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安全学习心得

2023-04-30

第一篇:医疗质量安全学习心得

《医疗质量安全警讯》学习心得

医疗质量是医疗工作的核心,医疗安全是医疗工作的永恒主题。医疗安全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安全的医疗不仅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有时还导致医疗事故引发纠纷,影响医疗卫生的社会信誉和形象。

当前,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形势依然严峻。多年来,我国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和医学专业学协会为提高医疗水平,做了很多的努力和尝试。然而,少数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仍然对医疗安全缺乏足够的重视,存在较多的医疗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

通过分析相关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使我们能引以为戒,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切实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使医学的创新和严谨得到科学地结合,推进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特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对医疗质量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医院管理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各医疗机构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环境,简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满足群众基本医疗需求,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越来越高。同时,卫生改革不到位、卫生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的双重矛盾逐步凸现,医患矛盾愈演愈烈,医疗纠纷事件时有发生,给医患双方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损失,严重干扰了医疗机构的正常工作秩序,损坏了卫生系统的整体形象,给社会造成不稳定因素。为了切实解决这些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工作的满意度。我们应该坚持每年组织开展医疗质量管理活动。

二、明确主题,确保医疗质量管理活动内容丰富

我们应以党和国家的方针、路线、政策为指针,以整顿医疗秩序、保证医疗安全、强化内涵建设、杜绝医疗差错事故为目的;以加强思想教育、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法制意识为重点;以完善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严格诊疗护理常规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为主要措施,每年明确主题开展医疗质量管理活动,引导、带领各医疗机构抓质量、抓管理、抓发展,使医疗质量管理逐步推向深入,努力塑造卫生行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医疗服务和质量安全要求。

三、强化培训,努力提升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能力和水平

医务人员只有通过不断地培训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和水平才能得到更新和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才能不断增强。我们应该把医务人员的培训放在重要位置,采取多种形式,全面开展业务技术人员培训,努力提升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能力和水平。具体做法是:

一是组织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职责规程、常规规范的学习。我们编印《医疗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文件汇编》、《医院管理制度和人员岗位职责》,要求各医疗机构所有人员人手一册,通过聘请专家讲座、单位集中学习、医务人员自学、专题讲座、典型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使各医疗机构所有人员了解掌握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职责规程、常规规范,强化其法律意识,增强依法执业的自觉性。

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几年来,我们组织了院长培训、业务骨干培训、病例书写培训、“三基”“三严”培训、护理培训、药品培训、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医疗纠纷防范等培训活动,使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明显提高。

三是实施科技兴医战略。牢固树立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卫生事业的思想,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学科带头人选拔和培养、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措并举,着力抓好人才培养、科研和特色专科(项目)建设,提高卫生技术队伍的整体水平。

四是规范医疗文书,加强病历质量控制。按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山东省医疗护理文书书写规范》、《诊疗护理常规与操作规程》,规范医务人员的病历书写,提高医疗护理文书书写质量。

五是组织理论考试和技术比武。我们应以培养提高医护人员急救技术、程序、常用方法和治疗方案的应用为重点,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方法是:组织专家,采取理论讲座和现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医护人员培训、应用;年底,对所有参加培训的医护人员的掌握应用情况进行理论考试,在此基础上,选3-5常用技术组织竞赛比武。

六是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讲座。对省、市两级组织的各种有关医疗质量管理和业务技术培训讲座,积极组织各单位参加学习,使医务人员学习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新观点。

四、依法监管,全面提高医疗质量管理和服务水平

为了确保各项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得到落实,坚持“依法监督为主、行政管理为附、管理和处罚并举”的医疗质量管理监督机制。首先,坚持依法监管。变事后的被动说教检查为事前的主动依法监督,把医疗质量的综合监督检查与专项重点工作监督检查紧密结合,通过日常工作中依法下达监督文书,严格对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监督管理;其次,注重各项制度、措施落实。从制度、职责完善到执行,加强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的管理,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医疗安全隐患;第三,健全组织,明确责任。要求各医疗机构建立健全院科两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达到人员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工作协调,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并组织实施。院长为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领导组织职能科室,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指导检查、监督考核;第四,形成制度落实监控体系。局和各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制定医疗质量考核标准,采取专家组质量考评、科主任座谈会、医疗质量警示谈话、医疗质量院长大查房、查房参观学习等形式,广泛开展医疗质量检查和监督工作。

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是医院全部工作的核心,是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持续改进的过程,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导,进一步采取措施,强化医疗质量管理,规范医疗行为,落实核心制度,明确工作思路,持续改进和全面提升我县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为促进我县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地顺利发展,构建和谐长丰而不懈努力!

