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学理论论文

2022-04-19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理论性强,如果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到枯燥无味。因此要搞好思想品德课教学,单单依靠课堂教学这一基本形式是远远不够的。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思想品德教学理论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思想品德教学理论论文 篇1:

“举例”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标志。它对学生逐步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起着奠基作用。

为了正确地体现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作用,通俗易懂地讲授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政治教师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由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特点决定的,它贯穿于这门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决定着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方向和质量。而举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教学中巧用事例,可以使比较抽象难懂的基本概念、理论变得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的理解接受。同时举例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一项教学艺术。为了更好地发挥举例在教学过程的作用,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笔者认为在举事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所举事例必须具有教育意义

学习思想品德最终是要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达到教育目的。因而在选择事例材料时,一定要注意事例材料本身的教育意义。有教育意义的正反事例要多举一些,而那些有负面影响的事例材料就不提。这就需要政治教师针对学生年龄及心理因素多加考虑。如某村的数百名村民在少数人的煽动下在当地中学校外操场上建了一座庙。学校先是与建庙者交涉,后又与村委会交涉,无济于事。庙建成了,一些学生受其影响,无心念书,甚至旷课看热闹。我们只能鼓励学生拿起法律武器来争取自己的政治权利,而对于学校为什么会这样无能为力就不能提出来,原因太复杂且负面影响很大。

(二)所举事例必须与理论知识点相结合

教学中所举事例是为理论服务的。因此,应将所举事例与所要说明的理论知识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不应是为了举例而举例。教师对所举事例必须讲清讲透,尤其是介绍材料之后,要加以归纳、总结、评说,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明白教师为什么要举这个例子,这个例子是怎样说明相关知识的,这样才能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列举邓亚萍事例,教师就应该引导“邓亚萍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靠的是什么”,最后总结出当然靠的是她艰苦的拼搏和超人的付出,但更得益于她良好的心理素质,虽然身矮,但有战胜自己,想信自己能实现愿望的心理,让学生感悟自信在一个人成功中的重要意义。这样,就使事例与所学理论知识点相结合,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这样的事例不是单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以活跃课堂气氛,千万不能只把重点放在对事例材料的叙述过程上,因为这样做表面上来看,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也兴趣盎然,但这样做的目的不是听故事,而是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解决实际问题。那种缺乏必要的引导分析、总结的做法是要不得的,是教师误人子弟的做法。

(三)所举事例必须真实并且具有典型性

真实的事例具有说服力,典型性反映本质,印象深。使用具有说服力的典型性的材料,则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典型的事例能集中反映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既能使学生较为全面清晰的感知事物的形象和基本属性,又便于学生确切地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实质。不论是典型的国事、家事、大事、小事,都应确有其人,确有其事,决不能胡编乱造、道听途说,经不起推敲,并且违背思想政治课的科学性和严肃性。真实的事例很好选择,只要是确有此人,确有此事就行,但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就不太容易掌握。要精心选材,力求简洁而又能说明问题的本质,也就是说能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材料就是典型的。如初一《思想品德》中做诚信的人,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这方面的正反事例就很多。经过精心选材,笔者选择了谢延信的事迹。谢延信为了一句话,诚实守信,伺候瘫痪的岳父、多病的岳母和呆傻的内弟,一诺千金,大孝至爱。

(四)所举事例要接近于我们的生活

为什么选择谢延信的事例,因为它不仅空间上接近我们,而且时间上也接近我们,也就是说接近于我们的生活。所举事例一定要新鲜,最好是近期发生的,贴近时代的新知识、新信息,不能是陈旧的材料。陈旧的材料学生已经失去兴趣,具有新鲜感的材料才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再者教师要关注学生身边的事例,也就是说要离学生生活、学习环境近一些,离他们心理近一些,这样学生就感到可亲可近。谢延信的典型事例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近期谢延信又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标兵,这也是此事例典型的根本原因。

