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论文

2022-04-21

摘要: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动下,中国的高等教育正在不断发展,且高校青年教师占据学校教师的总人数在不断地增加。而且,作为教师工作的一个主要部分的教学也受到关注。那么,在这样的一个背景条件下,复旦大学的青年教师是怎么样的?为了理解这一问题,文章选取了复旦青年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发放调查问卷和访谈。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论文 篇1:

民族性地方综合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生成机制及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青年教师已经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主体,其教学能力不仅影响着本身专业发展的未来,也决定着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民族性地方综合大学而言,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更为迫切。因此,本文从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探讨本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生成机制及培养模式,以便进一步保证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持续提高。

[关键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生成机制;培养模式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青年教师己成为高等教育一批生力军,虽然他们学历高、有理想、有激情,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但大多数未经过教师教育培训,缺乏教学经验。因此,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便成为教师教育研究关注的焦点。作为民族性地方综合大学就必须注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生成机制及培养模式的构建,以此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1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分析

民族性地方综合大学的青年教师主要来源于少数民族地区,他们一般从小就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处在经济欠发达区域经济社会环境中,受到多元文化教育的熏陶,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成长过程中也受到教育环境、个人偏好与努力等因素的影响,缺乏与之交流和沟通。因此,民族性地方综合大学的青年教师还存有别于其他高校的特殊现状。

1.1教育理论缺。高校新招聘的青年教师一般都有教育教学方面知识不足等问题。由于民族性地方综合大学不仅存在招聘青年教师难,而且招聘少数民族青年教师更难。所以往往将招聘对象不得以放在本校的研究生中,他们缺乏高等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类专业课程的系统学习和基本教学训练,致使招聘上来的青年教师有关教育科学知识和技能训练更加缺乏,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民族性地方综合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1.2教学观不牢。高校青年教师一般缺乏对教学工作的理性思考,缺乏解决教学问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对学生学习状况了解不够,对自己教学质量与效果也认识不足等问题。由于高校绩效工资科研成果分配权重系数较大,青年教师把精力和时间更多的放在科学研究上,科研搞得好,学校的绩效工资就高,便成了高校教师潜在的思维模式。尤其是民族性地方综合大学的青年教师走在教育岗位上,工作和生活等待遇差异。所以青年教师还不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在教学上,出现教学热情不是很高的现象,造成教学观不牢。

1.3培训力度弱。高校青年教师多为博士、硕士毕业,虽然他们专业理论基础深厚,但与资历老教师相比,缺少教学实践经验和亲身体验的机会,显得教学经验性不足。各高校在青年教师走上讲台之前,大都采取岗前培训的环节,规定新进青年教师第一年不上讲台,主要是助课。由于民族性地方综合大学需要这些青年教师及时补充教学岗位上,承担起繁重的教学任务,维持学校教学工作的运转,致使很多青年教师失去了出国深造的机会,甚至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因此,使他们提高教学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抑制。同时,学校尚未完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梯队性、层次性和针对性的培训措施,而一味采取“一刀切”的培训方式,这样即使开展青年教师的培训,并投入了很多财力和物力,培训也流于形式,也达不到培训的实际效果。

2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生成机制

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生成机制是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成长的途径、考核评价、激励与管理办法等。它是通过采取有效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实现教学能力价值的最大化、最优化,从根本上保证和鼓励青年教师充分正确发挥其教学能力的新机制。

2.1教学能力生成的动力机制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研究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得不到激励,仅能发挥其能力价值的20%-30%,而受到充分激励后,可发挥其能力价值的80%-90%。也就是说,激励使人的潜能得到有效地激发和释放。对青年教师而言,青年教师的需求决定着教学能力的发挥。调查可知,青年教师的主要需求是尊重与认可的需求、能力与成就的需求,这种需求的满足能使青年教师产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根据青年教师的需求,并通过其内生需求激发的动力,形成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动力机制,以保证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持续发挥和才能的实现。

