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浅出让学生会写议论文

2022-04-26

摘要: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的迅猛发展,农村学生将来要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好地迎接社会的挑战,就必须使其具备一定的书面表达能力。写作的兴趣可以说是提高农村初中生写作水平的“催化剂”。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深入浅出让学生会写议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深入浅出让学生会写议论文 篇1:

让小学作文不再无物可写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站了几十年,发现写作文对孩子们来说始终是件难事。每每看到学生们面对作文题目愁眉苦脸,抓耳挠腮,绞尽脑汁也不知从何下笔,作为老师,我们也感到十分纠结和焦急。在学校近期开展的一项名为“关于小学生作文难写的原因调查”中,我们发现,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没什么可写”。生活空间相对狭小,知识储备量偏少,表达能力欠成熟,这些原因一起造成了小学生写作难、作文难的困境。

俗话说,艺术源自生活,写作自然也是如此。学生们觉得“没什么可写”,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他们对生活的发现不够,对生活的感触不够,对生活的挖掘不够,所以才会在写作的时候,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笔。即便是用了一些现实的素材,大多也只是纸上谈兵,往往挖掘不深,人云亦云,结果东拼西凑,造成文章滞涩,写出的东西连自己都是觉得模糊,理不清头绪。那么作为小学生,应该积累哪些素材?又当如何抓住这些素材?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小学生作文素材的秘密。

一、用心发现生活真实的美

谈到生活,孩子们总感觉身边的生活太过简单,很难进入写作的内容。他们会说“学习任务太重”,他们会抱怨“我们的生活太单调,没有什么好写的”,或是“可以写的东西都写光了”,再或者是“别人的生活五彩缤纷,自己的生活索然无味!”诚然,十多岁孩子十年的读书史,校园内“教室—饭桌—卧室”三点一线的空间,生活的时空似乎是单调了些。可是如果因此就认为一无可写,再写就是机械重复,那实际上是否定了自己童年时代的快乐追求,否定了自己童年生活的价值。没有学会走访大自然,去欣赏大自然中的一点点美景;没有学会自己体味生活本身,忽略了生活中一个个很小的细节。“抓住了细节,也就抓住了态体”,而孩子们缺少的就正是这种“观察—观察—再观察”的细心和耐心。

小学生作文中的生活可以是亲身经历,也可以是所见所闻的。生活中的素材眼花缭乱,不经过细致观察和思考往往难以发现其中的价值。自己成长的每一次经历,经过一件件事的慢慢长大,生活道路的坎坷,父母长辈的艰辛,同学朋友的情谊;自然界的万千灵气,月升月落,花谢花开,季节的交替,阴晴的转换,这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成为我们作文的素材。只要有一颗感知生活的心,就会发现,生活的美,其实不在远方。

例如:写一写,议一议自己,这是最简单不过吧!首先要找准题目眼,设立题目:《镜子里的我》

训练要点:对照镜子写好人物的外貌。(总写镜子里“我”的摸样)

训练提示:外貌不能千人一面,年龄不同,职业不同,身份不同……幼儿、儿童、少年在每一个年龄段也有各自的外貌特征,所以要写好人物外貌,首先要仔细观察,其次在描写人物外貌时,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美就是美,丑就是丑,要实事求是,不要刻意去美化。(分写镜子里“我”的模样①静态:描写“我”的身材、长相、穿着、打扮,自上而下。②动态:描写“我”的动作、神态等)

训练拓展:一个人的个性是表面现象,镜子里的模样往往是局限性,也许这是给自己搭建的一个舞台,不妨再展开翅膀放飞一下想象吧。(又镜子里的模样适当展开联想)

“照镜子”這样一样生活中寻常小事,在小作者笔下会充满童趣的,而我们也仿佛看到了镜子里的欢笑、瞪眼、挥拳、擦米粒、做鬼脸、撇嘴巴。更可贵的是通过照镜子主动改正了许多缺点,不断完善自我,使文章写起来立意构思都变的不同寻常。所以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处处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对生活多留意、多观察。对生活素材多进行归类、加工和提炼,从小事中悟到大事,从小事中悟到大环境,从平凡中揭开不平凡的秘密,那就是:仔细观察,留意生活的点滴是写好作文的第一诀窍;生活也是一个写作的材料仓库;生活也是一片浩瀚的大海让我们留意点点美丽的浪花并采撷珍藏。

