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政课案例教学论文

2022-04-29

作者介绍:赵志梅(1970——)女,宁夏银川市人,硕士,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哲学,思想政治教育。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对各种内容、各样方式、各类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简洁描述与抽象概括。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案例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职院校思政课案例教学论文 篇1:

高职院校思政课传播正能量的路径研究

摘 要:自从高职院校思政课新课程开始实施,思政课逐渐进入正常运行状态,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我国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有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高职院校思政课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授,可以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针对我国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对高职院校进行思政课正能量传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并且分析了如何在高职院校思政课传播正能量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正能量

综述

根据多项调查发现,我国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情况不符合课程标准,一方面是由于高职院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不够,教师专业化水平有限,外部教学设备不达标等,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们对思政课没有足够多的重视,导致对思政课的积极性较低。我们常讲,教育人的根本在于对人品德的教育,在高职院校中开展思政课就是对学生们品德进行教育,它是我国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如何在思政课中培养学生们正确的为人处事态度,如何在进行思政课教授时加强正能量的传播力度,是进行思政课需要重点考虑的事情。

在进行调查中发现,我国的很多高职院校进行思政课只是停留在课本理论阶层,只是死板的诵读课本中的知识,忽视了新时期对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新需求,在进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还是停留在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们默默倾听的状态,忽视了在进行思政课教育中基于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思想需求出发这一要点,而只是单纯地依靠课本知识,对学生们进行灌输,在没有兴趣、没有激情的情况下,学生们大多也是左耳进右耳出,对思政课中讲述的内容没有真正的领悟,对于在思政课中传播的内容也很少进行思考,至于在传统思政课中存在的少量的正能量传播内容,也大多数是忽略了。笔者通过对高职院校思政课的研究,希望找到一种在高职院校思政课传播正能量的路径。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传播正能量路径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进行十八大的时候,就已经在会议上明确指出,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改进教育方法,提升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注重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及时疏导,努力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有思想的,懂得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具有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新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那么在进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的时候,如何做才能在根本上实现这一目标呢?这就迫切的需要将思政课中如何快速有效的传播正能量作为突破口,只有找到如何在高职院校思政课中传播正能量,才能从实际效果中看到学生们思想素质水平的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才能实现它的价值。

我们在进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过程中,需要将其中注入一种轻松、欢快、乐观、向上、健康的授课方法,努力营造适合大学生身心健康、积极发展的学习氛围,将进行思政课教育看作是一种师生沟通的良好手段,通过师生互动提高师生情感的交流沟通,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通过师生沟通,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状况,通过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以实现对学生思想素质的正确引导,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教课过程中,将有关正能量以及如何控制自己情绪的知识渗透给学生,教授学生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如何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通过与学生沟通,真正做到师生之间相互信任,做到教师乐意教,学生愿意学,而且大家都学有所得,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相长,实现我国高职院校思政课的人才培养。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传播正能量的路径研究创新点

1.内容方法上的创新

与常规研究不同,笔者在进行高职院校思政课传播正能量的路径研究时,采用的是一种植入多种行为改善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方法,通过对正能量的不断强化,让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正能量的力量,改变以往对人、事的错误的认知,让积极向上的想法始终充盈在学生们的脑海中,不管在遇到顺境还是逆境的时候,都会有一种正向的、积极的思想指引他们,让积极行为改变高职院校思政课中师生的认知、情绪,从而进一步改善高职院校思政课中的师生行为。

2.研究视角上的创新

传统的对高职院校思政课的研究中还没有关于对思政课中如何提升正能量相关内容的研究,因此,本文通过高职院校思政课传播正能量的路径研究,可以填补在国内外思政课中对提升传播正能量方面的研究,拓展了应用研究范围。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传播正能量的路径研究思路

