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写作课程计划

2022-10-27

在人生的每一阶段,我们都需要提前去做好计划,以免在新的征程中困惑与迷茫,是时候为自己拟写一份新的计划了,你知道如何写好吗?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初中语文写作课程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初中语文写作课程计划

初中一年级语文阅读与写作与作文训练计划表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基本能力提高的根本所在,也是决定语文成绩好坏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打好其它学科基础的着眼点,当然也是我们成才的关键所在。

因此,语文方面,除了将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牢固掌握以外,我们还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阅读与写作方面的能力,而系统的训练是提高这一能力的有效途径。

本人长期从事初中毕业班语文教学,对此深有体会。特制定此计划,不当之处,望请提出以利于修改。

教学内容所需课时 记叙文阅读的方法及考点(写景、叙事散文,小说,写人记事记叙文)3 记叙文的写作1 说明文阅读的方法及考点2 说明文的写作1 议论文阅读的方法及考点2 议论文的写作1 诗歌阅读的方法及考点2 应用文写作1 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及考点2 自命题作文写作1 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模式及技巧2 半命题作文写作1 现代文阅读分类指导(理解类概括类评说类感悟类联想类仿句类)6 话题作文的写法1 文言文阅读知识2 文言文阅读训练2 文言文阅读题答题模式及分类指导2 材料作文的写作1

诗歌阅读题答题模式及指导2 看图作文的写作1 名著阅读专题2 课外阅读专题1 想象作文写作指导1 抒情作文写作指导1 写景作文写作指导浅谈快速作文记叙的中心记叙的顺序详写略写选材与剪裁内容-结构-语言—作文写作技巧龙眼-凤头-豹尾—作文的标题、开头、结尾文章主题怎样新颖深刻

2011年1月20日制定1 11 1 1 1 1 11

第二篇:初中语文写作的目标

答:《语文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阶段目标部分,第一学段称为写话,第

二、三学段都称为习作,到第四段才称为写作。

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

2.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3.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加 工修改等环节。

4.要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 表达中心去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地安排内容的 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 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正确地使用常见的标点符号。

5.写记叙文章,记叙性文章要做到表达意图明确,内容要具体充实;些简单的说明性文章,要求是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的需要写常见的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的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 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 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8.是关于对写作数量和速度的要求。

我对写作课程目标的认识是:在理解初中的写作目标时,老师不但要有总目标意识,而且应有阶段目标意识。教师应重点把握以下几点:第一是在写作中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第二是写作要力求有创意 。第三是写作要有文体感。第四是注重提高独立写作能力。第五是注重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步发展 《语文标准》在“总目标”中特别提出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在各阶段目标中要求:“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第一学段),“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第二学段),“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进行扩写、续写(第四学段),也与发展思维能力有关。当前,学生写作能力较低,一般表现在语感不强,语病较多,思维陷入混乱,大都是语言、思维方面的问题。因此,作文教学应以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重点。

第三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关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思考

关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思考

关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思考

摘要: 作文教学要走出无话可说,无文可写的困境。我建议学生多读书,注重阅读积累;注重课文作文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注重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注重学生互改和评价,全面提高鉴赏水平、写作水平。

关键词:阅读与写作

课文作文

实践活动

互改和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写作训练就要求着重培养学生明确“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过程,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但作文难,难作文,是广大语文教师的共同感慨。许多同学一拿到作文题目就开始抓耳挠腮,都说作文难写,为何?那么,如何使我们的作文教学更有魅力呢?在此,我谈四点关于写作教学的思考:

一、重视阅读积累。

吕淑湘先生曾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一点不错“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们知道,“读”是吸收,“写”是输出;“读”是“源”, “写”是“流”;“源”远方能“流”长。要写出内容丰富的文章,就要有丰富的阅读,阅读是写作准备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又指出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尝试运用“阅读积累”的办法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首先,教学生做剪报。报纸上有最新的材料,向我们及时地传递各种信息,养成认真读报的习惯,不仅能提高写作能力,也能获得大量的写作材料。剪报评析,便是积累写作资料,提高学生鉴赏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剪报的内容没有限制,只要能增长知识、提高写能能力有益的都可剪贴。剪报评析的内容可以就写作特点分析,可以就读后的感想,可以写读后的收获,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

其次,教学生写读书随笔。让学生每周选择自己喜欢的美文一篇,先读熟美文,在读中感悟词句的优美,巧妙的布局谋篇;再让学生动笔画出优美的词、句、段;还可以让学生重点读一读、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还可以让学生摘抄自己喜欢的内容;或在原文处做上批注;还可以谈感受,写评语。另外要求学生要经常翻阅,有的句子可以反复诵读,甚至背熟。 第三,教学生从语文教材中积累写作素材。语文教材名家名篇多,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对于这些材料,可让学生归类积累,以便写作时可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选用,这样,语文阅读的过程也就是准备写作材料的过程,可谓一举两得。

第四,开展读书系列活动来加强积累。如词语竞赛、成语接龙、诗歌朗诵会、读书故事会、课本剧、作文竞赛、读书知识竞赛等。这些活动不仅能起到检查的作用还能使学生感性地、生动地锻炼听说读写能力。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引导学生开展“摘录、写作、练字”三合一练习,习惯于摘抄一些古典诗文和名人名言,习惯于把看到的时文美文摘录下来,习惯于把自己日常的见闻感受记录下来,习惯于抒写自己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学生的知识视野被拓宽,情感世界被充实,语文素养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发现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读书方式,也积累了许多语言材料。学生在自己写作之中或多或少、潜意识地运用了积累的材料。我想这就是学生在阅读积累基础上的再次运用吧。 重新认识阅读与写作的功能,是学好语文重要前提。我们要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获得必备的基本语文素养,具有适应终身发展的语文能力,成为对国家民族命运有责任感的现代公民,热爱、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了解和吸纳人类进步文化的精华,具有全球化视野和创新能力。

