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公益广告论文

2022-04-18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需要学校党政工团学等各部门的共同参与、密切配合、齐抓共建。高校共青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是校园文化的倡导者、组织者、管理者和实施者。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高校校园公益广告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高校校园公益广告论文 篇1: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艺术设计的应用价值

摘 要: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包含物质文化建设及精神文化建设,这对于当代高校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艺术设计作为一种实用性极强的艺术门类,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并且在诸多方面都发挥着影响力。基于此,本文旨在研究艺术设计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价值,希望为当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长足发展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关键词: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艺术设计 应用价值

引言

艺术设计是一种极具实用性的艺术门类,但是其设计的价值理念及整体效果离不开特定环境的支持与体现,高校校园是为社会输送人才,并集中体现社会文化发展的教育文化场所,因此,在高校校园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艺术设计理念、独特的艺术设计语言诠释校园文化、提升校园文化的建设水平,如此,艺术设计的应用价值就能够很好地体现于高校校园环境之中,校园文化建设也能够从艺术设计角度得到升华,更好地体现高校校园的魅力之所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整体上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物质文化建设,二是精神文化建设,在这两者之中,物质文化建设主要体现为校园的硬件设施,包括校园的景观环境及具体的教学环境、教学设施及公寓建设等,是具有可视化观点的物质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即意识形态建设,包含的范围更加广泛,例如学校的整体形象、价值观念导向、道德品质培养等,这些都属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范畴。接下来,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谈谈艺术设计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价值。

一、艺术设计应用于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势

所謂艺术设计,其实质是在一定构思创意之上在特定载体上呈现出的利用图形、色彩及文字作为表现手法的具有艺术感的创造行为,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际过程中使用艺术设计思维,能够更好地优化校园文化设计思想,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无论是在创意构思还是表现形式上,都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新的思考。

1.拓展校园建设创意思维

艺术设计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优势首先体现在其应用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拓展校园建设的创意思维。艺术设计的灵魂在于创意构想,因此,要想更好地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我们就必须在创意构想上狠下功夫,如果创意构想缺乏艺术感召力及生命力,那么设计出的创意方案必将是失败的。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大多数文化建设都是通过一定的活动、行为及情境实现的,这一切活动的构建都将以创意为先,如果我们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更好地应用艺术设计思维,那么文化建设工作必然能够将创意构想得以充分拓展,从而发散思维,利用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构思和联想,进而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为校园文化传播的重要保障。

2.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表现形式

艺术设计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优势体现在其应用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表现形式。艺术设计是一种偏重于实用性的设计艺术,其中包含很多设计门类,例如广告设计、标识设计、包装设计等,因此,如果我们将艺术设计思维应用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那么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表现形式将得到极大丰富,在这一载体上,各种各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及表现手法都能得到具体应用,进而充分发挥各种艺术设计门类的设计优势,使校园文化建设得到更有效的保障。

二、艺术设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价值

艺术设计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从整体来说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二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接下来,笔者将从这两点具体展开论述:

1.艺术设计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的应用价值

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可以归咎为可视化的具体实物建设,例如校园内的建筑、景观、雕塑、教室、寝室、食堂、各种教学、生活设施等。从艺术设计角度看,艺术设计思维在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就体现在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协调统一,只有具有实用性的艺术设计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如果艺术设计作品不能满足校园实际应用,那么艺术设计思维在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应用将是无力的、不具备实用性的。例如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图书馆的具体作用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查阅资料,学习知识,食堂要有效地满足学生的用餐需要,并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选看、购买及就餐,教室需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积极兼顾其他教学需要,因此,在艺术设计应用于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在进行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全面考虑到物质建设的实际需求,更好地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体现出艺术设计思维的应用价值。基于此,在具体艺术设计过程中,笔者建议,我们可以在教室的内墙及长廊中悬挂适当的艺术装饰用以缓解学生的学习疲劳、精神压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良好的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使学生在课外学习及课间休息过程中有好的心情。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校园景观中的艺术设计更好地让学生感受校园的文化建设及人文气息,加强学校的整体形象设计,增强校园凝聚力,使校园文化更好地传播。

2.艺术设计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的应用价值

艺术设计能够在精神上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因此,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艺术设计思维将发挥更大作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实质就是意识形态的建设,因此,在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具体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有效运用艺术设计思维,更好地利用艺术设计思维建设校园精神文化。

