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教学观念提高学习兴趣

2022-11-18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某种认识, 掌握某种事物, 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是人们积极从事实践活动, 不断获得知识, 开阔眼界从而丰富人的精神生活的推动力量之一。”在实行开卷考试的今天, 由于广大学生对开卷考试的认识存在偏差, 且对思想品德课不感兴趣, 往往采取消极的态度来应付学习, 结果不仅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 还削弱了思想品德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动摇了学生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信念。因此增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尤其重要。那么, 怎样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呢?本人认为, 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教学观念的更新

1.1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强化教学主体意识

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 部分教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 不遗余力地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 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样就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 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以致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失去兴趣。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在指导学生前进的同时, 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 时刻提醒自己, “我是谁?为了谁?是否把学生的收获、学生的发展放在首要的位置?是否做一切为了学生?”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2 解放自己, 解放学生

如何解放自己, 解放学生?首先, 要多给学生时间, 即教师少讲一些, 学生多学一些。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教材重点、难点的讲解, 讲解的过程并不是简单地把知识交给学生, 而是要授予其方法, 使学生做到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实践证明, 只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多数问题, 学生可以自己解决。教师的另一个主要任务是“导学”, 也就是指导学习过程和指导学习方法。尽管课本内容讲得少, 但由于有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学生实际上得到的比老师一点一点地去讲得到的要多。这样, 既可解放自己, 又可解放学生, 何乐而不为呢?

1.3 引导学生养成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思维习惯, 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尽可能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等, 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使他们养成善疑善问、多思深思的思维习惯, 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同时, 教师应多给学生创造条件, 如加强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发散思维以及运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等。这样, 就可以将学生活动引向深入, 并使之富有创造性。

2 课堂气氛的营造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 如何上好一堂课, 如何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气氛是否活泼。如果教师方法陈旧, 是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注意创新教学方法, 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2.1 创设问题情境, 激励学生去质疑、讨论和探究

其材料可以从教材中摘录, 也可以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如在学习“消费者应履行的义务”时, 我针对广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购买假冒伪劣产品而要求经营者退货时却遭到拒绝这一事实, 设置了“购物时向经营者索要发票有无必要?”这一问题。于是学生立刻被这个问题所吸引, 纷纷畅所欲言。通过学生思考, 教师点拨, 使全体学生形成一致认识:购物时向经营者索要发票很有必要, 它有利于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有利于防止经营者偷税漏税, 维护国家利益。这样一来, 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2.2 创设故事情境, 构建生活课堂

在教学中, 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 从而促进知识内化, 做到知行统一。如在学习“市场交易原则—公平原则”中的漫画——“朦胧价”时, 我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揣摩漫画中“冲突”的起因、经过、结果, 稍后鼓励学生上台扮演角色。在一片激烈的掌声中, 两名学生上场了。“卖瓜了、卖瓜了。”吆喝声把大家带入了故事情节, “顾客”津津有味地吃着“西瓜”, “观众”会心地笑着。到“顾客”与“卖主”因“一块二毛”的标价发生冲突时, “观众”又感到了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 怎么解决?同学们小声地议论开了, 当看到“顾客”与“卖主”推推搡搡的样子, 心急的学生已经在说:“去告啊!去告啊!”当最后“顾客”向工商部门投诉, 寻求合理的解决时, 大家自发鼓起掌来。由于这种交易无公平、诚信可言, 是一种欺诈行为, 因此, 学生在这种模拟中不仅学到了知识, 还学到了一种处理问题的方法和为人处事的原则。这样, 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2.3 运用多媒体教学, 创设视听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这样一来,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如, 在学习《世界文化之旅》时, 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世界各国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 并配以优美动听的解说, 使学生在欣赏中犹如身临其境, 感受着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这样, 学生既在愉悦中掌握了知识, 又进行了美的熏陶。

3 课外兴趣的激发

一般说来, 课内与课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教师在培养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同时, 也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课外保持这种兴趣的持久性。因此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阅读课外同类题材的作品, 开展相关的课外活动, 这样课堂培养起来的兴趣就不会“移情别恋”, 课内获得的知识就能得到“举一反三”的运用, 从而能够保持学习兴趣的持久性。那么怎样激发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呢?

3.1 成立课外兴趣小组

维娜艾利认为:“更新学习过程需要团体对话和社会学习。”因此成立课外兴趣小组,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可以促成学生间的合作,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 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并自尊, 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和合作观念, 从而增强对思想品德课学习的兴趣。

3.2 开展知识竞赛、征文比赛、辩论会等活动

例如, 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可组织学生进行“国情知识竞赛”。为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对外开放政策, 可组织学生进行“对外开放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辩论会。此类活动的开展, 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参加社会实践

组织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 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如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时, 可组织学生走访人大代表, 调查了解人大代表行使其代表权利的方式、途径, 这样既可以深化学生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 又能用耳闻目睹的事实来引起学生的共鸣。

总之, 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途径是多方面的, 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总结经验, 不断地探索、开辟行之有效的教学之路。

摘要:在实行开卷考试的今天, 由于广大学生对开卷考试的认识存在偏差, 且对思想品德课不感兴趣, 结果不仅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 还削弱了思想品德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本文分别从三方面进行阐述, 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教学观念,兴趣

上一篇:《临床医学诊疗》丛书招聘启事下一篇:机械加工非标设备设计及加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