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能力分析电子商务论文

2022-04-25

摘要:本文论述了当前中职电子商务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关键词:中职;电子商务;教学改革一、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时代的发展,期望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得以加强。社会经济网络化进程的加快,使得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急速增加。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职业能力分析电子商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职业能力分析电子商务论文 篇1:

电子商务类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摘要:为使培养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更能适应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改革现有教学体系、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必要先对企业的电子商务人才需求进行调研。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工作岗位与每个岗位对应的工作任务,最后总结出企业在实施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关键词:电子商务;岗位调研;职业能力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从2007年起新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优化专业建设方案,使职业教育更加贴近社会需求,为地方和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在调研的基础上,作者对企业常见的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出企业在实施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一、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必要性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目的在于了解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分析的对象是工作。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是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依据,通过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企业在实施电子商务的过程中需要怎样的电子商务人才,他们从事的岗位需要哪些知识、能力和素质,这将为后续的课程体系、实训方案以及考核方案的修订提供可靠真实的依据。

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过程

1.岗位调研。作者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上随机挑选了165家开展了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采取网络调研同时结合走访和电话调研的方法调查企业在实施电子商务活动中常见的岗位,如表1所示。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有网店运营推广类岗位、客户服务类岗位、美工设计类岗位三种工作岗位。

2.工作任务分析。通过前期的企业调研得出了在电子商务活动中高职学生所从事的三个主要工作岗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每个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网店运营推广类岗位主要有五个典型工作任务:文案编辑、市场推广、活动策划、产品编辑、数据分析,如表1所示;客户服务类岗位主要有售前、售中、售后三个典型工作任务,如下页表2所示;美工设计类岗位有网页设计、图片设计、商品摄影三个典型工作任务,如下页表3所示。

3.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完成一项任务必定需要相关的知识、技能和工作态度,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所需技能的分析得出了电子商务专业主要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①网店运营推广类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知识:A.熟悉网上商店运作流程;熟练掌握电子商务平台的操作规范和流程;B.熟悉互联网营销模式;C.熟练掌握Office操作,略懂网页代码编辑工具;D.具备文案策划、市场营销的相关知识;E.熟悉电子商务流程,熟悉网上购物和销售、推广、优化、维护、更新技能知识;F.熟悉淘宝SEO、直通车、钻展广告、淘宝客、超级卖霸、聚划算等淘宝推广方式;G.熟练掌握各种站外推广手段,例如微博、论坛、SNS等。能力:具备良好的文字驾驭能力和视角独到的文案创作能力,较强的编辑整合能力;B.能够独立思考并有所创新;C.具备一定的营销策划和执行能力,对市场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D.有数据分析能力。素质:A.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组织协调能力和出色的沟通能力;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与理解能力,有团队合作精神;C.有耐心恒心,有强烈的意志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理念,善于沟通。②客户服务类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知识:A.深刻了解电子商务行业,具备较好的互联网知识基础,打字速度70字/分以上;B.熟练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中网店的操作流程。能力:A.普通语标准,沟通能力强,亲和力强;B.具备很好的沟通和交流能力。素质:A.有责任心,能自我激励,并能在高压工作环境下工作,敢于挑战自我;B.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③美工设计类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知识:A.熟练使用photoshop、DREAMWEAVER、FLASH、FIREWORK、Illustrator等美工软件;B.会代码装修,熟练掌握Web标准;C.掌握数码摄影技术,熟悉微距摄影、产品摄影;D.熟悉淘宝集市和天猫的店铺装修、海报制作、图片大小、风格;E.熟悉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后台操作;F.熟悉平面设计与淘宝店铺装修设计。能力:A.具有活动内容的文字策划功底;B.视觉表现有自己的观点,视野开阔,心态开放,时刻保持学习态度;C.有良好的审美品位和创意,色彩和构图感强;D.具有店铺美工设计能力和平面设计能力。素质:A.能够承受一定工作强度,有较强的敬业精神,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B.做事认真,细心负责,诚实可靠,能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

三、总结

为优化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拟订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向企业、社会输送优秀的人才,本文在对165家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进行岗位调研的基础上,得出了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主要的就业岗位及所从事岗位的要求,对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进行了分析,引出典型工作任务并分析了职业能力,这将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现实依据、为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提供原型。

参考文献:

[1]朱勇国.工作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毛艳琼

职业能力分析电子商务论文 篇2:

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分析

摘 要:本文论述了当前中职电子商务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中职;电子商务;教学改革

一、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

时代的发展,期望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得以加强。社会经济网络化进程的加快,使得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急速增加。

中职学校作为培养掌握初级技能、服务于生产、建设和管理一线的基层应用型人方基地,面对电子商务市场蓬勃发展的势头,在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上,面临机遇,也有挑战。一方面,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缺口,无疑为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营造了良好的就业形势,减少了从学校进入企业的机会成本,刺激着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中职学校做好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工作,不仅是专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保障。一些中职学校把中职教育当成是就业教育,片面的追求高就业率,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甚至把最后一学期或学年的主要精力用来抓就业问题,使本就匮乏的教学时间更为窘迫,教学秩序和学生的学习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种将中职教育当作就业教育的做法,不仅窄化了中职教育的内涵,而且对学生就业后的工作发展也相当不利,学生很有可能在就业后不久,就要面临“发展停滞”甚至是失业危险在对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职业能力获得必要的提高,也应该注意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在关注就业率的同时,更要考虑就业的对口率、稳定性和发展性,这就需要中职学校在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上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调整,做到统筹兼顾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因此,进一步加强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中获得具体实践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设置正面临着两难的境地:

第一,是专业培养定位问题。一方面,从电子商务的专业背景看,电子商务涉及到计算机、商务、物流、营销等专业领域,专业背景复杂,造成了专业内容的庞大,学生的需求各异,专业的定位难以抉择;从市场的需求看,很少有企业写着“招聘电子商务专业”的职位,但是大多数企业在内部管理、网络信息技术、财务、市场策划、国际贸易等岗位都需要电子商务人才形成了专业需求岗位的内隐性特征,这与中职学校专业定位要求的具体专业与具体岗位对口原则形成矛盾,造成电子商务专业定位模糊。

第二,是学生发展问题。学生的发展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职业发展,由于专业课程知识过于宽泛,造成了所学内容只能停留在知识的表层,影响了职业的深度发展。二是学业发展,同样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不同的学校培养出来的专业属性和知识结构会大不相同,这是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现状,虽然这满足了专业人才多样化的需求,但是对学生继续升学却造成了压力—学生很难找到一个能与自己在中职学校学习的相关知识进行匹配的高职学校进行继续学习。

二、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分析

根据对电子商务专业的需求市场进行分析发现,企业在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层次上,主要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品牌策划和开发人员;二是网站经营管理者(,

三是技术开发人员;四是操作人员。其中,第一层次人才(品牌策划和开发人员)和第二层次人才(网站管理者)一般不能直接通过学校培养获得,第三层次(开发人员)的开发型人才需要较强的理论知识,也不符合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所以,在电子商务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中职学校只能进行第四类人才(操作人员)的供给,其对应的相关岗位一般为交易员、操作员、网络管理者、硬件维护人员、销售人员等,属于基层技术应用型人才对应岗位:网络营销人员、客服人员、硬件维护人员、美工字处理、图像处理等。

中职学校对学生关键能力培养不够重视,将会限制学生的职业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职学校对学生关键能力培养不够重视将限制學生选择职业的宽度。因为在第四层次中的基层人才需求中,公司一般不需要求职者具备特别精通的专业知识,却需要求职者能够同时具备某几种岗位的工作能力,以符合人员结构调整灵活性的要求,因此对“一专多能”型人才需求度较高,学校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忽视,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二是,中职学校对学生关键能力培养不够重视将限制学生发展职业的深度。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的横断联系紧密,同一种职业往往由不同专业的学生担任,学科专业的交集在实际工作中汇聚,一名成功的职业发展者,总是从一个职位走向另一个更好的职位,但需要本人具备较好岗位的胜任能力,这就需要专业的“宽度”作为支撑,即是需要职业发展者拥有较广的专业知识面(群)。因此,学校如果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学生将来职业发展的一种制约。

