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虚拟财产法律研究论文

2022-04-21

[摘要]网络游戏虚拟物品是法律意义上的财产,因为它与法律确认的现有财产形态相比较,同样具有稀缺性、可控性和价值性等特征,同样存在取得方式的合法性问题,所以法律应该予以保护。但在现行立法上却没有相应的规定。现行法律在有效解决涉及网络游戏虚拟物品权益纠纷方面显得越来越困难。因此,针对网络游戏虚拟物品的立法很有必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网络虚拟财产法律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网络虚拟财产法律研究论文 篇1:

网络时代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问题探讨

摘要:本文基于当下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的视角,针对我国在虚拟财产保护中存在的法律缺失、监管主体责任不明确及玩家举证困难等问题进行阐述,最后提出“将网络虚拟财产纳入法律保护范围、适当扩大司法解释外延”的管理对策。同时,通过制定游戏基本法,进一步确立相关民事主体所应承担的责任。在此基础上,加强行业内部监管,积极制定虚拟财产保护制度,维护虚拟财产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网络时代;虚拟财产;法律保护;司法实践

互联网快速发展,通过大数据调查结果显示,截止到2015年年底,我国网名数量骤增,其中大约有56.9%的用户属于网络游戏网民,总人数突破4亿人,较上一年度增加两千多人。正是在如此繁荣和发达的网络时代,于网络游戏中首次出现“虚拟财产”这一概念。在虚拟网络世界中,现实生活中的不动产及动产等财产被网络虚拟财产取代,如网络游戏玩家使用的个人网络账号及游戏金币和道具、装备等,都属于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财产。通过梳理目前我国学者的相关研究,其注意力大多集中于公民的网络隐私权、名誉权和网络实名制等相关研究方面,而专门针对网络时代的虚拟财产法律保护问题进行研究的相关内容较少。对此,本文将通过剖析当下我国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缺陷,以此提出相关改进和完善建议。

一、网络时代虚拟财产的产生与属性

网络时代虚拟财产的出现和发展具有社会必然性。但是,对于虚拟财产的界定,不能仅仅局限于一般的网络游戏。相反,在网络交易平台中产生的相关信息都属于虚拟财产。因此,网络虚拟财产不是一个法律概念,而是在学术界,学者们结合互联网的基本特征,充分融合我国《民法通则》中“关于财产的概念界定”提出的一个全新的专业术语。所以,从某种层面而言,虚拟财产不仅存在于网络世界,而且是现实世界中的人们,在网络世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相关产物。

关于网络时代虚拟财产的概念界定,有学者认为,“在网络中取得或产生,并被人们实际掌握和控制的虚拟物品或某些具有财产价值属性的事物就属于网络虚拟财产”。由于这种财产是网络玩家通过消耗一定的精力和时间才获得的。因此,其具备了马克思经济学中提到的商品价值的一般属性。首先,虚拟财产具有客观存在性,因此其具有基本的物权属性;其次,虚拟财产具有价值及可转让性,其价值可通过实物货币来衡量;此外,虚拟财产是我国网络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形成的产物。因此,网络时代的虚拟财产受财产所有者控制与支配。在此过程中,虚拟财产还具有非人身性,其可脱离实际的人而存在。所以,应将网络时代的虚拟财产纳入我国民法保护范围内。

二、网络时代虚拟财产法律保护问题的引出

在如今的现实生活中,虚拟财产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常用的QQ及电子邮箱及微信,还有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中的电子货币等,都属于网络虚拟财产的范畴。就以常见的网络游戏而言,玩家在经营自己游戏账号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网络盗号行为。早在2014年,某游戏玩家“李某”在某网络游戏中先后共投入上百万元资金和上千小时的精力。2015年某日,李某游戏賬号下的虚拟财产——游戏装备丢失,随后李某为了维权向网络游戏运营商进行交涉,无果而终,最终无奈至下,其将该游戏运营商诉至法庭,要求运营商赔偿其精神损失和虚拟财产损失。

当地法院认为,虚拟游戏装备尽管具有虚拟无形等一般属性,但其凝聚了游戏玩家李某大量的金钱和时间等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因此,虚拟财产作为我国公民财产中的一部分,其应纳入我国民法的法律保护范畴内。在此过程中,游戏运营商应当向李某提供游戏账户中虚拟财产被盗的证明。若其不能及时提供相应的证据资料,则有义务承担法律责任。诸如此类,由于网络而引发的虚拟财产纠纷层出不穷,但目前我国在虚拟财产的司法保护方面依然存在法律漏洞。所以,在此背景下,基于民法视角,研究网络时代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

三、当下我国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问题

随着李某审判案的出现,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问题引发业内人士广泛关注。尽管最终审判结果为我国公民虚拟财产权的维护提供了参考范式,但由于我国并不属于判例法国家。因此,该案的最终判决结果在法院判决书中无法作为适用依据。因此,面对越来越多的网络虚拟财产损失案件,使我国当下法律在责任界定中的模糊性和立法空白问题以及监管失语问题日益凸显。具体而言,当前我国在网络时代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方面尚存在以下问题:

1.保护虚拟财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存在空白和漏洞

我国《宪法》第13条明确规定,公民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而在《民法通则》第75条中又详细规定,公民合法财产主要包括收入、房屋、储蓄及其它一切法律所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及合法财产。尽管上述法律对公民私有财产进行了明文规定,但在《民法通则》中关于虚拟财产的交易和纠纷处理等问题,司法并未给出确切解释,同时相关部门也并未出台相关法律,对尚存的空白之处进行完善和补充。因此,当公民的虚拟财产权遭到侵犯后,其维权之路显得更加漫长。

2.关于网络时代虚拟财产的具体价值难以准确衡量

在不同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价值与网络玩家所选择的游戏种类息息相关。因此,在法律认定其具体价值时,通过“一刀切”的方式,采用有形货币价值对其虚拟无形价值进行衡量,这种统一划定网络虚拟财产价值衡量标准的做法,在我国民法实践中显然有失公允。

