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改革下案例教学论文

2022-04-23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部在2001年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试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对日前初中生物教学发挥重大影响。“新课标”中规定了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目标、发展方向及教学内容。但“新课标”下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教学改革受到社会影响、教学制度和教学内容、教育体制等因素的诸多阻碍,限制了生物教学的改革发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新课标改革下案例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新课标改革下案例教学论文 篇1:

浅谈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教师角色转变的途径

摘 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深入,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在享受新的教学平台机遇时,也面临着新课程改革的挑战。为了适应新课标改革,中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审视定位,不断地进行角色调整转变,那么在新时代下如何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便是本文探讨的内容。

关键词:新课标 中学语文教师 角色转变 途径

教师是新课改的主体,而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新课改的关键。在新课标改革的大环境下,语文教师需要跳出传统教育的三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接受新时代对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革新者。对于中学语文老师来说树立正确的角色转变意识,摒弃旧的教育观念和师者行为,对自身角色进行新的审视和定位,形成新的观念和行为模式,并以多重身份、多重角色的新形象融入到新课改中,这对课程改革的推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实现中学语文老师角色的转变就成为研究之关键了。

一、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

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教师角色转变的首要条件,而思想观念的转变,又具体体现在教师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上。所以,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首要条件是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

新课标倡导“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实现“师本”到“生本”的角色转换,由“控制者”转向“平等首席”,由“授业者”转向“参与者”,由知识的“权威者”转向“组织者”,由教学过程的“指挥者”转向教学过程的“分享者”。教师要融入、参与到学生学习中,帮助引导学生学习,成为其学习过程中的学长和合作伙伴,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探索新知的热情。新课改下的中学语文教师不再是“授之与鱼”,而应是“授之与渔”,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法已不能适应当今的教学实际,语文教师不能仅仅只在课堂上传授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反观新课标下的“研讨式”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研究性意识,使学生学习行为从被动性学习变成主动性学习,学习行式由封闭式学习变为开发式学习,学习内容由单一化变为多元化,学习思路由静态化变為动态化。

二、提高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

教师专业化是当下教师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而语文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专业化问题与教师的终身学习和终身研究密切相关,同时也与新课改的制定实施息息相关,所以正确认识语文教师专业化问题,对教师角色的转变、重新定位影响巨大。

首先,正式从事语文教育前,语文教师应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教育学科知识以及精通文学、哲学、美学等知识并且接受过专业的教学技能训练和教学实习训练。作为新时代的中学语文教师,除了深钻语文学科知识,巩固专业技能,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制定各项提高计划,还要苦练多元基本功,提高语文学科专业技能,把课堂当做锻炼提高自己的“练兵场”,努力尝试不同的语文教学设计,找到最适合的教学模式,找准转变后的语文教师角色。

其次,正式进入语文教育后,在整个中学教育教学中要以终身学习者的身份来践行,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让终身学习成为语文教师工作和生活的理念。中学语文教师只有与时俱进地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丰富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先进的思想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及各种专业技能,才能在新课改潮流中形成正确的语文教育观,才能实现教育内容的现代化,增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使转变的教师角色适应全球化教育和现代化教育的要求。

最后,语文教师要有培养自我教育的意识,也就是说中学语文教师要想获得自身专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地自我学习和自我调整,完善自身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意识,这是教师对自己实践活动及教育观念的反思,这对教师角色的转变起着促进和规范作用。每一次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都要有追求最优的教学效果的积极性,并能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创造性地实施教学工作,做到适时而教、视人而育。

三、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保障,它是新课改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推进我国教师教育转型的战略之一。只有教师教育水平和质量达到一定的标准,教师角色才能有效迅速地转变。要想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不仅需要自发地转变,还需要有组织地转变。

