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写作风格探析——以《白象似的群山》为例

2022-09-10

《白象似的群山》 (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 是海明威的著名短篇之一, 被认为是其短篇小说中的经典代表。它写于1927年, 收录在海明威的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中。在这篇小说中, 海明威运用省略的手段、简单的文字、戏剧性的对话以及含蓄的象征手段, 完美地展示了他的写作技巧, 使读者产生一种画面式的印象, 在回味隐藏故事间的感情及矛盾冲突时, 体味到海明威小说中另一种永恒不变的悲剧主题:在这个世界上, 爱情已经死亡, 幸福已经灭绝。具体而言, 这些写作技巧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冰山原则”下的省略艺术

《白象似的群山》的情节非常简单, 它讲述了一个男人与一个女孩在西班牙的某个小火车站, 等候一辆由巴塞罗那开往马德里的火车, 火车大约还有40分才进站, 这对男女——男的是一位美国人, 女孩名叫吉格——就在车站旁的酒吧里喝酒、候车、交谈着, 其间男人极力劝说女孩去做一个小手术。从故事描述的谈话情形中我们得知, 吉格怀孕了, 男人对此感到心烦, 希望女孩去做手术。虽然他表达得很委婉, 态度却很坚决, 这使女孩感到紧张、忧虑, 男人却一再解释并安慰她说:“那实在是一种非常简便的手术, 甚至算不上一个手术。真的没有什么大不了, 只要用空气一吸就行了。”“我以为这是最妥善的办法。但如果你本人不是真心想做, 我也绝不勉强。”女孩终于急了:“你再说我可要叫了。”看到女孩反应如此激烈, 男人就走开去将旅行包放置到车站那边, 返回来的时候他问女孩:“你觉得好些了吗?”女孩向他投来一个微笑:“我觉得好极了”。小说讲述到此便结束了。

但是, “好极了”是什么意思呢?女孩同意那个男的看法去做手术了吗?没有结局, 故事却戛然而止, 这便是被评论家称之为“零度结尾”的海明威式结尾。与美国小说家欧·亨利出人意料的戏剧性结尾正好相反, 海明威的这种结尾是平平淡淡地滑过去, 是结束却又不像结束, 结果让读者茫然地悬在半空中。至于故事中的男女是谁, 他们从哪里来, 又要到哪里去, 为什么来到了这个小站, 男人和女孩以后究竟会怎样等等问题, 海明威似乎并不关心:他不点明主题, 不表明意向, 他拒绝解释, 也不做出判断。他就像是一位摄影师, 碰巧路过这个西班牙小站, 偷偷拍下了一个男人和一个女孩的对话, 然后登上火车走了, 故事也就结束了。故事虽然这样讲述着, 我们却可以从海明威的简洁风格中感觉到其文字具有以一当十的力量。小说虽只有短短的几千字, 却淋漓尽致地展示了海明威那独特的叙事风格, 即他那著名的“冰山原则”。所谓的冰山原则就是海明威把写作比作海上漂浮的冰山, 用文字表达的只是海面上的八分之一, 而海面下的八分之七则是作家省略掉的感受与思想情绪。这部分虽未写出, 但读者可以感受到, 好像作家已经写出来了一样。这样作家可以最大限度地将自己的感受和思想情绪埋藏于形象之中, 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 思想深沉却隐而不晦, 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地结合起来, 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挖掘和体会作品的思想与意义。

在海明威的作品里, 省略并不是一件随心所欲的事。他曾强调说“如果一位作家省略某一部分是因为你不知道它, 那么在小说里就有破绽了”。很显然, 作家省略的东西必须是他所熟悉的, 也必须是读者所能够心领神会的。在这篇小说中, 作者对人物的身份、故事的背景以及情节的来龙去脉都没有做什么交代。尽管如此, 从他们的言谈中, 我们仍能感觉到女孩吉格复杂的情绪变化。比如吉格有这样的一句话“样样东西都甜丝丝的像甘草。特别是一个人盼望了好久的那些东西, 比如艾酒。”显然, 对于吉格而言, 有什么东西就要被毁了, 而这东西又是她期盼已久的, 男人却改变了主意, 希望她去做手术, 手术后, 她可能面临被抛弃的危险, 女孩显然很担心这样的结局。海明威虽然省略了一切说明性的提示, 我们却能够从他们的对话中感受到节奏、速度、语调以及人物的内心冲突与情感的变化。