3.网络时代网名的虚拟财产一旦遭受盗窃,则玩家举证变得异常困难

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及虚拟性。因此,一旦玩家的虚拟财产丢失,其很难判定财产丢失的具体原因。

4.关于虚拟财产法律保护与监管主体的责任不明确

当前我国在法律保护和监管方面,存在的主要主体涉及公安部门及文化部门和国家工商局以及版权局等,但由于上述职能部门间的责任划分不明确。因此,当公民的虚拟财产权遭受侵犯后,监管主体势必会出现相互推诿的行为。

四、网络时代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建议

1.进一步扩大司法解释将网络虚拟财产纳入我国法律保护范畴

既然当前我国民法中并未针对虚拟财产的概念进行明确规定。因此,相关法律部门应当对我国民法中财产的概念做扩大司法解释,仅仅依赖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与《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显然很难对公民的虚拟财产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在此过程中,我国《计算机信息财产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中提出的财产保护范围较为狭窄。即使网络游戏中产生的虚拟财产纠纷案件能够采用此法予以处理,但网络游戏之外的相关虚拟财产纠纷,很难通过合法的法律途径进行有效解决,因此目前只能依赖于我国《知识产权法》对此类虚拟财产侵权案进行适当处理。所以,要想有效解决网络时代的虚拟财产纠纷问题,首要任务是要从源头上适当将“虚拟财产”保护纳入我国《民法通则》中关于“其他合法财产”的保护范畴。

2.制定和出台网络时代的网络游戏基本法

仅仅依赖扩大司法解释范围来规避公民的虚拟财产侵权问题,显然关于网络运营商等相关责任主体的责任划定问题,又将成为制约公民虚拟财产法律保护制度完善的主要障碍。目前,在我国整个虚拟财产纠纷解决制度框架中,依然缺乏对网络运营商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管的法律,同时在网络游戏中存在的外挂问题及虚拟财产交易行为、网络游戏条款管理等,很难通过现有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全面规范。因此,需要不同利益主体与法律部门一道制定和出台一部规范的网络游戏基本法律,主要针对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交易行为和纠纷等进行规范,尤其是我国信息产业部门应联合法律部门制定互联网管理法律、法规。通过对网吧和网络公司等营业场所进行安全监管,从源头上制止虚拟财产侵权问题,加大力度保护公民的合法虚拟财产,并对违法侵权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在此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解决公民在网络活动中产生的虚拟财产纠纷问题,应引入第三方解决机制,主要负责对网络中的虚拟财产进行存放和交易及在线价值评估等。同时,结合我国当前大力实施的网络实名制,进一步对公民的网络财产交易行为进行规范。

3.科学认定民事行为主体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在民事责任追究方面,主要涉及的利益主体为第三方责任人及网络服务提供者和各网络运营商。而对这些责任主体的实际权力进行规范和责任进行倒查,显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现实性。因此,通过对公民进行虚拟财产交易的范围和交易方式及交易的实际价值进行科学评估,從而科学认定民事行为主体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通常而言,若网络服务提供者有过失,且在第三方责任人的法律责任无法查明时,网络服务提供者有权也有义务恢复公民的网络虚拟财产;若网络服务提供者不存在过失行为,且第三方责任人的相关法律责任在可查明的前提下,一旦出现虚拟财产被盗或被转移的情形,损失赔偿责任应由第三方责任人来承担。由于我国现行的《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了公民财产损失的具体赔偿方式,但对于虚拟财产而言,同一种虚拟财产损失,由于赔偿计算方式不同,则会导致赔偿结果不同。因此,在处理虚拟财产纠纷时,应对虚拟财产的价值认定和赔偿方式及赔偿额度计算方式等进行明确规定和统一规范。尤其是在虚拟财产举证方面,一旦引发相关虚拟财产纠纷,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积极配合玩家进行举证。

4.加强行业内部和外部监管,净化网络环境

除了上述外部行业监管之外,更重要的是网络交易者在虚拟财产交易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虚拟财产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外部行业监管与内部法律规范,网络服务运营商和提供者,应当采用科学的技术方式,构建完善的信息服务追踪定位系统。通过网络信息追踪,一旦出现虚拟财产损失或盗窃纠纷,立即利用网络信息追踪系统与责任人进行关联,从而在技术层面给予互联网公民一定的虚拟财产安全保障。在此过程中,更重要的是网络玩家在互联网交易中,要加强安全防范,严禁使用恶意程序外挂软件,防止玩家虚拟财产遭受损失。而网络服务提供者更应当对虚拟财产交易的所有权予以规范和保留,防止用户进行非法私自交易虚拟财产,以此通过各种法律手段与非法律手段,严格限制虚拟财产进行在线非法交易。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网络游戏产业不断发展,“虚拟财产”这一概念逐渐被人们熟知。在此过程中,由于我国互联网行业的运营秩序不断得到规范。因此,虚拟财产不仅仅存在于虚拟的网络游戏空间,而是与如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但现阶段我国网络虚拟财产保护和交易的相关法律、法规依然欠缺,导致公民的虚拟财产权利经常被侵犯。所以,我国立法机构应该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实际,充分认识到互联网时代虚拟财产保护的重要性,从立法层面入手,内外联动、加强行业监管。通过增强公民的自我维权意识,保护网络虚拟财产,促进互联网交易环境健康、持续运行。

作者:邹仁云

网络虚拟财产法律研究论文 篇2:

网络游戏虚拟物品的财产性及其保护新探

[摘要]网络游戏虚拟物品是法律意义上的财产,因为它与法律确认的现有财产形态相比较,同样具有稀缺性、可控性和价值性等特征,同样存在取得方式的合法性问题,所以法律应该予以保护。但在现行立法上却没有相应的规定。现行法律在有效解决涉及网络游戏虚拟物品权益纠纷方面显得越来越困难。因此,针对网络游戏虚拟物品的立法很有必要。应该在将来制定的民法典的民事权利部分增加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新的民事权利类型,以满足网络游戏环境下的玩家的合法权益的保护,同时应该直接将玩家与网络运营商的权利义务法定化,排除网络运营商单方面制定规则的特权。当然在立法的同时应注意与现行的法律规范的衔接。