二、写课文作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说“寂然凝思,悄焉动容,视通力里。”,这是对想象作用的形象描绘。中学生尤其需要想象,因为想象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之一。学生阅读时,需要借助于想象,通过想象,可以再现文章或诗词所描绘的人物和景物,就能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学生写作更离不开想象。因为写作活动是运用具体感性材料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全过程,所以需要想象的配合。有了想象力,就可以使作文思路活跃、开阔,从而写出来的人物、事物有血有肉,有声有色。反之,思路迟缓狭窄,词语贫乏,写人写事平平淡淡,不能感动人。根据当前中学生的特点,我们很有必要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运用一切教学手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对学生的写作训练,我们可以设计出各种有助于启发思维活动的方式,为学生创造发挥想象力的机会。其中,写“课文作文”就是我经常采用的形式,写“课文作文”可使学生思维更活跃、更开阔、更深刻。其方法就是围绕一篇课文,写出一组小文章,少则二三篇,多则四五篇,内容上既互有联系,又可各自独立,这样可以纵横结合,多侧面、多角度、多体裁地写一个人物或一件事。它的优点就在于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了思维的发散、扩展、集中、深化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我曾有目的地通过写课文想象作文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课文角度考虑,启发学生为那些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的课文补写情节或写续篇,如《变色龙》、《老王》、《芦花荡》;把古诗文改写成散文,如《伤仲永》、《石壕吏》等。通过对故事的改写、续写等表达学生对原作的理解,抒发他们对原作中人物的关心和见解。下面以《羚羊木雕》课文作文教学过程为例: ㈠介绍想象作文的概念。

想象作文就是以一个假设的身份或在假设的环境中,叙述可能发生的事件,通篇以想象为主的作文。

㈡以《羚羊木雕》课文为例分三个方面训练

⒈拓展想象。把课文中未尽之意,按原文思路加以想象与延伸,做到妙笔开生花,续出新格局。针对这个环节我设计了3个写作题卡,让学生选择一题现场写作: ⑴放学回家的“我”看到了出国分别半年之久的爸爸,十分激动,请你播放 一下这段录像吧! ⑵在学校里张小路和万芳是最要好的朋友,她们的老师是怎样评价她们?

⑶在家长会上,妈妈和“我”碰到了王阿姨和万芳,妈妈看到了万芳裤子上那长长的“伤疤”,就问王阿姨怎么破的,王阿姨会怎么说?

2、换位想象。将自己与作者换位或与文中的角色互换进行想象。针对这个环节我设计了2个写作题卡,让学生选择一题现场写作:

⑴如果你是万芳,当你的好朋友找你要回羚羊木雕时,你心里是怎样想的? 后来呢?

⑵“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这时的 “我”心里肯定会有很多想法,如果你是“我”,你会怎么想?

3、创造想象。为了更好表现人物的品质、揭示事情的本质,写作时可以通过创造想象去补充与拓展文章的简略处、空白处、悬念处。 ①想象补充人物的语言。

②想象补充人物的心理。即通过对文中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的想象,领悟补充人物的心理活动。

③想象补充文章的情节。④想象补充文章的结尾。

针对这个环节我设计了2个写作题卡,让学生选择一题现场写作:

⑴在“我”家,万芳和“我”交换了礼物,即小藏刀和羚羊木雕。万芳回家后便激动地写下了日记,你能向大家读一下吗?

⑵要回羚羊木雕后的那个晚上,“我”和爸爸、妈妈深深谈了一下,你愿意公布吗?

这次课文作文许多同学一拿到作文题目就开始选题、奋笔疾书,几乎每人都有话可写,达到了预期的训练效果。通过课文作文训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了,大家对这种训练方式给予了一致肯定。 当然,与课文作文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课文仿写。模仿是创造的基础,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仿写是在对课文语言运用规律进行整体掌握的基础上的进一步迁移运用,在这种迁移中,学生感悟到的写作技巧在实践中得到内化,成为自己认知结构的一部分。所以,无论是从认知角度还是从创新角度,仿写都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写作训练。

在学习了席慕容的《外婆与鞋》一课后,我让学生学习文中的写法写一篇现场作文,并提醒写作文要注意的三个方面

1、记叙要具体,要抓住人物事件的特征做细腻的描写;

2、要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

3、要注意所有的记叙、描写、抒情都要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这次现场作文涌现了不少佳作(见附页)。

想象力是创造力最显著的特征。中学生最富于想象力,教师是学生想象力的开启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师应在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同时,在作文训练时给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和创造余地,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以引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注重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吕叔湘先生说:“对于作文可以首先要求它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少搬“公式、少说废话”学生作文创作是否发自内心的真情,是衡量创作的一个重要尺度,作文创作应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自己为他作原则。真诚是一切文学之本,尤其是初学写作的学生所必须遵从的。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如果说“阅读积累材料”是间接的,那么“语文实践活动”则给学生带来了生动的、鲜活的生活积累。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为了真正克服作文假、大、空的弊端,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亲身经历积累,使他们在写作时,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身,表达出自己当时的真情实感来。在日常生活中,我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比如在课余时间我有目的的组织学生玩踢毽子,学生玩得十分高兴。事后让他们写作文。大家有话可说,把踢毽子比赛过程记叙地具体详细,学生写出的同学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等十分逼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生活实践,则无从谈写作。

我还鼓励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要注意观察身边的一人一事一物,要学生学会写生活札记,要及时地把感人至深的地方表达出来,把精彩难忘的一瞬描绘出来,把耳目一新的事件叙述出来„„告诉他们,这些材料可能比较零碎,不能构成一篇作文,但它们直接来自生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积少成多,以后会很有用处。要引导学生自觉地写文章,从日记写起。写文章可以拓展学生的眼界、心胸和笔墨,养成发表意见的习惯,同时也会整理自己的思想,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场上的作文。由于这样的思想作指导,学生的眼界开阔了,思维灵活了,语言生动了,就能写出表达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我们今天对课程资源的理解往往注重外在课程资源,向外去寻找,殊不知学生资源中存在着一个宝库,它是需要我们去开发的。我说要重视学生资源,是说要重视对学生内在潜力的挖掘。

