绩效导向”成为了组织管理的核心观念。“绩效”源于英文中的Performance。可见,“绩效”既涉及“执行”和“履行”的过程性行为,同时也包含“表现”和“成绩”等结果。受托经济责任理论认为,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财产所有权与财产经营管理权的分离,客观上导致了财产委托者对财产受托者进行经济监督的需要,这就直接导致了绩效评价的产生。高等教育绩效评价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能够反映和控制高校作为受托经济主体在受托责任上的具体履行过程,二是反映高校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的最终结果。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所以,高等教育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即要考虑资金运用的过程,也要考察资金运用的效果。

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现了绩效评价和教育本质属性的统一,即都是旨在提高教育责任和效率。并且它是以国家教育政策为导向,以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为辅,主要还是对高等教育的一种监督和提升,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从政府支出绩效评价实践中总结出了“3E”原则,即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有效性(Effectiveness)。高等教育财政支出作为公共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原则也同样适用于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的评价工作。

经济性原则是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必须首先考虑可操作性。评价的成本不能太高,不能只注重评价的结果而不注重评价的过程,要充分考虑评价的可操作性和可比性。比如在不同高校的评比中,不能只注重最后的那个结果,还要考虑他们各自的成本和效率。

效率性原则是指效率是评价的核心,评价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资金运用的效率,让资金更充分的利用。如何更大程度的利用资金便是现在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提高资金运用的效率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收益,还可以对国家财政支出产生正的外部性。

有效性原则是指高校对资金的分配对将来是否会产生有利的影响。比如学校把资金奖励给作出卓越贡献的老师,老师便会更加努力的做科研;学校把资金用于美化校园,学生便会从此受益,学校的口碑自然就会好起来;学校把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学校的硬件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这便会提高学校自身的水平。

有了“3E”原则,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便有了合理可靠的理论依据。

2 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目前我国在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上存在的问题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2.1 没有相关方面的法律和制度保障。虽然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建设一直在进步、一直在发展,但目前有关我国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评价的相关法制建设却近乎空白,这极大影响了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进一步发展,阻塞了前进的道路。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就很难顺利的制定绩效评价的有关政策、制度、办法。没有法律的保障,再高的执行力也体现不出来。

2.2 有效的监督机制尚未形成。对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监督也是评价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环,没有合适的监督机制,绩效评价也就不能顺利的得到效果。在监督方面,我们对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评价不能只局限于是否合理合法,而要更多的注重是否有效率,也不能找到问题就算了,还要监督有关部门来整改,分析问题找出原因并得到解决的方法。监督过程直到问题被解决了,才能结束。

2.3 高等学校的绩效评价氛围不够浓厚,财政支出绩效意识不够强烈。许多高校都不注重管理和监督,这样导致高等教育财政资金困难与损失浪费并存,效率低下。比如学校申请到了一笔资金,可能把它分配用于建设教学楼,但是学校领导只是重视这笔钱是不是决定用在建教学楼上,而没有重视这笔钱的具体用在了教学楼的哪个地方,这样就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浪费,资金便没有被充分利用。这就是高等学校不重视财政支出绩效的现象,使得高校会盲目的申请经费,不顾国家财力可能性,盲目制定发展计划,浪费国家有限的教育资金。

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引发了诸多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不合理的现象。我看到过很多大学,很是注重学校一些外部建设,总想着把一些“门面”的东西推陈出新。他们申请巨额拨款来改造一些校内设施,用众多资金所换来的一种宏伟壮观来吸引师生的眼球。而很少有人对这种做法提出质疑,这就是不健全的监督机制所带来的弊端。试想一下,用这些资金来扩大师资,引进先进教学设备,搞好学校的内部建设,不是更有意义嘛,外部的装饰不去翻新无关紧要,可内部的建设如果不加强,那么这所学校还能走多远呢?