二、让课本丰富生活的色彩

由于生活空间和活动范围的限制,学生们会觉得自己的生活过于单调,自身的经历简单贫乏。阅读作为补充生活的有效方式,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展眼界,让学生了解一些生活中难以接触的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充实词汇,丰富表达的方式。

课本是小学生的“领路人”,是小学生最亲密的“伙伴”,可以说课本是孩子们最熟悉的材料,它是一个素材的宝库,集合了各个文学大师创作的精华。可是由于许多小学生仅仅把它看作是一项学习任务被动地接受,而未能从整体上来把握它的价值和灵魂,也没有刻意去揭开它真正的秘密并挖掘其内在的深度,而且学完一册书便置之脑后,认为自己完成了学习任务,当破烂卖掉了,撕坏了……实在可惜。

以小学语文课本为例,小学阶段美文佳作也有近500篇。其中绝大多数名篇学出感兴趣的美文都蕴含着内涵极其丰富的写作素材。如五年级第十册《黄山奇松》为话题,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语言优美易懂,作者抓住了《黄山奇松》之“神奇”,一个“奇”字概括了黄山松的美景,重点抓住了写景“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由总到分总的写法作了具体描写,以点带面,像这样的写法学生完全可以迁移运用到自己写作中,在大自然中捕捉一处美景来写一写,诵一诵,并非难以上青天。

另外,思品课本上所选的精彩篇目也颇多,如《母爱的伟大》文章写的是一位母亲的故事,名家笔下写出的那些简单的文字句句是情,字字是爱。对母亲的爱,我们是永远也是表达不尽的,很有教育意义。当学生们读完这篇全文,一位心中只有别人唯独没有自己的母亲已经清晰地印在了我们心中。这得益于作者注满深情的细节描写——妈妈的信、妈妈的邮包、妈妈的背景……看来,简朴无华更能打动人心。所谓本故事的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服饰、神态变化和心理活动以及事物的细节进行具体细致描写的方法。这种方法化抽象的概括为具体的描绘,化空洞的议论为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的作用、典型、生动的细节描写,能够突出人物性格,增强艺术感染力。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有什么生活感悟?对此你是怎么想的?联系自己可以反思反思吧。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妈妈呵护着你,对此而谈,对此而写,心心相印“接通电源”马上小学生们就会闪现灵感的火花,也许一吐为快,这些又何尝不是小学生写作的最佳素材呢?

三、课外书物扩大生活的外延

一般所说的阅读,包括课本阅读和课外阅读两个方面。课外阅读作为生活本身和课本阅读的有效补充,不仅可以丰富写作的素材,更可以让学生们从中发现别样的乐趣。

小学生作文素材来源广泛,有些同学平时课文读得不熟,课外阅读量渐少,有的读了看了心里含糊不清,思路混乱,效果不佳,造成写作材料寥寥无几,这好似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写起文章来当然是无米之炊。空洞无物,平淡无奇,不能溢于言表,出口成章,甚至有些学生到了五年级还出现病句,不通顺现象,这不能不引起孩子的注意。行动起来,把读书作为精神食粮,多读些有益的课外书,给大脑充充电,让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小学阶段是读书的最佳时期,也是记忆力最佳时期,所学门数较少,要充分利用一切时间去读书,读一些诗歌、散文、小小说、名著,如;《小学生阅读》《古诗》《经典童诗》《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感恩父爱母爱》《惜时》《珍爱生命》等都可以拿来细细品读、品赏,静下心来琢磨一番,思考一下文章的感人之处,巧妙之处,好词好句、名人名言、优美段落,必需时自己认为精彩之处,可以做随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间久了,写作时会大用派场,“提笔如流水”的感觉非同一般。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读百遍,其意自荐”兴趣来了,一发而不可收拾,有了这样厚积薄发的功底,见多识广,何愁写不出美文佳作。多读书,多读有益报刊,对写作大有裨益,捕捉生活中的点滴也离不开报刊的秘密。

