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道德教育论文

2022-04-16

摘要:道德评价在现实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探讨艺术高职学生的道德教育评价问题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道德教育的评价对象是艺术高职学生的道德与实践,评价形式有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道德评价标准要接受实践与效果的检验,评价方式呈现多元化。关键词:艺术高职;道德教育;评价机制道德评价在现实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高职道德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高职道德教育论文 篇1:

关于高职道德教育生活化探讨

摘 要 新时期高职院校道德教育应以生活化为方向,推进高校道德教育创新工作。本文对当前高职院校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更新观念,强调道德教育要“回归生活”,凸现主体,注重情感,突出实践,落实道德教育生活化。

关键词 道德教育 生活化 高职院校 大学生

一、问题的提出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发展,在经济领域、社会领域的巨大变化,必然使人们的精神领域受到冲击和发生裂变。从道德领域来看,由于旧的道德观念被打破,新的道德观念正在形成。由于道德教育指导思想、内容、方法的落后和市场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人们重建中的道德家园出现失落和迷惘。一些人士惊呼:世风日下,道德滑坡!反映到高职校园里,老师感叹:“学生越来越不听话了,学生越来越难教了。”

面对时代的变迁,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道德教育观念,构建怎样的道德教育方式,去塑造高职学生的道德世界呢?基于对传统道德教育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实效性差、针对性不强的反思与批判,基于人们对高校道德教育的自觉追求,本文就道德教育生活化作些粗浅的探讨。

二、传统道德教育的弊端

改革开放为高职道德建设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和实践基础,高职院校的道德建设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丰富多彩的现实丰富了高职院校的道德实践。但是,传统道德教育内容、指导思想、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缺陷,使得教育效果不很理想,一些大学生道德理想迷失,道德行为失序。有的不讲公共道德;有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严重;有的违法乱纪,甚至在高职校园也出现了暴力等重大恶性事件。要克服道德效果弱化现象,就必须找出当前道德教育的弊端,分析问题症结所在,树立新的观念,研究新的方法,才能做好高职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

“学校教育的制度化 ,知识传播在教育中的空前突显,掩盖遮蔽了道德的教育的本质,随着科技的发展,改造自然大于或高于生命本身,人的本质,教育的本质开始异化。” 长期以来,高校德育无法摆脱低效的困境,其主要原因是道德教育与大学生生活实践的脱离。

在道德教育目标上,只注重方向性,缺乏时代性和层次性,目标过高而且不切实际,未能贴近大学生的道德基础和道德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假、大、空”的现象,学生不感兴趣,结果使道德教育效果事倍功半、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果。

在道德教育内容上,一是只重视社会需要,不重视个人需要,只突出政治化,没有突出生活化,对于道德主体的人性化、人格构建的需要等内容没有突出安排;二是忽视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对传统美德采取了较为偏激的态度,有民族虚无主义倾向,使学生缺乏民族自豪感。

在道德教育指导思想上,观念陈旧,创造性不足,个性特点不明显。忽视学生主体的内在动机的培育,凭经验办事,使道德教育内容处于知识状态,知行脱节,不能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道德教育问题意识不浓,满足于“不出事”,满足于完成日常工作的任务式的工作水平,不善于提出和研究问题,探索规律,从根本上提高道德教育质量和效果。

三、更新观念,落实道德教育生活化

道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已成为德育理论界的共识和实践的指导思想,是新世纪德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做好当前高职院校的道德教育,就是要回归生活,凸现主体,注重情感,突出实践,实现高职道德教育生活化。

1、道德教育生活化的价值取向是当今时代的要求。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政治对于人们的吸引力已明显降低,人们在和平建设环境中追求丰富多彩生活的需要日益浓厚。从人们面对和关注的问题的类型来看,政治性问题所占的比重降低,而生活性问题所占的比重明显提高,因而,把道德教育政治化的做法已经丧失了其存在的土壤和发展的动力。因此,根据时代变化的特点,有必要对道德教育内容进行重新定位。