2.1.1以情激发的动力机制。为青年教师发挥才能创设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和制度环境,形成人人尊重的氛围,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实施人性化的激励培养模式,充分体现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业绩,加大情感投入,让他们时刻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只有这样,青年教师才能融入到学校集体之中,便形成以情激发的动力机制。

2.1.2以需激发的动力机制。青年教师最大的梦想与追求就是学校需要与自己专业特长发挥相契合,本着“职业发展”的理念,实施青年教师专业个性发展规划,科学制定发展目标,采取多样激励措施,契合青年教师专业特长的各层次需要。只有这样,青年教师梦想与追求才能实现在自己的岗位需要之中,便形成以需激发的动力机制。

2.1.3以能激发的动力机制。青年教师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智慧和潜能,具有唤醒未被知晓和沉睡的能力。学校本着“尊重人才”的理念,实施青年教师岗位塑造计划,完善青年教师能力培养方案,使青年教师能分享到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幸福感和快乐感。只有这样,青年教师主体意识才能唤醒在实际工作之中,便形成以能激发的动力机制。

2.2教学能力生成的导向机制

教学能力生成过程中不断受到客观生态环境的影响,高校的教育生态环境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生成具有基础性导向作用,其导向机制形成的主要表现在:一是倡导知识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尊重知识和人才的校园生态环境;二是倡导教师个性的多元文化氛围,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生态环境;三是倡导创新实践的学术文化氛围,营造宽松的尊重教师劳动价值的学术生态环境;四是倡导激励绩效的制度文化氛围,营造教师正向行为成长的制度生态环境。

2.2.1以文化创新的导向机制。由于传统文化还不能充分促进人的个性发展,过于注重结果成功与失败,而忽视发展的过程,缺乏创新文化。因此,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必须以传统文化吸收和超越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再造,尊重个性,尊重独立,倡导合作。只有这样,创新文化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建设具有导向作用,才能形成以文化创新的导向机制。

2.2.2以制度创新的导向机制。由于传统制度还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过于注重程序和规范,而忽视创新环境的再造。因此,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必须以原制度管理体系基础上,建立责、权、利明晰的制度体系,形成有效激励,质效双赢,科学合理的制度环境和管理机制。只有这样,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建设具有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形成以制度创新的导向机制。

2.3教学能力生成的培养机制

教师是一种再生性人才资源,只有通过自身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技能,才能更好发挥其人才资源的作用。因此,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也是需要在系统规范的培养和实践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2.3.1以使用开发为主的培养机制。教师教学能力只有通过使用性的开发途径,才能转化为真正的、现实的教学能力。尤其在青年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只有搭建人尽其才和才尽其用的平台,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才能使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得到有效保护和使用。

2.3.2以工作激发为主的培养机制。学习是教师安身立命的根本,工作生命的源泉。教学能力只有通过激发教师学习欲望途径,才能使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青年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只有搭建终身学习的平台,建立精准化的管理机制,才能实现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知”与“能”的协调提升。

2.3.3以岗位需要为主的培养机制。教师教学能力只有通过岗位塑造培养的途径,才能提升岗位需要的教学能力。在青年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只有搭建岗位设置和聘用平台,建立公开公平的择优竞争聘用机制,才能实现青年教师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与配置的实现。

3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多元培养模式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内容和有效的多元培养模式来实现的,多元培养模式更加突出学校自身特色和优势,更加体现青年教师自身的差异性。由于教学岗位需要的多样性和青年教师培养的多元性,决定了教育管理者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式具有多元性选择。因此,本文主要介绍延边大学的三种培养模式。

3.1导师制的培养模式

导师制培养模式就是根据本校制定遴选标准,按照规定程序,在校内外遴选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及业务水平,责任心强,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高职教师,学校聘任为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采用对青年教师进行日常的监督和辅助指导的办法。目的是充分发挥高职教师的优势和作用,适时解决青年教师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

3.2校本培训培养模式

校本培训培养模式就是充分发挥学校自身优势和特色,体现高校问青年教师的差异性,构建个性化的青年教师校本培训培养形式。采用对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而针对性围绕中心问题的校本培训的办法。目的是充分尊重青年教师在教、学、研中的主动参与与反思探究过程中,使青年教师通过课程、讨论、讲座等多种途径得到专业培训,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3.3岗位塑造培养模式