四、多做读书笔记,积累素材

前面说到阅读是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方式,可是由于小学生读书的系统性和目的性較差,捕捉信息的敏感度不足,读书往往是记得快,忘得更快!读书笔记作为阅读活动的延伸,是储存阅读信息的有效方式。在读书的过程中,挑选有价值的内容用笔记录下来,不仅能够帮助信息及时储存,还能够积累词汇,增强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这时候,培养孩子们从小养成勤于动手、乐于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就尤为重要。要看哪些书,哪些篇章要重点看,哪些内容要动手记录,记录的内容应当如何归类,这些都要老师们进行细心指导。

就内容而言,小学生的读书笔记主要包括:(1)词汇及包含词汇的语句,摘抄语句主要是为词汇保留出现的语境。(2)事物分类积累。如描写植物的放在一类,描写人的放在一类。(3)名言警句及诗歌摘抄。(4)常识积累,这一项主要通过读报或听新闻来做记录。(5)书籍中精彩想法和观点的记录。

小学生的读书笔记以摘要式为主,主要是指在读书时把与自己学习、生活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要求不用太严格,出处、题目、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码等,可根据需要记录。以培养学生记录兴趣为主,时间和数量都不用做太多规定。

五、多练习,勤动笔,获益多

小学生们无疑都是经历过大大小小的练习与测试,做过大量的训练,其实每份练习包括试卷一方面考查我们的语文能力,另一方面又给我们新的知识,甚至是美好情操的陶冶,尤其是语文试卷上的阅读和写作题,它对我们的写作素材积累也有很大的帮助,其中优美的语句和活灵活现的材料可以灵活的迁移到我们平时的写作中来。如:五年级期末测试中阅读部分有这样一段话:生活中有些人总爱对别人说:“我爸爸是厂长”“我爸爸是局长”等并引以为豪,其实父辈们的树立,决不是自己奋斗的靠山,更不是炫耀的资本。否则就会贪得无厌,就会止步不前,我们决不能这样!应该立下志向,走自己的路,自己依靠自己生活去奋斗,去摸索,用百倍的信心,顽强的毅力,更努力的学习工作,这就是雷凯华的精神给我的启示。—《奋斗在人生的道路上》

这是一个精彩小片段,文章采取了对比的手法深入浅出地说明了学贵有恒的道理。请给这个小片段打一打分,并写出你的评分理由,通过这一练习,学生会认真细致品读,领悟其深刻含意,使自己的心灵深入阳光普照,当自己真正理解后心中定会澎湃荡漾,定会把自己的感受凝定为美好的文字,让古今中外的仁人志士与你推心置腹,在心头留下多少美妙的感动呀!这就是学习,从练习中说写了自己的心里话,倾吐了自己的情感,分析了自己的点评,做到了有感而发。所以,我们在平时练习时不应该把精力只放在容易做的基础题上,而应该重视对阅读材料的品读,处处做个生活中有心的人,并将其一一归类,类型加以对比,必要时在自己加工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加工成“半成品”,收入自己的“素材库”。一旦兴趣被激发,提笔而来,则马上写成观点鲜明的短文,让一篇篇短文成为“血肉丰满的活素材”。既揭开了练习中的秘密,又使知识得以拓展。

“风雨过后见彩虹”,在学习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当你们遇到险滩急流时,不要害怕逃避,也不要轻言放弃,拿出一颗勇敢的心,所有的“真不容易”都会在你的努力中化为云烟!小朋友们,只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注意思考和感悟,积累和运用丰富的写作素材,写作时就能够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出口成章。选择出最佳的构思角度和巧妙的写作切入点,让你们文章有眼睛,会说话,让你们胸中郁积的感觉信笔流出,让你们的笔锋给人以深深的思考,让你们作文中的素材大放异彩。

作者:程慧芳

深入浅出让学生会写议论文 篇2: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生的写作兴趣

摘要: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的迅猛发展,农村学生将来要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好地迎接社会的挑战,就必须使其具备一定的书面表达能力。写作的兴趣可以说是提高农村初中生写作水平的“催化剂”。那如何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呢?

