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测群防工作范文

2022-05-30

第一篇:群测群防工作范文

市地震群测群防工作实施方案

地震群测群防工作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中处于特殊的地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指导和规范我市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积极推进“三网一员”建设,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防震减灾行动。根据《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xx市地震办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及中国地震局《地震群测群防工作大纲》的

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则

1、地震群测群防工作是指非地震系统的公民和社会组织,依法从事的地震监测和地震灾害防御行为。

2、地震群测群防工作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健全防震减灾社会动员机制和社区自救互救体系的重要内容。

3、地震群测群防工作包括地震宏观异常测报、地震灾情速报、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社区地震应急和民居抗震设防指导。

4、地震群测群防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测防结合、平震结合的原则。

二、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网络建设

1、各镇乡(街道)的防震减灾工作,在市地震业务部门的统一指导下开展工作,并指定一名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镇乡(街道)要设立一名防震减灾助理员(联络员),具体人员由各镇乡(街道)自行指派。

2、各镇乡(街道)、社区要建立一支防震减灾志愿者队伍,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和辖区地震应急工作。防震减灾志愿者队伍由防震减灾助理员(联络员)负责筹建。

三、防震减灾助理员(联络员)职责

(一)地震宏观异常测报

1、地震宏观现象的观察与观测

防震减灾助理员(联络员)应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如动物、地下水、地形变、电磁、气象等,认识其正常的变化规律,了解造成这些变化的因素。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展一些简单的观测,并把观测结果进行记录。

2、地震宏观异常的调查与核实

防震减灾助理员(联络员)发现宏观异常后,应及时进行异常的调查核实。首先是调查出现的异常本身是否可靠,其次是分析异常的原因。

防震减灾助理员(联络员)应配合上级防震减灾业务主管部门到现场访问有关人员,把握异常的真实性,必要时也可进行简单的测量、试验与分析。

在宏观异常的调查核实中,还要注意分析异常规模、出现的区域与时间等特征。

调查核实后,可进行异常的识别,是否与未来的地震有关,即能否作为地震宏观异常。

3、地震宏观异常的上报

调查核实后的地震宏观异常现象应及时填写“地震宏观异常填报表”(附件)上报。

上报的方式一般应将填写的表格以尽可能快的形式报给市地震部门。对突然出现的、规模较大的、情况严重的异常,除了按规定填报外,还应以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上报市地震部门,也可同时上报省、xx市地震部门。

(二)地震灾情速报

1、地震灾情的观察和估计

地震发生后,防震减灾助理员(联络员)观察所处环境及附近的房屋、景物的变化,根据观察结果,结合人的感觉,对照《中国地震列度表》中的三类基本标志性现象,粗略估计地震灾害程度。

2、将地震灾情的初步观察结果及时向市地震部门报告。

3、地震灾情的调查

在做出首次速报后,应尽快调查了解辖区内的三类基本现象。调查重点是:

(1)人员的伤亡及分布情况。

(2)建筑物、重要设施设备的损毁情况,家庭财产损失,牲畜死伤情况。

(3)社会影响,包括群众情绪,生活秩序、工作秩序、生产秩序受影响情况等。

(4)地震造成的其他灾害现象。

4、地震灾情的后续速报

将调查结果进行第二次速报,以后还应不断调查核实和补充新情况,尤其人员伤亡变化情况须随时上报。

(三)防震减灾科普宣传

防震减灾助理员(联络员)在市地震部门指导下,配合镇乡(街道)有关部门承担本辖区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任务。

1、宣传方式

(1)设立宣传橱窗、墙报。

(2)举办防震减灾科普讲座。

(3)播放地震科普宣传声像资料片。

(4)散发地震科普读物、挂图、宣传页。

(5)利用科技周、“7.28”唐山地震纪念日、“三下乡”等进行科普知识宣传。

(6)组织各种地震应急演练。

2、宣传内容

(1)平时宣传

我国及本地区地震环境和地震活动特点;地震基本科学知识;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应急与救援的有关知识;个人及社会防震减灾基本技能常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知识与措施;国家有关防震减灾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我国地震科学水平和防震

