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探讨论文

2022-04-28

摘要:大学生德育工作中最大的困境就在于道德教育如何产生实效。道德教育方式选择问题是阻碍大学生道德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原因,而高校德育工作者对于这个问题在认识与实践上误区较大。针对当前大学生在道德认知、判断、实践等方面的矛盾性特征以及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培养的困境,导入渗透式培养为当代大学生道德意识培养找到出路。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大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探讨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大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探讨论文 篇1:

关于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问题的探讨

自2007年在威海职业学院工作以来,笔者充分感受到教书育人这份工作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通过授课、交流、参与活动、观察等多种方式与当代大学生有了直接的接触,也通过网络间接了解了部分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人生的各种观点。冷静之余,一种忧虑油然而生。这种忧虑来自于很多的大学生没有明确的志向,来自于很多大学生对文明礼仪、社会公德的淡化,来自于很多大学生对知识不求甚解,来自于很多大学生对缺课或不及格的坦然,来自于很多大学生对游戏的痴迷,来自于很多大学生人生热情以及人生方向的迷失,等等。

本学期信息工程系组织部分综合考评成绩排在前五名和后五名的学生每人写了一份关于责任认识的文章,同时与部分成绩靠后的学生针对成绩落后的原因、家庭情况等进行了交流。通过对这七十多份有关责任的文章以及学生心态的分析,反映出一个根本性问题,那就是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缺失,也可以说是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追求方面的弱化。这种责任意识的缺失让大学生丢失了青年人应有的朝气、蓬勃,丢失了青年人应有的激情和追求。

理想和追求是一个人对人生的渴望,责任则是一个人能否树立正确理想和追求的基础,也是一个人能否实现其理想和追求的内在动力。伟大的人生来自于伟大的责任,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爱国志士无不用责任诠释着他们壮丽的人生。人生因责任而美丽,生命因责任而不朽。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栋梁。作为教育者,我们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和历史的责任。面对大学生责任意识淡化的现象,我们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要深入、系统地思考如何进行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教育。

一、责任意识缺失问题调查分析

根据学生提交上来的七十多份责任认识文章的阅读分析,结合这些学生的综合表现,我们把这些学生对责任的认知、学生的表现划分成四种情况,如下所示:

1.综合表现优秀的问卷5份,所占比例7%。对责任的认识:清楚个人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及对社会责任,对人生有追求,能结合个人表现分析。

2.综合表现良好的问卷16份,所占比例22%。对责任的认识:能感性地认识到个人责任、对家庭的责任,有一定深度,与个人表现结合不多。

3.综合表现一般的问卷33份,所占比例46%。对责任的认识:对个人责任、家庭责任认识比较简单,部分内容只是简单借鉴,不能结合个人表现分析。

4.综合表现落后的问卷18份,所占比例25%。对责任的认识:不理解责任,缺少责任意识,简单借鉴他人的认识,不能结合个人表现分析。

以上所述的综合表现是指对交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重新定性分类,包括成绩、平常表现等,与每学年学生年级综合考评排序基本对应。应该说该抽样调查具有代表性,反映出大学生的心态。可以看出,表现优秀或较好的同学对责任都能够有所认识,并能够针对大学生的个人责任、家庭责任及社会责任进行不同程度的分析,而大部分学生更多地只谈到作为一个学生在学校的所谓学习责任,并且没有深刻的认识,表现非常一般。少部分同学对责任没有认识,严重点说没有责任感,个人表现不理想,不及格次数多,对自己没有要求,不能自律,缺少作为。调查中有部分学生家庭比较困难,从情理上说应该有很强的家庭责任感和个人责任感,但是,调查结果没有体现出这个事实。

通过与部分落后同学的直接交流,感觉到他们确实对自己的人生没有目标,人生观也很不成熟,加上大学相对于高中在管理上的宽松,以至于部分缺少自控能力的学生过于放纵自己,沉迷于游戏或其他影响学习的行为。

总体来看,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对责任的认知不深刻,对人生观、价值观没有明确的认识和理解,这与当代大学生、未来的人才这样的称谓是不相匹配的,也令人遗憾和忧虑。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方面的培养、提高其自我管理的能力是解决现存问题的根本途径,而如何培养、教育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能够支配其行为的责任意识是关键。