生活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和源泉,道德产生于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需要,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源于生活的需要,为了生活并且必须在生活中进行,它的基本内容是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把生活作为自己的逻辑起点,从生活出发,围绕生活的需要,生活的问题进行。它的理论知识只有回到生活中去才能真正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也只有和生活相结合,用于指导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价值,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任何审视都不能偏离了这一基本的界域。

2、道德教育生活化也是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求。道德不但有社会价值,而且也个体价值。偏重社会价值,忽视个体价值是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的。现代认知理论告诉我们,“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是建立地需要基础上的接受学习,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一种价值认同,只有符合学生主体需要和价值认同的学习,才能激发学生道德认识的动机,形成内驱力,才能被领悟、接受。从高职大学生的实际来看,学生既有政治道德的需要,也有面向社会的经济道德、处理人际关系的生活道德的需要,而且后者更为迫切,更为现实。处于变革中的高职大学生不再是唯书唯师的“小绵羊”,而且有强烈的道德主体意识,迫切想参与社会,迫切想在复杂纷繁的道德观念中构建自己的道德世界。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当代大学生的共同心声。作为教育者,应从学生迫切需要的道德认知入手,从学生生活切入,社会的道德观念“生长”在学生生活、学生经验的基础上,才能生根、开花、结果,道德教育才会进入一个新天地。

3、道德教育的内容要立足于现实生活。“21世纪是人的生命凸显的时代,教育灵魂的德育只有根植于生活世界,才能具有蓬勃的生命力,才能体现对个体生命的关怀和彰显个体的生命价值。”学校道德教育从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中走出来,回归生活,关键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指导学生的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创造新生活,并以文明健康的方式享用新生活;关注和引导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引导学生学习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其它运用需要的道德观念,特别是要重视修身、养心、济物等中华民族传统道德遗产。修身的要求是仪表端正、服装整洁、生活俭朴、谈吐文雅、做事笃诚、交游有序等;养心的要求是自尊自信、克已自省、审思慎独、明辨是非、积功悔过、淡泊宁静、趋义避利等;济物的要求是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尊师敬亲、扶老携幼、关心他人、济贫恤弱、见义勇为等。

在实践中,强调道德教育从生活出发,意味着道德教育不能从大而空的理想化的目标或抽象的概念、教条出发,而是从生活着、实践着的事物本身出发,把道德教育当作活生生的具体生活实践来看。“德育的现实目标应该是公民道德教育,即让每个学生都能坚持道德的底线,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人格健全的公民。”只有把道德教育内容融入大学生的具体生活中,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 “口服心也服”。

参考文献:

[1]陆正林.德育回归怎样的生活[J].前沿,2011(10).

[2]钟晓琳,朱小蔓. 德育的知识化与德育的生活化困境及其“精神性”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2(5).

[3]高丽. 学校道德教育生活化研究[J].科技信息,2012年(1).

[4]李大健.生活化:高校人本性德育的真谛[J].教育研究,2014(5).

(作者单位: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作者:宋鉴

高职道德教育论文 篇2:

艺术高职道德教育评价机制构建初探

摘 要:道德评价在现实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探讨艺术高职学生的道德教育评价问题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道德教育的评价对象是艺术高职学生的道德与实践,评价形式有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道德评价标准要接受实践与效果的检验,评价方式呈现多元化。

关键词:艺术高职;道德教育;评价机制

道德评价在现实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道德评价。这种评价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而这个客观标准又会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艺术职业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分支,其教育体系既具有高等职业教育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又有着符合艺术教育规律的独特性。艺术职院培养的学生除了高超的艺术技能以外,还需要深厚的道德涵养。因而探讨艺术职院学生道德教育评价问题十分重要且必要。

