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践教学艺术设计论文

2022-04-21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移动课堂、翻转课堂、引入数字媒体技术的网络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推动着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观念的变革。本文旨在探索近年来兴起的“翻转课堂+网络教学模式”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如何借助新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创新教学手段提供参考。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创新实践教学艺术设计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创新实践教学艺术设计论文 篇1:

新媒体环境下艺术设计第二课堂创新实践教学研究

摘要:本文结合艺术设计课堂教学特点,分析建立第二课堂教学实践机制对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探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艺术设计传统教学课堂向第二课堂教学拓展和延伸的新模式,旨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力,培养出全面的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

关键词:艺术设计;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第一课堂

第一课堂通常指的是学校传统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开展思想教育的重要渠道,是最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第二课堂是为适应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对以教室、教材、教学计划和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的教学形式,是在第一课堂教学之外的拓展和延伸。它将第一课堂的内容进一步巩固完善,两者相互统一,课内课外相辅相成,是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第二课堂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同时又区别于社会实践和实习,特别是对艺术设计低年级学生的创新教学,有重要的意义,是学生动手演练和丰富知识的场所,从而弥补第一课堂理论多于实践的不足,为学生打造一个能使创意性思维充分拓展的空间。第二课堂活动内容极其丰富,学生可灵活、自主地参加各种专业实践,通过理论知识和实际能力的结合,进一步提高动手能力,使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方法,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

1 目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堂教学的问题与挑战

艺术设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该专业的发展,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同时艺术设计教育面临着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挑战,这对高校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须改革不适应现代化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着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创新适应能力、实践动手能力[1]。艺术设计课堂教学需要遵循艺术设计专业特点,以时代社会发展为导向,强调个性和差异化教学辅导,真正发挥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相互作用。目前我国大学艺术设计课堂教学常见的问题主要有3个方面。

1.1 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和手段缺少创新

目前在我国许多高校,教学评价还是以检查老师的教学计划、教案、PPT课件等教学材料是否准备规范为主,师生上课考勤、督导查课、学生评教已成教学常态。艺术设计专业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仍使用“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室中老师处于讲台上,过于注重知识讲授传递,以PPT课件代替老师动手演示,很少对学生设置提问、思考、讨论、互动等课堂环节,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老师虽然能向学生阐明设计师的设计意图、设计思路,但受教学形式和环境的限制,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对设计课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同时学生受到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吸引和干扰,课堂参与热情不高。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和手段缺少创新,使学生只是坐在课堂里被动地接受知识,难以调动学生的主观学习积极性。在当今互联网与教学模式整合的趋势下,教师课堂教学形式和手段跟不上高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教学手段受到挑战,一些老师和学生不能很快适应“互联网+”线上教学模式。

1.2 强调学生设计作品成果展示,忽略设计过程学习

现阶段在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成果最直接体现在学生完成的课程作品上,因此专业教师非常注重学生设计作品成果的展示。他们往往在教学成果的展现形式上倾注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学生只能通过老师给出的分数知晓其对自己作品的评价,通过在校内外作品展的参赛入选与否来判断作品是否优良,在学生作品的设计思想、市场调查、方案形成、讨论修改等设计过程方面缺少评价。学生对于自己设计作品中各个环节的评判标准以及作品的亮点与不足没有清晰的认识,老师重视设计结果,却忽视了设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归纳总结以及在设计作品的过程中的知识学习和积累,使一些学生受到老师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所设计的作品缺少深度和内涵,部分学生甚至直接照搬互联网上的作品,长期处于这样的教学环境中,难以培养出全面的高素质的设计人才。

笔者在课程中,鼓励学生自我剖析作品,学生之间互评作品,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程从单纯的知识技能训练转化为对学生个性、兴趣、素质、能力等全方位的培养。在设计课堂中,学生评析作品从最初的小声表达、三言两语,最后发展为滔滔不绝地阐述观点。学生的注意力也变得集中、持久,课堂气氛活跃,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和表达欲,迸发出的火花提升了整个课堂效果。在学生自评、互评作品后,教师再积极评价和鼓励学生,发现每一位同学的闪光点,使学生更有动力进行学习和创作。