(一)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提高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其宗旨是一切为了教师的发展,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它是促进教师角色转变的途径之一,在这种转变中,它通过诊断、对策、计划、实施、反思等环节,促使教师持续不断地反思探究自身的行为并且积极参与到教师培训中来,逐渐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那么中学语文教师在校本培训的过程中就应准备好面临新角色的挑战,改变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积极参与探究,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要思考自身角色转变的程度及转变后对自身产生的影响,并通过工作总结的形式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学校,使校本培训在一次次反馈中提高时效性,快速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二)高等师范教育的变革

为了迎合时代发展和新课标改革,高师院校不得不在新时期担负起教师教育改革的历史使命,走向开放的综合化办学之路,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将办学模式由“定向型”转向“非定向型”,将教师的培养模式由“单渠道”转向“多渠道”,课程体系设置由“单一化”转向“综合化”,以提高教师专业化为首要目标。而针对中学语文师范生教育,高师院校必须要有针对性的变革,在校内课程设置上要以提高语文师范生的课程理论修养为主,在校外实践上要加大教育实习力度、改革丰富实习实践模式,而在综合素质上要重视语文师范生的创新和科研意识的培养。因此,针对中学语文师范生高等院校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改革教育学科课程设置。教育学科课程教学是师范生形成教育专业素质的渠道,它不仅使师范生树立整体的教育观,加强师范生对教育本身的正确理解和认识,同时教育学科课程也肩负着培养师范生技能的任务,它是教师专业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师范生教育专业素质的必要保证。

第二,把案例教学作为语文学科教育学课程的主要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而针对中学语文师范生的案例教学需在动态、主动、开发、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师范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语文创新能力,提高中学语文师范生的课堂教学能力。

第三,把师范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意识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 “教师即研究者”的提出对师范生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科研能力成为目前师范生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那么针对中学语文师范生的教育教学,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研究性教学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充分思考、主动探索、寻求创新的能力和习惯。其次安排专题讲座课,邀请校内外专家为学生介绍学科知识、前沿研究课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活跃学生思维。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改革的今天,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明确意识到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新期望,積极主动地做好角色的转变,更新思想教育理念,提高自身教师专业化水平,自觉投入到教师培训的专业队伍里,这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张雅妮.新课改中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J].科技信息,2007.

[2] 汪清泉.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与应对[J].教育探索,2005.

[3] 王冬梅.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4.

[4] 卢磊.论教育观念的变革与教师角色的转变[J].青春岁月,2013.

[5] 郑婉.从研究性学习看语文教师角色的转换[J].教育探索,2002.

[6] 胡玮.对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师角色转换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7.

[7]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研究课题组.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研究报告[R].教育研究,2002.

[9] 高炳添.新课程的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师角色转变途径及效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10] 贾晋锋.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思路研究[D].西北大学,2008.

[11] 尹芳.强化科研意识,培养师范生的教育科研能力[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1(4).

[12] 王玉凤.师范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

[13] 周梅香.高等师范学校语文案例教学研究[D].阜宁高等师范学校,2006.

[14] 王林发.语文案例教学:内涵、运用与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2,12(8).

作者:陈启川

新课标改革下案例教学论文 篇2: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的困境与路径选择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部在2001年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试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对日前初中生物教学发挥重大影响。“新课标”中规定了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目标、发展方向及教学内容。但“新课标”下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教学改革受到社会影响、教学制度和教学内容、教育体制等因素的诸多阻碍,限制了生物教学的改革发展。本文通过针对“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的困境与路径选择做出深入分析。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生物;教学改革;路径

现代知识经济时代,初中生物教学模式的创新能够真正适应社会的发展,生物教学更应重视教学质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利用新课标的改革方式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探索精神,使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生更愿意沟通交流,主动探索,学生能够形成自主学习观念。