二、责任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关系

责任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规范,是行为主体在社会关系中自我表现的内在驱动与约束。不同的行为主体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政府有政府的责任,单位有单位的责任,个人有个人的责任,同时不同行为主体之间也存在着各自的责任关系,比如政府与市民、领导与下属、社会与家庭、学校与学生、父母与子女等等,彼此间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责任。

责任不像法律那样,通过法治条文强制行为主体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责任是通过行为主体的责任意识和责任感约束其各种行为,指导行为主体自觉地做其应该做的事情。与法律的外部约束相比,责任的内在驱动与约束是影响个人追求及其社会表现的关键要素。

我们从与大学生相关的行为主体的责任表现角度来进行分析。父母对子女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责任,正是这种责任及责任感,使得天下父母无私奉献,他们不辞辛苦、省吃俭用为子女积攒学费,呵护子女的身体,关心子女的成长,盼望子女能够有“出息”或“出人头地”。再如,教师担负着为祖国、为社会、为了人类的将来培养人才的光荣的责任,正是这种责任感和使命,让教师呕心沥血、勤奋耕耘,用全部的身心教书育人,也正是教师的付出,换来了“神圣的天职”这一光荣而骄傲的称谓。

如果大学生能够体会到对父母的责任,他们就应该增强感激与回报的意识,刻苦学习;如果大学生能体会到对社会的责任,就能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努力成才;如果大学生能认识到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就能很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自主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健康地成长。

良好的责任意识将从根本上引导、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包括他们的学习、工作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有理由相信并且事实也已经证明,只要大学生能够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必将从内心深处激发他们的成才意识,并付诸行动,促进他们学习水平、工作能力不断提高,使其努力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三、责任意识的培养

责任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言论、行动、许诺等持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的态度而产生的情绪、体验,它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觉加强意志锻炼,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

面对当前的社会形势,如何从社会的需要、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来研究大学生的责任教育是具有长远意义的课题。

首先,我们要研究责任教育的内容,从个人责任、家庭责任、社会责任设计责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对于个人责任,我们要考虑如何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人生,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可以通过对名人、爱国志士等榜样事迹的讨论、分析,从人生观、价值观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也可以通过学生身边的优秀学生的现实案例对学生进行引导。对于家庭责任,我们可以通过很多事例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家人的辛苦与爱心,让学生学会感恩,并由感恩转化为报恩,再引导学生考虑如何报恩,激励学生自强、自立。对于社会责任,我们要结合社会的发展、祖国的需要、就业的压力以及如何塑造自己的人生之路,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责任感,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人生的美丽来自于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的贡献,并让学生懂得和体会责任在构建精彩人生过程中的意义。另外,我们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分析认识个人责任、家庭责任、社会责任三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真正树立起当代大学生应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我们研究责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从理论教育、实践教育、成功人士的报告、互动讨论、结合大学生现实表现的案例分析等等多种方式制订具体的教育计划和活动。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同时也带来思想意识领域一些负面的影响,追求利益、拜金主义、经济犯罪等各种社会现象不同程度地腐蚀和影响着人们的追求,特别是对于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来说,更容易侵蚀到他们的灵魂。我们针对现代大学生年轻、幼稚、敏锐、活跃、自由等共性的特点,寻找丰富、详实的事例帮助他们了解、认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帮助他们正确分析和判断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端正态度,明确正确的人生方向。

最后,为了责任教育工作真正取得实效,我们要对责任教育活动所产生的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要系统地设计一些典型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并在工作过程中采集信息,对各项工作进行总结、评价和改进,并通过不断的努力,形成一套持久的责任教育体系,探索出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责任教育要从每个人自身做起,作为教育者本身要作出表率,建立自己的责任感和责任意识。只要全体人员共同努力和共同参与,就一定能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教育,为大学生的未来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论

责任意识是一个人追求的内在动力,责任意识的培养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和追求,影响到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对其今后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有效的大学生责任教育活动,将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建立人生的目标和人生的信仰,树立为社会发展、为祖国富强而努力奋斗的理想。责任是使命的召唤、是能力的体现、是制度的执行。只有能够承担责任、善于承担责任、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是可以信赖的人。决定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不只是智商、领导力、沟通技巧等,还有责任意识。责任是实现人生价值和走向成功的阶梯。

责任教育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进步,是高等教育极其重要的内容,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让我们关注责任教育,为了责任教育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程东峰.關于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2).