关键词:农村;写作;兴趣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的迅猛发展,农村学生将来要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好地迎接社会的挑战,就必须使其具备一定的书面表达能力。写作的兴趣可以说是提高农村初中生写作水平的“催化剂”。那如何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呢?

一、以“读”促写。

一直以来,语文老师都在为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和写作表达能力绞尽脑汁。有不少的学生阅读能力较好,但写作水平一般;而有部分学生则写作水平较好,但阅读能力跟不上。其实阅读与写作在语文基本训练中是同等重要的,而且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始终坚持“读写结合”的教学原则。通过讲读、精读或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有计划,有意识地渗透阅读方法和写作技巧的指导,使学生在提高阅读分析能力的同时提高写作表达的水平。例如:在学习传记类文章《鲁迅自传》一文时,我首先布置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疑问初步了解课文大意,领悟文章的写作目的。接着,在课堂上读议,获取真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让学生自由阅读,自由理解,开创思维。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形式,解决在理解课文中的疑难问题,对于比较突出的问题就进行全班性的交流。如:文中主要写了鲁迅的哪些事?如何理解鲁迅“从医”而后来又“弃医从文”?这篇课文与其他类课文相比有何特点?其材料是如何组织的?教师要耐心聆听,学生自由回答,自由发挥,然后作适时引导,促使学生的认识向纵深发展,深入浅出,师生共同总结出传记类文章的特点。再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要写一篇传记你最想写谁?要哪些材料?怎样把这些材料组织起来?在这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搜集资料,组织材料、写作、修改、评讲。这样通过精读课文的阅读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学生写起来就显然容易轻松得多了。

二、以“评”激写。

美国一位教育家曾作过一个调查,调查表明:90%的学生入学之初都认为自己会写作,而认为自己会阅读的只有15%左右。而中国的一位教育者对他的学生也进行了同样的调查,结果刚好相反,认为自己会阅读的占90%以上,认为自己会写作、不怕作文的占15%。

为什么学生会惧怕作文呢?是什么扼杀了学生作文的自信和热情呢?学生这样说:作文太难了,自己认为写得很满意的作文,老师总能挑出不少毛病。很显然,是老师对作文的评价很有可能扼杀了学生作文的自信,扫尽了学生作文的兴致。因此,我们要一改以往作文评价的这一“利剑”为“点金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建立“以激励为主”的评价原则。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成人如此,青少年学生更不例外。对学生作文的激励性的评价,就是赏识学生的一次契机。所以對学生作文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要尊重学生,赏识学生的真实生活、真实情感和实际的语言表达水平;鼓励他们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自由地写到作文中去。特别是对于学生的日记、周记中所犯的错误,更要持宽容、包含的态度。(一)评价中要慎用“不”字,少出现“中心不明确”之类的评语。最好用探讨性的语气,例如:我认为……这样效果会更好,你认为呢?(二)不求全面,求突破。对于学生大胆的创新、想象或虚构,要多加激励,可写:这句话值40分!这样的构想有创意!我很喜欢你文中的……等。(三)鼓励学生自评自改。评价作文的方式要科学灵活多样的,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评都可以。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写评语或互相写评语,也可以让他们商讨如何修改。让评价成为学生作文的动力,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三、以“积累”助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没有积累到一定的写作材料,写作自然成了难事了。写作的材料主要来源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和阅读时书面语言的积累。要学生有“米”可“炊”,就要注意培养学生写日记、周记的好习惯,积累生活材料。此外还要引导学生积累书面语言材料。书面语言材料的积累方法很多,其一,是大量地阅读,特别是对于名著的阅读,新课标就已明确指出了课外阅读的量和阅读名著的具体要求。其二,是精读、背读。教材中要求精读、背诵的文章诗词,要求学生多读积累语汇。其三,写好课后的小练笔,要把片段作文写好。此外还可以进行一些成语接龙游戏,或成语故事会等有利于丰富学生语汇的活动。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书面语言材料,还可以引发学生运用所学进行写作的浓厚兴趣。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法的指导,充分发挥作文的激励性能,通过多读多写多用积累语言材料,对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必不可少。只有让学生兴致地、真实地、自由地自我表达,写作才能真正成为通过书面语言文字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活动。

