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方案

2023-05-18

方案在我们工作与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进一步开展工作与学习,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那么一份科学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方案-中学生怎样参与环境保护探究

一、活动主题:

中学生怎样参与环境保护探究

二、设计背景:

(一)、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可是另一方面严重阻碍社会生产持续发展,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众多因素也出现了,其中最让人们头痛的就是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此我们以《中学生怎样参与环境保护探究》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就应运而生了。让学生通过这一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危害,自觉地从我做起爱护环境,自主地寻求科学保护环境的方法,同时培养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计划背景

1、设计理念:

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让学生在富有意义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科学精神,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2、学习资源使用对象及用途: A、中学师生。

B、支持综合实践活动。

三、活动对象:白银四中七年级学生

四、活动时间:根据本次活动内容,预期3课时完成。

五、活动方式:班级活动与小组活动

六、活动目标:

1、学生通过活动,了解环境污染危害的的严重性,并意识到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地从我做起,自主地寻求科学抑制或减免环境污染方法,同时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行为和习惯。

2、学生通过与同学、家长、亲友、社会的不断接触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会收集、整理和初步运用多种信息的方法和能力。

3、学生参与简单的综合实践活动,对综合实践活动全过程有初步认识,培养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和能力。

4、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并积极进行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七、重难目标:以上目标均为重点目标,其中目标3是难点目标。

八、活动过程:

(一)、活动的准备阶段

1、引导学生拟定活动方案。

(1)组织、指导学生围绕主题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料,确定活动内容,讨论活动的价值。 (2)指导学生拟定活动方案。

(3)组织学生讨论活动方案,论证活动方案的可行性,并修改活动方案。

(4)拟定正式的主题活动方案(制定实施计划、明确活动目的意义及目标,确定活动内容和形式、途径和方法、相应的条件和预期活动效果。

2、教师指导学生确定出活动的重点、难点目标。 (1)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 (2)环境污染的危害? (3)防治环境污染的方法。

(4)学会收集、整理和初步运用多种信息的方法和能力。 (5)发现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并积极进行探究的意识

3、引导学生根据每个同学的性格及特长,科学地分成能完成相应活动任务的小组。

4、教师把相应的网站或书目等提供给查阅资料的小组。

(二)活动的开展阶段

1、了解当前世界环境污染大致状况。查阅各种资料、了解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了解科学的防治环境污染的方法。广泛宣传环保意识。

2、学生自主调查身边环境污染情况。

3、讨论中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也造成或容易造成的污染环境的行为、中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现实可行性。

4、拟定自己参与环境保护的计划。

(三)活动成果展示

1、学生自己在调查、询问中获得的知识以喜欢的方式,尽可能多形式地展示成果。如:办小报,开展辩论会,写心得体会„„

2、如果可能,还可鼓励学生根据探究结果的总结,在校园内甚至社会上发出倡议,呼唤大众的环保意识。

九、活动评价方式

遵循自主、激励性评价原则,采用协商研讨记录的方式,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形式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

十、活动实施建议

1、参与活动同学撰写小论文或写出心得体会。

2、与学校有关部门沟通协商,根据课时及活动进行情况灵活安排与调整。

3、联系活动场地、图书室、微机室等,为学生搜寻资料开绿灯。

4、以自己经历到社区、校外公共场所进行现身宣传,让社会广泛关注“环保问题”。

第二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方案

中国传统节日

娄丈子中心小学六年级

指导教师:张淑芹、李艳青

【主题背景】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情感。每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都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渊源或美妙传说,都具有独特情趣和深广的群众基础。如,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人们登高、插茱萸度重阳的情形。又如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我国民间三大传统节日之一,既让人们体会丰收的喜悦,又让人们体会团圆的深意,人们常常望月思乡,怀念亲人,盼望亲人团聚。

如今,好多学生分不清“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和区分后,一起来探究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本次活动力求通过查找资料、调查采访、动手实践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我国传统节日的魅力,产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爱好,激励学生关注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活动时间】:八周

周次

活动内容

1—2

课前准备,确立主题

3—4

查阅资料

5—6

分析与整理

7—8

成果汇报展示

【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内容、由来和习俗。

2、初步了解传统节日与现在节日差异,感受到中国节日文化的深刻内涵,能够珍视我国的传统文化。

过程与方法:

