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方法探究论文

2022-04-15

摘要: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它起着育人定向的作用,是教育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班主任应当在日常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渗透德育。好的德育模式可以帮助班级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风学风,促进学生认真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班主任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应该充分渗透德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德育方法探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德育方法探究论文 篇1:

探究德育方法,让德育之花盛开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与发展,提高了学生德育方面的重视程度,尤其是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德育的最佳时期,国家教育部门对于学校德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对教师德育工作的关注度也逐步增加,为了提高学生优秀的品德素质,加强学校德育的教育工作,需要不断地创新德育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如何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期望为德育教学工作提供一些有力保障。

【关键词】德育教学课程改革综合素质

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接受德育教育的主要是通过学校教学活动进行的,要想提高德育教学的高效性,首先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内在品格是德育工作的最终目的。以探索德育教育方法作为研究课题,结合当前初中德育教育的实际工作情况,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良好品德,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一、初中德育教育的意义

这里说的德育教育主要是针对思想、政治、品德这三个方面进行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首先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促进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其次政治方面,培养学生具有爱国精神,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改革创新的时代理念;再次,站在品德的角度来说,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的思想品格。学校德育教学工作是整个教育体系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初中德育教学,在整个教学工作中處于承上启下的阶段,只有充分发挥这一时期的德育教学工作,才能起到良好的衔接作用。初中阶段是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明确了德育教学的目标,相较于高中德育教学工作来说,更加柔和与适宜。由于当前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综合素质水平高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竞争与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德育工作是培养学生品格与素质最为重要的方法,让学生从根本上去学习,培养自身的素质,通过不断地实践与努力,实现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

二、初中德育教育工作情况

虽然新课标改革已经全面地开展起来,但是当前人才的选择还是以分数为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整个教育环境还是侧重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通过分数进行评价,而德育在整个考试体系中没有分数地位,进而导致德育课往往设置较少,或者出现被占用的现象,整个初中阶段出现重文化课,轻德育的现状。其次,当前德育教育的教学方法传统、陈旧,教师对德育的重视度不高,自身素质水平也有待提升,导致在大部分德育课仅仅是在课堂进行简单的说教,也没有结合当前的热点以及生活,整个德育教学较为枯燥、抽象,学生在课堂中经常出小差,教学效果差,没有起到德育教学的目的。同时,一部分教师认为教德育工作是教学工作的一部分,与知识教学之间并没有多大的联系,整个教学工作只是空谈、说教,教学缺少生动性,学生兴趣不高,感受不到德育的内涵,缺乏感染力。因此,初中德育教育工作受各种因素影响,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初中开展德育教育的方法

1.情感教育法

这里说的情感教育法指的是在进行德育教学时,首先要做的是培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缓解学生对教师的抵触心理,才能更好地实施德育教育工作,让学生乐于学习,愿意听讲,进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德育教学工作实践中,教师通常采用说教的方法进行德育知识的传播,认为只要经常进行教育,学生就能感知德育教学中所蕴含的道理,起到德育教育的目的。但是很多教师表示,由于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叛逆期,德育教育所起到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要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首先要做的就是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采用情感教育的方法,建立师生之间的感情,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进而为德育教学工作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当前很多初中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不高,在课堂中经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犯困、乏力、走神、交头接耳的现象,还有很多孩子出现逃课的情况,对学习缺乏兴趣,这种状态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学生大把的时间都浪费和耽误了,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教师的正确的引导,传播德育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但是当前教师的引导与说教所起的效果并不明显,这时就可以采用情感教育的方法,首先与学生构建良好的情感桥梁,除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重视德育工作的教学,在课下关心学生,经常与学生在一起交流与沟通,发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并且及时地给予帮助,同时充分地尊重学生,教师要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与学生以朋友的方式相处,学生会更加的尊重并且信任教师,这对德育工作的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助于德育教学工作的进行。通过与学生交流与沟通,寻找能够刺激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并且进行激励与引导,进而取得良好德育教学效果。

