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栽培技术保障水稻优质高产

2022-09-10

1 国内水稻栽培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农业发展转型期, 水稻栽培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水稻品质参差不齐

短时期内部分地区在水稻种植中片面追求产量, 忽略了水稻品质, 导致产品质量停滞不前, 直接影响市场竞争力。这一现状还与水稻种植技术落后有关, 栽培技术制约了水稻生产向高质的迈进。

1.2 综合管理滞后影响效益

一些地区在水稻栽培中没有能够将生产的各个流程工作衔接起来, 存在着顾此失彼的现象, 只重视部分环节管理, 没有从整体上科学有效实施管护, 导致种植效益低下[1]。

1.3 品种单一难以满足需求

水稻种植品种的单一化难以满足社会对水稻产品的多样化需求, 部分地区对水稻种植研究局限于单一品种, 人力物力投入较少, 对农业科技重视程度不足,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稻种植效益的提升。

2水稻栽培技术改良应当遵循的原则

改良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势在必行, 是提高水稻种植产出效益的必由之路。这项工作应当遵循三项基本原则。一是要追求高产与优质并重。栽培技术改良中, 不能仅仅局限于追求种植产量的提升, 还要注重质量的提高, 实现高产且优质。二是要坚持综合改良。水稻栽培技术改良应当渗透于水稻种植全过程, 仅仅局限于某一环节或方面的改良, 容易顾此失彼或者出现不匹配现象, 要从种植之前的准备、栽培过程及其田间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改良, 确保水稻种植优质高效。三是要发挥先进机械设备作用, 水稻栽培技术改良的过程应当与农业现代化进程有机融合起来, 提高成套机械运用比例, 将改良后的技术运用到种植活动之中, 提高劳动生产力。

3 水稻栽培技术改良要点分析

水稻栽培技术改良应当是一个立体化的过程, 应当涵盖水稻品种选择、播前准备、插秧与管理等各个方面。

3.1 科学选择确定品种

主要结合本地地质条件以及气候环境, 综合考虑确定丰产、米质好、抗性高的优质品种, 原则上品种的选择要有储备量, 以保证好中选优。

3.2 做好播前各项准备工作

播前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发芽试验、晒种浸种以及催芽等环节, 在发芽试验环节确定2种以上品种, 取百为单位的种子粒数, 以30℃温水浸泡4h, 以纱布袋保存, 放置专门容器中并保持30℃恒温, 及时对种子进行水分补充, 3 d后开始统计发芽势, 以5 d为节点计算发芽率, 以发芽率不低于80%为标准门槛, 确定发芽率高的品种[2]。在晒中浸种环节, 晒中要选择晴好天气并不少于3 d, 保持品种的纯度。浸种时控制好时间与温度, 原则上以30℃为宜, 时间在3 d以内, 如果水温降低还要适当延长浸种时间, 水温降到20℃时, 浸种时间增加1 d。为了提高稻种抗病害能力, 还要在浸种时添加药剂, 如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3 d预防稻瘟病, 1%生石灰水浸种3 h预防白叶枯病等, 从源头提高稻种自身质量。催芽环节坚持高温 (30℃) 破胸、适温 (25℃) 催芽、常温晒芽。

3.3 选准时机插秧

要在秧苗达到插秧要求后进行, 要抓紧时间赶进度, 秧苗要保持“带土、带药、带粟”, 积极鼓励开展机插秧。

3.4 强化田间管理

3.4.1 做好秧期田间管理工作

首先要科学进行施肥, 在插秧前5 d就要对苗床进行嫁肥, 可选一次性水稻专用复合肥, 秧苗生根期要追施返青肥, 剂量为硫铵和钾肥100~150 kg/hm2, 其中加入除草剂匀洒, 实施稻田活棵及除草[3]。15 d后予以尿素150 kg/hm2、钾肥225 kg/hm2追施, 促进秧苗发棵分蘖。这一期间要科学灌水, 秧田水深保持在秧苗高度2/3左右较为适宜, 避免深水泡秧。另外, 还要喷施送嫁药控制病虫害, 如插秧前2 d以吡虫啉0.4 kg/hm2喷雾防治稻飞虱等。

3.4.2 做好生育后期田间管理工作

在秧苗进入孕穗期后要进行间歇灌溉, 保持3 cm浅水层并到落干后晾晒2 d, 继续进行3 cm浅水层, 如此反复。水稻进入结实期要保证水层在5 cm左右, 齐穗后到灌浆期则灌跑马水提高土层通气性能, 提升地温, 增强根系活力, 对水稻成熟具有积极帮助[4]。灌溉直至黄熟末期停止, 等待收割。水稻生长期要至少进行3次晒田, 分别在水稻七叶期、始穗前和齐穗后。生育后期管理中, 要重视科学施肥, 重点要科学追施穗肥、增施磷钾肥, 要注意天气因素以及秧苗生长实际状况, 做到施肥时机恰当、肥量恰当, 改善秧苗营养状况, 促进生长和促进成熟。另外还要注重防治病虫害和灭草工作, 病虫害防治优先倡导药剂的交替喷施以减轻抗性, 防治的主要时间节点是倒2.5叶、孕穗末期以及齐穗期, 达到防治指标时按剂量喷施。灭草要在前期封闭灭草的基础上进行后续清理, 可用48%苯达松1 500 m L/hm2混50%二氯喹啉酸750 g/hm2, 对水450 L/hm2实施茎叶喷施, 要注意喷施药剂前1 d秧田排水, 喷药后2 d重新灌水, 田间零星杂草予以人工清理。

综上所述, 强化改良栽培技术对水稻优质高产具有重要的支撑功能, 各级农业技术部门都应当强化这一方面的研究, 促进水稻优质高产。

摘要:水稻栽培技术的改良对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都有积极意义, 国内水稻产区应当强化农业科技研究, 尤其是针对当前水稻种植面积难以在短期内扩大的情况, 要想提高单位产量, 就必须致力于种植技术的改良, 实现水稻种植增产保质的目标。

关键词:水稻,栽培技术,增产保质

参考文献

[1] 刘名贵.水稻栽培技术改良研究[J].现代农业装备, 2012 (5) .

[2] 陈君临.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12) .

[3] 王亿豪.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运用简述[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3 (15) .

[4] 刘宏明.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吉林农业, 2012 (4) .

上一篇:同心测调联动分注技术在海外河油田的研究与应用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老年早期糖尿病治疗效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