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缴费论文范文

2022-05-09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保险缴费论文范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目标,社会保障以其所具有的特殊的社会功能,对这一目标的实现起着特殊的作用。因此,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问题亟待改善。

第一篇:保险缴费论文范文

社会保险缴费结构的就业效应研究

摘要:基于中国社会保险费率水平调整的两难选择,文章研究了在总费率不变的前提下社会保险缴费主体结构变化对就业的影响。首先从理论上分析提高个人缴费同时降低企业缴费而总费率不变的政策对名义工资、员工努力、失业率等的影响。然后以中国社会保险改革的历史经验对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保持总费率不变的前提下,提高个人缴费比重将降低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名义工资水平和失业率。本研究的政策启示是,在保持总费率不变的前提下,以企业为主要缴费主体的制度设计更加有利于促进就业,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关键词:社会保险;缴费结构;失业率;名义工资

10085831(2014)04003907

一、背景及综述

当前,中国社会保险制度面临一个两难的困境:一方面是过高的费率水平提高了企业用工成本,降低了社会保险制度的吸引力,并影响了就业率;另一方面是由于历史转轨成本与老龄化等原因带来的基金收支缺口将不断增大。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如何在不改变社会保险总费水平的前提下,通过改变缴费结构来降低社会保险高费率的负面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在不改变社会保险总费率的前提下,通过调整缴费主体结构寻找一个促进就业的有效方案。

由于许多国家征收社会保障税,所以国外文献更多是从课税主体结构的角度研究对公司课税与对员工课税的就业效应。传统的主流观点是,社会保险课税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只与总体的税收担负水平相关,而与缴纳主体无关[1]。但最新的一些研究已经关注到了缴税(费)主体不同对就业可能带来的影响:Koskela and chb[2]认为,由于企业与员工税基(缴费基数)的不同,纳税主体的变化将影响企业与员工真实的税收负担,进而影响就业;Picard等[3]和Goerke[4]研究了在失业保险金与个人纳税(缴费)挂钩的制度安排下,纳税主体变化将影响劳动力市场供求;而Picard等[5]研究了在公司实行比例税,而个人收入实行累进税的制度下,课税(缴费)主体变化,会影响劳动需求与工资;Erkki Koskela等[6]用效率工资模型框架,分析了在预算平衡下(revenueneutral),企业应承担的税收向员工转移会降低员工积极性。国内文献主要集中于社会保险总费率水平研究,白重恩等[7]研究社会保险缴费对消费与储蓄的影响,朱文娟等[8]研究了社会保险费率水平对就业的挤出效应。

本文基于中国社会保险费率过高的现实问题,研究在社会保险费率水平不变的前提下,企业与员工所承担的缴费比重变化对就业可能带来的影响。本文主要贡献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构建了一个研究社保缴费结构对就业及工资影响的理论框架,论证了在总费率不变的前提下,缴费主体的选择对就业及工资具有长期持续的影响。这一结论将改变过去“就业与工资受社保总费率水平影响,而与缴费主体无关”的普遍观点。二是以中国部分地区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历史经验,用面板数据联立方程模型对社保缴费结构与劳动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

二、理论模型

理论模型是通过分析雇员(参保人)和雇主的行动来研究缴费主体变化的就业效应。理论研究在如下假定中展开。

第一,实行统账结合社会保险制度,单位缴费费率为τf,个人缴费费率为τl。总费率水平τ=τf+τl。本文重点关注个人与单位缴费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影响,所以除了费率之外,个人账户记账比例、养老金待遇支付等其他相关参数都保持不变。

第二,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名义工资为W,企业的用工成本为W(1+τf),工人的缴费后的净收益为W(1-τl)。

第三,关于各企业和员工的信息假定,首先由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决定支付给员工的工资水平W和劳动需求L;之后,员工根据企业所支付的工资W再决定其愿意付出的工作努力程度z(z∈[0,1])。企业对员工的工作以s的概率进行监督,如果发现员工在偷懒,则会解雇员工。

(一)员工的行动

将员工偷懒程度定义为1-z,在企业的监督下,员工被解雇的概率为员工偷懒并且被企业发现的概率(1-z)s,参照Koskela[6]的效率工资模型,员工的期望收益函数为:

maxzVe=(1-s(1-z))W(1-τl)+s(1-z)Vu-h(z)(1)

