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审计发展论文

2022-04-21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以下简称“三院”)是我国研究、设计、试制和生产飞行器的高技术科研生产基地,是高科技军工单位,下设门类齐全、专业配套、自成体系的十几个研究所、总装厂及服务单位,先后研制了多系列、多型号、多平台数十种飞行器装备,为国防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突出贡献,技术水平跻身世界前列。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计算机辅助审计发展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计算机辅助审计发展论文 篇1:

刍议计算机辅助系统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结合我行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的实际体会,粗略分析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意义和当前面临的问题,谈几点对推进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的认识看法。

【关键词】计算机 系统 审计 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我国各行各业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审计工作面临审计观念、审计方式、审计手段及队伍构成转变的发展问题,大力推行并完善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成为审计工作的必然之选择。萧山农商银行目前拥有营业网点152家,员工1696人,存贷款规模超千亿,2014年交易业务量达到3317万笔,平均正常工作日每天业务量超13万笔,而且在以年10%的速度递增,如此庞大的业务量,靠传统的手工审计已满足不了审计工作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开展审计工作,发挥内部审计职能,我行近年将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应用于审计工作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一、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意义

计算机辅助审计是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为手段,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各种信息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直接开展的审计工作,它不改变审计目标,而是通过相应的审计技术和方法,辅助审计人员开展工作,进而实现审计目标,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扩大审计范围,提高审计质量;降低依赖程度,增强审计独立性;加快信息反馈,发挥建设作用;实现成果共享,推动工作规范。

二、当前计算机辅助审计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对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审计事业起步较晚,审计理论还很不完善,传统的审计观念、方式和方法根深蒂固,很多人还停留在传统的账簿审计模式,依照过去的方法和套路来进行审计。相对于会计电算化几十年的发展历程,计算机辅助审计进入应用的时间比较短暂,应用范围不广。由此导致一些人认识上的偏差,认为审计人员目前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水平不高、审计队伍年龄偏大,一时难以适应计算机辅助审计;也有的认为计算机辅助审计专业性强,高不可攀,或计算机辅助审计仅仅是审计手段,作用有限。因此,审计人员思想观念没有顺应形势发展而转变,是当前阻碍审计部门计算机辅助审计发展的根本原因。

(二)当前审计人员结构不合理,使计算机辅助审计滞后于形势发展需要

一是年龄结构,我行现有12名审计工作人员中,年龄在五十岁以上的有4人,约占33%;年龄在四十至五十岁之间的有5人,约占42%;两项合计年龄在四十岁以上的占到了75%,年龄老化问题比较突出;二是学历结构,本科学历的为3人,仅占25%;专科的为7人,约占58%;中专的为2人;总体学历水平比较低;三是专业结构,大部分审计人员为会计专业。上述情况表明,复合型人才紧缺问题,已成发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瓶颈”,是抑制计算机辅助审计发展的主要原因。

(三)外部环境制约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全面应用

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全面、有效应用,不仅仅对审计部门软硬件建设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同时也制约于被审计单位电算化的发展和应用水平。由于计算机辅助审计形成的资料均是电子数据,如果有人故意或因差错对计算机证据进行修改、删除等,从技术上来说审计人员难以查清。与传统纸质审计证据相比,计算机审计证据更易修改且不留痕迹,安全性不高。

(四)培训教育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时效性针对性不强

现阶段审计人才培养机制不够完善,无论是人员的更新,还是在日常的业务培训方面,对审计人员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没有引起充分重视,对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支持和发展尚没有形成制度化。同时,上级审计机关对审计人员培训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也是造成在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方面跟不上形势发展的原因。

三、推进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的对策

(一)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的重要性

一是要克服“恐高症”,去除认为年龄大了计算机辅助审计学不了,或认为计算机辅助审计专业性太强,高不可攀,离自己很远的想法;二是要克服计算机辅助审计“神秘感”和“智能化”的盲目放大,认真钻研审计业务,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研究审计业务计算机化的思路、方法和手段,将业务知识与计算机及网络知识融合起来,切实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第一个方面,是加强对在职审计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训,不断扩展和更新现有的计算机知识和审计业务知识。第二个方面,应建立一套完善、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实效性,能很好满足推进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的实际需要;在搞好全员计算机基本技能普及培训的基础上,重点要加强审计业务骨干的计算机知识培训,做到突出重点,培养骨干,将其逐步培养和锻炼成为推进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排头兵”。