岗位塑造培养模式就是根据学校教学岗位需要,设置不同的教学岗位聘用条件,学校对聘用到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实施按岗需要目标塑造培养与聘用管理的方法。目的是保证青年教师不脱岗就能达到在岗进修与继续教育提高,使青年教师边工作边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学历学位提高等多种途径得到更有针对性岗位塑造培养的提升。

作者:王海民 张振富 林琳

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论文 篇2:

复旦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状况研究报告

摘要: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动下,中国的高等教育正在不断发展,且高校青年教师占据学校教师的总人数在不断地增加。而且,作为教师工作的一个主要部分的教学也受到关注。那么,在这样的一个背景条件下,复旦大学的青年教师是怎么样的?为了理解这一问题,文章选取了复旦青年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发放调查问卷和访谈。在收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及其过程进行了分析和反思。

关键词:青年教师 教学 质的研究

一、 研究背景

经过短短二十多年的飞速发展,特别是1997年中国高校大扩招后,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跳跃式发展。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总规模已经达到了2000万人,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19%,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不仅如此,教育部长周济在2005年亚洲教育北京论坛上指出,中国还将继续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到2020年实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的目标。[1]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国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教師作为高等教育机构中的一个部分,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背景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状况成为研究的热点,这也包括复旦大学的青年教师。2012年复旦大学进行“大走访大调查”,调查和访谈诸多青年教师也为本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二、调查目的和意义

教育部数据统计显示,高等学校教师规模从2000年的46.28万人增加到2004年的97.05万人,增加了50.77万人。同时呈现出教师队伍进一步年轻化趋势,其中30岁和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分别有27.43万和45.42万,占教师总数的28.27%和46.80%。[2]有数据中可以看出,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几乎占据了整个教师队伍的一半,日益庞大的青年教师不得不让人们引起关注和进行研究。而且研究表明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的现状有待改善,作为三种角色(家庭、职业和社会)的青年教师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如何平衡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如何照顾好家庭以及如何在社会上做好自己应尽一份社会责任。

研究这一问题的意义有研究是这样认为的:“研究这一问题,对于认识我们的高等教育制度和政策、推进高等教育的管理制度改革、教学与科研评价方式的改进以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独特的视角和方法有助于为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提供现实和理论的依据,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政策,营造人性化的学术环境,提升高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同时,对青年教师来说,有助于他们正确认识自己,价他们的日常体验,规划他们个人和职业的发展目标。同时,促使青年教师通过反省思考,增强他们对学术职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从而履行好大学教师的职责,提高其学术生产力;此外,对那些准备从事学术职业的后备力量而言,可以增进他们对这个职业的了解,从而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加强自己各方面的储备。”[3]

三、研究方法和过程

本研究主要是采用质的研究,即访谈的形式。后来也进行了问卷的发放以了解情况,但是主要还是以访谈为主。我希望了解青年教师是如何教学的,具体包括备课、上课、课后辅导等,如何看待学校的行政制度中涉及到教学方面的,青年教师是如何平衡教学与其他工作的关系,以及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等等一系列有关教学方面的问题。

综合以上各项因素,选择了学校的三位老师作为访谈对象,他们分别来自三个不同的院系,每个院系的发展状况不一样(假设将院系各方面综合因素进行排序,且分为优中下三个等级),每个老师的背景不一样(见下表)。

姓名1性别1院系等级1职称1学历1入职时间A1男1优1讲师1博士12005B1女1中1讲师1博士12003C1男1下1副研究员1博士12002因为这三位老师中,有两位老师我都选修过他们的课,所以一是我在课后的时候,我就直接和这两位进行联系,这两位老师也很赞成;二是我直接听这两位老师的课,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到这两位老师的教学状况,因为我是直接的受益者和体会者。而另外一位老师是因为曾经对这位老师进行了采访,而且正好认识这位老师授课的学生,所以可以从侧面了解到这位老师的情况所以和这位老师还是比较熟悉。这也是我为什么选择这三位老师的原因。

