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效益视域下人工智能在文化产业应用中的问题研究

2022-09-27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正加快发展,并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去。这促进了人们对信息化和智能化社会的建设,信息技术和智能科学技术目前处于科学和技术的前沿,为人类社会带来了新的技术革命,将对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作为利用机器进行智能活动的技术,已被应用于教育、交通、金融等许多领域,因为它在操作效率和自我发展方面具有巨大优势,并得到了许多国家和企业的关注。如美国国家科学与技术委员会发布了《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研究战略计划》,谷歌收购了Deep-Mind,以此优化Alphabet的神经网络,然后将它运用到各类人工智能项目中。习近平同志在2018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也表明,人工智能是新技术和产业革命的重要动力,加速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一个战略问题,关系到我国是否能抓住新技术和产业革命的机遇,因此要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在文化产业方面,比如影视、文学、游戏等,人工智能也被广泛应用。公众的娱乐需求离不开文化创意产业,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也在不断创新技术和内容,推动各领域融合文化产业的技术创新因人工智能的渗透产生了新的方式和方向,刺激了文化创意产品的智能化、数字化、多样化,带来了新的文化创意产业。

二、人工智能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

(一)人工智能在文化产品创意上的应用

第一,人工智能在设计和生产游戏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游戏设计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在既定的基本规则内观察其他可能性,从而影响到游戏开发和设计的总体过程。同时,游戏设计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使设计效率双倍提高。在传统的游戏设计中,人力和时间的代价往往很高,但如果使用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代价和周期可以大大降低。此外,游戏设计师可以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迅速设计与现实世界类似的事实细节,并利用最新的人工智能算法绘制一个完整的数字世界。第二,随着互联网内容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用户内容的不断增加,许多互联网公司启动了智能内容开发平台和软件。金山办公软件意识到了技术的好处,积极与中国智能作家协会联合,制作了大型素材数据库,并应用于智能素材推荐、智能模型等技术。阿里大文娱还自主开发了一个大型人工智能数据库——“鱼脑”,用于对需求预测、创意设计、文化内容的生产和运营做出智能决策。

(二)人工智能在文化产品制作上的应用

第一,人工智能可以满足专业领域的高标准图像处理。人工智能软件不仅可以进行影响创意、艺术文字、校正图像、平面设计,还可以进行成像故障智能校正、智能附加信息、自动着色、局部替换等新功能。第二,人工智能也给语音模拟带来了重大突破。2018年微软小冰的语音模拟技术升级至第六代,进一步改进了语言风格和呼吸模拟,它可以学习不同歌手的风格,模拟歌手演唱任何歌曲。2018年1月,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部名为《创新中国》的大型纪录片,成为世界上第一部用人工智能模拟声音录制配音的纪录片。

(三)人工智能在文化产品营销上的应用

第一,人工智能为收集和获取消费者信息提供了独特的条件。企业可以根据千万甚至数亿用户登录庞大数据库的基本行为,对自己收集的数据进行智能组织和分析,也可以与同一或不同领域的其他企业合作。企业还可以从第三方购买信息,以便形成一个更全面、更准确的数据库,供其他公司购买。第二,人工智能可以用于大规模智能分发个人内容。人工智能算法允许实时分析用户导航期间留下的数据痕迹,然后搜索具有高相关性的信息,并以目标明确的方式传播这些信息。第三,人工智能在内容的推荐与挖掘上也是非常看重的。随着用户内容制作(UGC)的普及,信息、小视频等内容的局限性空前扩大,这导致内容质量参差不齐。

(四)人工智能在文化产品新形式上的应用

一方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虚拟形象如公众人物、主持人、歌手等出现。在2019年春节联欢晚会上,ObEN开发的几位主持人个性化人工智能形象一起登台主持,为观众带来了新的感官体验,成为全球第一个虚拟主持人群体。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还可以编辑虚拟偶像。虚拟的偶像不是真正的偶像,但他们的效果类似于现实中的偶像,主要通过唱歌跳舞来推销自己的魅力,以获取经济利益。自2007年日本传媒公司成功推出“初音未来”以来,13年过去了,虚拟偶像市场已经形成。3D全息投影技术可以让虚拟偶像出现在电视节目中,甚至在许多大型派对上,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接受虚拟偶像。

三、人工智能在文化产业应用中的问题分析

(一)过度使用人工智能会造成产品创新性不足

人工智能技术创造背后的基本逻辑是设计师首先设计方案,然后继续对现有相关文化产品进行大规模、快速的研究,然后应对这些文化产品的创作规律、风格和其他技能,运用这些技巧,结合现有的创意元素创造文化产品。因此,由人工智慧创造的文化产品可能在过去文化产品的内容和形式中找到影子,人工智能的创造是一种从存在到存在的创造,而不是前所未有的独创性和独创性。另外,人工智能技术以机械逻辑为基础,将文化元素与产品的创造结合起来,这与基于文化内涵的人脑创作过程根本不同,因此在创造和表达产品精神价值方面缺乏创造性,人工智能和创意的有效融合仍需努力。