(三)强化奖惩机制,积极拓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覆盖面

一是要积极引导与业务经营单位共同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二是对可能产生的重大经营风险,甚至涉及道德风险的线索数据,要做好保密措施,并进一步分析核实,必要时立项进行现场审计,以维护内审工作的严肃性和原则性。三是要积极引导审计人员提升业务专长与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有效结合,为拓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覆盖面提供人才,从而提高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效率与水平。

(四)严格制度措施,防范计算机辅助审计风险

一是要加强风险意识教育及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二是要加强保密措施。计算机辅助审计产生的资料比现场审计资料更为重要,它不仅蕴含着全行的商业机密和客户的金融信息,而且有的还涉及客户的存款隐私。因此,应加强保密措施,严防外泄,应当延用客户端的机器码进行注册验证,客户端机器应采取有效的防病毒木马措施,保存重要资料的计算机应严格禁止上互联网,以确保资料的安全。三是要加强审计方法的测试与验证工作。要在全行推广运用一个审计方法,除了要把审计人员的审计思路准确转化为“CAS”可以理解的语言,还要进行反复测试,多次调整检索条件,现场核实验证。否则,会因审计方法编制不当导致丢失大量的有用线索或产生大量的无效记录。避免审计人员照此开展审计产生新的风险。

(五)切实加强领导,推动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的全面发展

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要想有所突破,领导的重视和参与是非常重要的。要成立以一把手为组长,部门负责人和计算机审计业务骨干为成员的计算机审计工作小组,具备条件的应建立专门的计算机审计科室。其主要工作职责:负责搞好全行计算机审计工作规划和有关具体措施的拟定;制定年度计算机审计知识培训学习计划,组织学习和交流;抓好计算机审计情况的考核评比,搞好AO系统实施情况的检查;每年集中选择几个计算机辅助审计基础条件较好的审计项目和单位,重点进行计算机辅助审计,搞出特色,抓出成果,以点带面,推动发展。

作者:陆寒云

计算机辅助审计发展论文 篇2:

审计信息化助力航天内审事业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以下简称“三院”)是我国研究、设计、试制和生产飞行器的高技术科研生产基地,是高科技军工单位,下设门类齐全、专业配套、自成体系的十几个研究所、总装厂及服务单位,先后研制了多系列、多型号、多平台数十种飞行器装备,为国防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突出贡献,技术水平跻身世界前列。

计算机辅助审计具有快速、准确、高效的特点,在社会审计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内审业务的不断扩展,如何加强审计业务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成为摆在三院审计部面前新的课题。本文,以三院应用《审易》软件开展年度决算审计为例,重点介绍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思路、具体方法和取得的效果。

开展计算机辅助进行财务决算审计的必然性

财务决算审计是对企业年度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真实性、合法性的综合检验,也是出资人考核企业经营业绩、评价财务状况和资产质量的重要依据。国资委在统一规范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决算审计工作的同时,要求中央企业建立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对难以实施外部审计的涉密单位,委托其内部审计机构按照财务决算审计规范严格执行审计程序、恰当发表审计意见,并承担相应的审计责任。

三院审计部认识到,当前会计电算化工作已经相当普及,核算规范,信息储备完善,同时财务决算审计具有时间要求紧、审计范围广、数据处理复杂等特点,一些大型会计师事务所早已推行计算机辅助审计,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内部审计机构要想履行好职责,顺利完成任务,只有尽快掌握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才能满足审计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基本思路

“统一软件、统一培训、统一底稿”是三院审计部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基本思路。“统一软件”是指在三院审计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考察审计软件与财务软件的兼容性、审计软件本身的操作性,并对软件功能进行测试,最终确定《审易》软件作为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工具,要求下属各专职审计人员人手一套;“统一培训”是指在软件配备的情况下,对各专职审计人员进行计算机应用以及软件操作的统一培训;“统一底稿”是指在进行项目审计的过程中,要求必须使用软件内置的底稿,从而用项目推动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的开展。

