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论文

2022-04-27

[摘要]利用浙江文化的特色教育来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成为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课题。在浙江文化视野下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并且更容易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论文 篇1:

浅谈传统文化传承视域下的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摘 要: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非常丰富,这些文化传统是我们开展素质教育的好素材。本文试图通过对教学模式、文本解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来诠释传统文化传承视域下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问题。

关键词:传统文化 高职大学生 人文素质教育

课 题:2012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青年专项课题—人文素质课程网络交互式教学模式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JC2012015。

90后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相较于80后大学生而言呈现出其特有的精神面貌。一方面,他们是现代技术的掌握者、网络时代的主人,自己的“代言人”;另一方面他们又缺乏一定的自制力,功利思想较为严重。所以,在面临大学生活以及即将步入的社会工作时,他们会出现许多问题。在这样的新形势下,90 后大学生的培养问题成为了当前高校学生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从高教界内部讲,新兴的高职院校由于文化积淀和专业教育的原因,在人文素养的培养上无疑是重灾区。因此,当前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具备较高人文素质的大学生已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教育在提供90后生存技能的同时,有责任向90后传达“人”的要义——人格健全、知识渊博、了解文明、珍惜生命。这一切,必须回瞰人类文明的成果,必须回瞰自身民族的积淀。我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资源非常丰富。通过对传统优秀文化的选目,结合现代学科门类的知识层次,职业院校可以达到人文传统与现代学科的对接、学科知识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人文历史与人文素质的融会,从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传统文化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我国人民形成了一些优秀的文化观念和个性品质。细细品评这些文化内蕴,其中的道德观、认识论和科学精神综合了一个人立身处世的道德修养、伦理观念、文化素质、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等。这些文化传统包括我们当前开展素质教育时应该保持和发扬的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以德化人的高尚风范、和谐持中的思想境界。中国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的内容。但在很长一个时期内,中国传统文化被排除在思想政治教育之外。改革开放拓展了人们的视野,经过反思以后,人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人文素质教育是指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的品格。它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审美鉴赏素质、开拓创新素质、调适整合素质等。

素质教育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人的人生智慧方面凝练出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取向、人与人关系的定位取舍、人与自我精神境界的深邃追求。它们与时俱进,绵延发展了两千多年,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和稳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远播海外,构成东亚文明的内核,成为世界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二、“中国元素”项目训练教学模式

被大多数中国人认同的、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均可被视为“中国元素”,具体而言,包括由中国人创造、传承、反映的中国人文精神和具有中国特质的文化成果。

“中国元素”项目训练教学模式通过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全方位地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90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使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迷人魅力通过一个个具体的训练项目和平台生动展现,从而消除了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上的情感隔膜,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的心理距离,带给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全新理解和感受。

“中国元素”的项目式教学分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第一课堂主要是学生以项目技能训练为切入点开展学习训练,以训为主,分组实训。教师以项目为载体,讲授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人格理念,以讲为主,集中讲解。第二课堂包括校园文化平台,如校报、广播、社团、校园网等;师资队伍平台,包括学校领导、专业教师、辅导员;教育基地平台,如拓展训练基地、革命圣地教育基地;湖湘文化平台,如岳麓书院、湖南省博物馆、岳阳楼等。

三、多学科视野下对传统文本的解读

传统文化是指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可归结为以下五个方面:睿智的哲学思想、完善的道德伦理体系、辉煌的文学艺术成就、独特的语言文字形态、浩瀚的文化典籍等。

人文素质教育(博雅教育)的初衷是对大学生进行精英教育,所以要在当前中国的教育资源现状下,尽可能地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初衷,打通学科界限,让大学生更多、更全面地吸取人类文明的精华。比如儒家经典作品《论语》,既可以从伦理学角度进行释读,也可以从哲学角度进行思考,既可以从文学方面入手,又可从社会学方面阐释。文本的多义性必然带来各学科解读的不同旨归,从而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人文素质课程网络交互式教学方法

在网络交互式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中,通过开展“翻转课堂”来颠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与传统课堂相反的一种教学设计理念。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借助课程视频、教学资料、网络资源在课前完成对课程的自主学习,课堂变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的平台,其中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以及成果的演示等等。

