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导游词范文

2022-06-04

第一篇:沂蒙山导游词范文

沂蒙山小调教案设计

《小调集萃》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唱《沂蒙山小调》,复习巩固“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2、学习了解《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背景、音乐形象,通过感受歌词的美,指导学生用优美抒情的声音、良好的气息控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做有弹性的歌唱和力度的变化。

3、聆听试唱《龙船调》,体验感受各地小调独特的韵味和魅力,知道方言和衬词在民歌中的作用。

4、通过多种形式的听(录音、教师范唱、范奏)感受歌曲风格,增强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感受歌曲中热爱家乡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对“鱼咬尾”知识的掌握。

2、一字多音的唱法及气息的运用。

3、《龙船调》中衬词的运用。

三、教材分析

《沂蒙山小调》创作于1940年10月,是一首山东民歌。词作者是阮若珊,曲作者是李林。歌曲优美抒情、纯朴清秀,音调丰富,旋律舒展,富有歌唱性。如今,《沂蒙山小调》已经成了沂蒙山的代名词,沂蒙山也是我国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 《龙船调》原是湖北利川花灯中的一首花灯调,是在湖北广为传唱的一首民歌。歌曲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内容,给人以戏剧性的美感享受。歌词通俗、洗练,以浅显质朴的词语描绘了一个活泼俏丽的少妇回娘家时途经渡口,请艄公摆渡过河的一幅鲜明生动的场面。

四、教学过程

1、复习

(1)复习民歌体裁:什么是小调?小调有什么特点? (2)复唱上节课所学的《无锡景》,提醒学生有感情的演唱,唱出江南小调的韵味。

2、新课讲授 这学期,我们学习的《青春舞曲》中出现了一种创作手法,大家还记得是什么吗? 鱼咬尾。提问学生什么是“鱼咬尾”。

本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也出现了“鱼咬尾”创作手法的小调歌曲《沂蒙山小调》。

3、教师介绍歌曲背景

沂蒙山指的是沂蒙山区,位于山东省。这里是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因为井冈山、延安与沂蒙山是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最重要的三大老革命根据地。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曾经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陈毅曾深情慨叹:“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尤其是1947年5月那场闻名中外、震惊寰宇的惨烈战争,使沂蒙山的孟良崮变成了一座人民战争的丰碑,足以惊天地,泣鬼神! 《沂蒙山小调》创作于1940年10月,由阮若珊作词,李林作曲。这首山东歌谣在沂蒙山的百姓中间已经传唱了六十年,六十年里《 沂蒙山小调》已经成了沂蒙山的代名词,感天动地,也充分反映了沂蒙人民无私博大的革命胸怀,正是他们的精神,铸就了民族的新生、国家的新生。

4、初听歌曲,感受歌曲 (1)鱼咬尾”的表现手法

(2)每一句结尾音的拖腔有什么特点? (3)个别歌词的读音以及音乐符号的作用。

5、教师教唱歌曲。

教师分句教唱歌曲,并逐句进行讲解分析。

(1)歌曲中每一句的结尾都出现了拖腔,我们称之为“一字多音”。提醒学生标上圆圈重点标记,以第一段歌词为例:说(哎);好;上(哎);光。 教师对这些一字多音的地方示范演唱。

(2)让学生试着演唱每一段一字多音的地方,体会山东民歌悠扬高远的韵味。同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气息的运用,引导学生正确的吸气,标注换气的地方。 (3)提醒学生第二句的“见”应唱成“xian”。结束句的第二句要放慢一倍的速度,同时给学生讲解“无限延长”记号。

(4)教师示范演唱一遍,让学生跟随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我们演唱的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给人的感觉是悠扬高远、优美抒情的感觉,接下来,我们去湖北感受一首轻快活泼、诙谐幽默的民间歌曲《龙船调》。

6、简介作品的背景。

《龙船调》是被选入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的一首作品,它是湖北利川花灯中的一首花灯调,在湖北广为传唱。歌中描绘了一个活泼俏丽的少妇回娘家时途经渡口,请艄公摆渡过河的一幅鲜明生动画面。

7、赏析作品。

(1)书上给的歌词不是完整版本,通过PPT展示完整版本歌词,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歌曲有哪几种演唱形式?另外注意哪些歌词运用了方言。 歌曲有合唱、对唱,对白。