1、运用上网查询、查阅资料参观访问等多种形式进行调查研究,增强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搜集信息、整理资料能力;

2、形成实践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学会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探究中国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视。

2、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浓厚兴趣和深切热爱。 【活动方法】

1、查资料(上网,查书、报纸、杂志)

2、调查、访问(例如: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3、收集图片(过节时人们的着装和食物)

4、亲身体验,总结交流。 【活动阶段安排】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 第1周

1、确定具体内容,划分活动小组,合理分工,推选小组长。

2、制定活动方案,撰写开题报告。

一、主题确立阶段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主题。

二、确立子课题,制订计划。(第二周)

1、确定活动内容及子课题

2、成立活动小组

3、教师指导学生填写活动计划表,明确各自的分工。

4、教师指导学生制定并修订小组活动方案,明确任务,渗透实践方法。

第二阶段:查阅资料

2——4周

1、查阅资料,实地调查,收集资料。

(1)首先要查阅资料:各小组针对自己研究的内容到微机室上网查找、收集相关资料。小组同学把各自收集到的信息利用局域网传到小组长建立的共享文件里。

(2)了解各班同学对古今节日喜爱程度、都喜欢哪些节日,填写调查表并撰写调查报告,最后撰写发扬中国传统节日倡议书。

第三阶段:分析与整理5——6周

分析、整理资料。在小组同学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对本组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充实删除,形成清晰的思路,根据最后确定的汇报形式,再进行资料的筛选和梳理,做好汇报前的准备工作,以便很好的在班内交流。

第四阶段:成果汇报展示7——8周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同学们把各自的收获与班内同学一起交流,分组汇报:

(一)教师组织学生以多种方式进行汇报交流,给出具体的建议。

(二)汇报评价 【评价方法】:个人评、小组评、家长评、教师评。

1、单组评价:在每个小组汇报结束时,其他组要对汇报小组的汇报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从形式到内容,组员参与情况、表现、及完成程度等)

2、综合评价:评选出最佳活动小组,表现最佳的个人。进行成果展示。

3、成果汇报展示及动手制作 。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把自己收集到资料与班内同学一起交流一下,教师组织学生以多种方式进行汇报交流。

1、讨论、交流活动体会。

2、撰写结题报告活动、总结。

3、举办活动成果展

4、倡议发扬中国传统节日

(三)教师小结,指导方法

教师可直接总结,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实施计划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比如安全教育、礼貌教育、实事求是的态度、仔细观察、认真记录的习惯等。

第三篇:今天我当家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角色替换“今天我当家”假期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研究主题

《今天我当家》

主题来源

日常生活

设计思路与意图

现在许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很多时候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要什么有什么,花钱大手大脚,根本体会不到生活的艰辛和父母的辛苦,平时常以自我为中心,对家人也缺乏一种关爱之情。为了让孩子们感受爸爸妈妈生活的艰辛,特组织学生开展此项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角色替换,体验“当家”的感觉,了解爸爸妈妈平时当家的辛苦,为了这个家庭付出的劳动,增进父母子女间的感情交流。这不是一个绝好的教育方法吗?

活动目标

1、通过让学生独立设计菜谱、独立购买,学习正确合理消费,节约用钱,养成勤俭的好习惯。

2、通过角色替换,体验“当家”的感觉,了解爸爸妈妈平时当家的辛苦,为了这个家庭付出的劳动,增进父母子女间的感情交流,能以实际行动报答父母辛劳,为家庭分忧,使学生体会家长的辛苦,激发学生关爱家人,体谅父母的情感。

3、通过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生活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实施

具体过程

第一阶段

准备实施阶段

活动过程:

(1)

通过让学生独立设计菜谱,家长提供一天的伙食费,让学生独立购买,学习正确消费,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自立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自我劳动能力,让学生切实走进生活,在劳动者体验父母的辛劳。

(3)

提前指定一天的当家计划,(起床—打扫卫生→做早餐→买菜→开始做饭→洗锅→负责下午安排→晚饭→总结一天的开销和工作)有条件的家长可以配合学生录制当家的一天点点滴滴,然后合成留住纪念并且上传到网站与其他人共同分享。