在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上,首先教师在课前就针对课程内容进行解构与重构,进而建立丰富的网络资源库,如教案、课件、教学视频以及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教师在录制视频之前应该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形式进行讲解。课堂中,知识的传授通过学生课后观看教学视频来完成。同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工具与同学、教师进行互动沟通,了解彼此的收获与疑问。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答疑。学生梳理所学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放到课堂上进行讨论与解决。学生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以团队形式搜集整理资料制作PPT并上传到网络平台进行分享,并做好上课演示的准备。

由于当代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技术、社会潮流日新月异,高职大学生整体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文化征象。一方面他们接受知识的方式更加多样,知识的来源更加复杂,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更强,视野更加开阔;另一方面,他们自我意识较强,更多地关注与自己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没有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也并未将自己的努力与奋斗与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缺乏一定的人文素养。而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的人格追求和深刻的人生哲理,能够使受教育者受到感染,进而注入血脉、注入灵魂。传统文化的熏陶,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爱国家、爱民族的精神气质,有助于造就一颗赤子之心,指引他们寻找生命的价值、生命的真谛。

(作者单位: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周妮

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论文 篇2:

地方文化视野下的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摘 要]利用浙江文化的特色教育来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成为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课题。在浙江文化视野下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并且更容易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地方文化; 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浙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滋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又博采众长,汲取天地精华,形成了与其他地方文化迥异的一种具有鲜明特色和个性的文化。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生养”,终于“三千越甲可吞吴”,雄霸一方,到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用骄人的经济发展速度和令人瞩目的发展水平向世人宣告浙江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由于高职学生生源大多来自本地,将来毕业也大部分在本省工作,因此,如何利用浙江文化的特色教育来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成为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课题。在浙江文化视野下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并且更容易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地方文化视野观照下,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将更加切实可行,而且,向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使得人文素质教育增加了新的载体。

第一,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地方文化的重要性已日益凸显,也越来越受人重视,全国各地不遗余力地投入人力、物力为自己家乡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就是很好的例证。浙江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是发生在浙江地域内的与其自然和人文环境相关的特色文化。浙江特有的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造成了浙江文化有别于中原文化的特质。夏、商、周三代以降,浙江地区由于离中原文明较远,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文明程度相对落后于北方黄河流域。历史上两次大规模的南渡——晋室南渡和宋室南渡,使得浙江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尤其是南宋在杭州建都后,更是将先进的技术文明传到浙江并且向浙江输入了大量的技术人才和文化名人,使得浙江成为人杰地灵、世人瞩目的财富和文化重镇。

曾经有学者提出浙江文化的“水性”特征,即柔慧智巧、开放兼容;自强不息,开拓创新;敢于冒险,重利事功。自古以来,吴越就被描述成“水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之地。吴越同属典型的“水文化”,但是和吴文化相比,以越文化为基础的浙江文化因为与中原文明地理位置较远而一度落后于吴文化。随着钱镠江吴越国和南宋迁都至杭州以来,浙江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东南财富地,江浙文人薮”,从南宋到元明清,浙江俨然成了中华文明的一块高地,涌现了很多著名的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

和以“山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文化相比,浙江文化呈现出了一种别样的魅力。浙江人没有固守家园的观念,而是勇于向外拓展,因此在改革开放之初,成千上万的浙江人离开家乡,义乌人“鸡毛换糖”,温州人“抱团取火”,宁波人“无宁不成市”,足迹遍布全世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兴农抑商”的思想,浙江人面对当时的主流文化——程朱理学,勇敢地提出了“事功之学”、“义利同行”,极大的解放了浙江人的思想,使得浙江在经济上领先一步。

“21世纪国际范围内的经济赛局,将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为‘文化力’的较量”。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政治密切相关,相互交融,而且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我们研究地方文化,尤其是浙江文化中极具生命力的精华部分,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浙江文化中充满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也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关注民生的爱国爱乡情怀。