3 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优化

针对上面列出来的几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进行优化。

3.1 在现实可行的基础上加强法制建设,尽快建立具体详细的法律法规。法制建设在绩效评价中占着至关重要的位置。所以,要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合理的对绩效评价的有关政策、制度、方法进行规定。并且要统一制定有关高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规章,对高校的权利和义务作出相应的界定。

3.2 在现有的基础上优化经费核算系统,提高估算和预算的准确性。有效的会计信息是高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基础,会计系统及其预算机制是绩效评价的信息资源平台。优化会计系统,可以加强绩效评价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增强它的权威性。同时也可以优化资金的分配,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增加预算的严肃性。

3.3 营造绩效评价的氛围,让高校都参与进来。可以建立一个信息资源库,把高校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信息都放在里面,反馈绩效评价的效果,通过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促使各个高校重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实质上是建立一套完整的高校行为约束机制(包括行政约束和舆论约束),使高校各部门以可操作、可量化的形式注重成本与效益;是财政经济管理由粗放型管理向量化指标体系管理转换的重要一环;有助于增加高校工作与财政资金管理的科学性与公开性,提高理财的民主性与社会参与性。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为评价国家的财政支出的优劣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指标。它反映了国家在高等教育部分投入的资金是否合适,以及分配的是否合理。对于高校来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可以使他们合理的申请资金,并合理的使用资金。这样,国家的在教育方面的财政支出变会变得有效率的多,达到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宋友春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5.(2).

[2]王敏.中国财政教育支出绩效评价探析[J].财政研究.2005.(6).

[3]朱志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作者:程思豪

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论文 篇2:

浅谈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问题

[摘要]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当中,高等教育在促进国家科技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高等教育的发展当中,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其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阻碍,特别是对于一些新型学科当中,由于资金的短缺造成基础教学设施的不完善,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影响。在高等教育当中,资金短缺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不完善造成的,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造成了大量的资金浪费。因此,文章主要针对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问题展开研究,从而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而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更好地发挥出高校资金在促进其教学水平提升方面的作用,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关键词]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2.192

1 引 言

在改革开放不断加深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呈现出跨越式的发展,整体的规模以及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但是在高等院校发展的过程中,资金不足已经成为了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阻碍,许多学校由于经费不足而难以开展相应的高水平教学工作。所以说,必须要积极的构建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对于财政支出进行科学合理的把控,进而最大程度上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更好地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2 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的必要性

2.1 缓解办学经费短缺

在我国目前的高校教育发展当中,资金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经费使用效率较低的影响,许多学校在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当中,由于经费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制定出完善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能够极大地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而更好地发挥出其在缓解经费紧张方面的作用,为协调经费不足与教育事业发展的矛盾做出更大的贡献。所以说,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的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更好地缓解高等院校的办学经费短缺问题。

2.2 促进教育改革实施

在目前的高等教育发展当中,资金的使用状况直接影响着其教学质量的提升。而通过完善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能够明确高校内部的资金使用状况,从而更好地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为教育改革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保障。特别是在建立起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以后,能够对于高等院校的资源配置情况有一个更为清楚的了解,从而根据其中存在的问题,更好优化自身的资源配置,促进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进而更好地发挥出其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所以说,为了更好地进行教育改革,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保证各项改革措施的准确性,为教学水平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3 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3.1 立法工作缺失

在我国当前的高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当中,由于相应的立法工作缺失,使得许多的具体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展,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其整个机制的构建,对于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在缺乏相应立法工作的基础上,高等院校许多的评价标准制定以及评价方式的选择都面临着众多的难题,这就对于高等院校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制的完善产生了极大的阻碍。因此,在缺乏相应立法工作的基础上,许多绩效评价标准的制定存在严重的问题,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3.2 支出监督机制不完善

在目前高等院校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资金使用效率较低是主要的原因之一。而在目前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当中,支出监督机制存在严重的漏洞,并没有严格按照相应的监督机制来对自身的财政支出进行管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对于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除此之外,在高等院校目前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当中,仅仅是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审查,并没有去深究这种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来更好地促进监督工作的开展,这就使得其整体的资金使用效率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3.3 重视程度不足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的建立,最主要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资金的优化配置,从而充分的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的保障。但是在我国目前的高等院校发展当中,资金大都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支出,这就使得其对于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效果缺乏一个正确的认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率,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在重视程度不足的情况下,高等院校在资金的监督管理当中也就存在很大的问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监督责任制,无法有效地发挥出各项资金的使用效果。