1.3 课堂外延拓展不够,缺乏设计专业特色教学

目前各類大学都相继开设了艺术设计这一热门专业,有的学校教学经费投入不足,教学受场地和设备条件的限制,缺少专业实训场馆,师生配备比不达标,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还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情景模式,以完成第一课堂教学为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获取局限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只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对艺术的认知。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在当今数字化、信息化与艺术设计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教学场地设置、师资配备、授课形式等方面严重滞后,缺乏与时俱进的设计专业特色教学,不能对知识点进行广泛的扩充和拓展,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艺术设计是时代性很强的专业,学生有独特的个性特征,思维活跃、个性突出,单纯依托教室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创新学习需求,难以挖掘学生的潜力,探索艺术设计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拓展第二课堂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在所授创新教育与科研训练课程中,邀请企业专家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与学生面对面答疑解惑,使学生了解行业动态,有利于学生毕业后从校园到社会的无缝对接。同时,学生走进企业参观、调研,看到行业内专业设计师的作品与工作状态,也能更好地提醒自己加强艺术设计训练,提高自己的设计素养,有效地积累和运用专业知识,尽快适应市场的需求。优化后的课程结构可以加强与企业的接触、交流与合作,使专业特色更突出,提高专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影响力。

2 新媒体环境下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新模式

2.1 社会公共艺术资源在第二课堂中的作用

如今有些欧美国家的艺术设计院校在拥有大量艺术设计藏书、丰富的电子资源和广泛的社会教育资源的同时,学生还可以前往博物馆、美术馆、艺术展馆、图书馆等公共艺术场所进行“充电式”再学习。学生身处这样的环境下,会被这种置身历史与现实的强烈艺术氛围包围,受到灵感启发和触动,这会成为很好的教学第二课堂。

笔者在所授设计构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形式和手段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首先将该课程分为第一课堂部分和第二课堂部分。第一课堂教学分理论概述、问题导向、讨论互动,着重介绍学习设计构成的意义、设计构成的形式美法则、构成的重点和难点,布置设计练习课题,提出问题导向。在第二课堂,分社会调查、情景模拟、现场教学。根据课堂教学提出的设计课题中的问题导向,安排学生到城市街区、商场、公共艺术场馆等参观优秀设计作品、进行现场分析、答疑解惑,线上线下查阅收集资料、深入学习。通过校内外第二课堂的教学拓展和补充学习,再回到课堂教学,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制定设计方案,老师适时归纳总结,通过每一个教学环节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生感受很深,产生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2 将第二课堂延伸至图书馆的教学

哈佛大学校长曾经说过“只要哈佛大学图书馆在,哈佛大学就在”,这句话很好地体现了图书馆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高校图书馆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科研和学习服务,不仅可以满足高校师生的阅读功能要求,还能为师生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学习氛围。图书馆有丰富的馆藏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第二课堂的理想场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将保存大量纸质书籍为主的传统模式,转化成以移动终端存储数字信息的新型服务平台,电子图书、网络数据库、多媒体视听等新内容应运而生,将虚拟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的各种优势交叉融合,使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可以随时利用图书馆这样的“信息资源空间”接触知识、接受教育、自主学习[2]。现代新型图书馆除了有传统图书馆的印刷型图书、微缩型图书、视听资料等以外,其多媒体阅览室还可以提供丰富的数字化资源,针对艺术设计专业读者的需求特征,借助互联网上图文并茂的图形、影像资料检索和查阅,为艺术设计专业第二课堂教学的开展提供硬件支撑,也弥补大学各院系专业图书资料和设施的不足。

近年来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功利性日趋明显,学生的心理状态引起了广泛关注与重视,而高校图书馆可以围绕这方面开展真善美主题教育,起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高校图书馆不仅能满足大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关注更深层次文化素质的提高,重视对学生的艺术审美教育,使无论是艺术设计类学生还是非该专业学生都能感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感染。图书馆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馆内的有效资源,举办艺术专题讲座、好书品谈会、书画作品展等艺术活动,对艺术设计作品进行鉴赏点评,以学生主讲、老师总结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图书馆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对课堂教育进行补充和拓展。