(4)在结束一天的体验以后,家长和孩子共同讨论一天的感受,让学生把今天我当家制作成彩报(彩报统一制作成A3纸大小),家长在彩报上面写下评语,返校交班主任。

第二阶段

展示总结评价阶段

(1)

返校以后各班统一收集学生彩报,经过班主任评选,评选出好的彩报张贴于教室后黑板。

(2)各小组展示课题成果

①各班挑选人员谈当家一天的感受。(包括:成果展示;活动时遇到的困难如何克服;通过体验的收获、体会等,形式自主。)

教师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展示成果,培养学生的组织、表达、协作、创造等多种能力。通过成果的交流与展示,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预期成果形式

活动结束,各班可以把好的彩报和文字发招聘部入选学校公众号发布。

吕梁精英学校初中部

2019.10.30

第四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方案设计

————读经典、学做人

一、课程设计的现实背景与理论依据

(一)责任教育是新时代的需要

责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支托,是人成长中关键的核心因素。它决定了学生如何树立责任心,具备什么样的责任态度,将来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去履行责任。因此,充分开发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有责任感的公民,就必然成为中学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现代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引发了知识经济的出现。高科技和知识经济的有机结合为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精神的培养,离不开知识教育,然而,不树立责任心就更不可能产生创新意识的动力。因此只有架起知识加责任的桥梁,才能抵达创新的彼岸。才能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创新意识、发展能力的一代新人。

我们现在的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是中国进入21世纪时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使中学生将来成为21世纪的主人,除了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还必须加强道德品质教育,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强化对中学生进行责任感的教育与培养。责任感是全球人类所重视的良好道德品质。泰国人对责任感的重视程度居全球之冠,智利人相信孩子将来成功取决于责任与努力的统一。

人的一生是与人的责任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从幼儿时期起,在家里按父母要求去做,进幼儿园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小学生和中学生上学学习,回家帮助家长做家务……就是训练一个人责任心的开始。它的训练起点,首先是在人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上。中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承担起了一种社会责任。学习是社会、国家与民族赋予他的一种历史责任,而承担起这一责任,就要从良好习惯的养成做起。习惯是人生之魂,是成人之本。从小培养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但要有始有终,而且要有恒心有自信;今天的事今天做,事事都要对人对己负责任。随着年龄的增长,责任心的范围日益扩大,对责任心意义的认识也就更加深刻。

责任无论对人或对社会都是一种庄严的承诺,每一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承担和兑现自己的承诺。一个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尽责的人,不能兑现自己承诺的人,就谈不上对别人的守信诚实和在过错面前勇于承担责任;更谈不上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未来负责。作为中学生,他的任务就是学习,只有对自己的现在的学习负责,才能在将来负起责任。

其次,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现在的青少年中,独生子女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在这种“四二一式”的家庭教育中,父母过分保护,娇宠溺爱,事事代劳的现象十分普遍,孩子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以“我”为中心,习惯于把责任都推给父母,推给他人,久而久之,势必淡化他对自己的学习责任,对家庭对社会所应负的责任更是无从谈起。

由此可见,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是今天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型人才奠定基础的重要任务。

(二)责任教育是学生个体健康发展的需要

一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取决于责任感。北京师范大学的科研工作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他们查阅了中国53位学者(包括科学家、发明家、理论家)和47位艺术家(包括诗人、文学家、画家)的传记,发现这些人尽管从事的工作和环境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都有对国家和人民强烈的责任感。学生个体在良好的学习品质形成的整个过程中,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履行责任这种精神力量的推动下达到的。有了这种主人翁精神,就使学生的现在和将来有了牢靠的基础,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了全面和谐地发展。因此,学校要重视指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把培养小学生责任感作为小学教育工作的很重要任务。

(三)综合实践活动是责任教育的有效途径

1997 年原国家教委颁发的《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建立和完善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综合实践课无疑是学校课程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把各类课程有机地融为一体,优化整合,促进学校课程结构的现代化,发挥出课程的最佳整体育人的功能,促使学生达到全面的发展。