[关键词]网络游戏虚拟物品;财产性;虚拟财产纠纷

[作者简介]蒲昌伟,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广东 汕头515078

一、关于网络游戏虚拟物品的财产性问题

所谓网络游戏虚拟物品是指在网络游戏的环境中,由游戏开发商和运营商预设的、玩家在游戏过程中所获得的具有在离线交易市场内通过交易获取现实利益的可能性的各种游戏装备、游戏角色、游戏币等虚拟物。这些虚拟物品在有些人的眼里也许只是一堆数据,一钱不值,可是在游戏玩家的眼里,它们却是有着特殊价值的“财产”。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而不管我们的法律是否认可它。如果法律继续忽视它的存在的话,因这些虚拟物品而引起的诸如玩家之间、玩家与游戏运营商等主体之间的纠纷,将处于无序的状态,从而成为社会不稳定的根源。忽视这些纠纷的存在是极不符合法治原则的。只要有纠纷,法律就应该予以调整和处理;否则依法治国的目标就永远无法实现。基于上述原因,很有必要将客观存在的虚拟物品及其相应产生的社会关系纳入法律的轨道。这就产生了一个对虚拟物品进行法律定位的问题。

(一)网络游戏虚拟物品是不是法律意义上的财产问题

《民法通则》第五章第一节第74条规定了集体所有的财产范围,包括土地和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建筑物、水库、农田水利设施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和集体所有其他的财产。关于公民的个人财产的法律规定,第75条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由此可知,我国法律对财产的规定有三个特点:第一,财产的规定采取了列举加概括的立法方式;第二,《民法通则》对“什么是财产”的问题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也没有一个判断标准;第三,针对公民个人的财产而言,什么是公民的个人财产的标准似乎是“合法”,然而,什么是“合法”则又没有明确规定。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网络游戏虚拟物品是不是财产的问题,在现有的立法上虽没有明确规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法律并没有作出禁止性的规定,从而为探讨网络游戏虚拟物品是不是财产的问题提供了可能性。当然,《民法通则》颁布的时候,网络社会还没有形成,网络游戏虚拟物品也还没有产生。随着网络社会的形成,网络游戏虚拟物品的产生,关于网络游戏虚拟物品是不是法律意义上的财产的问题就有必要从理论上加以探讨,这也可以为将来的立法提供法理依据。

笔者认为,从法理的角度来看,法律意义上的财产主要是看它是不是具有稀缺性、可控性和价值性等特征。那么,网络游戏虚拟物品是否具有这三方面特征,评析如下:

1.是否具有稀缺性。稀缺性是成为法律关系客体中的财产的首要特征。它是人们实施占有和交易法律行为的原动力。游戏装备是游戏开发商预设的在玩家的游戏中可能获得的一种激励。游戏开发商通过技术设计了名目众多的虚拟物品,且有不同等级的能力,等级越高,能力越强,数量就越少。正是这种技术上的设计使得网络游戏虚拟物品具有稀缺性,从而引起玩家的兴趣,有的甚至愿意以不菲的金钱予以购买。况且网络游戏上的虚拟物品如果运营商无限复制的话就会有一个供求关系问题,因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不能随心所欲地复制,因而不是任何人可以无代价地、随时随地地获得,玩家要想获得某种虚拟物品,就必须付出一定的诸如金钱、时间、智力等代价。所以虚拟物品具有稀缺的特性。

2.是否具有可控性。只有能为人们所控制的财产,才能是法律意义上的财产,也才能受到法律的调整和保护。虚拟物品虽产生于特定服务商之服务器,且只能存储于该服务器上,但虚拟物品之产生和变化并不由服务商控制,而是玩家在接受服务商服务时特定行为的结果。游戏开发商只是创造了这些虚拟物品,他们并没有开发玩家独特的个性,玩家排他性地控制着这些虚拟物品的某些特征。比如,某游戏角色和游戏中其他角色会建立某些关系和联盟,游戏开发商并没有控制该角色的这些特征。具体的虚拟物品的种类和数量完全取决于游戏玩家自身之活动,因此不能否认游戏玩家对其拥有的网络游戏虚拟物品的控制权。虚拟物品在本质上是积存在服务器上的一组数据,玩家完全可以通过修改这组数据来修改这些物品。所以这些游戏装备是由玩家掌控和处理的。合法归属于玩家的虚拟物品,网络运营商只能起到保管或保护的职责而不能随意处理。所以,网络游戏虚拟物品具有可控的特性。

3.是否具有价值性。只有具备现实世界中的交换价值和价值的财产,交易行为才能成为可能,社会关系才能得以产生,法律调整也才成为必要。所以,只有具备价值的财产才可能成为法律意义上的财产。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装备、游戏金币及游戏角色ID等的产生过程如下:玩家在中意的一款网络游戏的网站上注册一个游戏ID;然后在游戏服务器上建立一个以上的游戏角色;以游戏点卡的形式向游戏运营商购买游戏时间进行游戏,经营游戏角色。玩家在游戏过程中投入精力和智力,通过攻关和解决游戏难题不断升级虚拟角色的身份并获得相应的虚拟物品。这些虚拟物品凝聚了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玩家们智力与精力的差别,直接反映到玩家拥有的虚拟物品的不同级别上。由于虚拟物品分配的不平衡以及玩家们重新分配虚拟物品的需求导致了虚拟物品的转让,并由此派生出了所谓的“职业玩家”,这些玩家自发地以个人或组织的方式参与到游戏中来,通过将游戏角色锻炼到高等级,或者获取那些稀缺的高级装备之后,将这些高等级的角色、装备等网络虚拟财产在现实中出让,以获取赢利,并成为一种职业。正是这些虚拟物品可以与现实世界发生某些联系,具有现实世界里的交换价值。所以,网络游戏虚拟物品与其他财产一样具有现实世界里的价值方面的特性。

