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低年级生本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24-05-18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低年级生本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共10篇)

篇1: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低年级生本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低年级生本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以学生群体为基础,让学生在合作中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共同进步的一种学习方法。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的个人能力在合作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提高。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能够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到知识,通过合作交流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交流中共同学习进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等。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交流;学习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地发挥。2013年,夏庄中心小学顺应课改潮流,推行生本教育理念,??建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笔者在低年级中以小组合作为抓手,以生本教育为理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学生的学习习惯。

一、在合作中构建新的知识――以前置作业为导向,以编号为运作机制

在课堂中,针对调查中发现的学生思考被动化、问题无意识化的情况,笔者以前置作业为手段,问题为导向,让小组合作、分组汇报成为课堂的运作范式。笔者在教一年级下册《十几减9》时,笔者先给学生设置了前置小研究:

13-9=(),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请把你喜欢的方法写出来。由于学生先是独立思考,所想的方法也就不一样,在学习小组中大家一起讨论、交流,得出7种办法,(1)通过摆小棒得出;(2)用画一画的方法;(3)数一数;(4)破十法,把13分成10和3;(5)看减法,想加法;(6)连减法,把9分成3和6,用13-3-6=()得出;(7)双减法,把13分成10和3,把9分成3和6,3-3=0,10-6=4,小组内,学生要把自己想到的办法说给组员听,说清楚了也就说明学生对算理和算法都有了较清楚的认识,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听的学生丰富了自己的算法,开拓了思维。通过讨论还优化出自己最喜欢的方法,使计算又快又对。

二、在合作中群策群力――学生相互促进,教师扶放结合

在学生练习时,大部分习题可以由组内、组之间讨论解决,老师只需巡视点拨。有些问题思维含量高,逻辑性强,同学们讨论时可能无从下手,或者思路很肤浅,这时教师给学生引领,扶着他们思考,然后放手交给他们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学生在一起交流、争执的过程中更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所学的知识就能掌握得更牢固了。

例如,笔者在执教二年级的《认识时间》时出示了3时55分这一钟面,这时有的学生认为是3时55分,有的认为是4时55分,教室里一下子分成了“两派”,争论不休。笔者让学生安静下来在学习小组中说说自己的理由,学生在小组中讲了自己的想法后,再集体观察、讨论,最终达成共识因为时针4时并没有走到,所以正确答案是3时55分,说错的小朋友也在小组中知道了原因。

在实践中,有些题目答案多元化,思维发散化。面对他们,学生寻求答案的思维应该活跃。许多充满童真童趣的思维会在探索中生成。如:笔者在二年级上册《搭配》一课中,由于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望强,有点新的想法就急于表达,这样不利于思维的深度。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交流各自不同的想法,最后总结出了固定个位法、固定十位法、交换位置法等多种方法,这样能培养学生深思熟虑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倾听、向别人学习的好习惯。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考查中的运用――复考,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小学一、二年级数学采用的是综合性评价考查――复考。复考是由教师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事先培训好几个组长,在考查中,各小组交流汇报后由组长按评价标准发给组员☆、○或△,最后根据☆的多少评出优胜组。笔者们的考试都是由老师来考学生,学生独立完成试题,在平时测试时可以改变一下这种形式,让学生真正成为集体学习的大家庭。进行小组交流做题,小朋友的考试压力减轻了,他们除了自己回答问题外,还会认真倾听他人的回答,然后作出正确的判断。考查中,学生看到自己得了五角星都非常高兴,即使得不到也会仔细听别人的发言从中学到自己尚未掌握好的知识。合作考试采用小组交流形式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每个人都争先当组长,当然小组中的组长可以轮流当选,不但要让在考查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当组长,还要让有进步、有新发现的学生都可以成为组长,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试一试,这样他们才有信心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

自2013年夏庄中心小学推行生本教育以来,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坚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农村的孩子也体会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体会了知识的趣味性,并有了一定的成绩,相信在坚持下会有预想的效果出现。

参考文献:

[1]郑少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J].新课程学习(上),2013(1).[2]马腾飞.对于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深入探讨[J].学周刊,2012(33).[3]于丹凤.浅谈小学数学的合作性学习[J].中国校外教育,2012(25).编辑 李琴芳

篇2: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低年级生本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盐城市潘黄实验学校 徐兰芳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呢?小组合作学习在新授中的运用——探究新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练习中的运用——互帮互学,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小组合作学习在考查中的运用——复复考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新授 练习考查 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主要以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合作为基础,合作确定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 相互沟通的过程,离开了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就难以畅通地进行,在小组中学生能主动操作、观察、思考、讨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增多;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小学低年级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不一致,往往能够想到的,不一定能全面地说出来,在小组中学生有更多的交流机会,锻炼了表达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乐于表达自己想法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学习小组中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的群体协作精神能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一言而蔽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呢?下面谈谈我在平时教学中的做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新授中的运用——探究新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地掌握新知识,有的知识光靠教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反复机械地训练,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学生也不一定能掌握得好,课堂教学必须是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富有创造地探求新知,而不是学生消极地接受、机械地模仿。教师可以在新授内容中有所选择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所学的知识,有时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如我在教一年级第二学期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列出算式12-5,再让他们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独立思考答案,然后在学习小组中交流自己是怎么算的,由于学生先是独立思考,所想的方法也就不一样,在学习小组中大家一起讨论、比较、判断,得出了好几种办法,①做减法,想加法,5+7=12→12-5=7;②把5分成2和3,12-2-3=7;③把12分成10和2,10-5=5,5+2=7等。在小组讨论时,学生要把自己想到的办法说给组员听,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通过讨论还得出做减法想加法这个办法最快,但首先进位加法一定要练得熟,如果不熟练时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己解决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而且还使他们认识到退位减法算得快,进位加法也要算得快,不用我多说,下课后,有的学生已经找出了上学期的进位加法卡片进行练习。

