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系统论文

2022-04-27

摘要: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信息的根本要求,但是目前中国资本市场上却屡屡发生会计造假事件,严重影响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通过对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分析,文章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明晰产权,发挥产权对会计的规范和界定功能、理顺各方的利益关系,减少利益冲突、建立企业内部会计信息质量责任保证体系、加强会计规范的建设,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系统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系统论文 篇1:

论公司治理和会计信息系统的相互作用

[摘要] 我国证券市场现在正处于大变革之中,对上市公司各种不规范的行为的治理成为相关管理机构制定政策的主旋律,其中上市公司的会计行为的不规范尤其受到重视,如何规范上市公司会计行为成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一个普遍的难题。本文分析了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系统的相互作用机理,从而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我国现在公司治理及会计信息的现状,把握未来改善的方向。

[关键词] 公司治理 会计信息系统 相互作用

一、概念

1.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是规范公司不同权利主体之间权、责、利的一系列制度安排,通过这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来达到各权利主体间的监督与制衡。这些权利主体涉及到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供应商、客户、雇员、政府、社区等与公司有利益关系的集团。公司治理就是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的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这些权利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性,从而最终维护各方面的利益。

2.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作为“当今公司治理结构的语言”,主要体现了公司治理的机制和效果,其基本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利于其决策的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做了具体规定: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八大原则。

二、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系统的相互关系

1.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都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产物

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特征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由此产生了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企业的运行环境存在资源有限性、环境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有限理性和有限知识储备的管理者难免出现机会主义行为和决策不当,由此产生了公司治理的制度安排。

而会计信息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产生了信息不对称,对外提供财务报告正是基于解决这种信息不对称的一种措施。会计信息不仅是公司内部经济决策的基础,而且是外部市场和政府资源配置的基础。

2.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相伴而生,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会计信息系统与公司治理有着天然的联系,两者之间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在公司治理结构形成与运行的过程中,会计信息披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样,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也有助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改进。它们之间就是系统与环境的关系,不断发生着信息的输入、输出、相互作用。一方面,会计信息系统在公司治理这套制度安排中充当信息提供者和监督管理的重要角色,是所有者对经营者进行控制的主要工具,它不断作用于公司治理这一环境。另一方面,公司治理结构这一制度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会计信息系统输出的会计信息质量。

(1)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公司治理的基石

如前所述,在两权分离下产生了公司治理的制度安排,其核心问题就是要制约代理人的行为,使得其按照委托人的目标函数执行公司事务。但是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公司治理这一目标的实现就主要依赖于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所有者的目标函数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者说股东财富最大化,而经营者总是背离股东的目标。这种背离表现在两个方面,即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股东一般通过监督与激励的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股东在做出采取何种监督与激励的具体方法时必须依赖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否则肯定会导致决策的失效。另外,在公司治理过程中,无论股东还是其他利害关系者,都会对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相关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极为关注,他们通过对财务会计信息的分析可获得许多重要而有价值的结论,这些结论直接或间接地支持了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和行动。所以,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公司治理机制有效运行的基石,实践也证明,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公司治理的成效。

(2)完善的公司治理是高质量会计信息的环境保证

会计信息披露是将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成果、现金流量等信息以公开的方式告知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它是公司会计及对外报告体系的产物,其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是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与协调的结果。会计信息产生于企业内部,供给于企业外部市场,从而受到公司治理的制约。会计信息系统的有效运作离不开公司有效的治理结构和科学合理的治理机制。董事、监事和社会公众要从企业管理系统中获取会计信息,而企业的会计活动又直接或间接地接受董事会或监事会的领导。因此,公司治理对会计信息披露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国内外许多学者通过研究都证实了公司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以及公司治理模式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

综上所述,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高质量;而会计信息的高质量是公司治理的基本条件。近几年,我国在改善公司治理和会计信息方面也做出了不少努力:2005年4月中国证监会实施了股权分置改革(通过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改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也是这次股权分置改革的目标之一);2006年颁布了会计新准则并于2007年实施,与国际标准进一步接轨。但是其效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同时鉴于我国公司治理的现状,公司治理结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李维安:中国公司治理原则与国际比较[M].中国财经出版社,2001

[2]乔旭东: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结构的互动:一种框架分析[J].会计研究,2003,(5):46~49

[3]孙奕驰:朱琳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不对称的相关性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12)

[4]杜兴强温日光: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一项经验研究[J].财经研究,2007(1)

[5]邹勇燕:浅议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5)

作者:高永平

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系统论文 篇2:

