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中的大学化学论文

2022-04-21

[摘要]作为高校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网络授课方式近几年来发展迅猛。利用网络平台和现代应用技术开展教学是工科院校力学学科教育的方式之一。以“材料力学”课程中的强度校核内容为例,基于江苏科技大学在中国慕课网站中对“材料力学”课程的建设,结合网络直播平台(腾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网络答疑和学生自主学习等多渠道的辅助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微课程中的大学化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微课程中的大学化学论文 篇1:

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微课程的几点思考

摘 要 如何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服务于化学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是化学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要问题。在信息化时代,在实验教学中应用微课程已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在南京晓庄学院环境科学学院的化学实验教学中,笔者以教研室为单位对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应用微课程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并对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微课程以来所获得的经验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微课程 信息技术 化学 实验教学 教学效果

0 引言

在當今社会,信息随着网络平台的出现得到迅速传播。各种通讯技术的终端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也相继进入课堂,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这种形势下,现代教育技术的关注的焦点也从以PPT为代表的多媒体技术的展示为主要手法逐步过渡到以微课程为主要特点的翻转课堂等教学策略应用上。在具体应用层面的探索上,南京晓庄学院环境科学学院积极进行了相关的探索与实践。以下为在近几年开展的关于实验化学的教学改革中应用微课程的几点思考。

1 当前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微课程的必要性

首先,就课程特点来看,由于大学化学实验中学的内容与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的内容相比更为复杂。化学学科的概念又比较抽象,难以被学生具体感知。我们本科阶段所教学的化学侧重于基础性的研究,与市场上化工行业的实际应用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动力不强,学习目标不够明确。这些因素综合影响下导致传统模式的化学实验教学效果不是十分明显,虽然教师在每个实验当中都让学生完成相应的实验报告,然而对于一些学习主动性不强、忙于应付的学生来言,其实际学习效果不佳。

其次,从我校近几年来所招学生的情况来看。多数学生的理科基础不是特别好。一些学生未能在实验前进行积极的课前预习,在实验当中只能照着课本上的要求摸索着去做。这就导致失败的几率会增大,同时也造成了实验试剂的大量浪费。另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因学校现有的实验仪器和药品、试剂的限制,或者出于安全的考虑,很多实验无法实施起来。这时候教师只好临时调整化学实验的内容。同时必须根据现有的条件,而对教学大纲上原有的实验项目进行适当地调整。而这些实验的掌握又是形成学生完整知识结构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直接取消这种开放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会导致学生在这方面知识机构的欠缺。这时,通过设计相应的微课程以动画小视频的方式对化学实验过程进行模拟。如有意放慢反应过程镜头的播放能清晰地展示出实验的每一个细小步骤,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

再次,化学反应中一些微小的现象容易被学生忽略。而通过微课程这一技术手段,除了运用一些形象的语言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还可以用一些动画的形式将那些实验过程中瞬息即逝或者用肉眼根本看不到的过程展示出来,这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同时微课程是事先做好了以后放到网上的。这种小短片不仅可以反复观看,还可以有通过在过程中进行暂停来关注某一重点反应的现象。这种时间上自由处理的特点是传统实验课中所不能具备的。当然,教学的视频目的是为了把教学的目的完成,把概念讲清楚。故在短片中采用艺术性的处理手法也甚为常见。如采用放大原子、放慢反应速度以及拉长时间的方法将微观的变化宏观化,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的做法。同时在实验中遇到一些不清楚的问题,还可以通过反复观看微课程的方法来加强对实验中难点的认识。

2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微课程的注意点

2.1 微课程的内容要经过慎重选择、精心设计

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要做成微课程。根据人的注意力集中的规律,微视频长度一般都控制在十分钟以内。时间长了微课程很难起到预期的效果。考虑到大学中的实验课程往往是多节连上。因此在备课时要先找出教学大纲中的难点、重点,再集中力量进行微课程的设计。 微课程不仅包括教案还有微练习与微测验。教案的设计考虑到时间的限制应突出重点、简练而新颖;教师的语言应富有吸引力;所采用图片应生动形象;微课程所体现的教学内容应该清晰易懂、实用性强;在操作中多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设计。对于分镜头显示界面的设计,教师应认真推敲、反复比较以求达到最好的呈现效果。

考虑到制作后的微课程会被反复使用的特点,微课程中的内容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其中的镜头和脚本的编制也是经过反复调试以后才上线的。故在教学改革中,强调教研室的集中备课是非常必要的。一个微课程课件的产生,往往是经过一个教研室中很多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从而保证了课堂上所展现的教学内容往往是集思广益的精品。

