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问题的反思与改进对策的研究

2023-01-13

如今,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速度可以说是非常惊人的, 随着互联网技术向金融领域渗透过程中体现出的降低金融交易的成本、降低金融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和提高金融交易的效率等优势的认识的深入,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模式内容也不断地得到创新和丰富。伴随着产生的许多网上支付的手段, 大部分人出门都不会再携带现金, 钱财全部存于银行卡内, 绑定微信与支付宝, 大街上随处可见微信支付与支付宝支付的字眼, 人们已经不再需要随身带钱, 只一部手机便可足矣, 之前的信用卡也可以被花呗以及借呗替代, 不同于古时刀币铜钱, 现在即使是轻便的纸币也被手机支付几乎取代, 但是对于互联网金融这一定论, 学者至今也未给一个准确的说法, 学术界大多用这一词语命名。互联网金融本身便是金融以传统的形式去融合现如今发展比较迅速的新型技术来实现金融的意义。

一、互联网金融存在一定的风险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网上逐渐会出现一些虚拟的货币进行交易, 如比特币, 早些时候十分的热潮, 但如股票一般, 总会出现涨幅或下跌, 这时有可能可以升值, 但是有极大的可能性会出现亏损, 不但没有赚钱, 反而还赔了钱。互联网金融技术简单来说其实是以互联网为基础所进行的, 互联网上的一些技术对之十分重要, 有些即使会有密码设置来确保安全性, 可是仍会出现系统漏洞, 微信支付与支付宝支付仍会出现被盗刷的风险, 尤其是现在一些人喜欢在网上下载一些视频或音频以及各类软件, 稍不留神, 便会被病毒入侵, 这些病毒往往存在于某些链接中, 并不是很容易去防范, 而绑定的银行卡往往会有个人的信息, 如果信息被泄露, 便会更加的麻烦了, 稍有不慎便会发生严重的事情, 不法分子有可能会以这些信息进行要挟或索取。

从学生信息泄露, 诈骗团伙向家长索要钱财这类案件中便可看出, 而因为此方面并没有银行系统类那样全面的防范, 风险便也会成倍的放大, 如今有些地方的扫码支付, 你只需打开支付宝支付或者微信支付的页面, 商家用扫钱的仪器扫一下, 便会将你的钱直接扣走, 即使你设置了密码, 也不需要进行输入了, 这便可以称为风险之一, 毕竟在设置了密码的时候便可轻易将金钱划走, 且若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将财产划走, 结果可想而知, 即使事后反应过来, 恐怕也是追悔莫及了, 而目前互联网金融的漏洞风险还不止这一点。

若想进行防范, 就必然要从这个层面入手了, 信用是其一, 毕竟金融也是由信用建立, 加强管理是其二, 应加强对网上系统的监管, 强化风险控制, 尽量建立透明公开的管理模式, 让人们都可观察到系统的运行, 且多多增加对某些平台信息安全的管理, 防患于未然, 比如进行实名制的认证, 这样的做法人们会更加放心, 互联网金融的安全性也会更高, 并且一些不法分子也会有所顾忌, 不敢再进行类似盗号盗刷的行为了, 对人们的财产安全也是一种保障。其三, 开展互联网金融消费教育, 提高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风险意识。

二、互联网金融对经济宏观上的影响

国家经济的发展并不能直接以互联网经济为主, 还是需要一定的纸币的流通才可以, 若想要经济得到全面的发展, 只以互联网经济为主是远远不够的, 是一定要将微观与宏观的消费都进行兼顾的, 虽然以虚拟类货币为主的互联网金融价值越来越高, 而也具备一定的货币的职能, 并使货币向着一个全新的层次方面发展, 但是对于虚拟货币来说, 还没有明确的法律与法规对其进行约束与管理, 并且, 在互联网上完成的大部分交易并没有将其公开, 也没有使其以透明开放的角度面向大众, 所以没有公开的数据在进行交易时便有可能不留下痕迹, 这也让银行更加不容易来对它进行管理了。

多数人都知道, 银行往往通过对市场公开来进行对货币的控制从而施行一定的管理的政策, 而互联网金融中虚拟货币的流行往往会使银行在市场中的能力被削弱从而弱化, 对货币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若人们只用虚拟货币进行支付了, 纸币用处便不大了, 照此下去, 迟早有一天, 纸币会退出, 成为历史, 但纸币从某种方面来说代表了一定的意义, 断不可因此而消失, 况且互联网技术往往会使一些事情隐藏起来, 不能使人们看到事情本真的一面, 这便也会将极大地风险弱化, 使人们潜意识中认为并无风险, 而隐藏技术了得也使监察管理更加不易。但如若将银行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 多多开设网上银行系统或进入电子商务的范畴中, 问题便可大范围的进行解决, 例如将客户的资料在网上进行报备, 建立网上客户端, 客户可在网上依靠互联网技术查到自己所拥有财产的数额或动向便可使金融服务多样化, 从而不再单一。