在进行高职院校思政课传播正能量的路径研究中,笔者是分三个阶段对这一研究进行开展的。

1.准备阶段

在准备阶段,笔者通过成立课题研究小组,从我国知名数据下载网站上查阅大量相关资料文献,对其中出现的知识、观点进行认真阅读,并在阅读的基础上实现对思想观点的深层次理解,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理论学习,掌握了高职院校思政课中所欠缺的内容,树立了将正能量通过高职院校思政课传播给学生的观念,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请专家领导对课题进行指导,完成课题设计与认证报告。在准备阶段,还需要做的是课题研究小组成员通过联系自身实际确定研究侧重点,将研究内容划分为不同的研究重点,并且各自根据各自的研究重点设置了与高职院校思政课相关的心理现状与幸福感调查问卷。

2.实施阶段

在做了心理现状与幸福感调查问卷后,就需要将问卷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发放并且回收,在发放过程中需要讲究随机发放,对不同的年级、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性别的同学都需要进行发放,之后进行回收统计数据,将统计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根据得到的数据信息,分析如何在高职院校的思政课中加入正能量的内容才可以使得同学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升,在这个阶段还需要实施具体行为训练方案,是实质性实践阶段。

3.总结阶段

通过对实施阶段中高职院校思政课中加入正能量的路径方法进行研究,得出在进行高职院校思政课中如何提升正能量传播的途径。

四、高职院校思政课传播正能量的路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在进行高职院校思政课传播正能量路径研究中,我们从多渠道,多角度搜集资料、信息及国内外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借鉴他们的经验教训,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指导课题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操作。

2.调查研究法

利用问卷、交谈、现场观察等形式,对研究前、后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心理症状与幸福感状况进行对比,力求以量化的方式、科学的数据为研究提供事实性材料。

3.行动研究法

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探索实施高职院校思政课正能量行为研究,不断修订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寻找新的生长点,探索总结高职院校思政课正能量行为训练的创新做法。

4.经验总结法

课题组全体人员及时总结各个阶段的实践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课题研究设计方案与实际操作措施,力求研究水平达到一定理论高度。

五、高职院校思政课传播正能量的路径研究的可行性

本研究在分发了调查问卷之后的结果显示在选取2 986名高职学生进行调查,收回有效答卷2 097份中,当前高职学生选择频率较高、渴望拥有的积极心理品质排在前六位的依次是创造性、洞察力、勇敢、坚持、领导力、社会智慧。在采用塞里克曼的归因解释风格问卷和24种积极心理品质的词汇中,运用SPSS1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解释方面约有54%高职学生倾向乐观。另外针对教师的职业压力和倦怠问题对扬州两所高职院校95名教师进行了调查,使用同样的解释风格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有50.53%的教师感到压力很大,有20%以上教师感到身心疲惫、睡眠状况不佳、记忆力下降等症状较为严重,14.4%的教师感到个人成就感比较低,13.3%的教师感到注意力不如以前集中、对业余爱好的兴趣下降,对子女教育不如以前关心等症状较为严重。

以上的两项调查研究结果为本课题针对性开展高职院校思政课传播正能量路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客观事实依据。大学生需要正能量的鼓舞,同样高职院校教师也需要正能量,高职院校思政课中正能量得以传播需要师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提升,这有利于高职院校思政课在心理与情感层面为师生接受和理解,推动社会和谐,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思政课的人才培养目标。

六、高职院校思政课传播正能量的路径研究的必要性

尽管自从2012年开始,正能量就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已有国内外对正能量的相关研究为我们改善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局面,注入活力,探索有效的思政课教学途径启迪了新的思路。但是关于高职院校思政课传播正能量的路径研究在当前国内外同一领域尚没有研究。而在现实形势下,高职院校更迫切需要开辟出一条思政课传播正能量的新路。本课题研究拓展了正能量研究领域的应用范围,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另外通过在实践中探索高职院校思政课传播正能量路径,寻求高职院校思政教学为师生接受并自觉落实于头脑行动的传播正能量行为训练是本研究最想达到的实践价值。

