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书院文化在书院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2-09-10

中国书院作为古代文人自由聚徒讲学之所, 是有别于古代官学和私学的一种独特的教育组织。书院起始于唐初, 兴盛于宋元, 式微于清末, 经过几千年历史的洗礼, 成为了我国封建教育文化史中不可磨灭的光辉篇章。书院景观作为书院文化的物质载体, 主要有教学、祭祀、藏书三大使用功能。在选址和造景上, 它有着明显的关乎儒家礼制的平面布局特征, 突出人与自然、景观的和谐, 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景观类型。关中书院地处关中腹地, 是明清时期陕西省的最高学府, 曾孕育众多闻名历史的学者大家。其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十七年 (1609 年) , 为明代大儒冯从吾讲学所用。冯氏在此传述程朱理学, 讲学十余年, 授徒千余人。清光绪二十三年 (1906 年) , 关中书院改建为陕西省师范大学堂;民国时期, 改为省立师范学院;现今为西安文理学院书院校区。

一、关中书院文化及其主要脉络

书院文化一直左右着书院景观的发展方向, 在其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几乎都回响着中国书院文化奏响的繁荣乐章。书院文化与官学、私学、宗教、理学联系密切, 书院景观的选址、建筑的规划布局, 以及人文景观的配置寓意深刻, 这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关中书院作为关中地区封建教育制度发展到特定阶段的物质产物, 在传播经典文化思想的同时, 不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自身的文化体系, 即关中书院文化。

儒学和理学是关中书院文化的主要脉络, 他们曾对书院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历史上, 儒家文化较早的占据了主导地位, 千百年的中国传统教育理念都出于儒学经典, 关中书院更是儒学文化的物质产物, 书院讲学科目也多以儒学经典为主要内容, 同时还兼具合乎“礼”、“乐”的藏书、祭祀等使用功能。

书院与理学更是有不解之缘。理学选择了书院作为传播基地, 书院因理学丰盈充实, 不断拓展。关中书院更是关中理学 (即关学) 的发展与传播的重要阵地, 自张载创建关学体系, 关学一直影响着关中社会发展。关学是关中书院的灵魂所在, 作为宋明理学体系的四大分支之一的关学, 主要是对孔、孟的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注重通经致用, 提倡在天文地理、法律制度、兵法战术、生理医学等学科多加研究。关学精神主要包括:“立心立命”的使命意识, “勇于造道”的创新精神, “崇礼贵德”的学术主旨、“经世致用”的求实作风、“崇尚节操”的人格追求和“博取兼容”的治学态度。

二、关中书院景观概述

关中书院景观空间作为我国古代发展至今保存完整、极具代表性的书院景观空间之一, 其空间内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极具研究意义。它既不同于我国多数古代书院依山傍水而建, 规模宏大, 也不像陕西地区其他书院随意选址, 规模甚微, 它的选址与布局更多的体现着关中人特有的性格品质和生活习性。关中书院在在注重使用功能的基础上, 搭配以古典风韵园林, 其整个景观空间形态都有不可言语的奇妙之味。

关中书院至今依旧保留着完整的明清风格的书院建筑和中国古典风貌的园林。主干道作为中轴线, 将书院分为左右两部分, 书院的牌坊、二门、三门、允执堂、泽园等主体建筑均匀的分布在中心轴线上, 左右两侧排列着五个院子。廊亭、牌匾、门楹以及19 棵形态各异的千年古树, 极具诗画意境, 烘托了书院的古香古色、静谧清新的气氛, 可谓为中国书院景观的典范之一。