减灾工作成就与现状。

(2)临震宣传

地震应急预案与应急对策措施的主要内容与启动程序;地震监测预报的方法,现阶段地震预报科学水平;地震宏观异常现象的观察、识别和临震异常信息的上报;各类房屋建筑和生命线工程在不同强度地震下的震害特点与抗震防灾措施;社会公众地震应急避险与自救互救知识;地震灾情速报知识和速报渠道

与程序;地震谣传的识别与预防知识;有关地震预报、地震应急的法律、法规知识。

(3)震后宣传

有关地震震级、灾情情况和震后趋势判定公告的内容;党和政府抗震救灾的对策措施;伤病员抢救转移的知识和方法;防止地震次生灾害的知识;震后恢复重建时场地选择及抗震设防要求方面的知识;有关识别和预防地震谣传的知识。

(四)社区地震应急

1、社区地震应急准备

(1)制定社区地震应急预案。包括社区应急、邻里自救互救、人员疏散、人员密集场所疏导、重要目标岗位应急抢险抢修、家庭应急等。

(2)组织建立防震减灾志愿者队伍。明确组织者、人员、职责、任务,并协助上级防震减灾业务主管部门对志愿者的培训、训练和演练工作。

(3)指导社区居民掌握地震灾害自防、自救、互救基本知识,熟知附近的避难场所,并开展适当的演练。

2、临震应急措施

(1)本辖区的应急预案启动后,防震减灾助理员(联络员)协助实施应急预案。

(2)密切关注震情变化,随时与市地震部门保持联系,及时反映宏观信息。

(3)根据政府和有关部门部署,协助居民避震疏散。

(4)指导家庭贮存各种必备生活用品和工具。

3、震后应急措施

(1)协助辖区内的震后快速反应工作,迅速报告灾情和紧急救助情况。

(2)组织志愿者队伍和居民开展救助,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3)协助疏散灾民和发放救援物品。

(4)协助有关部门维护辖区秩序。

(五)镇乡(街道)民居抗震设防

1、宣传房屋抗震知识,包括民居震害和特点、抗震设防要求、房屋建造的抗震措施。

2、推广适合本地特点的、具有抗震能力的民房标准图集。

3、指导民房抗震设防工作,引导居民建造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住房。

第二篇: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

第三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名单

(共471个)

河北省(15个):

石家庄市元氏县、保定市曲阳县、满城县,秦皇岛市卢龙县、山海关区,唐山市丰润区、古冶区、开平区,张家口市怀安县、万全县、涿鹿县、蔚县、产业聚集区,承德市双桥区、双滦区

山西省(4个):

大同市左云县、灵丘县,晋城市高平市、陵川县

辽宁省(8个):

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葫芦岛市绥中县,锦州市凌海县、黑山县、北镇市、义县,抚顺市新宾县,沈阳市康平县 吉林省(13个):

德惠县、农安县、榆树县、永吉县、舒兰市、延吉市、安图县、龙井市、珲春市、和龙市、图们市、抚松县、长白县 江苏省(14个):

南京市下关区、鼓楼区、六合区、玄武区、雨花台区、高淳县、溧水县,镇江市丹阳市,常州市新北区,苏州市高新区、太仓市、常熟市、张家港市,淮安市盱眙县

浙江省(20个):

临安市、建德市、余姚市、宁海县、温州市鹿城区、温州市龙湾区、永嘉县、平阳县、洞头县、诸暨市、嵊州市、兰溪市、东阳市、义乌市、衢州市衢江区、衢州市柯城区、仙居县、丽水市莲都区、遂昌县、云和县

安徽省(7个):

祁门县、石台县、贵池区、怀宁县、太湖县、繁昌县、裕安区

福建省(25个):