我在新授二年级第一学期元、角、分这一内容时选择了为希望小学“献爱心”这一题材,让学生分小组捐款,并要求每个人都做好统计,小组工作完成后,学生不仅熟悉了元、角、分,而且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在新授课中合理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拥有主动权,改变了单纯的教师教算法,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凡是通过学习小组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他们自己解决,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练习中的运用——互帮互学,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

练习时有些学生容易出错的题,孩子们各有各的说法,意见不一,教师如果马上公布答案,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效果不一定好,这时教师把问题放到学习小组中让大家一起思考,最后得出结论,学生在一起交流、争执的过程中更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所学的知识就能掌握得更牢固了。例如我在教学二年级的时、分、秒时出示了2时55分这一钟面,这时有的学生认为是3时55分,有的认为是2时55分,教室里一下子分成了“两派”,争论不休。我让学生安静下来在学习小组中说说自己的理由,学生在小组中讲了自己的想法后,再集体观察、讨论,最终达成共识因为时针3时并没有走到,所以正确答案是2时55分,说错的小朋友也在小组中知道了原因。

练习中有一些题要求较高,需要学生研究探讨,这时,把题目放到学习小组中大家集思广益,一起探讨,学生也不会因为说错或说得不好而有所顾虑,大家畅所欲言,把自己遇到的困难说出来,把自己想到的办法讲出来全组共同解决。这样一来,教师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都给了学生,让学生共同看、说、做、想,在集体的智慧中积极探索、取长补短,从而解决问题。

在练习中,学生还会碰到一些开放题,这些题目有的答案多样化,有的解题思路多种。在解决这些题目时,学生寻求答案的思维没有局限。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不能忽视对学生思维发散性的锻炼。教师应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而不是以教科书上的或教师事先预设的答案作为评价的依据,如果只拘泥于书上的一种解法或答案,就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由于低年级学生有时考虑问题单

一、有时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还有时想到一两种答案后往往认为已经解决问题,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交流各自不同的想法,这样能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和处理应用问题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向别人学习的好习惯。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儿童潜在的创新意识被渐渐的挖掘出来,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如一年级第一学期出现的□+□=10、8-□=□等这些题目的答案有许多种,对于学生来说很快就能独立写出二、三种答案,通过小组交流,每个学生几乎都可以从同组其他同学那里得到另外的答案,既拓展了学生的思路,也提高了学生积极性。我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交流自己的答案,虽然并不要求写出所有的答案,但是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很快就能发现如果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规律就可以说出所学范围内的所有答案,小组合作学习让全体学生都有开动脑筋锻炼思维的机会,学生在互帮互学的氛围中主动地学习,这样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乐于寻找规律、思考问题全面的好习惯。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考查中的运用——复复考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一、二年级数学采用的是综合性评价考查——复复考考,复复考考是由教师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事先培训好几个组长,在考查中,各小组交流汇报后由组长按评价标准发给组员☆、○或△,最后根据☆的多少评出优胜组。

以往的考试都是由老师来考学生,要么学生到老师那儿口试,要么老师出一张试卷定分数,复复考考改变了这种形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在小组中,小朋友的考试压力减轻了,他们除了自己回答问题外,还会认真倾听他人的回答,然后作出正确的判断。考查中,学生看到自己得了五角星都非常高兴,即使得不到也会仔细听别人的发言从中学到自己尚未掌握好的知识。复复考考采用小组合作形式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每个人都争先当组长,当然小组中的组长可以轮流当选,不但要让在考查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当组长,还要让有进步、有新发现的学生都可以成为组长,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试一试,这样他们才有信心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由于小组各成员的表现影响到小组的总体的成绩,小组成员要靠共同努力,团结协作才能取得好成绩,各小组组内合作、组间竞争,体现了合作与竞争的统一。

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还应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

小组合作学习要选择最佳的教学时机进行。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的教学形式很多,只有选择最合适的时机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才能发挥小组的优势,决不能乱用以免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如有些知识学生一看就能掌握就没有必要放到小组中解决。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又要照顾少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中包括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人员组合可以过一段时间轮换,这样学生接触面就更广了。教师要照顾到小组中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平时要鼓励他们多开动脑筋,以免这些学生在小组中处于被动状态,久而久之,只听别人的发言而自己不动脑筋,教师可以在讨论时对这些学生多加关注,抓住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树立起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小组合作通过各成员互相探讨、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外,组织学生小组活动后也不能袖手旁观,要随时注意各小组的学习情况,以便在关键时给与点拨、评价。教师通过指导小组展开交流合作,不但能让学生在主动学习、合作学习中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使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火花。

篇3: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低年级生本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的自主探究活动。合作小组的分配是否科学、结构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可以说合作学习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要组建一个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其分组方式较多, 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 异质分组

即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结构、接受水平、智力水平等将学生分成好中差三个层次, 按照好中差一定的比例来进行组员的分配, 也就是说一个组内既有优生, 又有中差生, 组内差异明显, 这样更能实现优生带中差生, 发挥群体的优势以完成合作学习。这样分配的各小组势力均衡, 水平均等, 可以在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的竞争。

(二) 同质分组

即组内同质、组间异质。选取同一层次的学生组成等级不同的学习小组, 小组内成员认知水平并没太大的差异, 但各小组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此种分配方式的优点就在于组内成员水平与能力相接近, 学生之间更容易交流与合作, 更能顺利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但要注意由于小组差异大, 要针对不同的小组提出不同的问题, 这样才能让各小组基于自身水平来完成探究, 得到自身较大幅度的发展与提高。

不管采用哪种分配方式, 对于组内成员的分工要明确, 要人尽其才, 能够充分展现每个学生的优势与特长, 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成员的共同优势, 这样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展开。这就需要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 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 根据学生的特长来选取组织者、发言者、操作者等角色。既可以展现学生的个性特长, 让学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同时又将小组成员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只有大家团结一致, 才能取得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

二、布置具有价值的合作任务

整个合作学习是围绕着特定的任务展开的, 问题具有探索与合作价值, 才能将学生的合作探究引向深处, 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全面发展;相反如果合作任务没有价值, 那么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 浪费时间与精力。因此, 我们要为学生设计富有合作价值的任务。

