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套管嫁接育苗技术要点

2023-02-10

随着蔬菜生产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快速发展, 生产基地因连作引起的连作障碍和土传性病害越来越严重。茄子青枯病、枯萎病、黄萎病、根结线虫等病虫害因连作常常造成大幅减产甚至绝收, 给菜农带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茄子生产上, 嫁接栽培是克服土壤连作障碍和防控土传性病虫害最有效的栽培措施之一, 近年在生产中得到快速、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防病增产效果显著。

由于茄子亩定植株数较多, 对嫁接苗需求量较大, 嫁接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嫁接苗生产效率和成本。在茄子嫁接育苗中, 劈接法是常用的嫁接方法, 切削接口用嫁接夹固定, 嫁接操作繁琐、效率相对较低。通过多年的探索和试验, 找到了一种新的、高效的茄子嫁接方法——套管嫁接育苗法, 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套管嫁接育苗技术的优点

与传统用嫁接夹固定的劈接法相比较, 套管嫁接育苗法具有如下优点:

(1) 操作流程简单, 砧木和接穗均只需切削1刀, 而劈接法砧木和接穗需要4~5刀;

(2) 用套管固定砧木-接穗接口牢靠紧密, 不会出现像因嫁接夹固定不牢接穗从砧木滑脱的情况;

(3) 由于套管将嫁接口紧密包裹, 病原菌不易侵染嫁接口, 减少接口感染的几率, 嫁接成活率更高;

(4) 套管具有一定弹性, 嫁接苗成活后不会限制幼苗茎的生长, 也不用人工取下套管, 定植后会老化自行破裂脱落。

总之, 茄子套管嫁接法能够简化嫁接操作流程, 提高成活率, 提高嫁接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2 选择砧木和接穗品种

2.1 砧木

茄子嫁接砧木常选用茄子近缘野生种‘托鲁巴姆’, 其长势旺盛、根系发达, 耐涝耐旱能力强, 高抗青枯病、枯萎病、黄萎病和根结线虫, 与茄子嫁接亲和性较强。

2.2 接穗

根据市场消费习惯选择相应品种, 常选用中晚熟、耐热、采收期长、大果型茄子品种。

3 主要嫁接用具

主要嫁接用具包括不锈钢双面刀片, 内径2.8mm、3.0 mm和3.5 mm三种规格的专用嫁接套管等。

根据砧木茎粗细选择适宜规格的套管, 套管要求透明、无毒、无味并具有一定的弹性, 管壁厚度1 mm左右。嫁接前将套管剪成长0.8~1.0 cm小段备用。

4 育苗

4.1 砧木

与接穗品种比较, ‘托鲁巴姆’发芽较困难且前期生长缓慢, 需要提前催芽播种。根据重庆地区气候条件, 秋冬季育苗砧木适宜催芽时间为8月中旬至下旬, 20℃和30℃交替变温催芽。当30%~40%种子萌动后, 将萌动的种子与少量细沙或育苗基质混匀, 均匀撒播在经过消毒的苗床里, 苗床撒播量以每平方米0.5~0.8g砧木种子为宜。为便于嫁接操作, 当砧木2~3片真叶时陆续假植在直径6~8 cm的营养钵或32孔的穴盘里。

4.2 接穗

茄子接穗品种比砧木晚播20~25 d, 即9月10—25日播种, 催芽后均匀撒播在经过消毒的苗床里。

如果嫁接育苗规模较大, 砧木和接穗在适宜播期内分期分批播种, 分批嫁接。

5 套管嫁接

当砧木5~6片真叶、接穗4~5片真叶时开始陆续嫁接。在重庆地区, 茄子适宜的嫁接时期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底。在嫁接前1~2 d, 砧木和接穗苗浇透水, 并喷施1次多菌灵等广谱性杀菌剂。套管嫁接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5.1 切削砧木

在砧木苗茎基部上方3~5 cm处用刀片以30~45度的角度向下斜切, 去掉砧木茎尖, 保留根部。

5.2 套上套管

根据砧木苗茎的大小, 选择内径2.8 mm、3.0 mm或3.5 mm套管, 套管内径与砧木茎大小相当或约小于砧木茎为宜, 将套管的一半套在切削好的砧木上。

5.3 切削接穗

将接穗从苗床里拔出 (或用剪刀在3叶1心处剪下苗尖, 根部可再生新苗) , 在接穗苗1叶1心或2叶1心处用刀片以30~45度角度向根部方向斜切, 保留接穗苗尖。

5.4 砧木与接穗结合

将切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上的套管内, 接穗切面与砧木切面相对, 确保砧木和接穗切面紧密结合。