七、我国传播正能量的现状

正能量一词原为物理学名词,引入社会学领域后意思引申为给人们积极向上的、健康的、能够促进人们不断追求幸福的、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的动力。正能量的研究契合了当下时代的情绪色彩和社会心理因素,随着2012年8月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专著《正能量》的翻译出版,正能量开始在全球80多个国家传播,同时也成为我国2012年度位居榜首的流行语。当下,中国人为所有健康的、积极的、给人力量的、催人奋进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都贴上正能量标签,不管是在普通老百姓还是影视知名明星,大家都不知不觉的将正能量应用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正能量流行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学校里也对其进行着宣讲,哈佛幸福课就是其中的一个,哈佛幸福课没有去教学生如何取得成功,而是面对人们越来越富有却越来越不开心的社会现实,将获得幸福的方法和哈佛大学关于幸福的科学研究成果完美结合起来,从看问题的角度,决定了我们看到的现实;信念创造现实;人非圣贤;学会感恩;找到心中真正想要的东西;爱是做出来的;平衡身心;自我的认同更重要;改变世界前,先改变自己等9个方面讲述怎么感知和获得幸福,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

陷阱和各种社会因素,集中讨论了有关高意志力、自控力与有效率取得成功的正相关,激励所有渴望被拯救的人们去掌握人类意志力运行的规律,实现自我拯救、自我治疗。参与过上述课程的学生都称其能“改变他们的一生”。

目前由国内翻译出版的正能量书籍主要来源于美国、日本、韩国和英国,其中尤以美国著作居多。美、英著作的相通处大都是把“正能量”聚焦于个人情绪,通过行为表现激发内在潜能,排除负面情绪,传递正向能量,深受500强企业员工欢迎,成为当下风靡全球提振人心的幸福读本。日、韩著作透过小说和童话传递正能量,成为心灵成长之书。当前国内较为热潮的正能量本土著作是格桑泽仁的《正能量修习术》和《自控力修习术》。正能量修习术从情绪减压、潜能激发、心灵调理和突破人生格局四个层次设计内容,通过修正“自我对话”教人们逐渐学会掌控情绪的力量,不断积累正能量,实现工作、生活、人生的成功。自控力修习术提倡用得觉的方法,通过自我暗示,让人们能够从自己内部去挖掘自己的潜能,拥有能够成为成功者的心理条件。

八、高职院校思政课传播正能量的路径

正能量主要以主观的幸福感为中心,以积极向上的、健康的、追求幸福为要点,通过在面对困难中体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面对顺境时坦然处置的心境进行传播,认为在人生一世中不管出现的是什么类型的事情,都是能够加快我们的成长的。那么如何在高职院校思政课中进行正能量的传播呢?

1.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指在进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自我满足,实现个人潜质的发挥,通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对幸福的认知,以达到从内心深处对幸福的深刻认识,将自己对幸福的理解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体现出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热爱与追求,通过对学生们进行日积月累的幸福感教育、正能量教育,达到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目的,其实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目的是提高高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实现高职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通过对高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教育,提升学生们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树立良好的人生态度

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树立良好的人生态度对进行正能量的传播将会产生巨大的正面影响。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教师的人生态度将会影响到学生对待事物的态度,教师的人生态度就是教师给学生们留下的对人处事的态度,优秀的人生态度将会对学生成长中的心灵产生很好地促进作用,在高职院校思政课中,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时也是以教师的人生态度为基础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们传播正能量的内容可以从一个教师的人生态度中体现出来,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有助于学生树立良好人生观点的一面展现给同学们,在充分挖掘自身教育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自己在学生面前展现幸福感、满意感、快乐感的一面,用积极向上的、健康的心态解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用自己优秀的人生态度去影响学生,良好的人生态度是实现高职思政课正能量传播的有效途径。

3.教师应当以学生为本,传授积极人格

在高职院校思政课中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度,提高培养学生优秀人格的力度,将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这将会对大学生的一生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关注学生,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透过正能量案例的传播,提升学生们对正能量的深刻理解,在进行了深刻理解之后,学生们将会对正确人格的形成产生认识,在为人处事过程中也将会对感恩、宽容、积极、热情、希望产生由内而外的表现,这就是正能量在人内心深处产生的影响。