2 简洁的文字形成了白描式的写景风格

海明威小说的语言风格早已为人们所称道。其实他也以善于写景而著称。海明威写景不是为了装饰, 而是为了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 以景喻情, 景物描写起到烘托和象征的作用。在“冰山的八分之一”中, 海明威首先是通过白描手法, 用简洁的文字突出塑造了画面感较强的人物和场景, 虽然很少强调描写的场面, 其描写却能产生光鲜如画的效果。为了使读者在空荡荡的地方看到丰富的东西, 在表面的形象中领悟到背后的道理, 海明威把塑造具有画面感的人物和场景作为他创作文学作品的基本手法, 正如英国评论家贝茨所说:“海明威所孜孜以求的, 是眼睛和对象之间, 对象和读者之间的直接相通, 产生光鲜如画的感受”。

在这篇小说的一开始就有简洁直白但自然生动的场景描写:“埃布罗河河谷的那一边, 白色的山岗起伏连绵。这一边, 白地一片, 没有树木, 车站在阳光下两条铁路线中间, 紧靠着车站的一边, 是一幢笼罩在闷热的阴影中的房屋, 一串串竹珠子编成的门帘挂在酒吧间敝开着的门口挡苍蝇。那个美国人和跟那个女孩坐在那幢房屋外面阴凉处的一张桌子旁边。”从“白地一片, 没有树木”以及后面描写的“天气非常热”、“乡野则是灰褐色的干巴巴的一片”这些短语中, 我们似乎可感觉到了一种烦躁甚至是窒息。这里所描绘的画面与现实生活中的一样情景自然真实, 没有矫饰, 也没有花花绿绿的比喻, 但读者已经感到了生活中消极的一面 (白地一片, 没有树木, 笼罩在闷热的阴影中的房屋) 。这些仿佛是随随便便写出的句子, 却为读者勾勒出一幅速写画, 为整个故事定下了格调, 也暗示了人物的后来的命运。

有评论家说, “海明威的描写和电影摄像机的作用颇为相像”。海明威这种“客观的”、“照像似的”描写手法为读者留下了联想的空间, 这也是他不同于其他作家的特点之一, 他不愿让读者一下子就看懂他的作品。他认为, 让读者感觉的东西应该比让读者理解的东西多一些, 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充实、想象甚至提高作品的立意。

3 戏剧式的对白刻画了丰富的人物形象

海明威是一位特别擅长写对话的能手。在刻画人物时, 海明威的对话特征是叙述者传达的信息少于人物所知道的, 这种外部聚焦式对话又称为“戏剧式”对话。海明威不是通过传统的叙述、抽象的描摹、沉长的说明和主观的议论来直接陈述自己对人物的态度, 也很少对人物的心理动机和心理状态进行解释和说明, 而是客观地再现人物的言语行动, 通过自然、生动、简洁的对白来陈述故事, 从而深刻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从叙述学的角度讲, 对话属于直接引语, 它具有直接性和生动性, 从而拉近了与读者的叙述距离和审美距离。

在《白象似的群山》中, 海明威用通篇的对话形式, 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表现了人物复杂的心态和丰富的内心活动。比如, 当主人公来到车站酒吧喝酒时, 有这样一段对白:

“这酒像甘草。”女孩说, 一边放下酒杯。

“样样都是如此。”

“是的, ”女孩说, “样样东西都像甘草, 特别是那些一个人盼望了好久的东西, 比如艾酒。”

这几句看似直接明快、一目了然的对白却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能促使读者去联想, 去体会女孩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作者节俭的笔墨表达了丰富的内容:作为一个女人, 吉格需要爱人的情爱, 也希望建立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生儿育女, 享受家庭的温暖。但被她视为“至关重要”、认为是“盼望了好久的”、感觉像艾酒“一样甘甜”的东西, 男主人公却把它当作是一个沉重的包袱, 一个非除掉不可的障碍, 因而极力劝说女孩去做手术, 并反复强调“手术非常便当”。文中“手术非常便当”重复了五次, 作者利用重复这一手法, 突出了男人的自私形象:丝毫不在乎女孩的感受——肉体之痛、心灵之痛。在女孩看来, 生活不就像甘草、艾酒一样, 甜中有苦、苦中带涩吗?曾经的幸福与快乐生活变成了现在的苦酒, 他们现在唯一能做的事就是“看看风景”, “尝尝没喝过的饮料”。

我们再来看看当女孩站起来, 走到车站尽头时的一段对白:

“我说我们本来可以舒舒服服享受生活中的一切。”

“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的。”

“不, 我们不能。”

“我们可以拥有整个世界。”

“不, 我们不能。”

“我们可以到处去逛逛。”

“不, 我们不能, 这个世界不再是我们的。”