教学方面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师的教学进行了解:1、与教学有关的学校制度:薪酬制度、职称晋升制度(包括教学评价)、职工住房政策;2、教学中的课时量、备课、上课、考试;3、影响教学的科研;4、家庭的影响(衣食住行基本需要)。

A教师经济状况还是不错的,因为所在院系不错,院系给的工资还是比较高的,所以在薪酬方面和住房方面都没有很深的影响,因为他自己已经买房了,且自身家庭状况本来还是不错的。B教师目前还是单身,住在学校的职工宿舍,她说:“青年教师宿舍房租一年内连涨两次,翻了一番。”而且自身工资也不高,没有什么研究经费,所以整体来说日子还是过得一般。其实平时上课的时候,从老师的穿衣打扮来看,也能够看出来,B教师还是很节约的。C教师因为职称相应地高些,所以薪酬方面还是较高,和A教师差不多,虽说已婚,但是妻子和子女都不在上海,所以也是住的职工宿舍,问起房租涨价,A教师说没有什么影响,只是占据工资的一小部分,和外面相比是便宜一些。

谈起学校这些制度中教学的影响大否。三位老师抑制说到教学对这些影响不大。C教师是这么说的:“我们学校是研究型大学,最主要的是科研,教学只要完成一定的课时量就可以的,影响不是很大。且在薪酬占据很大比重的不是课时量,而是职称等第和科研因素;而且职称评定最重要的也是科研要好,至于教学怎么样,质量上面没有明确规定,只要数量达到基本上就可以。所以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来说,在学校还是要做好科研,教学这个虽然花费时间,但是课余还是以科研为主。”

B教师说起这个,她觉得:“学校最好可以提供安定的环境,所谓安定的发展环境,至少不要让为了一家人最基本的吃、穿、住、行而操心、而分心。不管是学术研究还是教学育人,如果无法让教师安心、静心,估计都达不到什么好效果。我们当然要鼓励冷坐板凳的奉献精神,但不能要求“冷坐板凳”的教师在没有固定居所、没有体面收入的情况下,一味地奉献。即使青年教师个人咬牙愿意,他承受的来自家庭、朋友乃至整个社会的压力也过于大,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她又补充最好提高教师的最低工资标准,这样不管是教学还是其他方面都会有所进步。问起B教师的课时量,她说每天一到五都有课,而且每天至少4节,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都有,她说课时费很少,但是课时量还是算的。她说起另外一个老师的情况:他是理科的一名职工,本在复旦学院开设了四次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教学效果至少不差,因为是自己独创的新课,说实话还正在为找团队搭档犯愁呢。教学学校一方面重视通识教育,但因为本人属于实验技术系列,院系领导和他讲:“你上课可以,但年终工作总结考核不能算你的工作量!”后来向复旦学院反映情况,复旦学院的老师和他说:“这个事情我们也很无奈,但至少你们学院的做法是不妥当的。”这也很无奈啊。

其实我上过这个老师的课,从我的角度看,这位老师只能说上课了,上课的内容与这门课程名称或者说我们所期望的目标相差甚远,但是我们在上课过程中也看到老师很努力地在制作课件等等,但是都是浅层次的,我们选这个课的同学普遍反映说学不到实际的知识,只有自己钻研了。但是从B教师的角度,因为她的时间真的太有限了,所以也没有其他的时间进行研究之类,这是她的极限了。

B教师说:“希望学校能够制订一些政策,鼓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能够帮带我们这些新进教师上好大课。再就是,最好可以像

某些学校一样,让讲师能当硕导,甚至博导。即使这样操作有困难,但至少是否能帮助这些讲师能多一些指导本科生的机会,而不是这些机会都被副高以上职称的人所占。讲师们,特别是一些申请上国家基金的讲师们,就靠自己单打独斗,真是很力不从心。”