2.3 “教习阅”一体化模式与艺术设计课堂教学

“教习阅”教学模式旨在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通过教学、练习与阅读相互连接,使第二课堂成为第一课堂的一部分[3]。在新媒体环境下,学校的课堂教学与图书馆专业资源深度整合,形成教学、练习、阅读再到教学的良性循环。笔者在所授中国传统文化与动画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尝试先在教室讲授理论知识,再引导学生在线上线下扩展阅读;从提炼中国传统文化专业书籍中的知识点,再到搜集整理数字媒体动画艺术素材资料;从“搜尽奇峰打草稿”到“阅万卷书”,深入研习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锻炼学生阅读、概括、提炼、手绘表现的综合能力。根据教学内容适时给学生布置在第二课堂完成的阅读书籍及研讨课题,学生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髓的阅读和领悟,将中国传统元素应用到动画角色设计中,形成动画角色设计草案,最后在图书馆的公共空间展示交流学生打磨后的课程设计作品,扩大了该课程的教学影响。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通过观察、分析、思考、启发,引导学生从以单一的教室作为课堂的学习模式,延伸至图书馆海量信息的深度阅览学习模式,运用“教习阅”一体化教学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也能对校园里离不开手机的“低头族”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丰富第二课堂教学内涵[4]。

3 结语

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是一个动态化发展的过程,并不是一个固定结果,教师需要实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作为具有前瞻性和时代性的专业,只有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统合起来,将传统教学理念下的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实践相结合,拓展专业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锻炼设计动手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创新发展需要。校内外艺术场馆不仅为第二课堂提供了教学场地,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深度阅读的好习惯,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全面艺术理论修养、夯实学生的创新实践基础。在新媒体云教学进入高校课堂已成大趋势的今天,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新模式不仅是对艺术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而且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出优秀、全面、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章玥.论述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模式与能力培养[J].科教文汇,2015(26):59-60.

[2] 李玉安.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实践述评[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6):76-81.

[3] 张亚琦,汪子倩,刘雨航.高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協同育人研究[J].新西部(下),2019(05):163-164.

[4] 盖虹.“教习阅”一体化新阅读方式——以“艺术学习共享空间”为例[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21-23.

作者简介:马潇潇(1989—),女,湖北武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作者:马潇潇

创新实践教学艺术设计论文 篇2: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创新实践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移动课堂、翻转课堂、引入数字媒体技术的网络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推动着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观念的变革。本文旨在探索近年来兴起的“翻转课堂+网络教学模式”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如何借助新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创新教学手段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 翻转课堂 网络教学 艺术设计

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为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渠道与更灵活的学习方式,促使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理念、授课手段与学习空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目前,国际教育技术界的共识是,灵活运用新媒体技术,以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呈现教学信息,将面对面的教学与网络教学结合起来,方能获得更理想的学习效果。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特征

艺术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学科,重视实践与创造无疑是课堂教学重点考虑的问题。新媒体是指综合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高新科学信息技术的新型媒体形态。新媒体有着形式多样、互动性强、渠道广泛等优势,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与学提供了新的维度和方向,促使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1.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特征分析。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很多学生已经懂得利用一些新媒体技术开阔眼界、提升审美,传统的课堂和被动的教学模式对其学习兴趣是一种打击。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特性和教学规律较为特殊,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时刻关注行业的最新信息和设计趋势,并与市场动态、企业需求保持一致,营造一个信息丰富、灵活、高效的学习空间。因此,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不能停留在单一的、面对面的传统教学模式上,利用新媒体技术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2.新媒体催生下的新型教学模式。目前,许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正在逐步加快数字化教学建设,“微课”“慕课”“云课堂”“翻转课堂”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微课”和“慕课”是运用在线教学平台来呈现数字媒体的动态课程,是开放式的、在线教学的新模式。“云课堂”通过智能手机APP将教案、课件等相关教学资源上传至网络平台,引导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自主学习以及师生互动的新型学习模式。“翻转课堂+网络教学模式”则是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将网络教学与面对面教学相互融合,将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课堂上 “理解、识记”,课后“创造、评价、分析、应用”,转换为课前“理解、识记”,课上“创造、评价、分析、应用”,从而实现教学模式的优化和立体化。