九、结语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如何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提升学生们对于正能量的正确认识,是在当今时代下值得我们进行思考的问题,高职学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是关系到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课程,在思政课中加强对正能量的宣传教育不仅能够使大学生对正能量具有深刻的理解,而且在大学生未来发展过程中也将会产生一定的正面促进作用。因此高职院校思政课传播正能量的路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传播正能量路径的研究可以使高职院校在进行正能量传播时更加快捷、有效进行,这将会对提高思政课教学有效性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向明.如何成为质的研究者——质的研究方法的教与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12).

[2]徐家林.长效机制建设: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可持续性和常态化探讨[J].湖北社会科学,2013(12).

[3]殷旭辉,王华.案例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2012(5).

[4]陈若松,陈艳飞.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设计元素与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0).

[5]孔祥云.“邓小平理论概论”课引入案例教学的初步尝试与体会[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1(5).

[6]易传英.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以成都纺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为例[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

(责任编辑:李鹏飞)

作者:夏俊

高职院校思政课案例教学论文 篇2:

对高职院校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研究

作者介绍:赵志梅(1970——)女,宁夏银川市人,硕士,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哲学,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对各种内容、各样方式、各类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简洁描述与抽象概括。根据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依据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笔者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探索、研究适合高职院特点的思政课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对各种内容、各样方式、各类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简洁描述与抽象概括。当前,思政课教学课遇到了新的挑战,在纷繁复杂的社会背景下,改变那些不合时宜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构建和完善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模式已越来越成为当前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的主要课题。根据2005年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布了【教社政[2005]5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精神,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在思政课教学实践的经验和总结,就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1 构建适合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公民道德教育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等的基础必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有关调查统计表明,一些高校,特别是一些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满意率还不到20%,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的实施是令学生乏味而反感的主要原因之一。必须改革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学生新的教学模式。作为思想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单位和教师,应该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勇敢地承担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的大任,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作出积极贡献。

(1)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的研究是思政课课程性质的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等教育中既承担着宣传党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任务,又担负着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在人生成长的黄金时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重要作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和“形式与政策”是高职学生入学后两年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为高职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奠定基础的几门综合性必修课程。它对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提高道德素质、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四有”的好公民,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类课程是理论性、针对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2)对思政课程的研究是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的需要。无论是普通高等学校的职业技术学院,还是独立设置的职业院校,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实效性这一问题,很多学校一直在进行着探索。事实上,对高职高专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不能照搬普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和方法,也不能照搬中等职业教育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模式。作为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吸引力不强的问题。如何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实效性,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是摆在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进一步研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模式,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在当前教学改革中显得尤为重要。

(3)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正在进行深层次的教学改革的需要。高职院校思政课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实施新的教学改革,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有力的保障。

2 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模式和教育主体都具有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因此,高职高专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既面临严峻的挑战,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反映对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施上带来一定的影响。

(1)新时代的变化给高职高专学生思政课教学带来严峻挑战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全人类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和日常生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青少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正在接收新的冲击。 首先,信息网络化作为一把双刃剑已经给我国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严峻的挑战。“网络”的出现和发展,其特有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动性迎合了学生崇尚民主、追求平等的价值取向,其高效、便捷的信息传递模式赢得了学生的认同,在一定程度上给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方便;但同时网络信息的混杂性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价值观念和政治倾向等方面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导致学生价值观念冲突加剧、价值取向多元化。 其次,经济全球化使我国进入世界一体化进程,但严峻的就业形势却日益显露。由于学历层次的差异,高职高专学生在就业时处于弱势地位。为了增加竞争力,高职高专学生大都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对思想道德教育却形成一种偏见,把思想道德教育仅仅看成一种理论说教,忽视了“成人”与“成才”的关系,对思想道德教育的认识形成一种误区。(2)高职高专教育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高等职业教育是适应大工业生产而兴起和发展起来的,旨在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在专业理论上以“够用”为原则,强化学生的技术操作。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但其缺陷也显而易见,即将理论“够用”原则套用在思想道德教育上,压缩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深度,从而弱化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与高职高专教育模式相适应,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都能做到加大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的学习力度,但却容易忽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从而大大弱化了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3)思政课教学实施的实效性不强导致教学中出现“三不满意”现状。