由上可知,网络游戏虚拟物品具有法律意义上的财产特性,属于法律意义上的财产范畴。传统法律意义上的财产一般包括动产、不动产、知识产权中的可以用来交换的财产利益、债权中的财产利益

等。网络游戏虚拟物品与民法规范所确定的现有财产类型在财产属性上是没有差别的。差别仅仅在于网络游戏虚拟物品是一种新型的有别于已有的财产形式。所以,网络游戏虚拟物品相对于玩家而言,就是财产。与现有财产的存在形态相比,它只不过是存在于网络游戏环境下的虚拟财产而已。

(二)如何认定网络游戏虚拟物品的合法性问题

既然网络游戏虚拟物品从法理上讲,是法律意义上的财产,那么是不是也和其他财产一样存在一个合法与非法的问题呢?笔者认为,网络游戏虚拟物品仍然存在一个合法性问题。法律对于公民之合法财产予以明确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均不得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虚拟财产亦是如此,只有合法的虚拟财产,法律才予以确认与保障。在民法体系中,对于财产“合法”这个概念,我国民法学界与司法实务界均将之解释为:财产的取得方式不违法;取得对象不为法律、法规禁止。因此,对于网络游戏虚拟物品的合法性认定,亦得根据这两方面来加以确认。玩家的网络游戏虚拟物品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玩家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从游戏中获得。许多玩家耗费了大量的时间泡在游戏里,靠不停地“修炼武器,以达到炼级”提高自己的等级,获得自己在游戏中“叱咤风云”的目的。二是游戏玩家用现实中的货币购买。在许多游戏交易网站上,各类游戏装备都有明码标价,玩家们也可以自发地在线下交易。因此,对于当前比较普遍的,玩家在游戏中通过恶性外挂等程序,以盗窃、诈骗等方式获得之虚拟物品,以及明知为非法的虚拟物品而仍收受的,法律不予以保护。游戏服务商对玩家通过恶性外挂等非法途径获得的虚拟物品,有权将其认定为“非法装备”而予以删除,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三)网络游戏虚拟物品的法律属性及网络游戏虚拟财产权利形态的权能问题

如果网络游戏虚拟物品是法律意义上的财产,并且跟其他类型的财产一样,其取得方式和对象都合法的话,就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拥有人就应该享有相应的财产权利,不能因为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或不符合传统的财产形态而拒绝保护。一般来说,法律对某类财产的保护从本质上讲,就是保护主体对该类财产所享有的相应的财产权利(比如,所有权人对某物享有所有权、知识产权人对某种智力成果享有知识产权等)。所以,对网络游戏虚拟物品的保护也就是保护玩家对网络游戏虚拟物品享有的某种财产权利。只有正确认识这种针对网络游戏虚拟物品的玩家所享有的财产权利以及这种权利的法律属性,才能很好地保护玩家所拥有的这些网络游戏虚拟物品。

许多学者都试图将因网络游戏虚拟物品而产生的财产权利在传统的财产权分类中对号入座,结果都很牵强。笔者认为,将因网络游戏虚拟物品而产生的财产权利笼统地认定为债权、物权或是知识产权都不科学。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网络游戏虚拟物品既不能作为一种物权保护,又不能作为一种知识产权保护,也不能作为债权保护。法律宜将玩家所拥有的虚拟物品归属于一种新型独立的财产权利形态来进行保护。

网络游戏虚拟物品作为一种财产是与以往任何财产形态有所不同的。它虽然具有物的某些特征,但却无法纳入现有的物权法的调整范围。因为现行的物权的客体必须是有体物,而且物权是直接支配权,无需借助他人行为,是排他性的权利;而玩家行使对虚拟物品的权利往往需要游戏运营商的配合,行使对虚拟物品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权能都要受制于网络游戏开发商及游戏运营商。因此,网络游戏虚拟物品并不完全具备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权能。它虽然类似于合同之债,也有学者认为它体现了一种合同之债,即网络游戏运营商与玩家之间的一种服务合同法律关系,然而服务合同的标的本身是该服务行为,服务的主体和服务合同的客体是不可分离的。那么网络游戏过程中的虚拟物品显然不是该服务行为本身,并且这些虚拟物品是由玩家来控制的,所以仅仅依赖合同法进行调整,是难以迈过合同法原理和相关规定的门槛,无法回答网络游戏虚拟物品在合同法律关系中是债的客体还是债权凭证等问题。如果将其作为知识产权的客体,玩家遵循着网络游戏本身设计好的情节步骤等规则进行游戏,并在游戏规则指导下占有了相应的网络虚拟财产,构建了相应的角色,这些都是游戏供应商能预见到的并努力引导玩家进行的,网络虚拟物品本身并不能体现玩家的独创性。况且知识产权是一种绝对权,具有排他性的特点,而网络游戏虚拟物品如果没有相应的游戏商提供服务就不可能存在,它显然不具有绝对性和排他性的特点。另外,知识产权具有法定的时间性,而虚拟物品存在的时间是由游戏运营商的运营状况来决定的,并非法定,两者根本不同。这样看来,网络游戏虚拟物品作为网络游戏发展的产物,将其归属于任何一种传统的财产权分类都是有缺陷的,所以笔者认为它应该归属于一种新的财产权利形态。如此一来,我们就需要在立法与司法实践中对其与以往财产权区别对待,以避免利用规范传统财产权形态的法律去调整虚拟财产纠纷时所出现的尴尬局面。