(1)宣传海报的设计

在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应用艺术设计思维首先应该将艺术设计思维应用到高校宣传海报设计之中。在高校中,各种活动的开设都不能离开宣传海报,同时高校校园是一个各类海报争相竞放的地方,发布海报的最重要目的是将人们吸引过来,并获得人们的认同,且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校园海报一直是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如果在海报宣传设计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应用艺术设计思维,那么海报的宣传效果及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工作将事半功倍。举个例子,在当今校园海报设计上,一般方法都是采用电脑制作,并打印,如果我们在海报设计过程中运用艺术设计门类中的手绘方法,那么海报设计就能更好地节约成本,同时,其趣味性能够得到更好的提升,促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发展。再比如,每年的三月都是学雷锋活动月,在整个三月中,学生都可以很好地学习雷锋精神,一旦三月过去,雷锋精神就会被抛诸脑后,如果我们能够在学雷锋月的精神文化建设中更多地运用艺术设计思维在寝室、教室、食堂里合适的地方张贴公益广告、漫画,引导生活其中的人们养成良好习惯、爱护环境、文明生活,那么效果肯定比单纯的海报宣传好得多。

(2)高校形象设计

在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应用艺术设计思维其次要将艺术设计思维运用到高校形象设计之中。高校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因此,学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自身形象的建设。基于此,我们必须将艺术设计思维运用到高校形象设计之中,利用艺术设计思维优化学校的标识、强化学校标识的艺术性,那么学校就能在广大学生心中得到更加深刻的认同,使高校树立良好的形象,这对于学校凝聚力的提升及品牌文化的推广都是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的。

(3)高校网络设计

在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应用艺术设计思维还应该将艺术设计思维应用于高校校园网络设计之中。在高校网络设计中,艺术设计思维的应用也是十分重要的,校园网络是当前广大学生接触世界、学习知识的重要保障基础,如果我们在进行校园网络设计的过程中更多地使用艺术设计思维,同时对校园网络进行精心的版式编排,那么校园网络就会成为高校进行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并集中体现高校的精神风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校园精神文化,同时让更多社会人士了解高校,主动参与进来,促进高校文化的有效传播。

结语

艺术设计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有效利用艺术设计思维,通过艺术设计思维的运用更好地建设校园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使校园文化设计通过艺术设计的优化呈现出更具魅力的态势,并深刻地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及传播。

参考文献:

[1]张宏杰.创新校园文化育人建设新理念[J].教育教学论坛,2018(11):1-3.

[2]马丽贞,袁丽丽,任翠香.新媒体视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现代教育,2018(01):38-39.

[3]王杨,王雷.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初探——基于文化自信的视角[J].学周刊,2017(23):10-11.

[4]易萍.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机遇与挑战[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7(02):72-77.

作者:李丽丽 张木子

高校校园公益广告论文 篇2:

高校共青团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凸显主导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需要学校党政工团学等各部门的共同参与、密切配合、齐抓共建。高校共青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是校园文化的倡导者、组织者、管理者和实施者。它作为联系广大青年学生和青年教师的群众组织,在通过团的组织活动来沟通众多青年,构筑高层次的校园文化体系中,有着学校其它行政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校共青团组织应该也必须积极投身于校园文化建设中,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自己的常项工作范围,抓紧抓实,常抓不懈。

一高校共青团组织主导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共青团引导广大青年团员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高校共青团可以通过自身各种文化要素集中的作用,引导青年团员主动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使他们向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向人们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例如竞争观念、团队精神、法制观念、主体意识等,这都反映了社会发展对高校学生培养的新要求。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伴随着某些不良观念的产生,如重利益轻奉献、不守信用等,这就给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把大学生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大学生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受到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熏陶,使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适应社会的新要求,成为社会有用之人。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共青团对青年团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近年来,各高校都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因为校园文化活动贴近青年、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性,可以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影响着每位青年团员的知、情、信、意、行,无形地促使着广大青年团员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从而大大提高了团组织的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效,为团的思想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共青团强化自身组织建设的有力举措。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共青团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共青团组织在开展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同时,给共青团的干部提供了很大的锻炼空间和施展才华的舞台,这些活动的开展很大程度上可以锻炼、培养共青团的干部,使团干部队伍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不断加强。同时,在各项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有利于培养青年团员的组织意识和参与意识,促进民主制度建设,并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使团组织的活力得到增强,从而达到推动共青团组织建设的目的。