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具体做法

以2005年三院财务决算审计为例,三院审计部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具体做法是:

1.明确审计目的。财务决算审计的作用在于考核经营业绩、评价财务状况和资产质量,保护出资人的合法权益。审计内容主要是对企业财务决算报告中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资产减值准备及资产损失情况表、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表和会计报表附注及补充资料的构成发表审计意见。计算机辅助审计必须围绕中心任务确定工作方案。

2.制定财务决算审计方案。明确审计依据和审计范围;按审计要点明确审计内容和具体要求;合理组织分工,明确完成时间。

3.开展操作培训,使审计人员尽快账务倒数、建立数据库、查账、查询、取数、审计分析、审计计算、底稿管理等计算机操作和审易》软件操作等技能。

4、核实资产质量。除现金盘点外,使用《审易》软件处理核对银行存款余额表,使用抽样方法盘点库存物资和固定资产,并形成工作底稿,确认资产真实可靠。

5.提前介入,保证审计时间。把形成决算报表前的财务数据导入《审易》软件,利用内置的分析工具分析有关财务数据(例如对各项科目增减变动情况使用柱状图、折线图等进行分析,对开户行倒账进行自动对比,对异常会计科目自动进行检查等),了解业务量和账务处理情况。对需要处理的问题及时提出审计意见,把调整事项消化在预审阶段,提高决算报告的可靠性。

6.核实决算报表,确认资产的权益关系。在上报集团公司的财务决算报表出来后,使用《审易》软件自动生成的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等,与财务决算主表核对,并形成审计工作底稿,确认会计账表的一致性。

7.使用《审易》软件“抽样”功能(PPS抽样、固定样本容量抽样等)编制会计凭证抽查工作底稿,同时结合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进行筛选,减少抽凭数量,提高抽样精度;依据抽出的样本进行现场抽样审计判断,核查账表、账账、丹东证核算内容的一致性、有效性,核算内容的真实合规性。

8.重点审查三张主表的构成及数字勾稽关系,客观反映财务状况。确认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的数据来源真实性,收入、成本、费用、利润计算的合规性,分析其对资产负债表增减变化产生的影响,分析现金流量表编制的合理性,客观判断资金运作对资产构成的影响。

9.审核基建转并表的正确性。用软件自动生成资金平衡表,与转并表工作底稿进行核对,分析单位内部往来是否抵消,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核算是否规范,用《审易》软件复核功能判断基建核算以及转表、并表的可靠性。

10.在国资委财务决算报告决算表出来后,重点审查会计政策、会计估算执行的公允性,分析报表与报表附注的依附关系,判断资产质量、经营效果、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因果关系。由财务决算审计模板自动生成保值增值等经济指标数据,给财务决算报告使用者提供完整的财务分析资料。

11.按照《审易》软件总提供的审计程序实施审计,收集审计证据。按财务决算审计手册要求填写统一的工作底稿,确保审计作业的严谨性和规范性。根据审计工作底稿及审计分析作出审计判断,发表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无法表示意见等不同类型的审计意见,出具统一格式的审计报告。

计算机辅助审计不仅发挥了数据处理功能和审计分析功能,而且形成了复合型的计算机辅助审计组织形式,为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几点体会

通过近年来的实践,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1.要有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要多宣传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特点和优势,得到领导的支持,配备相应的硬件和软件,为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提供充分的物质保障。

2.要有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一方面要培养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带头人,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以点带面,提高审计工作人员掌握计算机操作以及审计辅助软件的应用,提高审计业务判断能力。同时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对其掌握的财务资料和商业信息保守秘密。

3.以点带面,项目推动。由于计算机辅助审计开展的时间不长,在实际使用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三院审计部在这方面是用擅长计算机知识的审计人员这个“点”来带动大多数对计算机知识不是很擅长的普通审计人员这个“面”;在审计过程中要求使用统一的工作底稿,而且要用软件来完成,从而通过审计项目来推动审计人员学习使用审计软件。