从对学生学习形式情况调查来看,“课外活动真开心,还能学到本领,我愿意参加”占84.4%,可见学生特别喜欢在活动中得到培养,获得能力。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更多地开展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综合实践活动。其根本目的是试图对现行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做中学”为核心的教育思想认为的那样:“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主动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 尽管综合实践课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有着巨大的作用,但由于对综合实践课开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高致使综合实践课的开设流于形式而失去它质的内涵。同时,教育教学的方式的陈旧,严重地制约着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因而造成了开设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缺乏精心的组织与策划,缺乏有目的的系统训练,可谓有其形而无其质。可见,其开设的内容、活动的形式、具体的操作体系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完善,其研究的潜力是十分巨大的。因此,我们把综合活动课程加以充实,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为目标,以学生的不同时期的特点,开展有效的具有系列性的以“学会负责、学会做人”为中心的综合活动,达到培养学生人格的目的。

二、课题的选定和资源分析

关于责任,我们认为一个人的责任是指个人对社会应尽义务的认识和体验,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相应行为表现。能自觉地承担起社会对他充当的角色所要求的责任和义务,并努力克服在履职中碰到的各种困难,在此过程中伴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具体表现在对集体,对父母(家庭),对他人,对祖国,对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即作为国家公民应有的义务感。

我们所研究的对象是中学生,所以他所“充当的角色”是中学生,他所“要求的责任和义务” 主要是学习,通过学习来达到国家所要求的目标。

关于课程,课程是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根据某种文化和社会取向,为培养下一代所制定的一套有目的、可执行的计划,它应当规定培养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应当有一套具体实施的策略,也应当具备恰当的评价方法。课程内容具有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

所以,我们“学会负责、学会做人”的校本课程就是根据现代社会的需要,根据当前我们学生的需要进行开发,他有一定的目标——培养学生成为“追求有能有责的中学生”。有课程内容——学习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基本学习掌握、特长的发展、生活中学习、与同伴合作),有课程计划——构建一个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成长性综合活动目标体系(确定的学习成长证书内容)。有评价手段——学生学习成长证书。

关于综合活动,我们指的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活动,它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是作为一种课程而出现,其目的是通过有意义的系列性的活动,把培养的目标内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

因此,“学会负责、学会做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有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参加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和形成负责任的态度和习惯的综合课程。

三、课程目标设计 (一)总目标

通过课题的实施构建“和谐、合作、负责、创新”的校风,“卓越、向上、自主、合作”的学风。

培养学生成为“追求有能有责的中学生”。 具体目标 :

1、构建一个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成长性综合活动目标体系。

2、形成一套具有学校特色的符合各年级学生特点的责任教育校本课程。

3、制订一种比较客观,有利于学生自我成长的评价机制。 (二)研究目的

(1)制订各年级的学生学习成长重点实验项目。 (2)确定学生“学习成长证书”的内容。

(3)本年级学生在学习成长重点实验项目的情况调查分析(即前测、过程分析及后测)

四、课程实施方法和步骤 (一)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2、行动研究法 (二)研究步骤及阶段:

1、方案设计阶段(2012年9月),有关学生责任教育方面资料收集归类,学习讨论,分析研究,制订出实施本课题研究详略方案。 (1)确定研究的目标、方法、研究架构、实施程序与研究人员。 (2)拟定研究计划。

(3)组织研究人员学习相关理论。

2、方案实施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根据总课题确立各子课题组,制订出子课题实施方案,并按照各自的研究方案全面实施研究工作,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形成有系列的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为中心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1)提出学生“学习成长证书”初步框架。 (2)制定各年级学生学习成长证书并实施。 (3)实施初步结果的分析与调整。

3、总结验收阶段(2015年1月), 对课题研究情况和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全面总结,完成研究报告,邀请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鉴定。

五、课程架构

(一)拟定学生学习能手证书基本框架

1、参加人员:学校行政人员、班主任、各学科教师。

2、研究方法:文献分析,问卷调查。

(1)文献分析:分析各学科各年级的课程标准及与中学生学习相关的文献资料,然后制订出初步的学习行为达成目标,一般每一年级确定15---20个目标供备选。

(2)问卷调查:根据上述所确定15—20个目标制作成问卷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一是进行前测,分析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状况,二是对备选实验目标进行筛选,确定各年级学习重点实验项目。 (二)实施学生学习成长证书

