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我爱我家

2023-05-19

第一篇:综合实践活动我爱我家

“我爱我家”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五(3)班

一、活动名称:我爱我家

二、活动背景: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鲜明的社会责任性和健全的人格等是各学科的主要目标之一;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说,在家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时时处处都以自我为中心。家长们也都心疼孩子,对他们的要求百依百顺,导致很多孩子心中没有爱和亲情。本次活动旨在让小皇帝或小公主们体会父母养育的艰辛,学会爱家长,爱同学,乃至我们美丽的大家庭,唤回那失去的童真。

三、活动内容: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小公主、小少爷自居者甚多,他们认为父母的关爱是应该的,作父母的理当为他们服务。从来就不体贴父母,关心父母,甚至于把父母的关爱当作一种负担,厌烦、不在意者甚多。借此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家、爱父母,珍爱父母的叮咛、父母的关爱等教育是十分有意的。

在师生共同的探讨下产生的研究专题有“家庭成员小档案”、“我家的变化”、“我为父母做件事”、“我对爸爸妈妈有多少了解”、“我来当一回爸爸妈妈”。

活动专题确立后分四个步骤进行活动的开展

(1)由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专题,自主设计活动方案,并在小组或全班相互交流,教师作适当的指导,这里包括具体内容、设计活动、开展形式、安排实施进程,选择活动的方式等。

(2)开展活动。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案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专题研究性学习。

(3)在家体验做父母,为父母做一件事。

(4)总结评价,逐步培养学生善于反思和总结的意识。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开展讨论与评价,多种评价方式并存,重在评价研究活动展开得如何?是否能清楚地表达感受与体会?指导教师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四、活动时间: 九月至十二月

五、活动目标:

1.培养孩子对亲情的感悟力;唤醒孩子心中的爱。 2.锻炼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责任和奉献意识。

3.美化自己的家,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培养孩子自主,合作的能力。

4.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使学生会用真情实感作文

六、活动准备:

1、明确要求:

2、分工合作:

向学生提出活动的最终目标:出一本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展版。 为了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都有事做,根据需要可四人为一小组进行分工:搜集资料、美工美化、信息技术、统筹校对。

3、资料搜集:

每个同学可以把自己的习作、日记片段,对家的设计思路,家中的老照片及对家长的采访记录等。请家长帮助筛选,指点,经过自己的修改润色后交给资料搜集的同学。

七、活动过程:

1、各小组制定法活动计划

2、活动实施,分阶段根据活动计划个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活动。

3、成果展示

八、活动总结:

由小组长带领,各组完成评议表。

九、活动总结

第二篇:我爱手工综合实践活动

《我爱手工,劳动光荣》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方案

一、活动背景。我们小学刚成立三年,学校各项工作如雨后春笋般充满勃勃生机,校领导把办学宗旨之一定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开展了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大而言之,是为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小而言之,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我们响应学校的号召,成立手工制作 综合实践活动小组,以培养在手工制作方面的特长生。

二、活动目的。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其成为有一定特长的人才。

三、活动时间:2012年9月——2014年5月。 2012-2013学年度上期兴趣小组计划活动十三次。 2012年9月25-30日迎中秋绘画活动。 2012年12月25-30日庆元旦剪纸。

2012-2013学年度下期计划兴趣小组活动十次。 2013年4月25-30日母亲节给妈妈做贺卡。 2013年3月学雷锋树新风手抄报评比。

2013-2014学年度上期兴趣小组计划活动十二次。 2013年9月25-30日迎国庆编织中国结。 2013-2014学年度下期兴趣小组计划活动十次。 2014年4月2日“国际儿童图书日”,制作书签。 2014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绘画展。 2014年5月1日“变废为宝”手工比赛

四、活动过程。

1、每周一次兴趣小组集体活动。

2、与节假日结合起来,开展有目的的具体活动。如:庆元旦绘画,母亲节给妈妈做贺卡,新年剪纸,利用废弃材料“变废为宝”等。

五、活动成果展示。

1、小组成员作品组内展示。

2、把作品制成板面校内展示。3小组成员在本班内展示,带动其他学生参与。

六、每次活动各成员写一份心得体会。

七、成果小组组长负责每次活动记录。

八、活动结束后辅导老师做活动总结。

迎中秋绘画活动方案

为了迎接中秋节,激发小组成员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陶冶艺术情操,培养孩子热爱自然、观察生活、大胆创意的习惯。我手工制作综合实践活动组决定举办“迎中秋“绘画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比赛主题

绘画:“迎中秋,庆团圆”

二、参赛对象 全体手工制作小组成员

三、时间、地点 时间:2012年9月26日 地点:小组活动室

四、参赛要求

1、参加绘画比赛的组员以比赛主题创作一幅画。

2、绘画形式、绘画材料不限,可以是水墨、腊笔、水彩、水粉、油画棒、粉腊笔等。画种自选,工具材料由参赛选手自备。

五、评奖

本次绘画比赛设

一、

二、三等奖各三名。优秀作品将在宣传栏中展示出来。

六、评委:闫冬丽

赵红梅

七、比赛评分标准:

1、以中秋为主题。20分

2、选材新颖、有创意。20分

3、构图饱满、主次分明。20分

4、色彩整体和谐、统一中求变化。20分

5、线条流畅。20分

2012年9月20日

庆元旦剪纸手工制作活动方案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们的剪纸兴趣,养成细心、耐心的好习惯。

2、剪纸题材来源于生活,要多观察生活中的人和景物。

3、学会看各种折法示意图,了解各种符号的意义。

4、折、画、剪时要大胆细心,使自己的作品富有创造性。

二、实施过程

要剪纸成功,绝非容易的事,老师说了还要学生在实践中明白才行,教学是要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所以老师必须在教法上下功夫:

1、对部分学生可以近距离演示多次;

2、充分地调动学生互相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面带点的学习,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

3、在教学中发现问题,不一定马上讲答案,可以先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去解决问题,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4、尽量多的让孩子们观察实物,大胆尝试,多鼓励,及时鼓励。

三、具体工作安排:

(一)

1、剪纸的种类、剪纸的工具;

2、剪纸作品欣赏;

3、剪贴画欣赏;

4、剪纸的绘画基础;

5、剪纸工具使用;

6、简单剪纸练习;

7、剪贴画练习;

8、临摹剪纸作品;

9、剪纸作品创作;

10、剪贴画作品创作;

(二)、学生活动:

1、学生剪纸作品展;

2、欣赏剪纸作品;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

1、时间:2012年12月25日-12月31日

2012年12月20日

母亲节贺卡创意制作大赛策划书

一主题

提篮春光看妈妈

二目的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当母亲节到来之即,我们该为她做些什么呢,就做一张贺卡来表达我们对天下母亲的热爱吧。我知道这永远也不够,母爱似水,因为有它,我们才得以成长,它是我们生存的食粮,她是我们的精神支柱。羔羊跪乳,乌鸦饭哺,这是亘古的永恒。妈妈,一张小小的贺卡送给你,让它盛满所有春光,带上我们的祝福。给你温暖,永远照耀着你,无论我身在何方,我一直都在想着你。心怀感恩之心,让天下母亲都感辛尉,让爱插上翅膀越飞越远。

三、活动时间地点

时间 4月8日14点至17点30分 地点 建工楼负一楼

四、参赛对象,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报名参赛,每组不得超过4人

五、评分规则

每一位评委手中将会有五颗红心,在认为好的五幅作品上贴上红心,每幅作品只能贴一颗心。比赛遵循公平公正原则。

六、评分标准(投票制)

1、作品新颖独特,寓意深刻,有感染力。

2、表达出真情实感

3、色彩搭配得当。

七、评委组

陈爽老师 吴婧老师 韦宁老师 大众评委每班一名

八、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

第三团总支活动策划 第三团总支学习部助理罗海红

九、比赛的注意事项

1、比赛所需要的工具( 如小刀 彩纸 胶水 蜡笔 剪刀 画板 彩笔等)需要自备,

2、参赛人员需保持场内的清洁卫生 ,服从工作人员的安排

3、工作人员需要佩戴会牌 。

4、爱护公共财物,

赛后负责清点所借所有物品并及时归还

第三篇:我爱家乡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四三班 万金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 “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认真贯彻学校综合实践课程计划的有关精神,坚定不移地依照新课程理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向深入,努力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着重培养既有底气又有灵气且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现代小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从意识上重视起了这门课程,实施课程的能力从无到有,从初步体验到有所感悟。学生在一次次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并培养了兴趣。在新学期中我校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工作:

1、转变观念,让我和学生一起成长。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让教师的教育思想进行一次深刻的革命,要让教师站在未来人才的需要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关键,教师的作用是有效的指导,大胆地让学生去闯,失败了也是一种体验、一种收获,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科学态度和科学规范,体现与人合作和分享成果的乐趣,让我和学生在活动中一起成长。

2、拓展外部环境,营造有利于教学的氛围。学校积极主动与周边单位及相关行业进行联系,探求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利氛围。同时,加大宣传力度,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仅是学校、教育部门的事,而应当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全社会人人有责,为孩子们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

3、“多元化评定”: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善于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及时给予他们鼓励,促使他们更积极、更主动的实践。此外,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小组互评甚至邀请家长一同参与评价,建立这种开放式的多元评价体系,将使评价更加科学,更加全面,更加真实。 通过此次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对家乡的风景、风俗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第四篇:到我家来做客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已经举行了三次。说真的,每次活动总会让人有一些新的发现,让人有一种收获的喜悦。使人更高兴的是——这一次活动,让我们的家长也上了有意义的一课。。

