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职能

2022-09-12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方面的重大理论创新, 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大的实践意义。高校作为培养人才、创新知识、服务社会的重要基地, 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 其以文化为载体, 直接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居于特殊的地位。形势要求高校必须肩负起历史责任,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发挥好自身职能。

1 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的责任重大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 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1]高校作为我国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园地, 也必然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高校的地位特殊, 责任重大且责无旁贷。

1.1 高校负有引领责任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时期, 各种社会思潮起伏跌宕, 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不同向度的影响。面对社会思潮的涌动与嬗变, 必须审时度势加以引领, 否则就会影响和冲击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 影响和冲击构建和谐社会的共同目标取向。历史经验证明, 高校在引领和主导社会文化发展方向上发挥着独特功能。这是因为高校是具有历史传统及文化底蕴的独特组织, 有着开放的学术氛围和创新的精神理念, 能够不断激励新思想、新价值观的产生, 在推动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高校不仅具有较强的引领先进文化发展和价值导向的能力, 也具有引领的义务与责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 高校要担负起引领社会思潮的使命, 带动全社会成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自身思想行动的标准和指南。

1.2 高校负有传播责任

高等教育是继承人类文化、传播人类精神价值的重要手段。高校的一个重要使命, 就是将人类社会在一定历史环境与社会条件下形成的价值追求与行为准则, 传授给年轻一代, 实现促进人类思想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的目的。能否自觉承担起人类价值文化传承的使命, 是决定一所高校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也是衡量高等教育得失成败的重要依据之一。在当下中国, 高校不仅要使培养出的人才掌握相当的科技知识与能力, 而且要使其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熏陶, 具备与民族传统道德及价值观念相衔接的精神底蕴。事实表明, 高校作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 其在继承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基本内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 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 高校必须找准切入点, 切实担负起传播人类先进文化的使命。

1.3 高校负有研究责任

通过科学研究去探求真理和追求真理, 本就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需要高校发挥其强大的研究与创新功能。高校汇集了国内知识分子的主要精英, 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的优势, 创造性地运用各个学科和领域的理论与知识, 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内涵外延和实践要求, 深入研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途径和方法, 深入研究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 以不断深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 更好地发挥引领与传播的职能。在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思想库与智囊团方面, 高校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4 高校负有带头示范责任

高校一向被视为传播文化、传承文明的精神家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 作为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场所, 高校应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等途径, 提供有利于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舆论力量、价值观念和文化条件, 并通过广大师生员工的道德实践与精神风貌, 对整个社会文化产生广泛的辐射作用和带头示范作用。特别地, 高校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 而且肩负有使其掌握人类文明精华从而成为“有教养的人”的职责。当一批批素质高、品德好、业务精、能力强的人才进入其职业生涯, 就类似于一颗颗传播先进道德思想的种子, 植根于社会的各个角落, 可以不断地对社会先进思想文化的建设起到推动、示范和导向作用。

2 高校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履行好职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也是一项紧迫工作。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努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上迈出新步伐, 探索新路子, 取得新成效, 为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做出应有的贡献。

2.1 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把教育人、引导人、培养人作为首要任务

高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 着重提高领导学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他们既具有朝气蓬勃、善于学习、易于接受新事物新知识、富于创造力的特点, 但也受思想认识水平不高、社会历史经验不丰富、对事物的判断鉴别能力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因此, 要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 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学生头脑, 引导其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出发, 运用科学的方法, 观察新情况, 思考新问题;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之间的辩证关系, 在全身心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促进大学生奋发向上、精忠报国的源源不断的强大精神动力。

2.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层次的基本要求融入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力图建设品味高、形式多样、特色突出的高校校园文化。为此, 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 牢牢把握和谐校园建设的正确方向,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全体师生的价值目标和行为的衡量标准, 使之入脑、入心, 并渗透到其情感、需求之中, 形成良好的心灵品质, 并化天性为德性, 化知识为智慧, 化情感为情操, 化良知为良行。同时,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应充分地艺术化, 充满文化韵味, 真正形成催人向善、求真、致美的良好氛围, 促使师生为实现学校的价值目标去自觉地努力工作、学习。

2.3 加强调查与理论研究,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的普及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新任务, 需要通过调查与理论研究, 不断深化对这一新课题的认识。为此, 高校应充分发挥人才聚集和理论研究优势, 调查研究社会变革和利益关系调整给人们思想观念带来的影响, 研究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思想追求和价值追求, 研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相配套的政策法律体系等内容。在理论研究层面, 要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结构和实践要求, 研究国外在价值体系上的有益做法及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积极因素。通过拿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 强化其学习与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自觉性, 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从而有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

2.4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针,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

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教师节前夕的一次座谈中强调:“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 教师就是基石的奠基者。”[2]改革开放30年来, 我国高校在教学与科研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 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这与广大高校教师的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但也应该看到, 近些年来, 在社会环境影响下, 一些教师也表现出功利思想膨胀、学术道德失衡、育人意识淡薄、缺乏敬业精神等问题。师德优劣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成败。高校要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要求, 将师德建设置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 突出抓好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要结合教师特点, 培养教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政治热情, 培养教师的爱岗敬业和奉献精神, 进一步增强教师为人师表的意识和能力。要以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摘要: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 高校居于特殊地位, 责任重大且责无旁贷。本文阐述了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的责任, 包括引领责任、传播责任、研究责任以及带头示范责任, 并进而提出了高校应该具体发挥好的几项职能。

关键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责任,职能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2] 温家宝.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N].光明日报, 2009-10-12 (2) .

上一篇:浅谈市政路桥施工特点及其施工技术控制下一篇:浅析经典诵读对小学生阅读兴趣养成的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