作为一种新型的财产权利形态,在网络游戏环境条件下的虚拟财产权利有其特殊性。笔者认为,它的权能也和传统财产权一样有两种:一种是积极权能;另一种是消极权能。积极权能主要包括:(1)玩家对虚拟物品的保有权而不是占有权。这类似物权法律上的间接占有。(2)有条件的使用权。这个条件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期限,某个虚拟物品只能应用于某个特定网络游戏的时间段;第二个就是要付费,先付费后使用,所以严格意义上讲它并不是我们传统法律上讲的使用权。(3)收益权。比如玩家可以将自己所拥有的虚拟财产出租等。(4)处置权。比如说交易、赠与、删除、修改等权利。消极权能是指玩家有防止他人进行侵害的权利。有人说,玩家即使在游戏里合法地拥有了虚拟财产,但是他们还是没有办法去主控该财产的出人。也就是说,当该玩家不想玩这个游戏了,或者游戏服务器要关闭了,玩家是没有办法将游戏中的虚拟物品卖掉(除非正好有人愿意买),即不能将这些财产卖给游戏厂商来回收变现,这对于虽然合法化的虚拟物品的主人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损失。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的合法化或谈论权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笔者认为,这只能说明虚拟物品作为财产存在的特殊性,即它只能存在于特定的游戏网络环境之中,所以其权能是有别于其他的;否则它就不是新型财产权利了。

二、从有关的现实纠纷来看保护网络游戏虚拟物品的必要性问题

随着网络游戏迅速发展,涉及虚拟物品交易纠纷也在以几何级的速度上升。打开百度搜索引擎,输入“虚拟财产”几个字,就会发现数以千计的相关新闻,而其中关于网络游戏虚拟物品纠纷的竟然占到80%左右。在现实生活中因网络游戏虚拟物品而引发的或者与其有关的纠纷主要有以下情形:

(一)玩家之间的虚拟物品纠纷

1.虚拟物品被盗引发的纠纷。盗窃者通过传播木马程序、远程控制和在网吧直接偷看等手段盗取玩家的账号和密码以窃取虚拟物品,此类物品一般较为贵重、稀缺且保密设置不够安全或者运营商没有尽到注意的义务,而导致账号、装备等被他人窃取。盗窃者窃取他人物品很少以自用为目的,往往是在取得了他人游戏账号和密码之后并在该账号所在的服务器中建立一个账号以转移物品,然后通过虚拟社区中的信息交流变卖该虚拟物品从中牟利。

2.在网络游戏虚拟物品交易中因欺诈引发的纠纷。在虚拟物品的交易过程中欺诈行为经常发生。比如一方支付价款,而对方不履行移交虚拟物品的义务,或者虽然履行了移交义务,但与对方支付的价款不相符;或者是一方移交了虚拟装备,但对方却迟迟不付款,或干脆从此消失。

(二)运营商与玩家之间的纠纷

1.运营商停止运营或更改运营条件造成的玩家的虚拟物品全部损失。运营商停止运营原因很多,多数是因经营不善而终止运营,也有恶意终止运营。不管哪种情况都会使得玩家的虚拟物品失去存在的依据和价值,因此往往会引起玩家和运营商之间的纠纷。这种纠纷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正在出现,最典型的例子是天人互动网络游戏公司代理的欧美网络游戏《魔剑》,由于种种原因宣告终止,众多玩家在这个虚拟世界的财富也随之烟消云散。在获知真相后,部分玩家开始发难,欲集体状告天人互动网络游戏公司,以追讨包括游戏卡、虚拟装备在内的损失,甚至包括精神损失。此外,运营商单方改变网络游戏运行环境也会造成虚拟财产权利纠纷。2004年6月10日,上海盛大网络公司将其运营的《传奇2》43区的运行网络由教育网更改至上海网通,造成原本使用教育网游戏的玩家无法登录或网速奇慢无比,许多玩家因此放弃游戏,其虚拟财产的价值也随之丧失。

2.运营商因网络游戏漏洞、数据丢失而造成的玩家的虚拟物品全部或部分损失。因服务器漏洞或其他原因所造成的玩家游戏数据、物品丢失的情况很多,大部分玩家因为账号或装备的价值不高而放弃权利,但也有部分玩家丢失的是贵重装备,利益受到严重侵害。河北一游戏玩家李宏晨在一名为“红月”的网络游戏中积累和购买了虚拟的“生物武器”几十种,后来发现虚拟装备不翼而飞,因此李宏晨以服务商——北极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侵犯了其私人财产权为由,将北极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诉至法庭。2003年12月18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对该案作出了一审判决,认定李宏晨在网络中丢失的虚拟装备为无形财产,具有价值含量,判令北极冰公司应在游戏中恢复李宏晨丢失的虚拟装备。这就是全国首例网络游戏虚拟财产案。法院对这个案件的判决开创了从司法实践的角度认可网络游戏虚拟物品的财产性的先河。

3.因运营商封号或删除资料等处罚措施造成玩家的虚拟物品全部或部分损失。网络游戏运营商一般被认为有权制定一些在网络游戏世界中应当为大家遵循的规则,并在玩家违反规则(如使用外挂)时予以处置,采取的措施可以是回档(让人物/角色资料恢复到较早时的情形)、删号(删除人物/角色)、封ID(禁止该ID使用,是较极端的手段,因为涉及到玩家在该ID中的游戏时间)。这些处罚措施必将影响到玩家的虚拟财产状况,如果处罚错误的话,很可能侵犯玩家的合法权利,从而导致纠纷的发生。2004年6月,成都就有一位玩家因不满自己在《热血传奇2》中的账号被封而起诉游戏运营商上海盛大公司,并提出30万元的索赔额。