说起科研对教学的影响C教师说:“我当然也希望能够搞好教学,教好学生,师生关系和谐相处。但是教学再好,无论是研究生教学,还是本科生教学,都缺少较好的评价体系和淘汰制度,导致教好教坏都一样。特別是没有淘汰机制,导致学生评教流于形式,学生会觉得评了也是白评。所以这也从制度层面上不是对教学给予应尽的重视。学校的制度当然是风向标,我也需要养家糊口。”

说起如何鼓励教学,A教师说到:“我觉得每年每个院系应该给教学做的好的老师至少一个教授、副教授的名额(因为“高级讲师”和“副教授”也就是一个名头和说法的问题,既然“高级讲师”都给了,何不“好人做到底”,直接换做“副教授”),让安心做教学的老师也有一个盼头。”

四、反思

最后,我也借用 Kaplan有关旅行的描述来形容本研究的过程:“在履行的初期,我很天真。我甚至不知道当一个人继续旅行下去的时候,会发现已有的一些答案会消失;未来的旅途会越来越复杂;会有越来越多的干扰和疑虑。”我发现,我和罗芬的研究也是这样,最后越来越发现很多事情越来越复杂。当我们解决了某些问题时,又有新的问题会提出了。不管我们最初感觉研究项目的设计有多么的完美,但随着研究进程的深入,总会出现一些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曲折和转向——这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我们以前的计划,并质疑我们所使用的方法。同时也让我们不得不承认,其实我们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能干和聪明,我们还需要努力。

青年教师的教学现状这一研究,涉及很多方面,这需要国家、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等等共同努力,希望复旦做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周济.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力争达到40%.中新网.2005年10月17日.http://www.chinagateway.com.cn/Chinese/jiaoyu/39111.htm.

[2]数据来源http://www.ccf.edu.cn/gjgk/putonggaoxiao.asp.

[3]张俊超.大学场域的游离部落——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學,2008.

作者:杭玉婷

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论文 篇3:

大学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途径探析

[摘 要] 大学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近年来随着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关注点从数量扩张正在向质量提升上转移,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是教育信息化从软件建设、硬件建设到潜件建设过程中最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从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出发点,即从实践中学习入手,提出了大学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四种途径。

[关键词] 青年教师; 信息化教学能力; 实践性知识

[作者简介] 李天龙(1980—),男,甘肃武威人。讲师,主要从事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实践研究。E-mail:ltl_0608@126.com。

大学是生产、传播先进知识最重要的基地,大学生产知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工作主要取决于大学教师。知识经济时代不但要求大学教师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更要求培养的人才也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并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教育要素来看,知识经济时代都对其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要求。人类社会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同时,进入了另一个虚拟社会时代——网络信息时代。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正在加速整合,这种整合引导人们进入了网络社会。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全国网民总人数达到4.57亿,其中宽带网民数4.5亿。[1]原工业和信息化部娄勤俭副部长指出,近年来中国网民数持续快速增长,中国已经全面进入宽带网络时代。当这种“虚拟”也成为一种真实时,网络社会就是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一种社会实存,一种人类生存的全新的方式。[2]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各个角色基本都可以在网络虚拟环境中找到自己对应的角色。在这种新的趋势下,网络势必会影响人类社会生活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

一、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

的出发点:从实践中学习

教师的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与实践性知识三大类别。[3]随着研究与实践的深入,研究者越来越发现实践性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程度不亚于前两种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教师通过对自己教育教学经验的反思和提炼所形成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毫无疑问,信息化教学能力属于实践性知识所关注的范畴。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与习得要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训练,在具体的信息化教学实践中训练与提高。

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顺利完成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所需的个体心理特征,是通过在不断的信息化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学能力。从能力培养的途径来看,需要解决教师的日常教学基本功与依靠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包括教学反思)。首先,要解决教师的教学的基本功,包括传统能力的训练,以及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能力要求。要牢牢抓住实践这个主线进行训练。其次要抓好教研活动,同事之间、老教师与新教师之间进行互评,优化知识结构,增强能力素质。