三、互联网金融可能涉及网络的犯罪

网络犯罪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犯罪, 实质上是某些人以自身不恰当的行为对网络进行扰乱, 从各类报道中便可发现关于网络犯罪的内容, 网上电信诈骗等等都是属于网络犯罪的范畴的, 近年来, 网络的发展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广泛越来越飞速, 根据可靠的消息, 互联网支付的金额数是越来越高, 这便隐喻着互联网诈骗的方式也越来越多, 现在人们往往喜欢在网上购物, 淘宝、京东等许多网上交易平台也逐步出现, 在网上浏览过后再根据他人的购买记录与评价决定是否对物品进行购买, 而这类购买方式主要是学生群体, 想消费但却没有足够的金钱支持应该可以说是大多数学生群体都出现过的问题, 这时便给了一些不轨之人可乘之机, 他们便利用学生群体这一主要原因与想轻松挣钱的心理来进行诈骗, 大体都是让某人先从他们给的链接买一些东西, 然后好评, 最后再将钱退回给购买物品之人, 还会赠送一些店里的东西当作礼物, 不用多想的是, 这些钱往往便不会再回到你的钱包之中, 你也不会收到所谓的礼物, 这些人的行为实际上已经构成了网络犯罪, 可以用诈骗来形容了。

而另一种是通过互联网进行募捐, 这也是互联网金融的一个延伸, 通过网上的某些慈善或公益平台进行金钱上的交易, 但往往有不法分子假装家里出事或家人得病来获得某些同情之人的募捐, 虽说有着正规的慈善平台, 但是是否有部分造假也未可知, 这时, 好人的同情心就会变成骗子骗人的工具了, 而这些人的行为同样是诈骗的行为, 同时也构成了网络的犯罪, 因为对互联网金融中某些方面的监管力度还不够, 也没有在此方面规定明确的法律, 所以这样的现象还有许多。所以若想减少网络犯罪, 必定要加大对互联网的监管力度, 规定一些这方面的法律, 对平台仔细管理, 杜绝诈骗平台的再度出现, 也可成立互联网警察, 专门纠正这种风气。同时, 对消费者也需有关注着想的方面, 例如, 增强对消费者隐私的保护, 多数不法分子会从网上的各个渠道获得受害者的信息, 如若加强对民众的隐私的监管, 必然会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在多个平台进行注册或发表时应该进行实名制, 避免假意受伤诈骗捐款的发生, 从而也保证平台的真实性, 也保证了互联网金融的安全性。

四、结束语

总体看来互联网金融还是有不少的问题的, 为了互联网金融的长久发展, 为其寻找一些合适的策略和方法是必然的, 对于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威胁这类问题, 便应该在传统商业银行存在的同时加入互联网技术使其进行一定的转变, 顺应当今世界的变化, 变得更加智能化。再说互联网的风险问题, 也是头等重要的, 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说, 安全是极其重要的, 监察力度不够与透明化不够是风险大的主要问题, 许许多多的漏洞可能会依据互联网的技术从而隐藏起来, 这样便不容易找出问题所在了, 也使使用虚拟货币与网上支付用户的财产安全不能得到大的保障了, 而且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创新, 互联网吸纳的人员更多,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更大, 金融机构监管部门根据当前发展情况, 尽快出台更加有效的监管制度, 增强互联网金融系统的透明化, 使运行得到安全保障。随着互联网金融创新层出不穷, 变化快、形式多样, 互联网金融的漏洞造就了许多的网络犯罪, 急需法律规制, 但制定法律必须全国统筹、深入研究、综合考量, 这就出现了互联网金融方面监管立法相对滞后的状态, 加强行业监管立法势在必行。由于金融产品的复杂性和高风险性, 一般消费者专业知识不足, 处于弱势地位, 必须加强对消费者的财产权、信息权、隐私权、公平交易权、诉讼权的保护, 加强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立法, 也是大势所趋。在此基础上使用者才不会担心隐私被泄露或是财产不安全, 才可以使互联网金融有着更进一步的发展完善, 所以解决互联网金融解决问题时, 补漏而呈优是其改进的办法, 也是促使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必要条件。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若无政府的支持也是枉然, 所以政府也应关注互联网金融, 使其可以有着更完美的改变, 也使得互联网金融问题可以得到更好的解决。

摘要:当今社会是新媒体的时代, 虽然还未完全取代旧媒体, 但新兴事物已得到了极速的发展, 自从第一台计算机的问世, 互联网便开始了其快速的发展, 如今地位已属极高, 从金融方面便可看出, 传统的金融已逐渐向互联网金融靠拢,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以及蚂蚁花呗等一系列网上支付都已问世, 银行也逐渐开通了网上银行与掌中银行, 加之目前以云计算、移动支付等互联网技术的推动, 给互联网金融注入了新的活力, 给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但互联网金融在其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 对其反思与改进研究也是必然的。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改进研究

参考文献

[1] Lowi T J.American business, public policy, case-studies, and political theory[J].World politics, 2016, 16 (04) :677-715.

[2] Berger A N, Udell G F.Small business credit availability and relationship lending:The importance of bank organisational structure[J].The economic journal, 2016 112 (477) :F32-F53.

[3] 黄宪, 曾冉.微金融理论研究的发展[J].经济评论, 2013 (5) :147-153

[4] 2013年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湖北统计局, 2013.

上一篇:社区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对策下一篇:浅析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