一、道德评价对象

道德评价既是道德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为大学生的道德实践服务的。学生是道德活动的主体,“主体性是一切道德活动的原动力”。因此,作为一个基本的手段,在道德教育的体系中,道德评价必须始终围绕学生和实践这两个核心。这两个核心的确立,意味着解决了在道德教育体系中道德评价的对象问题。“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就不能适当、合理地进行道德评判”。艺术职业教育不仅要加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还要突出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创新艺术高职道德教育中的道德评价机制,使艺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不仅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等特点,还要有高尚的艺术道德素质。高职艺术学生的职业价值是在舞台上展现自己,他们的言行举止都出现在公众面前,而他们的言行举止又发自他们内心的道德素养。不同学生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一样,内在的道德水准也有差别,因而了解艺术高职学生主体的特性是开展道德评价的第一步。哲学上的主体性是指实践与认识活动中的实践者、认识者或行为者本身,德育中的主体性是哲学主体性的延伸。艺术高职学生道德主体是一般主体的特殊表现,包括艺术高职学生个体、群体与类道德三个层次的主体,其中个体道德主体是基本。道德教育的道德评价范围必须严格限定在这样一个范围,否则就会误置道德评价的立场,进而产生诸多不必要的道德争议与冲突。

二、道德评价形式

一般来说,道德评价有自我与社会两种道德评价形式。艺术高职学生的道德评价首先是学生个人的,然后才是道德教育体系层面的。两者所评价的都是发生在道德教育实践中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尽管这种行为广泛而多样,但两者所评价的是大学生生活与实践中那些具有道德意义,有利或有害于他人或社会的行为。同一般的道德评价一样,两者的道德评价以舆论、习惯、信念等方式实现。一方面,它使道德教育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内化为艺术高职学生的内心信念,形成一定的道德意识与品质;另一方面,又使艺术高职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品质外化为一定的道德行为,形成一定的道德习惯,实现道德从需有到应有的转化。通过这种良性互动,使这种道德评价与艺术教育的观念在学生主体中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并用以调节学生与道德银行之间的关系。这种调节一旦产生作用,就说明艺术教育的道德观念发生了作用,这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道德原则和规范在未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被学生认可以前,都属于他律。要实现道德规范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化,必须通过道德评价来实现。在艺术教育体系里,作为基本的手段,道德评价的过程就是向艺术高职学生推行、宣传道德规范的过程,也是学生接受道德要求的过程。

三、评价标准及其检验

在道德教育体系里的道德评价标准上必须坚持实践与效果的有机统一,英国学者穆勒认为,“功用主义的伦理学家主张动机虽与行为人的品格关系很大,但与这个行为的道德性无关”。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历来有不同的道德评价标准。欧洲中世纪鼓吹人的道德修养途径唯一正确的就是信仰神,古希腊哲学家和教育家苏格拉底却提出了知识就是美德的命题。道德教育体系里的道德评价在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前提下,侧重道德评价的实践性与效果性,因为实践性与效果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一定社会与阶级的道德和规范总是依附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力水平直接体现着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水平。道德评价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的反映,因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道德评价标准只能接受实践与效果的检验。

在道德评价体系里,这种检验如何实现呢?一般来说,它可以通过行为监督、价值导向、精神聚合、传统习惯、内心信念等多种途径。前四种是属于他律性质的,他律性道德评价是道德评价的主要手段。在道德评价里,以艺术高职学生艺术舞台上所表现出来的德才兼备为标准。艺术高职学生的道德表现是他的才艺表现的价值导向与精神聚合。没有道德内涵的表演只能是艺技,而不能是艺术。艺术高职教育追求通过艺术道德这种价值导向影响学生主体的内心信念,通过内心信念的增强,培养学生主体的艺术道德习惯。

四、多元化道德评价方式

道德多元与标准多元也带动了艺术高职道德教育中道德评价方式向多样性转变。现代道德精神的核心是尊重人性与他人。因此在进行道德评价时,就需要评价者进行换位思考,也不能离开被评价者所处的环境与条件。