(2)教师讲解几个要注意的方言,并示范演唱,指导学生试着学唱一下。 (3)让男女同学互相表演一下歌曲的内容,分角色进行演唱,(女生:妹娃要过河,是哪个来推我嘛?男生:我就来推你嘛)。感受一下幽默风趣的生活情调。

五、延伸拓展

这节课我们接触了中国民歌中的小调音乐。中国民歌在民间已经流传了很久很久,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在现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歌也开始渐渐的跟流行乐完美的结合了。接下来,就让我们去欣赏我们比较熟悉的民歌《浏阳河》以及改编后的流行元素。

第二篇:《沂蒙山小调》初中音乐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

齐市第二中学 王玉

一、 导入

我最近很喜欢听的一种歌曲,就是把新时代元素的融入到经典民歌中,体现了时代特征和人们的怀旧情结,也展示了新时代的歌曲特性。如欣赏《浏阳河2008》,也算是老歌新唱。你们还知道那些“老歌新唱”的歌曲?

二、新课:

1、 听新歌:〈沂蒙山小调〉

今天我给你们介绍一首经典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听说过沂蒙山吗?。。。。。。

直接播放并介绍文字,歌曲循环播放,并在介绍完后直接聆听,让同学归纳 旋律、歌词及歌曲风格的特点。 民歌特点:口语化,方言化,简小易懂,结构简单。

2、 听伴奏曲子:介绍“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听伴奏并找出相应的“鱼咬尾”:2¬2,1¬1„

3、 跟琴唱旋律:(采用趣味接唱法)

①一遍:教师唱“啦”,学生接唱“鱼头”“鱼尾”部分的音符;

②二遍:接长衬词“哎”;

③三遍:口语化的“那个”“草地儿”“谷子儿”;(看同学们能不能接准衬词,调动兴趣)

④试唱“共产党”这一段,如何合理安排歌词。

4、听完整范唱,并有感情的跟唱。

5、教师提议,引导变化各段演唱方式,为后面的创编做个铺垫。 改唱〈沂蒙山小调〉:一段,正常;二段,跳跃式;三段,快速;

四段,由慢渐快。

三、 创编空间:

1、 要求:同学可自选一段进行编创:①可改变个别音符;②速度,节奏适当的改变;③歌词,可歌唱家乡。

2、

3、 可选出有代表性的创编进行试唱。

前两名创编成功者有机会上来选择视频之一。(《本草纲目》周杰伦,《浏阳河2008》周笔畅,《又唱艳阳天》李晓杰《不变的情歌》黑龙,《新康定情歌》凤凰传奇)

4、 总结:复习完整,优美的演唱。

师:民歌是我国的音乐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形式,所以我们要重视并发扬,要让民歌在我们这一代重放光彩!

第三篇:八年级音乐沂蒙山小调(说课稿定稿)

八年级音乐《沂蒙山小调》说课稿

执教人:周文娟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音乐第四单元第二节唱歌教学《沂蒙山小调》。本单元的选材以祖国大地锦绣山川的“山”为中心,通过学唱歌曲学会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现歌曲的不同风格特点,用质朴率直的歌声来表现朴实高亢的风格特点。歌曲为四四拍,速度中等,节奏舒展,与颂歌深情雄伟的赞颂情绪相贴切。小调是中国民歌的一种,通常在劳动休息时、日常生活中或娱乐风俗节庆等场合演唱,曲调优美、流畅。流传在山东的《沂蒙山小调》是一首新民歌,以优扬的曲调,朴实的语言,歌颂了家乡的美丽与富饶,表达了人们对新生活的赞美和对党,对伟大领袖的爱戴。全曲分起、承、转、合四个乐句,工整、自然,加上衬词和感叹词的运用,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二、说教法:

1、激趣导入法: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沂蒙山美好的风光,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2、听唱教学法:通过听范唱,体会歌曲感情,学会用民歌的演唱方法学习本首歌曲。

3、形象引导法:通过多种形式感受歌曲风格,初步了解“鱼咬尾”是民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增强学习民歌的兴趣,感受歌曲中热爱家乡的感情。