2.德育渗透法

当前,大部分教师认为教学工作,要各司其职,不同学科之间所承担的责任各不相同,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理所应当是思想品德教师应该负责的教学。初中的教学工作,通常是围绕自己所负责的学科展开的,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涉及德育教育工作,由此可见当前的教学观念,并不利于德育教育的开展。同时德育工作缺乏实际性,很少与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相结合,进而导致德育教育效果不良。在现实生活中,每个学科中或多或少地都会与德育有一定的关联,只靠思想品德教师进行德育教学工作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将德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更有利于德育的教育工作,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才能起到一定效果,进而实现德育教育的高效性。

例如:语文学科,为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平台,语文教师要意识到语文带来的德育教育机遇,结合语文素材中所传达的情感、精神以及思想认识等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启发,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不断的净化自己的观念,提高自己的思想认知,实现育人的德育教学目的,同时也更利于语文知识的学习,让德育在语文教学中将情感与道理进行结合,使德育工作能够有效地实施,塑造良好的思想品德。再如:数学学科,从本质上属于自然学科,数学是经过历史的长河,前人经过不懈的研究与探索,才将知识流传下来的,数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方面体现数学家的拼搏、探索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有利于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另一方面,从无数实践中总结出数学规律,再将其有效地运用到学社会生活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将德育与各个学科进行融合与渗透,不但有利于学生各学科的学习,同时德育教育也更加的全面有效,有利于学生自我反思与认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

3.网络引导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对我国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人们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就很容易受到网络带来的消极影响,沉迷到网络中。尤其中小学生阶段,年龄较小,心理还不成熟,而網络已经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不可避免的接触环境,因此如何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是教师以及教育部门需要面临与解决的重要问题。一方面网络为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结合网络的开放性以及多元化,了解更多的社会热点与时事,丰富了德育教学内容,同时贴合现实,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另一方面,网络德育教育增加了教师教学的难度,网络游戏、社交软件等对学生带来了更多的信息,对学校的教育产生一定程度的弱化。同时由于初中生的心理还不成熟,容易受网络的吸引进而沉迷于网络中,因此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需要结合网络灵活地进行教育活动,发挥网络的积极引导作用,进而实现网络德育教学工作。

例如:充分利用网络渠道进行德育教育,学生对于网络的好奇心与兴趣,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信息技术课以及网络竞赛活动,来丰富上网学习活动,减少学生对网络的猎奇心,发挥网络的积极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正确认识了网络,有效地减少了网络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利用网络建立师生交流网站,通过Emile、微信等平台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一方面缓解当面沟通的尴尬,有些问题通过网络更易表达与交流,尤其是一些心里话,还有这一阶段学生存在的敏感问题,就可以通过的网上与教师进行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不但增加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同时起到德育教育的效果。

4.生活教育法

当前初中实施的德育教育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教育效果并不理想。教师的教学活动侧重于学科知识的学习,学生德育效果是远远不够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转变思想,重视生活教育的重要性,任何教学工作都离不开丰富多彩的生活,生活化德育教学法,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施起来更利于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以及内在素质的培养,为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例如:结合当前社会热点新闻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老人外出倒地后,人们是否应该扶”等这些极具争议的话题,进行激烈的讨论,也可以组织辩论会,进而探究出最为正确的方法。这些案例贴合人们的生活实际,与学生有着切实的关联,学生的积极性以及热情也更为高涨,有利于学生价值观的梳理以及养成,为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提供有力保障。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短视频,包括生活中遇见的一些德育小故事或者反面教材,引导学生养成乐于助人、爱国以及民族精神等良好的品质,形成正确的观念,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改革,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接触社会的渠道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因此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叛逆、消极等不良的品德问题,整个价值观念错误,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就需要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初中生的学情以及个性,创新德育的教育方法,开展德育教学活动,最大程度地发挥和挖掘出德育作用,进而将初中生培养成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姚锦爱.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激励策略的实施[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5).

[2]刘永雄.“互联网+”时代下初中德育实践探讨[J].教育观察,2019,8(17).