2.2 微课程在应用的时间段上的连续性特征

在应用中不仅要考虑到课堂教学还要考虑到学生的预习与课后拓展练习。故在每个实验之前应将相关的微课程上传至学生微信群或QQ群。让学生在实验之前就对该实验内容有所了解。考虑到微视频可以反复观看、可以后退、可以暂停。这样在课堂教学之前可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样的做法更多是让学生在实验之前有着知识上与思想上的准备。这种强调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是我们当前进行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由于学生对教学内容与教学大纲的理解远不如教师。因此上课之前应该准备好学习的任务单。将要完成的教学目标、相关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内容的结构在任务单上列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带着问题去探索。同时学生可以根据学习任务单上的内容,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学。

由于学生在课前就观看了相关的微视频的内容,所以在课上对于实验现象的理解就有了一个基础。对于相关的实验操作的处理也就更显得有条不紊。同时由于每个人的接受能力不一样,学生学习知识的接收程度也不太一样。课前展示的微视频可以有助于学生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多看几遍,甚至对里面的一些重点部分可以进行回放。这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是有很大帮助的。

2.3 微课程的学习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

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微课程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就是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进度进行学习。故在每个实验开始之前就可以将相关的微课程上传进班级微信群或者QQ群。这样便于学生在实验前下载或者在线观看。这样一来,学生在做实验之前就对实验中要注意的事项和实验中可能产生的一些问题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实验过程中的盲目性,也将学习的主动权放到了学生的手中。在课堂实验操作中学生可以运用一些手段来验证自己在微课中所学的知识。通过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学会将碎片化的知识片断联系起来逐步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对课前观看视频课中一些不清楚的地方进行充分的提问,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课堂上的授课形式从单一型的讲授转变为小组合作、成果汇报、现场测验等形式。这种学生主动参与的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对于微视频资料可以进行反复观看,结合阅读相关资料来完成实验过程。这样做法有利于将所学的知识逐步进行内化,使之转变成自己知识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种学习任务单应配合相应的短视频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除了学校老师自己所制作的微课程以外,各种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平台上的内容教师也可以使用。在学校图书馆资源中还有与化学实验课程相关一些拓展性微视频资源。这些电子资源有助于学生在课后进行知识的拓展训练。

2.4 微课程在制作方面的技术关注点

为了取得较好的效果,微视频的制作也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在运用该技术手段之前,教师对所教课程的主要内容、实验原理、实验操作的重点与难点要非常熟悉。在录制脚本、拍摄方式的选择方面也要进行反复推敲。教师可根据所教内容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视频手段对所教课程中的一些难点与薄弱环节要进行加强。在具体拍摄的时候,教师的着装、机位、场景等拍摄的细节都要认真对待。考虑到环境的噪声对视频的影响,我们采取的方式是采用后期配音的做法。但是在后期配音的时候要注意到配音的语速与实验操作的速度要相匹配。还可以在短片中插入一些实验原理的图片、不同型号仪器的图片以及相关实验仪器的构造等。微课程的时间比较短。一般而言,每个微视频一般控制在5到10分钟左右。相对于集中的长时间的讲授而言,这种小的片段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故在心理学的研究中一般认为:在微课程的学习中学生的精力更集中,故学生学习的效果较好。对于一些因受到遗弃,药品的限制而不能开展的实验。教师可以通过上传与课程相关的实验微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增强这方面的知识。从而保证了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完整,使其综合分析能力与创新意识得到相应地提高。

在日常实验教学中,教师可对一些教学大纲中涉及到的重点与难点部分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并应用相应的视频制作软件(如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 爱剪辑、Edius等)制作出直观形象、通俗易懂同时又具有较强科学性的微课程视频。这种视频里面可以包括教师用Camtasia Studio录制的PPT课件,也可以包括用Maya、3D、C4D软件制作的一些简单的展示动画。新颖的多媒体形象再配上一定的轻音乐辅以动画短片,往往更能激发学生观看的兴趣。更能抓住学生学习的注意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得枯燥的理论讲解变成科学原理的形象展现。

2.5 微课程使用的反馈与评价

反馈与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这有助于我们对现实型的微课程的内容进行调整,使之更有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在具体评价的时候,我们可以关注该微视頻是否如下几个方面:有没有解决实验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所采用的技巧是否合适?是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的讲解是否规范无误?……同时一个课件的评价还应综合考虑到:课件是否简洁鲜明?是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讲解人的思路是否清晰?是不是对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的任务单有帮助?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3 实施微课程以来相应的教学效果及反馈

