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下的情境教学法论文

2022-04-22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教育行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人们开始进行新课改。在新课改环境下出现的情境导向教学法已显现出应用效果,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创设课堂情境,有效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学下的情境教学法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语文教学下的情境教学法论文 篇1:

情境教学法下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应用

摘要:情境教学法作为小学语文中受欢迎程度较高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构建生动、合适的情境,培养并维持学生兴趣的持久性,既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还能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本文从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视角出发,对应用情境教学法的具体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希望有些许借鉴意义!

关键词:三年级;情境教学法;语文教学

引言

在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中,为了将学生求知欲望有效激发出来,教师需要采取一些灵活、有趣的方式进行授课,进而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而情境教学法的合理运用,主要的目的就在于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保证学生在学习中保持主动性,并独立自主地解决各种难题,从而大大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要加强对情境教学法的探索与优化,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出来,构建高效的三年级语文课堂。

一、构建多媒体情境,生动再现教材情境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人们生产生活与信息技术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同时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基于此背景下,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为生动情境的构建提供帮助,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借助于动画、音乐、视频等素材,将课本中描绘的情境再现出来,让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画面,获取重要的语文知识,从而大幅度增强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赵州桥》这一文时,教师可以利用课前时间登录教学资源库,结合重难点教学内容,搜集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并精心制作成动态视频呈现出来。在课堂中,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将赵州桥的背景资料、教学课件展示出来,营造相关的情境,将课文中的情境再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赵州桥设计的独特性。通过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能够让学生接触与学习更加丰富的知识,便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效率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二、构建生活情境,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生活是情境的发源地,所以,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法时,应该善于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着眼于生活中的小事,从中总结出一些道理,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在讲解课本知识时与这些道理结合起来,进而使学生产生更深刻的印象,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应该结合课本内容,善于创设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例如,在教学《大自然的声音》这一文时,在课文中将动物、风水分别比喻成了大自然的歌手、音乐家,倘若仅仅是利用单调乏味的语言进行讲解,三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对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与大自然进行亲密接触,让学生认真聆听与捕捉来自于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并在课堂中相互分享。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课文朗读的录音,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感知大自然的奇妙之处。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除了课本中介绍的大自然的声音,生活中还存在着哪些奇妙的声音,如厨房是一个音乐厅等,鼓励学生模仿课文相关语句进行写作。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能够有效地消除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陌生感,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

三、构建表演情境,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着较强的模仿与表演能力。在情境教学法中,表演方式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分别是进入角色、角色扮演。所谓进入角色,指的是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课文中的某个人物,对其内心的想法与行为进行理解;所谓角色扮演,指的是不同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将课文讲述的内容完整地演绎出来,拉近学生与文章的距离,亲身感受文章中的人物,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在教学《父亲,树林和鸟》这一文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对课文内容形成更深入地理解,教师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具体来说,将所有学生分到不同的小组中,每个小组中一共有四名学生,分别对课文中的作者、父亲、鸟、树进行扮演,引导学生准备好相关道具,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将描绘的情境从头到尾生动地演绎出来。在学生扮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引导性问题:文章中“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有什么深层含义呢?在学生扮演结束后,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与见解,由于答案并不唯一,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勇于表达不同的观点,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机会。通过创设表演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对课文内容产生探索的欲望,将学习当成是一种享受,为理想教学效果的实现打下良好基础。

四、创设故事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由于小学三年级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足,比较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到一起,针对学生这一特点,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要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利用有趣的故事情境,一方面引出课文的重点内容,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學习兴趣,确保学生可以在学习中保持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守株待兔》这一文时,这篇文章所讲述的是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教师可以为学生大致地讲解这一故事内容,以故事为载体构建情境,将学生注意力有效地集中起来,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好奇心。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课文内容,学生会表现得更加地积极,对于快速地了解课文所讲述的内容十分有利。通过创设故事情境,将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激发了出来,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积极性,对于学生探索、学习能力的锻炼十分有益。

结语

综合而言,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情境教学法的合理运用,与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加契合,对于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与记忆有很大的帮助,而且,传统教学方法不仅单一还比较枯燥,通过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能够很好地提升与升华传统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不再沉闷,而是富有生机与活力。因此,在三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加强对情境教学法的研究与探索,可以从构建多媒体情境、表演情境、生活情境、故事情境等方面入手,为学生学习添加更多的趣味,使其将学习当成是一种享受,切实提升三年级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艳丽.情境教育背景下小学三年级语文习作起步教学[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2):53-54.

[2]李春桦.融合古诗情境培养诗词素养——小学语文古诗词情境教学之探[J].新课程,2022(07):7.