式(1)中,Ve表示员工的期望收益。h(z)为员工努力的代价函数,定义为h(z)=zρ,ρ>1,h′(z)>0,h″(z)>0,说明员工努力工作的边际成本递增。Vu表示员工失业的期望收益,员工失业的期望收入包括重新找到工作的收入与失业状态收入的加权平均,在不考虑员工个体差异情况下,员工失业状态的期望收入为按社会平均工资实现再就业与处于失业状态能够获得的失业补助金的加权平均。

Vu=W(1-τl)(1-u)+um(2)

式(2)中,W表示社会平均工资水平,u表示全社会失业率,m表示员工没有找到工作能够得到的政府补助(如失业救济金等)。

对于员工而言,工资水平W已经给定了,员工只能通过改变自己工作努力程度来实现收益最大化,员工收益函数Ve对偷懒的一阶条件是:

Vez=sW(1-τl)-sVu-ρzρ-1=0(3)

由式(3)可以解出员工工作努力程度为:

z=sW(1-τl)-qVu1/(ρ-1)ρ1/(ρ-1)(4)

令B=s/ρ1/(ρ-1),因为s∈(0,1)、ρ>1,所以有B∈[0,1]。式(4)可以简化为:

z=BW(1-τl)-Vu1/(ρ-1)(5)

Vu为员工不工作的收益,而W(1-τl)是工作的凈收益,所以,式(5)说明员工努力程度是二者之差的指数函数。根据常识,工作净收益W(1-τl)越高,员工就会越努力工作,刚开始时W(1-τl)对z的激励效应比较大,但随着工资进一步提高,其对员工工作努力的激励效应会降低,因此有:dzd(W(1-τl))>0,dz2d2(W(1-τl))<0,所以必有1ρ-1∈(0,1),即要求ρ>2。

作者:吴永求 赵静

第二篇:社会保险缴费水平的效率研究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目标,社会保障以其所具有的特殊的社会功能,对这一目标的实现起着特殊的作用。因此,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问题亟待改善。我们在对天津市工业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能力、职工的缴费能力以及政府财政负担能力进行实证分析后,提出了四点建议:(1)减轻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负担;(2)加大职工个人社会保险缴费率;(3)加大财政对于社会保险的投入;(4)加快社会保障立法步伐,促使社会保险制度尽快定型。

关键词:社会保险;缴费水平;效率

社会保险缴费水平和财政负担能力是社会保险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确定适度的社会保险缴费水平应该考虑企业和职工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同时还应分析财政的负担能力。企业所承担的社会保险缴费的数额,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状况;个人所承担的社会保险缴费的数额,影响到居民的生活水平。本文将以天津市为例,对社会保险缴费水平的效率进行研究。

一、现行社会保险体制的财政困境

财政作为社会保险的核心组织者和保障资金最主要的提供者,承担着维护社会保险制度正常运行的重要责任;财政投入社会保险资金能否高效运用,关系着社会保险事业的前途。然而,我国目前的财政状况,使现行的社会保险体制陷入了难以克服的财政困境之中。

1.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我国理论界对财政资金的社会保险投入理论思考不足

在西方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要的经济活动是由无数独立的私人资本在市场机制引导下展开的;作为无数私人资本集中代表的西方政府,其活动必须符合私人资本的要求,反映私人资本的愿望。这就直接决定了西方财政收支的具体内容表现为:财政收支这种社会性的活动是直接以个人为对象和基础进行的。政府收入以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和财产税等为主,而政府支出中的相当份额则直接用于个人的社会保险。正是因为用于个人社会保险的基金在财政收支中占据了重要份额,所以,西方财政理论学界长期以来一直注重对社会保险理论的研究,并致力于社会保险体制改革的探索。与西方不同,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存在的几乎只是资金不属于个人而属于国家的国营经济,而且国营企业不具有独立性,仅仅是行政机构的附属物。这样,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料几乎都集中到政府手中,国家的财政收支活动本身就具有了生产资料所有者运用自身权利的性质;其活动的对象也几乎都表现为直接对企业及事业单位,对个人直接发生的分配行为很少。因而,国内学术界所关注的主要是如何使企事业单位进行的收支与分配行为更加合理,而很少对与个人联系密切的社会保险理论进行思考与关注。自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财政收支的对象虽然有所变化,并开始注重于对个人的收支活动;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缺乏要求个人直接参与、影响并监督决策的思想,所以,无论是个人还是财政理论界,对社会保险理论的思考以及对其体制改革的探讨,仍然显得相对薄弱,难以满足现行社会保险体制的需要。

