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传统文化论文

2022-04-20

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经过数千年的历史沉淀发展至今,吸收了丰富多元的时代元素和地域特征,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随着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民族音乐传统文化也得到了广泛的弘扬和传播。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民族音乐传统文化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民族音乐传统文化论文 篇1:

中国民族音乐与传统文化

摘 要:我国的民族音乐有着特别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在很久以前的原始氏族部落中就出现了原始的歌舞和歌曲等相关内容,到殷周奴隶主统治的时代,音乐文化相对来说已经比较发达,在2000多年前的封建社会中,音乐实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达到了比较成熟完善的程度,与我国的民族音乐和传统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紧密联系。在传统文化的影响和融入之下,使两者互相促进,不断融合,进而呈现出巨大的发展优势,在我国历史上曾多次出现音乐文化繁荣昌盛的时代。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中国民族音乐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等相关内容。

关键词:中国民族音乐 传统文化 关系 融合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31.028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民族音乐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民族音乐也正是来自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独特的传统文化造就了独特的民族音乐。所以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需要着重把握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以此为基准,牢牢把握这样的抓手,这样才能促进中国民族音乐实现创新的发展,使两者能够不断地创新和融合,并且呈现出巨大的发展和创新效果。

一、中国民族音乐的主要内容

从整体情况来看,我国的民族音乐主要包括4个部分,分别是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具体来说,宫廷音乐主要指的是某些比较典制化的音乐,例如各地不同的祭祀乐、凯歌乐、朝会乐等相关内容;另外一部分是娱乐性的音乐形式,例如,筵宴乐、行幸乐。这两种音乐类型,充分表明宫廷贵族文化的相关侧面,主要体现在皇权之上的自我形象塑造,另外一种就是贵族阶层的一种精神享乐需求。

文人音乐主要指的是古琴音乐和词调音乐等等。它与书、绘画、诗词等相关形式形成了我国传统画中特有的文人文化,其中排在首位的是琴,然后是棋、书、画。古琴音乐这种类型所崇尚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更加关注超凡脱俗,有着比较典型的浪漫色彩,呈现的是一种“清、幽、淡、远”。这种音乐类型与封建社会的中庸思想是十分吻合的,因此在古人的思想追求中也成为修身养性、对人格进行塑造的重要手段。

宗教音乐所呈现出的是我国宗教信仰中的多元化丰富化的特点,主要包括佛教、道教、基督教、萨满教等相关类型。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宗教音乐呈现出独具特点的个性化特色。随着外来宗教的影响和外来音乐以及乐器的进一步融合,使本土音乐呈现出多元化丰富化的特色,与之前比较浓厚的民间风格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宗教音乐更加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同时越来越呈现出仪式化的特点。

民间音乐涉及的内容众多,以综合艺术为主要内容,涉及多种类型的民歌、歌舞、说唱、戏曲、器乐等一系列相关内容,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是特别独特的存在。它以独特的民间音乐形式,在题材、形式、内容、风格等相关方面,都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为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

二、中国民族音乐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民族音乐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和传统文化共同发展、互相联系,有着密切不可分割的关系,可以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同步推进、共创辉煌。例如,我国的古诗词中就含有特别优美且抑扬顿挫的声调和音乐,在平仄的交错过程中,形成独特的音乐韵韵律之美。不同诗词之间所呈现出的长短句组合,通过相关格律的运用也有着音乐节奏之美。在我国的书法作品中,这种类型的书法形式都体现出一种十分强劲的且有不同韵味的律动感,而这些律动也正是中国民族音乐的集中体现,对其进行深入地观察和探究,也可以看出它所体现的是一种音乐的灵感和内在的精神气质,清晰的线条、造型,清淡的色调意境,呈现出的也是音乐的流动美感和韵律的美妙。另外,在中国的舞蹈、戏剧等方面和音乐有着至关重要的紧密联系,相关内容和音乐结合在一起,这样能够形成综合性的艺术体验,是一种让人更加耳目一新,而且系统完整的艺术类型。

通过剖析能够明确,在艺术性、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呈现出显著的特色。同时也能看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痕迹和影子,它所折射出的正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深刻内涵和内在底蕴,体现的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人文精神和情感世界,所以要想在真正意义上理解和创新发展中国民族音乐,就需要充分把握中国文化精神和传统文化的内在底蕴,对其深刻内涵有充分的认知,并对其进行不断继承弘扬和发展,这样才能使两者实现更加有效的融合,体现出全新的韵味。