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研究

摘 要: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信息的根本要求,但是目前中国资本市场上却屡屡发生会计造假事件,严重影响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通过对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分析,文章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明晰产权,发挥产权对会计的规范和界定功能、理顺各方的利益关系,减少利益冲突、建立企业内部会计信息质量责任保证体系、加强会计规范的建设,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 公司治理 激励机制 股权结构

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之间存在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公司治理结构是一套制度安排,用于支配投资者(股东及债权人)、经理人员、职工之间的利害关系,并从中实现经济利益,有效配置资源。它包括:(1)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权;(2)如何监督和评价董事会、经理人员和职工;(3)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公司治理结构本质上就是利益相关者就企业所有权安排达成的一项契约。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特有的股权结构、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全、社会中介机构不能有效制约公司管理层,从而导致公司治理问题异常复杂并严重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根据OECD《公司治理原则》的定义,公司治理是指“对工商业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制度体系”,既包括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所有者对企业经营者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同时又包括外部治理機制,如公司控制权市场、经理人市场、外部审计等监控机制。按照我国《公司法》,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组成的组织结构,使之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加强公司治理,既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也可以增加投资者信心。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产生了不同的会计信息披露导向,降低了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公司得以有效运作。然而只有通过完善公司治理,才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管理当局会计政策选择的公允性,维护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近年来,一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盈余管理现象十分严重,这极大地影响了投资者信心和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最近几年我们目睹了大量的上市公司业绩造假,如琼民源、PT红光、大庆联谊、郑百文的欺诈,ST猴王、蓝田股份以及银广夏的虚幻的财务神话,都让人触目惊心。虚假的会计信息数字,严重扭曲了合理的股票估值,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最终挫伤了股民的投资积极性。

一、当前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不合理的股权结构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较为复杂,大多数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是国有股股东,非流通股在公司总股本中的比重相当大。尽管上市公司都根据《公司法》建立了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所组成的内部公司治理机制,同时还成立了职工代表大会。但实际上,国有股的控股地位使得国有股股东轻而易举地控制着董事会并成为董事长甚至常常兼任总经理,从而形成内部人控制问题。而且,由于国有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一般并不拥有企业的股份,无法从提高企业价值的过程中得到利益,管理层就有动机追求控制权收益最大化而非企业价值最大化。管理层的自利行为无疑会有损于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为避免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的问责,管理人员便有动机去虚增利润或财务造假。理论上而言,预期到自身的所有者权益会遭受严重损害的中小投资者和债权人将会联合起来,相机取得公司治理的控制权,解雇不称职的经理人员,提高公司的价值。然而,张维迎(1998)证明,国有上市公司控制权存在不可转让性,经理人受到解雇的可能性下降,从而使得相机治理机制失效。国有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在利益博弈中的失衡也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由于无法对内部人实施有效约束,管理层通过操纵会计信息达到自身目的的例子也就屡见不鲜。

2 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全导致外部治理效率低下,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资本市场竞争的实质是通过公司并构,争夺公司控制权,进而减少低效率企业,提高社会财富。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在于,当投资者发现或预见到公司出现经营问题时,他们会通过“用脚投票”方式影响股价,从而增加公司被收购的可能性。然而,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还不能充分发挥这方面的作用。首先,我国的股票市场定位存在问题,存在着试图通过国有企业上市达到“圈钱”而脱困的思路,而不是把它当作使有限的资源流向最有效率的企业的一种资源配置渠道。表现为企业往往采取虚构利润的办法来“包装上市”,欺骗社会公众和投资者,会计信息质量由此受到严重影响。其次,在现阶段转轨经济过程中,我国的经理市场和收购兼并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尚未形成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市场声誉效应在约束管理层的行为上成效不大,有效的、提高公司价值的兼并重组难以发生,从而进一步弱化了外部产权主体的利益,使管理层经常能够采取会计舞弊等手段在获取自身巨大收益的同时又不至于承担太多的成本,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3 社会中介机构不能有效制约公司管理层进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企业利益相关者在信息不对称及个人禀赋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出于降低交易费用考虑,通过利益谈判并外化成固定的制度安排,是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存在的问题。然而。近几年来,我国证券市场上连续发生的一系列财务欺诈案件以及与之相关的审计失败事件,使注册会计师等社会中介机构的公信力受到严重挑战。由于存在成本与收益的权衡,注册会计师难以避免参与会计舞弊,或对舞弊视而不见。在我国执业环境不理想的情况下,社会中介机构的独立性常常受到干扰,从而严重危害了执业质量。社会中介机构不能有效制约公司管理层,致使会计信息质量保证机制失灵。