人的能力就是从事某项具体活动的能力,它是在人的社会生活(包括教学活动)相应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所以能力的培养和具体的活动是分不开的,信息化能力的培养基本出发点就是从实践中学习。从目前国内的现实来看,大学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获取与提高:岗前集中培训模式、自我为中心的个体发展模式、校本培训模式、教学反思等。上述这些模式既有理论性知识的发展,也有实践技能的训练,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

二、岗前集中培训模式

青年教师岗前集中培训模式是现行体制当中常见的一种教师专业发展形式。主要是聘用新教师时进行简短的教师培训或进行短期的脱产进修。1996年教育部就颁布了《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尝试将教师培训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国家教育部自1985年开始先后在全国成立了大区级和省级大学教师培训中心,所有的省份都有高校师资培训中心。2001年建立了中国高等学校教师网(Http://www.ccf.edu.cn),由教育部人事司主办,是北京师范大学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负责管理和维护的我国第一个面向高等学校教师的专业网站。

岗前集中培训形式主要是对青年教师上岗前进行短期培训,课程主要涉及高等教育学、大学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师法律法规等内容。这种教师专业发展形式可以有效地解决青年教师在短时间内了解大学教师的角色,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初步形成高等教育的基本观念。学习时间相对集中,便于青年教师与主讲教师、青年教师与青年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培训效果良好。

当前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形式是上个世纪80年代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制度,通过培训实践探索出来的一种较为有效的形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不断变革,当前信息技术的深入以及知识爆炸给教师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体制与当前高等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上还存在一些差距。

岗前集中培训形式是一种在特定时期起过重要作用的培训形式。当前结合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机遇,应该进一步从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体制等问题入手,广开思路,破除旧的观念,对青年教师全员集中时间有效地进行培训,在培训效果方面建立起良好的评价机制,岗前培训不合格的青年教师不能走上工作岗位,要与大学教师的晋升、职称评定的环节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岗前集中培训在教师专业发展进程当中的作用。

三、自我为中心的个体发展模式

自我为中心的个体发展模式就是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围绕自身在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而展开的一种学习活动。主要包括两种学习方式,一种是传统的学习方式,通过请教其他教师、自己研修等来解决问题;另一种是借助于网络开展的学习方式。两种学习方式各有特色,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体发展模式。

(一)自我为中心的传统学习模式

自我为中心的传统学习模式是通过青年教师自己的努力,进行传统形式的学习,如自学看书、查阅资料、请教其他优秀教师等,这种形式可以系统进行也可以零散进行,便于教师自己掌握时间与进度。相对于岗前集中培训模式,这种模式学习内容、学习形式自由灵活,学习时间、学习进度可以自由安排,青年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这种学习形式更加适合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当然这种学习形式也存在问题:一是要求青年教师有较强的自我诊断能力,青年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往往无从下手,不知道自己缺乏什么知识,这种情况下,要安排老教师或者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指导他们进行专业发展活动;二是要求青年教师具有较强的自制能力,一方面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压力较大,另一方面青年教师还要处理好工作、生活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青年教师必须有良好的自制能力,坚持学习,坚持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

(二)自我为中心的网络学习模式

当代社会已进入到了网络信息时代,网络已渗透到工作与生活的各个方面。这种渗透不仅仅改善了工作的便利性,也可以帮助学习者在网络中自我成长,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自我为中心的网络学习模式是青年教师通过在网络上进行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网络是知识的海洋,人们在这个知识的海洋当中可以寻找到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答案。

但事实上往往事与愿违,自我为中心的网络学习模式在现实当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网络正因为是知识的海洋,在提供了有用信息的同进也提供了无用信息甚至垃圾信息,在信息爆炸的网络中,青年教师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搜索有用的信息,这就要求青年教师要有良好的信息辨别能力与自制能力,以避免青年教师在网络中迷失方向;二是网络中教师所需要的信息往往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比较零散。