二、“翻转课堂+网络教学模式”的创新优势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艺术设计“翻转课堂+网络教学模式”顺应国家战略发展的新需要和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其靈活性、传播性、互动性与创新性等优势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1.教学目标上的创新优势。按部就班的传统教学方式难以体现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目标上侧重于实践的力度与深度,让学生“走出校园”,从实践中获取知识与经验,成为学习的主导者。网络教学和面对面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弥补了一些自主学习意识不强、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单一的网络化教学中难以适应的现象,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教学手段上的创新优势。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手段上虽然引入了各种多媒体技术,也只是由之前的“白板”转变成现在的“屏幕投影”,仍然存在“满堂灌”的现象,没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而新型教学模式结合音频、视频、文本、图形、动画等教学手段给学生全新的体验和感受,并以翻转的方式引导学生借助网络信息和多媒体手段制定学习计划,自主安排学习时间来探索新的知识。

3.师生互动上的创新优势。在传统的网络教学中,教师只是将收集或制作的教学资料放在网络教学平台上,知识的互动呈现为非对称和单流向方式。教师没有及时了解与处理学生对课程的回馈信息,学生与教师互动的时间与覆盖面也不够,很难兼顾到每一位学习者。新型的教学模式则利用QQ、微信或指定的教学平台可以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突破时空的限制,实现线上与线下的互动交流,能及时检测与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获取知识的途径与师生沟通的渠道更加便捷、广泛,学习的效率大大提升。

三、“翻转课堂+网络教学模式”的应用

笔者经过长期的调研、分析和实践,组织本专业教师团队以“翻转课堂+网络教学”模式在广州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中试点,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以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呈现教学信息,将艺术设计专业的“项目+教学”“竞赛+教学”“工作坊教学”等与网络教学相互融合,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和教研成果。

1.课程的准备。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在实施“翻转课堂+网络教学模式”时,需要在开课前将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日程、教案、课件等一一落实,并利用微博、微信、手机APP或在指定的教学平台上传和分享这些教学资料。录制课前教学视频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无论是制作慕课还是微课,都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选题、准备录制的素材、拍摄教学的过程,以及后期编辑视频、设计配套练习和提供相关的网络资源等。

2.课前完成知识的传递。“翻转课堂+网络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前将制作的教学视频和学习指南发布在教学平台,学生自己规划时间观看教学视频学习知识,并根据学习指南搜索和阅读相关网站。课前的作业分为个人作业和小组作业,学生协商、探讨后组合成学习小组,根据指导以团结协作的方式完成课前作业。教学视频中有不理解的地方,或完成作业时遇到困难,可以随时通过教学平台进行“云课堂”式的师生互动与交流,及时解决学习中的困惑。教师将教学视频中的知识点设计成在线问卷发布在平台,以此了解学生课前的学习情况,学生在填写问卷时也可以对自己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自查。

3.课中实现知识的内化。所谓的“翻转”就是在课前完成知识传递的基础上,在课中实现知识的内化。教师针对教学视频中涉及知识点,在课堂上以提问、分析案例等方式检验学生在课前的自学情况,学生就这个知识点相互探讨、分享心得、加深理解,并以小组PPT的形式展示作业,小组与小组之间、组员与组员之间相互评价、提问、答疑,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体地位。师生以面对面沟通结合多媒体交流的方式互动,如用手机APP考勤和探讨问题、点评作业。老师根据教学的具体实施情况修正错误的理解,进行课程总结,有效地促使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

4.课后进行知识的拓展。学生的作业在课中得到修改建议之后,及时地进行调整,将完善后的作业上传至网络平台,老师在平台上打分,并发布在线课后评价问卷,查看学生的满意度和学习效果,及时改进后续课程的教学。参与实践项目和专业竞赛是对课程知识、技能最好的检验和拓展。教师在课后将与课程时间相契合的校企合作项目与专业比赛项目发布在网络平台,组织、辅导学生以小组为团队参加,共同探讨与完善方案,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拓展与探索。