急诊科

2011-09-20

第二篇:学习医疗安全心得体会

重大事件的起因往往是微小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正因为微小,让人防不胜防,毫无察觉,让人麻痹大意,才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是非常重大而又悲惨的后果。联想到我们的实际工作,我们不应该引起高度警惕吗?我们是医务工作者,是白衣天使,负有“悬壶济世,救死扶伤”之重托,我们应该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应该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全心全意地去为病人服务。但是在我们这个队伍里,确实还有一些人,对工作漫不经心,松松散散,业务技术不高、服务态度不好。更有甚至者,因为一时疏忽、工作不负责任或违章操作,给病人带来死亡的危胁或终生的痛苦。我们在报刊杂志上、电视节目上经常看到这种类似的报道。有的引起医疗纠纷或造成医疗事故,给病人及家庭造成痛苦,给个人造成终生遗撼,给医院造成不良影响。以致于一些文艺作品经常利用医护人员的散漫工作行为和现象,作为反面素材或讽刺对象编写一些笑话、小品等等。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每当看到这些,都应该感到非常羞愧,非常痛心。我们在深感痛心之余,应该深刻地反省自己:今天我的工作做的好吗?今天我的工作有没有什么遗忘?有没有什么疏忽?今天我的工作是否给病人减轻或解除了痛苦?还有什么地方需要进一步改善?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医务人员、一个有强烈事业心的医务人员、一个称职的医务工作人员,就应该这样去做,这样去想,甚至是每时每刻。我们科全体医务人员经过认真学习、热烈讨论,深刻地领悟到:安全工作无小事,病人的事就是我们自己的事。那么在工作中,我们要坚决做到:一是加强业务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无论是在工作中、在工作之余,都要不断地加强业务学习。采取集体学习讨论、个人学习等多种方式,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地提高业务技术素质,使自己在病人面前、在病情面前,能够做出正确诊断,给予合理的治疗方案,尽快解除病人的痛苦。二是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无论是操作前、操作中、换药时,我们都有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对工作精益求精,决不能困嫌麻烦而省略操作步骤。三是对病人如亲人。病人带着伤痛来就医,无论在体质上还是在精神上,本身就很痛苦,我们要用亲人般的温暖对待他(她)们,让他(她)们在精神上得到安慰。病人手术后,我们要及时巡视病房,仔细地观察病人的病情发展及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决不能因为问题小而不当回事,以免小问题引发大问题,对病人的病情演变、身体健康情况及可能出现的任何状况都要了如指掌,对任何有疑问的情况决不能放松,也决不允许放过,一定要弄清并解决为止,决不掉以轻心。当前,正是创建“三甲医院”活动的关键时期,在这项活动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从自己做起,从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操作上做起,时时处处抓安全,上安全岗,干安全活。“安全”应牢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融入血液、融入理念,让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做一个“生命”的安全保护员。

第三篇: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学习心得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不管是哪类的医疗机构都是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主体。应当全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一、 医疗质量安全是医院的立院之本,没有质量就没有安全可言,因此,作为我们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建全各项医疗质量管理相关制度、规范、标准和指南,并且要认真组织实施,落到实处。作为医院一名中层管理人员更应当做好自已的本职工作,对本科室的人员进行医疗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标准、诊疗常规及指南的培训和宣传教育。后期并进行考核监督。

二、 应当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的权力。恪守职业道德,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三、 依法执业,坚持以取得执业资质的相关医务人员执证上岗,并且根据临床需要配备相应、充足的医务人员,保证医疗质量与安全。

四、 加强医生及药学部门的建设和药事管理,提升临床药学服务能力,做到合理诊疗、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的目的。

五、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和手卫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多开展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和教育工作。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爆发流行的报告制度。

六、 加强病历质量的管理工作,建立建全病历质量管理制度,保障病历书写客观、真实、准确及完整、规范。

七、 积极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自我评价工作并认真组织实施。根据相关规范、标准要求进行自我检查,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八、 建立建全医疗质量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意识,保证医疗质量与安全。