2.现有的财政收入结构是导致我国社会保险体制财政失衡的关键因素

要分析中国的财政收入结构,应主要分析税收收入结构。我国自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虽然税负更为公平,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新税制存在的一些缺陷仍十分明显,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西方各国的税收收入主要由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遗产税等组成。大多数国家中的社会保险税在税收总收入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的社会保险税至今仍未开征,且税种多为税负易于转嫁的间接税;直接税和直接向个人征收的税收收入,在税收总额中所占比例较小。

从表1可以看出,在我国税收中,直接向个人征收的税收收入在税收总收入中的比例,虽然逐年上升,但所占比重仍然很低。特别是,作为现代社会保险制度实施主要资金来源的社会保险税,至今仍未开征,使得我国财政难以“专款专用”。而且在其他支出项目要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财政很难将大部分资金用于个人社会保险,从而制约了社会保险体制的改革。

3.社会保险缴费率的不合理与不统一,是导致我国社会保险体制财政失衡的又一重要原因

以养老保险为例,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的规定:“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一般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包括划入个人账户的部分),具体比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少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因离退休人数较多、养老保险负担过重,确需超过企业工资总额20%的,应报劳动部、财政部审批。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1997年不得低于本人缴费工资的4%,1998年起两年提高1个百分点,最终达到本人缴费工资的8%。”可见,我国养老保险金的支付仍是以“费”而不是以“税”的形式进行;其征缴、管理、使用由各地劳动和社会保险部门负责,而未纳入国家财政部门的统一管理规划,因而存在费率不统一、缴费率偏高,但实际缴费偏低、负担不公的现象。据统计,我国2004年平均缴费率已达27.8%,有的地方高达30%。如此高昂的费率已超过国际公认的预警线(20%),显然已处在费率禁区以内。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企业的避费行为。用拉弗曲线表示(见图1),在费率区间(0.20%)时,缴费额随费率的上升而上升;若费率超过限额20%就进入了费率禁区,费率的上升反而导致缴费额下降。

由于这些现象的存在,不仅老职工的个人账户是空的,而且新职工个人账户资金也被挪用,新老个人账户普遍成为空账,从而使得社会对已退休者和在职职工的隐性债务显性化,增加了社会保险风险。

4.我国当前的财政支出结构也不利于弥补严重的社会保险体制的财政失衡

由于社会保险税的开征尚处于酝酿阶段,而社会保险费又由各地劳动和社会保险部门负责,因而财政部门没有专款用于社会保险。目前,我国财政在社会保险方面的支出仅局限于“抚恤与社会救济”。这种支出结构与国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见表2、表3)。

从表2和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和英国的财政支出结构有巨大差异。英国财政用于社会保险、健康和教育的转移性公共支出占到总支出的58.46%;而我国用于文教、卫生和社会福利方面的财政支出仅占总支出的29.38%。这说明,英国的财政支出结构履行着较强的调节收入分配职能。因为政府公共支出中所发生的资金转移主要是在社会成员之间的资源再分配,英国政府的这种公共支出结构既有利于收入分配趋于公平,又有利于保持社会保险体制的财政平衡。

中国的财政支出结构则履行着较强的资源配置职能。政府实际上直接以产品或劳务购买者的身份出现在市场上,用其所掌握的资金与其他经济主体所提供的物品或劳务相交换。因而,一方面这种支出结构对于生产、就业、资源配置以及社会总需求有着直接的影响;另一方面,这种支出结构虽然也会影响到国民收入再分配,但这种影响是间接的。因此,中国目前的财政支出结构不利于收入分配的公平。2003年,在大量体制外收入无法在基尼系数中得到反映的情况下,中国城乡合计的基尼系数已达到0.456,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分配不公平的现象相当明显。同时,因为这种支出结构所具有的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相对较弱,所以也不利于实现社会保险体制的财政平衡。

