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理论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创新与实践路径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保护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话题。目前我国既面临国内的水土流失、生物入侵、土地盐碱化等多种破坏生态平衡的环境问题,也面临国际的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等全球生态问题。从十八大之后,国家和政府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而习近平立足于当下的国情和世情,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理论,详细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问题,提出未来国家建设要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所以,在当前推动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创新和实践路径的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文章选题的由来、研究的意义和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阐释,突出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创新点。第二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渊源。通过运用文献资料研究、跨学科综合研究以及比较研究的方法对生态文明思想进行系统的梳理,可以发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仅是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及列宁生态文明思想、吸收中国历届共产党人的生态文明思想、弘扬中国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思想和借鉴生态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而且是在他们的基础上根据现实的中国国情需要以及现实的生态状况来进行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的。第三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现实依据与发展脉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的现实基础一方面是国内的生态问题不断凸显,另一方是全球生态危机的爆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脉络经历了一下四个阶段:一是生态文明意识的萌芽、二是生态文明观点的提出、三是生态文明理念的产生、四是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第四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创新。第四章作为此次写作的重点部分,通过理论渊源的梳理,突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创新主要包括建构“协调发展”的绿色生产力观、建构“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民生观、建构“和谐相处”的生态自然观、建构“保护红线”的生态安全观、建构“严密法制”的生态法制观、建构“全球视野”的生态合作治理观六个方面。归纳和概括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创新点对于我们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的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脉络和丰富内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第五章,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路径。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路径一是国家层面:全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进程;二是社会层面:营造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风气;三是企业层面:努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变;四是公众层面:积极响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从这四个方面出发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与前面理论创新点基本对应,从而突显其实践价值。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创新;实践路径

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的基本思路

1.4.2 研究的基本方法

1.5 论文创新与不足

1.5.1 论文的创新

1.5.2 论文的不足

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渊源

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生态思想

2.1.1 关于绿色生产力的重要论述

2.1.2 关于生态民生的重要论述

2.1.3 关于生态自然的重要论述

2.1.4 关于生态安全的重要论述

2.1.5 关于生态法制的重要论述

2.1.6 关于生态合作治理的重要论述

2.2 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集体的生态思想

2.2.1 关于绿色生产力的重要论述

2.2.2 关于生态民生的重要论述

2.2.3 关于生态自然的重要论述

2.2.4 关于生态安全的重要论述

2.2.5 关于生态法制的重要论述

2.2.6 关于生态合作治理的重要论述

2.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观点

2.3.1 “天人合一”的思想

2.3.2 “尊重生命”的思想

2.3.3 “道法自然”的思想

2.4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

2.4.1 “生态危机”理论

2.4.2 “异化消费”理论

3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和发展脉络

3.1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3.1.1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显

3.1.2 全球生态危机的爆发

3.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脉络

3.2.1 生态文明思想的萌芽

3.2.2 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

3.2.3 生态文明思想的产生

3.2.4 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

4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创新

4.1 核心理念:建构“协调发展”的绿色生产力观

4.1.1 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是辩证统一关系

4.1.2 良好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4.1.3 推进科技创新,提供更多的生态产品来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需求

4.2 价值取向:建构“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民生观

4.2.1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4.2.2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

4.2.3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衡量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

4.3 基本准则:建构“和谐相处”的生态自然观

4.3.1 人与自然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4.3.2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4.3.3 山水林田湖是生命共同体

4.3.4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4.4 根本保证:建构“保护红线”的生态安全观

4.4.1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4.4.2 生态安全是社会安全的重要基础

4.4.3 生态安全是人民幸福的根基

4.5 制度支撑:建构“严密法治”的生态法制观

4.5.1 生态法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可靠保障

4.5.2 必须实行最严密的法治

4.5.3 必须实行最严格的制度

4.6 世界眼光:建构“全球视野”的生态合作治理观

4.6.1 中国应该承担其全球生态合作治理的责任

4.6.2 生态合作治理的中国理念与中国方案

4.6.3 全球绿色发展是生态合作治理的趋势

5 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路径

5.1 国家层面:全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进程

5.1.1 完善生态制度建设,强化生态制度保障

5.1.2 密切协调五位一体,凝聚保护生态合力

5.1.3 优化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生态产业建设

5.1.4 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生态安全

5.2 社会层面:营造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风气

5.2.1 开展绿色生态活动,培养公众生态意识

5.2.2 加强生态教育宣传,培育生态文化环境

5.3 企业层面: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变

5.3.1 健全企业约束机制,提高绿色责任意识

5.3.2 加强绿色技术创新,促进绿色发展方式

5.4 公众层面:积极响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

5.4.1 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提高生态责任精神

5.4.2 依托环境教育基地,投身生态文明实践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上一篇: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论文提纲下一篇:设计案例建筑结构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