期以来,在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沿袭传统的“灌注式”教学方法,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导致高职学生在教学中参与程度较低,消弱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制约和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尽管大部分教师都在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寻找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以及启发式教学法等,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学现状,但仍然出现领导不满意、学生不满意、甚至老师自己也不满意的“三不满”现状。学生觉得教学离自己的生活太遥远,太枯燥,从而出现对政治理论不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对道德认真、纪律要求不理解,进而出现旷课、打架斗殴、与周围的社区发生纠纷、任意破坏学校财产等等不良现象。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根本原因是由于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不强所致。因此,改革教学模式,增强课题的感染力和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彻底改变“三不满意”现状已迫在眉睫。

(4)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给思政课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作为教育主体,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有着一定的特殊性。

首先,生源类型层次复杂。有高中毕业生、中专毕业生、职高毕业生,以及五年高职毕业的学生等。虽然同样是作为计划录取的学生,但从成绩上看仅仅是普通高校招生的最后一个层次。这些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对专业知识的接受存在一定难度;在行为上自我约束力不强,思想活跃但却相对散漫;思想认识上的肤浅性使得他们对思想道德教育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等等。 其次,从学生心理上分析,自卑心理严重成为思想道德教育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从国家教育政策上看,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兴起和发展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但是从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上看,高职教育一直在低层次教育中徘徊,他们认为进入高职院校是学生考不上“名牌”大学的无奈选择,而且在就业时还要面临单位的“不认同”甚至是“歧视”。这种观念给学生造成一种心理上压力,同时加上学习基础的差异,进而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这种心理问题的出现使得学生在处理问题时或者过分不冷静,走极端,或者逆反心理较强,形成某些过激行为,从而导致了道德知行分离,使道德教育的成效不显著。

3 探索适合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有效模式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视,并不是一定要增设课程,增加课时,更重要的是要让课程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应适合学校特点、学生的特点,就业特点和时代特点。从知行德育向生活德育转变,从有利于教向有利于学转变,从侧重少数评优向群体发展转变。

(1)改革教育观念,实现教学与学生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教育的切入点不是教学内容本身,而是教学目的与作为学习主体的高职学生的实际。要发挥作为学习的主体的高职学生的主动性,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必须考虑教学对象的实际思想状况,知识结构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思想和观念的变化与发展状况。我们过去教学的切入点一直放在理论本身,而对学生的实际不够关注。目前一定要本着立意要高,起点要实的原则,把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将理想信念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公民道德教育与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并结合实际探索引领学生就业的新思路、新途径。

(2)改革教学方法,实现教师“教”与学生主动“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坚持以人为本,是教学方法上的根本要求,就是要把单向“灌注式”教学引向学生双向“互动式”教学,倡导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阶段大学生的特点以及不同的课程,可采取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专题讲座、专题演讲、辩论等方法。真正把课堂讲授和学生主动参与结合起来,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环节。

(3)改革教学手段,实现课堂讲授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思政课教师必须首先,加强对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的学习,提高课件的设计,制作水平,尽可能地在课件中应用网络、视频、音响、图片、漫画、动画等手段,让学生听、说、想、看并用,增强课题教学的直观性,提高理论教学的吸引力。其次,教师在授课时要始终把多媒体课件应用置于教学的辅助地位。运用它设计生活化、情景化、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丰富教学内容以达到五育效果。即寓教于例:关注现实,以详实的事例七丰富震撼、感化学生;寓教于趣;师生互动,以轻松的氛围去激发、吸引学生;寓教于情:富有激情,以真实的情感区感染、诱导学生;寓教于行:为人师表,以人格的魅力去影响、赢得学生。最后,建立教学互动网站,把课堂延伸到网上,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加灵活、有效和充满吸引力。