4、试唱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简谱,带领学生唱简谱,要有尊重原创的意识,准确的唱好全曲。在学生不会唱的时候:老师引导学生积极的学唱,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提高。在歌唱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通过听、奏、模仿、节奏特点的剖析,引导学生基本有感情的唱好歌曲。

5、感受创造法:以音响实践为基础,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多种形式的感受、表达歌曲艺术特色为教学过程,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说学法:

1、通过对沂蒙山风光的欣赏及对歌曲创作背景的了解,进一步较深对本首歌曲的理解。

2、讲究学科综合,联系语文知识,理解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3、设计适合学生建立知识体系的学习方法。复习民歌的分类。给学生乐句感的渗透:我们唱歌要有乐句的意识,每到一个乐句唤气,保持语义的完整。在学生演唱过程中,给与吸气记号的辅导,给学生正确的吸气唱歌的标准。

4、、学生在学唱歌去的过程中,大胆创新,即兴创作有关家乡的风土人情给歌曲填词。

四、教学流程:

图片导入----歌曲欣赏----范读歌词体会大意-----新歌教学-----即兴创编。

第四篇:八年级音乐上册《沂蒙山小调》教案_新人教版

大邱庄镇中学学案

年级:七年级

学科:音乐

主备:宋玥

审核:八年级备课组 课题:沂蒙山小调

课型:授新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认真欣赏音乐,感受歌曲的风格特征,体会歌曲的特点,了解歌曲中的表现手法,有感情地、自然、舒展地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调》,能进行实践性歌词创作及歌曲演唱方式的创编活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学唱、表演唱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知音乐、体验音乐情绪,参与歌曲演唱和艺术创编活动,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体验音乐之美,让学生在讲情画意中感受歌曲风格,增强学习民族音乐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民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调》

歌曲创作“鱼咬尾”手法,艺术创编活动

【学习方法】情景法、体验法、示范法、练习法、探究法 【导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前播放歌曲《沂蒙山小调》,同学们好!你们猜一猜刚才播放的是哪个地方的歌曲?(沂蒙山)沂蒙山在哪个省份?(山东)山东的沂蒙山是个风景秀丽的好地方,大家想不想领略一下那儿的自然风光?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沂蒙山。(课件:视频)

你们觉得沂蒙山美吗?对,沂蒙山不仅景色优美,而且民风淳朴,特别是那儿的歌更美!今天,老师就带给大家一首非常好听的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课件:音乐)

二、介绍背景

从大家的表情中,老师感觉到你们都被这美妙的歌声吸引了。《沂蒙山小调》无论是从旋律还是从歌词来说,都堪称经典。那么,有谁了解它的创作背景吗?老师也查了一些资料,和大家一起交流。(课件:文字)(请一名同学读一读)

三、学唱歌曲

1、发声练习。

现在让我们来学唱这首歌。为了把歌曲唱得更动听一点,我们先来开开嗓子,做做发声练习。请同学们站起来好吗?注意:身体要直,重心要稳,气息下沉,口腔打开,面部自然,精神饱满。(略作停顿)很好,跟老师一起来练!(师生活动)

2、学唱曲谱。

大家觉得嗓子打开了吗?好,我们带着练声的感觉去唱一唱这首歌的曲谱,跟着老师一句一句来!(师生活动)

我们再用“啦”音把曲谱模唱一遍,唱的同时,请手拿小乐器的同学用伴奏乐器击拍,没有乐器的同学用手击拍,一拍一下。(师范唱一句)大家跟琴

1、

2、

3、起。

3、分析曲谱特色。

刚才我们唱了几遍曲谱,不知道大家发现它的规律没有?(师边唱边板书几个小节25323 53212- 25235„„,用重音提示,然后请生回答。)

1 对,你很善于发现。像这样上一句的结束音与下一句的起音相同,这种手法在音乐中叫做“鱼咬尾”,类似于“顶真”的修辞手法,比如大家学过的《木兰诗》中有“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

4、做“鱼咬尾”的游戏:成语接龙

老师是游在最前面的那条鱼,女同学是紧跟着老师的鱼,男同学则是紧跟着女同学的第三条鱼,注意后面的鱼一定要及时咬住前面鱼的尾巴哦。

5、填词练唱。

大家对曲谱已经熟悉多了,我们现在把歌词填进去,先跟琴唱第一段。(师弹过门,并向学生说明)