近几年来,环境科学学院积极推进与微课程有关的教学改革。考虑到不同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探讨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并采用录制微视频或提供一些MOOC资源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观看,结合课后也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进行知识面的拓展。为了了解改革的效果,我们在学期过程中和期末分别发放了有关微课程的(下转第188页)(上接第141页)调查问卷。从问卷统计结果来看,这轮教学改革的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师生普遍反映微课程比较形象生动,有助于对一些抽象概念的了解。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并不是每个学生对微课程的反应都很积极。一方面,一些学习主动性差的学生课前不愿意去观看相应的微课程,更不要说实验过后的拓展练习了。故这部分学生学习的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由于在实验之前教师就已经在班级微信群中上传相关的微课程资料,在实验过程当中教师的注意力也主要用于答疑和一些基本的操作示范,而不再是面面俱到的重复讲解。这对于课前没有认真预习的学生来讲,实施微课程教学中学习的难度更大了。

微课程由于不仅涉及到教学大纲的贯彻、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还涉及到一些技术层面的问题。比如对一些截屏软件、视频剪辑软件的学习与使用。故往往要耗费教师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学习与制作。我院采取以教研室作为单位集体备课,所开发的微视频的内容也根据师生的反馈进行适当地调整以便在下一次的应用当中取得更好的效果。通过长期的积累与调整,逐步加大微课程在传统教学中运用的比重。从实际情况看,这几年坚持下来取得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参考文献

[1] 邢卓媛,郑巧英,李芳.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微课程教学平台建设与实践[J].图书馆学研究,2018(3):12-19.

[2] 王睿.基于PBL 模式下的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7):220-223.

[3] 王斌,王晓红,刘宗瑞,等.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微课设计[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9):105-107.

[4] 曹雨.浅谈高校微课教学的微视频开发思路[J].教育现代化,2015(16):102-103.

[5] 王新国.基于高校微课教学的微视频开发初探[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9):115-117.

作者:潘兆瑞

微课程中的大学化学论文 篇2:

基于慕课堂和网络直播的力学混合教学实践

[摘 要] 作为高校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网络授课方式近几年来发展迅猛。利用网络平台和现代应用技术开展教学是工科院校力学学科教育的方式之一。以“材料力学”课程中的强度校核内容为例,基于江苏科技大学在中国慕课网站中对“材料力学”课程的建设,结合网络直播平台(腾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网络答疑和学生自主学习等多渠道的辅助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慕课;混合教学;材料力学;强度校核

[基金项目] 2018年度江苏科技大学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基础力学教学中的典型结构实体模型和复杂运动可视化开发”

[作者简介] 吴 杰(1983—),男,江苏泰州人,博士,江苏科技大学工程力学系讲师,主要从事结构动力学研究。

一、引言

力学是高等学校机械类、土建类、交通运输类等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着重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严密的科学思维,培养工科基础、力学基础和基本力学方法。力学课程分基础力学课程与专业力学课程两大类。其中,基础力学课程面向大多数工科专业,受众广泛;而专业力学课程适用于力学工作者、研究生等,内容较深,受众较少。

随着中国大学慕课[1]的建设与推广,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逐步成为高校网络教学的主流。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的当下,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不出校门也能共享优质课程[2]。“材料力学”课程是理论性强、学时多、练习要求高的工科基础课[3],如何充分利用慕课和网络在线教学工具,实现停课不停学、要求不降低,江苏科技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团队开展了混合在线教学的有益实践。本案例为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大二学生开设的“材料力学”课程。课程基于慕课堂和腾讯直播的方式,利用PPT和外接数位板工具,选择本课程中“失效、许用应力与强度条件”一节作为示例,记录教学实施手段和具体过程。

二、基于慕课堂和网络直播的混合在线教学方法

(一)“材料力学”慕课建设与教学

为了进一步开展力学课程的网络教学,我校从2018年起开始建设“材料力学”在线开放课程。面向普通高校中学习“材料力学”的学生,精讲精练,在教学辅导和教学资源上形成了特色。在教学内容上,以教育部基础力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该门课程内容为基础,适当增加学时章节。在教学方法上以引导启发为主,在课程中以工程和生活案例引导、强调课程知识的应用。另外,以在线讨论的形式对工程案例进行分析,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在教学手段上,辅以大量的教辅资料,如习题和解答、教案和讲稿、大纲和教材、课件和视频等,多方位的结合,使学生能接收到大量的信息。