由上述论述可见,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低下。最深层的原因在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因此,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应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人手,在公司治理框架下探讨的会计监管的完善。

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若干对策

2001年以来,美国先后爆发了“安然”、“世通”、“太科”等会计丑闻。2002年7月,实施《索克斯法案》后,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越来越被国际资本市场和全球投资人看作是改善经营业绩、提高投资回报、走向国际化的一个重点。世界著名的麦肯锡公司2001年在亚洲的一项调查表明,在财务状况类似的情况下,投资人愿意为“治理良好”的亚洲企业多付20%~27%的溢价。会计作为“当今公司治理结构的语言”,在公司治理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影响企业盈余管理的因素很多,有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会计行业本身的特性等。但这些都是企业外在的原因,笔者认为;影响企业会计行为和盈余管理的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是公司治理。因为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为各利益主体提供共同知识的一种机制,会计信息能够影响企业中各契约参与者的利益;反过来,企业中各契约的参与主体就会试图通过影响会计信息来增进自身的财富。企业内部的

利益关系会通过公司治理的各个机制来平衡,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决定了公司不同利益主体的差异。也就是说,由于不同的会计行为将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从而影响不同主体的利益,所以,不同公司治理结构下的不同权力安排必将影响公司会计行为,从而影响会计信息。

1 明晰产权,发挥产权对会计的规范和界定功能。只有产权的明晰界定,才会使市场主体根据会计行为规范开展会计管理交易活动。这是因为产权的明晰为会计信息目标的实现创造了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所有者追求资产收益的最大化,二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经济上的契约关系。在这两个条件之下,资源的配置相对地有效率:经营者在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同时也不降低(甚至增加)所有者的效用,按照市场而非所有者的旨意来实施经济行为。同时,会计主体可以根据交易费用的高低来选择会计规范组合方式,充分发挥会计规范的激励、约束、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功能。产权与会计信息失真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的研究成果得到验证,即会计信息失真在私营企业大都表现为虚减利润,以逃避交税;而在国有企业则大都表现为虚增利润,以形成业绩良好的形象,使经营者获得经济利益和政治荣誉。

2 理顺各方的利益关系,减少利益冲突。由于企业内部存在的多层级的、复杂的委托一代理关系,因此理顺委托方和代理方的利益关系就极为重要。

首先,要尽早建立专业经理人才市场,将竞争机制引入企业经营者的任命。其次,进一步规范和促进我国证券市场建设,鼓励市场并购行为。活跃资本市场,通过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将替换机制引入专业经理人才市场,同时在企业内部建立对经营者的基于其经营成果的有效合同激励机制(如使经营者部分持股或给予其股票购买选择权等),使经营者的目标函数与所有者趋于一致,从而改善双方的“激励相容性”。此外,应强化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加强对经营者的行为约束。应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者的责、权、利,可以考虑将会计按其职能和作用的不同分内部管理会计和对外报告会计,前者仍属企业内部委托一代理网络的一环,受托于经营者。起参谋和决策支持作用,后者则直接受托于董事会,起反映和监督作用。同时,为抑制对外报告会计人员与经营者“串谋”欺騙所有者,出现“道德风险”和“内部人控制”问题,还需在机构设置上强化内部的制衡和约束机制,加强基础工作,以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减少或消除“X非效率”现象。同时,建立一套对其进行有效监督与激励的机制,使其目标函数与所有者目标函数一致,最终使所有者、会计人员与经营者三方达到经济利益上的“激励相容性”。

3 建立企业内部会计信息质量责任保证林系。在会计信息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岗位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单位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人员及业务当事人在会计产品质量管理中的任务、职责、要求和权力。(1)企业经营者的会计责任。企业经营者必须代表单位对会计产品的质量特征和特性负主要责任,应当保证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完整,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迫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坚决避免单位负责人超越会计法制的约束,出了问题又追究会计人员的做法。(2)部门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企业会计部门负责人应对会计信息的生成质量负具体的、全面的领导责任。主要包括:选择和运用适当的会计政策;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奖惩制度;保持完整的会计记录;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对生产和提供符合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的整个过程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对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无权处理的,应当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报告,请求查明原因,做出处理。(3)企业会计人员的会计责任。会计人员的会计责任其实也是一种道德责任。1996年6月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其说明,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责任、职业道德作了具体的规定,新修订的《会计法》第五章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也明确规定了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对有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做假账、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贪污挪用公款、职务侵占等与会计职务有关的违法行为者,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并吊销其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因此,会计人员必须严格按规范要求办事,自觉地进行质量控制从真做好自检、互检工作,保证不合格产品不流入下道工序,并对自己加工生产的产品负责到底。

