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多媒体教学魅力分析论文

2022-04-22

摘要:语文多媒体教学是传统黑板板书式教学的必要補充,它有其独特的优点,也存在诸多不足。教师要根据初中语文新教材特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出相应选择,促进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多媒体教学魅力分析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多媒体教学魅力分析论文 篇1:

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

摘 要:语文是小学教学的关键内容,而课堂朗读又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课堂朗读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开场,是小学语文关键教学任务之一。但是,从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现状来看,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學中存在较多问题,也是这些教学问题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对此,语文教师不仅要解决朗读教学中现存的问题,还需要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

朗读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朗读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操,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把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发挥出朗读教学在小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对此,语文教师必须提高朗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有效教学。

一、 有效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时间的积累。语文教师的教学形式对于学生的学习质量有很大影响。通过课堂朗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以下能力:一是记忆力,二是创造力,三是想象力,也可以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古至今,朗读都是语文教学课堂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能够让学生应用语文,说出语文,语文不能仅仅停留在笔上和纸上,学生必须能够从口中表达出来。

二、 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一) 课堂朗读教学定位不合理

语文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度较低,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完全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甚至会阻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很多教师认为课堂朗读教学无法直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对课堂朗读教学的重视度较低,导致课堂朗读教学过于形式化,教师往往会草草了事,然后直接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除此之外,单一的课堂朗读教学形式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有很大影响。很多语文教师对课堂朗读教学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入。

(二) 语文教师定位不合理

在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中,语文教师无法自行开展课堂朗读,导致学生被动地开展课堂朗读,学生的学习热情比较低,甚至不愿意参与到课堂朗读中。很多语文教师认为朗读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教师领读,学生跟着读,然后再让学生反复阅读几遍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语文教师对自己的定位不合理,没有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把控着整个朗读课堂,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无法凸显出来。

(三) 课堂朗读教学模式单一

课堂朗读是学生语言实践的关键工具和手段,可以把文字和学生连接在一起,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字的美好和魅力。但是,从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现状可以看出,课堂朗读教学形式单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无法实现课堂朗读教学目标,学生没有得到独立思考的机会和空间,对他们的成长十分不利。

(四) 语文教师的专业性较低

语文教师一直都是教育的实施者和引导者,教师在朗读课堂上的地位无法替代。虽然语文教师在朗读课堂上起到引导的作用,但是语文教师的专业性依旧对朗读课堂教学成效有较大影响。但是,很多语文教师缺乏朗读教学实践经验,专业性相对较低,无法实现朗读课堂教学目标,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教学目标相差较远。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多读书,通过多种途径来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满足新课程教学需求。

三、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一) 因材施教

要想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采用分层教学的形式,循序渐进。语文教师必须明确课堂朗读教学的目标,把握课堂朗读教学的宗旨,提高学生朗读的准确性。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开展朗读教学,教师要有丰富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朗读的热情和积极性。在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朗读教学中,并把朗读的技巧传授给学生。事实上,在新课程背景下,因材施教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因材施教首先是指语文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和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课堂教学方案,有计划地开展朗读教学,实现因材施教。其次,语文教师在开展朗读教学之前必须充分解读朗读材料,并从中标记出朗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展开朗读教学。最后,语文教师还需要结合新课标教学要求展开朗读教学,符合新课标教学要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二)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素质教育要求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中必须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对此,要想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地提出问题,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能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展开课堂朗读,提高学生朗读的热情和积极性,也可以合理地预设问题,但是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课堂问题必须具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讨论,教师要让学生扮演朗读文本中的角色,让学生真正能够融入到课堂朗读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重,在课堂朗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小学生在发言的过程中才能提高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在新课标下,课堂朗读教学的主体必须是学生,否则就失去了教学体制改革的意义。