福州市长乐市、连江县、罗源县、晋安区,厦门市思明区、湖里区,宁德市福安市、霞浦县、古田县,莆田县仙游县、荔城区、秀屿区,漳州市诏安县、漳浦县、云霄县、龙海市,三明市泰宁县、建宁县、明溪县、宁化县、梅列区、三元区,南平市政和县、松溪县、光泽县

江西省(27个):

上饶市新洲区、横峰县、弋阳县、鄱阳县、万年县,抚州市东乡县、南城县、金溪县、崇仁县、临川区,九江市湖口县、永修县、德安县、都昌县、庐山区,吉安市泰和县、井冈山市、永丰县、万安县,赣州市章贡区、宁都县、寻乌县,宜春市樟树市、万载县、靖安县,萍乡市莲花县,南昌市安义县

山东省(14个):

烟台市芝罘区、莱山区、福山区、牟平区、经济技术开发区,

蓬莱市,龙口市,莱州市,招远市,栖霞市,莱阳市,长岛县,莱芜市钢城区,淄博市临淄区

河南省(19个):

郑州市荥阳县、上街区,洛阳市伊川县、嵩县、宜阳县,三门峡市陕县、渑池县,信阳市光山县、固始县,平顶山市鲁山县、郏县,驻马店市遂平县、确山县,许昌市长葛市,焦作市修武县,南阳市淅川县、内乡县、桐柏县、南召县 湖北省(23个):

武汉市蔡甸区、江夏区,咸宁市嘉鱼县,孝感市大悟县、安陆市、孝昌县、云梦县,鄂州市鄂城区,黄冈市麻城市、浠水县、蕲春县、武穴市、黄梅县、红安县、团风县、黄州市,宜昌市当阳市,襄阳市宜城市,荆门市钟祥市、京山县,随州市随县、广水市,十堰市武当山特区

湖南省(40个):

长沙市岳麓区、长沙县、望城县,衡阳市南岳区、衡南县,株洲市炎陵区、攸县,湘潭市韶山市,邵阳市洞口县、邵阳县、城步县,岳阳市湘阴县,常德市澧县、临澧县,张家界永定区,益阳赫山区,郴州北湖区、宜章县、安仁县、嘉禾县、临武县、桂东县、桂阳县,永州零陵区、祁阳县、蓝山县、江永县,怀化洪江区、洪江市、会同县、中方县、新晃县、通道县、靖州县,娄底娄星区,湘西州古丈县、龙山县、凤凰县、泸溪县、保靖县

广州市荔湾区、白云区、从化市,佛山市三水区,韶关市始兴县、南雄市,河源市龙川县、紫金县,梅州市五华县、蕉岭县,惠州市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汕尾市陆丰市,江门市新会区、恩平市,阳江市阳春市、阳东县,茂名市信宜市、高州市、化州市、电白县,肇庆市高要市、德庆县、封开县、广宁县,清远市阳山县、英德市、连州市,揭阳市普宁市、揭西县、惠来县,云浮市云城区、罗定市、云安县,顺德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18个):

柳州市城中区、鱼峰区、柳南区、柳北区,田阳县,那坡县,凌云县,西林县,龙胜各族自治县,乐业县,靖西县,百色市右江区、陆川县,兴安县,临桂县,阳朔县,大化瑶族自治县,南丹县

海南省(9个):

琼海市、万宁市、三亚市、儋州市、东方市、定安县、澄迈县、屯昌县、乐东县

重庆市(20个):

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合川区、双桥区、铜梁县、荣昌县、璧山县、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忠县、开县、巫溪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

成都市新津县、龙泉驿区、青白江区、双流县,自贡市富顺县,泸州市合江县,德阳市广汉市,绵阳市北川县、梓潼县,遂宁市船山区、安居区、蓬溪县、射洪县、大英县,甘孜州康定县、丹巴县,阿坝州汶川县、理县、茂县、松潘县、九寨沟县、黑水县

贵州省(14个):