二、社会保险缴费率的优化设计——以天津市为例

(一)社会保险缴费能力分析

社会保险对职工而言是一种权益,对企业而言则是一种负担。如果企业负担的社会保险缴费过多,将使产品成本大幅度提高。下面以天津市国有工业企业为例,考察企业承受社会保险缴费负担的能力。

根据天津市国有工业企业的一般财务状况,在企业产品的出厂价中,约有39.4%左右为新增价值。这意味着,在100元的产品出厂价中,增加值为39.40元。

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可以回归出新增加值中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的贡献率。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

Y=ALαKβ其中,Y为产量,L为劳动要素投入,K为资本要素投入,α和β分别代表产出相对于劳动投入的弹性和资本投入的弹性。对上式作对数变换,可得:

LnY=LnA+αLnL+βLnK

运用表4中1991~2003年天津市国有工业企业劳动工资和资本支出以及工业总产值的数据,可以分别回归出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的贡献率。

LnY=7.4269+0.7709LnL+0.0896LnK

(6.9881) (5.5064) (0.4522)

R2=0.9844 F=315.2639 P=0.0001

上述分析表明,产品新增加值的77%用于支付职工工资,8.96%用于资本报酬。这意味着,在39.40元的新增加值中,有30.30元用于支付职工工资,而资本报酬为3.50元。从国际经验来看,资本成本(如折旧和借贷资本的成本)大约占资本报酬的40%。因此,3.50元的资本报酬中就有1.40元的资本成本,剩下的2.10元为企业利润。国有企业仅有2.10元利润,若全部用于缴纳社会保险费,只能约占工资总额的7%左右,这是企业缴费的上限。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天津市国有工业企业能够承受的社会保险统筹缴费的最高限度为7%。但现实中,企业须缴纳占工资总额20%的养老保险费、8%的医疗保险费、2%的失业保险费、1%的生育保险费和1%的工伤保险费。因此,企业总共须承担占工资总额32%的社会保险费。这一比率比企业所能承受的最高缴费限度高出4倍多,企业难以承受这一负担。

(二)职工个人社会保险缴费能力分析

在确定社会保险缴费水平时,应该考虑职工个人的承受能力。职工收入的一部分用于现期消费,一部分用于远期消费形成储蓄。社会保险强制职工缴费在一定意义上执行了储蓄的功能。

假设社会保险制度中个人缴费为B,个人现期消费为C,c为个人边际消费倾向,C0为不随收入变化的、稳定的消费,个人工资收入为Y,则远期消费为Y-C。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消费公式为:

C=C0+cY

假设职工的全部储蓄都用来缴纳社会保险费,其费率为:

B/Y=(Y-C)/Y=(Y-C0-cY)/Y=I-C0/Y-c

如果求出c、C0和Y,就可以确定职工缴费率(B/Y)的最上限。下面根据表5中1991~2003年天津市居民人均年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数据,对C=C0+cY式进行回归分析,可得:

C=295.2517+0.7353Y

(5.0090) (83.6617)

R2=0.9984 F=6999.28 P=O.0001

由于不同年份人均年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是变动的,因此个人承受社会保险缴费的最大限度在不同年份是不同的。将回归方程的结果代入B/Y=(Y-C)/Y=(Y-C0-cY)/y式,可得职工个人1991~2003年间对于社会保险缴费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1991年为11%,2003年达到24%。而据天津市规定,个人养老保险缴费为工资总额的8%;如果再加上医疗保险中个人2%的缴费比例和失业保险中个人1%的缴费比例,职工个人缴费率总计为11%。这一比例与1991年持平,但远远低于2003年的24%,说明职工完全能够承受11%的社会保险缴费率。

(三)天津市财政能力增长趋势分析

西方发达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35%~50%,因而在雄厚的财政实力支撑下,发达国家用于社会保险的支出占到政府财政支出的20%~30%与此相比,天津市的财政支付能力十分有限,天津市2003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18%。