(一) 针对性

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手段, 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 因此, 在设计问题时, 要加强针对性, 要有明确的指向性, 即通过完成问题的探究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只有目的明确, 学生才能通过合作学习步步靠近, 以圆满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二) 趣味性

认知活动是一个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 以兴趣为代表的非智力因素在认知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 在设计问题时要加强趣味性, 做到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 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参与合作探究的热情, 展开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

(三) 探索性

展开合作学习的任务要具有探索性, 是学生个体所无法完成的, 否则问题过于简单, 学生个体便可以解决, 那么就失去了合作的价值。为此在设计问题时我们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具有一定探索性的问题, 产生合作的必要, 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展开主动的合作学习。

(四) 开放性

新课改倡导开放化教学, 明确提出教学要走向生活, 走进社会。在设计问题时, 我们也不能只是局限于教材, 而是要将视野延伸到生活与社会, 提出富有开放性的问题, 鼓励学生多角度思维、多方求解。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二次加工与重组, 这样更能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更加利于学生问题意识与创新意识的增强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展开主动积极的合作探究

当各个小组明确合作任务后, 紧接着就会进入合作探究阶段, 这是整个合作学习的主要环节。在合作探究中要确立学生在整个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参与时间与思考时间, 让学生能够产生更多的独特见解, 让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展开交流与讨论, 在思想的交汇与碰撞中, 产生新观点, 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归纳与总结, 从而完成合作探究。

(一) 独立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成功的认知活动都是建立在独立思考与思维的基础之上。提倡合作学习, 并不是说学生的独立思考就没有必要;相反学生只有通过独立思考, 才能产生一系列的观点与看法。这样学生在交流阶段才不会茫然, 才能展开充分的交流与讨论。

(二) 小组交流

小组成员积极发表个人见解, 在小组内展开交流。这需要小组做好发言顺序的安排。要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不仅要准确而流利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同时在他人发言时还要耐心倾听, 听清听懂他人言论。在小组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 教师要加强巡视, 把握小组合作进度, 及时发现问题即时解决, 为学生的合作学习保驾护航。

(三) 全班交流

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 形成小组认知, 并选取小组代表在全班进行合作学习成果汇报。这既是了解各小组学习情况的机会, 也是一次在全班再次展开合作探究的契机。针对各小组所提出的疑难问题, 与其他小组展开探究, 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 以达到全体学生的深刻理解。

四、建立机制完善的评价机制

评价科学合理与否, 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科的态度, 对于合作学习的态度。可以说评价不应成为学生探究活动的终结, 而要成为其认知活动的新起点与动力, 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持久而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 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结合起来

在评价时不仅要对学生个体的表现进行全面评价, 还要对小组进行集体评价。只有将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结合起来, 才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小组的成功, 才能将自己的努力与小组的成功结合起来, 这样更能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提高学生的小组参与意识。

(二) 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结合起来

评价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果性结论, 而是要将学生参与合作的过程全部纳入评价机制, 要注重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态度、方法、参与度、积极性的评价, 客观而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合作情况。

(三) 正面表扬与反面否定结合起来

一味的批评会打击学生合作的信心, 而一味的表扬也会让学生迷失方向, 这样都无法发挥评价的功效, 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将表扬与批评结合起来, 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 哪怕是极其微小的, 也要给予学生表扬, 激励学生前进;对于学生的错误与消极表现, 要坚持适度适量的批评, 发挥其鞭策功效, 让学生客观看待自我, 不断完善。

篇4: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低年级生本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习惯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就是好动,坐不住。大多数教师都反映课上不敢让学生动手操作,更不要说合作交流了,怕一动就乱就散,收不回来,教学内容完成不了。其实,我们就应该抓住学生好动的这一特点,从入学开始就坚持每堂课都让学生动手操作。尤其现在低年级新教材的许多数学知识都是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拆一拆等动手实践后理解和掌握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所以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实践的习惯。在教学中我就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小小学具盒,让学生尽情地动手操作。

二、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为了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在低年级的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常出现这种现象:各小组的活动速度有快有慢,速度快的小组完成任务后就开始“乱说”起来。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习惯、合作能力极其有限,学生不会倾听,不会交流,只会各说各的、各干各的,表面上有合作之形,实际上无合作之神。那么,如何在小组活动中让学生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三点。

1.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这样才能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要逐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不插嘴;二是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需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

2.培养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甚至生活中不断地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需要教师深入到小组中,调动这些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把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让他们说,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一些基础知识差、思维能力弱、不擅言谈的学生也有参与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3.培养学生善于肯定别人优点,也敢于质疑的习惯。善于肯定别人的优点,敢于质疑,都是良好的合作品质,这两方面有利于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也有利于深入探究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总之,只有培养学生有了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合作学习才会更有效。

三、正确认识教师在合作中的参与作用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我们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认为,我们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去干其他事情,而是要深入到小组中去,参与到学生们的互动交流中去。这样就能了解到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我安排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我们学过的这几种形状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由于这个问题与生活接近,学生讨论得异常激烈。于是我也来到他们中间,倾听他们在说些什么。这时我发现有几个小组在说到教室里讲台上那个墨水盒时都发生了争论,有的认为那是正方体的,有的则认为那是长方体的。我也特意观察了一下那个墨水盒,原来呀,那个墨水盒正面是正方形的,侧面则是一个长方形,严格来讲它应是长方体的。这个争论的出现说明还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不能正确区别正方体和长方体。于是,我立即决定将原定的下一个有趣的游戏环节取消,改为再一次深入讲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其间运用让学生观察、触摸、比较等形式。最后再举起那个墨水盒时,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这是一个长方体!”这时我感到很欣慰。的确,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学生的合作才会更得法、更有效。