贵阳市清镇市、小河区、白云区、花溪区,遵义市汇川区,安顺市关岭县,黔东南州凯里市、镇远县、剑河县、三穗县、黎平县、榕江县,黔西南州册亨县、望谟县

云南省(47个):

昆明市安宁市、石林县、富民县、晋宁县、嵩明县,昭通市鲁甸县、永善县、绥江县,曲靖市富源县,玉溪市澄江县、江川县、通海县、峨山县、元江县,保山市隆阳区、施甸县,楚雄州楚雄市、牟定县、武定县、禄丰县,红河州蒙自市、建水县、石屏县、泸西县、弥勒县、屏边县,文山州砚山县、广南县,普洱市宁洱县,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大理州大理市、鹤庆县、祥云县、洱源县、云龙县、弥渡县,德宏州瑞丽市、梁河县,丽江市古城区、宁蒗县,怒江州兰坪县、泸水县,临沧市凤庆县、永德县、镇康县 西藏自治区(5个):

日喀则地区亚东县,林芝地区察隅县、波密县,昌都地区芒

康县,山南地区洛扎县

陕西省(17个):

西安市周至县、高陵县,渭南市华阴市、潼关县,宝鸡市陇县、凤县,咸阳市泾阳县、永寿县,汉中市勉县,铜川市宜君县,商洛市丹凤县、山阳县、柞水县,榆林市清涧县、子洲县,延安市宝塔区、宜川县

甘肃省(29个):

兰州市红古区、安宁区、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瓜州县,玉门市,武威市凉州区,景泰县,岷县,天水市麦积区,秦安县,和政县,积石山县,成县,两当县,徽县,西和县,礼县,康县,宕昌县,卓尼县,庆阳市西峰区,华池县,平凉市崆峒区

青海省(14个):

大通县、湟中县、互助县、化隆县、乐都县、同仁县、德令哈市、贵德县、同德县、门源县、祁连县、玉树县、杂多县、玛多县

宁夏回族自治区(2个):

吴忠市红寺堡区、盐池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9个):

伊宁县、伊宁市、昭苏县、库尔勒市、和静县、且末县、轮台县、若羌县、乌恰县

第三篇:闽清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闽清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实施方案

为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深化我县县级地质灾害防灾机制和体制建设,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46号)和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意见>的通知》(闽国土资综[2007]6号)精神,现就我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提此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新观念、新思路、新办法,不断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制和机制,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努力构建平安家园、和谐社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总体目标

2009年9月底前初步建成“十有县”,各项指标基本符合省厅验收标准;2010年9月底前完善“十有县”建设各项措施,进一步落实“十有县”各项细化指标,完全符合“十有县”标准。

三、内容要求:

(一)有组织:县政府成立县地质灾害防灾救灾指挥部。

总指挥:王长鹰(县政府县长)电话:22332693;

常务副总指挥:唐为民(常务副县长)电话:22373388;

副 总 指 挥:黄斌(政府办主任)电话:22332668;

刘春根(人武部部长)电话:22330390;

夏长才(国土资源局局长)

电话:22337299。

成员单位:县政府办、县委宣传部、县人武部、国土资源局、县发展计划局、县民政局、县广电局、县建设局、县水利局、县环保局、县交通局、县卫生局、县财政局、县公路局、县地震办、县统计局、县气象局、县教育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各成员单位第一负责人均为指挥部成员。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郑勇钿(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电话:22338059;

办公室副主任:江明鑑(县国土资源局地环科科长)电话:22357797; 郑朝丹(县国土资源局人秘科科长)电话:22332780;

办公室成员:

吴为武(县国土资源局监察大队大队长)电话:22334604;

郑铭伟(县国土资源局用地科科长)电话:22334346;

俞宜兴(县国土资源局规划科科长)电话:22331441;

林芳(县国土资源局计财科科长)电话:22334614;

黄信众(县国土资源局监察室主任)电话:22355597;