(三) 创新课堂朗读教学模式

事实上,要想领悟朗读文本的内容和情感就必须反复朗读文本,而文本的初读对于理解文本主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初读朗读文本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标记朗读文本中的重点词句,帮助学生来理解词汇的含义。如果朗读文本的篇幅较短,教师应该建议学生朗读5-6遍,如果朗读文本的篇幅较长,可以建议学生朗读3-4遍。在讲解《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与朗读内容相关的图片,并合理地提出问题:“文本讲述的是什么内容?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生了这件事情?”这样学生就可以带着问题并结合图片进行朗读,能够更好地领悟文本的情感。

在初读后,学生的头脑中会产生很多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第一时间给出答案,而是要学生先独立思考这些问题。再次朗读文本时,学生要分析每一段落在朗读文本中的作用,并领悟文本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悟,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最终给出正确的答案。最后,学生需要仔细地拼读朗读材料,并能够和朗读材料产生共鸣,陶冶学生的情操。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自然也是小学课堂朗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对此,语文教师必须增强创新意识,认识到创新课堂朗读教学模式和方法的重要性。小学课堂朗读教学的创新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创新课堂朗读教学方法,单一的课堂朗读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创新课堂朗读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乐趣。语文教师还需要创新课堂朗读教学模式,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分组合作朗读学习的模式,明确小组成员的责任,并在小组中设置一位小组长,帮助小组成员解决朗读中遇到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合理创新,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

四、 结语

在新课标下,语文教师要注重教学中的细节,创新教学模式,如果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出现问题,语文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及时纠正。但是,从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现状可以看出,课堂朗读教学形式单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无法实现课堂朗读教学目标。要想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对自身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提高学生朗读的热情和积极性。在小学课堂朗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发挥出引导的作用,还要把朗读的技巧和方法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提高课堂朗读的质量和效率,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乐趣。虽然部分学生认为朗读教学的难度比较大,但是事实上朗读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学习能力,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参考文献:

[1]崔兴伟.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31):72-73.

[2]张云静.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學周刊,2016,(26):42-43.

[3]李辉.关于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6,(11):179.

[4]王延彪.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6,(08):158.

作者:陈兰珠

语文多媒体教学魅力分析论文 篇2:

正确认识多媒体,只留精彩给课堂

摘 要: 语文多媒体教学是传统黑板板书式教学的必要補充,它有其独特的优点,也存在诸多不足。教师要根据初中语文新教材特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出相应选择,促进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多媒体教学 优势 局限性 建议

在目前如火如荼的语文教学改革中,多媒体的介入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看到很多教师不喜欢这种教学方式。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我国语文多媒体教学确实存在诸多问题。这到底是多媒体教学本身的问题,还是在应用时出现了偏差?那么,又该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课堂教学增光添彩?

根据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我结合初中语文的学科特点,分析多媒体应用于语文教学的优势及不足,寻找创新点和突破口。

一、初中语文的特点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把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作为应有的教育目的,必须把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价值观念作为应有的教育目的。也就是必须把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落实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设计必须整合“语言文字的积累、语感的培养、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等多项内容。

二、语文课堂运用多媒体的优势

1.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多媒体以其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习氛围轻松,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因而,教师要善于正确地利用这一优势,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篇说明文,由于学生从书本插图观察到的景象不够形象,也不完整,且学生又没有实地观察的条件,抽象能力也比较差,在教学中若只靠教师的语言难以描述清楚。于是我采用实景课件,美丽的仙湖,牛马成群,柳林环绕,水如明镜的画面和一片苍茫的沙漠,风沙漫天飞舞的恐怖景象。前后两者给人强烈的视觉对比,把学生引入“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这一疑问中,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既激发了学生热爱人类家园的情感,同时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

2.有利于加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板书无需多写,问题也无需重复,而且借助于直观的形象,有些内容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在胸。如此能增大容量,提高效率。学生单位时间内所获得的知识和信息量能得到更大的拓展。比如教学古文《出师表》中的重点实虚词、句子译文、知识点等,内容很多,用多媒体来展示,既节约时间,又重点清晰,可以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得到更大收获。

3.有利于正确的引导学生,提高感知能力。

人们认识事物的开端就是感知。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感觉器官越多,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对学习的知识就越容易理解和巩固。正确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多重刺激学生感官,使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受,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利于自主学习的环境。如教学《三峡》一课,利用网络搜索下载可以为学生提供更真实的感知形象——三峡。学生通过介绍三峡的纪录片,既能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风光,又能直观地感受了三峡的魅力。