四、正确认识教师总结评价的激励作用

交流、评价也就是学生间总结学习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过程。在学生交流时,我要求学生尽量清楚地表达个人或小组的意见,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真诚地征求其他组的意见或评价其他组的见解,以博采众长,积极总结。在倾听了学生的交流、汇报后,我也要给各小组的合作过程及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价,并用小五星或小红旗以示奖励。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之一。虽然影响合作学习实施效率的因素有许多,但我认为最主要的仍然是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对学生主体性的真正关注,我们应当认识到合作学习这一发展性教学策略给学生个体以及群体发展所带来的深远意义。一句话,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地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省围场县木兰实验小学)

篇5: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低年级生本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方式。它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一种教学方式。

【关键字】小组合作 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152-01

中国有句古话叫“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意思是说千人同一条心,就能发挥千人的力量;万人有不同的思法,就连一个人的力量都发挥不出来。合作才能提高。合作才能发展,合作才能共赢。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合作,是时代的选择。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方式。它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为主体,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学习,以达到实现高效课堂目的。

下面就以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十课:《望海潮》为例谈谈“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中如何运用。

首先,根据班级特质进行课堂分工定位

由于我授课的班级是美术班,所以我结合美术学生专业特点进行分组。把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语文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口语表达、美术专业水平、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分成6个学习小组,每组7人,按长方形围坐,以便启发引导之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善于组织活动,性格开朗的学生为组长;善于记录的学生为记录员;善于表达和美术专业较强的学生为中心发言人或者操作者。定期轮换主发言人和实操者,每人都有展示的机会,在主发言人表达之后,如有遗漏,中心发言人可以补充。《望海潮》这课,六个小组在诗歌朗读、诗句理解、专业绘画、书写、设计等方面的分工每组综合实力较均衡。

其次,师生合作共同确定课堂目标

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以及本单元、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学生依据书后练习,教师补充的相关资料,共同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望海潮》第二课时,同学们根据单元说明和课后练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定出了以下的课堂目标:①抓重点词句的意思,理解词句展示宋代杭州哪些“文字图画”,了解体会宋代杭州的繁华富饶。②作者具体写了哪些景物或场面表现杭州的画面。③探究学习这首词的艺术手法。在定第三项的目标时,学生最初制定为“学习合并几层词句意思并翻译”这是不符合这节课的训练要求的,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指导说明,修改课堂目标。教师进行适当的解释说明,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诗词鉴赏知识点的重要方法。

第三,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这个过程,教师重在提出问题、教给学生方法,提供给学生从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桥梁,学生则重在利用已有的知识,独立学习思考,初步感知课堂教学内容,利用自己或者本组的优势,发挥创新精神,做好必要的展示自己的心理准备。

第四,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在小组讨论阶段,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调控。学习《望海潮》第一课时已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第二课时学生按照确定的教学目标,引导组长分工合作。教师先提出要求:①每个学生先独立思考、自学(可以写出思考的要点)。②组内交流方式要多样化,主要方式可以是:中心发言式、指定发言式、组内议论式或两两配合式、师徒结对式等。③小组展示要结合专业特点多样化展示。④从“肯定欣赏赞美“的角度看到同学的闪光点并表达出来。总之,要让每位学生都能自信充分展示自己。

第五,赏过程,赞结果

在所有的语言中,赞美之词是语言的砖石,赞美和鼓励是推动一个人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人内心深处的心理需求。《望海潮》一文在小组合作成果展示阶段,我抓住契机,及时为学生点赞。成果展示的过程,精彩连连。新课导入阶段,第一组唐潮同学从课前三分钟演讲入手,从语言大师刘宝瑞先生自然过渡到柳永的《望海潮》,从选材发音情感的把握方面给以肯定。展示过程中学生不断读课文,走进文本,六个小组合作展示形式分成四类:一类是自主学习时候自己画的“十里荷花”的荷花图;第二类是当堂??“烟柳画桥”的画面;第三是组员直接在黑板上用粉笔画简笔画;第四用话剧的形式通过柳永的眼睛所见展示杭州城的繁华,其中“羌管弄晴,莲歌泛夜”学生还配上二胡演奏和朗读。期间小组成员对画作进行解说,并在词中找出原句,课堂效果堪称完美。

探究环节,主要从诗词的表现手法上引导学生。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这样的引导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观积极性,收到了意象不到的成果。课堂小组讨论中,每个组员都得到展示,组长集中他们的理解,最后选出发言的同学,收到比教师讲,学生听,好几倍的效果。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学生在发言过程中展示了自己,提升了自信心。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说增添了语文课堂的人文内涵。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实现以往语文课堂中学生等待式学习到体验式学习的转化。以往单纯注重班级整体教学中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参与课堂的同时,加强了同学的合作,也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在大力宣扬和强调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的今天,要想让语文核心素养落到实处,必须从语文课堂入手,而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模式,很好的展示语文课堂魅力,发挥了它实现核心素养的主阵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中生文明礼仪常规》

[2]《小组合作学习材料汇编》(互联网文档资源)

[3]《生本教育问答》周正文

[4]《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实效性研究》陈贤文(导师:刘占泉)

[5]《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6.11.20

[6]《小组合作学习在高校“两课”教学中的运用》绍丽珍

[7]《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建构探究》曹应平、金萍《新课程导学》2013.1.8

篇6:浅谈小组合作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最明显的特征,与探究性学习一样,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但是我们在实际操作和观摩中发现,现行的小组合作教学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如常见的问题有:1、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不具备合作的心向和倾向性有的小组一看就知是在公开课、研讨课时临时凑合而成,缺乏必要的训练。2、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有广泛的参与,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造成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半功倍。 3、问题一出现,教师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就组织小组讨论。学生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匆忙展开讨论,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4、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学困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在开展小组学习必须抓好以下几点:

1、小组成员编排的科学性。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即小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差异,另外,还可以考虑到家庭经济、社会背景、性格、脾气等差异,采用异质分组,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总之,合作学习的分组技术不同于以往的能力分组,兴趣分组,这些都是同质分组。合作学习小组不是纯粹的交友小组或娱乐小组,而是一个协同共事的团队。