[2]王继明.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责任主体问题的几点认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06(4).

作者:苏玮玮 李 光 何清刚 毛凤虎

大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探讨论文 篇2:

当代大学生道德意识渗透式培养探析

摘要:大学生德育工作中最大的困境就在于道德教育如何产生实效。道德教育方式选择问题是阻碍大学生道德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原因,而高校德育工作者对于这个问题在认识与实践上误区较大。针对当前大学生在道德认知、判断、实践等方面的矛盾性特征以及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培养的困境,导入渗透式培养为当代大学生道德意识培养找到出路。

关键词:道德意识;渗透式培养;当代大学生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生德育教育方式单一,诚然,单一的德育教育方式在高校德育工作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全球化特别是网络化时代背景下,光靠这种教育方式来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其效果还达不到时代对大学生德育方面的要求。

一、当代大学生道德意识培养的需求分析

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革,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不可回避困惑,那就是在教育方式的选择上如何作出决策。

1 当代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内涵

由于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一直处于下滑状态,致使越来越多的高校逐渐认识到了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培养的重要性。道德责任意识包括:①大学生对道德责任的明确认识与判别;②大学生对道德责任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的基础上的深刻认识[1]。对道德责任的认识决定了大学生在特定的道德环境中到底“做什么”,这是大学生道德行为的任务;而大学生对道德责任的必然性与合理性的深刻认识则揭示了大学生为何必须履行这种责任。大学生是公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群体在道德责任意识培养上,拥有获得良性发展的条件和机会,从而能够保证这种发展可持续地进行。

2当代大学生道德意识的认定

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是按照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学习环境、成长环境而下的定义,正是由于其特殊的存在,从而导致了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在内容上的广泛性出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三种责任意识是:社会责任意识、家庭责任意识以及自我责任意识[2]。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是指其虽坐在大学教室里接受高等教育,但他们不但要对社会负责,更要对社会中任何成员负责,要对他人负感恩的责任。还有,当他们涉及感情之时,要具有婚姻责任感,当他们毕业走向社会,就需要对社会负责,对社会中非人的因素如大自然等负保护责任,同时还要负对破坏大自然等违背道德的事情进行制止等责任。家庭是大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他们从家庭过度到大学,其家庭责任意识需要上升一个台阶,家庭责任意识是指,作为家庭一员要为家庭付出一定的力量、分担一定困难。大学生自我责任意识是指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其所作所为负责,有事业心,有正义感,诚实守信,敢作敢为。

3 当代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培养需求

随着主体意识的增强,大多数学生都在认真学习,其思维能力发展较快,在思考和实践能力上有了相当大的进步,并逐步建立了自己的目标,有了自己的理想,端正了生活态度,走上了人生正轨,他们对未来有期待,对未来的职业、生活、社会充满了向往和追求。但同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道德世俗化,一些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明显淡化,他们在探索人生的风雨历程中误入歧途。《中国青年报》曾刊登过一篇文章:《大中学学生和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面对面——我们离优秀有多远》,其中提到:共青團陕西省委大型学生思想状况调查, 问题“你努力学习是为了什么”, 受访者回答是“自我实现”与“考上好大学”的占40%和32.55%,只有19.13%的受访者回答是“为国家、为社会多做贡献”。当被问及“如果街上有人需要帮助,你会怎么做”,22%的人选择“与我无关”和“虽有同情而我不会做”[3]。这可反映出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淡化。

由于外来文化和理念的影响,许多大学生片面强调追求自我、自由、个性,无组织纪律和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道德意识薄弱,道德冷漠,正义大感缺失;不懂礼貌,不守纪律,不按照约定办事;在考试中作弊,上课看杂志等现象可以说明这一点;特别是在考试问题上,有些大学生道德模糊,相关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中半数人认为考试作弊“可以理解”、“没有办法”[4]。因此,大学生责任意识如此淡化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恰恰反映出加强培养的必要性。