二高校共青团组织主导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行性

高校共青团组织是学校党委领导下的一个群团组织,是联系青年大学生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政治、组织、活动上都具有很强的优势。政治上,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组织上,是团员青年的忠实代表;活动上,有抓手有阵地。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讲,高校共青团组织主导校园文化建设是完全可行的。

首先,从共青团组织的工作对象来看,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工作中与学校绝大部分的青年学生和青年教师保持着密切联系,最大范围地涵盖了青年群体,拥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一群体拥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他们既是创造新文化、接受新文化、传播新文化的主力军,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活动主体,能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人才资源。

其次,从共青团组织的内部结构来看,高校共青团组织包括了校团委、各院(系)二级团委、团总支、班团支部、学生社团团组织、学生公寓团组织等在内的各种组织,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具有组织机构健全、联系广泛的优势,能为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再次,从共青团组织的工作内容来看,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工作内容丰富多彩,种类繁多,既包括团组织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团的作风建设、团的组织发展、团员的日常管理等,也包括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科技活动、娱乐活动、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等。这些工作都和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相连,实际上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活动阵地。

三高校共青团组织主导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加强领导,确保资金投入

首先,要坚持科学正确的领导。要明确共青团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形成一支由学校相关领导、专职团干部和学生干部为骨干的领导队伍;适时开展有目的、有组织、层次高、教育功能强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对院系团组织、学生社团的具体指导和管理;制定共青团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规章制度和实施原则,从而形成强大合力,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其次,加大扶持力度,确保资金投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开展需要一定资金做基础。因此要千方百计扩大资金引进渠道,通过校企联姻、部门合作、企业赞助等途径,使共青团避免没有资金运作的尴尬。对已有的资源要充分利用,根据学生需要,建立大学生活动中心、实践基地等活动阵地;活动资金要专人保管、专款专用,把资金用在刀刃上;对精品社团、精品学生组织的建设,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以点带面,发挥精品组织的带头作用。

(二)弘扬校园文化主旋律,打造高品位育人环境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因此,校园文化活动也应高度重视环境的优化。高校共青团组织应主动占领舆论宣传阵地,弘扬校园文化主旋律,营造良好育人氛围。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有线电视、校园网、校报、学报等舆论宣传工具,以及学校主干道和主要活动场所的宣传牌、公益广告、阅报栏等设施,深入宣传党的政策、方针、理论,唱响校园文化主旋律,营造高品位、宽领域、多层次、主旋律突出的校园文化环境;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学术报告和第二课堂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学术氛围。同时,应经常开展一系列诸如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团员日常管理、团的组织发展、团的作风建设等,还包括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三下乡”活动,以此使整个校园充满智慧与创造、科学与技术、文化与艺术、高尚与文明、积极与进取的育人氛围。

(三)重视团学干部培训,加强校园文化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校园文化建设队伍,不但能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队伍保障,同时也是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和现实突破口。这就要求高校共青团在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过程中要抓好团学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团学组织和学生骨干分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团学干部作为联系团组织和学生的重要纽带和桥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生活在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这就为校园文化活动吸收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机会。同时,在活动中,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团学干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作用,还可以让他们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所以,学校共青团组织要树立科学的学生干部观念,全面辩证地看待学生干部角色;要在实际工作中建立科学的学生干部选用机制,以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教育和管理;激发每个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要在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上让各级各类干部都有唱主角的机会;要在校园文化活动的层次上,考虑适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内容和形式。这些既是繁荣校园文化的需求,也是拓展学生干部岗位实践课堂的需要。

(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以网络为载体,开展具有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

共青团组织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工作中要重视建立适合大学生特点的网站,做好网上宣传、网上论坛、热线服务等,加强网络信息管理,强化制度建设,净化校园网络信息环境,把网络建设和青年团员创新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

首先,要实现网络建设目标综合化,明确高校团属网站的发展方向。高校团属网站必须把目标定位在综合网站的功能上,要把网站建设成为新时期高校共青团的教育平台、指导平台和服务平台。网站栏目要体现多样性,网站名称要追求亲和力,网站域名要寻求独立性,网站访问要讲究高速性,网站设计要注重交互性,网站色彩要体现时代感。只有这样,才能提升高校团属网站的整体质量,吸引青年大学生的眼球,提高网站的点击率。