一、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的困难因素

1.初中生物教学模式陈旧

生物教师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与新课标教学不能够完全融合,使新课标很难进行改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强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偏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很难进入生物的学习与探究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得到发挥。实验课在固定模式的框架下,难以激发学生的主观性,实验课没有达到应有效果,教师对于实验课的讲解不够规范,偏重于实验原理、操作方法及最终实验目的的理论讲解,课堂上内容枯燥乏味,讲解内容单一,学生忽略实验的设计性和操作过程,学生对于生物实验只能模仿教师的方法,不能得到真正发挥。另外,学校为了增加升学率,强调应试教育,注重考试结果,导致在生物教学中忽视其原有的探索教学,捆绑住学生的创造性。

2.初中生物教学的知识点不明确

生物课程的改革实施中,生物课程的内容量加大、内容复杂、深浅难以控制,并且使初中生物教师从原有的以教师为主导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导的新式教学思想。由于新课标提出的生物实验教学要求提高,教师很难快速的适应教学理念。新课标教学改革中提到,必须确认其教学的目的、意义、目标,实验课程中的精准程度与设计思路的明确,并且提高了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由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到实验中,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很容易对新课标的内容理解不够,加大了实验的难度,在实践过程中,无法带领学生做深入的实验研究。另外,生物教学的设备不足,影响了实验的真实操作性,满足不了教学内容的改革。

3.初中生物教学的师资力量欠缺

初中生物教师的组织结构需要改善,缺乏高素质、高文化的教师力量,一些教师对于生物知识存在偏差,对于教学力量分布不均衡。教师需要从传统教学观念转变为新型教学方式。

二、初中生物教学有效的改革路径选择

1.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生物教学创新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传统的讲授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无法适应创新教育。所以要对生物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要把学生作为生物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作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生物老师要集合多种教学方法,比如把发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探究式学习法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从不同的教学法中获取生物知识,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升生物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健全初中生物教学体系

生物老师要设置好初中生物课程的结构体系,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时,要把理论知识转化成操作实验,合理的安排理论学习和实验学习,让学生能力在实验中就获取理论的知识。另外,生物老师要加强对学生基本功的培养,不断的培养学生自主实验操作的能力,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探究生物实验中发生的现象,探索生物知识的原理及应用。在生物教学中,老师要围绕生物课本教学,让学生能够充分的理解和牢记课本上的生物知识,同时,生物老师要扩大学生的视野,挖掘出课外的教学资源,收集课外的生物信息,然后通过整合传递给学生。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生物知识,利用身边的事物来验证自己掌握的知识,提升学生的创造性,开拓学生的思路和视野,为将来的生物学习和应用奠定基础。

三、总结

在初中教育阶段,生物课是提升学生对自然及自身认知的重要学科,所以在新课标的要求和背景下,生物老师要不断的研究和探索生物教学的方法,转变传统的生物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健全生物学科的评价机制。要通过生物教学的改革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方.文化理性与教师发展:校本教研中的教师文化自觉[D].西南大学,2013

[2]《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年总目录(二)(2012年第22期~第36期)[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2:107-120

[3]刘炳彦.初中生物学习动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4]李萍.新课标苏教版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模块的静态分析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

[5]陈华杰.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作者:李红

新课标改革下案例教学论文 篇3:

基于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研究

摘 要: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远远不如外国对教育的重视,大大降低了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才竞争力,因而党和国家决定对基础教育实施具体措施,将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作为增强综合国力和积蓄人才储备的战略实施。高中地理作为一门复杂的高中教学,为了对其更好的进行推行,改善教学的不良现状,本文针对新课标理念下高中地理概念的教学研究进行粗浅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地理在文科范围内其教学内容的概念性较强,但是概念不仅是文科学生基础的组成部分,更是教学中理解知识点的具体阐述。因而,在新课标理念下,对高中地理的概念性教学要求有所增加,但其中存在的问题更需要我们积极地寻找应对的办法。

1.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对高中地理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