作者:何志雄

深入浅出让学生会写议论文 篇3:

小学语文故事教学法应用策略研究

【摘 要】 语文学科是学生语言表达、逻辑思维以及写作等能力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承担着培育人文精神、提高文学素养的重要使命。伴随新一轮课程标准改革的全面开展,广大语文学科的一线工作者在展开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在对自身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等开展了实效化的创新优化,各地的教师都在不断努力优化教育模式,向著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与语文学科综合素养为核心目标不断过渡。在此背景下,笔者结合从教期间的教学实践经验,针对小学语文故事教学的主要方法展开简要论述。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内容与教学实践的难点,故事教学在合适的教学方法指导下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切实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育,从而提高教学工作展开的实效性,引导同学们为进一步的语文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故事教学  教学策略

依仗语文故事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活灵活现的故事情节,深刻而易懂的生活哲理辅之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博得了大多数小学学生的喜爱。将故事教学法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能够切实地帮助学生更高效的理解一些相对难懂的知识,在故事中陶冶人文素养,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通过更加容易接受的方式来为学生传达教学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利用短小精悍的故事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与思维活跃度,促进综合素养与语文核心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一、故事教学法的概念与内核

故事教学法是近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被广泛采用的一种创新型教学手段,其主要形式是结合教学的目标与知识内容来对故事进行收集、筛选、评价,最终在课堂中利用多种形式为学生进行呈现,用以辅助课堂内容传授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在利用故事教学法辅助授课时,可以围绕教学的主要内容来收集一些生动形象、饱含哲理且篇幅适中的小故事穿插在课堂教学实践之中,或者可以通过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分角色扮演来还原故事情境等形式来更加生动形象地为学生呈现故事的主要内容,提高了学生语文课堂的参与度,激发学习的热情与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在故事之中能够进一步感悟语文内核,品味故事哲理,深入浅出,实现富有生活气息的寓教于乐,保证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都能够高效的参与到其中。

二、小学语文故事教学法的优势与意义

1. 拓展教学途径,辅助教学工作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应当在课堂工作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与学习效率,能够实现在课堂学习中达到开阔视野、进一步发展学生想象力的效果。也正是在此推动之下,故事教学法的应用全面弥补了传统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一些不足,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为小学语文课堂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学生在生活气息浓厚、生活哲理浅显易懂的课堂小故事中能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共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所以,新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应用故事教学法可以为学生带来一个全新的途径,让教学工作在故事的穿插之下能够更加顺利的开展,有着很强的辅助意义。

2. 开阔学生视野,充实课堂内容

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在完成基础知识的传授的基础之上更要注重对学生知识储备的锻炼,在教学的同时也要充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开阔学生的课外视野,让课堂内容更加充实。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的同时也要注重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与学习兴趣,利用深入浅出的简短故事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对其展开进一步的思考,从而让学生在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后能够对课堂内容开展更深层次的拓展学习与深度联想,思维格局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得到切实提高,并潜移默化地为学生的思维活跃性、文章理解能力以及文字应用能力发展打下一定基础,推动文学素养的培育。

3. 积累课外知识,增强知识储备

语文学科作为人文类学科的核心,在其学习过程中应当注重日积月累,功利化的学习、背诵并不能让语文的学习效果得到切实提高。相较于其他学科,语文学科的知识储备是需要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发现、汇总、内化而获取的,课本文章并不足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基于此,新课程标准改革中明确强调了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能力,在完成教材内容学习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丰富阅读的广度与深度,扩充知识储备,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理解能力与鉴赏能力的目的,其对学生日后更深层次的学习同样起到基石的作用,不容小觑。

三、小学语文故事教学法的实际应用策略研究

1. 基础知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在低年级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对于字词等基础知识内容的传授是占比很高且需要学生长期积累的过程。对于一些对语文学习兴趣与动力不足的学生来说,没有兴趣的指引通常会导致学习难度较大。所以,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应当针对基础知识来对一些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的文章进行适当改编,将课程安排中所要求掌握的字词在小故事中多次体现,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注意到这些重点字词,在学生阅读趣味故事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收获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对这些字词加深印象,还可以在切实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在认识字词的基础之上还能进一步学会如何去运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虽然汉字的积累与学习是一个漫长且死板的过程,但如若教师可以灵活的将故事教学法融入课堂教学中,则可以显著地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对语文知识的全方位掌握。