同学们,这首歌每句歌词的结尾有什么共同点?(衬词“哎”,拖腔)我们把它唱得更突出一点,更能表现山东民歌质朴、淳厚、强悍、粗犷的特点。

(师以第一段为例示范)

好,下面老师给大家两分钟时间,把第

二、

三、四段歌词自由地唱一遍,注意体会唱好衬词、拖腔对表现民歌特色的重要性。

6、演唱技巧提升。

我们跟琴把《沂蒙山小调》完整地唱一遍。(齐唱)大家的演唱让老师很满意,但我们更想听听我们班小歌手们的单独演唱。大家看,今天是个多么难得的展现自己的机会啊!不仅有同学,还有好多评委、老师,谁能勇敢地站起来,亮一亮你的歌喉,选择你最喜爱、最拿手的一段歌词,为大家献唱一段《沂蒙山小调》?

(请一位学生唱,及时评价,先由生评,师再小结。)

这位同学声音洪亮,人也很大方。不过,老师总觉得他在演唱的时候还缺少一点什么„„(略作停顿,等生回答)对,感情!

你们看,这么美的风景,青山绿水,风吹草地、牛羊成群,多么清新,多么惬意!如果身临其境,你的心情一定是愉快、舒畅的。那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面带微笑,再把歌曲唱一遍好吗?(齐唱)

同学们,大家一定很喜欢看电视上的一些歌舞表演吧?无论是歌手还是歌唱家,他们在演唱时往往都伴有丰富的表情和适当的肢体语言。这样能更好地抒发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同时也更能感染观众。那么,现在我们也不妨站起来,加上一些肢体语言,来尽情表达你对这首歌的理解吧!(师示范,生活动)

四、拓展延伸

我是小小填词家(歌词创编)

你们那种认真劲儿真让老师高兴!唱得非常好!老师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我们用《沂蒙山小调》的曲谱,把歌词改一改,自己填词,来赞美一下我们美丽的家乡,也过一把当“作词家”的瘾。分组表演。

每个小组的表现都非常出色,老师一时真还评判不出高低。其实,只要你们敢想敢唱,你们就是最棒的!

五、总结下课

今天,老师非常荣幸地和大家一起走进歌声的海洋,让自己获得了音乐的美好享受。在我国的民歌宝库中,还有许多像《沂蒙山小调》这样优美动听的歌曲,希望今后还有机会能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谢谢大家!

教学感悟:

2

第五篇:沂蒙之行感受

赤诚的信仰

坚强的力量

——沂蒙党性教育之行感想

沂蒙革命老区先烈们的英雄事迹,以前通过书本和网络有过肤浅了解,虽然也曾感动,但并不彻底、并不深刻。8月18号和19号两天的时间,部里组织去沂蒙革命老区,实践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的党性教育活动。我们先后参观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纪念碑,瞻仰了烈士陵园,由于时间关系,粗略参观了马牧池红嫂纪念馆。一路默默看,静静听,细细想,心情非常沉重。如今纪念馆里那静静陈列的一幅幅图片、一行行文字,里面翻腾着当年战斗时怎样的惊心动魄,浸润着先烈们多少的赤诚热血,蕴藏了老区军民间多么深厚的鱼水感情。