总之,所举事例应该注意的问题远不止这些,如它的趣味性、知识性等也应多加考虑。不管所举事例如何真实典型,又如何接近我们的生活,首先它必须具有教育意义,没有教育意义则失去教育之功效,其次它必须与所学的理论知识点相结合,如果不结合,它也是孤掌难鸣,起不到教育的意义,因此所举事例应注意这几个方面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

作者:张海生

思想品德教学理论论文 篇2: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辅助形式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理论性强,如果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到枯燥无味。因此要搞好思想品德课教学,单单依靠课堂教学这一基本形式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全面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促进中学生身心发展,还需要一些辅助形式,如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根据所学理论知识和观点让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办思想品德黑板报和手抄报、适时举行时政专题报告会、就某一问题进行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等。这些辅助形式是课堂教学的继续、补充、巩固和提高,它能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有利于实现思想品德课的三维目标,有利于学生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

一、课外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来说,他在脑力劳动上所花的时间,大约有三分之一是用在阅读教科书上,而三分之二是用在阅读非必修的书籍上面的,因为,思考习惯的形成,在决定性的程度上是取决于非必修的阅读的。如果一个学生只读教科书,把全部时间都花费在准备必修课上,那么学习对他来说就会变成不堪忍受的负担,并由此而产生许许多多的灾难。”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阅读报刊和一些必要的课外书籍,如《中学生时事政治报》、《半月谈》、《文摘报》等。报刊上的许多内容与思想品德课的内容,特别是与时事政策教育的内容密切相关。对学生进行时事政策教育的内容绝大部分来自课外资料,读这些课外资料,可以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民族习俗,可以让学生增长见识、丰富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激发其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二、写小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小论文的写作,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坚持小论文的写作,可以更好地落实思想品德课教学知识、能力、觉悟三统一原则,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促使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和自己周围的日常小事,增强他们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

三、办好黑板报、手抄报

黑板报和手抄报是学生探讨问题、交流经验、发表意见的重要阵地,是巩固、检验思想品德课学习的有效手段。通过办黑板报和手抄报,可锻炼学生的搜集材料能力、整体设计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也能提高学生运用所学思想品德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我组织学生办了一期以“钓鱼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为主题的黑板报和手抄报。在办报的过程中,学生搜集了证明“钓鱼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的历史依据、地理依据、法律依据,运用所学思想品德知识分析论证了“钓鱼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进一步明确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国家统一是公民的政治义务,实现了思想品德课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有机统一。

四、专题报告会

专题报告会可根据教材的实际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需要而定。我们邀请区党校老师为学生做了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专题报告。通过报告会,学生对九年级思想品德课的“资源国情”、“环境国情”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并充分认识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必须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报告会,使课本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丰富,唤醒了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激发其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望。

五、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补充和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这种活动以每学期一次为宜。活动进行之后,要做好总结工作,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交流。丰富多彩的社会调查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开阔眼界、活跃思维、获得知识、增长才干的广阔天地。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辅助形式是思想品德课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其辅助作用,将会促进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作者:郭永红

思想品德教学理论论文 篇3:

中国当代体育教学理论探析

摘 要 为探明中国当代体育教学理论中存在的问题,使体育教学理论更好付诸实践,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兴趣以及体育习惯等,使体育教学理念终身化。面对教学与体育教学之间的矛盾,面对日益突出的体育教学问题,我们应寻找一种快速、高效、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这成为了我国体育教学目前最应该解决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 体育教学 理论 发展

体育教学理论广义是指体育知识、机能等方面的系统陈述,现代体育教学理论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目前,体育教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方法不断改进,内容日益深化,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在阅读有关中国各种文献、杂志、书籍等著作,为本文积累并提供详实的史料来源和论据。

(二)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法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对研究资料进行逻辑梳理,找出研究对象内在的联系,从而得出结论。

二、当代体育理论的发展阶段

我国体育教学理论研究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发展于50年代,于80年代有了很大的突破和进展,在90年代开始构建独立的理论体系。中国成立以后先开了中国当代体育教学理论的篇章。