(作者单位:1.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七中学;2.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三中学)

作者:张晶芮 邢卫梅

德育方法探究论文 篇2:

班级管理及德育方法探究

摘要: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它起着育人定向的作用,是教育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班主任应当在日常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渗透德育。好的德育模式可以帮助班级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风学风,促进学生认真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班主任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应该充分渗透德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章对新时期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及德育的方式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方式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德育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如何有效实施德育管理已经成为每个小学班主任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鑒于此,小学班主任必须认识到德育管理的重要性,将提高德育的有效性作为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德育管理计划,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重视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全面分析、了解并尊重学生,真正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恰当引用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不断加强实际生活与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学生在生活中获取更多的德育知识,也能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日常生活,结合的德育教育的目标设计实践活动,带给学生更多的生活体验。例如,在进行与“生活中的垃圾”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就可布置学习任务:搜集与生活垃圾相关的资料,并在上课时展示自己搜集的结果,谈谈自己的想法和依据。在上课时,各小组的学生可相互够沟通和交流,并分析生活垃圾将会带来的危害。在完成基础知识的教学后,教师就可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垃圾,并借助所学知识完成垃圾分类。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灵活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也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还能认识到保护环境、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二、实现班级事务师生共管

所谓“师生共管”,是指在班级事务当中,学生作为班级主体,他们应当与教师有着同等的主权和地位,由此做到通过参与班级管理工作来提升他们的归属感,并让他们在管理班级事务的过程中获得道德素质、价值观念的提升。例如,针对一些学生在班级中吃东西、乱扔垃圾的问题,我专门召开了一次班会。在班会当中,我先明确指出在师生共同制定的班级制度中“不在班级吃东西,不乱扔垃圾”是非常重要的一条。之后,学生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并说明了原因。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仔细听每个人的发言,并进行总结,之后我提出如何在不违反班规的前提下解决部分同学没吃饭的问题,因为不能让他们饿着肚子学习。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更为主动地思考和讨论,并最终想出了可以在课间到班主任办公室吃的方法,而且只能吃简单、方便的食物。针对“乱丢垃圾的问题”,学生则一致表示要予以杜绝,乱扔垃圾的学生还主动进行了自我反省,这让我非常意外,同时也让我看到了师生共管在班级管理和德育中的关键作用。

三、开展德育活动

德育活动是德育管理中的基础形式,其对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效率具有直接的影响。在网络时代下的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利用网络开展多样化的德育活动,调动学生对德育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形成。一方面班主任可以学习网络中的德育活动方式,并结合实际教学需求进行改进,丰富德育活动的形式。在此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对学生的性格和爱好等特点进行分析,选择具有趣味性的德育活动形式,提高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投入度,培养学生的活动兴趣。另一方面班主任可以开展小组德育活动,让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合作共同学习,在提高学生活动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此过程中,班主任需要合理设计小组德育活动的主题和流程,提高小组德育活动的效率。

四、针对学生情况因材施教

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时候,学校会鼓励教师发掘学生的个性和差异,使德育教育更具针对性。有的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发现部分学生的性格比较内向,他们非常渴望友谊,但是却不知道如何与他人进行沟通。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开展了“守护友谊,共同成长”为主题的讲座,让存在人际沟通问题的学生都能够从中学习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能够放下羞涩主动与他人进行交往,从而获得更好的人际关系。有的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焦虑心情,影响了学习状态,也使学生无法具有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因此,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的服务,缓解学生焦虑的心情,使学生能够轻装上路,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德育对班主任管理小学班级起着重要的作用。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教师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不懈努力,不断探索教育方法。每一位学生都是祖国未来建设的栋梁,班主任要发挥自身作用,采用正确且多样化的教育方式,给学生指引一条正确的前进道路。教师只要把握好教育中的恰当时机,采取有效的育人措施和方法,将德育有效地渗透到班级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去,就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海燕.对新时期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及德育的思考[J].小学生(下旬刊),2021(01):17.

[2]曾艳,郑爱飞.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1(01):16.

[3]张鲁燕.小学班主任如何应用德育开展班级管理工作[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21):140-141.