四、注重学生互改和评价,全面提高鉴赏水平、写作水平。 作文讲评是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和鉴定,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作文讲评课组织得好、开展得好,可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写作的欲望,激发学生再创作的热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由此可见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能促进学生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于是,我在作文批改方面作了以下几点尝试,特别注重学生互改和评价,力争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简评”扩展式讲评

学生往往认为作文讲评是老师的事,很少有人把自己作为作文讲评课的主人。所以,在刚开始训练学生的作文讲评能力的时候,采用“简评”扩展的方法最为恰当。具体的做法是:教师精心选用一些带简评的习作,让学生读了习作之后,在参考简评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对简评进行扩展、补充,丰富简评的内容。在讲评课上,教师可根据各小组的推荐,也可采用抽签的方法让学生上讲台讲评,对讲评得好的同学予以鼓励和奖励。经过这样一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就对作文讲评逐渐产生了兴趣,具备了一定的讲评能力。

2、“模仿”式讲评

经过一个阶段的“简评”扩展式讲评训练之后,学生会觉得作文讲评并不神秘,自己也可试试。这时,教师就应作好讲评的示范,让学生去模仿,怎样去分析习作的立意、构思和选材,怎样去分析习作在写作上的优点与不足,怎样去分析文段的过渡与衔接,怎样去分析习作在遣词造句上的精妙和疏漏,等等。也可让学生模仿别人评语的写法来讲评。这里有一点要注意,在学生讲评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在模仿中不觉得乏味,让学生在模仿中提高讲评能力。

3、“互改”式讲评

在实际操作中,我把四个写作水平呈梯状的学生排列成一组,每隔一月重组一次。这样安排便于学生相互对比,共同提高。我在学生明确写作要求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使用修改符号,每人给文章至少找出一条优点、一条缺点。如此循环下来,每个学生可以批改三篇作文。通过找优点,挑毛病,作比较,从而达到相互沟通,取长补短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鉴赏水平、写作水平。

作文讲评的方式多种多样,只要教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做作文讲评的主人”,突出学生学习上的主体地位,循序渐进,有目的有规律地培养学生的作文讲评能力,那么,作文讲评课不仅会受到学生的喜欢,更会充满生气和活力。

通过以上四种对学生作文的训练指导,同学们普遍觉得不象过去那样,一上作文课苦于无话可说,无文可写,现在主要把思想和精力集中在如何选材、组材,如何把文章写得寓意深刻,新颖富有特色上。改变了过去那种呆板、枯燥现象。 总之,语文是人生的守望,是对幸福的追求、对自然的感悟、对生活的解读。学习语文是“三分课内,七分课外”,课内向课外辐射,课外向课内集中,互相作用,相得益彰。要造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局面。要努力营造一种平等而宽松的学习风气,人人都可以质疑问难而不必有所顾忌。我们只有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前提下走进学生的心灵,在作文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上找到能有效促发学生作文兴趣的诱因,让知识在课堂上招手,让知识长上翅膀飞舞在课堂,那么所有的学生也就不会害怕写作了。

第四篇:初中语文亲情类写作指导

“亲情”是个极富人性化、个性化的话题,也是极易引人共鸣的永恒的话题。但亲情是最基本的人类情感之一,人人都曾体验、天天都在感受着亲情的关爱与呵护。囚此,要写好这一类文章也着实不容易。

那么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亲情作文呢?下面是我个人的几点建议:

一、抓住生活的真实,写出真实的生活。亲情总是在家庭生活中产生出来的,是在日常家庭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因此,我们所要表达的亲情,总是建立在对日常生活作客观、真实的描述的基础之上。越是真实的,越是能引发读者共鸣而产生动人效果。

二、从小处落笔,借助一件小事乃至一件物品的由来,揭示蕴含的深情。亲情。总是体现在生活的,点滴之间,但我们往往熟视无睹,见惯不觉了,这需要我们学会感受。

三、要写出不一样的爱,不一般的亲情。每个人都有家,都享受着亲人的关爱或给予关爱,但各家、各人亲情的表现方式是各不相同的。越是有个性的,越是有新意。

亲情类作文写法:

1、时间顺序联想法;

2、散文化多事例法;

3、以小见大法...

亲情类作文选材:

亲情类选材很多,根本无法一一列举出来。但归根结底,无非两大点:第

一、写父母的“变”;第二,写父母的“不变”。

写“变”的,如例文《老妈》,写老妈头发变了、身影变了,连脾气也变了,但最后点题,老妈唯一不变的是对“我”浓浓的爱。再如例文《浪漫时刻》,写父母生活紧张,变得不像以前那样浪漫了,但平凡的生活却让父母显得“别样浪漫”。其实,我们都能从文中的爸爸、妈妈那种质朴得近乎笨拙的恩爱情感中折射出我们自己的已步入中年的爸妈的身影。真实的,往往是最动人的。再看例文《品读母亲》,写与母亲吵架,仿佛母亲变得絮絮叨叨,不那么爱自己了,但最后经由自己一系列的思考联想,还是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爱,并生发出母亲别那么辛苦的感叹。

写“不变”的,即直接抒发亲情之爱的,这方面的选材可以写很多。一般的,大家多是选择生病、考砸后的鼓励、送伞、盖被子、送生日蛋糕、母亲节礼物等的题材表现亲情。这也未尝不可,只要是自己的真情实感,一样可以写的很动人。如果还要追求选材新颖,可以参看例文《爷爷的石榴树》、《五月一号》寻找一些感悟。当然,题材新颖关键在于把小事写生动,你可以写“玉米稀饭”、“给...的一封信”,“父母拿"我"和...比较”等等。

但是,无论你是写亲情之“变”,还是写亲情的“不变”。谨记一句话,“只有先感动了自己,才有可能感动别人”。

最后,祝考试成功!