艺术高职学生道德非对称性也促使道德评价多元化。因为道德接受具有选择性,不是道德教育的照单全收。“不可能像传递一种科学只是那样原封不动地传授给对方”。道德的开放性结构,增加了道德的不确定性,这也促使道德评价走向多元化。“人生的困惑与奋争,理想的冲突与搏斗,社会的动荡与变革,历史的迂回与前进,价值的扬弃与重建,既造成了‘生活’意义的色彩斑斓,也造就了‘生活’意义的扑朔迷离”。艺术高职学生道德的不确定性特征凸显。除上述以外,我们在以道德的名义进行评价时,评价的往往是某个人的具体行为,但这个行为并不能确定这个人的道德性。因为在这里可见的是道德行为,而道德的品质却远非你看到的那么简单。这也导致了道德评价的多元性。

因此,在艺术高职道德教育里,多方评价是践行德才兼备理念的实践基础,是使道德教育原则与规范发生作用的标杆,是使原则与规范转化为道德行为与道德品质的重要环节。因此,它在评价对象上,必须以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作为评价对象,必须以善恶标准作为评判的一般标准。

然而,要做好多方道德评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的困境在于道德评价主体与道德价值主体既可能统一,也可能不统一;多方道德评价手段在认知上既可能统一,也可能不统一。尽管做好多方道德评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艺术高职学生道德的多元化、不对称与不确定性已经说明了多样化手段的合理性。尼采说,上帝死了,因此我们必须重估一切价值。笔者认为,时代变了,艺术高职学生的道德观变了,道德评价的手段与尺度也必须跟着发生变化,而正是这一点,是艺术高职道德教育中道德评价根据的内在构成。

作者:袁绍成

高职道德教育论文 篇3:

以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加强高职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

[摘要]以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加强高职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坚持高职院校办学方向的需要,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新型劳动者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的需要。因此,我们要通过重视课堂教学方法、重视实践教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来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敬业精神教育、“为人民服务”教育、协作精神教育、诚信教育和做实事教育。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

[作者简介]严考亮(1955- ),男,江西南康人,广东警官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副教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和民俗文化研究。(广东广州510232)

一、以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颁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是目前在部分高职院校中依然存在着片面重视知识和能力、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职业道德教育的现象。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每个从业者的职业操守、义务和责任,是每个从业人员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的体现。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应当以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来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1.以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来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符合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高等职业教育要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和性质。一般来说,高等职业院校办学都有着明确的职业方向,而每一种职业都有其特殊的职业道德要求。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曾经指出,在社会生活中,“实际上,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①恩格斯所说的“每一个阶级”的道德指的是社会道德,“每一个行业”的道德指的是职业道德。职业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为预备劳动者做好从事职业的准备教育,这些准备教育不仅要向预备劳动者传授将来职业生活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受教育者具有勤劳的职业态度、正确的职业观、爱岗敬业和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建设人才和劳动者是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突出职业道德教育。