作者:李燕

德育方法探究论文 篇3: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德育方法探究

【摘要】思想政治课程是强化中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帮助其树立正确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情感态度的重要载体。强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德育教育功能的发挥,既是该课程的必然要求,也是新课程理念下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重要倡导。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重知识内容忽略德育教育的问题,造成二者相割裂、相脱节,制约了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和作用的发挥。本文主要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运用和渗透德育方法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高中 思想政治课 教学 德育方法

一、實施“衔接法”,让教材知识与学生价值培养有机结合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很多的教材内容本身就注重了德育功能的发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以教材内容为依据,并对其中所隐含的德育教育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注重结合高中学生的思想价值和情感态度等,推动学生德育整体水平素养的持续性提升。比如,在“树立正确择业观”一章节知识内容的教学中,要从就业中面临的竞争和困难来激励学生树立开拓精神、提升竞争意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章节的教学中,在进行盗版侵权、假冒伪劣、偷税漏税、合同欺诈等相关内容的阐释中,要对其对国民经济的危害、对市场秩序的干扰以及对社会风尚的影响等进行拓展和延伸,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并在学习和生活中努力提升自身道德品质和行为操守。在“生活与哲学”这一内容的教学中,要借助唯物辩证法帮助学生提升自身问题解决的能力,正确地看待和面对人生道路上的挫折与困难、客观全面地看待周围的事物,不断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等。在“经济生活”一章节内容的教学中,让学生们对于人民币升值和贬值的利弊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探讨,让学生们对于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意义与价值有着充分的认知,并且从当前西方国家制造人民币升值的舆论压力等方面对学生实施引导,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注重国家利益的维护、国家经济风险的防护与规避等,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怀。

二、实施“引导法”,让热点问题与学生态度提升有机结合

高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理性思维,但总体上仍然处于感性认识为主的阶段,在看待和处理问题上,他们缺乏分辨是非、鉴别真伪、厘清美丑的态度和方法,而且极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加之当前社会舆论思潮越来越多元化,很多的问题在互联网的发酵之下,众多纷纭、莫衷一是,很多的高中生在面对类似问题时比较容易产生错误思想甚至完全地迷失方向。这就需要教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积极实施“引导法”,注重从一些学生们较为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出发,对学生们进行积极的、正确的引导。比如,去年发生的保定孩童掉入深井之中,人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动用大量的机械进行作业抢救;在最近发生的女教师为让丈夫上高铁,不顾工作人员劝解,公然用身体挡住高铁车门;北京红黄蓝幼儿园发生的性侵、虐待幼儿事件;大家广泛提及的老人摔倒在马路上应不应当搀扶的问题等,从思想道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特别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对学生的思想和观点实施积极的引导,一方面促进学生更理性的看待问题,不被错误思潮所误导,另一方面让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念去处理类似的问题,在答题过程中、在日常行为中不致于出现方向性的错误。在这样的经常性的热点事件引导过程中,让学生们掌握一些正确的角度、科学的标准和有效的方法,从而更理性、更准确地解答解读相关问题。

三、实施“实践法”,让实践活动与学生德育认知发展有机结合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主要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一个是学生们接受和内化知识的途径主要集中于课堂之中、形式和途径相对单一。另一个就是学生们了解、知晓知识内容、懂得大道理,却并不清楚自己应该怎么做。基于此,教师应当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第二课堂”的开设,组织和带领学生们积极走出课堂,在各种以德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中深化对各种知识内容认知和对各种道理的感悟。比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参加一些红色展览、展演活动,也可以在清明节、烈士公祭日、国庆节等带领学生们祭扫烈士墓,在一个个历史照片的记忆、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生平中,感受当前战火纷飞年代烈士们为国家之存亡、人民之荣辱而进行的前仆后继的奋斗,从而激励高中学生勿忘国耻、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刻苦学习、努力拼搏。可以组织学生们参与一些“环境卫生整治”、“文明交通疏导”、“孝老爱亲”、“扶危济困”等主题教育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等,让学生们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不仅更好地理解德育是什么,而且能够更清晰地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怎样以实际的行动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当实施“衔接法”,让教材知识与学生价值培养有机结合;实施“引导法”,让热点问题与学生态度提升有机结合;实施“实践法”,让实践活动与学生德育认知发展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将思想政治课德育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推动学生思想政治发展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卓拉布比·马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方法探究[J].未来英才,2017(9).

[2]陈岩.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德育方法探究[J].中外交流,2016(35).

[3]修彦.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德育教育探究[J].辽宁师范大学,2010.

[4]谢林勃.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德育方法初探[J].读与写,2015(22).

作者:成晓红

上一篇:国防教育分析论文下一篇:中职护理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