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体改革法律探讨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清末法学家的法律文化自信

摘要: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撬开了中国闭锁百年的国门,有志之士也开始了百年救亡图存之路。中国不仅仅学习西方的器物,更于清末开始了法律的近代化进程。对于国家法律制度的建构,中西方法律制度、法律思想与法律文化的冲突无可避免,对此,法学家们有不同的见解。中国传统法律制度、思想与文化并非一无是处,西学并不能整体移植于中国的土壤,这种碰撞与交融的内在,则是法律文化的接触。而法律文化的内涵无疑应该以法学家为载体进行理解。董康作为法律修订馆的官员,礼法之争中一直是法理派一员,却在请朝覆灭之后一改与传统法律文化决裂的态度,主张法律不能悖于中国千年之礼教国情;沈家本主持的清末修律,以汇通中西为宗旨,展开对中西法律制度的比较;伍廷芳以西方法律教育背景参与主持修律,其视野非传统法学家所能比拟;梁启超虽然长期流亡海外,却一直探索分析君主专制、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政体,为国家寻求政治制度层面之出路。传统法律制度塑造了时人的法律理念与国家政治制度,西学带来的剧变并一时之间不能改造国民,更无法解决原有的社会矛盾,此时便凸显出了法律文化层面自信的重要性。传统法律制度与法律思想并非全部落后于时代:传统法律制度一直强调仁政与恤刑,与近代西方轻刑的思想暗合;儒家思想主张重视民权,虽不至于是君主立宪或民主共和的萌芽,但也为政体改革铺设道路。于现代法律建设而言,传统法学理论仍然不失其光彩,传统塑造了今日,也将为明日法学之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法律制度;法律文化;中西对比;文化自信

学科专业:法律史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 研究方法

(三) 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

二、概念厘清

(一) 何谓法律文化

(二) 何谓自信

三、清末法学家众生相

(一) 法理派

(二) 海归派

(三) 维新派

(四) 相似性分析

(五) 特异性分析

四、自信的内涵

(一) 双重属性

(二) 原因探析

(三) 现实启示

五、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上一篇:我国发展老年教育论文提纲下一篇:民企战略振兴经济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