例文1:

老妈

老妈真的是老了。

面对着老妈脸上那深浅不一的皱褶,常常想起那幅著名的油画---《父亲》,而记忆中老妈的脸上是光滑的呀。

老妈的头发白得很早。小时候,老妈曾每根悬赏两毛钱让我们给她拔,但后来,白发越拔越多,大有燎原之势,老妈便不再让拔,而是去染。十多年前,老妈忽然不再染发,我们说她“这多难看呀,黑不黑白不白的”,老妈笑言:“白发新添数百茎,几番染尽白还生,不如不染由它白,哪得功夫与白争。”说来也奇怪,近几年来,老妈头上的白发一根根减少,而黑发却一根根增多,原本花白的头发现在看起来却是灰色的,虽然失去了往日银色的风采,而那比例日渐增多的黑如墨、亮如漆的发丝是否意味着老妈的健康、长寿呢?

老妈日渐消瘦的背影失去了往日的匆匆,步履依旧是那样轻盈,但速度已放慢了许多。瘦则瘦矣,但老妈的身体极好,除了偶尔牙疼以外几乎没有什么病,使得她的老姐妹们羡慕不已,问她养生之道,她说“无它,素食、宽心、勤活动而已”,弄得老阿姨们又是点头又是摇头,因为,一向衣食无忧的她们绝对不会像老妈那样起五更搭黄昏、整日忙忙碌碌,即使是天天打拳练剑也难驱走身心沉疴,自然也就与健康无缘了。

老妈的性格变了,脾气也变了,变得温和了慈祥了。早晨,老妈会抽空准备好早饭,或做或买,怕凉,就温在锅里,等我们起床后好吃热的,而这待遇在儿时我们却享受不到,那时候,品尝最多的,便是老妈曲起来的中指敲在头顶的滋味。老妈的严厉与粗暴虽然在表面上驯服了我们,在内心里我们却进行着无言的反抗,相反,在老爸面前我们却俯首贴耳,俨然一群温顺的羔羊。对此,老妈曾不止一次地埋怨老爸:“恶人都叫我当了,好人都让你做了。”那时候,我们做梦都盼望着能吃到老妈准时准点做好的饭菜。后来,我们一天一天地长大,一点一点地品尝着生活的真味,慢慢地,我们理解了老妈的严厉与粗暴,我们为错怪了老妈而羞愧。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出身书香门第的老妈千不嫁万不嫁,偏偏嫁给了只做学问不问世事的老爸,又呼呼啦啦生了我们姊妹六个,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贫穷、困窘自然就如影随形了。老爸头上那顶右派帽子使我们家不仅收获贫穷,还收获歧视,在一个地方住不上多长时间,我们就得举家搬迁,搬来搬去,家徒四壁,一日三餐尚且不继,老妈纵有千般厨艺又能到哪里去施展呢?况且,那些勉强能够果腹的茶饭,还是老妈和老爸一起不知作了多少难遭了多少罪受了多少委屈扒啦回来的。关于饮食,老妈有一句至理名言:填坑不要好土。对此,我们曾经很不以为然,我们以为老妈不疼我们,老妈不爱我们,老妈只知道一味地吼我们。现在想来,假如没有老妈的日日奔波,我们姊妹几个能长得人高树大吗?我们能有今天吗?是那个特殊的年代剥夺了老妈温存的权利!现在,老妈在尽一切可能把我们儿时渴望的温存补给我们,我们还能承载得动吗?

老妈好像也意识到自己不如从前了。老妈酷爱读书,即使是在疲于奔命的年代,只要有空有可能,老妈总是手不释卷,有唐诗宋词,有名著名篇,或默读或吟诵。那一盏昏黄的白炽灯、灯下手捧诗书的老爸老妈以及聚精会神姿态各异的我们成了记忆中经典的镜头。前些年,老妈迷上了梁羽生、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以至于我们也成了武侠迷,耳濡目染中,我们家总是弥漫着一股书卷的沉香。而近几年来,老妈又迷上了电视,老妈说好的电视剧那么多,比看书轻松多了。于是,我们又随着老妈一起看《雍正王朝》看《康熙大帝》看《省委书记》看......,看得此起彼伏,看得荡气回肠。前些日子,老妈说,“电视上介绍一种新药,人老了糊涂了,一吃那药就好了,等我老了糊涂了,你们就给我买那药吃”。我们说“看来老妈您还没有糊涂,不然的话,您会说我不糊涂我才不吃呢”。老妈说“也是,这就像喝醉的人总说自己不醉一样”。

老妈真的是老了。

已经渐显老态的老妈却不服老。

老妈经营着一个食品摊。老妈的创业史应该追溯到九年前。那一年冬天,当第一场寒流袭来的时候,与老妈相濡以沫的老爸再也敌不过病魔的折磨驾鹤西去了。我们没有看到老妈的眼泪。在老妈不吃不喝闭门三天之后,老妈告诉我们,她要去远游,地点是潍坊。我们执意要与她同去,老妈说“你们放心,我会平安归来的”,那一份执拗,那一份自信,不由你不服从。七天后,老妈回来了,除了扑扑风尘,还有一包风筝。哦,风筝,那是对老爸的纪念啊!曾几何时,老爸制图、老妈制作的风筝飘满了我们贫瘠的童年,那是我们童年唯一的游戏啊!老妈怀念老爸,但嘴上从不讲,我们听过的老妈最具感情的一句话是:以前,好歹还有那个人,出去了老惦着回来,现在一进屋总觉着空落落的。当老妈把老爸的轮椅擦得明晃晃的,连每一根辐条都抹上黄油,最后装入纸箱的时候,我们知道,老妈已经把对老爸的怀念沉入不愿人知的心底。老妈把带回来的风筝连同以往曾经做好的风筝一起悬挂在门外的大路边,于是,便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摊点,后来,又增加了小食品,倒也红红火火,老妈的香辣豆皮远近闻名,成了主打品牌。看着老妈整日里起早贪黑,我们于心不忍,就劝她别再干了,难道我们姊妹几个养不活您吗?老妈说“趁我现在还爬围得动,减轻一下你们的负担,等我老了,再让你们养活也不迟”。倔强的老妈啊!