2、小组合作学习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小组内应该有一定的分工,每一位学生都要被指定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比如:领导者、激励者、读题者、协调者、报告者、操作者,而且应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之间的相互依赖,增进学生互动的有效性,再如,学生在讨论前,一定要有独立思考,否则就容易出现“搭便车”的情况。其次,学生常常以“我”而不是“我们”进行表达,这实际上与学生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有关,人际交往技能同认知技能、动作技能一样,应该在小学的教学中得到系统的训练,让学生在合作中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合作学习即日学习取得成功的条件,同时,其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目标。

3、小组合作学习的范围及方式。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但是,我们应明确,这只是有效学习方式中的一种,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合理的选择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一般来说,较简单的认知学习任务,只需要个人独立自学或开展全班教学即可。面较复杂的,综合的学习任务,可以采取不同的合作学习方式。实现方法方式的多样化是非常重要的,要避免“将所有的鸡蛋放入合作学习之篮”。 4、要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小组学习中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的目的。但是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既然所有这些合作学习的类型都采用了一定数量的独立学习,那么你也要善于促进学生的独立学习” ③ 。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前认知能力作为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替代的。只有在学生思考到达一定的程度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时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前,一定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思考的时机。5、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时,很多教师仍然在讲台上等待,或者做自己的事,比如准备下一环节的教具,板书等,那么,是不是教师真的不应该介入合作学习的进程呢?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我认为:同教师的引导、参与是分不开的,在活动中,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在合作学习中,教师重点是如何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从学生分析、目标设置、任务选择、策略匹配、教学过程展开与评估等全过程的把握,除此之外,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随时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1)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序时,教师应该给予及时的表扬。

(2)对小组任务不清楚时,教师要有耐心,向学生反复说明任务、内容及操作程序。

(3)小组讨论的声音过大,教师可以抽取小组中的一人做噪音监督员,或让这组学生的位置互相移进一点,如果小组讨论接下来声音小多了,教师应及时返回表扬。

(4)小组活动出现了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虽然小组出现问题的原因和方式都不相同,但老师如果事先在准备阶段做出问题预测,并采取一些相应措施,也能避免临时的手忙脚乱。

(5)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正确完成任务,如果是真正完成了任务,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备用活动,帮助其他组完成任务或可以自由活动,前提是不能影响他人。

(6)小组活动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

除此外,还可能出现别的情况,比如:学生不愿参加小组活动经常缺席等等,教师要有耐心和爱心,经常鼓励和帮助这些学生,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被人尊重的滋味,慢慢引导他们加入小组学习。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教师不再把自己视作为工作者,而是合作者。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一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一参与”的关系。

篇7: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低年级生本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0—2011)学第二学期阶段性总结

近一学期的课题研究,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协作,分别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数学课堂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有得有失。现将一学期以来课题开展情况及下阶段努力方向总结如下:

一、学情分析

小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在重难点的突破、做题方法的掌握,算理的探究等方面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生理上,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同时,我校属于偏远地区,学生理论知识比较薄弱,但思维活跃,课堂敢于发言,素质整体上呈现多层次的特点。

二、教学难点是指教学中学生较难理解、不易接受的知识内容,是课堂教学中的“拦路虎”,如不及时解决,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学过程中,能够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技巧来有效地突破难点,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教学基本功,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教师为了讲清楚某一个难点,会采用大量的语言、一遍又一遍的解释给学生听,尽管教师讲得口干舌燥,但学生还是听得云里雾里、似懂非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上述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在突破难点时缺少有效的策略、方法,导致学生的思维没有被激活,因而才出现了低效率、低质量的教学现状。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以学习目标和任务为导向,以设疑、常识、引导、体验、比较、探究为基本方式,讲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小组学习这一形式,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并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提供帮助。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不断地讲解,学生埋头苦记,课下苦背,这样机械的教学学生感觉枯燥,老师也感到无味。现在我们把一些学习任务交给小组进行讨论,课前小组合作预习,课后合作复习。尤其在课后的复习中,小组成员互相提问,互相补充,形成竞争的局面,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加强了记忆。学生在方法掌握方面也很牢固,学习效果当然事半功倍。

三、综合性学习的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逐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并进行研究与实践,继而懂得合作的重要性,由此主动去学习,掌握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的技巧。

四、在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建立互助学习合作小组,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养成自觉自主学习行为习惯,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建立互助学习合作小组,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2011年6月对实验班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我们通过对回收的问卷逐次统计以及与学生的座谈,看到当前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作用认识比较充分,老师提出的合作讨论的问题较有价值,因而受到学生的欢迎。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当前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没有以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为根本,仅仅流于形式,使合作学习作为课改精神在课堂上一种时尚的表现,主要表现在:

⑴小组合作学习内部各成员之间缺少平等的沟通与交流,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少数尖子学生表演的舞台,使得个别学生成为教师的代言人,成绩差的学生往往被忽视,许多学生采取旁观的态度,缺少积极参与的意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质疑能力得不到锻炼,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不到培养。

⑵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和责任分工。合作学习前没有作预先的准备,想到哪说到哪,多数学生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就算完事,而对于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常常不置可否,因而讨论无法深化。

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的表现情况没有给予必要的评价反馈。另外,课上完后即对该节课表现好的小组进行表扬的次数很少。这样,就造成小组合作学习处于有合作、无竞争,表现好坏无所谓状态,缺乏科学、积极的激励、反馈等评价机制,学生没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和合作的需要,缺少持续发展的内驱力。

⑷教师片面追求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当了不正当的角色。从调查中的大多数问题和对学生的口头问询中了解到: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科学严谨的设计,合作学习过程往往是匆匆开始、草草收场,对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讨论最后总还是喜欢以教师自己认为唯一正确的答案来评定小组合作学习所得出的不同的各种结论。或者说,课堂的民主气氛还不够浓,教师教学观念仍然保守陈旧。

五、下个阶段的努力方向

1、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强化角色意识。开展合作学习,首先应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组建学习小组,应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性别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合作小组,采用“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机制开展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学习,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负责者、记录员、资料员、评分员、汇报员等,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从组织形式上保证了全体同学参与合作的可能性,使每个成员都有责任、有事做,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切实提高学生参与合作的效率。