第二,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是:“针对高职学生重专业技能,轻人文科学而导致综合素质差的特点,引导他们广泛学习和吸收人类社会优秀文化成果,弘扬人文精神,以人的综合发展为根本目标,重视人的人格和尊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一直处于两难困境:一方面,和本科大学生相比,学时短是高职院校的特点,专业课课时大大增加而基础课一再压缩导致无论是学习还是学生本人都只注重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忽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为“社会本身除了需要每个人担负特定的工作职责外,还要求个人作出其他方面的贡献”,“哪怕他在这一活动范围之内有多高的技能和水平,他永远只能算是未受良好教育的人” 目前,高职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不容乐观。一是一部分大学生在人生的价值观上出现了一些偏差,如过于功利化的人生目的使得学生一味向“金钱”看齐,追求高工资追求高消费不肯从基层做起导致就业后心理落差太大,眼高手低现象较为严重,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挫折除了迷茫消极外,甚至产生一些过激行为。二是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对于文化和艺术欠缺基本的欣赏能力,从而使人难以形成健康和全面的个性,也很难以平和、淡定的心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导致不能更好地可持续发展。尤其是近年来许多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写作能力较差,文法不通、错别字连篇现象时有发生。显然,一个连母语写作都不过关的人很难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有所发展。

这些年来,高职院校提倡“订单式”培养模式。应该说,“订单式”培养模式是解决我国“技工荒”困难非常有效的途径,甚至被有些高职院校称为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三赢。然而,“訂单式”培养模式也带来了一些弊端,即将教学目标过于局限在学生将来谋求职业所需知识和技能方面而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将来可持续发展。曾经有学者提出“订单式”培养模式要处理好的三大关系:“一、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的关系;二、学生短期就业利益和长远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三、职业院校的教学现状和企业的需求之间的关系。”其中,前两个关系都可归入素质教育类别。就目前形势来看,专业不对口现象普遍存在,而且一生只从事一种职业也不太符合实际,高职大学生毕业后很可能面临学非所用的困境,重新学习或跨专业学习其他技能将变得十分普遍。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大学生将很难可持续发展。然而,人文素质教育说起来容易但真正能有效地达到教育目的很难。究其原因,目前人文素质教育可供教师的选择路径看似五花八门其实非常之少。一些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了“订单式”培养模式的缺陷,除了“两课”教育,增加了诸如《大学语文》、《文学欣赏》、《应用写作》、《中国传统文化》等选修课。虽然这些课程的设置能全面培养学生的情趣和气质,但是由于课程设置本身和学生有一定距离尤其是不能普遍地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不是所有同学对文学或某种艺术都感兴趣),由此导致不能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这就向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即选择一个新的路径,能更近距离也更有效的激发学生对优秀文化和艺术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事实上,大学生的年龄结构、群体意识和环境条件都决定了这个阶段应该是人生求知欲望最旺盛的时候。目前学界提出的利用地方文化优势无疑是一个崭新的路径选择,也是目前和学生近距离接触的一个新式载体。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而且每一个地方都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单纯地用北方、南方、东部沿海等几个地域名词显然还是太宽泛了而且无法彰显个性。