作者:王海阳

语文教学下的情境教学法论文 篇2:

新课改环境下情境导向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教育行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人们开始进行新课改。在新课改环境下出现的情境导向教学法已显现出应用效果,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创设课堂情境,有效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本文的笔者,将针对情境导向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提出有效的应用策略,促使教学效果得以提升,以供相关专业人士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情境导向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应用策略

一、情境导向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情境教学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重,感到什么事物都很新鲜,爱玩爱动,这一阶段他们整体上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的语文课堂比较无聊,对小学生的天性有所压制,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愈来愈低,但小学阶段教师要为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打好基础。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优美的篇章,在情境导向教学法的应用下对这些文章进行品味阅读可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还原艺术场景,引领学生走入情境中发现美。在情境导向教学法的应用下还可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情境导向教学法的应用下还可锻炼他们的思维,不同的文章中蕴藏不同的道理,这些道理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在教学中开拓他们的思维,告知他们一切是由人创造的,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二、情境导向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联系生活,走入情境

教师要将课本知识内容与生活相连,带领学生们走进生活中,品味大自然的美。在教学情境的选择与创设上,要尽量贴合课本内容,匹配合适的生活场景,将教学内容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语文教学的目的不能局限于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深一个层次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文章背后的人文精神。例如在讲《妈妈的账单》这一课时,可先让学生自己谈谈自己的妈妈,有的学生说到妈妈一直在上班,都没有时间陪我出去玩。这时教师可拿出两份账单,从账单上学生可明确看出自己平常的花销比妈妈高出几倍,从而感受到妈妈的辛苦,理解了妈妈。将课文与生活相连,告诉学生要学会体谅父母,平常要乖乖的,认真学习,学会孝敬父母。

(二)图片展现,增添趣味

教师在教学中可赋予课本内容生动活泼的新形象,可利用图片予以展示。花花绿绿的图片对小学生有极强的吸引力。其实我们课本中就有很多类似的素材,如每一篇文章中的插图;另外还可以搜集身边适合的图片,可利用互联网资源,广泛搜集后进行筛选。然后将图片进行多媒体投放,清晰地向同学们展现内容。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可适当运用图片,增加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荷花》这节课的内容时,教师想将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先引领学生描述你印象中的荷花或动手绘制你心里的荷花。我国有不少的诗人、书画家都爱荷花,之后可向学生展示一些名画,如张大千先生绘制的《荷花图》,引領学生进一步去描绘荷花,增加学生对荷花的印象。学生在情境中与作者一同感受荷花的美,学习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性。

(三)音乐渲染,增加效果

富有节奏感的音乐,可给人的听觉上带来冲击,为提前预设的情境增加氛围效果。教师在情境音乐的选择上不要太过于局限选择激昂的励志曲子,也可选择抒情曲子描绘风景,还可选择学生们熟知的流行曲子,与他们形成共鸣;或是教师或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现场演奏音乐,通过优美的旋律来表达丰富的内心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用音乐渲染情景,用音乐熏陶学生。例如教师在讲《父亲和鸟》这篇文章时,父亲与鸟关系密切,体现出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教师可播放《蜗牛和鸟》的歌曲,感受各种鸟的叫声,发现小鸟的可爱,用学生熟悉的儿歌,引入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在情境中搭配音乐,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还可将知识拓展出去,让学生从小养成保护小动物、热爱大自然、心存爱心的好习惯。

(四)角色扮演,融入情境

教师可在情境中,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文中角色进行扮演,或将学生分为4—6人的小组,小组同学自己安排,分别充当一个角色,依照文章大意编排情景剧,之后可上台表演。这样不仅学生能体会到文章中人物的内心体验,拉近了学生与课本的关系,自然而然学生愿意主动深入研究,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表演技能,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教师在上课时,应依据课文的基本大意,创设与之相对应的表演情境,吸引着小学生们去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使之更快速地融入情境。例如在上《坐井观天》这节课时,教师可让学生上台扮演青蛙和小鸟,青蛙和小鸟展开辩论,底下的学生哈哈大笑,感受到了青蛙的愚蠢,但也迫切希望青蛙可以出来,感受大自然的美。在愉悦的氛围中,学生明白了文中蕴含的道理,即看问题,认识事物,要站得高,要看得全面。

三、结语

为了使情境导向教学法产生更加良好的效果,教师要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生自我展现时,适当给予他们积极的鼓励,增加他们的自信心,给予他们动力。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运用情境导向教学法,让语文课堂更具灵活性,使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堂,也愿意深一层次去品味、去感受文章。

参考文献

[1]梁端水.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情景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19).