血的诠释——当年先烈们不畏不缩的战斗决心和舍生取义的忠贞气节是红色信仰力量的最直接体现。孟良崮战役中,我军战士在近一倍于己、装备精良的敌人面前敢于冲、敢于拼、敢于打,在严峻的形势下一举歼灭国民党号称“五大主力之首”的“王牌军”整编第74师。这是一场扭转局面的战役,是一场关键的胜利,但是这里面的代价,是国共两党共死伤了达2万人之多,是我军踩着七层“躺下”的战士尸首攻上百丈崖,是国军狙击时把机枪打的都热的发红,战役经过,是何等惨烈。试想一下,面前是七层的尸体,冲上去很有可能是第八层,面对着血淋淋的残酷选择,舍生取义,杀身成仁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实事求是的讲,面对强手,面对死亡,你我心里都会犹豫甚至害怕,但是为了胜利的目标,就得拿出睥睨对手的豪气、殊死拼杀的勇气、奋进向前的锐气。孟良崮战役的胜利,就是凭着我军的气势以及战士们的鲜血和生命换回的。共产党员也是普通人,他们有父母、有妻儿在家需要照顾,他们的生命同样非常宝贵,但是在战争年代,为了信仰他们将自己的生命献出时却没有半分的犹豫,这是一种对信仰的忠诚、对党的忠诚。印象深刻的是在瞻仰孟良崮烈士陵园时,讲解员介绍,那里埋葬的烈士平均年龄只有23.1岁。23岁,这恰巧是我今年的年龄,我才仅仅参加工作刚要满一年,先烈们却在这风华正茂的年纪舍弃了生命。这巨大的差别,让我感到惭愧,但惭愧之后,却不由产生一种动力,一种使命感,那就是今后要更加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幸福生活,尤其作为一名新组工干部,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历史的传承——今日老区人民不等不靠的自强意识和无中创有的开拓精神是红色信仰力量的再一次展现。沂蒙革命老区,是片英雄的土地,老区的人民,传承着血染的风采。当年先烈们舍生取义、痛弃私利时显现出的伟大革命精神、坚强红色信仰,并没有随着战争的结束消失,反而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形势、不同的环境下对人民进行着潜移默化、源远流长的影响。革命老区相对沿海城市没有优越的地理位臵,不具备区域优势;相对西部城市没有上级的政策倾斜,缺乏外力的扶持;相对发达城市没有良好得现有基础,对人才形成不了有效吸引,可以说,老区的发展,困难重重。可是我们在沂水县城区停留时,看到那里的市容市貌却与想象中不同。据导游介绍,沂水县以前确实贫穷落后,但是从2007年开始他们中一批不甘平凡、眼光长远的企业家从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中发现了商机搞起了旅游业,沂水县经济也就是从那时候随着旅游业的开发开始起步。这样看,沂水县的旅游业几乎没靠政府开发,而是本地人自己搞起来的,在发家致富的道路上,他们没有等上级的扶贫救助,而是自己开动了脑筋,全凭双手。从07年到现在,

3、4年的时间,虽然那里还远远称不上发达,但是,在城市建设上、旅游品牌打造上、服务业开发上,从无到有,一步一步实现这么大的变化实属不易,甚至不无夸张的说这是沂蒙老区人民创造了一个内陆地区发展的“神话”。

由人及己——我们组工干部要以事求完美的工作态度和殚精竭虑的责任意识将红色信仰力量进一步延伸。共产党员在战争年代有战争年代时的义务,在和平年代有和平年代时的责任。我们可以庆幸我们处在和平的年代,不用我们去为革命撇妻弃子、肝脑涂地,只要我们能认识到面前严峻的形势,在工作上做到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即可。但是社会主义事业任重道远,现阶段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凸现,应该说我们党和政府身上的担子很沉,尤其是我们组织部门责任更加重大,肩负着为我党各项事业提供有力组织保证这一重要使命。基层组织部门,选好一名干部、配强一个班子,往往能决定了一个地区的综合发展程度,决定了这个地方老百姓的生活是不是能得到进一步改善。这种特殊性,无疑会让我们的工作任务比别人更加重,要求更加高,标准更加严,困难更加多,而且今年马上到来的县乡换届又将是对我们的一次严峻考验。我们应该自问一下,面对这些工作上的压力,我们是否也能够像老区人民一样靠那种坚定地信仰,靠那种韧劲,拼尽自己的全力排除万难?我们应该把这次沂蒙之行作为唤醒内心革命信仰、强化干事创业意识的难得机遇,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职责、使命,以党员干部的标准要求自己、鞭策自己,进一步巩固个人的纪律性、原则性,对外树立良好形象,对内团结协作,圆满的履行自己的职责。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沂蒙山导游词范文】相关文章:

沂蒙山的作文05-26

《沂蒙山小调》教案05-01

关于沂蒙山的论文题目05-03

沂蒙革命05-07

红色沂蒙精神06-26

蒙山大佛赋04-20

沂蒙革命文化04-20

沂蒙观后感05-11

蒙山冬日游诗歌04-15

蒙山旅游宣传口号04-15

上一篇:岳麓山策划书范文下一篇:一模一样造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