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阶段转型的困境与路径选择

2023-02-25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从1.0迈向2.0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教育实践中, 高职院校的工作重心聚焦在创业教育的形式融入上, 关注于将基础的创业知识以课程形式编入教学体系, 通过参加各类高识别度的创业竞赛丰富创业实训内容, 打造校内大学生创业园构建创业实践的基础平台。在此阶段中,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内驱力更多的来自于政府的政策指引和考核评估的价值导向, 创业教育理论研究薄弱, 创业氛围低落, 创业课程同质化, 创业教育成果纸上谈兵, 创业质量普遍较低, 创业成功案例寥寥无几, 创业教育带来的经济影响也尚不显著, 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还没有建立或完善。笔者将其定义为创业教育1.0时代[1]。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国内外知名的创业高校, 其创业教育已从浅海探索迈向纵深开拓。一方面, 在创业课程建设上, 不局限于将创业启蒙教育、创业知识传授生硬的安插在专业教学计划之中, 而是从人才培养目标的源头上纳入创业精神的核心价值观, 使创业创新文化融入专业技能教育。另一方面, 在创业教育的受众选择上, 由普适的同质化教育向因材而异的分层教育转变, 形成金字塔式的分类教育架构。与此同时, 高职院校同社会创业资源更加紧密结合, 融入各类创业社会实践平台, 充分利用社会创业资源反哺校内创业教育需求, 实现创业教育实践的与时俱进。笔者将其定义为创业教育2.0时代[2]。

综上, 创业教育1.0时代就是目标模糊、形而上、粗放式、孤岛式的创业教育探索;创业教育2.0时代, 就是目标清晰、实质化、精益化、体系化的创业教育生态。

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阶段转型的困境与瓶颈

(一) 创业教育理念淡薄

在1.0时代, 高职院校缺乏对创业教育战略意义的研究, 产生了一些片面的认知。比如有的学校认为创业教育只是就业指导的一部分, 创业不过是解决就业难的曲线策略, 创业课程也安排在就业指导课程之中, 未能自成体系;有的学校认为创业教育是精英教育, 要想出成果就要举全校之力培育几朵典型的创业之花, 打造几个有代表性的创业之星, 或是在某几个政府重视的创业大赛中获得好的名次;有的学校则认为创业教育就是指导学生开几个网店、注册几个公司、卖几种产品, “大众创业”的阶段性成就就是“全民开店”;有的学校认为创业教育就是要给学生灌输心灵鸡汤, 煽动学生的创业冲动等等。

(二)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 课程安排与专业知识脱轨

由于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发展起步较晚, 未形成系统化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理论体系, 创业课程体系的建立方面十分薄弱, 理论与实际应用型研究严重不足。典型现状是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脱轨现象严重, 授课模式和内容停留在理论知识, 导致创业教育的课程安排缺乏实用性, 教学效果收效甚微。这种课程内容的设置导致创业教育与学生的专业技能分离, 学生不能利用自身的优势专业技能和综合知识去更好地为创业服务。

(三) 师资力量的质与量匮乏

创业教育是近年新兴的教学领域, 并没有专业的科班出身师资队伍, 多数高职院校的创业课教师都是兼职人员, 有的甚至拿辅导员队伍滥竽充数。创业教育是综合性和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体系, 创业导师非受过专业严格的师资培训以及真正有过创业实践经历的人难以胜任。同时, 创业教育的教学成果显性周期较长, 其教育成果的价值认同也参差不齐, 无法同教师的职业发展轨迹有效衔接, 承担创业教育任务的教师多数没有全身心投入, 疲于应付。

(四) 创业教育的社会指导服务体系、产学研功能薄弱

高职院校未能与政府和企业实现服务和指导的深度联合, 导致创业指导服务体系未能真正建立, 人才培养没有实现产学研的结合, 政府所倡导的创业政策不能落实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政策方案之中;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仅限于政府资金投入, 未能有效地吸引企业资本, 导致创业政策的流动趋向单项[3]。

三、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阶段转型的路径选择

(一) 创业教育思维转型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创业课程、创业园建设缺乏核心价值, 成为应付上级检查的政绩工程。顶层设计上,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成果要与考核评估挂钩, 一把手领导的重视直接决定政策导向, 政策导向指引资源配置。创业教育是系统工程, 成本投入必不可少, 创业平台搭建、创业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创业孵化扶持都会对教育产出造成重大影响。