作者简介:班春燕,女,1964年生,安徽省舒城县,小学一级教师,大专。

(编辑:郭恒)

作者:班春燕

语文教学下的情境教学法论文 篇3:

小学语文阅读预测策略教学初探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各个阶段、各个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和角色也进行了翻天覆地的调整。随着新高考政策的深化实施,“大语文”时代已经在万众瞩目中到来了。小学语文在学生整体的语文学习生涯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基础性作用,就像大厦的地基一样。我国有一句古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阅读策略教学不断盛行的新时代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提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预测学习能力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从预测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实际意义入手,分析及总结了预测策略教学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预测策略运用的具体途径。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预测策略运用的实际意义

(一)能提高学生对文义的理解和剖析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依然处于形象思维比较发达的时期,其阅读理解能力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但受到人生阅历与阅读视野的影响,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往往会相对浅薄,往往只能从字面意思理解文本内容,难以对文本中表達的核心思想与中心理念有一个深入的认知。鉴于此,教师可以运用阅读预测策略,在阅读预测策略的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构建新颖的阅读学习情境,使学生能产生较为强烈的代入感,进而为深入阅读创造有利的条件。除此之外,在预测策略的运用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回忆文章中的内容和作者在文章中的表达内涵,然后进行内容的整合和重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思维的延伸,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对所读文本进行不同角度的了解。整个阅读情境构建和重组的过程能让学生不断深化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并在深入剖析的过程中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能唤醒学生大脑主动阅读

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通过死记硬背积累知识和开动脑筋探索知识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在死记硬背的方式下,学生难以对所学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且久而久之会对学习产生一定程度的抗拒心理,而开动脑筋则可以使学生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探索完成知识学习,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的双重提升。预测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能让学生成为阅读学习的主体,并在阅读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切实理解文本内容中的基本含义。在完成基础的阅读后,学生会充分调动自己的脑细胞,通过对原文章内容的深入解读,总结自己的观点和对文章后续发展的预测,在解读过程中思路不畅时,学生要反复对文章内容进行阅读,还要在教材文章的基础上进行课外拓展,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度提高,让学生的大脑“动”起来。

(三)能更新学生原有阅读认知

阅读课堂上的小学生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能逐渐在自身文学知识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认知框架,凡是在框架内的学习过程,大部分学生都能“如鱼得水”,但一旦需要创新,超出自己的认知框架,很多学生就会觉得“无从下手”,这就从侧面强调了引导学生跳出原有的思维,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与创新观念的重要性。在阅读过程中广泛应用预测策略,能促使学生在原有的阅读经验和框架基础上,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提炼与总结,将文本知识与作者情感和社会背景等元素结合到起来;能高效地预见文章中事物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发展的雏形,不仅能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框架,更能让学生在自身认知视野构建的同时不断完善、构建与阅读相关的认知体系,在认知框架和体系不断完善后,实现个人阅读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预测策略的应用现状分析

(一)教师对预测策略运用认识较浅显

预测本身是一种无意识的心理过程,学生和教师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都会有意无意地进行知识发展的揣摩与预测,但是对预测策略的科学认知概念非常浅薄。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不断深化,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性作用愈加重要,作为领头羊的教师,预测专业知识水平基本上决定了学生在运用预测策略时的科学性和延续性。很多教师虽然认识到了自身水平对学生掌握预测策略的重要影响,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将预测策略的运用与教学目标分开,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二者之间的联系,没有很好地处理运用预测策略和教学目标之间的辩证关系。有的教师甚至直接总结预测的策略,让学生进行“公式套用”,这种“教条主义”的思想对学生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让本身对学生认知能有效拓展的预测策略变得“名存实亡”,无法将预测策略教学对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的促进作用真正发挥出来,进而影响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与阅读效率的提升。

(二)学生整体认知水平存在差异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思维意识上的跳跃性让每个小学生的成长轨迹都是独一无二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预测策略进行学习时,呈现出的学习效果也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以及父母教育理念等因素的差异都是学生认知水平产生差异的原因所在。预测策略的教学过程中,同样的思维角度,每个学生结合自身思维进行拓展时的方向和结果“天差地别”,这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预测策略的教学也造成了一定的困扰。这就要求教师树立实事求是的理念,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要直面学生整体认知水平存在的差异,通过科学分析与整理,进行针对性教学,做到“因材施教,精准教学”。

(三)未能与实际生活产生紧密联系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各个阶段教育教学过程中,人们经常说的是,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为知识往往与实际生活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这为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实际生活的元素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预测策略的应用过程中,很多教师的关注点只放在了策略本身,反而忽视了学生成长发育的阶段性特征,更严重的是忽略了预测策略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另外,高屋建瓴式的策略学习过程,忽略了学生学习知识与实际运用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感觉与自己的生活关系不大,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学习动机方面的疑问。远离生活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都大打折扣,这会造成学生只知学习不知应用,难以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学以致用意识,造成教育教学的失实。