2.以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来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建设者和劳动者的需要。以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来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实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需要。虽然说高职院校要以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为己任,但是高职院校也必须正确认识到人才的“德”与“才”的辩证关系,避免走入“重智轻德”的误区。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他们思想活跃、求知欲强烈,但是由于受市场经济追逐利益的影響,当前有些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一味追求高薪高职,却忽视了职业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不少毕业生恃才傲物,“这山望着那山高”,频繁跳槽。因此,在大学学习阶段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从心理上做好职业发展规划,乃至人生发展规划的准备,让他们了解到职业人士的社会定义,使他们学会不再以自我为中心,来谋求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社会要求进入职业岗位的每一个人都能成为遵循社会法律和道德行为准则、有职业操守、有责任心、有义务感的成员,并在全身心投入做好每件事之中,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促进社会的发展。职业道德教育不仅要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操守教育,而且也要对大学生进行做人教育。在高职教育中,传授知识、技能很重要,但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更重要。同时,学技术、长知识也是学会做人和做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要把教育大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放在首位,教学生学会做人是高等职业教育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在培养大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其今后的职业生活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3.以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来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以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来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渠道。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外来文化影响的加强,现实生活中人们价值观和道德观日趋多元化,导致了许多荣辱不分、是非颠倒、美丑不辨的现象,同时也引发了职场中的不守道德、不守信用、不讲礼仪的行为,这股歪风邪气正侵蚀着我国社会主流的道德观和价值观,造成了社会发展中的不和谐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同时,这股歪风邪气也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人们的职业领域,造成了一些人思想观念上的混乱,出现了某种程度的职业道德滑坡。在有的职业领域中,少数人丧失了起码的荣辱观,不断逾越、冲破着道德的底线,屡屡做出违反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事来。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② 因此,各行各业要重视职业道德、学习职业道德、实践职业道德,否则整个社会的“和谐”就无法实现。大学生是社会劳动力的后备力量,加强他们的职业道德教育能够进一步提高未来社会劳动力队伍的整体素质,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前提保证。通过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让毕业生把精神文明传播到社会的四面八方,社会才会更加和谐,世界才会更加美好。

4.职业道德教育是转变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理想的需要。当前在高等职业院校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以职业道德为中心,旗帜鲜明地宣传社会主义职业荣辱观,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职业精神。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突出职业理想教育和人生观教育。大学生最终是要通过职业来谋生和服务社会,职业理想是人生理想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理想。正确的职业观需要正确的人生观来指导。因此,在进行人生观教育时,必须要重视职业理想教育。“职业原无贵贱,只要安心务正,就是他剃头、唱戏、缝衣裳,不算低微;品格应分高下,若是任意胡来,哪怕你做官、为宦、当皇帝,照样肮脏。”俗话说:“行行出状元。”因此,“职业原无贵贱”,只要是满足社会需要的,不管是从事服务行业,还是从事演唱艺术职业,“只要安心务正”,无论干什么工作都“不算低微”;“品格应分高下”,职业虽无贵贱,但是人品却可分高下,不能“任意胡来”,干一些鸡鸣狗盗、贪污受贿的事,如果这样的话,“哪怕你做官、为宦、当皇帝,照样肮脏”,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业无高卑志当坚”“人到无求品自高”的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有先进性的导向,又有广泛性的要求。虽然每个人的年龄、职务、职业有所不同,但都要结合实际,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分清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文明与愚昧界限的能力。通过职业道德教育中的荣辱观教育可以更好地联系实际,实现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目标。

二、高等职业院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1.加强职业精神教育。职业精神就是敬业、爱业,也就是以真诚、执著、恭敬、敬重、尊敬、敬畏的态度去对待所从事职业的精神。职业精神是竭尽人生生命全力承担责任的一种境界,是一种超越生命、金钱和物欲的追求,是人格和人性中的“真、善、美”在职业生涯中的体现。职业精神是一种做人的良心,它时时刻刻监视着人的一举一动。人们为从事的职业尽职尽责,就是为社会尽职尽责;为从事的职业鞠躬尽瘁,也就是毛泽东所说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职业精神是一种崇高理想境界,它是对仅仅把某种职业当做一种谋生手段的超越。我国古代医药界曾经流传过两副对联,一曰:“但愿人常健,何妨我独贫”;一曰:“但愿世上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这就是传统崇高职业精神的最生动体现。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也说到了这种职业精神,“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③

2.加强“为人民服务”教育。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在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提倡“为人民服务”,即提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德风尚。由于人们在社会中职业分工的不同,服务和被服务是一种无法回避的人际关系,所以人人都是服务对象,人人又为他人服务。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离不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主体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竞争、相互依赖的关系,各个单位之间要实现自己的利益,就必须拿出自己的优质产品或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才能实现盈利,否则就无法达到目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不讲任何利益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要帮助大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利益观,要让他们学会通过在正当职业中付出辛劳来赢得正当权益。