2. 阅读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应用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最主要、最高效的手段,阅读的质量与效率直接关系着语文的学习能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的同时应当灵活的融入故事教学法,不但可以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能够促进教学目标与教学节奏之间的协调,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一步挖掘故事中蕴含的深刻内核,在阅读中感悟作者想要表达的寓意,在丰富的情感中唤醒学生的情感共鸣。

例如,教师在执教《三国演义》相关篇目的教学实践中,在对课本的节选部分完成授课后,通过其他相关故事来进一步为学生展现小说内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更加立体直观地感受人物性格特征。随后,教师可以通过这一系列小故事来同学生共同开展分析与阅读,对其进行归纳与总结,将学生划分为讨论小组来共同探究人物形象、性格以及其未来的故事走向之间是否存在关联,让学生在友好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进一步提高对课本节选内容的理解程度,进而让学生的阅读实践实现实效化。

3. 写作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应用

写作作为语文知识掌握水平的重要表现之一,在教学中也是重点与难点。对于尚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语言组织能力的欠缺,抑或者觉得没有什么可以写的,很多学生将写作看做语文中最“煎熬”的部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故事教学法融入到写作课堂教学中,在故事的渗透下学生可以潜移默化地积累大量写作素材,激发写作灵感,帮助学生更高效的表达出内心所想,切实提高写作的效率与质量。

例如,教师在以“我身边的友情”为写作主题的写作课堂教学中,对于小学学生而言,可能他们无法根据身边的实际经历来对友情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或概念,自然难以清楚的表达他们所感受的友情。但是,教师通过故事教学法,通过小故事来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身边的友情,能够让学生明白,原来故事中的这些行为都是友情的表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高效的对作文主题形成一个明确的认知,从而将学生的真情实感融入其中,让作文的真实性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切实提高了文章的感染力。

4. 创设良好氛围,营造故事意境

对于小学学生而言,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故事教学课堂中,由于课堂内容的故事性比较强,教师可以通过以多媒体设备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来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快速的进入状态,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例如,在讲授《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故事来模拟一个直观且真实的迷路场景,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思考面对这种情况下应当做什么,为学生留下了一定的悬念,也激活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探究欲望,在良好的故事意境驱动之下学生的好奇心得以全面激发,学生会逐步感受到语文学科兼收并蓄的特点,产生了学习动机与动力,促进了语文学科教学效率的稳步提高。

5. 在故事教学中增强传统文化意识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语文学科要求教师在帮助学生打好坚实的知识基础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学习、传承并发扬传统文化。例如,教师在指教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有关传统节日的文章时,可以在课前准备一系列有关传统节日的故事、传说等来激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对我国传统文化形成更深层次的意识,提高同学们的课堂参与程度,更加积极主动地了解我们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以及相关的习俗等等。在完成对传统文化故事的收集、展示之后,教师也可以在合适的时机,通过一些传统节日中常见的道具来鼓励学生上台进行表演,在教师与学生的紧密配合下活灵活现地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展示给大家,无论是对日后语文课程的学习,还是传承我国传统文化而言,都有着显著的现实意义。

结语: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故事教学法能够高度契合小学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无论是在响应国家号召,还是在推动素质教育改革方面,故事教学都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对于学生而言,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拓宽视野,增强知识储备,提高实践能力等;对于教育者来说也是一种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獻

[1] 昝玉婷.小学语文故事教学法的应用路径[J].语文天地:小教版,2018:30-31.

[2] 赵静.浅议小学语文故事教学法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94-95.

[3] 王鸯.浅析小学语文故事教学的特点和故事选取策略[J].高考,2017:183.

[4] 朱海霞.掌握科学方法  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故事教学课堂效果[J].中华少年,2019:126-126.

作者:陈嫦云

上一篇:国际化视域下高职教育论文下一篇:最新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