当代体育教学理论可分为四个阶段:从1949年至1958年,是引进学习阶段;从1958年至1966年,是独立探索阶段;从1966年至1979年,是受挫停滞阶段;从1979年至今,是改革开放后体育教学理论的新发展阶段[1]。

三、我国体育教学理论发展在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

(一)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的体育教学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及“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提出,有了长足的发展和实质性的推进。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开始试验推行,力图通过体育课程教学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2.《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出台标志着对50年来“劳卫制”式的体育锻炼标准的扬弃,展示着学生体育锻炼评价向目标性和个体性发展的趋势。3.对体育教材进行大改革,大量新兴体育项目被引进来,对于体育教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4.新的《学校体育场地器材配备目录》和《学校体育器材设施标准》的出台。5.运动参与“课程目标”和“成功体育”、“快乐体育”等理论的确立标志着终身体育思想的确立。6.“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的提出标志着体育教育与社会现实发展需要之间的进一步接近[2]。

(二)主要问题剖析

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迫于升学的压力,使学校对学生的体质健康,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不够重视,而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也只能停留在简单的层面上,无法进行深入的探索,使得体育教学理论落后与其它学科教学理论的发展。近年来,我国体育教学理论研究的学生气氛空前活跃,开拓了研究人员的视野,我国仍处在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中,我们应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从实践中汲取心的理论,进而知道实践。

目前,受应试教育和重视实践轻视理论的影响,体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呈现滞后性,学术研究缺乏民主化,缺少相关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理论与实践得不到很好的结合,“纸上谈兵”现象较为严重。在中小学校,体育课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所以被挤占也就成了家常便饭。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随着年级越高,体育课被挤占的次数越多,索性到了高三有的地方便不再开设体育课,使学生一心专攻文化课,提高学校的升学率。

四、体育教学理论发展展望

(一)注重先进的教学手段,理论联系实际

现代体育教学手段应广泛应用与教学中,促进教学环节各种媒介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实践是检验某种教学方法能否采用的基础和标准,应实现良性循环,理论认识后再回到实践中检验,检验过后,再提高理论认识,这样,更利于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和提高。

(二)全面提高体育教学理论与质量的相结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提高实施体育课程的目标、方法与手段,现代体育教学应与学生自身的发展和需要有选择性的进行体育活动,应注重以现代科学的思想为指导,结合体育教学理论自身的特殊性,把握全局,系统的进行分析、解决和处理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

(三)应注重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学生的和谐发展不仅仅是指身体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由于经常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发展身体的美和动作的和谐,而且能形成人的性格,锻炼人的意志力[3]。”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机能的培养、智能、思想品德、身心的发展等。

(四)加强社会监督、引导功能

体育教学理论与体育教学都应受到社会以及各级部门、各个学校的重视,不能因为高考的重要性就护忽视了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学生的体质健康是关乎学生的终身,应加大各个职能部门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职能部门应设立奖惩制度,或为体育教学在高考中谋的一席之地,使学校、教师、家长、学生本身都能重视到体育教育和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为体育教学的发展开拓一片天,使得能够长久、可持续的发展,真正为增强学生体质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结论

如何用体育教学理论来帮助体育教学实践中增强学生体质是我国所有体育科研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体育教学理论是知道体育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应重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加强体育教学理论的引导作用,使体育教学理论真正发挥自己的运用体育教学理论更好的解决体育教学问题,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兴趣以及体育习惯等,从而使体育教学理念终身化,为更好的实现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蒋辉.我国当代体育教学理论探析[J].中州体育·少林与太极.2012(6).

[2] 蒋荣.论我国体育教学理论的发展趋势[J].体育学刊.2000(3).

[3] 樊临虎.近十年来我国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新进展[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4(4):67-68.

作者:刘苑鑫

上一篇:煤炭企业纳税筹划论文下一篇:高职高专儿科护理论文