2、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教给小组合作方法,提高合作效率。教师应重视“引”,大胆“放”,抓住合作契机及时引导。可以在新知探就的过程中引导;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引导;在灵活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积累中努力丰富文本和自我中引导;在小组合作的有效方法和形式上加以引导等。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积极采取讨论、举例、引证、实验、归纳、演绎等探究形式,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自始至终营造民主、和谐的合作气氛,既不失时机地点拨,又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我完善,教师通过观察、参与、巡视、指导等方式积极参与调控,从而不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自主自强、合作探究的学风和习惯。

3、不图热闹,讲究实效。学生合作学习要注重其实效性,要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在需要时、重要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注意避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例: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避免合作交流时“人云亦云”的现象;合作学习要有价值,避免造成“摆样子”的现象;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力戒合作学习“假”与“浮”;合作学习的形式、内容及评价等不能死搬硬套,一成不变,既要注意预设,更要重视生成,要因时、因地、因情、因人制宜等等。

4、继续进行理论学习以指导自己的课题研究,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撰写阶段性总结、研究心得体会以及论文。

河东中心小学 2011年7月

《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10—2011)学第二学期阶段性总结

校:河东中心小学

学校领导:

严泽东

课题负责人:郭建军

篇8: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低年级生本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建立合作学习机制, 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 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 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过程中, 加强合作, 善于交流, 能充分地展示他们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 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下面就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问题情景, 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 而是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 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 学生间的合作, 就能使学生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 从而对新知识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 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 学习中学生总是以“问题中心”的心理参与探究的过程. 没有问题就不能为学生探究知识提供自主参与的目标, 难以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中营造问题情境这要求教师可根据教材特点、认知对象的不同, 创设适宜学生探究的问题情境. 这样使蕴含在情境中让学生感到新颖、困惑的问题, 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愤悱”的境界, 以便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 从而使学生产生出期盼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 为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识注入活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注意创设必要的问题情景, 营造一种探究的氛围,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共同探究, 尝试合作学习知识的乐趣. 问题情景的设置要求我们在教学中, 应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民主的、宽松的、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在心情愉快、精神振奋、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 萌发创造力. “乐思方有思泉涌”就是这个道理.

二、在教学难点解决时组织小组合作

对于学习的难点, 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解法, 学生可能很快明白, 但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 还可能出现同样的思维障碍, 而且学生的记忆也不会太深刻. 而如果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让学生亲身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 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在教有余数除法时, 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有一天, 妈妈买来一些糖, 想分给到家里来做客的小朋友们. 她想分给每个人3块, 能分给几个人呢? 结果会怎么样呢? 她想考考做客的小朋友. 如果让你分, 你会吗?看看你能有什么新发现? (然后我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 , 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糖, 但各个小组的糖果数量均不相同. )

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马上进入了状态, 兴致勃勃地按要求分起来, 三名同学当客人, 一名同学分糖果. 接着全班一起讨论分配的结果. 在汇报结果的过程中, 有的学生就发现:从分配的结果看, 可以把这些情况分成几类:正好分完的、余1个的和余2个的. 然后我再进行适当引导:会不会出现余3个或者3个以上的? 马上有学生反驳道:“不可能 , 够3个又可以分给1人了. ”在这个分糖的情境中 , 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分配, 研究分得的结果, 于是自然地从感性上明白了“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的道理.

三、建立合理评价机制, 让学生爱合作

在实际的教学中, 对学生的学业采用终结性评价的做法依旧很普遍, 因为终结性评价具体操作起来比较方便. 另外, 在注重课堂上的发展性评价时, 往往只重视对合作小组整体评价, 容易忽视对小组中单个成员的评价和奖励.

以前在评价时我就只知道在参考小组互评的结果后评出:最佳默契小组、最佳潜力小组等. 虽然努力做到各组都有奖, 保持小组合作的积极性, 但却忽略了对小组单个成员的评价和奖励. 其实, 合作学习最终是为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服务的. 因此, 在后来的具体操作时, 我让学生自己做评委分别给各组成员所在的小组综合打小组分, 再根据组内成员的不同表现分别给各成员加激励分. 把合作学习组的得分与激励得分相结合所得分就是个人所得分, 记入每名学生的记分册中. 我想这样实施对学生个体发展性评价可以让学生不仅了解到自己的过去, 还看到自己的现在, 更能展望自己的未来.

总之, 合作学习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生生间的互动, 调动中差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有利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增强. 这样这种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 而是学习兴趣的养成、知识的形成、能力的提高和合作探究中健全人格的形成.

篇9: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低年级生本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的自主探究活动。合作小组的分配是否科学、结构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可以说合作学习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要组建一个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其分组方式较多,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异质分组

即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结构、接受水平、智力水平等将学生分成好中差三个层次,按照好中差一定的比例来进行组员的分配,也就是说一个组内既有优生,又有中差生,组内差异明显,这样更能实现优生带中差生,发挥群体的优势以完成合作学习。这样分配的各小组势力均衡,水平均等,可以在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的竞争。

(二)同质分组

即组内同质、组间异质。选取同一层次的学生组成等级不同的学习小组,小组内成员认知水平并没太大的差异,但各小组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此种分配方式的优点就在于组内成员水平与能力相接近,学生之间更容易交流与合作,更能顺利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但要注意由于小组差异大,要针对不同的小组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才能让各小组基于自身水平来完成探究,得到自身较大幅度的发展与提高。

不管采用哪种分配方式,对于组内成员的分工要明确,要人尽其才,能够充分展现每个学生的优势与特长,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成员的共同优势,这样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展开。这就需要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特长来选取组织者、发言者、操作者等角色。既可以展现学生的个性特长,让学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又将小组成员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只有大家团结一致,才能取得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

二、布置具有价值的合作任务

整个合作学习是围绕着特定的任务展开的,问题具有探索与合作价值,才能将学生的合作探究引向深处,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全面发展;相反如果合作任务没有价值,那么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浪费时间与精力。因此,我们要为学生设计富有合作价值的任务。