(二)人工智能创作物不受版权保护

人工智能技术与文化生产的结合产生了文化产品版权的问题。当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对人工智能技术作品的著作权归属没有明确规定。这些道德风险可归纳为如何处理人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确立人与人工智能共存的基本规则。

(三)数据储存和用户信息安全存在隐患

为了向消费者提供准确的广告信息,需要收集用户的购买习惯和个人偏好等信息,这些信息往往涉及大量的隐私。当我们建设一个智能城市时,我们会实时监控每个人和车辆的出行信息,当信息到达不法分子手中时,它就成为犯罪的情报来源,并带来巨大的安全风险。信息安全是网络时代不可避免的问题,人工智能深入文化产业,增加了隐私保护的隐患,增加了个人数据和数据被泄露的风险,如果我们不加强预防,风险可能是灾难性的。

(四)文化产品内容质量下降,易造成低俗内容风行

在媒体平台上应用智能算法推荐可以为每个用户提供他们想看的新闻和文章,使用户对平台的依赖性增加,智能算法推荐在媒体平台中的应用增强了用户对平台的黏性,其为每个用户提供自己想看的新闻、文章,然而如果过度依赖算法使用太多,就会对国内外媒体平台产生负面影响。此外,人性还具有惰性、审丑、好奇、偷窥隐私和逃避压力的特点,使得智能推荐能够在大力推荐用户因好奇而点入的内容,导致有价值的新闻被边缘化,庸俗和媚俗的信息则传播到各个领域,降低了用户的审美和文化素养,并进一步导致无良广告商投用户所好产生很多低俗的内容。

四、人工智能和文化产业更好融合的对策建议

(一)采取措施保护原创者的知识产权,激发文化创作动力

数据提供者、平台、软件开发人员和使用书写软件的作者应加强自律,严格遵守知识产权法的规定,尊重原创的工作和合法利益,以合法和合理的方式利用现有知识。我们必须保护这些原创作者的创作和合法经济利益,例如向现有的音乐平台或知识平台付费,所有使用原始产品的人都应该严格付费,这样行业和原创者才能永久生存下去。

(二)保护人工智能作品,完善相关版权制度

在审查为人工智能创作物的法律和规章时,我们必须考虑到内部化问题以及其他国家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否则,就会导致中国标准与其他国家标准不相融的问题,从而使得中国人工智能和文化产业的故步自封。我们必须尽快弥补在保护人工智能作品方面的不足,扩大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和作用,确定人工智能拥有者和使用者的地位和利益,确保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发展。

(三)加强个人数据隐私立法和监管,维护信息安全

中国不仅是人口大国,也是数据大国,但是在个人信息的立法上面还是比较落后的,在安全问题反复出现的情况下,有必要出台一部适用中国国情下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明确了个人数据的范围、个人数据保护的主体和数据主体的权利,要明确和进一步完善《网络安全法》下的个人数据收集和使用规则。政府必须加强信息保护立法的管理和执行,防止过度获取和非法披露公共生活数据,确保这些数据是重要的受保护资源,并确保诸如信息保护技术等技术得到保护,使智能推荐和智能分析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得到合理使用。

(四)加强对网络文化内容的监管

政府必须承担管理、促进发展的责任。有关部门如广播电视总局和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必须加强规章制度,建立强有力的纪律机制,严格执行法律。媒体平台具有传递正能量的社会责任,它不能让算法影响用户的想法,要加强内容验证力度,引导用户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内容制作者要密切监控制作,从源头上提高内容质量。消费者还必须保持警惕,自愿反对粗俗内容,以确保没有市场,也就没有了可生存的土壤。平台使用者应抵制推广的诱惑,不传播,自行反对,维护健康的文化生态环境。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与技术进步,人类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在文化产品创意、文化产品制作、文化产品营销、文化产品的新形式上都有较深入的应用。但是,因文化产品的特殊属性,人工智能在其方方面面的应用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过度使用人工智能会造成产品创新性不足、人工智能创作物不受版权保护、数据储存和用户信息安全存在隐患和文化产品内容质量下降,易造成低俗内容风行等问题。因此,可以从采取措施保护原创者的知识产权,激发文化创作动力;保护人工智能作品,完善相关版权制度;加强个人数据隐私立法和监管,维护信息安全;加强对网络文化内容的监管等方面去解决。

关键词:人工智能,文化产业,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泽华.人工智能时代文化产品供应链创新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4):65-72.

[2] 何哲.通向人工智能时代——兼论美国人工智能战略方向及对中国人工智能战略的借鉴[J].电子政务,2016(12):2-10.

[3] 周翔,秦晴.智能化: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点和方向[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6(06):48-57.

[4] 解学芳,臧志彭.人工智能在文化创意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J].社会科学研究,2019(01):35-44.

上一篇:基于数据挖掘的人力资源故障诊断技术下一篇:精品课程网络通用平台的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