俞希辉(县国土资源局地籍科科长)电话:22334349;

陈益潮(县国土资源局地环科副科长)电话:22357797;

陈向(县国土资源局工会主席)电话:22357797;

吴大清(县国土资源局地矿科科长)电话:22355768;

黄道锐(县国土资源局地矿科副科长)电话:22355768;

江学春(县国土资源局监察大队副大队长)电话:22334604。

(二)有经费: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列入财政支出预算。县财政每年拨出专款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顺利开展。2009县财政拨出专款10万元,按县财政财力每年递增。

(三)有规划:闽清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已经县人民政府公布实施。每年3月底前编制地灾防治方案,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并向社会公布。

(四)有预案:《闽清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本县内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乡镇人民政府组织隐患点所在地村(居)委会制定了《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预案》,并在村(居)公布。预案包括撤离信号、路线和安置场所。受威胁群众的撤离路线和安置场所进行过安全评估,确保受威胁群众避险安全。

(五)有制度:有地质灾害汛期值班、灾情险情速报、应急处置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制度。有汛期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制度。

(六)有宣传:在“地球日”、“土地日”和“防灾减灾日”,有针对性地对群众和中小学生进行过不同形式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充分利用公众媒体,如县电视台、广播电台、《梅城报》等公众媒体普及防灾知识,做到家喻户晓。

(七)有预报:县国土资源局与县气象局联合开展了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三级(含三级)以上预警信息在县电视台播出或通过手机、《梅城报》等信息媒介,将信息告诉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并扩大到所有干部群众。

(八)有监测:已发现和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都要落实监测人和监测责任人,有完整的监测记录,每年分发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局机关、乡镇国土所有负责联络地灾防治工作的人员。

(九)有手段。在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简易监测仪器,监测人员配备有简易监测预警工具。

(十)有警示。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设有警示牌、贴有宣传画;地质灾害隐患出现发生前兆时,群众能及时得到预警信息。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地质灾害防治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是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在实际工作中探索出来具有中国特色的防灾减灾工作方法,是我县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的主要领导是地质灾害防治第一责任人,要把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建设作为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工作,谋划好、组织好、落实好;要将地质灾害防控体系落实到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居)委会等基层组织;要组织划定责任区,指定责任人,制定防控措施,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

(二)加强指导,确保成效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基础性、群众性很强的工作。各基层国土所要在当地人民政府领导下,加强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的指导,明确本地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各乡镇要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努力创新,确保“十有县”建设任务按时完成。

(三)加强培训,提高水平

各基层国土所应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工作,要在“全国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万村培训行动”等基础上,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掌握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力争做到人人知道灾害前兆、监测方法、报警方式、躲避路线等,为群测群防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提高群测群防工作水平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要鼓励群众多掌握防灾知识,让群众“懂得了,记得牢,用得好”,保证宣传培训质量;要及时总结在培

训教案编排、培训方式创新、提高培训质量等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并组织推广,促进培训行动顺利完成并达到预期效果,不断提高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水平。

第四篇:竹山县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竹山县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 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规范化、标准化,深化县级地质灾害防灾机制和体制建设,提高县级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科学防控”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加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机制和体制建设,按照“十有县”(即有组织、有经费、有规划、有预案、有制度、有宣传、有预报、有监测、有手段、有警示)的标准,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二、目标任务

(一)有组织:县政府成以县长佘立拄,县国土资源局局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矿管局,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各乡(镇、场、集团公司)和有关单位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明确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联络员。

(二)有经费:县财政部门负责协调用于地质灾害防治的专门预算资金,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稳定的经费渠道。

(三)有规划:县矿管部门负责编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报县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同时,在县地质灾害调查基础上,拟定县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报县政府批准后实施。

