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传输资源管理系统的研究和设计

2022-09-10

1 问题的提出

作为电信运营商的网络维护部门, 传输网的资源管理工作始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它不仅关系到新业务的开通, 更是业务开通后网络维护工作的依据, 对于资源占用的分析又会关乎网络的发展和结构方面的优化, 因此, 我们说资源管理工作是维护工作的重中之重毫不夸张。传统的资源管理模式为。

(1) 设备在完成工程验收之前即建立与设备相关的端口资源资料, 格式为电子文档。

设备设入运行后, 相关资料由专人掌握, 基本上是由某个专业管理对传输资源进行调度并更新相关资料。

(2) 专业管理定期 (通常为一周) 为相关维护人员更新资源占用表, 如网管中心及大客户抢修小组。

(3) 专业管理及主管定期按一定的算法统计通信能力。

经过一段时期的实践, 我们发现这种模式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

(1) 工作效率不高。这种模式的资源调度和统计是纯手工操作, 需要对照着端口占用表逐个端口分配或是统计, 相当的费时而且容易出错。对于非调度人员的查询工作更是如此。

(2) 调度、查询的实时性得不到保障。我们知道在这种模式下资源的管控完全由某个人负责,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 (比如处理故障) 导致他不能处理资源管理事务, 那么资源的调度和查询必然受到影响。这样的后果可想而知:业务不能及时开通, 故障不能及时抢修。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不可能每更新一次资源表就和大家共享一次 (资源的更新很频繁) 。

为了使这些问题得到完满的解决, 我们需要设计一个统一的资源管理平台, 使其能够智能化的完成业务调度和统计, 准确的实现各种方式的查询, 具有统一的可实时更新的安全的数据库, 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2 系统的总体设计

我们要设计的一个系统是要对网络的资源进行管理, 这些网络的资源目前看来是一张张电子表格, 为了方便对其进行各种操作, 我们需要将这些资源换一种组织的形式——存放于数据库中。完成了这一步, 我们的问题就变成了如何借助一个平台使大家都能方便的, 随时的、并且是可以同时的访问这个数据库, 也就是说, 资源调度人员根据这个数据库完成了资源调度, 这个数据库即刻就能得到更新, 对于查询的人, 刚刚完成调度的电路信息就可以看到了。

ASP技术可以帮我们完成上述的设想。ASP即Active Server Page, 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一种网站开发技术, 它是一种服务器端脚本编写环境,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创建和运行动态、交互的WEB服务器应用程序。简单的说就是客户可以通过网页向网络上的一个服务器提出某种请求, 而网络服务器会根据这个特定的请求按之前编辑好的规则向请求者发回一个特定的页面作为回答。为了使大家都能访问我们之前提到的那个数据库, 我们需要把这个数据库放在网上, 具体点就是网上的某个服务器上, 这个服务器还要放一些用ASP编写的动态网页,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访问动态网页将访问数据库的需求告之服务器, 服务器对数据库进行处理后会将有关信息形成一个页面回送给我们。这样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3 功能模块划分及流程分析

资源管理系统应有如下模块。

(1) 登陆模块:对用户进行识别, 拒绝非法用户, 对合法用户进行权限的判别, 判别是否能进行查询的操作, 是否能进行调度。

(2) 查询模块:

(1) 2 M电路查询模块:可按设备端口, DDF端口或用户名进行查询, 列表显示附合项目。

(2) 以太网电路查询模块:可按以太网口和用户名查询, 列表显示。

(3) 显示模块:可将上述列表中的项目的详细电路信息进行显示。

(4) 更新模块:可以对该电路的信息进行更改和删除。包括增加删除路由, 更改电路描述等等。

(5) 资源调度模块:给出始端和终端即可智能的进行电路分配。也可手工对指定端口进行分配。

(6) 统计模块:可以对资源的占用情况进行统计, 如端口占用率, 各种类型电路的数目。

系统的流程:

用户进入网站后首进登陆完成审核, 并确定访问权限。合法用户进入系统后自动跳转至作为首页的查询模块, 输入条件确认进入显示模块, 在显示页面更改后确认进入更新模块更改数据库后跳回显示模块并刷新。首页有调度和统计的链接, 点击链接进入相关页面。在调度页面中输入始端和终端局显示分配路由, 填信息后确认进入显示模块显示新调度电路的全部信息。

4 系统的实现

4.1 数据库的设计

本系统涉及到的数据库共有两个, 一个是存放系统的用户信息的, 另一个是资源表。用户信息库的设计较为简单, 用户的信息不外乎用户名, 密码, 和一个有关权限的标识。

资源表的设计相对来说复杂一些。由于我们这个系统不单是一个能查询的系统, 还是一个能对设备资源进行分配的系统, 所有资源表的整体结构还是要以设备的端口为主, 要让用户的资料来与设备的端口来匹配。所以数据库中的每一个表项应设计成某台设备的一个端口, 这个表项中还应包括的有对端端口, 与之对应的DDF端口, 这些在设备开局时就确定了。还有就是当这个端口被分配给某条电路后需要加上客户的信息, 电路的类型等一些其它的信息。具体如表2所示。