(4)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必须突出实践性,不仅课堂教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还应在教学计划中削减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强化实践教学的力度。要制定实践教学计划于实施方案,开辟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发挥实践基地条件组织学生在进行技能训练的同时感受职业氛围,端正工作态度,学习企业文化,提高竞争能力,培养合作精神,正确看待市场,注重效益意识培养,领悟职业养成知道。打破理论教学只有在课堂教的单一模式,而且可以“教、学、做”合一,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入到企业的用人标准,不断调适和修炼自身思想道德素质。

(5)改革考核方式,实现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适应思政课教学形式多样化的需要,思政课的考核方式也应多样化,采取理论与实践、平时与期末、开卷语闭卷相结合的办法,在理论考核命题形式上要灵活,主观与客观试题比例要适当,内容要突出重点,覆盖全面;在实践考核上,既要考核学生的平时表现,也要考核其参与校内外实践,从而引导学生既重视理论的掌握,更关心知识的运用;既重视期末的复习考试,也关注平时习惯养成,最终使学生受益。

总之,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过程。需要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为指导,循序渐进,不断总结,从而形成更加适合高职院校办学特点、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吕才明.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结构与结构模式[J].思想教育研究.2005.(4).

[2] 杨祖宪.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有关问题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9.(7).

[3] 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

[4] 王凤芹.浅议高职思政课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职教论坛.2009.(2).

[5] 左玉萍.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

[6] 赵玉兰.对增强高职“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7.(11).

作者:赵志梅

高职院校思政课案例教学论文 篇3:

大思政理念下高职思政课去边缘化的研究与实践

摘 要: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大背景下,思政课教学却存在严重的边缘化现象,本文以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为观察对象,在分析思政课被边缘化的原因基础上,重点阐述去边缘化的实践及结果。

关键词:边缘化;育人平台;系部对接;深度融合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在办学定位、层次、生源状况以及学校的软硬件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不足与差异,高职学生以其所处的高职院校和自身条件的特殊性以及他们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思维方式,决定了在理想信念方面呈现独有的特点,同时更容易受外部客观环境的影响,导致他们在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多。在完成我院2012年院级课题《当代中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以煤炭类职业院校为例》的过程中,我们对山西省煤炭类高职院校进行科研调查,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当代煤炭类高职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现象。

面对如上状况,一方面,作为高职院校,笔者所在的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非常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在近几年的办学实践中确立了独具特色的“一纲五维”育人模式,同时学院还形成了“三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特色,并逐步形成完善丰富载体,包括推行“三级谈话制”,实施德育导师制度,采用“五导”模式育人法和“三步骤”工作法,深入推进以“六大主题教育”为重点的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星级励志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建立励志教育长效机制;另一方面,作为思政课教学却存在被“边缘化”的问题,表现为在以上列举的学校思政教育框架和特色项目中,思政课存在着严重的“失位”现象,思政教育很重要,但思政课不受重视,作为“立德树人”课堂主阵地的思政课教学在思政工作中有其名无其实,逐渐被边缘化,处在“末位状态”。

一、思政课被边缘化的原因分析

黑格尔说:“本质的观点,一般地讲来,即是反思的观点。”因此,作为思政课教师,一定要经常反思,思政课被边缘化有很多外部原因,但是更为重要的内因在于思政课教学长期游离于学院思政教育框架之外,在学校各项思政教育活动中的主动性、责任感和自觉性不强,未能采取有效的方法、途径嵌合学校制订的德育项目,使教学效果不明显,主渠道作用不畅。审视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行为,长期以来只是以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教室内“孤军奋战”,只能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导致思政教育课堂的扩展性远远不够。本来学院根据学生、学校、行业、企业等实际打造了多种富有特色的育人目标和平台,但是思政课教师“实践育人”理念彰显不足,没有充分利用这些平台开展实践教学,即使有的老师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也缺少充分利用针对学院的育人平台和资源进行的主题制订、方式选择及过程监督等方式使实践教学缺乏连续性。试想,思政课教师除了课堂教学,几乎不参加学校组织的任何育人活动,思政课只能被边缘化或末位化。