为提高嫁接效率, 嫁接工人可分工协作, 流水作业。专人负责从苗床取接穗苗, 专人切削接穗, 专人切削砧木、套套管和插入接穗。在嫁接时, 可一次性切削20~30根砧木后, 将套管逐一套在砧木上, 再将接穗逐一插入套管内。

6 嫁接后至成活期的管理

嫁接后至成活前苗床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是决定嫁接苗成活与否的关键。

6.1 温度

温度对嫁接苗的成活影响很大, 一般情况下, 温度越高, 伤口愈合越快, 但气温不宜过高, 超过30ºC, 水分蒸发快, 幼苗易萎蔫。因此, 嫁接后幼苗白天应置于25~28ºC、夜间应置于不低于20ºC的环境中, 以利于伤口愈合。在秋冬季节, 嫁接苗应放置在塑料大棚中, 并加盖塑料小拱棚, 既能增加温度, 又能保持湿度。若在夏季高温季节进行嫁接, 可用2~3层遮阳网遮盖, 达到降温保湿的目的。

6.2 湿度

刚嫁接的幼苗很容易萎蔫, 故嫁接后前三天应处于饱和湿度状态, 1周内都应保持较大的湿度。在秋冬季, 嫁接50~60株后及时将嫁接苗移入塑料小拱棚中, 并用喷雾器喷水。1周以后, 逐渐晾棚, 先晾拱棚的两头, 再晾两边, 直至全部敞开, 整个过程需要10~15 d。在夏季, 嫁接20株左右就应置于小拱棚中并喷水。小拱棚不能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湿, 以免温度过高, 可覆盖2~3层遮阳网, 注意勤浇水。

6.3 光照

嫁接后头三天应全遮光, 可用黑色遮阳网或草帘盖在小拱棚上, 3 d以后逐渐去除遮光物。在夏季, 可先在大棚上覆盖遮阳网, 再在小拱棚上多加几层遮阳网, 既可遮光, 又可降温、保湿。

6.4 防病

嫁接苗处于温暖、高湿、遮光条件下, 特别利于病原菌繁殖和侵染, 切口一旦感染, 很难愈合, 接穗也容易感病腐烂, 故应采取防病措施预防接口感染。在嫁接前对砧木和接穗苗喷施广谱杀菌剂, 在嫁接过程中对嫁接用具用70%酒精消毒, 在嫁接后结合幼苗喷水, 在水里加入多菌灵一类的杀菌剂防病, 5~7 d后, 再酌情施药1次。

7 注意事项

茄子套管嫁接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那就是对砧木和接穗茎的粗细有一定要求。要求砧木和接苗大小适宜, 茎粗细基本一致。根据多次试验, 研制出了内径2.8 mm、3.0 mm和3.5 mm三种规格的套管, 嫁接时根据苗茎大小选择适宜内径的套管进行嫁接。但由于各种原因会出现砧木或接穗茎过粗或过细、或砧木与接穗茎大小不一致的现象, 无法采用套管固定进行嫁接。

解决办法: (1) 注意调节砧木和接穗播种期以及播期差, 通过苗期水肥管理促苗或控苗, 确保砧木和接穗茎粗细适宜、大小一致; (2) 对于砧木或接穗大小适宜的采用套管嫁接法, 对于少数茎过粗的秧苗可采用嫁接夹固定的劈接法, 这样套管法和劈接法相结合, 较好地解决了套管嫁接法的局限性。

摘要:从套管嫁接方法优点、砧木和接穗品种选择、主要嫁接用具、育苗、套管嫁接、嫁接后至成活期的管理及注意事项等方面介绍了茄子套管嫁接育苗技术要点。

关键词:茄子,套管嫁接,育苗技术,砧木,接穗

上一篇:绿色化学化工基本问题的发展与研究下一篇:轮胎行业亟须化解产能过剩矛盾——访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秘书长徐文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