其中列1 (ID) 是唯一性标识, 单设一个数字型的标识便于对记录进行操作。列2~列5是本端的设备端口信息, 列7~列10是对端的设备端口信息, 可以看出这样对于信息分得似乎是比较零碎, 但是有助于数据的操作和信息的统计。

4.2 主要界面的设计

4.2.1 登陆界面

登陆界面主要完成用户的鉴权和登陆。首先设计好登陆页面的布局, 而后用Dreamveaver按照设计布局设计一个静态网页, 在静态网页中加入两个文本输入框接收用户的登陆信息。用户确认登陆后系统将登陆信息和用户信息数据库做比对, 如果合法则将页面跳至首页, 如果不合法则返回登陆页面重新进行登陆。

4.2.2 查询界面

查询界面的功能就是接受用户发送过来的查询条件后, 跟据条件在资源数据库中进行检索, 而后将满足条件的所有记录进行显示。通过我们长期的实践, 日常工作中查询的方式不外乎按设备端口查, 按DDF查, 按客户名查和电路带号查, 前两种是基于设备的, 后两种是基于用户的。由于在前期的数据库设计过程中, 我们已将这两种信息整合到一个数据库中, 所以只需对一个库进行模糊查询即可, 而后对返回的所有记录进行显示。

查询功能的实现对于查询的条件要求很高, 因此一定要将接收条件与数据库中的项目进行对应, 为了辟免由于用户输入不规范而造成的错误, 我们采用了下拉菜单的单选形式, 这样就保证了与数据库数据格式的完全对应。

查询的结果采用列表的形式进行显示, 为了使显示的信息便于查看, 只对重要的项目进行显示, 这就相当于列出一个提纲, 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相关电路的全部信息可以将相关客户名做为条件查询全部路由, 这就是后面将要说到的显示页面。

4.2.3 显示界面

由于初次查询得到的简单结果不对单个电路信息进行完整的显示 (这样做页面太大不便于查看) , 所以在每个查询界面中的结果后增加一个链接, 链接将该条信息的用户名送至显示页面, 而后通过此用户名对资源库再次检索, 由于电路名是唯一的, 数据库的返回值即是该电路的详细信息。

4.2.4 调度页面

调度页面接收用户输入的所需电路的始端局和终端局, 用户完成提交后, 系统计算始端局和终端局都需要哪几个局做跳接, 而后搜索数据库, 逐段的找出空闲资源进行分配并将分配结果显示于页面当中。同时还需设计一些文本输入框, 使其出现在分配资源的下方, 用于输入电路和端口的详细信息, 在用户确认之后, 系统将这些信息添加在数据库当中。

4.3 服务器配置

设计完成后将所有网页的文件存于服务器的一个文件夹中, 设置IIS服务, 将服务器的一个特定的IP及端口与我们的网站进行绑定, 这样所有的网络用户就可以访问我们的网站了。

5 结语

网络资源管理工作在通信运营企业当中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显现, 能否快速有效的完成网络资源的查询、调度与分析, 将会关系到业务的及时开通、业务的后期保障能力以及资源的合理利用, 而资源的分析又为网络的后期优化与扩容提供可靠的依据, 因此资源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到通信运营商的综合服务水平和网络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管理工作也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完善资源管理工作必须借助一个电子化的网络平台, 本文所设计的资源管理系统借助ASP动态网页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实现了网络资源管理的各项基本功能, 能够保障资源更新与查询的及时性、准确性, 极大的方便了日常的业务开通和维护工作, 此外系统是基于网络的平台, 实现了网络监控部门、设备维护部门及资源管理部门对设备信息的共享, 节省了人力成本, 提高了工作效率。应该说本文所设计的系统是电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实现方式的一种可行性偿试, 希望能对广大同行的资源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摘要:随着我国通信事业的不断发展, 通信运营企业的网络规模变得越来越庞大, 网络的复杂程度也较以往而大大加深, 如何对网络中承载业务的传输资源进行高效管理, 保障资源的调度、查询、共享具有准确性、实时性, 是所有运营企业需要解决的切实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电信传输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 借助这个系统可以方便的进行资源查询与调度并且可分不同权限进行维护和管理, 能够实现信息的实时更新与共享, 极大的方便了传输资源的管理工作。系统的设计结合了ASP语言、数据库以及网页设计等技术, 首先进行了需求分析和功能分析, 而后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实现。

关键词:传输,资源管理,ASP,数据库

参考文献

[1] 肖志刚, 张维, 韩璐.ASP动态网页设计应用培训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3.

[2] 韩国峰, 柯华坤, 王磊.ASP网站开发典型模块与实例精讲[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8.

上一篇: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人口信息的提取综述下一篇:谈现代教育技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