3.加强协作精神教育。职业道德是改进和完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协作精神的重要渠道。现代职业表现出分工细、社会化程度高的特点。所以无论一个人干什么工作,都需要有良好的协作精神。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的协作意识存在着先天不足的缺陷。一方面,现在有不少大学生出生于独生子女家庭,过惯了独来独往的生活;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在价值观上提倡个性独立和张扬,这就加剧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要当代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协作精神,就必须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来实现。

4.加强诚信教育。“诚”,指的是人内心中的诚恳。与人交往一定要踏实,一定要诚恳待人、真诚待人,不能搞虚情假意,不能搞浮夸欺骗。“信”,指的是人言发自内心,能言必能行。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言必信,行必果。“诚信”是“诚实和守信”的完美融合。诚实守信,提倡实事求是,这不仅是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做人的美德,是一种需要大力提倡的待人处世哲学,是一种受人尊敬的、修身养性的方法,是走向世界的有效通行证。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必须以“诚信”二字作为交往准则,因此,大学生必须学会掌握和运用这个原则。

5.加强做实事教育。社会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要能干实事,要能心甘情愿地做平凡普通的工作。因此,在校期间,学校就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做实事教育。根据调查显示,目前有些大学毕业生比较缺乏健康和积极的工作心态。④ 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只讲权利,不讲义务;只讲待遇,不讲奉献;不愿意“下基层、做平凡事”,在道德实践上是“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据有关用人单位反映,近年来大学毕业生表现出一些“通病”,就是眼高手低,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急功近利,一味追求高薪高职,只想轻轻松松赚大钱;缺乏敬业精神,甚至于消极怠工等。因此,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学校要明确提出“做实事”的要求,要教育大学生既要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又要脚踏实地做实事。要把做实事放在首位,从小事做起,从做好当前每一件事情、处理好每一个问题做起。着眼长远就要从眼前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够把自己培养成为有道德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只有在为人民服务和在奉献社会中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三、高等职业院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

1.重视课堂教学和教学方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有关职业道德方面的教学内容,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上,一定要改变纯理论灌输的教学方式。现在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基本上没有社会经验和阅历,如果仅仅用理论来对他们进行灌输,就会有隔靴搔痒之虞。大学生通过耳闻目睹,对社会实际,包括职业情况、求职难等情况都有所了解,因此在职业道德教学中一定要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除了课堂集中讲授的形式以外,还要根据现在大学生思想活跃的特点,采取“专题讲座”“主题演讲”“分组辩论”“专题讨论”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教学,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重视在实习、实践环节中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在职业道德教育中,既要明理,又要践行。职业道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习、实践环节是大学生由学校向社会过渡的环节。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可以请教在实践中对职业道德有亲身体验的一线工作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向学生传授职业道德知识,这样一来就会让学生对职业道德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體会。

3.在高职院校形成一种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职业道德教育氛围。首先要环境育人,高职院校本身应是讲文明、讲秩序、讲礼仪、讲道德的场所。其次是学校所有的教职员工应当做学生的表率。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大学生在校期间能感悟和体验到全体干部职工和教师在职业中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敬业精神,无疑会对学生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再次专业课教师要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的教学之中。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传道、授业和解惑三者之中,韩愈更强调“传道”,认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书本的知识,更需要学会做人与处事的道理。所以,专业课程教师不仅要做授业解惑的“经师”,更要做明德传道的“人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术,更要给他们传授为人处世的方法和职业道德的精神。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0.

②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12.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M].中共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87.

④新浪网上海频道评论员.德教育缺失职业难上正规[OL].http://sh.news.

sina.com.cn/20070116/104171994.shtml,2007-01-16.

作者:严考亮

上一篇:诊断教学改革论文下一篇:牧区小学体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