其次,要追求网站内容的特色化,打造高校团属网站的响亮品牌。对于高校团属网站而言,网站建设必须找准定位寻求特色,要紧紧结合共青团工作贴近青年、了解青年、代表青年、反映青年的特点,结合青年人关注的焦点、热点,做好网站的特色品牌建设,做好团属网站区别于学校其他网站的特色文章,寻求内容为主、特色取胜的品牌发展道路。

(五)加强理论研究

当前,面对社会多元文化的不断冲击以及作为校园文化活动主体的当代大学生所产生的一些新的变化,校园文化建设本身也面临着一些困境,不管是在实际应用中,还是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都急需要理论支持。因此,高校共青团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一是既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又要注意吸收同共青团工作相关的新知识和新方法;二是既要关注团员青年发展的本体研究,又要重视团员青年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实践经验的理性升华;三是既要学习继承前人的理论成果,又要紧跟时代步伐,不间断地到团员青年中调查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四是既要努力从事为现实团员青年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应用理论研究,又要致力于校园文化和共青团工作的基础理论研究。在加强研究的同时还要注重交流,针对团员青年关心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进行探讨,使工作做到有的放矢,要允许并听取不同声音和意见,使工作得到突破性的进展。

参考文献

[1]黄敏.加强和完善新时期高校共青团的主要职能[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6).

[2]彭语良.浅谈高校共青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先锋作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07(10).

[3]刘玉明杨景振.发挥高校团组织作用创建先进的校园文化[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

[4]高北雄.高校共青团如何加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新西部:下半月,2007(9).

作者:曾裕华

高校校园公益广告论文 篇3:

坚持“三位一体”原则发挥高校电视媒体的独特作用

【内容摘要】本文认为,一直以来,高校校园电视台都是高校宣传的重要载体和舆论阵地,在服务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下,媒体形式不断创新,高校校园电视媒体也在不断探寻新的发展方向,创新创作模式,拓展传播渠道,只有坚持宣传、教学服务和学生培养的“三位一体”原则,才能继续更好地为高校改革与发展工作提供服务。

【关键词】高校电视台;宣传;教学服务;学生培养

高校电视台是高校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开展教育和宣传工作较为便利的一种载体,是高校传播先进文化、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建设校园文化、扩大学校影响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电视台(以下简称“北师大电视台”)坚持新闻宣传、教学服务和学生培养“三位一体”原则,立足学校,坚持创新,不断拓展平台,弘扬校园文化。

一、立足本校,做好新闻宣传工作

(一)及时发声,尽力追求时效性

《师大新闻》是北师大电视台新闻栏目中的品牌节目。每周一期的播放频率,紧贴学校重大时事,已经成为校内外了解北师大的重要窗口之一。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北师大考察,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以教师节问候,并发表重要讲话。《师大新闻》在第二天就推出了特别节目,将习近平总书记来访的实录与对教师、学生的采访结合起来,连续推出学生节目《师大播报之习大大来北师大》,通过街采形式,全面展示了習近平总书记对北师大的殷切期盼和北师大人对“四有好老师”的深刻感悟。

(二)深入挖掘,做有温度有情怀的校园媒体

为了更好地宣扬“四有好老师”精神,北师大电视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邀请了学校各院系的知名教师,录制了系列专题片——《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从“四有好老师”的几个方面出发,深入探讨了什么是好老师、如何做一名好老师、如何用“四有好老师”标准武装自己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及时准确的新闻报道,紧贴主题的访谈节目,让“四有好老师”精神传播覆盖到全校师生,真正做到入心入脑,也为之后的一系列“好老师”宣传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适应新媒体时代,打造短平快新闻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短视频成为许多媒体报道新闻的首选,及时、有动态画面的短视频,成为“两会”新闻报道的一大亮点。短视频作为一种新的社交媒介和新型传播载体,实现了从文字、图片到视频的全面升级,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社交产品形态,也逐渐开始成为新媒体方阵中的一个重要参与者。①《北师大一分钟新闻》正是为了适应新媒体移动终端播出,新设立的一档短视频节目。该节目每周一选取上一周学校的重要活动进行编辑制作,当天在学校官方微信推出,节目受众面覆盖了在校师生、校友、社会人士,播出后反映很好。同时根据学校重大事件节点,推出及时有效的新闻短视频。如2016年毕业季,短视频《毕业航拍》同时推出,当天后台点击量破万,引发了在校师生和校友的共鸣。