总之,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意识,建立质量安全与风险管理与控制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定期对医疗质量安全进行分析、讨论可提高医务人员的注意力与反应能力,防控各种风险,保证安全。

第四篇:医患沟通与医疗安全学习心得体会

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

学习心得体会

艾中华

1、沟通态度是心灵的表白,极易受个人感情、思想和行为倾向的影响,服务态度的好坏充分体现了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操,尽管患者因疾病的折磨而造成形体的扭曲、情绪的低落甚至精神的恍忽或是神志的丧失,但医患的人格仍然是平等的。体现良好沟通态度的关键之一,是医务人员情感适时恰当的“输出”。我们知道,情感是有回报的,同样,态度也是有回报的,真诚、平和、关切的态度,回报的是患者的信任。所以说,医务人员的沟通愿望和沟通态度往往是决定医患沟通成败或效果的关键。

2、谈话艺术由于医学知识所限,以及对医疗活动的不可知性和对医疗结果的难预测性,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心理往往处于弱势,情感处于低潮。因而医务人员与患者交谈应充分运用谈话艺术,讲究方式和技巧。交谈时医务人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善解人意,尊重和关爱个体生命,尊重患者的个人隐私。二是要同情患者的境遇,理解他(她)的内心感受,关注情感差异,个性化的处理谈话程式和交谈内容结构。三是关注患者的生存状态,用平易亲切的语言、呵护的情态“探讨”医疗问题,内容明确,表述准确,并始终流露和充满对患者生命的关爱和体恤。四是在尊重患者意愿和不违背法律及医院有关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注意把握谈话的层次、内容和对象的范围。五是在谈话中尽可能地不用或是少用医学术语,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疾病治疗中相关问

题,对有些文化层次较低的患者,应反复讲解,充分运用生活中丰富、生动的各种形象的例子或是比喻,以提高交流的质量,达到沟通的目的。

3、倾听艺术医务人员要善于倾听,这是获取患者相关信息的主要来源。倾听时应该注意;一是应主动倾听,有效的倾听需要医务人员参与和全身心的投入,需要我们倾注感情,充分运用我们的目光、语调、姿势、手势等功能,融洽和影响患者,同时注意寻找患者语言文字和情感上的含义。二是不随意打断患者的叙述,有人统计医生打断患者的叙述平均为19秒,所以只是在必要时进行适当的引导,因为患者一般都迫切希望在第一时间段内被医生理解、同情。三是在与患者沟通时应集中注意力,避免分心,以免被患者误认为医生对自己的疾病并不关心。四是注意患者家属等相关人员的表述,“兼听则明”。五是跟踪和观察患者的“视线”所在,了解患者的感受、需求和“额外”的服务需要,寻找真实含意。六是适时、恰当地给予患者反馈信息,鼓励和引导沟通。

4、体态语言和表情艺术医患沟通时,医务人员的体态语言是配合言谈进行的,体态语言包含面部表情、眼神、手势、姿势和外表等,这些体态表现都含有特定的涵义。微小的体态变化,都会对患者产生微妙的心理和情绪影响,把握好沟通时的体态语言分寸,自然而不失庄重、严谨又充满温情、愉悦但不夸张,恰到好处地传达医务人员的交谈信息和丰富的人文精神,同时注意患者的接收心理和审美感受,使交谈更富有生气和感染力,使医患沟通更富有成效。

总而言之,医患之间的沟通在目前的临床工作中显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沟通又是一门艺术,只有在工作中用心去体会患者的需求,

用真诚去感染对方,用渊博的知识和熟练的技术使患者产生安全感,用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在医患交流中化解矛盾,营造和谐,才是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第五篇: 医疗核心制度学习心得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能力的提高,老百姓对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与上个世纪相对比亦提高,这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无非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近几年,我们看到、听到或者见到网上爆料的医疗官司屡见不鲜,其中大部分是针对医疗行业的“伤疤”所言。当然,我们不能因为自己也是医务工作者就说是患者难伺候,进行主观判定是谁的对或者是谁的错。