教学视频以微课的形式,采用片段式教学和知识点的教学方法,对课程进行梳理,形成微视频教学体系,涵盖课程的所有重点内容,以教材和讲稿作为补充,使学生能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教材、讲稿、课件是完整的教学内容,对重点内容的讲解采用微视频、微课件、习题等形式强化,使学生用较少的时间集中学习重难点。内容精讲精练,教辅资料形成特色。配合在线课程建设,形成习题库和习题解、概念题和自测题库、在线讨论和答疑等多种教学资源,在多年积累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建设,形成课程在线学习的特色。

我校工程力学系开设的“材料力学”在线开放课程于2020年3月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线,共11个单元,制作了涵盖课程全部重点内容的80个教学短视频,配合课件、讲稿、例题、习题、自测、单元测试等,内容及时更新。该内容属于课程的公共资源,开课教师需要建立自己的“慕课堂”,附带所谓的“课堂码”。教师通过慕课堂组织教学、设计练习、测试等,也可以进行发起备课、发起公告、添加讨论、增补练习及管理学生等操作。

学生加入该慕课堂后,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完成作业、自测等方式学习。同时,学生通过授课教师提供的课堂码加入具体线上课堂中。学生在慕课堂上的所有活动都有记录,包括完成作业、参与讨论和提问、学习进度、学习成绩等。这种公共资源(课程慕课)与“私有”课堂(慕课堂)相结合的线上授课方式较为灵活,可充分发挥教师集体备课和个人授课的特长。

(二)“材料力学”在线直播教学

中国大学慕课网为高校师生提供了较为便捷而灵活的教学平台。慕课中的教学视频与课件具有知识点凝练和作业丰富等特点,但这些特点会带来一些新问题,主要是知识结构不够系统和对学生的答疑不够及时等。在线直播教学旨在弥补慕课和慕课堂教学所产生的师生之间的隔阂。当疫情消散后,直播教学很可能会被学校课堂教学所取代。从这方面来讲,在线直播教学实质上是课堂教学的临时替身[4]。

我校工程力学系直播時所涉及的工具、软件主要包括腾讯通信软件、微软PPT演示软件、外接数位板等。学期开课前,教师建立直播教学群,并通知学生加入,群里不定期发布通知、公告。每次授课时,教师通过语音聊天的功能讲解知识、即时互动,回答学生的疑问。通过通信软件屏幕共享功能按实际课表安排定期直播教学,利用外接数位板和PPT墨迹书写功能进行板书。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堂,板书至关重要,学生能够较自然地跟上教师的分析思路。由于“材料力学”课程有较多理论推导和习题,外接数位板极大地提高了授课质量。慕课的练习、测试题也可以通过屏幕分享功能讲解。另外,群作业功能可以让教师布置额外作业,学生线下做完后上传,教师线上批改作业。学期结束后线上数据真实有效,可以导出作为平时成绩打分的依据,整理后成为教学资料的一部分归档。

(三)慕课教学与在线直播的互补关系

从技术上来讲,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直播授课并不存在实施障碍。教师在组织教学与考核的过程中应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慕课自主学习和腾讯直播授课在教学活动中的基本关系见图1。

慕课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各类教学资源,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在线作业、自测、讨论与答疑;直播课程组织教学,布置慕课学习计划和要求、在线讲解重难点、学情反馈等。慕课的平时成绩、单元测试、期末测试作为线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播授课之前,教师可以在慕课堂中发布公告,告知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直播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就相关预备知识实时提问,检查学生自学的情况。这样教师能够做到有目的的教学,重点突出与查漏补缺相结合。

三、基于慕课堂和网络直播的混合在线教学实践

(一)教学设计

慕课视频、课件、讲稿在开课前制作完成,并上传到中国大学慕课网站。课前要求学生自主预习,在直播课堂上随时提问。本节的教学内容为失效、许用应力与强度条件,直播课堂的教学设计见图2。以工程实例中的强度问题引入本节内容,列举Tacoma大桥垮塌事故、建筑工地塔吊支臂断裂事故及生活中常见的强度问题等实例,与学生一起分析这些实例中事故发生的共性原因——强度不足,让学生认识到本节内容与工程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工程强度实例引出所谓的强度要求,即最大应力应小于等于材料极限应力,但该要求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比如不同的材料、工艺、工况等。带领学生思考这些因素在理论校核时应该如何考虑进去,从而引出安全因数,以及前面章节讲过的塑性材料屈服极限和脆性材料应力极限等概念。对于强度校核,让学生区分看待工程中的这两类材料非常重要,涉及后续所有强度问题。最后,较自然地建立不同材料的强度条件不等式。