1、参加人员:各学科教师、家长。

2、研究方法:行为指导、评价分析

学校确定各年级研究主题,学生进行自我定标,教师根据学校主题及学生情况收集相关资料,制定课程案例并实施,学生根据目标在各场合进行自我实践,最后进行评价。

制定课程方案、再拟方案、修正研究主题、再评、评价检测、指导行为实践、再指导。

(1)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组成员确定研究主题:学校根据新课程标准,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出学生行为达成的目标。

(2)学生自我定标:学生根据本年级学习目标自我检视,然后确定在本周内想达成的目标。并把目标制作成小卡片贴于课桌前及自己房间内。

(3)收集资料拟定案例:教师根据目标查找相关资料,重点是学生中所存在的事例。每周各年级实验小组成员寻找事例,召开小型例会讨论确定课程方案。即集体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备课。

(4)指导学生行为实践:在校内,各学科教师均应进行指导和对过程的监督。学校把学生行为实践的要求用家校联系簿的形式告知家长。家长协助学校对学生进行学习行为的指导。

(5)评价检测: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具体指标,三星、二星、一星。

教师评价:先有个性化并简要地进行描述性肯定评价。再进行星级评定。 家长评价:进行星级评定,也可视情况适当进行语言描述。 综合评定:授予学习成长证书。

1、三者评定均为三星者。

2、在某方面成绩突出者。 (三)初步实验的分析。

1、参加人员:学校行政人员、班主任、各学科教师。

2、研究方法:分析与讨论

(1)各学科教师对重点训练项目在本学科学生达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撰写出报告,提出改进意见。

(2)班主任对本班学生的学习成长证书获得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分析。并撰写出报告,提出改进意见。

(3)各年级组长对本年级的实验情况进行分析。并撰写出报告,提出改进意见。

六、成果展示

论文、校本课程(资料包)、实验报告、优秀案例。

第五篇: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方案

临近期末,为切实搞好总复习,真正实现复习课的有效性、科学性,我校将举行“切实提高复习课有效性”主题教研活动。

活动将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2月27日—12月31日。集体研讨,同伴互助。各教研组分年级分学科组织教研活动,讨论并形成本学科复习课的有效教学设计。

第二阶段:1月4日—1月8日。骨干教师复习课观摩,专业引领。各教研组安排一位教师按照讨论的教学设计上一节复习研讨课,然后是互动评课,对教学设计中的优缺点进行总结,最后再安排另外一名教师按照修改后的教学设计继续上复习研讨课,之后再讨论形成统一的教学模式。

第三阶段:1月9日—20日。自我深化,自我反思。各教研组成员在集体研讨,观摩的基础上按照相对统一的教学模式上复习课,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改革。学校教研处进行听课检查。

备注:各教研组成员在活动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写好发言提纲,活动结束后,教研组长须将每位教师的发言提纲、活动记录、实施方案(复习课设计讨论稿、复习观摩课具体安排)于本周五上午下班之前交教研处。

如何上好一节复习课

一、把握好准确的复习方向

无论是大小考试的考前复习还是上完一章的章节复习,都要根据《课标》要求,紧扣重要考点、紧扣考试题型、紧扣考试动向,做到有的放矢,不盲目练习,不做无用功,不引学生入歧途。

二、安排好合理的复习进度

一旦进入复习阶段,事先要根据复习时间、复习内容合理安排好复习进度,用几轮复习、每轮复习用多长时间、每节课复习多少内容、……。千万不可走到哪算到哪、那黑哪歇店。

三、设计好复习思路与方法

每节复习课前,对本节课复习的重要知识点要进行规划,针对这些知识点,用什么样的思路、方法去复习和巩固。是“讲练讲”式(先复习回顾知识点,再用习题进行针对练习,最后讲解习题再次回顾),还是“练讲练”式(先针对重点内容设计一至二道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再通过分析解题过程回顾所学知识点,最后再次进行练习)。前者属于“用法练题”型,后者属于“见题思法”型。大多数教师习惯于用前一种方式复习,而笔者更主张多用后一种方式复习,因为后者更多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落实好典型练习题

