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论文范文

2022-05-08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临床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初识临床路径初次接触临床路径是在两年前刚来到北京肿瘤医院(以下简称“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外科进行临床医学博士培训的时候。那个时候,由于没有系统地学习临床路径的概念和意义,对于我来说,临床路径只是对着一张路径表格勾勾画画,然后签上名字。

第一篇:临床论文范文

临床使用钙制剂的临床药学分析

[摘要] 目的 从临床药学角度分析钙制剂使用中的问题及应用探讨。 方法 从药学角度分析钙制剂的种类,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钙制剂选择方法和合理使用方法。 结果 从品种、剂量、生物利用度、维生素D等角度合理应用钙制剂,充分考虑机体的吸收能力,对钙制剂的合理应用有较好的指导效果。 结论 临床应用钙制剂应从钙的作用、机体利用度、不同钙制剂的特点和选用等多角度合理的为患者选择含量高、质地优、生物利用度高的钙制剂,达到最好的治疗及保健效果。

[关键词] 钙制剂;药学分析;生物利用度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上升,人们对钙制剂的需求逐步上升。研究表明,在临床上常见的一些慢性病、老年病及疑难病与长期缺钙有着密切关系。而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在人体内有目的性的调节Ca2+浓度对人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抗衰老等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1]。目前国内药品、保健品和食品中相应的钙制剂已有200多种,如何选择和使用钙剂已成为临床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研究从临床药学角度分析了钙制剂使用中的问题及合理使用的建议,现报道如下。

1 钙制剂种类

近些年来临床所应用的钙剂种类明显增多,主要分为有机钙、无机钙和生物钙制剂3大类。无机钙主要包括氧化钙、氯化钙、碳酸钙和磷酸氢钙等,其中临床最常用为磷酸氢钙、碳酸钙。由于其钙含量较高,水溶性较低,在体内需要经过胃酸的解离后形成钙离子方可被人体吸收利用。而胃酸缺乏使解离度不高,此时的生物利用度较低。同时此类钙制剂容易引起胃肠道的刺激症状。临床常用的有机钙主要包括乳酸钙、葡萄糖酸钙、柠檬酸钙、氨基酸螯合钙等。这类的钙制剂大多有效含量低,但是较无机钙的水溶性更好,且对胃肠的刺激较小。目前氨基酸螯合钙的钙含量较高,且受胃酸缺乏影响较小,体内的吸收利用较充分,为较理想的临床补钙制剂。近些年来生物钙制剂的种类逐步增多,包括盖天力、龙牡壮骨冲剂等一般为含钙丰富的天然原料或者贝壳在高温煅烧的条件下制作而成。这类钙制剂离子化的程度较高,且易被机体吸收利用。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生物钙制剂所含有的对机体有害元素如铋、镉、铅等的存在,因此长期服用的话可能产生潜在的重金属中毒,一些碳酸钙和维生素D组合的药物,其钙含量较高,维生素D转化为维生素D3,可促进肠道的钙吸收[2],值得推荐使用。

2 临床应用中的常见问题

2.1 生物利用度不高

由于传统的钙制剂水溶性差异较大,因此在人体内的吸收利用度较低,或者一些无机钙制剂由于依赖胃酸的解离,因此对于一些胃酸分泌量异常的患者生物利用度不高。

2.2 剂量应用不合理

口服补钙仍然是临床预防性和治疗性补钙的重要方法,每日根据人体需要将钙制剂的需求定为1~3 g,但是由于目前钙制剂里钙离子的含量相对较低,导致实际应用剂量无法满足人体需求的应用不合理现象发生。

2.3 其他成份注意度较低

在目前应用的钙制剂中由于其生产的原料和方法有所不同,所含的钙类以外成份也有着一定的差异,如微量元素、肽类、氨基酸等,对机体会产生一定影响,部分钙制剂中存在一定的重金属离子,长期服用的中毒作用不注意可导致患者的不良反应。维生素D3对钙类的吸收效果显著,能够较好的提高钙制剂的实际生物利用度[3]。

2.4 药物经济学不合理

目前市场内所使用的钙制剂特别是一些新型产品单盒价格不高,在几十元左右,但是由于所需使用时间较长,累积下来也是一笔较大费用,因此对于需长期服用钙制剂产品的患者的药物经济学分析尚有不足。

3 临床如何选择钙制剂

3.1 合理应用钙制剂剂量

选用钙制剂首要考虑钙元素含量。目前国外多采用的是钙平衡试验的研究,其结果显示人体日需钙元素应在1 000 mg左右才可达到需求平衡,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量成人所需钙元素为每日800~1 000 mg,妇女、儿童、老人每日1 000~ 1 500 mg。90年代的营养调查即显示国民的饮食含钙量在每天400~ 1 500 mg,低于WTO的推荐量,因此临床使用钙制剂日需量较低,此剂量的钙制剂应用不可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产品、含量、生物利用度的差异性,剂量也不相同[4]。