由于支持社会保险资金财政能力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增长水平,因此,以下选用GDP增长率与财政收入增长率的比值作为对时间的函数,预测2005至2010年两者比值的变化趋势。

假设Y为财政收入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比值,t为时间序号。根据表6的数据,可得如下方程式:

Y=1.3844+0.0249t

根据上述方程可以计算出2005~2010年财政收入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比值的变化趋势为:1.68、1.73、1.78、1.83、1.88、1.93。如果2005~2010年天津市GDP保持12%的增长速度(近10年天津市GDP增速的平均值),则可以测算出同期财政收入的年均增长速度,进而可以测算出2005~2010年天津市财政收入的规模。如果保持财政对社会保险补助的增长与GDP增长相同的速度,即每年用财政收入的12%进行社会保险补助,则可最终计算出2005~2010年财政用于社会保险补助的财力(测算结果见表7)。也就是说,天津市财政用于支持社会保险的财力可以保持18%的年均增长速度。

三、简短的结论

1.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负担严重偏重

从具体测算结果看,国有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负担远远超出了企业最高承受限度。从长期来看,企业是无力承受这一缴费水平的,这也是目前许多国有企业逃避缴费从而造成收缴率逐年降低的主要原因。因此,有必要降低国有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率,减轻国有企业的负担,以达到顺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

2.职工个人社会保险缴费率相对较低

目前个人缴费率相对于职工个人的缴费承受能力来说是一个较低的水平,实际上缴费率再提高几个百分点,个人也是完全可以承受的。因此,可以在保持个人缴费率不变的前提下,提高个人缴费比例并将该增加的缴费全部用于社会统筹。这样,一方面可以弥补降低企业缴费率后形成的空白;另一方面还体现了社会保险的社会性和互济性的本质。

3.从现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来看,社会统筹部分采用的是现收现付的筹资模式。这一模式意味着政府是社会保险金给付责任的最后承担者。所以在采取减轻企业缴费负担和提高职工个人缴费水平之后,对此产生的社会统筹资金收支缺口,政府必须以财政资金予以弥补。然而,从近年天津市各类财政资金支出增长速度来看,用于地方建设、科教文卫、行政事业等费用的增长速度过快,对社会保险的补贴水平较低(见表8)。笔者认为,今后有必要从财政收入的增长部分中划出专门资金用于社会保险支出,同时更重要的是调整财政的支出结构,压缩过度投资及减缓事业费过快增长的势头,将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社会保险补贴。

4.加快社会保障立法步伐,促使社会保障制度尽快定型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经经历了探索和反复的阶段,需要尽快定型;而这种定型的制度安排,不论是国家、企业、个人的缴费比例,还是社会保险资金的投入范围,必须以提高现行制度的有效性并加速通过社会保障立法为前提条件。在提高现行制度的有效性方面,几乎各项现行制度均需努力。如基本养老保险需要尽快向全国统筹迈进;医疗保险需要尽快覆盖全体劳动者;生育保险需要重建;最低生活保障需要向综合性社会救助机制转化;各项社会福利事业需要走官民结合的发展道路;等等。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一套更合理的社会保障缴费方案,使社会、企业和个人的缴费比例更趋合理,提高我国社会保障缴费的效率。

总之,社会保障与社会和谐是一种正相关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保障。我国必须建立健全的、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并通过这一制度来化解现实中的诸多社会问题,满足国民的福利增长需要。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完备程度,将是我国向和谐社会迈进的重要标志。

*本文为天津市“财政投入社会保障资金的优化研究”科研项目(2004BA23)。

责任编校:晓蔚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刘 畅

第三篇: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率承受能力分析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剑阁县供电分公司 628317

摘要: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因此企业的发展形势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企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保证劳动者的社会保障得到妥善落实,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经济的正常有效的运行。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下,目前我国的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率处于偏高的状态,本文将主要结合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率偏高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总结出由于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率偏高造成的影响,并指出相关的针对性措施予以解决,促进企业经济的更好的发展,带动我国整体经济的进步。

关键词:企业社会保险 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率 企业承受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的企业经济的发展正处于繁荣状态下,企业的劳动者的保障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的问题,据调查了解,我国的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率处于偏高状态,下面将对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率偏高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其原因,分析其影响,并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旨在维护企业经济更好的发展。