从目前形形色色的网络游戏虚拟物品纠纷的实证分析来看,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涉及网络游戏虚拟物品的财产纠纷不仅已经存在,而且随着游戏产业的发展,这种纠纷还有迅猛发展的可能。第二,在这些纠纷中,在财力和技术力量方面均处于弱势地位的玩家,他们/她们通过合法途径获得的网络游戏虚拟物品很容易成为网络运营商或者第三人的侵犯对象。一旦发现自己通过辛苦的付出获得的游戏装备在一瞬间无影无踪时,或者突然被告知违反游戏规则雨被封号时,他们/她们又该怎么保护自己的权利呢?法律会保护他们/她们的权利吗?如果法律不保护,玩家还会继续玩下去吗?而没有了玩家的游戏产业还能够继续发展下去吗?所以,如果在立法上不确认玩家对自己合法获得的虚拟物品享有虚拟财产权利,并建立起相应法律保护规则的话,可以想象,玩家在遭到运营商或者第三人侵权时,也就只有认命的份了。因而建立起以保护玩家的网络游戏虚拟物品为中心的法律制度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三、保护网络游戏虚拟物品的立法思考

为了调整和规范因网络游戏虚拟物品而产生的社会关系,有效处理各种虚拟财产纠纷,充分保护网络游戏虚拟物品的安全,切实维护玩家的网络游戏虚拟财产权利,在总的立法思路方面,笔者认为:首先要从立法上确认网络游戏虚拟物品的财产性质;其次从立法上赋予玩家对合法拥有的虚拟物品享有网络游戏虚拟财产权利;最后根据网络游戏环境下的这种新型的虚拟财产权利形态的特殊性质去构建相应的法律保护规则。

(一)对我国现有相关立法之审视

我国法律对网络游戏玩家的权益没有专门的立法保护,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对网络游戏的技术特点和社会意义的认知不足。目前,玩家权益保护勉强可以依据的实体法有《民法通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等,但是正如前面的分析可知,网络虚拟物品作为特殊的新型的财产形态,其权利内容是比较特殊的,现行法律在保护玩家的虚拟财产权利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具体表现为:

1.没有专门的适用虚拟财产权保护方面的明确的法律规范,玩家的人格权和财产权得不到相应的法律保护。由于对网络游戏虚拟物品和虚拟社会的特点认识不足,国内外还没有成熟的解决与网络游戏虚拟财产和虚拟社会有关的冲突的民法理论和立法实践。

2.玩家的消费者权益也得不到我国现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因为玩家的权益不能对应该法中的消费者权益中的任何一种。如游戏中的ID与虚拟物品的归属在法律上还不明确,正常交易又被法律所禁止,所以玩家很难行使交易选择权;又如缺乏明确的行业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玩家的知情权和求偿权也很难行使。

3.在民事诉讼方面,网络游戏特点决定了玩家对运营商侵权行为的过错很难举证,这一点与医疗纠纷类似。侵权归责原则如果使用现行法律中的过错责任原则,又不利于玩家权益的法律保护。

(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相关立法经验之借鉴

在韩国,法律明确规定,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角色和虚拟物品独立于运营商而具有财产价值,运营商仅仅是为玩家保存这些虚拟财产而已,网络游戏虚拟物品的性质与银行账号中的钱财并无本质的区别。可见,韩国把网络游戏虚拟物品等同于一种

“电子货币”来保护的。我国台湾地区“法务部”做出(90)法检决字第039030号函释认为,网络游戏中的虚拟物品和银行账户一样都是存在于服务器中的电磁纪录,而“电磁记录”在台湾地区的刑法“诈欺罪”及“盗窃罪”中均可看作“动产”,视为私人合法财产的一部分。不管是把虚拟物品当作电子货币还是动产,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立法都承认虚拟物品的财产性质。所以在我国的虚拟物品立法中,也应该借鉴这一点,依法确认虚拟物品的财产性;同时学习韩国的立法经验,明确规定,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角色和虚拟物品独立于运营商而归玩家所有。

(三)立法建议

目前与网络游戏虚拟物品有关的纠纷都是因为这种虚拟物品的法律属性的不明确而难以用现行的法律规范加以有效地解决。运营商不得不小心谨慎,玩家利益受到侵害后也往往寻求不到应有的法律救济。法律在此方面的欠缺给网络游戏业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因此为了更好地发展网络游戏产业,规范因网络游戏虚拟物品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更好地保护网络游戏虚拟物品的安全和玩家所依法享有的合法财产权利,笔者就我国将来的相关立法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在将来的民法典的制定当中,应该在民事权利部分增加一种有别于财产所有权的新型的民事权利形态,明确规定该类权利形态的客体包括网络游戏虚拟物品,同时规定其具体权能内容;在民事法律责任部分规定侵权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的种类和方式。在具体的权能方面,主要确认虚拟财产所特有的各种积极权能和消极权能(具体内容见前文)。在承担法律责任的种类和方式方面,在受到民事侵害时,被侵权人可以要求侵权行为人赔礼道歉、返还原物、恢复原状等。如果侵权行为导致虚拟财产不能或者使其价值降低甚至毁损,被侵权人可以请求赔偿损失,包括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在行政立法方面,可以明确规定私服和外挂等行为违法,赋予公安、工商等行政机关以行政执法的权力。在今后的刑法修改中方面,应该增加对诸如较大数额的盗窃、欺诈等严重侵犯虚拟财产权利人的网络虚拟物品的行为的规定和相应的刑罚惩罚措施。

2.在立法的内容方面应该注意与现行法律规范的衔接。网络游戏空间尽管是一个虚拟空间,但是玩家的权益是实在的,它没有离开人类社会,只是行为方式的改变。因此,对于权益纠纷应以现有法律为基础,不必方方面面都要特立独行地立法。现行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条件成熟的,可以借助于法律解释、法规的修订和补充,或者单行立法等多种手段解决;条件不成熟的,可以根据个案情况,依据民法总则所规定的基本原则进行裁决。