3.2 综合分析钙制剂生物利用度

生物利用度为钙制剂优劣程度评价的重要指标,是人体能够实际利用钙含量的指标。目前在国内钙制剂生物利用度的测定方法较多,不同方法所得结果有一定差异。少数试验设计方案合理性不高,结果差异较大,产品宣传也会产生一定误导,临床使用中应该注意。人体给药剂量需满足机体日需求量,试验所测数据并非客观数据,因此应以净吸收率表示更准确。维生素D的存在对钙类吸收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新型制剂中一定剂量的维生素D可以较好的提高其实际的生物利用度。同时饮用水和药物辅料对尿量产生影响时会对尿钙浓度产生影响,从而影响钙类有效吸收的真实性[5]。

3.3 全面掌握其他成份的作用

临床应用中应注意掌握不同钙制剂中其它成分对于机体的作用,国内外常选用碳酸钙类的制剂之中,原料多源于贝壳或者珍珠等的生物类物质,钙之外还含一定有机体所需的多类微量元素、氨基酸、肽类及牛磺酸等,同时也存在较高的铬、锗、硒、锰等,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免疫功能的提高及抗衰老都有一定效果。但有些钙制剂中也存在一定对机体有害元素如铋、隔、铅等,长期服用应注意其不良影响。常见其他成份有:葡萄糖酸钙能够于体内代谢成葡萄糖,影响血糖的浓度;乳酸钙能在体内代谢成为乳酸,使机体疲劳感和酸痛感产生;碳酸钙属于碱性药物,体内会中和胃酸而产生二氧化碳,对体液酸碱度有一定调节作用,老年人或者胃酸分泌不足者不可长期服用[6]。

3.4 注重药物经济学

临床应用钙制剂时应首先对患者服用时间正确评估。使用时间的评估以患者病情及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确定,根据患者的使用时间评估药物消费及效果评价,并以此调整所用钙制剂的种类。

4 合理应用钙制剂

钙属于人体内活力性较强的元素,人体的活细胞需求钙离子的跨膜运动获得能量,同时骨生物力学的强度也基本依靠钙化合物的强度。人体对钙需要量随年纪变化而差异较大。婴幼儿缺钙能够出现佝偻病,导致抗病能力的下降;儿童缺钙影响其生长和发育;青少年期缺钙会导致骨骼力的强度不足,牙齿的发育不良;孕妇缺钙时可出现牙齿松动、小腿抽筋,严重的还会导致胎儿的先天性缺钙[7];中老年缺钙会致驼背、骨质疏松发生,还会导致甲亢。所以临床应用钙剂应根据年龄和个体生理特点的需求进行选择。黄种人膳食习惯的不同导致了儿童普遍缺钙。在儿童时期,各器官的发育尚不健全,选择钙剂时应该选择胃肠刺激性较小、溶解度较高、吸收利用度较高钙制剂,一般可选择有机钙制剂。而老年人摄入更多钙方可维持体内的钙平衡,所以老年患者钙剂选择上,补钙方法与其他年龄段有所不同。老年人机体器官功能逐渐出现衰退,特别是胃肠功能的减弱,导致了消化液的分泌量下降、胃酸减少,所以老年患者应选择一些水溶性较好钙制剂,如葡萄糖酸钙等。研究表明,怀孕和哺乳的妇女其肠钙吸收率高于怀孕前的妇女。所以怀孕哺乳的妇女可适量的补充钙剂。妇女绝经期之后,体内的雌激素分泌量明显减少,骨骼吸收速度明显增加,10年内即可造成严重的骨量减少,所需补充钙较多。进入老年之后,雌激素降低,体内的活性维生素D的含量也下降,而肠黏膜的吸收能力下降,肠钙吸收减少,因此补钙同时应给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支持。

5 小结

综上所述,本研究从临床药学角度分析了钙制剂使用中的问题及合理使用的建议,临床应用钙制剂应从钙的作用、机体利用度、不同钙制剂的特点和选用等多角度合理的为患者选择含量高、质地优、生物利用度高的钙制剂,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及保健效果。

[参考文献]

[1] 葛可佑.中国营养师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3-57.

[2] 陈辉.现代营养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82-107.

[3] 李笑萍.临床使用钙制剂的药学问题点[J].中国药师,2000,3(4):238-239.

[4] 米生权,赵晓红.市售补钙制剂吸收率与生物利用率评价方法探讨[J].2007,28(7):530-535.

[5] 刘伟林.3种口服钙制剂在兔体内生物利用度的比较[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1,27(1):34-35.

[6] 凯健,陆义诚,吴琳华,等.葡萄糖酸钙片的人体药物动力学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2,23(6):266-268.