(四)有预案:全县目前重点防治点有12处,稳定性差7处,稳定性较差5处,危害级别均为较大级。该12处分别是南迳镇热水村奇塘崩塌点、南迳镇马古塘村兴隆斜坡点、陂头镇星光村柳树坑滑坡点、陂头镇太和村老屋场滑坡点、社迳乡炉迳村罗地斜坡点、龙下乡河田村老屋滑坡点、社迳乡塔下村下屋仔滑坡点、龙下乡龙下村社官墩斜坡点、龙下乡上湖村岭下斜坡点、城厢镇黄埠村黄坑组地面塌陷点、金龙镇东风村社丘组斜坡点。对以上12个重点隐患点,各乡(镇)和有关单位要切实制定应急预案,包括险情发生时受威胁群众的撤离信号、路线和安置场所。

(五)有制度:各乡(镇、场、集团、公司)和有关单位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制度、汛期值班制度、险情巡查和应急调查制度、灾情速报和月报制度,并形成专门的规范性文件。每年县、乡、村三级均要层层签订地质灾害防治责任状。

(六)有宣传:各乡(镇、场、集团、公司)和有关单位要通过电视等新闻媒体及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要进村入户宣传,让广大的乡村基层干部、普通群众和中小学师生懂得基本的防灾减灾知识,切实增强干部群众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和临灾自救、互救能力。县国土资源部门要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每年常规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和宣传活动,特别是在“地球日”、“土地日”、“防灾减灾日”针对群众和中小学生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培训活动。

(七)有预报:县矿管、气象和广电部门负责联合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预警预报信息应在全南电视台及时播出,并通过手机短信发送到防灾责任人和监测责任人。

(八)有监测:组建县、乡、村三级监测机构。县政府组建地质灾害监测中心,各乡(镇、场、集团、公司)组建地质灾害监测站,村(居)委会组建村(居)委会地质灾害监测组,对已发现和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一步明确监测员和行政责任人,做到有完整的监测记录,并发放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 监测机构组织构成及职责:

1、地质灾害监测中心。由县矿管局负责组建,分管副局长任主任,地环股长任副主任,相关技术、行政人员为组员,办公地点设于县矿管局地环股。负责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协调、指导和信息管理;指导、督查监测站工作;处理、分析、综合各监测站(组)上报的灾情信息,及时上报全县各灾害点的受灾情况和灾情报告,为县政府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与县防汛指挥部和县气象局紧密配合,做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信息的发布工作;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先进技术的研究,不断提高地质灾害的防治水平。

2、地质灾害监测站。由各乡(镇、场、集团、公司)负责组建,分管领导为站长,党政办主任为副站长,相关基层站所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地点设于各乡(镇、场、集团、公司)党政办。负责加强对村(居)委会地质灾害监测组人员的培训教育,及本辖区各灾害隐患点(包括新发生的点)必备的基础资料建档与保管工作;加强指导、督查监测组的巡查监测工作;按规定格式及时、准确地向监测中心报送地质灾害点的最新灾情信息。抓好各项防灾预案的修订与贯彻落实;负责及时发放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按时完成监测中心交办的其他工作。

3、村(居)委会地质灾害监测组。由各乡(镇)政府统一安排,行政村(居)委会负责组建,村支书或村主任为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办公地点设于村部。负责加强对当地村民地质灾害防范意识的宣传教育,及本村(居)委会地质灾害的全面巡查工作;在监测站指导下,及时对各灾害点必备的基础资料进行建档;做好本村(居)委会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防范,及时向监测站报送监测结果;自觉完成监测站交办的其他工作。

(九)有手段:对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县矿管部门负责协调安装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简易监测仪器。

(十)有警示: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各乡(镇、场、集团、公司)和有关单位要划定危险区、设制警示牌、张贴宣传画。

三、有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工作是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各乡(镇、场、集团、公司)和有关单位要把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作为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重要工作,谋划好、组织好、落实好,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

(二)加强指导,确保成效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群众性很强的工作,县矿管等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工作的指导;各乡(镇、场、集团、公司)要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制定方案,明确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实现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三)加强培训,提高水平