3.在立法中明确网络运营商对玩家的法定义务。正如笔者在前面所述,基于网络游戏虚拟物品而产生的新型虚拟财产权利形态,它并不归属于债权,加之网络游戏虚拟物品的存在方式以及各项权能的运行所要求的技术性都非常高,且深受网络运营商的影响,所以,为了充分保障网络游戏虚拟物品的安全以及权利人的合法权利,有必要在立法中明确规定网络运营商对玩家的法定义务,依法否定网络运营商单方面制定格式合同的权利(因为目前在没有法律调整的情况下,各游戏运营商正是采用这种事先精心设计的各种格式合同来任意排除自己的责任,肆意侵犯玩家对网络游戏虚拟物品所享有的财产权利)。笔者认为这样的义务应当包括以下几方面:(1)网络安全保障责任。所谓网络安全保障责任是指游戏运营商对于处在运营中的网络游戏的流畅运行,以及游戏玩家的游戏行为提供必需的网络安全保障,提供各种ID或密码保护措施。(2)虚拟物品的电子数据存档、备份责任。只要游戏玩家输入ID认证开始游戏,游戏运营商就必须将游戏玩家的寄存物按原状拿出来。(3)对虚拟物交易平台构建的法律责任。游戏运营商必须建立起相应的虚拟物交易平台,鼓励游戏玩家在该平台内进行交易。该交易平台必须具备检验交易双方提交的虚拟物的合法性的能力,排除外挂的可能。对于在游戏运营商交易平台或游戏交易联盟平台内进行的交易,游戏运营商应该保护双方的交易安全;而对于在交易平台之外的交易,游戏运营商对于此类交易安全不但不承担责任,反而在发现游戏玩家在私人交易中获得外挂所产生的复制品后,有进行删除的权利。(4)规定游戏运营商对游戏玩家注册资料的保密责任。由于游戏玩家的注册资料属于游戏玩家的个人信息资料,在法律属性上属于隐私类信息。鉴于游戏玩家享有隐私权,相对的游戏运营商负有非经司法程序而不得向任何第三人披露游戏玩家注册资料的责任;相应地,也应该依法规定玩家应承担包括如实填写注册资料的责任、玩家对自己合法持有的虚拟物品应尽必要的谨慎与注意义务等法律义务。

四、结语

网络是一种新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和社会形态,在成长初期都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从无序到有序的发展完善过程。法律是一种行为规则,有了合理完善的法律法规为背景,一个产业才能够快速健康地发展。韩国、台湾地区已经进行了网络游戏的立法探索,无论在立法上还是学术上都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虽然网络游戏财产尚属于新的领域,但随着我国法律界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模糊不清的问题将会日趋明朗化,相关理论也将会更加成熟,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会随之生成;网络游戏也将在它的引导和规范下,日趋成熟地向健康、有益的方向发展壮大。

[责任编辑:戴庆瑄]

作者:蒲昌伟

网络虚拟财产法律研究论文 篇3:

我国网络虚拟财产继承的法律问题及立法完善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网络虚拟财产概念和法律特征,分析了目前我国法律中网络虚拟财产继承的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以期能够不断完善我国继承法律制度,促进社会和谐与法治文明。

关键词:网络虚拟财产;继承;立法完善;继承法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甚至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随着网络信息的不断增加,虚拟财产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我国目前关于虚拟财产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还比较滞后,甚至跟不上网络产业的迅猛发展,导致很多虚拟财产法律纠纷的发生,对人们合法权益的保护产生较大挑战。所以研究网络虚拟财产继承相关议题,是难以回避的重要,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需求,我们应该立足我国实际情况,尽快设计出既贴合我国现有法律、又能回应网络新型社会关系的虚拟财产继承制度。

一、网络虚拟财产的定义

网络虚拟财产也称虚拟财产,是财产在网络虚拟空间的表现形式,是数字化形式的一种财富,同样受到相关法规的保护。虚拟财产在广义上是指能够为人所拥有和支配并且具有一定价值的网络虚拟物和其他财产性权利,具有现实交易价值的虚拟财产。在狭义上一般是指网络游戏中存在的财物,包括游戏账号、游戏货币、虚拟装备、游戏点卡等具有现实价值属性并可以交易的虚拟物品。因为都属于个人的私有财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网络虚拟财产和传统财产之间是相通的,具有部分相同的特性和特征,当然由于形式和内容的区别,使得两者也存在明显的不同,所以网络虚拟财产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现行的《继承法》。网络虚拟财产是指以数字化形式存贮于虚拟世界中,并且能够进行人力支配和具备了永久性以及用户能够让其增值的一种信息,我们需要在明确分析网络虚拟财产概念的基础上,从法律的可操作性与严肃性出发,有必要对于网络虚拟财产的外在表现形态进行总结与整理,进一步分析法律适用问题,不断完善我国网络虚拟财产继承的相关立法[1]。

二、网络虚拟财产继承与传统遗产继承的比较

(一)权利义务主体不同

在传统继承法中,法律关系较为简单,一般只涉及继承人与被继承人,而网络虚拟财产继承,涉及到当事人就相对而言比较复杂,因为网络虚拟财产是依赖于网络虚拟空间而存在,涉及到继承人与被继承人外,还有网络开放商和网络运营商。个人的网络虚拟财产一般是受网络开发商和网络运营商所保护的,即个人网络信息的隐私权,网络开放商和运营商基于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会对个人的相关网络虚拟产生行使合约内的相关义务,所以权利义务主体与传统的继承法不同[2]。

(二)继承财产范围不同

根据我国《继承法》中有明确规定,被继承人具有人身属性的权利不可继承。但是网络虚拟财产是被继承人的一些账号、电子邮箱等,确与被继承人的人身属性相关,需要厘清的是,这些被继承人的网络账号和平台信息等,是与网络服务提供商签订许可协议的,并且在知道账号和密码的情况下,就行就行操作,所以笔者认为在网络虚拟空间,一些具有人身属性的财产是可以转让的,并非不可继承。

(三)继承财产介质不同

传统的财产继承,继承的是实实在在的物,或者可以通过日常交易规则换取相应的价值的财产,但是虚拟网络财产是存在于网络空间的,是虚拟存在的物,其价值很难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交易或者体现,就算有的网虚拟财产,比如游戏账号等,确实可以转换为实际财务,但这只是少部分,大部分的虚拟财务只能存在于网络空间,脱离了网络空间就会失去其存在的价值。