四、充分发挥新型教学模式作用,提升教学质量

实施新型的教学模式必须利用先进的新媒体技术获得前沿的信息知识,营造开放的新媒体环境,给学生提供最优质的学习条件,调动各种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只有新媒体技术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有机结合,“翻转课堂+网络教学模式”的优势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1.把握新媒体带来的机遇,转变艺术设计教育理念。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艺术专业人才。新媒体时代下的艺术设计知识体系更新很快,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获取最前沿的知识,以及多样化地展现课程内容。“翻转课堂+网络教学模式”是能够推动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设计教学有机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应该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的建设,构建优质的教学互动平台,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灌输”知识的方法,充分发挥新型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优势。

2.依托新媒体技术,加强教师的媒体素养。提供课前的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网络教学模式”的先决条件。要求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对各类视频编辑软件熟悉并且有一定程度的掌握,能够制作优质的课前教学视频,上传到平台实现师生共享。像慕课这种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需要专业的制作团队来设计与制作。而微课只需要针对一个知识点或一个教学环节录制5~10分钟的教学视频,短小精悍、便于操作,应该大力推广。教师可以采用摄像机实景拍摄的手法制作,或用录屏软件录制PPT再后期加入配音講解。在这方面可汗学院用录屏软件结合画图工具示范操作的教学呈现方式也值得参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在教学视频的制作上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艺术素养,将课件设计得更加精美、有吸引力。比如,将艺术创作过程与技法的示范过程制作成微电影,或将教学内容制作成Flash动画等。

3.挖掘新媒体的各项功能,提升教学空间。加强新媒体与“翻转课堂+网络教学模式”的融合,挖掘新媒体的各项功能,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互联网、微博、微信等多种媒介提供了充裕的信息和资源,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网络资源,将前沿的专业知识传达给学生。目前,许多互联网公司也推出了教育资源平台,如中国大学MOOC、网易云课堂、新浪名校公开课、世界大学城、雨课堂、爱课程等。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平台,给学习者提供优越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空间,将知识点细化、可视化、动态化、情境化,利用媒体营造出充满光、色、形、声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多元化、信息化、数字化的学习空间中实时浏览、及时学习。

作者单位 广州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本文系广州商学院优秀课程建设基金项目“图形创意”(项目编号:XJYXKC201834)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张璐,张少华.基于“慕课+智慧课堂”模式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探析[J].艺术教育,2019(07).

[2]张丽丽.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探微[J].中国报业,2018(18).

[3]马川人,孙红阳.基于慕课平台的翻转课堂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21).

作者:熊瑛子

创新实践教学艺术设计论文 篇3:

高职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研究

近年来,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对职业人才的相关职业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在工作室教学模式中,主要是以“工作项目和职业技能”为方向,模拟职场环境,结合实际工作,使学生进行实战化的练习,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教学目标。

高职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创新实践随着社会行业的发展,各个企业对实用性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等职业院校作为职业技术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其教学质量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艺术设计专业是一种创意性较强的专业,需要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一些高职院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强化人才的综合能力,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建立了"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其不仅对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也为高职艺术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效途径。

一、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特征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就是将传统学校封闭式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其以“工作室”为载体,把课堂知识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技术应用为主要内容,在专业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执行生产技术项目的同时,完成相关专业的综合技术能力的训练。

1.自由开放的教学环境。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工作室”是面向市场而开放的,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其学习直接渗透到生产实践中,课堂不再是教师、黑板、粉笔的组合封闭空间,而是将教学延伸到图书馆、资料室甚至市场中去,有效扩大了教学活动的场景,使课堂的涵义得以延伸。与此同时,工作室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上增加了其自主权,通过自己对专业知识进行主动的探讨和分析,然后总结归纳出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从而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2.项目式的教学内容。在传统高职的专业教学体系中,偏重对专业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连贯性的强调,导致教学的针对性不强,难以引起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主要教学内容采用的是项目式教学,不再完全依附教科书以及教学大纲,而是将专业知识内容进行扩展、延伸,使教育对知识学习具有一定针对性和实践性的同时,还能扩展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