(四)实际运用维度把握不够精准

任何教学策略上的变化都必须在明确清晰的教学目标指引下进行。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虽然运用预测策略的机会很多,但是有关预测策略的理论性知识,比如,预测习惯的养成、预测方法的积累、预测能力的提升等,在学生的心目中始终是模棱两可的。并且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产生预测的依据和理论的探究性不高,对学生预测时的语言逻辑性更是“置若罔闻”。还有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顾教材内容和知识点的特点,一味地鼓励学生运用预测策略进行文章内容发展方向的推测,反而起到了反作用。有的教师则是完全相反,面对一篇故事性极强的文章,依然在反复推敲是否适合运用预测策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过于放松或过于谨慎对学生预测意识和预测能力的提升都是有害无益的。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预测策略应用的具体切入点

(一)提高教师专业程度,完善预测策略认知

虽然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性作用依然不容忽视。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预测策略教学的实际演练中,教师对预测三要素——预测线索、先有经验或共有知识、预测内容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验证预测等策略的结合程度,不仅反映了教师自身的专业程度,更为学生预测策略的认知视野开阔打好了基础。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文学素养,深入探究文字的奥妙,然后结合自身经验和知识,帮助学生开阔认知视野,在预测支架的辅助下引导学生针对预测内容进行揣测,并在随后的阅读过程中不断修正和补充,让学生的预测认知范畴更为开阔。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丰富自身认知的同时,可以以文章题目为预测支架,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文章内容的思考和猜测,比如,“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呢?小蝌蚪的妈妈去哪里了呢?最后找到了吗?”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对文章中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充满了好奇心,并让学生对“小蝌蚪”变“青蛙”的自然生长规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学生的预测角度提供了更为开阔的思维空间。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过程的同时,也在践行预测教学,实现“教学相长”的教学目标。

(二)充分运用分层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预测策略的有效运用有赖于教师对学生客观学习水平的基本认知和对学生个性化成长的大致规划。每个学生成长的差异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统筹兼顾每个层次的学生。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开展预测策略的教学时,分层教学法的灵活应用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了思维发散带来的成就感,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基础上进行预测策略学习时养成思维意识、提高认知水平,让个性化的成长不再是一种愿望。这也验证了在预测策略的运用过程中,采取分层教学、精准施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例如,在《少年闰土》的阅读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将预测的大致方向分为几个: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与鲁迅先生是什么关系?鲁迅先生写闰土的目的是什么?然后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大胆预测,将自己的预测记录下来,并在教师的带领下深入解读文章内涵,在此基础上验证自身的预测。教师的正确引导与学生的大胆预测,可以使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将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充分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得到拓展,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领略到预测学习的快乐。

(三)有效结合生活场景,鼓励学生大胆预测

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有效运用是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直接体现。在小学语文阅读预测策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文章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到一起,在小学语文课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进行语文知识点的分析、文本内容的理解、语文方法的学习,使学生在现实场景的启发下,进行更加大胆的预测。例如,在《一块奶酪》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预测,比如,根据蚂蚁队长的言行,揣摩蚂蚁队长的精神品质与行事作风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并结合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和认知,分析蚂蚁队长的品格。这个过程是对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的一种梳理,也是对学生站在文本主人公的角度思考问题,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所表达的核心思想的一种体会,更是考量学生价值认知和情感、理智的一种形式。实践证明,在课堂联系实际、情景引领教学的基础上,学生的情感共鸣将会得到充分激发,其学习有效性也将得到切实提升。

(四)精心设计评价,精准把握预测策略

阅读教学中预测策略的实施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并且教师对整个预测策略学习过程的把控程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首先,教师要在引导学生预测的过程中设计有价值的预测点;其次要有目的地组织预测交流的课堂活动,并对学生在预测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价和点评,贯穿始终的精准把控度对学生在预测策略的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发展角度和高度能发挥更好的引导作用,并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性作用发挥到最大。例如,在《草船借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诸葛亮的生平经历入手,比如,“三顾茅庐”“火烧新野”“联吴抗曹”等,使学生对诸葛亮的生平经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为学生合理的预测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设计预测方向,引导学生探究:诸葛亮与周瑜之间的关系怎样?当时魏蜀吴的实力如何?草船借箭中曹操的角色又是什么呢?让学生根据原有的认知进行预测,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交流,然后对学生的预测结果和方向进行佐证和补充,提升学生的预测能力。

四、结语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预测策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有效应用,不仅能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剖析能力,更让学生在主动探究文学世界的路上动力十足。因此,教师要深刻理解预测策略的科学认知概念,提高自身对预测策略的运用能力,发挥引导作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做到因材施教;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以致用精神,把握运用预测策略的度;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文学素养,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如此,在预测策略的引领下,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才会越來越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会逐渐提高。

(左毓红)

作者:郑宝珠

上一篇:英语教学与西方文化论文下一篇:政府采购多少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