4 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对策

4.1 强化立法工作

为了更好地完善我国目前高等院校教育工作当中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必须要强化相应的立法工作,为各项绩效考核标准提供一个科学的指导,进而在最大程度上为绩效评价机制的完善提供可靠的保障。这就需要国家立法部门在现行的各项高校法律当中,强化相应的绩效评价管理内容,从而对高等院校的财政支出进行有力的制约,促进其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特别是在完善的法律规范下,高等院校的各项财政支出能够更好地接受监督,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4.2 构建内部会计预算体系

在建立完善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当中,离不开必要的会计工作的开展,只有依据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才能更好地构建起相应的绩效考核平台,为缓解其经费紧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高等院校应该构建起内部会计预算体系,通过利用科学的会计计算手段与方法,对于自身的各项财政预算进行更为科学的计算,从而为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可靠的保障。除此之外,在构建内部会计预算体系当中,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的预算支出考核机制,从而利用科学准确的考核结果,更好地开展相应的资金预算工作,促进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为教学工作的开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4.3 健全相应配套制度与设施

高等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自身的基础设施相对来说较为完善,但是在涉及财政支出绩效评级当中,其自身的配套制度以及设施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就使得其绩效评价机制的建立遭受了很大的阻碍。因此,在完善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制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的配套设施与制度,通过构建完善的信息网络平台以及数据库,为绩效评价制度的完善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除此之外,教育以及相应的财政主管部门应该对自身的财政支出进行合理的规划,通过科学准确的分类,更好地促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制的建设。高等院校也应该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教育宣传工作,保证各部门能够加深对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的认识与理解,为其下一步的完善工作提供可靠的保障。

5 结 论

在高等院校发展的过程中,资金不足已经成为了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阻碍,许多学校由于经费不足而难以开展相应的高水平教学工作。特别是对于一些新型学科当中,由于资金的短缺造成基础教学设施的不完善,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影响。在高等教育当中,资金短缺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不完善造成的,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造成了大量的资金浪费。所以说,必须要积极的构建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对于财政支出进行科学合理的把控,进而最大程度上的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更好地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莹,陈红喜,袁瑜.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平台运行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江苏高教,2013(4).

[2]廖开锐.浅谈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教育财会研究,2012(4).

[3]邓小军.高校战略导向型全面财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构建[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4).

作者:罗佳

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论文 篇3:

基于高校职能的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摘要: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也是我国学者讨论的焦点问题。因此,本文首先介绍了构建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投入产出理论,然后介绍了高校的三个基本职能,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套评价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的指标体系。

关键词:高校职能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指标体系

一、构建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

投入產出法的创始人是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惕夫。1953年,他完成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一文,文中首次系统阐述了“投入产出理论”的基本原理,这意味着“投入产出理论”的研究获得了重大的成果。

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是一般均衡理论。根据一般均衡理论,总投入和总产出应该是平衡的,并按照该均衡关系建立数学模型。该理论中的投入要素包括维持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物质资源,此外还要计算该投入相对应的消耗系数,即其产出情况,通过比较本行业的投入产出表,判断在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附加值,并参考附加值的信息,对被评价单位的绩效情况进行评价。

投入产出理论是构建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支出指标反映的是高等教育财政支出数量和使用方向;产出指标反映的是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效果效率,包括学生质量、科研能力以及社会满意度等。

二、高校的三个基本职能

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对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使用综合效益的衡量,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规模、方向合理化发展,能够为资金配置和决策使用提供有效依据。而高校职能是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指标体系设计的直接依据,指标的设计必须有利于高校职能的实现。为了更好地引领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对我国高校职能进行重新界定,高校有三种基本职能:

(一)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全面、复合型人才是高校的最主要职能

复杂的国际环境以及激烈的国际竞争要求大学的首要职能就是培养参与国际竞争、实现本国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复合型人才,我国也不例外。人才的培养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水平,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与研究能力,以应对新时代所赋予的艰巨任务。

(二)搞好科学研究、多出科研成果是高校的重要职能

进入21世纪,研究型大学的出现成为政府和高等教育界关注的焦点。研究型大学的科研实力与国家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息息相关,并直接影响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创新风气的形成。教师是联系教学和科研的纽带,以科研为支撑,以教学为动力是教师提升自身能力的捷径。此外,教师在自己不断做出科研成果的同时,培养出更多有创造性的学生,并且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科学研究中来。