老妈的精神令我们汗颜。老妈变换着花样增加她的经营品种,只要听说别的摊点有新商品,老妈都要千方百计搞到手,甚至瞒着我们骑着自行车跑到相距20公里的邻县去进货。老妈还经常向我们发布经营信息,诸如附近又开了几家同样的小店啦,每天的交易额又下降啦等等,那忧心忡忡的神态着实令人心疼。看着老妈辛辛苦苦终日忙碌,我们笑她“公司老总也没有您敬业”。

每天晚饭后是老妈最开心的时刻。老妈坐在电视机前,一边整理着当天收入的现金,一边等着电视剧的开播。老妈把皱巴巴的钞票一张张捋平展,然后十张一叠摞起来,最后用橡皮筋扎在一起,向我们通报一下总数,全天的工作才告结束。那些钞票五元以上的很鲜见,大多都是角票和硬币,合起来也不超过一百元。但那是老妈的骄傲,足以证明老妈还没有老。老妈是一首隽永的哲理诗,深沉,含蓄。

老妈永远不会老!

例文2:

浪漫时刻

爸爸、妈妈17年的“婚龄”,可算是老夫老妻了,早就没了热恋中的花前月下,甜言蜜语。平时他们很忙,似乎也很少坐下来聊天。即便有,也多是为了我的学习。

生活很单调:妈妈为了拍摄MTV常常不回家,爸爸为了自己的业务也是常常外出,即使回家碰面,通常已是深夜,而且都用连连的“哈欠”作见面礼。刚看了电视剧《东京爱情故事》的我,虽然想在他们之间加点浪漫气息,可是面对如此疲倦的他们也只好作罢。

今天妈妈拍完了MTV,爸爸谈完了业务,总算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了。但他们都默默无语,似乎只有我一人激动地描绘完治和莉香的浪漫情节„„

电话铃响了:“喂,你好。”“喂,你是××,我是老徐,台里把评奖的结果送来了,很可惜,你拍的那个MTV没评上,不过以后还有机会的„„”

妈妈一脸黯然。她为了拍这个节目,真的很累,也很认真。我和爸爸不知该说什么。妈妈好像哭了,因为她很要强。我只好匆匆扒完饭去做我的作业。爸爸也很惘然,只是说:“算了,人到中年了,还哭。”爸爸真不会说话,妈妈最不爱听“中年”这二字。妈妈哭了一会儿,就早早上床休息去了。

屋子里气氛很沉重,爸爸呆呆地抽着烟。“爸爸,明天陪妈妈去看电影,或者是烛光晚餐,嗯,点歌也可以,要么一束玫瑰,或者去江边散步„„”我把脑子里所有认为带有浪漫

情调的事,都“教”给了爸爸。“去睡觉,你妈又不是少女,还要浪漫,肉麻!明天她就没事了。”我无奈,没办法,人家毕竟早过了热恋之时了。

第二天,妈妈带着红肿的眼去上班,爸爸不知去哪儿了。爸爸真是缺少浪漫细胞,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居然放弃了。晚上回家,闻到一阵诱人的肉香,还有叮叮当当的锅盆碗勺协奏曲,好难得的声音,要知道家里是很少开伙的。“回来了!”爸爸系着围裙,我不禁笑出声来。桌上已摆上辣子炒鸡、辣丝里脊、青椒鳝片„„都是辣的。妈妈平时就是个“辣不怕”,爸八成是用这些辣肴代替烛光晚餐了,真没情调!

妈回来了,依旧有些憔悴和伤感。“回来了呀,快洗手吃饭。”爸爸在喊。“我不想吃。”“你减肥呀?”“心情不好,你们先吃。”这时爸爸不容分说拖妈妈上了桌。“你有毛病?我不饿,要我怎么吃?”“神经!我辛苦了老半天,烧这么多辣菜,你不吃谁吃!好好儿地,竟唇枪舌剑起来了。

妈妈不禁又哭了,泪扑扑地流进了饭里,爸爸递过手巾,不作声地又给她换了一碗饭。“呜——没评上多丢人,我几天没睡安稳了;这奖评不上,中级职称又被耽搁了。”妈妈把一肚子的委屈都倒了出来。爸爸拖着张凳子斜着身坐下来:“算了,明年还有机会,要不,你内退吧,整天为单位拼命„„”妈妈毕竟是女人,再坚强的女人也有脆弱的时刻,她把头猛地埋进爸爸的怀里,又哭了;而爸爸却不知所措,可我分明看出他想笑„„

桌上的菜还在冒热气。“快吃,你不是很喜欢吃辣的?整个下午,我都在剥辣椒,切辣椒,现在我的手指头还火辣辣的,不信,你尝尝„„”我似乎嗅到一种叫浪漫的味儿,那么清新、自然,这比完治和莉香的感情更浓、更烈。我为他们点了一盏香油灯,灯光映衬下的这对“老夫老妻”都带着笑,妈的是泪中的笑,爸的则是欣慰的笑。爸说:“我们今天出去走走吧,或者去看电影。”妈说:“你平时不是最不喜欢这些的吗?„„

例文3:

品读母亲

这一日,心情颇有些烦闷,晚上,便索性不理母亲的关怀,莫名其妙地与母亲吵了一架.我关上房门,准备将这份不顺发泄到作文上,但作文的题目竟让我为难了:《品读母亲》。品读?当我越来越适应快的生活节奏时,母亲似乎定格成脑海中那个唠唠叨叨的形象,然而难道这就是我品读的结果,母亲生下我十四载的全部吗?