二、思政课教学去边缘化的理论依据

系统理论的观点认为,所有的事物都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系统,没有单个的、独立存在的结构;系统是由每个有联系、有相互作用、又相互依赖的要素组合而成的。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不是单个辅导员或教师的任务和责任,它是学院各级各类课程和岗位、人员共同的职责,在这一原理的指导下,我们需要树立“全员育人”的思想,“大思政”观念,充分调动思政教师队伍、管理队伍、服务队伍、网络新媒体队伍共同投入,树立全员管理、全程管理、全时段管理的学生管理理念,实现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迅速转变。

内外因关系辩证原理作为矛盾分析法的一个重要范畴,对事物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内因主要强调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往往也是决定一件事情最终性质和发展进程与方向的决定性因素;外因也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它对事物发展的作用不容忽视,它可以加速或者延缓事物的发展,当然它的作用是通过内因来体現的。在研究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时,需要我们从内因出发,找准影响实效性的内因,引导思政课教师增强岗位自信,充分发挥学科和专业优势,积极主动引领,多渠道、多角度进行渗透,同时需要注重外部条件的变化,以学院思政教育项目作为依托,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同时把高职院校存在的矛盾作为推动和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关键。

2016年底,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他特别强调高校思政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必须改进;但是其他课程也不能袖手旁观,必须肩负起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种好自己的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形成合力,发挥协同作用。这个协同效应的形成,需要全院上下各类岗位和专业课程与思政课互相协调配合,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思政课教学有其特殊性,思政课教学更强调通过教学引领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思政课教学更是一种价值意义上的引领,这种引领,不仅包括课堂上对学生的引领,还包括对学校其他思政主体的引领,所以思政课教师要树立大思政的观念,主动与各类课程同向同行,并发挥独特的引领优势,为各类课程发挥指导、担当纽带作用,同时围绕职业院校特色,突出专业背景,构建新思政课程体系。

三、思政课教学去边缘化的实践

作为思政课教师必须充分认识思政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除了根据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要求,承担思政课程教学,认真履行角色外,更要主动融入课程思政的队伍,利用自身优势,借助学院育人平台,积极担当,拓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构建多样化、系统化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现自身价值。

(一)了解教育模式,组织学习

了解学院近几年来富有特色的思政育人模式,包括有一纲五维的人才培养模式,三级谈话制、德育导师制、星级励志教育、全方位育人等方式,了解其精神实质和具体操作,主动融入学院的大思政格局。

(二)思政课教师担任学院德育导师工作并组织有效学习培训

德育导师工作是笔者所在的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个特色育人项目,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积极参与了学院的德育导师工作,在第一阶段学院聘用的100名德育导师中包括思政部11名教师;在第二阶段全院选聘10名德育导师成立工作室时,思政部一名教师成功入选并成为骨干,认真坚持学院倡导“五导”模式育人法和“三步骤”工作法,教育引导学生读好书、善思、写心得、积极参加主题活动开展“六大主题”教育,做到了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行为向导,在与学生“一对一”“面对面”的平等对话交流中,老师以母亲的爱心、父亲的宽容心,教师的耐心、朋友的诚心、心理医生的细心,通过倾听,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爱,感受到被重视,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推动了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针对思政课教师担当德育导师以来的工作,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实践成果《德育导师制在煤炭类高职院校的德育实践》获得第五届煤炭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高职院校的特点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树立“大思政”的理念,实现身份的转型,思政课教师积极担当,实现了由“教师型”向“导师型”转化,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这也是“大思政”理念的关键。

(三)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系部深度融合

首先思政课教师主动与系部专业课教师、辅导员面对面交流,在取得价值共识的前提下,齐心协力开展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次,积极参加系部组织的各类大型教育活动,承担教育任务。

