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脑定位症候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2022-09-11

腔隙性脑梗死 (lacunar infarction) 是一集病理-CT-临床为一体的概念, Fisher将其概述为:发生于脑深穿通动脉 (或其他微小动脉) 的缺血性微梗死 (或软化灶) , 经慢性愈合后所形成的不规则腔隙。病变累及的微小动脉直径在200μm左右, 病理改变为2~20mm的腔隙或梗死灶, 头颅CT扫描显现为2~20mm (一般不应超过15mm) 的不同程度的密度减低区。由于腔隙性脑梗死发生部位、数量、大小等方面的多样性导致其临床表现繁杂不一, 不断有一些新的分型出现, 近来报道称缺乏脑定位症候腔隙性脑梗死 (LDPS) 约占腔隙性脑梗死的5%~32%, 本文就LDPS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收集我科于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住院的无阳性脑定位体征但头部CT确定为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共计112例, 占同期腔隙性脑梗死52.0%, 其中男79例 (70.5%) , 女33例 (29.5%) , 男女之比为2.4:1, 年龄在50~92岁, 其中50~59岁29例 (25.9%) 、60~69岁49例 (43.8%) 、70岁以上34例 (30.4%) 。

112例患者均神志清醒, 无面瘫、肢体瘫痪及言语、感觉障碍等脑定位体征, 其中不同程度头晕、头昏者76例 (67.9%) ;异常疲乏、精神忧郁、反应迟钝者11例 (9.8%) ;在普查中发现, 无任何主诉及阳性体症者8例 (7.1%) ;一侧面部发麻者8例 (7.1%) ;一过性失语者6例 (5.4%) ;视物不清、复视者3例 (2.7%) 。合并有高血压病者80例 (71.4%) 、糖尿病者8例 (7.1%) 、冠心病者17例 (15.2%) 。作头部CT均确定为腔隙性脑梗死其中梗死灶在10mm以上者11例 (9.8%) 、在2~10mm者101例 (90.2%) 均为缺血性脑梗死。以上符合缺乏脑定位症候腔隙性脑梗死 (LDPS) 特点。

2 讨论

腔隙性脑梗死临床表现多样, 比较典型的临床类型有纯运动性轻偏瘫、纯感觉性卒中、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构音障碍-笨拙手综合征等[1], Fisher将腔隙性脑梗死分为21种腔隙综合症, 但由于脑功能的复杂和深支动脉闭塞部位、数量、大小等方面的多样性, 所致临床症状千变万化, 新的临床类型不断被CT证实, 仅用21种是不能完全概括所有, 缺乏脑定位症候腔隙性脑梗死 (LDPS) 是近年来文献报道的腔隙综合症之一。LDPS约占腔隙性脑梗死的5%~32%, 大多在普查中发现, 无任何主诉及阳性体征, 部分病例可有先兆表现, 如发作性头晕、异常疲乏、精神忧郁、视物不清、复视、一侧面部发麻、一过性失语等, 但一般于24~48h内缓解, 72h后的体查无阳性脑定位体症[2]。本文112例中发病年龄高峰为60~69岁, 男女之比为2.4:1, 均符合文献报道;伴高血压病者占71.4%, 与Fisher报道腔隙性脑梗死伴高血压者为90%, 国内文献报道[3~4]介于66.8%~82.4%之间相近。文献报道[2]LDPS除部分病例外大多数在普查中发现, 无任何主诉及阳性体征, 而本文发现的LDPS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头昏等症状;本文LDPS占同期腔隙性脑梗死达52.0%, 与文献报道5%~32%不符, 以上可能的原因是与病例的选用、样本量以及作头部CT的标准放宽致发现率增高 (主诉为头晕、头昏等可疑症状而无阳性脑定位体征及无其他原因可循的患者均常规作头部CT) 等因素有关, 由此说明在临床上可能有许多患者因症状轻微或没有特异性而被临床医生和家人忽视。本病虽预后大多良好, 一般通过使用改善脑部血循环、促进脑细胞代谢、降低血液粘滞度等药物后临床症状逐渐消除, 但黄氏等报道[5]随访145例腔隙性脑梗死病人6个月~3年, 约1/3再发中风, 损害范围及/或病情都比较严重, 未再发者半数以上病情未能稳定, 生活质量仍受到明显影响, 因此不能忽视老年期不明原因的头晕、头昏、异常疲乏、精神忧郁、反应迟钝、面部发麻、一过性失语、视物不清等症状, 要做到足够重视、随诊观察、进行相关检查与治疗, 尤其对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患者更应做系统性预防措施, 以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及早治疗, 降低脑血管病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

摘要:目的 观察缺乏脑定位症候腔隙性脑梗死临床特点。方法 对112例无阳性脑定位体征但头部CT确定为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现缺乏脑定位症候腔隙性脑梗死 (LDPS) 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头昏等症状, LDPS占同期腔隙性脑梗死达52.0%, 与文献报道有所不符。结论 在临床上可能有许多患者因症状轻微或没有特异性而被临床医生和家人忽视。

关键词:缺乏脑定位症候腔隙性脑梗死,头晕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2672.

[2] 赵相标.腔隙性脑梗死的少见临床类型[J].泰山卫生, 1994, 2.

[3] 侯玉华, 薛燕礼, 潘奇芳.腔隙性脑梗死的MRI与临床[J].中风与神经病杂志, 1995, 12 (3) :172~173.

[4] 袁国祥, 龚自强.腔隙性脑梗死发病因素分析[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1997, 10 (1) :60.

[5] 黄宗青, 黄如训.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与影像 (附145例分析[) J].中风与神经病杂志, 1996, 13 (1) :36~37.

上一篇:埃索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老年人消化性溃疡——附39例临床观察下一篇: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对安徽省试点县的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