在2002年,可能由于“非典”的原因,在某种程度上医患关系才有所缓解,但这是用血的代价所换来的,因为医务工作者的付出,才让患者心底的天平趋于平和。 由此可见,这个职业对于我们的要求是越来越高,我自己认为医疗可以简单的分为专业技术医疗与非专业技术医疗的内容,其中后者最为重要的就是医患沟通。2008年,我们听到了“医疗质量万里行”一词,卫生部把这作为重拳出击,要求每一名医务工作者现目前应该把自身的分内事情做好,怎么样才能做好?这其中之一的内容就是医疗核心制度。

医疗核心制度,是为了确保医院医疗护理质量,规范诊疗行为,杜绝医疗事故发生的重点规范制度,也是医务人员正常医疗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工作规则。这是强制性的,也是善意性的。在一开始,我对此并没有引起多少的重视,但随着干临床时间的增多、接触医疗纠纷事件、医疗安全的漏洞后才发现这核心制度对于我们来说的的确确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点上,我深有体会,特别是前一段时间所发生的一件事情,现在回忆起来仍然是历历在目。不管医疗核心制度的内容是14个也好,还是12个也好,其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保证医疗安全质量。当然最根本的原因是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救治、使我们的医疗行为向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靠齐,但间接原因我想却是医疗纠纷逐渐增多迫使我们这样做才行。

因此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是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的。现我就对核心制度的学习心得如下:

1.严格遵守医疗管理中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 ⑴加强熟悉掌握常用的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如《执业医 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 ⑵加强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服务意识。医务人员具有自己的职业道德,是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首要前提,也是衡量一个医务工作者的起码标准,本院不是有“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吗?与病人建立亲人般的医患关系,摆脱“医家至上,病家求治”的传统观念,在诊疗活动中尊重患者的意愿,向患者履行告知义务,使患者及时了解有关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的信息,以行使患者本人对疾病诊治的相应权利,减少由于病人对医疗行为不理解而引发的纠纷。 ⑶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规章制度和诊疗操作规范、常规是医学实践长期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是评判医疗工作人员是否存在过失的准则。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向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靠齐,不要自己想当然的干,尽量减少、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 2.全面落实、合理执行,查对差错,团队协作。 全面贯彻落实核心制度,从接诊病人开始一直到病人的出院过程中,始终牢记首诊、值班、交接班的的责任,倡导认真执行核心制度,把关爱病人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 合理执行三级医师查房、三级医师负责、分级手术、分级护理及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把这些制度落实到位,通过病例书写、病案管理体现术前讨论、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及危重病人抢救的合理性。 认真执行核心制度,时时刻刻绷紧对与错的弦,无论是诊断还是医嘱治疗过程中用药、检查及手术等等每一个诊疗环节中,采取正确地诊疗手段,实施正规的诊疗措施,有效防范医疗事故及差错的发生。在急危重病人面前,认真执行危重病人抢救报告、急危值报告及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做好常规会诊工作,强调急诊会诊要在10分钟内到位。重要强调是三级以上手术一定要进行术前讨论。疑难危重病人和死亡病例的讨论不可缺少,突出上级医师诊疗水平,集中诊疗优势,科学利用现代科技医疗技术不断总结经验,认真吸取教训,以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3.提高病历及各种医疗文书的书写质量。 病历是疾病的诊治经过及疗效的原始记录,也是判断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是否得当的法定证据。它不仅涉及到专业技术问题,还涉及日后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赔偿问题。如果发生纠纷后,病历将成为认定医院及其医务人员的民事法律责任的一种重要依据。 鉴于病历在医疗及法律诸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当加强对病历书写基本功的训练,提高病历书写质量,确保病历的客观性、真实性、完整性。这样无疑对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起到初步把关的作用,也对日后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提供抗辩证据。但有一点要明确,只要病例归档,不能对其进行改动。否则,很可能会要承担严重的法律责任,法院仅凭提供虚假证据就可判定医方败诉。

4.加强医患合作,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 进行医疗合作应取得患者及家属的支持,如果没有患者或者亲属的支持这样的医疗活动是相当危险的。当然,没有意外发生可能会相安无事;但是,如果有任何的闪失患者和家属就不是这样了,轻则浪费时间解释,重则吃医疗官司。所以,患者来诊疗不光光是技术性的医疗,还是情感性的医疗。做好医患沟通,完善相关签字,努力把把非医疗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

上一篇:医疗器械生产操作规程下一篇:园林绿化工程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