计算机辅助审计是科学发展的成果,是时代进步的要求。它不仅克服了传统审计翻阅账本时间长、综合分析能力差的缺点,同时为规范审计作业、提高审计质量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在财务决算审计中,会计资料全、保存时间长、查找方便,可为开展其他项目审计提供必要的会计信息。

计算机辅助审计帮助审计人员缩短现场审计实践、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有效地推动了内审事业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三院审计部在财务决算审计中所取得的经验,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作者供职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审计部)

作者:赵树飞

计算机辅助审计发展论文 篇3:

现行通用审计软件缺陷及其设计观念变革

[摘 要] 计算机辅助审计正日益受到重视,而通用审计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却举步维艰。本文从目前通用审计软件的局限性入手,分析了现行软件不能适应实际需要的原因,在分析新的形势下审计信息化所面对的诸多挑战后,创造性地提出了审计操作系统的设计理念。

[关键词] 计算机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审计信息化

通用审计软件是EDP审计中最广泛使用的计算机审计辅助工具和技术,最早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当时国外某些大型财务公司为了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自己开发或合作开发了能够应用于多种审计环境的审计作业和管理软件。

通用审计软件与专用审计软件最大区别是能够适应多样化的审计环境,在不同的审计环境下,审计软件的操作人员不需要太多的操作调整即可将审计软件投入新的审计作业中。也正是由于这种广泛的适应性和操作调整的便利性,使通用审计软件在许多审计领域发挥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在有着庞大数据量的金融行业。

一、 现行通用审计软件的基本功能

由于通用审计软件的功能大多是一般审计作业中的审计数据处理功能,所以现在的通用审计软件基本上已被商品化,并且都能在微机环境下使用。这几年国内许多审计部门、软件公司也开发了与国内商品化会计软件有着良好接口的通用审计软件,其中审计之星、审易(用友)、金剑、中普、通审等在审计市场上都有一定的知名度。虽然在功能(特别是风险控制和数据分析功能)方面国内通用审计软件与国外老牌审计软件(如加拿大的ACL)还有许多差距,但由于它们都针对我国会计软件市场上流行的通用会计软件提供并不断提供接口模板,使得其在操作的便利性方面要优于国外审计软件,这也与我们广大审计人员计算机水平不高的现实是相适应的。综合来说,通用审计软件的主要功能包括:

1. 数据的访问和转换功能。数据访问和转换功能是通用审计软件必需的基本功能,它提供了将外部数据转换成审计数据的通道。国内的审计软件的数据访问和转换功能主要针对会计软件数据提取和转换而设计,一般除了审计软件的设计者根据市场流行的会计软件而设计的转换模板外,也提供给使用者设计自己的转换模板功能。

2. 数据抽取、汇总、分组、排序、计算、对比、报表生成等。这是审计常用和基本的作业内容,主要包括对整个文件或者选取的数据项目进行加总和平衡检验;对文件中包括的详细数据进行选取和报告;筛选数据,有选择地选取和排除一些项目;比较多个文件,识别其差异;重新计算数据字段;报表合并;财务分析等。

3. 审计抽样和统计分析。基本功能包括从数据文件中选取分层的统计样本、PPS抽样、任意样本量抽样、发现抽样、停走抽样和随机抽样等。有些审计软件提供了部分由用户自己定义的统计分析功能。

4. 审计过程和结果的记录和审计数据管理。这是审计管理的基本功能,内容包括编制符合性测试计划和调查表;把测试结果转换成标准报表;函证管理;审计工作底稿的生成、存档和打印;审计计划和审计项目管理;审计报告编辑和打印;法规查询等。

二、 现行通用审计软件的局限性

总体来看,目前的通用审计软件的局限性集中在如下3个方面:

1. 功能简单不能适应灵活的审计需要。审计软件不可能完全替代人工审计,只能辅助审计,但辅助的内容和程度目前很难界定,通用审计软件的功能定位比较模糊。由于业务流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通用审计软件功能是否只能定位于辅助基本的财务审计?通用审计软件以适应内部审计为主还是以适应外部审计为主?这些都是困扰软件设计者的现实问题。目前的通用审计软件以简单的查账程序为主,主要是为定期的事后审计服务,无法提供灵活多变的审计方法,各种审计软件相互无法共享数据和审计工具,造成软件的有效性降低。

2. 难以适应开放式审计对象。在内部审计中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相对外部审计比较容易实现,原因是内部审计人员对信息系统结构比较了解,也比较容易获得来源于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师的配合,同时,审计软件对单一模式的信息系统数据结构也容易调整而自动获取审计数据。然而,对大多数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大型集团内部审计等人员而言,他们面对的审计对象大多数是开放性的,各被审计对象使用的管理软件甚至会计软件五花八门,多种多样,采用的系统软件和数据库系统差别很大,即使审计软件提供了灵活的数据接口定义功能,其初始定义的工作量也非常庞大,反而影响审计效率。另外,被审计对象的系统结构经常处于变化调整之中,初始定义随时都可能需要修改。

3. 无法对信息系统程序进行符合性测试。现行的通用审计软件只能提供内部控制的符合性测试的计划编制、调查表设计和对测试结果的评价,还无法对信息系统程序进行符合测试,而对信息系统程序的正确性和数据安全性的测试是对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评价中无法回避的重要环节。

三、 新形势下审计环境的复杂性和易变性

审计环境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过程中,这种变化来源于多个方面,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趋势是其中最大的两个因素。具体来说主要有:

1. 会计软件不断发展变化带来的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软件的更新发展非常迅速,会计业务处理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原始业务数据越来越多地存放在会计信息子系统之外的其他业务子系统中,即使是财务审计,对证据的追查也需要更多地延伸到管理信息系统的各子系统。近年来柔性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受到重视,这种系统能更好地适应变化的企业环境、企业业务和结构调整,而这进一步增加了审计软件数据采集的难度。

2. 审计项目的多样性。审计的主客体、审计的目标多样性决定了审计项目的多样性,无论是政府审计、民间审计还是内部审计,审计项目都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即使是注册会计师所从事的财务报表审计,审计项目的具体内容也不是完全一致的。让通用审计软件适应多变的审计项目是不可能的。在对同一目的的多种审计项目中,通用审计软件也受到了挑战,因为不同审计项目的数据规模、业务环节和流程、证据内容等都有很大差别,如何规划审计软件功能、如何组织审计流程都是很难统一规划的问题。

3. 数据采集的壁垒。获取被审计单位会计软件电子数据并转换电子数据是审计软件应用的前提,但解决这一问题比较复杂,数据转换的难易程度受会计软件复杂性的严重制约,这些壁垒来源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有些会计软件厂商以保护数据安全为借口,将数据层层“保护”起来,使得会计软件之间的数据转换越来越难,这也给审计软件的开发加大了难度。数据提取同样受到组织行政区划的阻隔,出于信息保密和保护内部利益并显示部门权力的目的,行政机构常常不愿意开放内部数据,或者要经历冗长的审批环节。

4. 审计准则、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加快了审计准则、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这使得在应用层面上的审计对象所采用的准则体系更加复杂。在政策层面上,这种趋同是一个长时期的渐进过程,通用审计软件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并方便进行调整,这对通用审计软件确实是一个挑战。

四、 审计操作系统——审计工具箱

为了不同的财务软件之间的交流,便于相互数据转换,以及适应用户的特殊需求,为二次开发提供数据接口,中国软件协会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分会曾发布了中国财务软件数据接口标准98-001号,国家审计署也参与了这一标准的制定,上海西南会计电算化协会也起草了《上海市会计软件数据标准接口规范(试行稿)》,该标准及规范均规定各个财务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以计算机文件为媒介,其中包括两类:一类是格式定义文件,一类是数据文件。许多人认为,如果财务软件普遍采用了这一标准也就基本解决了财务报表审计中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数据接口问题。