二、坚持创新,开办慕课(MOOC)、微课类节目,服务教学科研

高校电视台有着传播范围地域性强、受众稳定、传播内容针对性强等特点,可以为新的教学形式提供传播平台。北师大电视台在探索教学型高校电视台建设的过程中,以服务教学为目标,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优化教育教学手段,致力于建设在广大师生心目中具有影响力、引导力的教学电视媒体。

2003 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力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②通过第一期(2003—2007 年)和第二期(2007—2010 年)精品课程建设,我国已建立了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体系,提升了高校教学质量。③

(一)整合优质校内资源,搭建慕课(MOOC)平台

2014年,北师大电视台开始探索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即慕课(MOOC)的制作,在学校教务处的积极推动下,与化学学院王磊教学团队合作开展了“中学化学教学与实践”慕课(MOOC)课程录制。北京师范大学拥有国内顶级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管理理念,有实力搭建自己的慕课(MOOC)平台;对于慕课(MOOC)的核心——视频部分,也有自己的特色。即充分运用电视表现手法、电视语言重塑教学过程,通过课程内容设计、课程形式设计以及课程包装设计等过程,充分展示慕课(MOOC)视频的特点:课程知识点化、讲授影视化,最终实现课程内容专业化(教师主讲)、呈现形式专业化(专业影视制作团队制作并有规范的制片流程)。我们提出以下“三化”:

一是理念——课程栏目化,这是指以电视栏目的形式呈现慕课(MOOC)的视频效果。教师(主演)+ 授课内容(剧本) + 形式设计(展现手段),将电视栏目形式设计与课程内容相结合。

二是内容——知识点化,就是课程内容与电视栏目形式设计相结合,把复杂的知识内容条理化、案例化,运用电视语言的呈现方式,把之前听课的形式转化为“看课”,达到视听相结合。

三是讲授——影视化,即通过对教师的形象包装、身体语言设计等,用影视化的精美画面吸引学生,增强其对课程的兴趣。

(二)调动各种手段,强化慕课(MOOC)视频包装

对于慕课(MOOC)视频本身,采取电视栏目包装技术,结合广播电视行业最先进的栏目包装理念,采用以下技术进行设计包装:

一是在线包装技术。对于视频成片,从片头到课程内容包装,再到片尾,运用一整套在线包装的呈现手段:课程栏目片头、Logo演绎、导视、人名条、标题条、双视窗应用、电话连线等一直贯穿到片尾,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电视栏目,保障其专业化与效果性。

二是虚拟植入技术。在课程录制过程中,通过虚拟植入部分,实时展现所需要的课程内容,配合教师的讲述,将课程内容以最直观、最具视觉冲击力的特效方式呈现给学习者;并且可以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呈现,配合各种绚丽的动画效果,可以提升栏目的视觉冲击力,呼应课程主题。

三是数据可视化技术。依托多屏显示,将课程主线与案例、素材分屏显示,使思路更顺畅、条理更清楚,课程更具科技感和可看度。将枯燥的数据通过三维化场景进行展示,更直观,更易说明问题。配合主讲教师的口述,可以进行实时视频对话连线,使课程更具真实性、互动性、完整性,更具说服力。

课程录制、包装完成后,在学校京师在线 (mooc.bnu.edu.cn) 上线推出后广受学生好评。学生们反映:这是他们上过的最吸引人的视频课。该课程视频也获得了2014年“视友杯”全国高校电视奖课程类一等奖,其中“教学过程设计的核心要素”部分获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第十四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微课组二等奖。

在微课程领域,我们也在进行探索,主动和体育与运动学院教师姜桂萍合作,录制微课《科学微运动》。课程在腾讯视频和北师大官方微信平台进行推广,日视频点击量已近三万次。同时,北师大电视台还在逐渐扩大课程的学科领域,探索在心理学应用领域、考古学领域录制微课程的可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多样化视频课程服务。

