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德育教育论文

2022-04-24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和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在教育教学领域也逐渐引进了具有时代性和科学性的德育教育渗透教学形式。有效将德育教育与高中地理深度融合教学相结合,能够促进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形式的优化,进而有效提升高中地理的教学效果,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教学德育教育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高中地理教学德育教育论文 篇1: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的德育渗透

【摘要】  地理是一门探讨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相互影响的课程,主要是要突出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及特征,让学生进入大自然,了解环境的魅力,领略大自然的风采。而地理德育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育中,这样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人地关系,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三观和一定的地理分析的能力,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理解人地关系,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中地理 德育教育

一、引言

现阶段,高中的德育教育工作逐渐受到重视,成为高中阶段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对当代的教学过程中,高中生的德育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教师应当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把德育教育贯穿到课堂教学过程当中,使学生养成优良的品德。地理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一个优秀的高中地理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地理知识功底和地理教学的基本技能,更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师德,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使学生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

由于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所以现在很多高中教师为了提高考试成绩,在教学过程中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地理知识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完成地理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以掌握地理考试的考点和结构为主,这使得德育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实施中受到阻碍,忽视了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而且很多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知识,教学模式没有得到创新,更加无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地理教学中。

三、怎样把德育渗透到高中地理的教学中

(一)关注地理知识背景

很多地理事件以及环境变化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很多地理知识的背后其实都隐藏著很多的历史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的理解地理知识背后的故事,并且在课堂上适当的讲给学生,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所学的内容,使他们学习地理的过程变得更加有趣,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让他们分析和看待地理问题的角度变得更加丰富,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政治观念。

例如在讲到海洋保护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中国的国际形势,结合历史事件讲一讲钓鱼岛的归属问题,告诉学生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不容侵占。使学生了解国际的形势,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合理安排教学活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需要,合理的设计教学活动。主要以学生为主,教师扮演指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使学生能力得到提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教学活动包括辩论赛、讨论活动、案例分析活动、练习活动等,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活动内容。如此巧妙地设计课堂,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讲到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时,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身边有那些符合或者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现象、在生活中如何体现可持续性发展、可持续性发展有什么好处等问题,让学生结合身边的地理现象在小组讨论后,鼓励学生结合身边案例回答可持续发展的现象与措施,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

(三)适当进行生活实践

地理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地理环境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人类的生产生活也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本地的乡土人情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使学生在潜意识中形成一定的地理思维。这样学生会了解自己的家乡,更加的热爱自己的家乡,愿意为了自己的家乡的建设而努力,为建设家乡出谋划策。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需要人人参与,而地理学科时一门实用的学科。比如:在学习城市相关知识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设计我们江永的城市规划图,并进行评奖。

(四)结合社会热点进行德育

素质教育中重要内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是要培养出能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的人才。因此,教育要与社会要求同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注意与社会发展、国家政策结合,让学生把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理解人的发展要与自然相协调。

例如在涉及自然资源保护的内容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优势,国土辽阔、物产富饶。也要意识到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相对低,人均资源少环境恶劣等问题。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懂得保护自然资源,激发学生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学生树立保护资源、勤俭节约的习惯。

结语

总之,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能力,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同时,要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师要重视学生地理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念和良好品德。同时教师要不断的深入研究教材,发掘地理知识背后的故事,提高自身的素质,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榜样。教师也要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探索、积累,不断地完善自己,优化教学的模式,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内容,为德育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 参  考  文  献 ]

[1]王明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探究[J].华夏教师,2017(17):58-59.

[2]胡庆玲,于学工,刘晓.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的主要方面[J].教育教学论坛,2017(33):42-43.

作者:邹志云

高中地理教学德育教育论文 篇2:

环巢湖乡土德育资源在地理学科中的运用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和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在教育教学领域也逐渐引进了具有时代性和科学性的德育教育渗透教学形式。有效将德育教育与高中地理深度融合教学相结合,能够促进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形式的优化,进而有效提升高中地理的教学效果,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环巢湖;乡土德育资源;地理;运用

德育教育与高中地理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指的是在高中地理的教育教学中适当使用德育教育的教学渗透,将教学知识与当代德育教育相结合,构建更为完善高效的教学环境,提升高中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能力的有效融合。将德育教育作为一种因素,融入高中地理的教育教学中,能够有效提升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深度发展,保证学生能够有效接受高中地理教师传授的相关知识内容,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

一、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增加德育教育比重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适当的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发展预期,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和人格品质的发展,保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环巢湖地区在我国近现代的抗争事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便是巢湖的抗日斗争。抗日战争是我国抵抗外来侵略的成功战争之一,能够在抗日战争中彰显中华儿女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坚韧不屈的民族品格和精神。在结合巢湖抗日战争基地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相应的德育教育,提升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和爱国情怀,建立良好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素养。