2016年思政部与学院的重点系部建工系对接合作,结合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这个时间节点,在学生中开展了以“模拟重走长征路·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活动,在2017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课质量年中《系部合作,模拟长征路上开起思政流动好课堂》被选为山西省特色案例;另外,思政部把学院每周一次的系部负责人例会作为学院思政课程转向课程思政的瞭望哨:主动邀请教学系部把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生活中出现的最新的问题提出来,同思政部分析,思政部要求每一位老师在思政课堂上找到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每个月都有所侧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助力系部学生管理,使得各个系部感觉到了思政课教师的作用和价值。

(四)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共青团、学生社团深度融合

利用共青团、学生社团的组织优势,通过以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与共青团活动的有效对接,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社團文化娱乐活动,把社团活动建设成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增强教育的渗透力;通过与团委合作,开展主题讲座;共同举办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指导志愿者活动,发挥优势,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五)思政课教师积极配合学院学生处“星级励志教育”工作

思政课堂坚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教学与学生成长实际相结合,与学生处工作深度融合。学院富有特色的“星级励志教育”工作虽然是由学生处负责的,但思政课教师也主动担当,学生处可以通过对学生加强管理和引导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课教师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性教学,积极配合辅导员,在“星级励志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增强他们的道德感。

(六)思政课教师主动借力学院多种育人平台

对广大高职学生来说,最大的困惑就是无法很快适应从学生到高级技术人才这样的身份变换,从过去重视基础知识学习转换到高职有明确职业目标的专业技术学习也很困难,因此,思政实践课从这个实际出发,以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为目的,我院思政课教师积极参与到富有职业特色的人文素养中心、选修课、名师工作室和大师工作室的工作中去,推进立德树人项目化,延伸课堂教育成果,进而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实现与其他德育主体和德育平台的大融合。

四、结束语

通过思政课教学去边缘化的实践,通过与系部对接、与学生处、团委的工作融合,借学院打造的各类育人平台,思政课教师尽情唱好大戏,积极、主动、引领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高思政课教师在校内协调资源的能力,进一步发挥思政课教师在学院思政项目中的学科优势和专业优势,提升思政课地位,从而增强工作内驱力、工作的价值感和自我效能感,同时最大程度地拓展思政实践课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学习能力和分析鉴别能力,思政课教学通过有效的参与各类活动,与学生接触沟通的机会也增大了,能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并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同时也可以近距离观察学生的综合表现,为改革和完善思政课考核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从而有利于推进学院“四位一体”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同时思政课教学更接地气、更有亲和力、感染力,更有实效性,全校上下大思政教学观念逐步形成,实现了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化。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推进,实验、实训、实习已经成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也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丰富的职业教学资源,今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着力点在于充分利用职业院校专业课实训基地,将专业实训场所作为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的有益空间,营造大思政、大德育体系,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实习教育的“互渗透”。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8年院级课题:《新时代思政课以“融合.服务”为目标的课程研究与实践》的中期成果,课题编号:DTMTXYKT2018008。

参考文献:

[1]黑格尔,贺麟译.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2]张艳红,张澍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之反思[J].教学与研究,2018,(5).

[3]李萍,张艳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前提性思考[J].教育评论,2018,(8).

[4]胡国胜,万娟 .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应树立 “ 大思政 ” 理念[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9,(4).

[5]孙小华,胡金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3,(35).

[6]刘佳.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的开发[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7).

[7]李学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4,(5).

[8]贾亚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探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3).

[9]戴艳军,杨正德.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经验与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0,(3).

[10]郝乐祥.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11).

[11]陈素娥.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与思政课教学同向同行的研究[J]. 管理观察,2018,(33).

[12] 徐立华.才智. 对面向创业教育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几点探讨[J].2018,(34).

[13]吴海翠,张政.供给侧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文教资料, 2019,(3).

[14]邱学明.党的十九大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思考[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

作者:张达文

上一篇:补中益气汤治疗便秘分析论文下一篇:我国工人的政治参与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