在地方文化视野下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有很大的优势,因为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不仅和其成长环境诸如家庭、教育等有关,而且还与其生活的地域有很大关系。如周氏兄弟的作品就带有浓郁的浙东地方文化特色。近年来,地方文化和作家、艺术家及其作品之间存在天然的亲密联系已为学界所重视。笔者在《浙江文化》课程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于自己家乡的文化往往显得兴趣盎然,因为从小生活在浙江,对浙江的历史和发展比较熟悉,但是真正从文化的角度去观照或从文化视野下去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很少。也就是说,这个路径还缺乏一座桥梁,即架通地方文化和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第三,在地方文化视野的观照下,以浙江文化为例,至少有几个方面可以提高高职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1)浙江文化精髓之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值得当代高职大学生学习。浙江文化是以古越文化为基础的,而越人把大禹看做是自己的祖先,至今绍兴尚有大禹陵的碑文。大禹之所以越人如此崇拜,是因为大禹治理洪水13年,劳作焦思,13年“三过其门而不入”,终于以柔克刚,将绍兴变成富庶的鱼米之乡。越王勾践面对吴国的强大不畏惧不气馁,而是卧薪尝胆,勾践夫人也是带领越国女人养蚕织布,终于打败吴国。解放后,浙江作为一个狭小的省份,资源匮乏,人口众多,国家资金投入较少,但是浙江人勤劳自立,离开家乡,走出了一片新天地。全国各地处处能见到浙江人。一开始都是从小事做起,甚至干着底层的职业,如擦鞋、修鞋、理发等。“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是很普遍的现象。正是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得浙江经济发生了从小作坊到乡镇企业再到大型民企的华丽转变。“‘雅戈尔集团’和‘飞翔集团’都是靠着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艰苦创业,从小企业发展成为富有名气的大企业。”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着重享乐的现象,尤其在职业的选择上。居高不下、屡创新高的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就反映了这一点。大学生希望能够找到又轻松报酬又高又稳定的职业无可厚非,但同时也缺乏了自己创业自力更生从基层做起的动力。所幸的是目前已经有不少大学生自主创业,几百元、几千元起家,从卖几元钱的小商品做起。现在在浙江有不少大学生已经通过淘宝网等网络平台开店营业。凭借着浙江丰富的市场资源(如拥有义乌小商品市场、中国轻纺城、四季青服饰市场、中国皮革城等)和顺畅发达的物流、交通支持,大学生自己开店开公司办企业可以说是对传统大学生就业模式的改革之举了,更是体现了浙江文化的传统精神。高职大学生相比本科生,理论和专业功底上可能略逊一筹,这更要求高职生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2)浙江文化的精髓之二——勇立潮头、敢于创新的精神值得当代高职大学生学习。浙江人思维敏捷,文人雅士辈出,而且还出现了许多影响巨大的几位思想家——王充、吕祖谦、叶适、陈亮、王阳明、黄宗羲等。从王充的“无神论”到南宋吕祖谦的“金华学派”、叶适的“永嘉学派”、陈亮的“事功学派”、王阳明的“心学”、黄宗羲的“经世致用”……尤其是“义利同行”观念在宋朝就深入人心,和中原文化重义抑商的传统思想不同,为浙江经济的繁荣打下坚实的基础。浙江有举世闻名的钱塘潮,而潮水汹涌时往往也是鱼虾跃腾时,这时会有经验丰富、勇敢果断的弄潮儿立于潮头不惧潮水。浙江人头脑活络、乐于迁徙,如“龙游商帮”曾在明朝权重一时,全国各地都有“龙游商帮”的足迹。绍兴教育发达,读书人多,科场竞争激烈,一些科场不顺的读书人就选择当师爷这条路。绍兴人当师爷的极多,遍及全国,形成了“绍兴师爷”这个称谓,甚至有“无绍不成衙”的俗谚。在古代,浙商的足迹已遍及全国乃至全世界。当大家对几元钱几毛钱的小商品生意不屑一顾时,义乌人已经建成了影响全球的小商品市场;当人们对网络购物半信半疑持观望态度的时候,马云率先建成了全国最大的购物平台——淘宝网;当专家们在叹息声中研究“龙游商帮”衰落的原因时,聪明的龙游人已经在鄂尔多斯开采矿石了,形成了全新的现代“龙游帮”。浙江的民营企业较发达,而且无论是经商还是办实体,环境都较为宽松有利,如政府针对自己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一些优惠措施等,但同时也存在着矛盾,即宽松的环境和低门槛的准入导致了竞争的激烈,这时就需要大学生拥有勇立潮头、敢于创新的精神,做一个时代的弄潮儿。

(3)浙江文化的精髓之三——尚德崇文、追求自由的精神值得当代高职大学生学习。浙江的文化名人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可谓是群星闪烁、光芒璀璨。在古代有谢灵运、王羲之、贺知章、陆游、赵孟頫、洪升、徐渭、王守仁、李渔、陈端生、龚自珍……在现当代更是文人名士井喷:王国维、李叔同、鲁迅、周作人、徐志摩、郁达夫、穆青、金庸……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文化名人,与浙江注重教育、尚德崇文有关。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浙江人并不是只管自己读书两耳不闻国家事。岳飞精忠报国妇孺皆知,张苍水临死前还看一眼西湖说一声“好山色”。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强烈痛斥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政治思想。在近代一些人在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熏陶下,勇敢地投入到反封建斗争中去。鉴湖女侠秋瑾、光复会徐锡麟为推翻清政府英勇就义,鲁迅为了拯救国民性,弃医从文,“呐喊”出反封建反传统的最强音。这些都反映了浙江人强烈的爱国爱乡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这些都源自浙江人追求自由的禀性。当前,经济大潮下形形色色的不良现象无孔不入,腐败滋生、拜金主义、权钱交易等丑恶现象侵蚀着人的心灵。尤其作為大学生,年纪轻是非分辨能力较差,又正是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爱乡爱国教育是必须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也非常必要。空洞的理论教育显然太过遥远和苍白,而家乡的名人贤士、嘉德懿行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高职大学生大都来自省内,而且将来的工作地点也大部分在浙江,学习浙江的文化显然更有效也更有亲和力。笔者在《浙江文化》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明显能感觉到学生对家乡的文化充满兴趣和好奇。通过对浙江文化的学习,可以感受到浙江所特有的文明儒雅气息,从而培养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去创造辉煌,以平和宽容的态度去看待人生。