4.有利于多方面培养学生,增强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文学作品的创作需要想象力,语文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条件,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在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时,可将声像图文等各种教学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造特定的教学情境,它丰富的表现力可引发学生无限的遐想,激发学生无穷的联想和想象,从而使他们思维高度活跃而引发创新的火花,产生出前所未有的思维空间与创造灵感。如,教学《安塞腰鼓》这篇散文时,我先引导学生赏读这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从文字中感受安斯腰鼓的生命力,接着用音乐渲染气氛,让学生伴随腰鼓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此时,学生已经用画笔在自己的脑海中“画”出一幅幅震撼的图画了。最后用课件展示打安塞腰鼓的情形,更激发了学生想象的源泉,使他们融入其中。这时让他们拿起笔来,用文字赞一赞安塞腰鼓,激昂的音乐,伴随着画面的变化,学生很快就写出了一段段赞美的话语。

三、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局限性

多媒体课件在广泛运用于教学的同时,局限性也随之产生,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影响语文个性化教学。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认知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活动。语文课的特点要求语文教师用优美的语言,通过生动富有魅力的朗读,去诱发课文中的美,去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以诗人般的激情,营造课堂美的氛围,同时用自己感受到的美去感染学生,并通过师生之间的思维互动,碰撞出心灵的火花。而这个过程,多媒体课件是难以完成的。可是,目前许多语文课,由于多媒体的介入,语文教师更注意的是多媒体的操作和教学内容的演示,学生目不转睛盯着演示屏幕。在这样的被多媒体“统治”的课堂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已“目中无人”,人性化的师生人际情感交流已被冷冰冰的“人机交流”所取代,根本做不到语文个性化教学。

(二)致使语文课诗意的苍白。

从学科特点来看,语文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文学语言不同于其他语言,它具有含蓄性、情感性、隐喻性、象征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点。因而采用多媒体的直观视觉形象是难以传达文学语言的内涵的。试想,朱自清的《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那“偷偷地”和“钻”其情味又岂能用直观的视像来传达?“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其用词之妙又有哪位摄影师能用画面来表现?试想,如果哈姆雷特只剩下影视屏幕或图片上的一个形象,那么“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又从何谈起?因此,教师不能过分依赖以声像功能为主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而应该师生面对面地共同研读与欣赏,领悟语言运用的规范、准确和意蕴丰富等,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妨碍师生课堂情感的互动。

一堂完满的语文课,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接受传授的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时能够成功地调控课堂情绪和气氛,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和灵感迸发。让学生感受语言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不能仅仅依靠教学技巧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而应该更多地有赖于教师牵引学生灵魂沉浸于字里行间,这样,学生才会获得真实阅读知书达理的效果,获得启迪智慧滋补精神的营养。而多媒体课件都是预先制作好,把学生的思路硬往课件的流程中拽,事实上就是让课件统治了课堂。课件统治课堂,人性化的师生人际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交往所取代,严重妨碍了师生课堂情感的互动。

(四)课件使用不当,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有些教师往往先从网上下载课件,然后按课件备课,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原因一是制作课件的人往往不是一线的教师。二是运用别人的课件,很难和自己的教学思路合拍,最后的结果往往是迁就课件,而不能突出自己的教学特点。这样的课堂大多是热热闹闹一节课,知识、能力的训练不到位,方法、过程的指导几乎没有,至于学生从这篇课文中、从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学习的态度怎样更不能体现出来。这些现象不得不叫我们反思:课件是为教学服务呢,还是教学为课件让路?课件是动画越多越热闹好呢,还是简单朴素明了好?