4 加强会计规范的建设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第一严格执行新修订的《会计法》,尽快出台相配套的实施细则,加大《会计法》的执法力度,从根本上扭转目前会计秩序混乱的局面;《刑法》应对涉及到会计问题的经济犯罪做出相应规定,以对利用会计进行经济犯罪的当事人进行足够的威慑;对《质量法》、《计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做出相应的司法解释,使对会计事项的计量适用于《计量法》,对会计产品的质量要求适用于《质量法》,对会计信息用户的保护适用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使会计信息质量真正受到法律的强有力的保护和制约。第二,加强会计规范建设。尽快健全和完善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措施之一,在会计改革之初,为了减少会计制度变迁的阻力,使会计准则能尽早出台,以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会计实务,实现与国际惯例的衔接。即由政府直接参照国际会计准则来制定中国的会计准则是唯一的选择。但需要强调的是,每个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订都要充分征求各方意见,进行反复讨论与论证,最终使准则能为各方所接受。政府机构要维护该机构制定的准则的权威性,对违反准则的行为要进行处罚,目的是使违反准则而提供失真会计信息者得不偿失,其私人成本接近或等于社会成本,从而消除会计信息失真的外部不经济现象。这样。会计信息供给方就会愿意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使各方都能得到合作利益,而不愿提供失真会计信息反而使自己遭受损失,从而提供失真会计信息的经济利益动机得以消除。

(责编 若佳)

作者:杨 勇

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系统论文 篇3:

试论公司治理架构下的会计信息系统构建

摘要:公司治理涉及公司各利益相关者责权利上的划分和相互制衡,而会计信息在公司治理架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要求出发,指出了目前会计信息系统与公司治理不匹配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公司治理架构对会计信息系统重新构建的几种措施。

关键词:公司治理;会计信息系统;构建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会计是在现代股份公司发展成熟后而逐渐形成的。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经济信息在资产所有者(委托人)与使用者(受托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代理人以企业法人代表的身份独立自主地对企业资产进行经营活动,代理人成了企业的“内部人”,而股东则“已没有任何权利与那些已成为公司资产的东西发生联系”。成了“外部人”。在现代企业经济学的理论中,两权分离公司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建立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系统,这种治理系统运作的核心目标是为了控制经营者的行为,使其经营活动自觉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实现经理利益与股东利益的一致。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性,完全取决于是否达到信息协调、激励成本最小化。会计是连接公司权力和利益的纽带,是公司治理的一个核心。会计在公司治理中所扮演的角色为:一方面,财务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在减少信息不对称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会计为监督企业合约条款的实施,保障合约的有效执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是保证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合约以外的剩余控制权相匹配、监督和激励相容的关键变量,完整有效的会计信息有效满足了委托方试图监管代理方的基本需要。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利益相关者决策的效果,进而影响公司治理的成效。我国很多股份企业治理结构发挥不了作用,除了制度上的缺陷,本身能力差之外,再就是缺少支持有效决策和有效行动的信息。

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要求

现代公司治理的一个核心理念是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所有利益相关者都要根据企业相关信息,尤其是会计信息进行决策以制约其他利益主体,防止企业利益受到侵害,从而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会计作为当今公司治理结构的语言,主要体现了公司治理机制和效果。从关于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的要求来看,企业应提供的信息可分为三部分内容,即:财务会计信息、审计信息和非财务会计信息,其中财务会计信息被列为世界各国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的重点,它主要用来评价公司的获利能力和经营状况及预测未来的经营前景。是解决会计信息使用者与提供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主要方式,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资本市场的有效程度和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有效运行的基础。世界上第一份公司治理研究报告《公司治理财务方面的报告》(The Cadettry Report)的出现与公司治理和会计信息披露有着直接的联系,原因就是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影响到了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决策,为了实现公司的有效治理,该报告认为真实、公允的财务会计信息必不可少。实践也证明,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公司治理的成败。

1、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要求会计信息系统能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从静态的公司治理角度来思考,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真实、可靠、及时的会计信息是确保公司治理有效运行的基础。为取得公司治理的良好效果提供了保证。首先,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保证了呈现给各利益相关者的公司经营活动状况的客观性;其次,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还使公司的经营决策建立在可靠的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从而使得公司治理制度安排的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顺利实现。