10万年前的古建德人、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都显示了浙江具有悠久的历史,我们在历史中穿行,是为了撷取文明的精华来启迪当下的人生。不仅如此,在浙江文化的视野下,更应该注重当下的现实来激发高职大学生爱乡爱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健康全面的个性,更好的适应社会适应人生。

参考文献:

[1]罗昌智.浙江文化的“水性”特征[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7(2):7-11.

[2]佚名.越绝书:卷八[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112.

[3]贾春峰.文化力[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6.

[4]贾萍.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117-119.

[5]纽曼.大学的理想[M].徐辉,顾建新,何署荣,译.杭州:现代教育出版社,2001:91.

[6]彭移风.“订单式”培养模式要处理好三大关系[J].成人教育,2007(4):61-62.

[7]乐承耀.略论浙江精神[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0(5):21-22.

[基金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文化教育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育科研课题编号WJ125YB086。

[作者简介]徐晓芳(1971—),浙江绍兴人,汉,文学硕士,浙江警官职业学院讲师。

作者:徐晓芳

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论文 篇3:

互联网时代高职大学生人文阅读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人文阅读的阅读方式、阅读内容、阅读深度等都发生了改变。文章分析互联网时代高职大学生人文阅读的重要性和人文阅读现状,提出通过搭建人文阅读学习网络平台、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传递人文知识,以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促使教师提升人文素养等途径,来提高高职大学生人文阅读的效果。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大学生;人文阅读;人文教育

人文阅读是大学生完善自我,提高人格修养,增强创新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最主要方式。互联网时代,人文阅读在阅读方式、阅读内容、阅读深度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本文主要分析互联网时代高职大学生人文阅读的重要性和人文阅读现状,提出通过搭建人文阅读学习网络平台、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传递人文知识,以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促使教师提升人文素养等途径,来提高高职大学生人文阅读的效果,促使大学生“精神成人”。

一、互联网时代高职大学生人文阅读的重要性

人文阅读在大学生的人格培养、自我教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培养大学生崇高的人文情怀,开阔大学生的人生视野,促使大学生“精神成人”。对于高职大学生来说,人文阅读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三点。

(1)人文阅读,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和一些外界因素的诱惑,部分高职大学生变得急功近利,只追逐物质利益,不再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人文阅读的意义就在于,它在超越世俗生活的层面上,建立起精神生活的世界。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心灵发育史,它使人超越了动物性,不至于沦为活动木偶。它既可以拓展大学生的人生格局,又能滋养大学生内在心灵,从而使大学生能更加从容、淡定、真诚地对待生活。

(2)人文阅读,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在这个物质比较丰富的时代,一些人沉迷于物质享受,很多宏大的民族主题被当下的物质性所遮蔽。而阅读人文作品,对于唤醒阅读者的民族历史感、自豪感具有正面的推动力量。每一部经典文学作品,都深蕴着该民族、该国家的精神力量。阅读这些优秀的经典作品,阅读者必然会从中感受到来自本民族、国家的自豪感与自信心。

(3)人文阅读,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力。赫尔岑(Alexander Herzen)曾说:“书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年轻人的忠告……种族、人群、国家消失了,但书却留存下去。”大学生通过阅读前人智慧结晶,可以拓宽视野,提升价值判断力。书中人物的生活阅历、深刻感悟所体现出来的高尚的精神境界,也足以引导和帮助高职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分辨真正的善恶美丑,知道什么应该支持,什么应该反对,这对高职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意义重大。

二、互联网时代高职大学生人文阅读的现状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尤其是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文阅读的阅读方式、阅读内容、阅读质量方面,也都受到一定的影响。

(1)重在线阅读,轻纸质文本阅读。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电脑、手机在大学校园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习惯于通过网络进行阅读。现在的互联网上有大量的图书资源,很多大型网站都建立了自己的书库,链接了大量图书,从古典名著到新书,应有尽有。像“榕树下”“起点网”,受到很多大学生的欢迎。大学生不用购买纸质书,只要花很少的钱甚至免费就能阅读到自己想要读的书。同时,数字阅读平台功能越来越强大,大学生在百度文学、阿里文学等其中某一个APP里就可以看新闻、小说,非常方便。在大学生进行在线阅读的同时,传统的纸质经典作品有时受到很大冲击。