四、正确使用多媒体进行語文教学的建议

(一)以完成教学目标为出发点。

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应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主要目标。有专家研究发现要注意这样几点:①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的媒体和有关内容;②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路,选择恰当的切入时机,播放恰当的内容;③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路,选择恰当的切入方式。如《吆喝》一课,学生对老北京的胡同文化不能很好地理解,因为那个情境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了。这时候,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把介绍老北京胡同和吆喝的资料展现出来,学生们很快就会了解,在头脑里形成自己的思维映象,这对学生理解课文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多媒体使用与否,关键是看能否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能否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即以教学性为出发点。如果不根据实际,只是一味地赶时髦、凑热闹,不仅不能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反而会起到画蛇添足的效果。

(二)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究竟是为了帮助教师的教还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呢?目前,人们较多考虑的是如何通过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师教的质量。我认为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要把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上。比如:课件制作应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力和理解力,应充分考虑学生可能提出的一切问题。比如学习《观潮》等文章,对于未见过大江、大海的学生,提供一些关于钱塘江的视听形象是很有必要的,但对生长在沿海,对大海司空见惯的学生,播放这些视听形象就可能产生负效应,束缚他们的思维,抑制他们的想象。

(三)尊重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规律。

语文教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更是一种情感教育。如果语文课上没有了语文教师富有激情、充满个性化的声音,那么,这样的语文课就必定索然无味,学生的积极性又从何而来?因而,我们必须尊重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规律,切忌滥用或不恰当使用多媒体技术,否则再先进的教学手段也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甚至将原来的优良传统也丢掉了。不管形式怎么变,语文教学仍是主体,语文课还是要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是核心;而信息技术只是我们的教学手段,就像我们现在使用的粉笔、黑板一样,没有必要去刻意强调。语文与现代技术整合课的评价标准还是针对语文课,也就是有学科本位的思想,这个是不能改变的。

(四)加强对教师进行课件制作的培训。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可以从更大程度上去满足学生学习的这一要求,让学生的学习更具个性,更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培养全新的人才。为适应这一发展需要,语文教师必须充分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给语文课程与教学带来的种种变化,努力学习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基础理论,掌握基本的现代信息技术,具备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素养。如果每位教师都具备这样的思想和技术,教师们用自己制作的课件上课就会上出特色,上出风采,真正让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那样的教学效果才是我们所期待的。

总之,语文教学应在充分分析语文学科自身特征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选择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教学手段才是明智的选择。不管执教者上课采用何种形式,不管这是堂什么内容的课,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永远只能是辅助位置。它的一切设计都应为教学服务,而不能代替教学。然而任何事物都有长短利弊,多媒体教学手段也不例外。所以我们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多学习,多探索,多思考,扬长避短,想方设法使它切实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最终实现“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语文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丁春梅.初中语文教学多媒体的应用与反思.双语学习,2007,(12).

[2]杨蔷雯.让语文课堂在多媒体的天空中翱翔.南方论刊,2007,(2).

[3]王蕴.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利与弊.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8).

[4]任淑琴.语文课堂拒绝多媒体.都市家教:创新教育,2009,(6).

作者:刘曼曼

语文多媒体教学魅力分析论文 篇3:

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综合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语文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语文本身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综合实践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新课标背景下,核心素养是教学的重要话题,核心素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所以综合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融入核心素养的理念,这对教学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综合实践教学;小学语文

在教育不断改革的背景下,核心素养成为教学的指导思想,满足了当代小学生的发展需求。核心素养理念下,对小学生的教学,除了文化教育之外,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将核心素养应用到综合实践教学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这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重要意义。所以核心素养应用到综合实践教学中,符合现代语文教学的需求,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以小学语文为例,分析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综合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应用的必要性和策略,希望给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一些有效的建议和借鉴,也希望给小学语文的教学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综合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提出明确的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但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目标还是不够明确。小学是教育发展的初期,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统一的教学模式不一定适用所有的学生。所以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主要以识文断字为主,但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是教学的重要目标,所以教师要立足核心素养,明确教学目标。

2.课堂教学结构缺乏合理性

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比较强,所以教学中涉及的内容十分广

泛,这也让语文课堂的教学结构具有很强的复杂性。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的内容、方法、框架等都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课堂教学的框架一定要合理,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但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课堂框架依旧比较传统,注重学生的书写能力,以习题讲解为主,这样的框架可以提高学生的笔试能力,但不利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