三、我国网络虚拟财产继承的立法完善

(一)整合现行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由于虚拟财产继承制度涉及到继承法、合同法、人格权法和网络法等多领域法律法规,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目前,在尚未进行充分研究调查的情况下,无法在《继承法》全然增设较为全面的法律法规,同时也难以快速形成专门性立法,所以当务之急是整合完善现行法。一方面是借鉴地方性法规,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已有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继承的地方性法规产生,虽然这些地方性法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区域性,但确实拥有可借鉴之处,相关部门可充分研究这些具有示范效应的地方性法律,再由形成较为统一、规范的全国性法律;二是建议在《继承法》的“遗产范围”中增添“虚拟财产”并列明其范围,以此为契机,推动虚拟财产的立法进程,同时要广泛听取各地执行意见和反馈,最高人民法院在收集各地反馈的基础上,作出统一的司法解释,增强现行法的严肃性与指导性。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可以制定出台相关虚拟财产单行法,从而明确虚拟财产的系统规划与框架。

(二)完善司法解释,明确继承客体地位

继承客体就是遗产,也是继承法律关系中继承当事人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我国现行的《继承法》中规定,遗产是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一些在生前获取和拥有的财产。虽然《继承法》中限定了遗产范围,但对网络虚拟财产未作说明,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继承的争议性和不确定性。笔者认为网络虚拟财产继承虽然与普通财产继承存在一些差异,但是其本质上还是具有财产属性的,从现实探索来看,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网络虚拟财产是可以被继承的。网络用户过世后遗留在网络空间的文字,图片,视频,乃至游戏账号、社交账号等,都具备产权性质、符合我国法律关于财产的规定,在合法的前提下是可以被继承人所继承。这些网络虛拟遺产无论是网络服务提供商,还是其他第三人,都不得侵犯。针对具体问题和细节问题,可以通过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明确《继承法》第三条中“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的具体指向,并将网络时代特有的网络虚拟财产纳入遗产的范围,需要在未来的《民法典》中明确规定网络虚拟财产的继承法律关系客体地位[3]。

(三)借鉴学习他国法律,鼓励用户立下有效遗嘱

到目前为主,我国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继承相关法律的立法还比较滞后,有的领域还是一片空白,但在不少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系统的网络虚拟财产继承法,确立了“网络遗嘱”制度,既保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也充分尊重了公民对处分自己网络虚拟财产个人意愿和权益。比如美国就明确规定了虚拟财产的遗产继承权,如果公民在生前没有对虚拟财产进行遗嘱和相关处理,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合法继承人;而韩国直接将虚拟财产认定为财产,属于物权法上的“物”,具有物的属性,与传统遗产具有同样的地位;在英国公民的思想观念较为先进,已经有很多人已经意识到虚拟财产的重要性,他们会通过立遗嘱的方式来分配自己的虚拟财产[4]。

(四)规范行业准则,明确网络虚拟财产继承程序规则

要想规范和统一网络虚拟财产继承的行为和程序,必须通过制定一定的规则与秩序。首先,继承人应该向网络平台提出要求继承的申请,并提供相关法律关系的证明,比如:户口本、身份证、医院证明、社区(村委)证明等,网络服务运营商要对申请人提供相关证明进行核实与审查的义务与责任,如果被继承人在生前对自身虚拟财产有明确意图和表示不愿被继承,平台可与被继承人进行沟通,将被继承人的意图进行传达,同时保护好被继承人的相关个人信息。为提高审查审核的准确度,网络服务运营商也可引入第三方机构或者申请公证,更加专业、准确的对继承人的信息进行核实,切实提高网络服务运营商的责任意识。这样不仅保护了被继承人的个人隐私与财产安全,也避免了网络虚拟财产继承的系列纠纷。

(五)修改服务协议,明确网络服务运营商的法定义务

网络服务运营商是网络虚拟财产中的重要主体,对公民的网络虚拟财产负有一定义务和责任,目前网络服务运用商对公民的网络虚拟财产是负有维护、保护、保密等义务,而继承法中应进一步明确网络服务运营商在网络虚拟财产继承中的法定义务,进而使网络虚拟财产的继承程序得到切实保障。首先,网络服务运营商对许可协议中的相关规定进行修改,使之更加完善,表明虚拟财产的财产属性,因为用户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情感,甚至金钱,虚拟财产作为一种无形财产,也具有一定的价值,所以应当允许其进行转让、赠与和继承。光靠行业自治和规范还不够,还需对网络服务运营商与用户的服务协议内容进行立法规范,涉及当事人专门对于网络虚拟财产作为遗产的协议效力问题、审查继承人身份认证的协议效力问题等要从法律层面给予完善和明确[5]。

四、总结

综上所述,网络虚拟财产继承法律问题是当代社会信息化进程中涌现出的新问题,也是对传统继承法律的新挑战,我们应当借鉴域外成功立法经验并顺应网络法治化趋势,在相关部门职能部门实践的基础上,从整合现行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司法解释,明确继承客体地位,借鉴学习他国法律,鼓励用户立下有效遗嘱,规范行业准则,明确网络虚拟财产继承程序规则,修改服务协议,明确网络服务运营商的法定义务等方面着手,保护网络用户的合法正当的权益,推动我国互联网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与法治文明。

参考文献:

[1]钱凯.网络虚拟财产继承法律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 2016,(2):98-100.

[2]刘静.网络虚拟财产繼承的理论与立法问题[J].法制博览,2018-07:201.

[3]李学成.我国网络虚拟财产继承的法律问题及其立法完善[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51-53.

[4]杨立新.民法总则规定网络虚拟财产的含义及其重要价值[J].东方法学,2017,(3):64-72.

[5]梅夏英,许可.虚拟财产继承的理论与立法问题[J].法学家,2013-06:81-92.

作者:吉阳

上一篇:房地产证券化因素探讨论文下一篇:提高员工意识煤矿安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