2、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要求会计信息系统为其提供及时的会计信息来支撑。从动态的角度来思考,合约的不完备性决定了公司治理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要求公司治理应该紧跟市场的动向做出相应最有利于公司运作的制度安排,因而在这个治理过程中必然要求成为治理决策依据的信息必须是及时反映公司正在进行的经营状况。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公司治理的制度安排是建立在真实可靠的信息基础上,更使得所有的制度安排均能够随着市场的变化而迅速地作出相应的调整,真正实现公司治理的目标,促进公司治理的进一步完善。

3、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要求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会计信息具有相关性。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思考,公司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整体上对公司的发展进行合理制度安排,使各项制度建设具有系统性,各项制度之间具有相关性是完善公司治理的目标之一。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均首先依赖于作为制度安排决策基础的会计信息具有相关性,这是会计信息系统构建的主要目的之一。会计信息的系统性和相关性从整体上促进了对公司制度进行合理安排,也使得经理层对公司进行管理成为可能,从而避免由于信息缺乏系统相关性而导致的公司治理过程紊乱、盲目现象。

三、现有会计信息系统与公司治理匹配上的缺陷

1、现有会计信息系统业务流程及其缺陷

现有会计信息系统业务流程是建立在劳动分工论下的一种顺序化业务流程。所谓劳动分工论是将一定的过程分解为个别作业的做法,认为管理活动的重点在于努力提高个别作业的效率,如在会计信息系统业务处理中,一般将会计信息系统分解为原材料核算子系统、工资核算子系统、销售核算子系统、固定资产核算子系统、成本核算子系统、财务成果核算子系统、报表编制子系统等。在各个子系统中再进行细分,如将固定资产核算子系统又细分为开工模块、固定资产账册模块、固定资产报表模块等,以上各模块继续进一步细分,形成一个名副其实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然而,也正是这种过于细分的结构,使各个核算子系统之间,彼此分割,缺乏会计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一致性、系统性,各核算模块是彼此独立的“孤岛”。所谓顺序化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必须严格按照“填制凭证一登记账簿一编制报表”的顺序、按照从金字塔底端一层层向上的顺序进行,不可跳跃。在分工论的体制中,在提高效率的同时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标准化的产品或零件,相对稳定的生产; (2)工作的分割细化可以简化工作内容,使其易于操作,便于组织。在分工论产生后的相当长的时间内,市场环境与生产要求、会计环境与企业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是能够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分工论的推行一直表现为有利于效率的提高。分工论事实上有提高效率的一面(如工作者的熟练程度提高),也有减低效率的一面(分工引起的合作增加额外的工作量)。顺序化的会计流程带来的结果,虽然在内部牵制方面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会延长相互等候时间、降低会计报告的及时性、单一化会计信息的内容(工作量的限制使财务会计一般只提供以原

始成本表示的货币性信息)。

2、现有会计信息系统不能满足公司治理对信息需求的迅速扩张的要求

(1)信息需求内容的多元化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充满风险的市场竞争,公司治理中既要了解企业过去的交易和事项生成的会计信息,更需要把握企业未来的会计信息;既要了解企业的有形资产信息,更需要掌握企业的无形资产、人力资产等方面的信息;既要了解传统的会计收益,还要洞察企业的全面收益;既要了解企业的财务信息,还要知晓企业的非财务信息。唯此,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获取收益。

(2)信息需求时效的快捷化

定期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是传统会计的基本特征,这一建立在会计分期假设基础上的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已无法满足公司治理对会计信息的时效要求。面对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公司治理者必须随时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发展动态以及各种外部因素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他们需要的是实时化的会计信息。唯此,才能形成预见性的分析判断,作出科学化的决策,进而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3)信息需求对象的个性化

传统的信息披露基本上是通过规范统一的财务报告向所有信息使用者提供几乎完全一致的标准化信息,很少考虑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信息使用者因决策对象和达到的目的不同,所需会计信息之间的差别必然增大,传统的信息披露方式根本无法同时满足公司治理中的个性化需求。

四、适合公司治理要求的会计信息系统构建的建议

会计信息系统构建并不是简单的会计组织结构、会计程序的计算机替代或者简单地将一些原来的会计组织按照电算化的要求改头换面进行重新的堆砌。一个好的会计信息系统,能将责权利三者有机结合,使得公司治理结构的安排充分发挥其效率,从而促进公司运行的良性循环。会计信息系统应该通过采纳公司治理中所强调的整体观念,使得会计信息系统更好地和公司战略发展相契合,共同达到为企业谋取最大利益的目的。