创业教育的本质目的是综合素质的提升, 而非创业项目的成功。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资源极度缺乏, 盲目催生不成熟的项目落地是本末倒置和拔苗助长。高职院校应脚踏实地的调研区域经济需求, 合理评估本校资源, “大众创业”不是“全民创业”, 创业能力培养也需要因材施教, 分层教育是有益的尝试。创业潜质测试面向所有学生, 创业意识培养针对基本素质达标群体, 创业高阶能力训练选择校园创业实践者, 最终大浪淘沙集中优势资源孵化成功典型。

(二) 创业教育路径转型

(1) 创业教育结合专业教育合, 助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目前的“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侧重创业知识的培养, 缺乏创业技能的传授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创业精神的实质是动力源泉, 创业技能的背后是资源基础。创业资源基础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智慧家庭、光电子、智能硬件、重型装备、移动互联网等科技生产力以及营销、人力资源、法律、公司治理、传媒等管理技能, 因此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辅相成, 创业能力培养抓手也应该是双重的。

(2) 重视创业挫折教育和创客精神培育, 大力弘扬创客文化。创业成功是小概率事件, 创业失败者很少被关注, 而二次创业的成功率会大大提升, 遗憾的是多数人没能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创业成功的三大要素“人、事、钱”, 团队为王, 资金最后。有靠谱的团队就会有靠谱的项目, 然后资金水到渠成。因此, 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具有创客精神的创业者, 这些创业者需要有开拓的思想、无畏的精神、坚毅的品质、共享的思维、高效的执行力, 而不是一批只会把路演PPT做得五彩斑斓的演说家。

(3) 借助社会创业资源实现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转型升级。高职院校创业园应向“众创空间”演化, 主动寻求社会创业资源合作, 满足共享经济的时代诉求。大学创业教育应通过众创空间平台积极融入社会创业生态, 发挥长处, 寻求一席之地。现阶段众创空间正在逐渐从综合型向垂直领域细分性转化, 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也应积极探索以专业化众创空间为载体, 开放科研资源、建立成果转化激励机制, 实现研究成果与创业企业的精准对接和高效转化, 成为科技成果到现实生产力转化的直通车。与此同时, 专业化众创空间已经成为承载科研机构、创业者、创新项目、社会创新资源的平台和载体, 集中了研发、孵化和产业化等有关职能, 成为带动大众创业的新形态, 这种形态是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最佳土壤, 而这也正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的短板所在, 两者互补可形成生态闭环。

(4) 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成效根本上取决于学校创业教育水平, 而创业教育师资力量是其中的重中之重。遗憾的是, 现阶段多数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师资严重匮乏, 绝大部分都是以兼职为主, 甚至是学生辅导员“临危受命”, 现学现卖、纸上谈兵的现实逃不过“庸师凡徒”的命运。要真正实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质的提升, 需要激励参与者拿出与做科研同样的精力和激情, 端正心态、积累经验, 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摘要:随着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不断深入,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在经历了高速发展之后, 开始面临困境和瓶颈。创业教育必须在新时代实现思维转型和路径转型, 全面将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 积极整合社会资源, 提升创业质量和层次, 建立系统化、多元化的创业教育服务体系。

关键词:创业教育,阶段转型,困境,路径

参考文献

[1] 徐晓霞, 曾建鹏.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发展困境与对策[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 (7) :10.[1]徐晓霞, 曾建鹏.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发展困境与对策[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 (7) :10.

[2] 黄兆信, 王志强.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 教育研究, 2013, (12) :15.[2]黄兆信, 王志强.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 教育研究, 2013, (12) :15.

[3] 李伟铭, 黎春燕, 杜晓华.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十年:演进、问题与体系建设[J], 教育研究, 2013, (06) :15.[3]李伟铭, 黎春燕, 杜晓华.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十年:演进、问题与体系建设[J], 教育研究, 2013, (06) :15.

上一篇:急诊抢救中潜在的感染因素分析下一篇:煤矿通风安全的制约因素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