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生本课堂中加强育人功能的途径

2022-09-10

语文教学不仅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 更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 融为一体, 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所以, 在如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 在追求“生本、智慧、高效”的语文课堂的探索与实践中, 我们教师更应该在教学中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 在过程和方法中充分地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所谓“生本课堂”是当前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和概念, 是指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突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 营造一种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 倡导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 教师由教的“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 彰显的是一种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以期能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 形成最优化的课堂形态, 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如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加强学生的育人教育, 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依托文本, 在文本的研读与拓展中适时渗透

一本语文教材, 几乎可以说是一部微型小百科全书。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这些作品, 不仅对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人生、丰富知识、拓宽视野,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还能让学生在那些文质优美、形神俱佳, 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与情致的文学作品中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和感染, 获得精神上的洗礼。所以, 语文课堂教学如能借助文学作品这个载体来呼唤学生主体情感的爆发, 就一定会以情动人, 使学生心动, 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动起来。

例如, 我在教学《老王》一课时, 在同学们已对课文内容有着整体把握的基础上, 本着课堂教学就是我们育人的首要阵地。因此, 为了进一步的让学生感悟善良, 学会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 我特地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 观图片, 畅谈感想。

总有一种声音让我们泪流满面, 总有一张照片让我们隐隐作痛。在我们享受幸福的时候, 不要忘记, 有一群本应和我们一样的人正在苦苦挣扎。我们身边也有许多象老王一样遭遇的人, 他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请看……于是, 我用多媒体展示出了以下两张图片:

看完图片后, 同学们被深深震撼了。在随后谈感想的过程中, 同学们说得最多的几句话就是:“老师, 我真想去帮帮他!”“老师, 我真想让他们到我们这边来读书!”“老师, 我这才体会到我的生活简直是太幸福了!”听完孩子们的感想。我知道, 爱的种子已在学生们的心中播下, 慢慢的, 它一定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2。说名言, 唱首爱之歌。

(1) 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有关关爱弱者, 奉献爱心的名言警句。

A、特蕾莎修女说:“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 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这句名言让班上的同学很受触动, 记忆深刻, 后来在语文半期考试的写作中, 还看见有同学引用了这句名言, 让我甚感欣慰。)

B、送人玫瑰, 手有余香。

C、不要按捺住自己的热情, 应该拿出来为别人打通幸福的道路。

D、爱人者, 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

(2) 让全班同学唱响爱之歌——韦唯《爱的奉献》。

3. 献爱心, 奏响爱之乐章。

教学本课时, 正值我校小学五年级学生陈佳佳家中遭遇了一场无情的大火, 烧毁了家中的一切。一家人无家可归, 只得寄居在亲戚家;小佳佳连过冬的一条棉被, 一件棉衣都没有。于是, 我抓住这一契机, 在班上发起爱的倡议“伸出你的援手, 温暖一颗受伤的心”。未想, 班上捐款的同学是无比的踊跃, 其中, 平日里一向调皮的李俊龙同学居然一下子捐出了自己40元的零花钱。另外, 还有你捐20元的, 我捐15元的, 你捐10元的, 我捐5元的——同学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奏响了一曲最美的爱的乐章!

这几个环节的设计对学生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 很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我想, 从某种意义上说, 感动就是教育的真谛。在日常教学中, 我就是这样寻找机会来感动学生, 于感动中教育, 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升华人格, 陶冶性灵。

二、抓住契机, 在作文的抒写和感悟中及时渗透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 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 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是的, 每个孩子都是具有独特个性与丰富情感的个体生命, 那如何让孩子“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从心底流淌出来呢?我想, 教师还可抓住作文写作这一契机, 要引导学生明白, 要写好文章, 不仅要有好的语言素质和写作技巧, 更要真情实感的抒发。在教完《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一课后, 我特地布置了两个切合学生生活实际, 贴近学生心灵, 使之有话可谈, 使之情感喷发, 能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的习作命题。一是体悟善良, 抒写爱的感人瞬间。现实生活中, 你身边有哪些不幸的人?请你试着和他们接触、交往一段时间, 看看他们有哪些让你感动、难忘的精彩瞬间, 拿上你的笔, 真诚的书写出你内心的感受。并想一想, 在今后的日子里, 你将会怎样去对待那些不幸的人?写一篇日记。二是以“为他人开一朵花”为题, 写一篇作文。当然, 这里的花已不仅仅是单纯的自然界的花, 更是象征了如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一些美好的品德。这样, 我们在读写结合中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 在锻炼了学生的习作能力的同时, 也达到了美好情感渗透的目的。所以, 语文教师要抓住契机, 在作文教学中及时渗透, 加强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

三、关注生活, 在活动的参与和体验中有机渗透

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既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 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又能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 适当设计演讲、辩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舞台, 更好地挖掘学生禀赋、培养孩子的人文素养。使语文实践活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落到实处。我校围绕“滴水恩涌泉报”感恩文化举办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我也紧紧抓住这一契机, 在“母亲节”到来之际, 在班上开展了一次“感恩, 让我们一起行动!”的主题班会。在活动中, 我设计了三个环节, 一是让同学们拉拉家常, 给大家说说你父母从事什么工作, 把你看到的父母亲工作时最艰辛的一幕说给大家听一听;并且勇敢的说出过去不尊重父母, 不理解父母, 惹父母生气的一件往事。二是制作一份“爱心箴言卡”, 真诚的写上回报父爱或母爱的承诺。三是举办一次“感谢有你, 我的父亲 (或母亲) ”的征文演讲比赛。在这些活动的参与和情感体验中, 学生体会明白了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与不易, 父母之爱的无私与伟大。学生应当认真学习, 积极上进来感恩父母, 回报父母。这样, 教师也就实实在在的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落到实处。

总之,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利用各种契机, 积极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语文教师要努力寻找这种既能使学生学到知识, 又能感动学生心灵的教育方式。相信这种教育并不只使学生受益, 教师也可以在教育的过程中体味到工作的价值, 完善自己的人格, 从一个单纯的教书者变成一个乐教善教的育人者, 从平凡的工作中寻到无穷的乐趣。

摘要:语文教学不仅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 更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 融为一体, 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所以, 在如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 在追求“生本、智慧、高效”的语文课堂的探索与实践中, 教师更应该在教学中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 在过程和方法中充分地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如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加强学生的育人教育, 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呢?笔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关键词:生本课堂,育人功能,途径

上一篇:高层建筑室内装饰施工技术探讨下一篇: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影响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