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它有自身独特的功能,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体现出独一无二的作用和价值。中国传统的世界观即“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崇仰创造万物的大自然,同时针对人内心的体验和感受也充分尊重,在中国民族音乐的产生之初,正是来源于人心对于大自然的感悟。“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乐记》)古人认为“音乐达天地之和而与人之气相接”。音乐不仅是人们对于大千世界有相对应的感悟而生成。同时,它也能够针对人的精神世界和人心进行相对应的调整和完善,使人的情绪能够得到安抚,这样能够确保人与自然人与这个世界或者人与人之间能够达到一种平衡协调的状态,保持世界的安定和和谐。“七情不能自节,待乐而节之,至性不能自和,待乐而和之”。(《欧阳文忠全集》)更加关注封建社会的道德要求,儒家文化通过中国民族音乐的形式对理想的人格进行塑造,通过这样的方法进一步倡导儒家学说中的仁的思想。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就认为人的修养完善过程中需要音乐的融合,只有通过民族音乐的有效协调和融合,这样才能确保人的身心健康茁壮的发展,对于这个世界有相应的贡献,从而协调内心,使人与这个世界能够实现协调一致。孔子对《关雎》就特别赞赏,认为其中包含着和平寧静的美感,体现的是一种悠远的意境。孔子曰:“《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而对激烈抗争的郑国民间音乐却持着强烈的反对的声音。孔子曰:“放郑声,郑声淫。”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传统的建筑艺术也是特别典型的代表,在其中传统建筑艺术有着十分显著的音乐线条造型,因此也被称之为凝固的音乐。在建筑过程中充分融合音乐的元素是相关的内容,能够得到有效协调,不断的融合完善,这样能够形成一种和谐协调之美。中国古代戏曲家王骥德在其《曲律》中曾经形象地把音乐作曲和建筑物的构造进行相对应的联系,体现两者的相似性,通过建筑艺术和音乐的共同特点进行提取和描述,这样能够呈现出两者的和谐统一的效果。在两者的发展过程中,更加关注就地取材的基本原则,对不同地区的建筑和不同的民族特色而言,所呈现出的建筑风格也有着巨大的差异性。因为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有着显著的差异性,所以在中国的民族音乐中,所涉及的各类方言和音乐特色的应用也形成不同地区的民族音乐风格和艺术特色,由此能够明显看出,在传统文化中,音乐艺术和建筑艺术都是其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艺术性的重要缩影。

三、中国民族音乐和传统文化的融合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看出,中国民族音乐和传统文化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在传统文化中,中国民族音乐是其中关键性的组成部分,在传统文化中有众多内容都充分体现出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和深刻内涵。因此,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充分体现其特色和深刻内涵,进而促进中国民族音乐实现更加良好的发展,使两者能够实现更加深层次融合,不断地创新和改进,使其呈现出创新的效果。中国民族音乐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来说也注入全新的血液,使其更具备音乐的线条和韵律。在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可以把音乐当作一种技能性、技巧性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其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审美欣赏的眼光使其具备全新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內涵。

总而言之,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能够进一步看出,在当前的时代发展背景下,要针对两者进行更深层次的融合,通过中国民族音乐来深刻理解中国的艺术精神,并且把握民族音乐和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理解文化精神,两者能够互相促进,进而实现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姜文《当前中国民族音乐发展之我见》,《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

[2] 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

[3] 蓝善管、建华钱《中国音乐文化大观》,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作者:吴健萍

民族音乐传统文化论文 篇2:

立足民族音乐 弘扬传统文化

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经过数千年的历史沉淀发展至今,吸收了丰富多元的时代元素和地域特征,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随着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民族音乐传统文化也得到了广泛的弘扬和传播。但在音乐教育上,对民族音乐的关注还不够,如何更好地融合民族音乐文化与传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促进音乐文化的发展传播,是当下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由杨艳编著的《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传播研究》一书介绍了中国民族音乐及其文化特征,主张在多元化背景下通过音乐教育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这一理论观点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播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民族音乐的概念、特征。该书围绕民族音乐极强的地域性和风俗性特征展开论述,分别介绍了民族音乐的概念、风格特征、调式体系和分布、基本曲线和音乐体制、以及其传播交融五个方面的概况。一是民族音乐在概念上分为传统音乐和现代新音乐,主要是传统音乐部分。传统音乐包含了以专业性创作为主的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还有群众集体性业余创作的民间音乐。二是民族音乐的南北曲风格特征,徽羽调式体系和板块分布,“腔式”基础结构和两句体四句体的曲式形态,均体现了传统音乐本身在文化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的共同特征,即同一民歌的旋律节奏和调式结构在传播中,既能保留一脉相承的遗传基因,同时还能使得各地音乐特征不断交融又保留地域文化特色,该书将这一发展特征称为历时性传播和共时性传播特征。三是对民族音乐分角度分区域地详细介绍的同时,还运用了对比研究法、列举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表现了传统音乐在悠久的历史传承过程中,始终保持自身的文化本质和地域特色。

民族音乐传承的机与危。该书以京剧和昆曲、汉族民歌舞曲、少数民族音乐及曲艺音乐为例,展示了京剧和昆曲的悠久历史,集合古今中外优秀音乐元素,以中国历史文化为根不断发展壮大。汉族民歌舞曲之劳动特征,朴实的生活气息,简单质朴的歌词曲调和情感特征体现了浓厚的地域风俗,以及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音乐强烈的感情色彩和人文情怀及文化习俗特色。曲艺音乐中说唱音乐的情感叙事性、形态说唱性以及表演艺术性文化特征。该书通过对典型民族音乐在传承发展过程中浓厚的地域习俗和文化传统特征的介绍,进一步提出了在当代文化多元背景带来的当下民族音乐传承危机。而信息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民族音乐受到了来自西方音乐、网络文化、娱乐影视消遣文化的共同冲击,当代青年人对民族音乐中传统文化越发陌生和排斥,这既是民族音乐传承发展的危机,亦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弘扬之障碍。