调查研究显示,大多数的高中生在面对高中地理概念的学习过程中,无法做到科学的概念理解[1]。高中地理概念学习的本身是学生在其拥有的知识基础之上主动构建概念学习的过程,因而需要学生对地理概念进行科学的把握和清晰的理解,使其思维向具体化的方向形成。但是通过调查得出,近七成的学生机械的学习导致对高中地理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

1.2学生的概念学习逻辑思维能力存在不足

当代的高中生从小就缺乏逻辑思维的教育,使之做事情毫无条理,而高中地理的概念教学又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概念教学的学习不仅能够培养高中生逻辑思维的能力,更能够锤炼其概括的能力。然而,在高中教学中有大约八成以上的高中生没有意识到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并且把它定义为地理学习中最难攻克的一关。

1.3学生对概念学习主观能动性差

高中地理的学习是文科中最具有考验性的一门学科,其中地理的概念教学更为困难,因而高中生的地理概念学习则必然与其主观能动性有着紧密的联系。主观能动性的选择对高中生地理概念学习有着直接影响,但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其仅存在着基本感知,而非期望通过地理概念学习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如此一来,不良的学习动机导致大部分高中生对高中地理概念学习程度的一般。

2. 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的运用方法

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方法是值得借鉴和运用下去的,这些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不仅增进学生对地理概念的认知,更能深化其对概念的掌握,因而为了进一步提升新课标理念下高中地理概念的教学,需要教师选择更为适宜的教学方法。

2.1实际观察教学

高中地理的知识内容多为自然状况、地理位置及社会经济状况等,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概念多为具体的语言阐述,因而若教师在教学中对其进行具体的实际考察则会使之最直观的将教学内容生动的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如此一来这要是最容易理解记忆的一种教学方法。

2.2关键词教学

基于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多用复杂的语言阐述,各种主谓宾定状补语态的相互结合使用,更会使理解能力差的学生感觉到云里雾里。因而,对于这一类的地理概念,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抓住语句中的关键词,并学会在一长段话中提炼出重要的信息,化繁为简,这对于学生的理解和认知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3]。

2.3类比教学

随着学习阶段的不同,需要掌握的概念也会逐渐增多,同时概念与概念之间也会造成混淆。例如对于水蒸气凝结降落到地面这一现象,存在着“降雨”与“降水”这一不同且易混淆的概念,这时教师要一边对于易混淆的概念进行针对性的实例列举,另一边引导学生对这一类问题进行归纳与总结,如此一来在教学中积极地运用类比教学方法就能很好的化解这一问题,能够让学生对于相似的概念做出准确的区分。

3.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发展规划

为了能更好的改善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对其教材进行演习,并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分析、制定合理适当的教学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强化概念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3.1教科书的运用

教师要学会运用教科书这一固定准确的引导材料,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时,先对知识点进行下定义,其次再以概括的形式对知识进行具体的表述,最后通过实际的举例或类比的运用对知识点进行整体把握。一方面引导了学生对概念教学的呈现,另一方面又有抽象性的概括材料加以理解。

3.2板书的运用

书写板书作为一种最古老的教学方式沿用至今,虽计算机教学的应用对其带来很大的冲击,但是仍不能否定板书结构化的应用使高中地理概念教学更加的清晰和富有逻辑性,更能保证概念教学环环相套、稳定有序。

3.3自主教学的运用

再好的教学方法也不如学生自己对概念的研究与探讨,教师要学会运用抛出问题的策略对学生进行自主教学。如此一来,学生会对教师抛出的概念问题进行假设和分析,最终下定论,这一过程很好的为学生学习概念提供了自主的学习空间,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4. 结语

基于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虽备受争议,但仍在发展和改进,为了强化概念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地位,需要各个地理老师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做出更多努力。

[参考文献]

[1] 李云.基于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方法的分析[J].文理导航(上旬),2013,(3):74.

[2] 杨新轩.高中地理新课程实验教掌同“重”[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3).

作者:张陈凤

上一篇:高职院校行业英语教育论文下一篇:语文写作教学网络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