然而从发布至今,会计软件数据接口标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一般认为是因为软件协会本身是一个行业自律组织,没有行政权力,对会计软件开发商不构成实质上的约束。但笔者认为,制定这一标准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管理形式和业务流程的创新是世界潮流,管理方式和方法本身就是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来决定的,作为管理子系统的财务软件系统也不应该被限制,新的报告标准(如XBRL)不断产生、完善并实施。这一标准对计算机辅助审计也并没有多大好处,一方面是因为财务信息并不是审计的全部,另一方面,该标准的实施与审计的传统鉴证功能并无相关性。

因此,从财务软件的设计方面去寻找解决计算机辅助审计问题的方法不太可能,只能在审计软件的设计上寻找突破,必须对审计软件设计思想进行重大变革,一个可行的方法是审计操作系统——审计工具箱的设计。

审计操作系统——审计工具箱(下简称“审计工具箱”)类似于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它是一个管理审计数据和审计方法的软件系统工具,类似于一个审计工具箱,每一个审计人员或者审计软件设计者都可以设计自己的审计工具,只要把这些审计工具移植到审计工具箱里就可以被所有软件操作者使用,任何审计工具一旦被移植,其接口数据和结果数据都将被事先已经安装在工具箱中的其他审计工具所共享。

审计工具箱除了提供通常的审计功能工具外,主要提供数据获取方法定义、数据接口定义、工具设置与协调、审计工具设计等。审计工具具有如下特点:

1. 开放性。审计工具箱的数据结构、功能规划对所有使用者都是开放的,它是审计工具箱功能灵活性、数据共享性的基础。软件提供开放的数据入口和出口,代码定义规则由工具箱确定,但审计工具使用到的数据接口及其代码则由用户自我定义,每一个使用者都可以自由重新规划和设置已放入工具箱的审计工具。

2. 共享性。由于数据结构是开放的,所有的审计数据都可以被共享,审计软件厂商只须设计审计工具,广大用户可以购买任何软件厂商的审计工具,也可以自己制造或改造工具。数据格式以谁先放入工具箱谁优先的原则定义,所以任何审计工具产生的结果数据可以被其他软件工具共享。

3. 一定程度的数据冗余。由于不同工具下定义的数据或产生的数据可能具有较多的重复,这样设计的审计软件的一个缺点可能就是数据冗余度比较高,但这并不严重,因为数据保存的对象主要是原始来源数据和以工作底稿方式保存的结构数据,大量的中间数据并不保存,而是在需要的时候临时产生。

4. 广泛的适应性和可扩展性。目前的通用审计软件无法适应ERP环境下的审计,不能进行以联机分析处理(OLAP)为基础的验证性审计分析和多维分析。审计工具箱就没有这样的问题,它的审计适应范围完全取决于审计工具本身,针对专门的ERP审计所设计的审计工具和联机分析审计工具都可以在审计中得到应用,甚至可以扩展到对数据仓库的数据挖掘工具进行审计运用。在这一模式下,数据获取并不必要关注财务软件设计者是否遵循了财务软件数据接口标准,而只要获取财务软件设计方提供的数据字典就可以了。此外,标准会计软件系统和某些安全测试软件也可以被这样的通用审计软件调用,成为对信息系统程序正确性和数据安全性进行测试的有效工具。

5. 方便的定义操作。审计工具箱较之一般的软件开发工具的一个最大优点是定义简洁,它并不是由用户直接用数据库对象(Data、DAO、ADO等)访问数据库,审计工具在设计时就采用了封装技术,对常见数据操作功能和SQL语言进行封装,用户只要对自己熟悉的管理数据进行表间钩稽,从而方便了数据接口定义。

审计操作系统——审计工具箱的设计理念是通用审计软件设计的一个观念创新,软件的实现过程、数据接口解决方案、审计功能的具体规划都值得深入研究,笔者相信,根据这一观念设计的审计软件一定会成为审计人员真正的得力助手。

主要参考文献

[1] 国家863计划审计署课题组. 计算机审计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研究报告[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余漱峰

上一篇:生成性资源初中语文论文下一篇:审计视角下经营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