习题的选择一定要针对重点、要少而精、要体现学科性和时代性。“宁缺勿滥”是落实练习题的重要原则。若复习时间有限,宁可放弃一些次要知识点不复习、不练习,也绝不照着一份资料从头做到尾。当然,要针对重点内容设计落实好一份习题,教师不仅要对教材内容非常熟悉,而且更要注重习题的平时积累,同时还需要教师投入足够的精力。

五、强调好答题技巧与格式

答题技巧是能否准确、迅速答题的关键。很多老师都有“某种题课堂上讲了无数次可学生考试时总不会做”的同感,其实主要原因是学生不善于总结、缺乏答题技巧,从而学到的知识不会灵活运用。复习过程中应该着重强调、引导学生总结答各类题的技巧,如何抓住“题眼”、如何切入、如何用少而准的语言或步骤解决问题、如何总结“做一个知一类”的经验。同时,复习过程中要强化答题格式的训练,尽量不要让学生把本不应该丢的分弄丢了。

六、突出好易错点、薄弱点,及时查缺补漏

复习过程不单是对新学内容的回顾再现过程,更是一个对某一阶段内所学内容中出现的薄弱点、学生易错易混点进行弥补的过程。对于大部分学生的薄弱点、易错点,我们复习时一定要善于发现,放慢速度再次分析、大量练习,力争使其人人过关。

总之,要上好一节复习课,教师的课前准备是特别重要的,课前准备不到位,课堂上就会出现“混堂”之嫌

复习课教学的特点与原则

1、复习课的特点

(1)知识的归纳整理。无论是哪一类型的复习课,都要将所学的有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进行纵、横向的归类,进而作知识的系统的整体综合,形成结构化的知识。

(2)知识的迁移训练。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它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复习过程中,要加强知识的迁移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复习课教学的原则

(1)自主性原则

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全过程,特别是要让学生参与归纳、整理的过程,不要用教师的归纳代替学生的整理。在复习中要体现:知识让学生疏理;规律让学生寻找;错误让学生判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针对性原则

复习必须突出重点,针对性强,注重实效。在复习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全班学生的薄弱环节,二是要针对个别学生的存在问题。要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设计复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3)系统性原则

在复习过程中,必须根据知识间的纵横联系,系统规划复习和训练内容,使学生所学的分散知识系统化。

(二)复习课的操作程序(老师们可以结合自己教学实际灵活采用)

①忆。让学生回忆所学的主要内容,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口述。回忆,就是学生将过去学过的旧知识不断提取而再现的过程。回忆是复习课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课题回忆所学的知识,看课本目录回忆单元知识。

复习开始时,先向学生说明复习的内容和要求,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回忆时,可先粗后细,并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口述,或出示有关复习提纲,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回忆。

②清。“清”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线,分清解题思路,弄清各种解题方法联系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回忆,进行从点——线——面的总结,做到以一点或一题串一线、联一面,特别是要注意知识间纵横向联系和比较,构建知识网络。要教会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在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时,可以根据复习内容教学信息容量的多少,分项、分步进行整理。

“清”的过程是疏理、沟通的过程,是将所学知识前后贯通,把知识进行泛化的过程。是复习课的鲜明特征。

③析。对单元中的重点内容和学生中的疑难作进一步的分析,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和疑点,从而使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教材内容,加深理解。这一环节重在设疑、答疑和析疑上。如内容较多时,可以分类、分专项进行分析、对比。

④练。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练习。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练习时,可通过题组的形式呈现练习内容。内容要注意算理、规律或知识技能、知识的纵横联系,抓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做到举一反三,使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受到启发,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结构。在练习设计中,可通过典型多样的练习,帮助系统整理;设计对比练习,帮助沟通与辩析;设计综合发展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⑤评。让学生对复习的结果进行评价与反馈。教育心理学十分重视教学评价与反馈,认为通过教学评价给予学生一种成功的体验或紧迫感,从而强化或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并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控,改进学习方法。复习完成时,可适当选取数量适当的题目进行当堂检测。

上一篇: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手册下一篇:重症医学科科主任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