3.教学环境需要改善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重要,尤其是小学阶段,是学生的启蒙时期,学习的环境对小学生的影响更是潜移默化的。关于学校的教学环境,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硬件设施,一部分是软件设施。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学校的硬件设施不断完善,但小学的软件设施却没有得到改善,软件设施主要以校园文化、班级氛围为主。学校虽然注重语文教学,但更注重的是学生的语文成绩,在这样的认知下,学生对语文学习会产生无形的压力,感受不到语文的魅力。

二、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综合实践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1.符合综合实践教学的理念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所以实践性很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开放性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探索,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教学,主要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所以将核心素养应用到综合实践教学中非常有必要,符合综合实践教学的发展理念。

2.促进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改革

应试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所以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进步。面对这一现象,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将核心素养应用于综合实践教学,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这对教育改革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虽然国家推出了各种改革的策略,但改革很难真正落实到课堂上,对于教育的改革仅仅只是流于表面,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锻炼了学生的语文技能,所以核心素養融入综合实践教学中,为综合实践教学活动提供了理论基础,将两者进行融合,也是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结合的表现,所以说核心素养促进了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改革[1]。

3.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

语文学科不仅包含丰富的文化知识,还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养,所以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也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小学生的认知能力都比较弱,判断是非的能力也不够强,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建设。优生优育的理念下,现阶段的小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在这一基础上,学生的物质条件十分丰富,但精神条件却越来越匮乏。综合实践教学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将核心素养融入综合实践教学中,可以让小学生更好地体验生活,这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2]。

三、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综合实践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

1.正确认识核心素养,明确教学的目标

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核心素养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分别是“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要将核心素养应用到综合实践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核心素养,在教学的过程中准确地把握这四个维

度,明确综合实践教学目标。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综合实践教学的基础,也是学习语文的必要知识。在这一基础上,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加强学生对语言的应用能力。其次,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语文本身是语言类学科,所以语言积累非常重要,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少不了对语言的应用。最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综合实践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这也是引导学生养成习惯的途径。所以综合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

以《咕咚》为例,这是小学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课文中有很多生僻字出现,像“热、腿”等,其中还有“拔腿就跑”等词语,学生根本就理解不了,所以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要让学生掌握这些词汇,又要让学生理解其在文章中的含义。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所有的动物都被吓得逃跑?所有的动物都以为遇到了危险,但咕咚的声音不过是水滴发出的。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最后再告诉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自己思考,而不是盲目跟随别人的步伐。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这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有重要的意义,也能发挥综合实践教学的价值和作用[3]。

2.将综合实践教学作为成长平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将核心素养应用到综合实践教学中,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所以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综合实践教学的课堂作为平台,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开口说是学习语言的重要目标之一,所以综合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口语能力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多元化的读书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开口说,表达自己的想法。其次,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要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班级环境的建设非常重要,可以采取故事墙的方式加强文化建设,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加强文化建设,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有重要的作用。最后,定期开展语言类的比赛,像演讲、辩论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小英雄雨来》为例,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抗日的故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预习。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讲一讲自己对文章的了解,或是询问学生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通过这样的方法,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的了解,这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有重要的作用[4]。

3.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学模式对教学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要将核心素养应用于综合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有更多的发言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草船借箭》为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和书本上的文字进行比较,视频和声音更直观,也能让学生对文章中的内容有大概的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也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对文章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去了解三国的其他故事,这样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延伸,也能帮助学生积累阅读素材,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5]。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是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将核心素养应用到综合实践教学中,对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提升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佛换.探究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综合实践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考试周刊,2020(41):61-62.

[2]张嘉敏.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综合实践教學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20(32):45-46.

[3]黄倩.探索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综合实践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师),2019(11):1.

[4]黄淑玲.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综合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读与写(教师),2019(9):1.

[5]陈晓露.重改革,求创新: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综合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20(2):63-64.

作者:庄广正

上一篇:计算机网络中会计师审计论文下一篇:房地产项目投资过程控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