1、基于企业流程再造(BPR)管理思想进行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

流程再造是公司治理的必由之路,企业流程再造(BPR)的核心思想是:在新的企业运营条件下,若企业原来的流程已不再适应新的环境,则需要改造原来的工作流程、管理流程,以提高工作效率和顾客满意度,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使企业能更适应未来的生存发展空间。

业务流程再造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应该具备强大的信息源,这是公司治理的要求,也是确立新会计信息系统构架的基本前提。因此,必须站在流程的角度,打破部门的界限,对业务流程中的信息流进行深入分析,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流程进行再造,将无效或低效的流程最小化,提供更为相关的实时信息,从而为组织增加更多的价值。基于BPR思想的会计信息系统构建方法为:从市场竞争全局出发,通过对产业价值链和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分析,以提高竞争优势、满足顾客需要、实现工作流程的快速响应和敏捷通畅为目的,重构企业的流程运营模式和组织结构,在此基础上再分析流程运行中的信息需求及信息流动。构建支持流程运行的会计信息系统。业务流程重组后的会计信息系统如图1所示。

在此模型下内外界用户均可通过指令直接从DBMS中获取相关数据或信息,或通过在线系统进入企业网业,获取相关的历史信息与预测信息、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定性与定量信息等,并按照各自不同的目的生成适合于各自决策模型所需的特定信息。在此模型下,可以尽量避免和减少信息的不对称,均衡信息分布,瓦解经理人的超级信息地位,阻止其逆向选择,使得会计信息的如实披露有一个内在保障机制。

2、利用事项会计来构建会计信息系统

索特教授在1966年参与编写《基本会计理论》一书时指出“财务会计人员的任务只是提供有关事项信息,而让使用者自己选择适用的事项信息”。根据其观点,通过单一财务报告体系提供的会计信息难以满足所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不同决策需要,那么何不将企业经济活动的主要事项提供给投资者,将根据这些基本事项生成会计信息的任务转移给投资者(投资者个人如何生成会计信息,如何利用会计信息是投资者自己的事情),以更好地实现信息加工和信息使用的连贯性,避免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不相关无休止的指责。

“事件驱动”是一种计算机术语,是指当某一特定事件要求代码进入工作时程序指令开始执行。也就是说,在平时,对源数据信息不进行进一步的顺序性加工处理,当决策者需要某项专用信息时,只要驱动相关专用信息代码处理,由于计算机的高速度,随时可以满足要求。在事件驱动的方式下,可以把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按使用动机不同划分为若干种事件,为每一种事件设计相应的“过程程序”模型。当决策者需要某种信息时,根据不同事件驱动相应“过程”处理程序,从而得到相应的信息。这样一个事件驱动的体系结构,既能提供多种视图驱动应所能提供的全部视图,又能避免数据重复存储和数据不一致问题。此外,这种体系结构还集成了信息处理的实时控制。数据库中的处理单元在业务发生时捕捉业务数据,既能执行业务规划和控制,又能校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经过标准编码的源数据信息,可以满足于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所有的信息使用者使用,使数据真正做到同出一源,实现共享。更进一步讲,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对信息使用者造成的影响。

利用事项会计构建的会计信息系统如图2所示:

以事项作为会计分类的最小单元,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系统,收集、挑选、整理并存储、传递原始信息,形成数据库(Data Base)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会计信息系统借助计算机系统与生产经营各系统建立信息联系,实现数据兼容和信息共享。数据的输入、输出不仅更便捷,而且还能够实现历史数据与未来预期数据、原始数据与分析数据、会计数据与其他相关经济活动数据的结合。各信息用户已不再是单纯的被加工数据的使用者,他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重组数据结构。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系统与公司治理之间是系统与环境的关系,会计信息系统是公司治理得以正常运转的基础,有效的会计信息系统是公司治理中至关重要的手段。一个好的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及时收集、处理和传递各类信息,为股东会、董事会、经营者的决策和监控提供相关信息支持,提高经营效率;反之,一个信息失真、失控的会计信息系统,将导致经营者滥用权力获取不正当收益而不必承担相应责任,最终使投资者和债权人利益受损,使公司陷入困境,造成整个市场经济运行的混乱。将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和公司治理联系起来,研究公司治理中的会计信息系统构建问题,对推进企业会计改革和完善公司治理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校:朱星文

作者:胡玉可

上一篇:医专院校大学生思想教育论文下一篇:规范与创新学校养成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