3.互动互利的师生关系。从某个方面上来说,工作室教学模式就是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带学生学习的一个方法,通过示范性教学,加强师生互动,尤其在实践方面,能够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中具有一定的次序和目的,把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起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目的,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技术操作能力。另外,如果教师本身缺乏生产实践方面的知识,也能通过工作室教学模式进行充实自己,在与学生互动的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实践经验,促进教师和学生双向的进步和发展。

二、我国高职院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

通过对一些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进行研究,发现工作室教学模式在我国高职院校教学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实际运行实施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在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中,一些院校由于资金缺乏或者实际条件等方面的问题,在工作室教学模式使用中,工作室规模较小,数量不多且类型比较单一,导致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次,有的学校在工作室教学中本末倒置,以承揽业务为主,没有达到教学的效果,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还有一些工作室,接受的项目课题数量不足,使创新教学浮于表面,依然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工作室教学则沦为的课程作业的形式。最后,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较弱,工作室教学模式又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因此在工作室师资队伍建设上,其情况并不乐观,校内的教师严重缺乏一线企业的工作经验,由于受院校资金等限制,难以引进校外的专业教育人才,加之缺乏科学合理的工作室运行及管理制度,使工作室教学模式本身在教学中存在着基础性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优化策略。

1.完善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在工作室教学模式中,其课程体系应当以艺术设计行业的岗位点为中心,在工作室教学项目中,每个课程项目要对应一个岗位点,以岗位点的工作内容和能力为标准,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知识技能,对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从而形成岗位能力点课程体系,然后整体构成一个以“实用性人才培养”为主的工作室教学体系,有效提高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效率。

同时,根据高职院校培养实践型人才的特点,在教学中应采取更为灵活多元的教学形式,如方案讨论法、施工现场教学法、企业专家讲授法、单元作业汇报展览、方案(模拟或真实)招投标、课赛结合方式、创客项目、校内服务项目,等等。工作室承接社会项目、组织学生参与项目的设计与管理,将项目充分融人到课程知识体系中。老师可根据企业与市场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项目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参与实践,从真实案例和实际操作中去感受知识、掌握知识、提升团队和个人工作能力,成为具有“准工作”经验和综合能力的高职艺术设计人才。

2.加强工作室的教学团队培训。高职院校经费来源较少,因此难以引用专业的教育人才。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提高工作室师资力量水平,高职院校相关部门可以建立校企合作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通过工作室教学模式需要开展一定的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可以将企业专家聘请到学校担任指导教师,协调好其与校内教师的关系和分工,加强对教师的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技术的培训,实现优势互补,建设出一支具有高水平、高技术能力的师资团队。

3.建设工作室教学评价体系。工作室教学模式的运用不仅仅是对教学模式的改革,对评价体系也要进行配套性的改革创新。工作室教学系统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其教学评估体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对教学效果评价中,教师可以制定多样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如作品展示、原创主题、诠释设计过程等,通过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实践操作技能以及其综合能力进行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4.制定切实可行的运行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的制度是工作室教学模式运行的基本保障,因此,在高校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创新实践中,加强组织建设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运行管理制度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工作室教学模式中,强而有力的组织结构能够有效协调实践教学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的教育任务,而科学合理的制度则能够细化项目建设的管理、评估等方面,为专业建设提供有效的保障,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

在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中,工作室教学模式的使用是一种积极的尝试,对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具有着双向的促进作用。对学校来说,工作室教学模式不仅能在高职教育中形成系统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还能提高教师的生产经验以及实践技术水平;对学生来说,在改善学生教学环境和条件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其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度,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然而,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为了充分发挥其教学效果,我们要积极面对并解决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工作室教学模式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完善和发展,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实用性的艺术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唐春妮.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艺术与设计,2010,(08):180-182.

[2]胡承武,万剑.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探讨[J].职业技术,2009,(04):4-5.

作者:郭甜

上一篇:自信孩子受到重视教育论文下一篇:我国公务员聘任制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