强度校核例题的来源可以是慕课,也可以是教师直播课之前如图3所示的设计。直播课堂教学及板书内容包括:建立工程力学中强度条件,确定杆件结构的危险截面,根据强度条件计算最大应力、设计截面尺寸和许用载荷等。结合外接数位板与Office墨迹书写功能进行板书。本节课的练习与测试题在慕课上完成,习题提交截止后公布答案,学生进行互评打分。学生在学习中的疑问通过直播工具讨论和答疑,练习中的疑问可以通过慕课进行讨论。

(二)教学实践

我校“材料力学”在线开放课程按照64学时进行教学设计,兼顾知识的全面性和普适性,讲解通俗易懂,学习资料丰富齐全,适宜学生自学和自测。教学内容适用于一般本科院校48~64学时的难易程度,部分扩展内容不做考核要求,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和培养科学方法。教师使用该在线课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时,首先建议学生课前完成在线课程的学习,带着问题和收获进入线下课堂,与线下教师展开充分讨论,这样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内容大致按照每周6学时的内容按章发布。一般每周都有学习任务,每章安排单元测试。课程作业占总成绩的30%,作业都是主观题。为了配合不同线下课程进度,作业的完成截止时间一般设置为3周。单元测试占总成绩的30%。单元测试的目的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有的题目在随堂测试中已有练习,所以要让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时多做练习。课程学习中的讨论占总成绩的5%,讨论的内容紧紧围绕教学知识点,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与。

我校慕课团队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制作课程教学视频,内容翔实,讲解精炼。本节慕课内容分为对应强度条件理论课和习题课两个视频。另外,还有课件、讲稿和例题文档等慕课学习资料,如拉压杆件强度条件课件示例(见图3)。主题讨论由学生课后在线上完成,学生需全部参与。

直播教学时,利用腾讯语音群聊功能,教师发起视频电话,通过屏幕分享开展教学。教师在电脑端屏幕上的所有操作(主要是课件和板书)都将展示给学生。教师在微信小程序慕课堂中发起签到,一般要求学生在10分钟之内线上签到,否则视为迟到或缺课。教师在授课中,要求全员闭麦,隨堂提问除外。开启屏幕分享功能讲解,结合外接数位板与Office墨迹书写功能实施板书。学生可以在语音群聊或文字聊天窗口中提问。授课时运用PPT的批注功能,起到强调重点的作用,供学生课后自主消化。学生的学习成绩由平时成绩和卷面分数按学校要求的比例决定。慕课成绩由系统自动计算,作为线下成绩的组成部分纳入总成绩。直播考勤纳入平时成绩。

四、结语

慕课教学的优势在于资源丰富、课前预习、课后答疑及灵活度高;在线直播的优势在于板书和实时。慕课堂和腾讯直播的“材料力学”混合在线教学具有教学资料丰富齐全、录播与直播结合、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特色[5],同时,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答疑手段多样(慕课和学习群),考核方式灵活(线上和线下),能够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作用,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大学MOOC[EB/OL].https://www.icourse163.org/.

[2]鲁立强,帅琴,李季,等.基于中国大学MOOC、慕课堂和QQ群三结合的分析化学课程在线教学实践[J].大学化学,2020,35(5):15-18.

[3]孔祥清,曲艳东,李韧,等.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2):174-178.

[4]易国栋.城乡同堂 携手成长——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带来的启示与思考[J].人民教育,2020(8):72-73.

[5]林吉红,汤庸,刘海,等.基于学者网课程平台的混合在线教学模式[J].软件导刊,2020,19(3):257-260.

Practice of Mixed Teaching in Mechanics Based on Mooc Classroom and Living Broadcast

WU Jie, SONG Xiang-rong, MA Yi-jiang, XIONG Zhong-ying

(School of Naval Architecture and Ocean Engineering,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enjiang, Jiangsu 212100, China)

Absrtact: As a powerful supplement to classroom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twork teaching methods have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Using network platform and modern application technology to carry out teaching is one of the ways of mechanics education in engineering colleges. Taking the content of “strength checking” in “materials mechanic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combined with living broadcast platform (Tencent) on the basis of materials mechanics course construction in China’s Mooc class website of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th the help of network answering questions and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good teaching results have been obtained.