从上面直白的对话中, 读者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吉格对未来的迷惘:她不愿意去谈论将来, 所以当男人又一次喋喋不休地提起手术时, 吉格再也无法忍受了, 她用“那就请你, 请你, 求你, 求求你, 求求你, 千万求求你, 求你不要再说了, 好吗?”来请求停止这一话题。一个常用的动词“请”被重复了七次, 由此可见女孩的厌烦情绪以及内心的痛苦到极点。

虽然在这篇小说中, 故事仅仅客观地记录了两人的争执, 其简洁明了, 甚至具有相当跳跃性的对话, 却使读者清晰地看到了那伤心绝望却佯装若无其事的女孩、冷酷自私却又故作温存的男子这两个鲜活的年轻人形象。在回味隐藏其间的感情及矛盾冲突时, 体会到海明威小说中另一种永恒不变的悲剧主题:在这个世界上, 爱情已经死亡, 幸福已经灭绝。

4 含蓄的象征手法揭示了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在《白象似的群山》中, 作者运用含蓄象征的艺术手法, 层层深入地剖析人物, 为文章的结构组织提供了很好的铺垫。如果说简洁直白体现的手法是文章的基础, 那么含蓄象征则是构筑文章的框架。这一手法的运用在作品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深刻暗示了人物的性格与命运。

小说中, “白象似的群山”、“河谷的对面”、“铁路”以及“火车站”这些要素一起织成了一张象征之网:火车站坐落在两山之间的河谷边, 在河谷的这一边, 白地一片, 没有树木, 山村是“褐色的、干巴巴的”。这一场景描写象征着主人公精神上的贫乏, 因为他们一直过着漂泊的生活。火车站在“在两条铁路线之间”, 铁路线是平行的, 永远不会交叉, 象征着他们可能永远也不会达成去解决他们的问题的共识。在河谷的另一边, “云影”暗示着凉爽, 河里有水, 河岸生长着庄稼, 这一切则象征着生命力。

其实, “群山”和“白象”是文章含蓄象征的主要载体, 在小说中它们被多次反复提及。E.M.哈里代在《海明威的双重性:象征和讽刺》一文认为“没有任何事物比高山更能成为一种自然的——或者更赋传统性的——纯洁的象征, 摆脱了缺乏任何高度的平凡事物。”“高山”被认为是等于“生命和家庭”, 它与“和平、宁静、尊严、健康、幸福以及美好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小说中“群山”象征了无限美好的家庭幸福。“白象”则象征着坚固、美丽、稀罕而昂贵的东西。小说中女孩三次眺望群山, 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当她第一次看到群山时说“它们看上去像白色的大象”, 表明女孩对美好的家庭生活有坚定的信心;第二次看到说“这些山真可爱啊”, “它们看上去并不真像大白象, 我只是说从树丛间望过去它们的外表颜色很相似。”这表明了她向往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心开始动摇;而当她第三次眺望群山时, 已不再有“像白色的大象的感觉”了, 她注意到了群山的位置——在那“干燥的河谷边”, 这表明了女孩对生活的美好的梦想破灭了。

海明威通过对群山、白象、河谷、铁路线等富有象征意义的景物的描写和运用, 不但使故事读来真实感人, 而且由于这些丰富的象征意义都与主题密切相关, 从而使小说的主题得以深化, 增强了故事的艺术效果, 令人读来联想不尽, 回味无穷。

总之, 《白象似的群山》虽然篇幅短小, 但就体现海明威的创作特色而言, 却意义重大。小说情节虽然简单, 但人物刻画却形象、丰满;对话简练直白, 却寓意深刻, 生动地揭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尤其是那极具戏剧性的对白色彩, 充分体现了海明威创作的“冰山原则”, 也清晰地展现了海明威那独树一帜的写作艺术风格。

摘要:在20世纪的美国作家中, 海明威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而著称。这种风格表现在他所倡导的有关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下的客观叙事技巧、简练生动的语言形式以及优美含蓄的象征手法等方面, 它们有机地统为一体, 相辅相成, 共同构成了对欧美文坛影响深刻的“海明威式”文体。本文以其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为例, 从文本分析入手, 对这一写作风格进行分析与探讨, 认为《白象似的群山》集中体现了海明威的写作特点和艺术风格。

关键词:海明威,冰山原则,简练,象征手法,写作风格

参考文献

[1]  吴晓东.从卡夫卡到昆德拉:20世纪的小说和小说家[M].北京:三联书店, 2004.

[2]  丁丽军.白象似的群山, 与“冰山原则”[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2003 (3) .

[3]  吴冰.厄内斯特.海明威其人[J].外国文学, 1994 (5) .

[4]  王宁.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

[5]  董衡巽.海明威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0.

上一篇:论影视艺术中的时间维度下一篇:“发现教育”:教育改革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