二、引进信息化教学技术,提升德育教育质量

首先,应当借助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创建良好的地理教学环境,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学习形式。其次,应当利用信息技术转变自身的教学策略。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发展预期和学习需求进行系统深入的课程分析,保证能够在教学中全面展现出课程教学的内容,选择难度适宜、篇幅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针对班级学生的教学方式。由此可见,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够有效促进高中地理教学。在使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能够过分注重信息技术教学的科技性,而应当将科技性有效转化到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而有效改变当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情况。

例如,在进行古镇文化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三河古镇、运漕古镇、烔炀古镇等具有地區特点的古镇文化介绍给学生,并且使用信息化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技术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直观性的知识内容和系统,播放相应的古镇记录照片、相关的音频视频等。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应当与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相适应。在这种直观的教学形式中,学生接受感官刺激的同时也能够建立相对完整的知识系统,形成良好的地理学习框架。

三、将“微课”与高中地理教学结合,完善德育教育方向

微课教学是当下教育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独特方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变化,掌握学生的发展预期,调整各个学科中的知识,选择对学生具有引导意义和促进意义的地理知识,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联系实际,进而解决地理问题。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互相融合,能够将学生转化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也能够逐渐培养学生在信息教学中信息加工和信息整合的能力。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听讲,被动学习转变成了主动参与学习,并且成为了创建学习内容的主体。这样一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此可见,地理教学与微课教学相结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发散能力,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效提升。

教师在进行人文地理方面的教学中,可以将巢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进行展示和深化。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在长时间进程中沉淀的历史精华,因而在教学教学中展现能够提升学生对于区域文化的了解,增强自身的区域文明认可程度、区域归属感等。巢湖非物质文化遗在产生和发展京进程中也能够展现这一地区的风土人情,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在教师的教育和引导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下的重要性,进而衍生出对于传统文化和文化载体的传承保护心理,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根据上文论述的内容可知,德育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互相结合,是当下教育教学中进行改革和完善的必要措施。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展现地理教学与实际相结合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展现地理学科教学的魅力与风采。

参考文献:

[1]郑建.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47):131.

[2]胡环琴.德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探究[J].文存阅刊,2019,(11):102.

[3]陈小梅.高中地理学科视阈下的德育实践[J].赤子,2018,(36):114.

[4]黎圣芳.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内容的相关渗透研究[J].科学咨询,2018,(47):30.

★ 注:本文系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2018年立项课题《环巢湖乡土德育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开发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K18059。

作者:徐兆刚

高中地理教学德育教育论文 篇3:

在高中地理中培养学生德育思想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貫穿德育教育,首先要求教师树立“德育思想”教学理念,并依据学生自身的发展状况及年龄等特点,深入探究教学内容,从而发掘适宜学生的德育教育信息,培养学生的德育思想。在进行地理教学时,教师要及时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内容,并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教育。

教师应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地理自然之美,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搜寻优美的风景图片或相关视频,让学生感受我国风景优美的大好河山,并使学生在对地理风景进行思考的同时提升审美意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在地理环境保护问题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讲解。第一,要结合实际的环境发展状况,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第二,教师要利用现有的地理教材内容进行讲解。例如,在《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给学生讲解水土流失的危害,等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再导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案例,使学生明白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的和人为的,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及植被破坏造成了黄土高原大面积的水土流失,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及理念。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行环境保护的讨论学习,以提高实际教学效果,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

教师应依据地理规律来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情怀。高中地理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内容,对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地运动和发展,对地理事物也有同样的影响。教师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地理教学现象时,要引导学生以动态的观点去看待地理事物,积极引导学生对运动的本质进行探索,发掘其固有的辩证唯物法。教师要让学生对物质的运动有正确的认识,引导学生善于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来对问题进行观察,使其在面对地理问题时自主探究和分析根本原因。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对学生展示我国的地理优势,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教师还要讲述我国地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来调动学生的危机感。例如在教学鲁教版《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时,教师要对东北地区的实际经济发展进行详细介绍,使学生了解农业生产对东北地区的影响,并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师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状况,引导学生进行劳动学习,创设教学情境,优化德育教育。在对学生进行地理教学时,教师要积极结合本地的实际发展状况来对学生进行地理教学。教师应向学生讲授本地的地理知识,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地理情况更加了解,从而为建设自己的家乡努力学习,并引导学生热爱劳动。例如,在《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中,教师可以引入本地的实际农业生产状况与本地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教学,使得学生了解农业生产对当地经济的重要影响;还要引导学生对如何改善本地农业生产状况进行积极讨论,激发学生建设自己家乡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地理教学时,可以利用主题明确的图片以及视频、具有深刻意义的涂鸦漫画、富有真情实感的影视资料、生动有趣的地理故事、优美的诗歌等,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把德育教育渗透于地理教学当中。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掌握课本地理知识,并对学生的地理学习视野进行拓展;采用情境教学以及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学生对我国的地理实际发展状况有最基本的认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在地理教学课堂中贯彻德育理念,采用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理念。教师应通过地理学习,让学生爱上劳动学习,并为建设自己的家乡而更加努力地学习。通过这些教学手段,教师不仅让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提高,还实现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滨海县獐沟中学)

作者:顾加利

上一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管理论文下一篇:数学课程整合技术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