[7] 俞婷婷.我院门诊口服钙制剂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药业,2009,18(7):35-37.

(收稿日期:2011-09-05)

作者:李荣

第二篇:临床一线医生眼中的临床路径

初识临床路径

初次接触临床路径是在两年前刚来到北京肿瘤医院(以下简称“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外科进行临床医学博士培训的时候。那个时候,由于没有系统地学习临床路径的概念和意义,对于我来说,临床路径只是对着一张路径表格勾勾画画,然后签上名字。在当时的我看来,完成一份临床路径表单,对于具体而复杂的临床工作并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反而增加了无谓的工作负担。所以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应付着完成临床路径工作。直到肿瘤医院准备推行电子化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而我恰好对医疗信息化的相关工作较为感兴趣,有幸被医院指派为试点科室的临床联络人,这才认真学习起了临床路径的相关知识。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政府之所以推行临床路径,是为了建立一种医疗监管模式,以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上涨。而从一个临床医生的角度来说,临床路径的意义更多的应该在于规范医疗行为,实现“同病同治”,同时提高医疗质量。

前卫生部出台的临床路径表单是较为粗线条的指导性文件,每一种临床路径都是以主要的疾病诊断和对应的主要治疗为基础建立的。

例如主要诊断为胃癌,以根治性手术为主要治疗对应一个临床路径,而胃癌实施姑息性化疗则应对应另一个临床路径。各个实施单位应根据具体的临床工作情况以前卫生部临床路径表单为基础,把每一个临床路径落实在一条条具体的医嘱上,只有这样才能被临床一线的医生接受,有真正的可操作性。每一个主要诊断加主要治疗对应的临床路径可以按照科室、医疗组,甚至每个医师出现不同版本,通过在临床具体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修改路径,按照戴明循环理论(PDCA)不断优化临床路径,并不断按照优选方案一层层统一临床路径,逐步在医疗组内、科室内、医院内、乃至地区不同医院间实现统一路径,同病同治。

设计临床路径

为了更好地让临床医生接受并广泛使用电子化临床路径系统,医院采用了“由下向上设计,由上向下实施”的模式,组织临床科室和医院各个职能部门共同讨论电子化临床路径的设计。整个临床路径的设计由临床医生开始,电子化临床路径系统首先要解决临床具体工作的困难,简化临床工作流程,提高临床工作效率。在此基础之上,再考虑满足医院各个职能处室监管和统计的需求。

以我科室(胃肠肿瘤外科)主要的诊治疾病胃癌的临床路径设计为例。

我们首先建立了胃癌根治术的临床路径。由于外科以手术为中心,呈阶段性的工作特点,因此路径设计为围绕手术划分不同节点,分为术前日、手术日和术后日三个阶段。根据我科室的具体情况,在不同阶段设置了必做医嘱,包括相应必须完成的化验检查、规范的医嘱用药等医嘱,每一条医嘱都精确到剂量和频次。同时考虑到临床工作的不确定性,在必做医嘱的同时也设置了默认和可选的同类医嘱,以方便临床工作。所有的医嘱都设计为点选的方式,同时也允许传统的自主下医嘱方式。所有的必做医嘱都有提示,而开具路径外医嘱则需要注明理由。

总之,一切的临床路径设计都是在提高临床工作效率、降低临床工作量的前提下规范和统一的。

临床路径的实施

由于临床医生参与了主要的临床路径系统设计工作,所以在临床实施和推广临床路径时显得格外顺利。在电子化临床路径应用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临床路径更多的优势:

(1)以不同节点对应不同套餐医嘱点选的方式开具医嘱,使得临床开医嘱的效率明显提高;

(2)由于临床路径医嘱包含各种临床用药的规范和标准剂量,因此几乎未再出现因剂量和频次错误导致的不规范用药;

(3)科室内对某一种疾病的规范治疗制定了相应的临床路径医嘱后,对临床研究生的教学、新入职医师的培训效率明显提高,新医师们很快能够根据科室要求开具规范的医嘱;

(4)在通过电子化临床路径规范临床诊治流程的前提下,通过与医院相关职能科室沟通反馈临床路径的执行情况,按照戴明循环理论(PDCA)不断改进临床路径工作,使得能够纳入临床路径的这部分患者平均住院日较前缩短,医疗安全显著提高。

目前我科室收治的常见疾病都已建立相对应的电子临床路径,并且在不断的改进过程中,某些临床路径已经更新到了第20个版本,越来越多的患者被纳入临床路径,接受规范统一的诊治。临床医生也更愿意收治纳入临床路径的患者。