二、当代大学生道德意识培养的问题分析

当代大学生道德意识缺失已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原因存在多方面,除了社会环境发生改变、身长管教出现问题、学生自身素质下滑之外,高校教育存在较大的问题。传统高校教育只重成绩,而忽视了德育培养。

1、 培养内容缺乏先进性

当代大学生道德意识培养的培养内容需要具有先进性,这是适应当前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需要,先进的道德责任意识教育必须紧扣时代主题,及时革新教育内容。让他们在时代变化中学会把握自己,进而用所学的新知识去武装自己,去应对社会问题。但是当前,我国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教育部的内容却缺乏这种先进性,道德责任意识教育内容革新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形势对当代大学生首先责任意识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在高校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培养现状表明,高校对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培养的实际没有进行透彻的了解,很多高校仍然采用以往陈旧的理论进行广而空的讲解。这就必定会造成大学生道德教育工作无法从最新角度进行探讨,更不可能将最新的知识与理念传授给他们,致使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存在的问题。其道德责任意识的培养就会出现盲目性。

2培养方式缺乏创新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革,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培养其培养方法必须与时俱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缺失的问题。但当前,高校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方法依旧较为陈旧,以灌输、说教为主,这种教育方式相当单一,并不具有较大的启发性,其教育效果自然不够理想;没有将道德责任意识的培养形象化,其渗透性不强,缺乏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同时,道德意识培养理论与培养实践相脱离,大多数教师仅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照本宣科,忽视了拓展学生的实践行为能力,也忽视了学生在道德意识培养中的主体地位,更忽视了学生的自我感受和个人兴趣爱好发展,教学方法习惯于“一刀切”;这种方式相当被动,枯燥,乏味,缺少同学间、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也不会主动自愿地去履行道德责任。在校期间,教师是学生道德意识培养的主体,他们将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自主性抛置脑后,从而养成了学生被动性接受的性格。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其道德意识自然极差,缺乏主体性和责任心,这种培养方式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责任者,也不可能使学生的道德意识真正得到提高。

3培养方式缺乏实效性

当代大学生道德意识培养的过程是一个积极互动的过程,靠强制的方式并不一定可取,其培养效果也不会太佳,无法将大学生培养出健全人格。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根本不主动参与,这样无法将道德知识外化为道德行为。教师应该转变角色,特别应该从“统治者”中走出来,成为学生道德责任意识发展的积极引航者和激励者。因此,在培养方法上,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引导,以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实践和理性思考,使学生能够勇敢地为自己的抉择负责任。

三、当代大学生道德意识渗透式培养

渗透式道德意识培养模式和其他道德意识培养模式一样,在我国大学生德育教育体系中是一种可被采纳的培养模式,渗透式道德培养是指高校德育工作者为达到一定的德育目标,有意识地选择和运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相关载体,采用科学的方法间接地作用于大学生,使其在感受和体会中接受教育,即大学生思想品德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的一种德育方式。

首先,采用这种模式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道德意识教育时,运用各种喜闻乐见的方法,寓教于乐、文、游、成就等,将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渗透于其中,使他们在不排斥的情况下接受教育,无形中形成自己的思想,提高自我责任意识。

其次,渗透式教育可避免正面灌输思想道德意识所带来的学生排斥感。对于自主意识较强的当代大学生而言,他們不太愿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甚至排斥正面思想教育,因而用渗透式教育则可有效回避正面教育中的排斥冲突。这种培养方式内有较强的潜隐性,这是区别于传统道德教育方式的重要特征之一。而且,渗透式培养潜隐性是教者在学生还未意识到教育目的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思想和行为的正确引导,从而使学生受到积极思想的熏陶和教育。

另外,渗透式培养内容广泛,包罗万象,培养载体丰富多彩,教育方式灵便。因而是一种全方位、多维度的教育形式,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来说作用重大。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的形成需要经过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四个过程,因而道德责任意识的培养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培养过程需要循序渐进。

参考文献:

[1]高湘泽.道德责任意识建设:现实语境中公民道德建设的一项突出任务[J].道德与文明,2006,(3):2.