核心课程不清晰,电子商务专业各方向发展的方向特性不强。电子商务专业具有多学科背景,涉及的专业有计算机、市场营销等,中职学校不应该,也不可能通过求大求全的教学方式提高就业率,只有把握好核心课程的发展方向以专业方向的优势取胜市场,才是明智之举。课程内容多与教学时间有限之间的矛盾,造成了课程时间的紧张。相对而言,中职学校应该更侧重于实训课程,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一些学校从就业需求的角度考虑,在第三学年会安排大部分的时间让学生参加实习实践,使教学时间基本集中于一、二学年,内容多、时间紧,加之核心课程定位的不清晰,就造成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分析建议

第一,积极探索,寻求与区域发展和学校实际情况相匹配的行业领域。中职学校应该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出发,以学校具体情况为基础,在社会各行业中开展广泛的调查,从而选定不仅能够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而且学校又有能力完成人才培养任务的相关行业作为电子商务专业发展的匹配行业。

第二,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精准定位,敢于取舍。电子商务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是:除了具备电子商务技术外,更多的是要有电子商务的营销能力。学校要看到中职学生与高校毕业生在技术竞争方面的弱势,从实际情况出发,明确培养商务型人才的目标。着重提高学生操作电子商务平台的能力,确保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基本的营销知识和商务技能。树立起明确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就会有的放矢,培养出的学生将更加符合企业需求。

第三,寻求行业支持,以“做中学”的理念,主动进入行业领域。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中职学校应该积极与选定行业的相关企业进行校企合作,让学生在企业现场感受工作氛围,了解工作内容,寻找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展示自己的才华,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同时,也让企业更好的了解学生。

第四,改革评价标准,摒弃传统的评价体系。在实施行业供给模式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定位的同时,坚持教学做一体化考量,考核要有针对性,评价标准要灵活针对学情,和社会需要,应该建立符合电子商务专业发展与学生行业纵深成长要求的动态评估系统,以“学校”与“企业”的双元评价构建学生专业与职业能力协调发展的保障机制。

作者简介:

蒋晓亮。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专业方向:电子商务,营销广告。

作者:蒋晓亮

职业能力分析电子商务论文 篇3:

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研究

摘要:在对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进行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素质需求,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以岗位能力为主线并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结构,通过采用“课证融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与实践脱节现象,提升了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课证融通 工学结合

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人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可使专业课程体系成为针对职业岗位技术领域与工作任务的,融知识、技能、素质教育于一体的系统化设计,有利于实现高职教育的“就业导向”,并且从源头上解决课程来源问题,还可使课程体系开发与实际工作岗位相对接,课程设置为职业岗位工作、职业资格证书获取、学生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服务。

1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能力分析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综合职业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相关职业岗位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与应用操作技能,能够从事计算机网络工程设计与施工、网络工程建设、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产品技术支持与服务、网站开发运营与管理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为实现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相关企业技术专家、管理精英、学院专业学术委员会的共同努力下,结合市场客观需求我们共同完成了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职业能力的分解:

1.1 网络工程岗位群能力需求

网络规划、设计、集成、施工、测试与验收,网络设备选型、安装、配置、调试与管理,网络安全架构、配置和管理,网络服务应用。

1.2 网络管理岗位群能力需求

网络设备安装、配置、管理、日常维护,网络监控、网络故障分析与处理,网络数据备份和恢复,管理信息系统应用。

1.3 网络安全管理岗位群能力需求

操作系统安全配置,网络设备安全配置,服务器安全配置,网络安全产品配置,网络系统安全评估,网络安全管理维护,常见网络安全工具应用。

1.4 网站设计岗位群能力需求

WEB用户需求分析,网站规划与设计,WEB网站环境建设,网站WEB编程,WEB应用开发,网站运营和管理。2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分析

通过对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性质和特点进行分析,得出本专业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需求:

2.1 素质结构

优良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良好的人际沟通素质,较强的创新精神、创业素质,良好的心理适应和应变素质,良好的团队协作素质。

2.2 知识结构

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基础知识,主流程序设计语言知识,网络设计规划和网络安全管理知识,网络建设、管理、维护知识,网页设计、网站开发维护、运营和管理知识。

2.3 能力结构

具有团队合作、交流沟通及协调能力,具有计算机网络系统规划与设计、集成、施工、测试与验收能力,具有网络安装、配置、调试及管理能力,具有网络安全架构、评估、配置和管理能力,具有网站开发、维护、运营及管理的能力,具有WEB应用服务程序编写的能力,

3 构建以岗位能力为主线并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专业课程体系本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树立全面贯彻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课程观,将目前以学科为主的教育模式,改为以职业岗位需要为主的教育模式,以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中心。