显然不是,母亲的好,又一次在她儿子的眼前显现。

生活的步伐越来越快,自己一天天地步向成年,而母亲却不断地逝去青春的容颜,可悲的是自己却懵然无知。每日天蒙蒙亮,当我洗完脸,刷完牙,便可以迅速吃上蒸得热气腾腾的包子。母亲每天早晨都会比我先起床,从冰箱中取出前一天晚上买的包子,轻轻地走到厨房,将包子用电饭煲熏蒸。当我吃毕上学,母亲才又回到床上,直到听到孩子关上大门的声音。这样周而复始的一幕,我竟然忽略了。

无论是中午还是晚间,她总会做着各种家务,但她却是拖着刚面对病人的疲惫的身躯。作为急诊科的护士长,处理的事务就远多于一名护士。每至月末年终,开始要交护理论文和述职报告,她时常通宵达旦地准备。有几次早上,她却忘记了做早餐,正香甜地徜徉梦乡。要知道,凌晨三四点她方才去睡,因为她打字不太熟练,在电脑屏幕前坐上这么长时间,她的视力也下降了不少。

游离于单位、家庭之间,繁忙的公务、琐碎的家务无疑夺去了她更多的笑容。每年春节期间,当其他护士休假在家时,她仍旧穿着白大褂坚守岗位,不负于面对南丁格尔庄严的誓言。

对,儿子太读不懂母亲了!

怀着深深的歉意,我再次轻轻地站在母亲房门口,她坐在床头,披着大衣,手中拿着一

本护理杂志,正香甜地睡着„„

睡吧!母亲,不要太劳累了.

例文4:

爷爷的石榴树

夜又开始了。望着窗外,我听见院子里月光摇曳的声音。风在心底荡漾,我尝不出是什么滋味。树影婆娑,那多像一棵石榴树!我的心好像被猛地刺了一下,一阵阵的痛楚袭来,我又想起了爷爷和他的那株石榴树。

小时候的一天,爷爷不知从哪儿移来一棵石榴树。树很矮,纤细纤细的,很柔弱。我很怀疑它是否能活下来。爷爷对我说,别看它小,它的生命力可强着呢!没有想到,几天后,它竟真的发芽了。石榴就这么自由地长着。爷爷不让我多浇水,说这样的树生命旺。

石榴树渐渐长大了。直到一个清晨,石榴枝上开满了花,鲜红鲜红的,迸发着活力。我叫着笑着,爷爷走出来说,等到了秋天,你就能吃到甜嫩的石榴籽了。

于是我便在一页页的日历中期盼着。

终于有一天,满树硕大的石榴在我的笑声中咧开了嘴。爷爷说:“快摘石榴吃喽!”踏着木板凳,我小心翼翼地摘下一个个硕果。看着那丑陋的小胖娃儿,我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呀,好涩,爷爷骗我!”爷爷一下子也笑了,说石榴可不是这样吃的。爷爷拿一只小刀,将石榴一切两半。剖开的石榴静静地躺着,青黄的汁水流在蒂上。晶莹剔透的小果粒儿滚下来,如玛瑙般剔透,初入口,滑腻,淡涩,汁水迸开,甜丝丝的流入口中。吃不到什么东西,却香甜异常,难道这便是石榴的滋味?它没有浓浓的甜汁,没有滑嫩的果肉,但朴素的味道却让人回味。

石榴被分成好几份,给了小叔、大伯、姑姑、表哥……我噘着嘴不乐意了,爷爷笑着说:“好东西要与人分享啊。”

冬日里,青青的石榴叶枯黄了,终于随着寒风的一声声叹息纷纷扬扬地飘落,在空中如黄色的蝴蝶轻飞曼舞。我哭着对爷爷说石榴死了,爷爷笑着说:“傻孩子,它可没死,它正在存着力气等明年给你结更多的果儿呢。”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石榴一次次花开叶落,年复一年,我终于不再是那个懵懂的仰望爷爷的小孩。不知不觉中,便与爷爷一般高了。石榴树也老了,树皮如刀刻般,宛如爷爷的手。

而今,爷爷去世了,就在上个月。现在,我只能时时拿起放在床头的那只珍藏已久的石榴,闻着熟悉的青涩味,默默地想着爷爷……

这一夜真漫长啊……

例文5:

五月一号

“娃,今儿几号了?”外婆问。“3月2号”我显然有些不耐烦了,每次前脚刚跨过门,迎面而来的就是这句。我抬头看看墙上的日历,上面大大地印着“3月2日”,想了想,我又补充了一句“还早着呢!”“不早了”。外婆莞尔一笑。我知道外婆在等待五月一日--舅舅回家的日子。

外婆是个大闲人,撕一小张日历都要花一整个上午。一个星期天我在外婆家做作业,有幸窥见了这一幕。

匆匆吃过早饭,外婆颤颤微微地走到日历前,缓缓地坐在靠墙的凳子上,久久地凝视着属于昨天的那张日历,发呆„„我继续埋头写字,当我再次抬头时,外婆正用颤抖的手轻轻地撕开那张日历,“旧日子”捏在手中,眼睛又暗淡下来,久久地凝视,发呆„„

有时外婆会叮咕起来,象是在对我说话,又象在自言自语,但是我的确听不懂,也听不

清。有时外婆会翻翻日历,甚至一页一页地数日子。有时外婆还会不知不觉地靠在墙上睡着了„„

“娃,帮外婆„„”外婆说话很慢,我静静等候着。老人的记忆就是不好,外婆一定是又忘了后面的话,因为她正微皱着眉,象是在使劲地想什么。久了,外婆说:“算了”。待转身看到床上的铁盒时,眼睛一亮:“瞧,我忘了,帮外婆拿个干的毛巾来”。