三、搭建平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高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与科研,而全国大部分高校电视台都直接或间接参与相关的教学实践工作,并且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生参与电视台的节目制作工作,在丰富节目形式、提升学生自身素质和提高其未来职场竞争力等方面都起到了正面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约有超过八成的高校电视台设有下属学生記者团,大部分高校电视台都设计了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④北师大电视台在这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提供设备保障,鼓励学生创新

在积极开展新闻宣传和教学服务工作的同时,利用新建的全媒体高清演播室及先进录制设备,北师大电视台从学生中选拔了一批品学兼优、热爱电视事业的学生,组建了一支学生记者团。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新闻报道到各个栏目的策划、撰稿、拍摄、编辑、包装,都鼓励学生独立进行。迄今为止,已经推出如《聊吧》《校园广角》《师大播报》《希说历史》《京师电影报道》《师大故事》《师大人物》《名师面对面》等多个精品栏目。

学生们关注校园动态,对内对外展示北师大师生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节目活泼、生动,备受广大师生喜爱。其中,由历史学院2013级本科生季家希自编自导的《希说历史》节目,荣获2014年 “视友杯”全国高校电视奖栏目类一等奖;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制作的《金砖国家大学校长论坛专题新闻》,获得2016年“视友杯”全国高校电视奖新闻类一等奖;艺术与传媒学院学生制作的《师大故事》,获得2016年“视友杯”全国高校电视奖栏目类一等奖。在历届感动师大新闻人物评选中,由学生制作的《感动师大新闻人物》专题片,都对整个颁奖大会的成功举办发挥了关键作用,并多次被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采用。

在2016年全国普法活动中,学生团队立足校园制作了一系列一分钟左右的普法短视频,在北师大官方微信平台、微博平台和今日头条播出,点击量很高,其中学生制作的公益广告《拒绝网络暴力》,荣获2016年北京市法制动漫微电影征集展映活动公益广告类三等奖。

(二)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校外交流活动

2014年8月,北师大电视台记者团加入首都高校传媒联盟,定期参与节目汇评活动,并取得较好的名次。与此同时,配合首都高校传媒联盟活动,在校内进行街采,如2015年母亲节街采被中青视频采用。通过节目制作和校外交流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各方面能力,使校园电视台成为学生增长才干、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培养基地。

当下科技发展迅猛,媒介载体越来越多元化,过去以电视为载体的电影、电视节目逐渐失去曾经的受众。如何能够继续抓住核心受众,让不仅仅是高校区域内的师生,还有社会关注高校的群体都能及时、有效地收看校园电视节目,北师大电视台在平台拓展方面进行了不断努力。

社会媒体的融合发展之路已经走了多年,尽管校园媒体与社会媒体在规模、内容、受众、运营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但社会媒体融合发展的经验同样可以为校园媒体的融合发展提供积极的借鉴意义。如南方报业集团整合旗下各种媒体形式,各种媒体根据自身特点生产个性化新闻产品,进行分众传播,大大提高了传播效应,扩大了影响力。⑤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融合媒介形式,在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与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并行的全媒体时代,强力打造新媒体中心,打造新媒体时代高校宣传的 “中央厨房”。与此同时,北师大电视台树立整合意识,统筹各种资源,积极推动与校报、校园网等校园媒体以及腾讯视频、微信公众平台等社会媒体的联合,宣传效果良好,北师大官方微信平台推出《北师大一分钟新闻》《回眸2014特别节目》《感动师大新闻人物》《科学微运动》等,都是高校电视节目以新媒体为平台作出的大胆尝试。

未来,面对更加多变的媒介载体形式,高校校园电视台应该积极应对,力求将学校的新闻宣传工作与教学科研服务工作、与影视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营造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

注释:

① 张露锋:《短视频作为新闻传播新方式的发展前景》,《新闻知识》2016年第7期。

② 《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43/201010/109658.html,2003年4月8日。

③ 杨九民、郭晓梅、严莉:《慕课(MOOC)对我国高校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启示》,《电化教育研究》2013 年第12 期。

④ 陈波:《高校电视台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教育传媒研究》2016 年第 2 期。

⑤ 李兴平:《 媒介融合下的报业集团发展—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为例》,广西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7-39页。

(作者李美仙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电视台台长、副研究员;朱珊珊系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中心主任助理)

【特约编辑:纪海虹;责任编辑:李 林】

作者:李美仙 朱珊珊

上一篇:网络课程药物化学论文下一篇:建设工程欠款法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