专业学科式课程体系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专业理论分析能力的考核,但由于过多地强调知识的理论性和系统性,而忽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因此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岗位能力。以岗位能力为主线并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它根据职业岗位群确定职业岗位能力,再依据职业岗位能力确定专业课程设置,并以“工作流程”为导向对课程进行模块化设计,它强调通过实践操作来掌握融合于其中的最新知识、技能和技巧,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始终都与具体的职业实践相对应。

以岗位能力为主线并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突出一条主线,二个重点的构建原则,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以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重点完成专业人才的培养。在课程的设置上,按照“必须、够用、实用”和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原则,围绕“建网、管网、用网”三大功能模块和人才培养目标设置课程。

综合素质教学体系由政治思想素质、文化基础素质和职业基础素质三个部分组成。其主要目的是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注重学生法律意识、思想品德修养、团队合作精神、心理素质、职业基本能力的强化和提升。

3.1 政治思想素质对应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概论,形式与政策,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

3.2 文化基础素质对应课程

体育,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高等数学,大学英语。

3.3 职业基础素质对应课程

职业道德,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公关与人际交流,心理健康教育。

专业理论教学体系由计算机应用能力、网络施工组建安全管理维护能力和网站设计创建运营管理维护能力三部分组成。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网络互联技术、局域网组建与管理、网络工程与综合布线、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jsp动态网页设计等6门核心课程的建设与教学带动相关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使学生掌握建网、管网、用网的基本知识与能力。

(1)计算机应用能力对应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络数据库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计算机专业英语。

(2)網络施工组建安全管理维护能力对应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局域网组建与管理,LINUX网络管理,网络互联技术,网络工程与综合布线,计算机网络安全,网络安全配置与管理。

(3)网站设计创建运营管理维护能力对应课程:网页设计与制作,Flash失量动画制作,Photoshop平面设计,JSP动态页面设计,网站运营与管理,电子商务概论。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课内实验、专业课程实训(含:计算机组装实训、Java程序设计实训、局域网组建实训、网络互联技术实训、综合布线实训和网站开发实训)、职业基本技能训练、综合实训(即岗位能力训练,含:网络工程综合实训、网络管理综合实训、网络安全管理综合实训、网站设计与管理综合实

训组成)、顶岗实习、毕业实践等6部分组成。这种6位一体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可以根据不同职业岗位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训练其职业岗位技能。特別是工学结合模式的顶岗实习可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既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又能够充分利用企业的专业实践与管理环境,使学生获得技能的强化训练,实现教学与实践的零距离、毕业与上岗的零过渡。

4 构建基于“课证融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必须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一方面,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所建立的专业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和保障;另一方面,基于“课证融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设计和实施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关键。

“工学结合”是培养高职实用技术型人才的有效之路,其本质是建立校企合作关系。通过“工学结合”,可使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教学课堂延伸到企业工厂,从而使每一个高职学生都能做到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课堂与岗位相结合。

“课证融通”是指实践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培训内容的融合。通过“课证融通”可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与职业资格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有机结合,可使毕业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关岗位(专业)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为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本着服务于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江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的人才培养宗旨,学院先后与南昌亚洲啤酒有限公司,江西阳光乳业有限公司、中兴软件(江西)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通过企业技术专家和学院专业学术委员会根据市场需求共同确定了我院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和人才培养标准:通过对职业岗位群职业素质、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工作任务的分解,建立了一套科学务实高效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根据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要求,通过校企合作参照人才培养标准共建了网络专业实训室和专业实训基地,并由企业专家和管理精英对教师队伍进行了专业培训,从而形成了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的教学模式和能够承载工学结合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管理新机制。

为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职业标准、职业资格证书对教学的引导作用,使专业课程的教学与职业技能的培训相衔接,学院先后与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信息产业部门及和相关企业签订协议,引入了职业技术等级资格认证、岗位从业能力认证和企业认证,建立了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职业技能考核和鉴定制度。

5 总结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教学改革,并结合企业对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信息反馈,充分证明了以岗位能力为主线并基于“32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及“课证融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与实践脱节现象,提升了毕业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作者:赵怀明 朱小萍 蔡颞

上一篇:遏制随意解除合同行为论文下一篇:汽车电子货币经济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