四、校本培训模式

校本培训(School-Based Training)模式是一种常见的以学校为中心的培训形式。近年来校本培训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开展得有声有色,效果明显。作为一种培训的理念与形式在高校当中适用相对较少,在高校当中进行校本培训,更需要规范的制度、政策、形式等。校本培训是有效解决全员性的一种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当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中,需要转变观念,形成完善的政策机制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是大学的三大功能。在信息化环境下大学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教师为了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都必须要转变观念,正确认识信息化教学能力在教学当中的重要作用,清除重学术研究轻教育教学、重校外培训轻校本培训、重形式轻效果的不合时宜的旧观念。要将校本培训的内容、形式、软硬件条件、师资等问题逐一解决,同时需要注重引导教师处理好教学与科研、工作与生活、培训与教学等关系,还要建立起完善的校本培训考核与评价、激励机制的约束作用,形成一系列有效政策来促使教师获取信息化教学能力,并具有良好的培训效果。

(二)信息化教学能力校本培训中,需要注重教师培养与教学资源建设

校本培训中教师的培养是重中之重。一方面信息技术是一个新事物,掌握了信息技术的教师不一定在教学当中能够很好地、融洽地与课程整合;另一方面学科课程专家能够很好地掌握教学的基本情况,但对信息技术不一定能很好地掌握,掌握了也并不一定能够很好地、融洽地与课程整合。因此如何培养一批既懂学科教学,又会用信息技术,并且能够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师是摆在校本培训当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必须有力地解决这个问题才能使校本培训开展得更好,受益面更大。另外,为了保障信息化教学能力校本培训的开展,还需要有专门的软、硬件条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培训规模的大小,可以共享。如果培训规模较大也可以单独建设专门的教学软、硬件环境来保障校本培训的顺利开展。

(三)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需要分级分类进行

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不能搞一刀切,需要对各个水平与层次的教师分批、分班开展不同内容与级别的校本培训。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不仅涉及到观念、理念等的养成,还包括理论的掌握与了解,还有对技术的掌握,最重要的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很好地整合在一起。一所大学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知识背景与学历层次,校本培训中大学应该像超市一样提供分级分类的模块化课程,供一线教师来选择,这样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课程模块来发展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校本培训还需要组织专业队伍深入课堂指导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工作

仅靠校本培训是不够的,毕竟青年教师接受校本培训最重要的是要将所掌握的技能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将理论与实践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以后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校本培训仅仅是让他来更好更快地掌握,不能够有效解决如何用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效果,要组织培训教师对受训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指导,解决存在的问题。这样从实际层面可以让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得到迅速提升。

(五)积极组织信息化教学比赛

大学要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比赛,如信息化教学讲课比赛、多媒体课件设计大赛、网络教学平台使用的相关评比等各种活动,营造良好的使用环境,来促进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形成你用我用大家都用的一种良好风尚。信息化教学方式也不是万能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要遵循一定规律,不能千篇一律,要避免信息化教学方式变成金科玉律,要正确认识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利与弊,正确对待信息化教学。青年教师要根据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内容等一系列要素来选择性地进行使用。

(六)积极引导青年教师利用网络等手段进行有效的自学,树立终身学习观

一方面青年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需要校本培训的支持与引导,另一方面还要靠青年教师的自主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是主动的意义建构者。在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过程当中,青年教师就是学习者,要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利用校本培训与自主学习的多种手段,促进青年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

总之,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尊重青年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在信息化教学实践中,让青年教师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这样才能达到多赢的局面。

五、教学反思

进行教学反思是教师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提倡反思型教学和反思型教师的培养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议题,尤其是大学教师的教学反思,更为重要。教师的教学工作不仅需要学生和来自学校的评价与反馈,更需要自己对自己教学情况的再认识。教学活动执行后,反过来对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情况进行再认识,根据理论与实践客观地诊断出自己的不足,才能明确下一步将要努力的方向,才能客观地完善与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专业成长=经验+反思。[4]一名成功的教师不仅仅需要理论的指导,更需要在实践中形成带有经验性质的内隐性实践性知识,同时还需要在教学活动前、中、后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审视。要想将教学反思做得更好,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

对教学反思应该有重要的认识,认清反思的本质、方法,培养反思的能力,加强反思的意识,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为指导反思性活动做准备。教师在反思的时候要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站的角度不同,反思出的结果可能不尽相同。