(一)针对性

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加强针对性,要有明确的指向性,即通过完成问题的探究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只有目的明确,学生才能通过合作学习步步靠近,以圆满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二)趣味性

认知活动是一个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以兴趣为代表的非智力因素在认知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加强趣味性,做到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参与合作探究的热情,展开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

(三)探索性

展开合作学习的任务要具有探索性,是学生个体所无法完成的,否则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个体便可以解决,那么就失去了合作的价值。为此在设计问题时我们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具有一定探索性的问题,产生合作的必要,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展开主动的合作学习。

(四)开放性

新课改倡导开放化教学,明确提出教学要走向生活,走进社会。在设计问题时,我们也不能只是局限于教材,而是要将视野延伸到生活与社会,提出富有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思维、多方求解。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二次加工与重组,这样更能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更加利于学生问题意识与创新意识的增强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展开主动积极的合作探究

当各个小组明确合作任务后,紧接着就会进入合作探究阶段,这是整个合作学习的主要环节。在合作探究中要确立学生在整个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参与时间与思考时间,让学生能够产生更多的独特见解,让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展开交流与讨论,在思想的交汇与碰撞中,产生新观点,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归纳与总结,从而完成合作探究。

(一)独立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成功的认知活动都是建立在独立思考与思维的基础之上。提倡合作学习,并不是说学生的独立思考就没有必要;相反学生只有通过独立思考,才能产生一系列的观点与看法。这样学生在交流阶段才不会茫然,才能展开充分的交流与讨论。

(二)小组交流

小组成员积极发表个人见解,在小组内展开交流。这需要小组做好发言顺序的安排。要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不仅要准确而流利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在他人发言时还要耐心倾听,听清听懂他人言论。在小组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把握小组合作进度,及时发现问题即时解决,为学生的合作学习保驾护航。

(三)全班交流

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形成小组认知,并选取小组代表在全班进行合作学习成果汇报。这既是了解各小组学习情况的机会,也是一次在全班再次展开合作探究的契机。针对各小组所提出的疑难问题,与其他小组展开探究,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以达到全体学生的深刻理解。

四、建立机制完善的评价机制

评价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科的态度,对于合作学习的态度。可以说评价不应成为学生探究活动的终结,而要成为其认知活动的新起点与动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持久而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结合起来

在评价时不仅要对学生个体的表现进行全面评价,还要对小组进行集体评价。只有将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小组的成功,才能将自己的努力与小组的成功结合起来,这样更能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小组参与意识。

(二)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结合起来

评价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果性结论,而是要将学生参与合作的过程全部纳入评价机制,要注重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态度、方法、参与度、积极性的评价,客观而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合作情况。

(三)正面表扬与反面否定结合起来

一味的批评会打击学生合作的信心,而一味的表扬也会让学生迷失方向,这样都无法发挥评价的功效,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将表扬与批评结合起来,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哪怕是极其微小的,也要给予学生表扬,激励学生前进;对于学生的错误与消极表现,要坚持适度适量的批评,发挥其鞭策功效,让学生客观看待自我,不断完善。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学生的被动接受局面,改变了以往枯燥的教学氛围,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更高,教学氛围更活跃,在合作中共同完成探究任务,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篇10: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低年级生本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以常态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数学课堂为研究阵地,坚持“研究到课堂教学中去做,答案到课堂教学中去找,成果到课堂教学中去用”的原则,开展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一年来,我们重视学习、强化实践、扎实研究、勤于反思,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形成了小组合作学习基本教学模式。

教师调控层面: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障碍等手段,触动学生心理,激发并拉动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在需要;及时提出具有探究性的合作问题,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迈进;明确并提出一些合作学习的要求(含操作要求),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正常、有序进行。

学生自主层面:就是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达到“三自”要求,一是自主思考问题,力争形成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二是自发参与交流,把自己的认识与想法说给组内成员听,与大家共享;三是自动综合组内意见,小组内形成初步答案。

师生参与层面:就是通过组际交流——横向交流、师生交流——纵向交流,形成多向交流局面,进而对探究问题达成共识。

(二)初步确定了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及匹配类型。

从组织结构分,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分为三种形式:好差搭配、同桌同伴合作(一般为2个人),多方兼顾、前后临里合作(一般为4个人),满足需要、自由成组合作(一般为5—8个人);从合作内容分,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合作交流想法、合作探究知识和合作解决问题,这三种形式与类型是相互匹配的。

合作交流想法对应的形式是“好差搭配、同桌同伴合作(一般为2个人)”。合作交流想法是自我理解的表述(或倾诉),可以理解为对话式交流,是同桌互说、互议、互启、互助的合作方式,是表达与交流的合作。这是一种浅层次的小组合作学习类型,是交流与启发、互补与完善、理解与记忆的有机结合。这种类型一般适用于小范围——同伴式(即同桌)交流,可以运用于生活现象的列举、简单概念的表述、解题思路的陈述和思考过程的呈现等。

合作探究知识对应的形式是“多方兼顾、前后临里合作(一般为4个人)”。合作探究知识(规律)是自主探索与合作研究的整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是集众人(组员)的智慧共同寻求、获得知识(规律)的合作方式,是知识和思想的合作。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小组合作学习类型,是探究与交流、灵性与启迪、辩论与整合的有机结合。这种类型一般适用于前后四人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运用于对一些原始数学概念和部分数学规律的探究等。

合作解决问题对应的形式是“满足需要、自由成组合作(一般为5—8个人)”。合作解决问题是指学生在解决实际数学问题时,凭借个人力量无法完成,而必须寻求力量和帮手协作的合作方式,是力量和智慧的合作。这是一种高层次的发自内心的、自我需要的、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类型,是现实与问题、分工与合作、解决与需要的有机结合。这种类型一般适用于较多人(或自由组合)组成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运用于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基本数学操作、实验活动等。