(2)重网络文学,轻经典著作。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样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中大学生是很大的一个群体。网络文学以武侠、言情和科幻作品数量最多,这类作品写起来轻松,不必过于考究,大学生读起来也不费脑。因此,对部分高职大学生来说,网络文学内容新颖、文字可读性强,阅读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消遣娱乐、放松身心的方式是很受他们欢迎的。而对经典作品来说,大学生的阅读率和认同感较低:一方面他们认为经典作品远离当今时代和他们的生活,没有切身体验,难以引起共鸣;另一方面,经典著作往往具有丰富的思想性、历史性、文化性,部分大学生不愿进行深入的思考,或者难以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而放弃阅读。

(3)重“浅”阅读,轻“深”阅读。数字时代,是一个“浅阅读”盛行的时代。在部分大学生看来,即时在线浏览已取代传统青灯黄卷的经典阅读,心灵激荡的深阅读越来越退缩成小众的顾影垂怜。阅读的深度和广度,有时被信息时代阅读的速率打败。在大学校园里,休闲娱乐类图书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部分大学生见面多是谈一些网络新闻、微信头条,很少有人静下心来阅读经典作品,进行深入的思考与讨论。浅阅读不适合人文阅读,因为人文阅读需要一定的深度,需要人们进行从浅到深、从易到难、从现象到本质的阅读与思考。在部分高职院校,可能与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有关,一些大学生意识不到人文阅读对提升自身修养和职业潜能的重要性。

三、互联网时代提高高职大学生人文阅读效果的路径

网络的发展,使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媒介获取信息。因此,人文阅读教育也需要搭建不同的网络平台,有效挖掘和利用各种媒介与资源,拓展人文阅读的方式,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人文阅读的效果。

(1)搭建网络平台,共享优质资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完善,网络在线学习模式受到很多人的喜爱。考虑到高职大学生现今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模式,高职院校可以搭建网络学习平台。但是网络上信息量大、良莠不齐、难易程度不等,而一些大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较差,有时难以明辨是非。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慕课、微课、精品资源共享课来分享优质教学资源,提升大学生人文阅读的内涵。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阅读”精品资源共享课为例,里面有教师精心选择的文章、制作的课件,还有丰富的拓展资源。大学生可以在线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完成对某个作品的理解与感悟;同时,又可以通过BBS论坛进行互动交流,共同提高思想认识。

(2)利用移动设备,传递人文知识。身处“微时代”,大学生拿手机刷微博、微信的现象比比皆是。为此,结合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习惯,高职院校可以开通微信公众号,定期向大学生介绍人文知识,以此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比如,阅读教学团队建立了“积极悦读”公众号,其中的名人佳作、阅读方法、作品感悟等栏目受到大学生喜爱。在零碎时间,大学生可以学习微信平台推送的人文知识。这样,通过碎片化的学习,大学生也能获取最优质的内容,积累自己的文化底蕴,同时又培养了终身学习习惯,这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

(3)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師人文素养。要应用多媒体技术,把“国家地理”“筑梦天下”等网络上优质的人文视频资源引入到教学过程之中,让大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人文知识,增加课堂的互动。互联网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对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自身人文素养也提出较高要求。人文知识的积累非一日而成,教师应不断学习,根据内容和技术重新设计方案,着力提升自身人文素质,为促使大学生更好地进行人文阅读打好基础。

四、结束语

在互联网时代,人文阅读的方式、内容都发生很大变化。作为一名高职教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搭建网络平台,共享优质资源,注重借助微信、微博传递人文知识,同时要求自己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通过线上与线下的有机结合,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与教师及时沟通互动,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对当前大学生人文阅读状况的分析与思考[J].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02).

[2]汪蕾.大学语文阅读功能与大学生人文素养[J].江苏社会科学,2010(12).

[3]郑广峰.试析名著阅读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素质的培养[J].语文建设,2013(07).

[4]孔增强.论国学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2014(05).

[5]杨艳秋.关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省思[J].教育探索,2013(07).

作者:王慧

上一篇:关于计算机资源远程教育论文下一篇:继电保护改造中过程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