[2]李锐峰,杨杰,祁小梅.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3]卢秀峰.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广东:中山大学,2009.

[4]廖运生.大、中学生正义感培育的困境与出路[D].[硕士学位论文].南昌大学,2010.

周姝怡.女,1989.4出生,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专门化研究。湖南长沙人

作者:周姝怡

大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探讨论文 篇3:

研究生安全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

摘 要:研究生安全意识培养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研究生创新人才管理环节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课题研究组以首都体育学院为例,在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500名在校研究生就安全意识培养这一现状开展调查。重点探讨研究生安全意识培养的必要性以及影响因素,从而提出研究生安全意识培养的具体对策,以期进一步强化和提高研究生安全意识以及安全防护能力。

关键词:研究生;安全意识;培养对策

长久以来,学校都高度重视学生安全和校园安全,安全问题一直是学校教育的头等大事。自小,父母、老师以及亲戚朋友常告诫我们:安全第一。安全问题尤其是学生安全已经成为家长、学校、社会共同关心的热点话题。特别是最近接连发生的几起女大学生被害、失联事件和高校研究生跳楼自杀以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林森浩投毒案,研究生安全问题再一次牵动着国人的心。一直以来,在校大学生安全意识培养都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高校往往十分关注本科生、专科生的安全问题以及安全意识的培养,对更高层次更高学历的研究生相对比较忽视。基于此,课题调研组选取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500名在读研究生,重点探讨研究生安全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并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个人自身等方面分析研究生安全意识培养的影响因素,从而对症下药,找出培养研究生安全意识的具体良方。

一、研究生安全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课题研究组对研究生安全意识作出如下定义。研究生安全意识属于广义安全意识的范畴,是指研究生通过一系列对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中遇到的安全问题的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其综合表现为研究生对于安全问题的态度、判断,所掌握安全知识的多少,对安全问题表现出的兴趣以及安全行为的倾向等。研究生安全意识培养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生安全意识是研究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构成,也是研究生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以及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人才的高等教育。其中,安全意识培养是研究生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2、研究生安全意识培养是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也是研究生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研究生安全意识培养一直是我校保卫处和政治教育教研室的义务和责任之一,也是研究生入学教育的重要一环。有助于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和创建和谐校园,有利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3、研究生安全意识培养是加快法制建设的重要因素,也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总体方针,研究生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顶尖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法律安全意识、心理安全意识、人身安全意识以及其他安全意识。

二、研究生安全意识培养的影响因素

课题研究组对首都体育学院在读研究生安全意识培养调研中,得出如下结论:影响研究生安全意识培养的因素主要有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以及个人自身等四个方面,其中,研究生个人自身是内在影响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外在影响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社会安全意识教育缺位、家庭子女安全教育欠妥、高校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失衡以及研究生自我安全教育意识薄弱。总的来看,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研究生的安全意识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但是个人自身安全意识的强弱也不容忽视,正面的积极教育形成一个合力,共同促进研究生安全意识的形成、提高和完善。

三、研究生安全意识培养的建议与对策

针对研究生安全意识参差不齐、差强人意的现状以及影响研究生安全意识培养的四大因素,同时借鉴和参考其他高校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我们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第一,国家和社会应该倡导安全教育和安全理念,努力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第二,学生家长要时常叮嘱自己的子女,注意自身身体、财产、食品安全,小心防火防盗防骗;第三,高校要争创平安校园建设,学校辅导员和研究生导师以及授课教师要加强对研究生安全意识的引导和培养,并实行安全教育考核制以及学分制;第四,研究生自身要树立“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思想,自觉学习日常安全知识、校园安全知识以及生活安全知识,切实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防范技能。

参考文献:

[1] 刘若华,姚 勇,覃文庆.研究生安全教育管理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黑龙江学院学报,2015,34(3):4-6.

[2] 邹 勇.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4.

[3] 薛金侠.大学生安全意识及其培养路徑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4.

作者:朱亚成 刘凯

上一篇: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论文下一篇:伤害事故成因中小学体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