Key words: MOOC; mixed teaching; material mechanics; strength checking

作者:吴杰 宋向荣 马一江 熊仲营

微课程中的大学化学论文 篇3:

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当今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已经普遍应用到教学中,传统的“黑板+粉笔”式的教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对于化学学科来说,适当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辅助,将会大大提升教学效果,通过多媒体信息手段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化学概念和化学反应过程等。

关键词:化学教学;信息技术

一、 传统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化学教学中存在许多弊端,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多数老师讲授方法单一,偶尔也采用挂图、模型等教具,但学生在学习中依然感到复杂、难学、难懂、难理解,教师讲授费时费力,学生学习吃力,取得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有些知识教师通过实验来完成,但是由于实验环境和条件限制,也很难达到每个学生亲自完成,亲自感知和体会,并且在化学实验中有些化合物是有毒有害物品,有些化学试剂盛在玻璃仪器中易碎易损,而且存在不安全因素,这些实际问题往往会影响学生接收新知识。

二、 整合信息技术与化学知识

由于传统的化学教学讲授的局限性,我们可以通过微课程或课件,对化学知识进行全方位系统的呈现,避免了板书的单一与枯燥,使学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形象化、便于理解记忆。在教师备课时,需要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提炼出适合多媒体实现的关键点、难点,通过多媒体课或视频进行突破难点,通过形象化的知识关联,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辅助化学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互动性、对于一些需要体验化学试剂的连续变化状态能够形象生动的演示出来。

例如,在化学教学中,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学生在理解起来就很抽象,是教学的难点,单一枯燥的讲解很难让学生记忆和理解,用普通的模型或实验学生对概念不能够清晰的认知,这时采用多媒体课件、微课程的信息手段,进行二维或三维的生动、形象、动态的真实动画演示,很容易使学生对离子化合物的形成深刻认知。再比如,离子键形成如何转移电子的,运用信息化手段就可以将其过程演示的清清楚楚,使学生对离子的实质能够科学地理解和准确的认识。

三、 提供仿真模拟化学实验教学

对于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程实验需要使用实验器材进行相关实验操作,在化学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危险,所以许多化学实验无法在课程中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例如化学实验中氢气爆炸实验,教师可以将实验录制成视频,在课程讲解过程中播放演示,学生观看后加深理解,使教师单纯讲解变得形象生动。例如在化学实验中水电解实验,以往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黑板教学,将水电解过程通过书写和简单绘画形式表示给学生,学生对水电解过程理解难度大,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将水电解过程通过电脑动画形式演示,把水电解过程中氧元素和氢元素分解过程以动画形式展示给学生,教师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将复杂化学反应过程非常直观展现给学生,大大提高学生对化学课程复杂实验理解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四、 信息技术不能过度滥用

在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安排课程内容,课程中重点,难点内容深入浅出,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但不能过度使用信息技术。课程讲解过程中信息技术演示大约为3分钟到5分钟为益,时间过长将无法体现教学中教师引导作用,在课程讲解时,应以教师对知识讲解和引导为主线,使用信息技术完成化学中复杂实验展示为手段,提出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 通过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在化学课程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环境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查询化学相关学习资料,例如在人体健康中,化学元素的作用,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查阅人体中重要的化学元素钙和铁等可以很快得出:钙可以促进人体骨骼成长,是人体健康的好助手。人体中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组成部分,血红蛋白可以为人体提供所需要的氧气,同时血红蛋白可以将人体中多余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是人体健康成长重要元素等,学生通过网络查阅资料,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分类总结,并与教师和同学分享学习心得,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化技术手段在化学学科中的应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思维得到了扩展,使整体课堂更加生动、有效,信息化技术的交互、快速、直接、信息量大等特点将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为教学效果提供有力的辅助与支撑。如何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应用,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思索和探究。

参考文献:

[1]叶青,陈永宝.现代教育技术与CAI课件.大学化学,1999,149(3):39-41.

[2]徐吕敏.浅谈有机化学中多媒体的作用[J].化学教育.

[3]劉小军.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之我见[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

[4]刘飞.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化学课堂教学误区点折.化学教学,2000.(7)18-20.

[5]胡逢恺,李长江.多媒体应用于有机化学教学的实践和体会[J].黄山学院学报,2002(6):74.

作者:姜威

上一篇:教学楼建筑设计管理论文下一篇:机械化发展设施农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