一、家长最初的反响

本次活动因为它的特殊性(家里进行),我们十分需要家长的配合。所以在活动过程的制定时,我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整个活动,我把家长确定为“活动的监督者和督促者”“活动的裁判”(因为有第二次活动的基础,我很信任家长)。早在11月份的家长会上(家长学校),我就把第三次活动的目的、设计过程、要求向家长做了详细的介绍,并要求家长配合。大多数家长表示愿意支持,但是我却看到可他们脸上的迷茫。“现在这书还真难读,事情太多了”“你说,一次活动就能让我们的小姐、少爷改变吗?”“唔,现在学校也是花样百出”甚至有家长在窃窃私语。有一个家长还对我单独说:“我孩子本来在这方面就挺不错的,王老师,你说还用得着继续教育吗?”这时,我深深地意识到我们的家长尽管素质提高了,但是他们的“培养孩子动手、思考、探究”的意识太薄弱了。他们还是认为学生就是“读书”——啃书本,能考出好成绩是最重要的。很多时候,他们是因为“老师说的”,所以不得不“执行”。这就让我清楚地知道——第二次活动时,我还不够细心,考虑不够周到,也许有些孩子就是在家长的“敷衍了事”之中,削弱了一些能力,少了一些“新发现”。

我想就让事实来说话吧。所以,我也没有过多的解释,只是下发了一个表格,同时希望家长仔细观察学生的有关行为,并详细填好表格。对此,家长就没有什么意见了,就当是配合老师的教学吧。

二、父母的惊喜,肯定了我们的活动

虽然学生家长对活动的本质并不了解,但是,他们确确实实地感受到了我们综合实践活动的所带来的意义。有一位家长在活动后就跟我说了这么一句话——“王老师,我还真小看了这综合实践活动。你们学校是应该开展这样的活动,它在无形中教育了我们孩子的,培养了孩子的习惯,我赞成这活动。”再来听听我们班家长的附言——

“综合实践活动《请到我家来做客》是培养学生独立接待客人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良好课程,使学生提早走进现代文明家庭。谢谢贵校!”

“彤彤的性格内向,胆小怕事,经过本次活动(老师的教育和引导)她比以前懂事了,性格开朗了……”

“我的孩子以前对客人不礼貌,现在,经过本次活动,我的孩子在对待客人的时候不但非常有礼貌,而且很热情。”

家长们惊喜地发现——他们的孩子懂事了,对待客人有礼貌了,有主人意识了……这就证明我们的活动是成功的,我们的课程设置是有意义的。

三、活动给我的思考

活动的成绩是可喜的,但是,因为初次上这种课程,所有的一切都得自己设计策划,没有什么依据,我也确实看到在活动中的一些不足:

1)考虑学生的差异不够:学生是有差异的(智力、能力、家庭教育等等),我们在教学中往往会考虑到这一点,但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却有些忽视了,导致一部分学生没有扎实地开展活动。(因为这是在家进行的)

2)学生的年龄特征考虑不够:虽然在启动课时,我也充分考虑了这一点,特地安排了一个“即兴小品”(父母的朋友来访如何接待),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还是难以避免地出现了问题:“**对大人客人招待一般,有时连招呼也不打。请同学到家时却非常热情。”“……他对同辈人很亲热,对长辈显得很生疏……”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三次活动对学生是三次启示、锻炼,其实,它也促使我这个老师不断地进行思考,在教学方式上也不断地进行改进。我想,对综合实践活动,我们是尝试阶段,通过一次次的活动设计、开展、总结,我们将会把它开设得更加完善,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综合实践活动将成为学生以及家长所欣赏、夸赞的课程。

第五篇:爱我家乡保护环境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一、指导思想:

根据校长室、教导处的活动方案部署展示我校校本教材培训的人文性、社会性,使教材有机的和社会实践、人文精神进行紧密的结合;营造“爱我家乡,保护环境”的浓厚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本活动,促进校本教材的可操作化和普及化,提高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更深入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步骤:

(一)学习阶段:

1、主题班会:使学生了解本次活动的中心思想和进一步明确绿色对地球、对校园、对每个人的重要性和不可缺少性。

2、校本教材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家乡,增添爱家乡、爱校园的责任感,树立很强的主人翁意识,让每个学生以家乡而骄傲、而自豪。

3、开展一次社会调查:让学生切入社会,利用周末去体察周围不利于家乡环保的因素收到学生发现的几十余条,这些因素都是学生亲眼目睹、事实存在的鲜活事例,有社会的、有学校的等等。

(二)综合实践:

1、主题班会:就几十条不利因素进行一次大讨论,想办法、出点子,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利用大讨论,让学生去解决这些问题,当然因为条件有限,现在只能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

2、成立环保小分队深入校园每个角落,为校园的绿色、整洁出一分力、发一丝光,小分队的任务是不仅要自己做好,还要经常深入校园卫生死角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还对一些破坏校园卫生、绿色的不良现象进行及时指出并纠正。

3、出一期环保为主题的黑板报。

4、由学生自遍、自导、自行服装设计的一个近10分钟的环保小话剧,几乎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这次编排,让他们深切体会到垃圾对人类的害处和如何正确处理垃圾的小常识。

进行一次环保小论文评选活动,学生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耳闻目睹写出了一些愿汁原味的小学生环保论文,进一步打牢他们的环保意识,并对论文进行展示,激励其他学生都携起手来“爱我家乡,保护绿色”。

上一篇:做好夏季安全生产工作下一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