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理论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混沌理论视角下的《奥斯卡与露辛达》研究

摘要:《奥斯卡与露辛达》是彼得·凯里第一部获得布克奖的小说,也是他最负盛名的小说之一,还被哈罗德·布鲁姆收录进《西方正典》的“经典书目”中,颇具研究价值。与此同时,混沌理论作为21世纪文学批评的重要概念,模糊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边界,它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新工具,以及思考复杂问题的新视角,打破了自牛顿力学以来一直统治和主宰世界的线性思维方式。无论是《奥斯卡与露辛达》中的“非线性”叙事,还是小说讲述的人物命运和原住民历史命运,都体现了混沌理论所蕴含的随机偶然性、不确定性与复杂性。本文试图从混沌理论的视角对《奥斯卡与露辛达》进行解读,给目前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论文结构如下:第一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混沌理论”及论证“混沌理论”在文学批评中运用的合理性,以及从混沌理论视角阐释《奥斯卡与露辛达》的意义。第二部分,以混沌理论视角整体上分析小说叙事结构和叙事内容的特征,试图将读者的阅读体验和作者的叙事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事件进行考察,去“戳穿”作者对读者的游戏,识别作者的意图——“不确定的叙述者”和“被游戏的读者”,从而展现小说在叙事上的“混沌”特征。第二章分为三个部分,从“蝴蝶效应”、“奇异吸引子”等角度,围绕着小说核心的三角关系奥斯卡、米里亚姆和露辛达来分析个人命运的不确定性。第一部分,从奥斯卡思想意识受偶然性事件的影响而变化出发,追溯了奥斯卡发生命运悲剧的“初始敏感条件”,接着从混沌理论的重要隐喻“机遇”着手,分析“赌博”作为概率性事件对奥斯卡的命运转向起到了决定的作用,最后,从对既有秩序的颠覆来分析奥斯卡命运悲剧是其抗争的结果,赋予奥斯卡“赌徒心理”新的意义。第二部分,从奇异吸引子出发,考察作为科学概念的奇异吸引子在小说中的表现,对米里亚姆一直被笼罩在亲人死亡的“魔咒般”命运进行分析,接着讨论了与奥斯卡的“欺诈式”结合让米里亚姆出乎意料地开启人生新篇章。第三部分,从混沌理论提出的重要命题“自由意志”出发,分析玻璃工厂作为“连接混沌与文明的桥梁”在露辛达的女性意识觉醒中的重要作用,“正在形成的社会”给予露辛达在“模模糊糊的男性社会”中身份流动以更大的空间和可能性,以及分析露辛达对先定命运的反抗和自由意志的发挥让她遭遇人生挫败之后依然得以成为劳工代表的重要原因。第三章主要从混沌理论的复杂性入手来分析凯里是如何通过颠覆传统的帝国英雄形象,解构叙述者母亲的“帝国叙事”来重写原住民的历史以及如何展现和讲述“基督教文明入侵对原住民文化的摧毁”这一重要主题的。本文从混沌理论视角出发,不割裂作者的写作技巧和小说的主题内容,将《奥斯卡与露辛达》的叙事内容和叙事结构结合起来,通过分析小说文本的“非线性叙事”特征,个人命运的偶然性、随机性、不确定性,以及原住民被动的历史命运选择,为《奥斯卡与露辛达》的研究提供新的认识,也为混沌理论在文学领域的具体运用提供新的实践。

关键词:彼得·凯里;混沌理论;蝴蝶效应;非线性;秩序

学科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二) 彼得·凯里及《奥斯卡与露辛达》国内外研究综述

1. 彼得·凯里国内外研究情况

2. 《奥斯卡与露辛达》国内外研究情况

一、 以混沌理论阐释《奥斯卡与露辛达》的合理性

(一) 混沌理论:概念与定位

1. 混沌理论作为文学批评的合理性

2. 混沌理论的主要特征及在文学中的具体应用

(二) “混沌的叙事”:流动的开放感

1. 灵感与创造

2. 隐喻

3. 欺骗性叙事和反讽

二、 个人命运的偶然、随机、不确定性

(一) 蝴蝶效应:微妙的力量

1. 初始敏感条件——圣诞布丁

2. 作为概率性事件的赌博

3. 反俄狄浦斯式命运悲剧

(二) 奇异吸引子:死亡之旅

1. 小说中的奇异吸引子

2. 米里亚姆:“天生的守孝者”

(三) 命定论与自由意志的博弈

1. 玻璃工厂:“连接混沌和文明的桥梁”

2. “流动的身份”

三、 在边缘游荡的原住民:被动的命运选择

(一) 关于原住民历史真实的探索

1. 解构帝国探险小说的英雄形象

2. 解构母亲的“帝国叙事”

3. “揭露”和“重写”原住民历史真实

(二) 从稳定、封闭、单一到流动、开放、多元

1. 定居者社会:混沌的工业城市

2. 西方文明的破坏性与原住民文化的“再生”

结语

参考文献

上一篇:煤矿机电一体化论文提纲下一篇:化学工业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