关中书院的景观设计, 注重使用功能和审美追求的统一、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空间与文化的交融。它的择址考究、建筑布局错落有致, 建筑物严谨庄重、朴实无华, 多为单层, 木质结构, 体量宜人, 整体造型简洁统一。园林环境清新典雅, 亲和自然, 以花草山水营造一个自然化的教学情境, 将文人士子的精神追求、审美情趣融于其中。书院人文景观内涵丰富, 各种楹联、匾额, 景借文传, 突出了书院的文化特色, 使士子在其中“身与物接而境生, 境与身接二情生”, 创造出了一种崇贤尚德, 尊师重道的教育环境, 这也是关中书院景观空间中值得深入发掘的可贵之处。

三、关中书院文化在书院景观设计上的运用

关中书院景观既是其书院文化得以生存的高地, 又是其书院文化最直接的物质表现形式。关中书院景观深受其书院文化影响, 从书院的择址, 到书院规划布局, 再到书院外部环境的营造, 无一不表露出“礼”的尊卑有序、“乐”的生意盎然和关学的文化精髓。

首先, 关中书院文化在书院景观设计上的运用体现在择址上。中国书院的择址, 大多追求“净心”、“悦性”、“深源”、“妙用”的天人结合境界。唐初, 士人多寄居山寺修身治学;唐末五代, 名士开始转移到山林内聚徒讲学;随后, 儒释道的文化相交相融, 各自办学以传其文化思想, 关中书院也因此诞生。书院的选址深喻着宋明理学“天人合一”的核心思想, 同时暗合星辰天象, 为与代表文运、掌管修学考试、文艺成就的文曲星同东南向, 最终和文庙、西安府学、长安县学、咸宁府学同坐落于古城东南角。

其次, 关中书院文化在书院景观设计上的运用表现在空间布局上。“礼乐相成”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直影响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关中书院的空间布局、建筑的组合排列, 正反映这一思想。书院采用中轴对称的布局, 书院南北纵轴线上依次排列的牌坊门、二门、三门、允执堂等主要标志性建筑, 并构成纵向串连五重院落, 体现了择中而居、不正不尊的传统礼制思想。书院组群式的庭院布局, 使置身其中的人, 感受到天地的广阔、宇宙的浩瀚以及自身的力量, 这也是对于“天人合一”的“乐”精神的追求。讲堂允执堂为中心区域, 中天阁藏书区、泽园供祀区依次占据主要地位, 斋舍、食堂等生活区域则因地制宜, 机动安排, 建筑以排列次序, 来区分尊卑、主次, 以序达敬。因此, 书院总体布局层次分明、规划有序, 各区域连接紧密、使用便利。此外, 主体建筑物的型制、庭院的尺度、园林意境的营造、人文景观的配置等都经过再三考究, 最终落成和谐自然、含蓄宁静的书院统一体, 正所谓“礼乐相成、和中有序”。

再次, 关中书院文化在书院景观设计上的运用表现在其外部环境的营造上。书院景观空间环境的营造, 主张建设出一种引人遐想的心理空间, 和延续传承的历史空间, 创造一种予人以文化熏陶、潜移默化的氛围环境。关中书院内有大量的壁画、牌匾、石碑、楹联, 以显示其学规箴言、教化内容、修身之道、为学之方, 为添书院文雅内蕴。同时, 书院环境的营造深受理学影响, 外师造化, 内求陶冶学子身心, “借山光以悦人性, 假湖水以净心情”, 注重塑造建筑外部园林空间。书院建造上讲求庭院穿插, 树木花草衬托, 设山水亭池, 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 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而且以此影响人的品格德行。最终, 淡雅朴实的人文景观结合周边的自然环境, 出现骨色相和、神彩互发的效果。

摘要:关中书院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历史书院景观之一, 书院建筑严谨朴实, 书院环境典雅静谧, 充分反映着儒家的礼乐思想对书院发展的影响, 并沉浸着浓郁的古书院文化和饱满的关学精神。这既体现书院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又表达了关中书院景观设计的精髓。

关键词:书院文化,关学,景观设计,应用

上一篇:主题餐饮空间设计——浅析唐文化在主题餐饮空间中的运用下一篇: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耦合关系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