各乡(镇、场、集团、公司)和县矿管部门要重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的力度和广度,使乡(镇)和村(居)干部群众进一步掌握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力争做到人人了解掌握灾害前兆、监测方法、报警方式、躲避路线等,为群测群防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提高群测群防工作水平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

第五篇:县国土资源局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县国土资源局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 建设情况汇报

**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青藏高原南缘,横断山脉,腹地,全县面积11613平方公里,是云南省国土面积第一大县,全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脉南北走向,山高谷深,金沙江从西北入境,东南流出,**县既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多民族杂居的边疆民族贫困县,又是我省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县份之一。受构造作用和河流切割作用的影响,域内分布着大小地质灾害点343个,其中泥石流沟178条,滑坡101个,崩塌22个,潜在不稳定斜坡42个。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活动的加剧,在自然和人为双重作用的影响下,县域内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时有发生,我县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在我局的重视和积极开展下,自2003年以来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近年来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云南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和《国土资源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的通知》精神,积极加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机制和体制建设,按照“十有县”(即有组织、有经费、有规划、有预案、有制度、有宣传、有预报、有监测、有手段、有警示)的标准,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使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水平得到有效提高,现就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情况作如下汇报:

1、有组织:

在县人民政府的重视下,及时成立以李树龙副县长为组长、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香政办发[2010]78号),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由罗星红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孙甸昆、朱晓萍等同志为办公室工作人员,负责处理日常事务。与各乡镇国土所签订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并要求各乡镇人民政府成立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层层落实,确保安全渡汛。

2、有经费:

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保障工作经费。每年县财政补助专项经费计6—8万元,为地灾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经费保障,确保全年地灾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3、有规划:

为顺利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减少地质灾害发生带来的损失,确保汛期的安全渡汛,我县已完成了《云南省**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

4、有预案:

结合我县实际,通过摸底调查和征求意见,认真组织编写了《**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县地质灾害防灾减灾预案》(香政办发[2010]78号),并颁布实施,为我县防灾减灾和组织、处理突发性地质灾害提供了依据。

5、有制度:

建立、完善、落实四项制度:《**县汛期值班制度》、《**县险情巡查制度》、《**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制度》、《**县灾情速报制度》。

6、有宣传:

加大宣传力度,进行以村为单位发放相关材料和宣传挂图,计50余册。

7、有预报:

**县是迪庆州政府所在地,所以,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主要由迪庆州国土资源局与气象部门联合开展,由我局下传到各乡镇部门,同时预警预报信息在当地电视台中播出。

8、有监测:

首先在县和各乡(镇)及时成立防汛领导小组,做到行政领导和分管领导层层负责,相关人员值班并24小时开机,保持通讯和信息的畅通。二是完成各监测点的选点、定人、做到责任明、责任措施到位。三是按时、及时上报各种灾情和报表。同时以国土系统县、乡垂直管理为契机,确定各乡(镇)国土管理员为汛期地质灾害巡查员,具体负责本辖区内地灾巡查、灾情速报,与当地政府的衔接以及重点防范阶段的灾情速报工作,在各乡(镇)国土管理员的积极协助配合下,汛期地灾防治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形成了上下联系,点面结合的地灾防治工作新机制。

9、有手段:

县域内,确定了12个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点,对其中各个滑坡点进行设桩或设尺观测,监测员配备卷尺,负责观察和记录变化情况,监测点有异常,即刻上报有关部门。

10、有警示:

县域内确定了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地质灾害易发区,并在这些区域内,设置警示牌、张贴宣传画,对受威胁区域内的群众,发放明白卡,确定地质灾害发生前兆时的警示信号,能让群众及时按撤离路线撤到安全地。

地质环境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的又一重要职能,它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局会继续努力,继续做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的日常业务,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系统建设,强化对群测群防监测点的监督管理工作。我局将充分发挥好地质环境管理和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职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上一篇:潜伏经典台词范文下一篇:汽车电器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