一、 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率偏高的原因

(一)旧制度的沿用

自我国的企业社会保障体系成立之后,劳动者的福利保障就是以企业为依托的保障制度,从历史角度讲,一直沿袭这样的制度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经济的发展,甚至制约了企业经济的进步。以企业为主体的保障制度不仅要对劳动者的工作中的伤残、医疗保障进行负责,也要对企业所有劳动者的生育和养老以及住房问题进行负责,这样的制度下,每一个劳动者的社会保障都享有免费的权利。长期的企业保障制度下,对企业造成了亏损的状态,这种亏损是由于劳动者的一切保障费用都由企业负担,而国家的保障并不是对这些费用进行直接支付。[1]在长期的历史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企业对劳动者所有的社会保障都是应该的,这种认识对企业的经济造车的后果是沉重的,并且这种认识也破坏了原本应有的合理分配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企业发展的不公平。

(二)国家财政实力与国民收入不高

从我国的国家财政和国民收入的情况来看,同样给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目前,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下经济建设的需要,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还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情况。我国国民的收入格局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过度的偏重于国家,而忽视了个人,导致单个个体的收入能力低下,没有更大的能力去承担社会保障缴费,结合这种形势,社会的保险缴费就落到了企业的身上。[2]我国的财政实力没有过多的能力分担社会劳动者的保险缴费,由于我国的财政支出大多用于经济建设,自然减弱了社会保障的财政力度,这也就增大了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责任。

(三)人口结构与医疗体制改革

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率偏高的另一重要原因是由于我国近年来人口结构的变化引起的。首先,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加重,在社会人口比例中老龄人口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这导致养老保险的必然增加。据调查了解,离退休、退职人员与在职职工之间的比例正在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在职职工离退休,代表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这将给企业的养老保险带来更大的压力。其次,我国的在职失业率逐年增高,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失业者出现,失业问题已经不再是过去的隐性问题了,这将增加企业的事业保险费用支出,增加企业的保险缴费压力。再次,随着我国医疗制度的不断完善,社会职工的医疗保险缴费逐年增加,这大大的增加了企业的保险缴费支出。[3]

二、 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率偏高的影响

(一)制约企业的发展

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增高对企业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第一,逐年增高的企业社会保障费用使企业在对职工的用人成本上大大的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得不到保障,越来越多的劳动者需要更多保险缴费支出,对于经济利益优先的企业来讲,这造成了大量的资金支出,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的压力,第二,由于企业追求的是经济利益至上的原则,在社会保险缴费一直标高的情势下,企业为谋求更好的发展不得不从各个方面进行改革,以提高生产率为发展经济的手段,通过对技术的改进、管理的创新以及制度的完善等方面提高生产率,但由于要求生产率的提高,就必须要求职工技术的先进性,这样则会导致就业压力变大,加大社会保障的难度,即给企业经济发展带来压力,制约了企业发展的竞争力。[4]

(二)劳动力需求降低

企业的发展需要劳动力、资金、产品三大块元素的支持,当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率增高时,对这三方面的市场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于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率增高最重要影响的就是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因为过高的社会保险缴费率相应的是引起劳动者成本的增加,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的最优化,采用资本代替劳动力的情况,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大的降低,对职工的就业情况产生重要的影响。[5]虽然我国经济的发展态势良好,但就业形式却不容乐观,这形势产生的主要原因来自于生产率的提高,对技术要求的加强以及对管理制度的完善,而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率增高无疑是雪上加霜的作用。

(三) 劳动者薪资的影响

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还是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当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率增高时,为了权衡资金的支出管理,相應的必然会对其他方面费用造成影响,对劳动职工的薪资增长带来负增长的情况。企业发展的成本包括资金运营成本、资源使用成本以及人才管理成本,一旦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大市場的份额,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成本的收缩控制。企业在进行社会保险和薪资增长两方面的考虑上,由于应国家管理制度的要求,必须进行社保缴费,所以在劳动者的薪资增长上自然就缩短了增长空间。