作者:李子然

第三篇:临床药师在临床合理用药的作用

摘 要:临床药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效果。临床药师参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协助医师进行临床用药,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与经济性,同时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并设计个体化的治疗,保证患者临床合理用药,临床合理用药与临床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因而研究和指导合理用药是药学服务的关键.是药学服务的核心。本文结合药房工作的具体实践及工作中的一些具体体会,从药学服务的常见问题、应对措施等方面探讨如何做好药学服务工作,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具体分析临床药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

关键词:临床合理用药;药学服务;用药指导

临床合理用药: 1、合理用药是指经分析患者的病情,并根据药物的作用等方面的知识,选择药物的种类,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促进其尽快康复。合理用药中,需注意用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同时需注意药物的经济性。当前,我国有些医院中出现临床用药不合理的情况,一方面对于患者的健康不利,另一方面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精神压力与经济压力,使其对于治疗的满意度降低。药学服务是药师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提供直接一致、负责任的、与药物应用有关的服务,以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与经济性,实现合理用药。药学服务是患者要求并得到的药师提供的服务,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我国许多著名专家教授也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药学服务这一概念。随着这一概念的推行和深人,人们逐渐意识到只有有效地实施药学服务,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确保用药群体合理用药。

2.临床药师促进临床药物合理使用:临床药师运用药学的专业知识協助医师给出用药方案,同时监测患者的用药过程,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临床药师在药物合理应用工作中的三大环节,具体为:(1)对患者药物治疗之前,以防出现潜在药物使用问题。在静脉配置中,应对药物的名称、规格、溶媒、给药频次、适应症、禁忌与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审核,临床药师应规范查房;特别是抗菌药物的管理,对抗菌药物提供相关临床支持,开展分级管理;(2)对患者药物治疗时,应积极的挖掘可能存在的药物使用风险。针对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及时对药物管理中的风险进行识别,重视对于药物使用的咨询服务;对于特殊患者应积极的进行药学监护等;(3)患者药物治疗之后,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对于药方进行点评,对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加强药物分析与监测工作。临床药师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过程中,需做好依据疾病科学的选择药物类型;具体制剂及使用剂量的选择,选择给药途径、给药时间与用药频率,同时需明确药物作用的影响因素。在临床药学工作中,应突出服务意识与责任感,鼓励临床药师一方面需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需要学习有关药物服务的方法。

临床药学的任务:临床药学任务是进行药物治疗的决策工作。以临床药学理论为指导基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建立药物使用档案。在进行建档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用药情况应详细记录,及时、动态跟踪患者用药情况,并及时反馈用药反应;调整用药种类及药物剂量。此外,还需要针对患者用药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记录,从而提供第一手的药物动力学临床信息,从而帮助提升临床药学发展。

临床药学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中的意义:用药规划 在指导合理用药过程中,临床药学可以进行用药规划。通过结合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具体临床表现、临床效果,诊断对应的药物治疗效果和反应情况,在药物治疗方面临床药学具有积极的辅助作用。 比如,患者在术后的用药情况,使用抗生素可有效降低术后感染,患者服用抗生素药物的剂量、时间及次数,均需要药师进行合理、科学的判断。 药物选择 临床药学还可以辅助医师进行药物合理选择。药师应以患者的具体病症情况为治疗基础,集合药物动力学、药敏试验等多科理论知识,开出合理的用药处方。此外,在临床药学研究的进程中 ,降低了药物的毒性反应,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在药师的辅助指导之下,患者可以避开药物使用过程中的危险因素,避免与其他药物混合服用从而导致的药物毒性反应。 常言道,“是药三分毒 ”,这些药物对患者身体的脏器细胞或多或少会造成一定损害。因此,临床药学药师可以根据患者服药后的血液浓度情况,酌情调整用药剂量、时间及次数,最大限度保证患者服药安全。

临床药师在临床用药中具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协助临床医师用药,参与临床药品的选用,参与药学查房;开展药学相关信息的宣传与教育;通过药学研究为药物治疗提供依据。临床药师需通过整体药学相关知识、深入临床参与治疗并发现潜在问题,并通过药物的分析与检验,对临床存在的潜在药物安全问题与临床用药方面给予指导与建议。因此,临床药师应对临床医师用药进行培训,提高其对于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视;对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进行培训;临床药师应定期对于医院临床用药进行总结评述,对于不合理用药给出相应的建议。总之,合理用药是临床药学的重要方面,临床药师职责为积极进行药学咨询,深入临床了解用药的情况,协助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燕玲.分析医院药师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5):3125-3126.

[2] 黄丽明.临床药师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工作中的作用[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11(4):66-67.

[3] 邹秀芬.临床药师对临床合理用药的促进作用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7,15(5):44-45.

[4] 夏维.住院药房的药师与药学服务[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3t3(3):197

[5]刘先进。张晓蒙.张华.等.浅谈如何开展临床用药咨询服务工作[J].中国药事.2003,17(10):623

作者:朱道明

上一篇:文化论文范文下一篇:案例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