(三)为社会服务是高校必不可少的职能

高校为社会服务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高校科学研究的成果能促进地方经济的增长;二是通过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积极服务社会;三是为社会提供智力支持。由此看来,在构建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只从某一个角度去考虑是片面且不合理的,因此,必须将高校的三大职能结合起来考虑才较为科学。

三、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和指标设计的结构

(一)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

1.目的性。明确评价目的在于更好地实现既定的目标。对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绩效进行评价是为了进一步改善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率和效果,从而更好地实现高校的三大职能。因此在设计指标时,应该围绕教育支出要达到的目标进行设计,反映目标达成效果的指标必不可少。

2.客观性。也即数据可得性,包含以下两层含义,首先,指标数据可得性。任何指标体系,都需要相应的数据作为支撑,否则,指标将没有任何实践意义。其次,评价标准可确定性,绩效结果的好与坏,需要参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如果没有可确定的标准,评价也是毫无意义的。除此之外,由于不同高校有不同的办学规模和特色,如果指标设置偏重于绝对量的比较,则评价结果将会显失公平,因此,在选取评价指标时,应尽量设置相对值指标。

3.间接性。经济效益无疑是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需考虑的重要方面,但社会效益更值得关注,然而社会效益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衡量指标很难量化。这似乎有悖于客观性原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学者认为可以选取一些间接性的指标来反映难以量化的直接结果。例如:教学质量的高低可以通过学生就业率的高低来反映。

(二)指标设计的结构

笔者根据投入产出理论,结合高校的职能设计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评价指标由以下五部分组成,分别是:教育资源投入、教育资源利用、高等教育产出、高校发展潜力以及教育财政支出合规性。见下表。

基于该体系笔者做出以下几点说明:

1.该体系基于“投入-产出”基本模型设定,同时纳入利用过程指标,用利用情况来反映。

2.本体系旨在对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进行评价,因此投入类指标中,投入主要是指国家、政府对高等院校教育的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因此指标中并未涉及银行信贷、社会筹募等其他经费来源情况。经费支出结构则反映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整体支出结构。

3.该体系只有产出情况是按照高校职能明确划分,教学能力由学生质量反映,社会服务由利益相关者满意度来衡量。社会服务职能具有难以量化的特点,多用满意率反映,因此,除产出指标外的其他指标都较少反映社会服务职能。

4.高校三大职能相互联系。教育资源在三大职能之间具有高度非“排他性”,因此不是每一项指标在设置时都严格按照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进行划分。

四、问题和思考

本文以投入产出理论为基础,以高校的职能为内在主线来设计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此体系具有普遍适用性,在具体评价时,无需针对不同类型的高校设计不同指标的评价体系,只需针对各类高校侧重点的差异,对不同的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仅对权重做协调,既可以节约评价成本,又可以降低评价难度。

然而,该体系也存在很多缺陷,例如:该体系只有普遍性,而缺少适当的特殊性,不能针对某一领域进行详细的评价;指标设置也并不具体,因此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问题值得关注:1.绩效评价的结果合理与否,与被评价单位所提供资料的全面、准确与否有很大关系,高校数据积累的不到位,就会给评价带来很大困难,因此,高校应制定相应制度,以使重要的统计数据得到保护。2.任何指标体系的设置都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完成的,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指标设置的环境发生变化,旧的指标体系便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因此,以动态的视角构建和使用指标变得非常重要,指标的构建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即要始终保持指标体系的敏感性。3.评价的结果是对高校教育财政支出绩效的反映,也是对高校改革成果的总结。高校的绩效状况并非只受自身的影响,还要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影响,因此,我们意识到,高校的发展还依赖于社会整体的进步,社会制度的优化和完善必将带动高校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程卓蕾等.高校绩效管理理论与实践[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2.张曾莲.高校经费支出的规模、结构与绩效研究——基于宏微观数据的统计分析[J].黑龙江高校研究,2010,(10).

3.彭宇飞,陈俊生.高等学校教育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5).

作者:邵思祺 李彤 褚林然

上一篇:计算机环境下农村财务管理论文下一篇:传统德育教育的再评价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