(二)要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对于教学反思要牢牢结合教学实践活动,在教学实践中边实践边反思,另外还要经常性地、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反思。将反思很好地与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从而保证教学反思在很大程度上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结合教学实践活动,要在反思中形成实践性知识

对于教师来讲,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不可或缺的重要知识,教学反思后不仅仅要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改善,更重要的是要促进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的增长,要善于总结,形成系统化的反思,内化为自己的实践性知识来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四)善于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手段来进行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像博客、微博客等技术的出现,对于教师的教学反思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像写教学日记一样,教师可以利用博客来积累经验,完成反思过程,这样有利于长期的积累,以便在长期的积累中总结出更为有用的重要知识。

六、促进大学青年教师信息

化教学能力的环境构建

大学青年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不能单靠某一个方面来完成,要依靠一切可以依靠的力量,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主体作用,尊重青年教师,尊重教师成长的规律,给青年教师营造一个良好氛围。从人力、物力、财力、制度等各方面全力支持青年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从而更好地培养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所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一)激发青年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主导者,大学教师是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核心要素之一。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在提高教育质量上,因此,教师成为一个首要的因素,不管是在教育改革还是在具体的教师专业发展进程中,教师是关键的要素之一,教师资源是第一资源,成为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青年教师“双重角色”要求青年教师具备良好的自我发展意识,要学会学习,学会引导学生学习,做一个合格的专业发展者,将自己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

(二)制定完善的政策机制鼓励青年教师

完善的政策机制要从两个层面来考虑:一方面,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要统一制定相关发展标准与基本政策,分类指导,营造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的大环境;另一方面,各个高校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与学校青年教师的情况相符合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利用政策机制鼓励青年教师进行专业发展,引导青年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使青年教师成为专家型、研究型教师。构建开放、灵活、适合高校自身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发展体系,需要高校、专职培训机构、教师专业发展网络平台和科研机构相互协调,共同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三)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支持青年教师

青年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软、硬件条件支持,良好的硬件环境是保障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一方面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支撑,另一方面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更需要信息技术环境,需要在网络上学习,需要联通网络的计算机等硬件条件。

(四)鼓励优秀的专家队伍指导青年教师

青年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家队伍的指导。在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过程当中,培训教师、指导教师的培养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一方面培训教师需要有较强的信息化教学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培训教师还需要较强的信息化教学理论方面的知识,只有具备了理论与实践以及能很好地指导青年教师的专家教授才能更好地完成指导青年教师的任务。因此建设一批专、兼职结合的专家队伍来指导青年教师的成长就显得极为重要。

(五)充分利用学习共同体帮助青年教师

青年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需要是多元化的,网络作为知识获取的重要途径,具有诸多优势。青年教师可以通过自学等方式在网络上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教师可通过搜索、访问专题网站等方式获取所需的专业知识,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共同体对专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提出疑问,通过网站良好的交互性得到及时的解决。网络学习共同体能够有效地解决共同体当中青年教师个性化的需要,满足教师的教学与学习活动。网络学习共同体中交互要做到专业、及时、准确。

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教师素质的提升,大学教师在高等教育体系当中起着主导作用,大学教师能否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决定了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要教书,首先要有良好的人格品质,其次教师会教书,还必须要具备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大学教师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教学能力,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策略。当前这样的教育背景下,通过上述几个方面重视和发展大学青年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能更好地完成大学的使命,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DB/OL].http://www.cnnic.cn/research/bgxz/tjbg/201101/t20110120_20302.html.

[2] 陈丽,等.数字化校园与e-Learning,信息时代大学的必然选择[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

[3] 林崇德,等.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学版),1998,(1).

[4] 庄辉明.明天的教师——师范生必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79.

[5] 赵万宏.浅议校本培训与大学教师继续教育[J].继续教育,2005,(10):40~41.

[6] 赵伍,等.提高教师教学反思的新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07,(8):94~95.

[7]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104~112.

[8]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李天龙

上一篇:小学英语赏识教育论文下一篇:消费比例关系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