三、针对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率偏高的措施

(一)合理设计社会保险结构

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率不断增高的一个容易忽视的关键因素,在于社会保险的结构的不合理设计。在社会保险的分类中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要普遍高于其他险种的缴费比率,而其他险种的缴费比例却又普遍偏低,例如我国的生育保险,目前来看缴费的比例不乏还会有滑落的空间。为了保证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率的不再持续走高,在进行社会保险险种缴费的设计时要平等对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6]例如针对我国的医疗保险缴费制度来讲,由于我国老龄人口逐年增加,并且人们对身体健康状况越来越关注,对医疗卫生领域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以及医疗费用的缴纳方面越来越重视,所以在进行医疗领域的规范时,要通过对医疗制度管理的有效规范,相应的进行各种监理措施的施行,保证医疗卫生服务的有效进行。

(二)全方位构建社会保险体系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险体系存在诸多方面的不完善,对诸多行业的保险参保较少,且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这也是导致我国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率持续增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据调查了解,我国的社会保险缴费情况出现支出大于收益的情况,为了降低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率,实施多层次全方位的保险体系已成为重要工作。为保证社会保险体系的层次性,要建立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相关团体以及民办单位的劳动者的保险体系,且社会保险体系的中相关的管理制度要兼顾中小型企业、外来务工者、困难企业、农民工以及临时工等没有进行社会参保的人员,保证社会各阶层人员参保均衡。另外,对于社会参保的人员进行保险缴费基数的合理制定,施行对应的法律法规和监理规范等参保配套措施,保证社会保险的公开透明。

(三)加大政府参与

随着越来越高的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率,给企业的承受能力带来了重大的挑战。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呈良好态势,经济增长率逐年递增,财政收入逐年增加,国家的财富总量在不断的积累,但却仍然出现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率持续走高,这说明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存在缺陷,究其根本原因是政府的干预手段不够。政府要根据经济发展实际情况,进行财政的合理分配,要更多的承担社会保险的费用支出,根据我国国情的具体形势,建立健全适合我国的财政分配制度和社会参保制度。[7]政府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社会职能,对人民生活提供社会保障,提高生活质量。政府在分担社会参保费用的同时,对企业的经济压力起到一种缓解作用,自然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值。

(四)完善社保激励机制

首先,在社会保险制度设计理念上发挥激励作用。强调社会保险的保障人权、稳定环境的作用。社会保险制度设计要建立在企业微观目标实现的基础之上,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改变以往单纯以国家宏观利益为目标的社会保险理念。其次,调整企业的支出项目。一个企业不只缴纳社会保险费,还要缴纳增值税、所得税、行政事业费等。只有降低企业的税率或者是给予企业一些优惠政策,才可以为企业缴纳社会保险让出空间。第三,调节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的比例。目前由于社会保险历史欠账问题社会统筹部分比例过大,不利于激励作用的发挥。提高个人账户的比例对企业和个人缴纳社会保险具有激励作用。第四,由于我国劳动力流动性大,统筹层次低。可以为流动性大的劳动力建立“名义个人账户”即账户中是空账,但是有明确的个人产权,这样就增加了个人账户的方便性,激励人们积极参保,有利于扩面工作的进行。第五,建立多层次的参保平台。针对我国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可以建立低水平的参保平台,并具有强制性,人们参保后只能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在建立低水平的参保平台基础上,建立多层次的参保平台,增加参保的靈活性,激励企业参保。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我国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率偏高的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总结出由于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率偏高造成的影响,并进行針对性的采取措施,保证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的合理性,促进企业经济的更好发展,以带动我国整体经济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孙昕萌.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率承受能力分析[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07)

[2]罗云.我国企业社会保险缴费负担承受能力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11(04)

[3]孙博,吕晨红.不同所有制企业社会保险缴费能力比较研究——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实证分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01)

[4]张影.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社会保险缴费负担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2(05)

[5]班晓娜.社会保险体制改革下的个人缴费承受能力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9)

[6] Theodore R Marmor and others, Economic Security and Intergenerational Justice, The Urban Inst i tute Press Wash i ngton D C, 2012.

[7]胡海.我国企业社会保险缴费负担与企业竞争力问题探析[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01)

作者:何晓东

上一篇:乡村文化论文范文下一篇:思维训练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