外婆接过毛巾小心翼翼地去擦那个上了锈的铁盒,我拍了拍散在床上的锈碎问:“这是装什么的呀?”外婆打开了它,我很失望,几张退了色的奖状,模糊的照片和墨水淡得无法辨析的信。“这是强儿(我舅舅小名)的,以前寄给我的,瞧,你舅舅小时成绩可好了„„”这天下午,我从外婆口中听到了有关舅舅小时候的许多故事,什么被老师批评了回家才哭呀!什么与我妈妈争论呀!零零碎碎的。

后来去外婆家是4月下旬,妈妈说外婆这一个3月和4月都没出门,守着电话,叫我去陪陪她。恰巧,我那天去时,外婆正在接电话,我留意听着看着,外婆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声音也硬朗了许多“嗯„„嗯„„我身体好得很„„啊?哦,票价涨了就别回来了,你在外挣钱又不容易,我又没生病,回来看我干嘛?在外要注意身体,别感冒了,把嗓子弄坏了,不要和人争,要处处学会忍耐„„我挂了,电话费可不便宜。”然后外婆又笑眯眯的,我知道,这通电话又能让她高兴好几天,不过她仍掩饰不了那心中的失望,她轻叹了一声让失望随风去。“娃,今儿几号了?”外婆又开始了下一次的等待。

回到家,我冲进门对爸爸说:“你装得真象,外婆没听出来。”然后我又发现自己的兴奋太不道德了,毕竟舅舅出了事。妈妈此时正在哭,爸爸叹道:“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

第五篇:初中语文写作生活化

“初中语文写作生活化”研究报告

【主持人】 宝积中学毛金秀

【主要参加人】 语文教研组全体成员

【摘要】 把“生活元素”引入课堂,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有机结合。语文课堂要成为学生亲历丰富生活的场所,就要把生活与语文相融在一起,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自主探索、主动发现、敢于创新,这样才能使学生今天所学的知识为明天所用,体现教育的真正价值。语文新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陶行知说:“生活即学校,社会即生活”,只有走出狭窄、封闭的时空,将社会生活带入语文课堂,把课堂教学延伸到丰富的社会生活中,语文课堂才会焕发活力,学生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 语文写作生活化

【正文】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础学科,语文课程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在这一过程中开发智力、健全人格。而这些都不是孤立地、机械地进行的。同时,语文教育与社会环境及发展息息相关,社会环境及发展给语文教育提供了各种信息和物质条件,丰富发展了语文教育的内涵。语文学科的这些特点,使得语文成为一个错综复杂的整体。生活化语文教学正是让这一切和谐融汇、协调发展的良好载体,是使语文教育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手段。在生活的源头活水中学语文,让语文更增生命力,以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育与生活分离的问题在现代教育中是一个比较突出的基本问题。在语文教学实际中表现尤为明显。然而从语文自身特点来看,它首先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语文和生活之间本不应该有厚厚的障碍,语文教学应和学生心灵相通,语文课堂应和社会生活相融,使语文从应试语文、课堂语文走向生活语文。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讲,语文还是文化,包含着无限的人文底蕴,是充满了智慧、魅力、灵性、人性之美的,一旦撞击人的心灵,就会产生巨大的人文价值,影响到人的情感、素养、思想乃至创造力、想像力的发展。因此,对于语文教学而言,“生活即语文”在新课程改革中的理念尤其凸显。语文课堂教学,决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堂,必须和生活紧密相连,追求“语文教学生活化”和“学生生活语文化”的理想境界。 农村地区的课程资源是大量的、丰富的、具有开放性的。粗略枚举,其优势表现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是十分简便易行的事;农时农事是发生在身边的十分丰富的实践资源;课余生活范围的广泛是城市孩子无与伦比的;村里邻里的乡事乡情是非常熟悉的情感故事;家乡的景点名胜是徒步旅行的好去处;乡镇企业和农村养殖业是学生从事观察、调查研究的良好资源;乡土传奇、传说和故事的大量存在;富有农村特色的谚语、歇后语等农村语言现象十分丰富„„ 农村中学生的语文学习相对城市是“弱势学科”。我们发现农村孩子的语文学习存在着兴趣不浓、习惯不良、整体语文水平偏低、语文综合能力不高等令人堪忧的现象。究其根本原因,农村的语文教育只盯在几本教材上,没有调动各方面的优势资源,使语文学习远离了生活的源泉,使教学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综上所述,我校实施《初中语文写作生活化》实验是十分必要而且可行的。

二、课题确定的理论依据

(一)《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体现“全面”与“综合”是新时期语文教育的一个新理念。语文综合素质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实践证明,生活语文教学的确是一条可行之路。

(二)建构主义理论独特的主观性对于语文教学尤其有借鉴意义。建构主义学习观中自上而下的教学理论、语文施教中的差异性、情境教学理论等对生活语文教学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三)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许多学生的智能在传统的学业方面未能受到尊重,他们的特长可能难以被发现,这对于学校和社会都可能是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该理论认为每一个体都有相对的优势智力领域,教学中须尊重每个个体的智力特点,让每个个体的特殊才能得到充分展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尊重个性的表现。

(四)体验教育理念。德国哲学美学家H·G ·伽达默尔说过:“只要某些东西不仅仅是被经历了,而且其所经历的存在获得了一个使自身具有永久意义的铸造,那么这些东西就成了体验物。”“体验”首先是一种生命历程、过程、动作,其次才是内心形成物。体验教育就是基于以上认识建立的重视个体生命经历过程和内在心灵铸造的理念。

(五)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倡导“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三、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A、主要内容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课堂策略研究

首先,研究改进课堂教学,采用“课堂即生活”的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的各项基本知识,基本能力。

具体内容:

1、创设语言交际环境,引导学生模拟实践;

2、联系生活或搜集资料,共同讨论语文学习中的问题;