(三)探究、生成了小组合作学习基本操作策略。

1、合作小组构建策略。

小组构建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际同质,优势互补,力量均衡”原则,依据学生知识基础、认知能力、智力水平、兴趣爱好、和性别等要素组建合作小组(一般为同桌同伴组和前后邻里组),“组内异质”是为了让优等生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为组内学生提供优势互补的可能;“组间同质”是为了使小组之间的合理、公平竞争意识形成,并促进组内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提高,使组际达到力量均衡的状态。并通过游戏、竞赛、活动等促进磨合,促使小组成员达成相互依赖(关系)、协同共进(方向)和齐商共会(策略),适时进行组员调整(使每个人都有和其他人合作的机会)和岗位轮换(使每个人都有不同角色锻炼的机会),提高学生之间合作的机会和不同岗位锻炼的机会。达到增进磨合、加深了解和提升质态的目标。

2、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我们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就是“四先四后”:先思考后交流——独立思考可以形成自己的思路,它是合作的前奏、交流的基础,独立思考的过程是学生个体不依赖他人,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作出判断、推理,得出结论的过程,缺少独立思考的交流是苍白的甚至无效的,只能是一种毫无意义的宣读;先交流后讨论——交流是为了让组员了解各自想法,讨论是对各自想法进行辩论、生发直至整合结论,没有交流,谈不上讨论,那就是一种空论;先弱生后优生——只有平等的互动,才能实现智慧的撞击,让弱等生先说,一方面可以克服弱等生怕说、不敢说的心理,另一方面(主要目的)主要是暴露、显现他们的思维和思路,让优等生后说,目的是弥补、启发、帮助弱等生形成自己的思路,此种安排,可以控制优生一言堂、切断弱生的依赖心理,促进优弱学生互启、互补、互助;先组内后组际——先让小组内成员形成认识,再进行组际、全班交流,拓展思路,碰撞思维,进而形成较全面、完整、合理的结论,这样安排,不仅是组员人数的突破,更是思维广度、深度的突破。

3、提高合作技能的策略。

合作技能就是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倾听、表达、讨论、质疑、整合和组织的一系列能力的总和,是小组合作学习能否正常、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培养、训练、达成“三个学会”合作学习技能即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整合。“学会倾听”训练学生做到:专心听——听清楚,虚心听——不插言,耐心听——听到底;“学会交流”训练学生做到:有序交流——守规则,完整交流——说具体,有条理交流——讲清楚;“学会整合”训练学生做到:接纳——单向接受,融合——思想碰撞,综合——形成结论。

4、提高交流平等性的策略。

只有平等的交流,才能实现智慧的撞击、经验的共享、心灵的契合和理性的升华。实践说明:交流的不平等性主要体现在优等生一言堂,其他学生没有机会参与等方面。针对此结症,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机会均等“原则即“控制优等生,拉动差等生,促进中等生。”一是教育学生相互尊重,在学习面前人人平等,不要讥笑、讽刺同伴,要学会谦让——让比自己差的学生先交流、先发表意见;二是用组长控制局面,按照先若等生后优等生的顺序进行有序交流。

5、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

我们初步认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1)改善学习关系,创设宽松环境。学习关系是指客观存在于课堂学习流程中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其中师生关系在学习关系中占主导地位,要建立民主、祥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平等、宽容、接纳的生生关系,这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2)设计科学问题,指明研究方向。问题是探究的核心、合作的基石。没有问题的合作是无主题的吵闹、是无方向的游弋、是盲目的合作。教师要设计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这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关键。(3)给足合作时空,搭建活动平台。时间和空间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没有形式的内容(合作学习)是不存在的。我们要做到优化合作小组、先思考后合作和给足合作时间,这是提高小许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保证;(4)交给合作方法,提供技能支撑。合作方法(合作技能)就是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倾听、表达、讨论、整合和组织的一系列方法的总和,是小组合作学习能否正常、顺利、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合作方法主要包括: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和学会整合,这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核心。

(四)基本形成了小组合作学习综合效果评价方式。

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可以从合作意识、合作技能和学习成绩三个方面对小组合作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每个方面又分成三个等级——优秀、良好和一般。通过测评(每学期末测评),我们发现实验班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技能和学习成绩等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平行班,这充分说明研究工作是有效果的。

(五)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

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通过学习——实践——探索——研讨等渠道,不断锻炼、锤炼、磨练自我,专业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六)较好地提升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与合作技能。

一年来的研究,较好地促进了学生合作意识的养成,学生与人合作倾向明显、合作欲望强烈,都能积极主动与组内成员合作交流;合作技能有了一定提高,大部分学生会独立思考、会组织安排、乐于交流、虚心倾听、巧于争论、善于整合。

课题研究存在问题及今后设想: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我们地处农村,教学设施简陋,信息不够通畅,理论水平有限,在研究过程中常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我们虽然及时吸纳了一些先进的理论和做法,但缺少高层次的引领和指导,一度阶段,研究工作出现了“高原期”——停滞不前,总认为许多认识和做法都成了定论,都研究过了,我们没什么研究了,缺乏切合实际、注重实践、易于操作的深层次思考。

2、课题研究是一个不断渐进和不断创新的攻坚工程,需要毅力和耐心。部分研究人员有浮躁和畏难情绪——怕吃苦、怕花时、怕学习,导致研究工作不够细致和精致,如相关数据收集、表格记载不能及时完成,课题研究总结不能按时上交,课题研究论文质量不高等。

3、受教育教学等因素影响,学校虽然制订了一些制度,但未能严格执行,还存在学习理论不系统、不深刻,研究例会不正常、不深入的不正常现象。

(二)今后的设想。

1、继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并加大对课题的管理力度,规范课题研究工作的管理。注意及时收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

2、定期举办课题研究交流、展示活动。及时总结成功的做法,交流、推广经验,发挥课题研究的示范辐射作用,以促进全体教师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3、注意边研究边推广,让课题研究和实施新课程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推进学校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上一篇:高校基层学生干部的能力培养下一篇:感动在那一瞬间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