用民族音乐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该书认为必须加强我国古典音乐教育,使之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一部分,让中国传统民族音乐这一历史瑰宝不断延续,成为现实常态。作者从音乐教育中弘扬传统文化的视角,提出了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缺失的现实问题,这种现象不仅无法挖掘传统音乐的文化内涵,传承传统文化,还不利于培养学生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该书基于这一现状问题,提出了三项决策建议。即将传统文化作为音乐教育重心,发挥教师在传统音乐文化教育中的主力作用,同时加强传统文化教育,通过音乐实践深化认识,走进民间亲身感受传统音乐文化的地域特色和历史底蕴。本书提出传承发展中国民族音乐不仅于音乐素养提升有益,最重要的是能够凝聚民族团结力增强民族自信。作者分别从保护和开发少数民族音乐和保护发展我国原生态音乐及坚持民族音乐多元化发展三方面展开论述。本书最后又再度回归音乐教育主题,表达了在新媒体背景下,在坚持音乐本体和音乐多元化的前提下,通过音乐教育来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主旨。

本書从民族音乐本身特征入手,以典型民族音乐文化特征为例,针对民族音乐传承危机问题提出在音乐教育中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传统文化,综合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文章结构清晰、论证有力、主次分明,为民族音乐的发展及传统文化的创新提供了有效指导。

作者单位 山东农业大学艺术学院

作者:胥晓

民族音乐传统文化论文 篇3:

浅谈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融合策略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其中民族音乐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古代即有诗经,很多优秀的文化在诗歌的传颂中被后世所了解,民族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道德、艺术、文化等多个方面的成就,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随着时代发展,将传统文化和音乐相结合,通过音乐的结构和内容,表现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而使民族音乐和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关键词:传统文化 民族音乐 重构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4.038

民族音乐在广义上是指所有少数民族共同拥有并且随着社会发展不断传承发扬的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的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民族音乐与文化间的联系从未断绝,反而不断交融,相互影响,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音乐体系,在此通过探讨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在重构过程中展现出的问题,进而寻找重构的有效方法。

一、重构过程中展现出的问题

1.他国音乐体系的渗透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各领域都与外国进行了交流互动,很多他国的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进行了交流,并且随着流行音乐的传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爱上了这些音乐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民族音乐逐渐丧失了市场,越来越少有人关注民乐,没有新的内涵注入,逐渐无法适应当前的听觉享受,自然就越来越被人遗忘。

2.忽视民族音乐的发展

现今很多人对民族音乐的印象是传统、枯燥的,认为它们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现今的音乐体系中对于民族音乐也不够重视,学校对于民乐的教学也颇为敷衍,这使得越来越少的人学习民族音乐,没有了人才加入对其进行创作,久而久之,民乐越来越受到忽视。

二、民族音乐文化重构的有效方法

1.为重构提供发展的平台

现今想要对传统文化和民族音乐进行重构,但是缺少发挥的平台,国家相关部门应该为其提供发展机会,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提升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融合创新,加大对于传统文化和民族音乐的宣传,提升人们对其的兴趣,通过多种渠道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水平。

2.对民族音乐进行创新

当今的民族音乐文化缺乏创新,与实际存在偏差,如今的音乐表述形式无法满足多数人的审美,因此应与时俱进,对其进行创新,通过当前先进的音乐理论改进民族音乐的表达形式,丰富民族音乐的内涵,保留传统音乐的优秀内容时,也结合时代发展延伸新的内容,运用现代元素进行合理的改编和创作,满足更多人的听觉享受,促使民族音乐更好的顺应形势发展,更好地传承下去。例如刻在传统的戏曲民族音乐中添加新鲜事物,激发人们的欣赏兴趣,也可以将其变成文化宣传基地,通过添加内容,宣传正能量,也应合理的引入现代乐器进行辅助,保证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引进新鲜文化,为民族音乐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3.加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历史的长河中,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源远流长的纽带,传统文化反映了从古至今人民的精神追求,民族音乐与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音乐的创作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无法脱离分开,民族音乐在某些方面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特点,因此在当今的新时代中,想要使民族音乐焕发活力,需要提升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加强传统文化对民族音乐的影响作用,在对民族音乐创新时也应加强引用传统文化,进而促进民族音樂长期发展。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任何事物都应做出改进,通过将传统文化和民族音乐的有机融合,进行重构,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使得民族音乐有了更好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文明传承发展,进而提升了民族凝聚力。

参考文献:

[1] 夏颜《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年第30期。

[2] 滕焱《传统节日与民族音乐文化的重构探讨》,《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2020年第2期。

作者:刘芳

上一篇:特色煤矿企业文化论文下一篇:农村习作教学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