3、开辟“智慧角”。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对联、谚语、名人名言、历史故事、奇问妙答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次,课外阅读“三三”制阅读策略 课题组通过研讨—试验—探索—总结,采用了“读通—读懂—读好”的教学策略。“读通”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做到读正确、读流利。再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的辅助运用,以读为主要方式,达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中的语言文字,训练学生的思维的目的,这就是“读懂”。“读好”是让学生把文中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后,通过各种形式加以表达。第三,采用“课堂教学外延”型教学策略。时间上外延,课前的预习及课后的深化;内容上的外延,多途径、多角度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以帮助理解课文,体会课文思想内容;空间上外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进图书室,走进微机房,走近各学科老师。课堂教学外延就是树立大语文教学观,以至开阔眼界,获得跨学科、多角度的知识和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自信心,独立探索处理事物的能力。

(二)课外阅读生活化 研究如何指导学生扩大课外阅读量和写作量,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质。学会在广泛的阅读中吸取他人对生活的体验,并将生活的“活水”引入语文教学中。同时,要让学生走出狭窄的课堂天地,融入到广阔的天地中吸收营养,培养养学生自己吸收文化并能灵活运用的能力。

具体内容有:

1、为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落实阅读效果,广开书源,学校、班级定期举行三会。指导学生在阅读文学精品中吸取他人对生活的体验。

(1)好书推荐会。学生读了好书想推荐给同伴,就用制作海报、制作课件、表演等形式,借助推荐会来推荐新书,交流读书感受。

(2)读书竞赛会。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采用竞赛形式,交流阅读情况,既能保证读书速度,又能保证读书质量。丰富校园活动,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空间。

(3)图书流通会。家庭藏书是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书源,班级建立图书超市,让学生将自己已阅读过的家庭藏书奉献出来,大家交换着读,学生们以书会友,增进友谊。

2、为了让学生积累丰富语言并加固文化底蕰,我们又设计“三文”展示制,即利用学生的原创一报一刊一书来展示学生阅读成果,同时也为他们表达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创造出属于自我的一片天地。

(1)一文是读书小报。重在报道各种读书活动,推荐最新图书,发表自己的读书所感。

(2)二文是读书文摘。学生将自己阅读到的精品文章,用文摘形式抄录下来,每篇推荐文章后面附有三言两语的推荐理由或阅读感言。将诸多文摘汇编成一本杂志,图文并茂,更利于推广。

(3)三文即自制书。每一个学生每年要自编一本书,可以围绕平日作文、生活日记、调查报告或自编作品而展开。

(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生活化——语文综合实践“三旅延伸”策略研究如何通过建立课外活动基地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创设生活即语文”的学习环境,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使他们懂得,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的道理,最终走出狭窄的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在深入生活,体验实践的基础上,学会创造性学习。这个创造性一方面要在学生的写作上反映出来,所有的习作是内心体验的反映,言之有物,言为心声,有思想,有想象,有创新;另一方面也要在学生创造性的开展语文活动中体现,自办刊物、报纸,建立广播站、语文实践基地等,以此不断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具体活动有:

1、办好“校园之声“广播站和《丑小鸭》文学校刊。

2、结合语言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如:走向丰收的田野,了解劳动的艰辛,共享收获的喜悦,领略金秋的韵味。

3、策划社会生活,促使学生融入社会,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如:“我爱家乡”小记者采访,了解家乡,宣传家乡,训练语文综合能力。

4、角色体验,推销沧州的特产——大红枣,丰富人生经验。

5、补充鲜活的信息,开阔学生视野。如:电视广告词收集与研究,学习语言的艺术,同时指出不当,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B、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充分利用现有的文献资源,通过网络搜索,图书查阅等方式查阅,搜集现成文献中有关语文学习生活化的文献资料。以大量的资料中分析,整理出生活化教学的经验总结,吸取古今中外的已有成果。

2、调查研究法学生是本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是研究的起点,课题组对三年来三个年级的学生跟踪调查,收集到了大量的资料并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提出了推动课题研究的若干建设性意见。

3、经验总结法开展培训讲座,经验交流,学期小结,中期总结和阶段性总结等多种样式。不断总结在课题研究中获得的宝贵经验,切实推动课题研究工作

4、行动研究法 在给学生布置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密切注视学生的学习动向,及时了解和总结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5、个案研究法对学生进行个案研究,以总结出农村初中语文学习生活化的成功经验,使本课题研究既能在整体上高屋建瓴,又能在局部处调查幽微,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借鉴,让今后的实践者对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有更清楚的了解和更感性的认识。

五、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学术价值

(一)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大大提高,写作生活化效果非常突出,通过实践研究前后的比较显示了很强的优势。

1、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根据计划,七年级阅读中国四大名著,八年级阅读近代、现代名著,九年级阅读国内、国外的优秀作品,在分析理解,应用能力等方面成效明显。

2、每期举办演讲、朗诵、综合考评等大型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3、分年级、班级进行辩论赛,开辟读书一角,进行墙报,手拉手等活动,从生活中的处处来体现语文知识的丰富博大。

4、课题组在学生各类活动的基础上创办校园“新星”文学社,完全由学生撰写,组搞,审稿,发稿,每月出版一期,印刷发至每个班级,让学生了解学校所发生的事情。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明显的研究成果,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二)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明显增强 我们知道,语文教学要有人文的高度和人生的高度。语文教师不能就语文教语文,他要以教育的眼光打量教学,用自己丰富的生活积累引领学生步入生活的殿堂,用自己高尚的品格陶冶学生的品质。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必须把自己变成一本活的教科书,让学生透过他们的眼睛,探索世界万物的奥妙;通过他们栩栩如生的讲述,感悟世间万物的真情。老师们的一言一行、一笑一颦、一举一动都给学生以启发、以灵性。而要做到这些,老师本身就必须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用先进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做会反思、有品位、懂专业、善经营、有智慧的专家型教师。这种高要求,势必使老师自身努力拔高,要求自己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审视日常的工作,用积累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教育对象,把教育当学问做,各教育对象融为一体。学习教育专著、研究教育规律、寻求教育方法。

上一篇:初中语文教人教版教案下一篇: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